"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巴黎 Paris, 1925.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柯特茲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佈列鬆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這說的不光是構圖,也是攝影的日常與現代性。

特茲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他涉及的拍攝範圍很廣,但始終關注日常,普通的現實和夢境,從不為獵奇或潮流所動。看懂柯特茲,也就懂得了構圖角度光影,最終你會明白:根本不存在拍出來的照片;生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過來的。

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大師對光影的細膩感覺堪比柯特茲。這是自然的光影(單純而繁多),而非刻意的營造。在攝影漫談集《柯特茲談柯特茲》中他說:“請留意氣氛和倒影。我為什麼要這樣拍?出於本能。我想不出別的解釋。是題材自身向我展現,我就得手了。”(協和廣場,巴黎,1928年)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巴黎 Paris, 1925.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柯特茲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佈列鬆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這說的不光是構圖,也是攝影的日常與現代性。

特茲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他涉及的拍攝範圍很廣,但始終關注日常,普通的現實和夢境,從不為獵奇或潮流所動。看懂柯特茲,也就懂得了構圖角度光影,最終你會明白:根本不存在拍出來的照片;生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過來的。

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大師對光影的細膩感覺堪比柯特茲。這是自然的光影(單純而繁多),而非刻意的營造。在攝影漫談集《柯特茲談柯特茲》中他說:“請留意氣氛和倒影。我為什麼要這樣拍?出於本能。我想不出別的解釋。是題材自身向我展現,我就得手了。”(協和廣場,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蒙德里安的畫室 Mondrian's,studio, Paris, 1926.

讓我們看看柯特茲的《蒙德里安畫室》(巴黎,1926年)。這張照片看似普通,卻是攝影史上的名作。巧妙的垂直對稱構圖,將門外轉角樓梯和門內物什緊密地結合在同一畫面裡。門框的直線、樓梯及扶手的斜線弧線,室內圓帽,形成美妙的幾何透視。多重明暗光影對比,更顯花的寂靜。這幅原作已被人以將近30萬美元的價格收藏。

柯特茲對現代攝影的影響既有紀實攝影的一面,更有超現實攝影的一面。他的街頭攝影影響了佈列鬆,他的戰爭題材攝影影響了卡帕,他的《變形人體》系列在勃蘭特、曼雷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痕跡。早在1917年,安德烈柯特茲拍攝了《水下泳者》,這不但開啟了水下藝術攝影的先河(水下攝影則更早),影響了佈列鬆等後輩攝影家的水下攝影實踐,而且,按柯特茲本人的說法,這幅作品也是他最早使用變形手法,比畢加索受非洲原始藝術影響所創造的變形藝術還要早。

柯特茲是最早實踐夜間攝影的先驅,《閃電》(巴黎,1925年)即是代表作。但依照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拍出這樣迷人的閃電。同樣,作為夜間攝影的鼻祖,布拉塞用一整《夜巴黎》(1932年)震驚了世界,可怎麼拍的,至今是個謎。攝影藝術的踐行,有時只是時間問題;當所有條件都對了,瞬間即可創造奇蹟。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巴黎 Paris, 1925.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柯特茲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佈列鬆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這說的不光是構圖,也是攝影的日常與現代性。

特茲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他涉及的拍攝範圍很廣,但始終關注日常,普通的現實和夢境,從不為獵奇或潮流所動。看懂柯特茲,也就懂得了構圖角度光影,最終你會明白:根本不存在拍出來的照片;生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過來的。

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大師對光影的細膩感覺堪比柯特茲。這是自然的光影(單純而繁多),而非刻意的營造。在攝影漫談集《柯特茲談柯特茲》中他說:“請留意氣氛和倒影。我為什麼要這樣拍?出於本能。我想不出別的解釋。是題材自身向我展現,我就得手了。”(協和廣場,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蒙德里安的畫室 Mondrian's,studio, Paris, 1926.

讓我們看看柯特茲的《蒙德里安畫室》(巴黎,1926年)。這張照片看似普通,卻是攝影史上的名作。巧妙的垂直對稱構圖,將門外轉角樓梯和門內物什緊密地結合在同一畫面裡。門框的直線、樓梯及扶手的斜線弧線,室內圓帽,形成美妙的幾何透視。多重明暗光影對比,更顯花的寂靜。這幅原作已被人以將近30萬美元的價格收藏。

柯特茲對現代攝影的影響既有紀實攝影的一面,更有超現實攝影的一面。他的街頭攝影影響了佈列鬆,他的戰爭題材攝影影響了卡帕,他的《變形人體》系列在勃蘭特、曼雷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痕跡。早在1917年,安德烈柯特茲拍攝了《水下泳者》,這不但開啟了水下藝術攝影的先河(水下攝影則更早),影響了佈列鬆等後輩攝影家的水下攝影實踐,而且,按柯特茲本人的說法,這幅作品也是他最早使用變形手法,比畢加索受非洲原始藝術影響所創造的變形藝術還要早。

柯特茲是最早實踐夜間攝影的先驅,《閃電》(巴黎,1925年)即是代表作。但依照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拍出這樣迷人的閃電。同樣,作為夜間攝影的鼻祖,布拉塞用一整《夜巴黎》(1932年)震驚了世界,可怎麼拍的,至今是個謎。攝影藝術的踐行,有時只是時間問題;當所有條件都對了,瞬間即可創造奇蹟。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盲人小提琴家,匈牙利 The Blind Violinist, Abony, Hungary, 1921.

最懂得柯特茲的作家也許是羅蘭巴特。巴特對攝影的首要認識是:照片並不存在,我們的直覺是,這個東西存在過;這意味著攝影的真實。而柯特茲給出的真實往往不露任何修飾的痕跡。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引用了24張照片,其中最多的是安德烈柯特茲的早期經典作品。巴特說到那夯實的土路,靈性的神情,恐懼的眼神,以及埃內斯特“當時是個中學生,如今可能還活著……”(援引的照片分別是:1.盲人音樂家,匈牙利,1921年。2.埃內斯特,巴黎,1931年。3.蒙德里安,巴黎,1926年。4.小狗,巴黎,1928年)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巴黎 Paris, 1925.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柯特茲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佈列鬆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這說的不光是構圖,也是攝影的日常與現代性。

特茲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他涉及的拍攝範圍很廣,但始終關注日常,普通的現實和夢境,從不為獵奇或潮流所動。看懂柯特茲,也就懂得了構圖角度光影,最終你會明白:根本不存在拍出來的照片;生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過來的。

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大師對光影的細膩感覺堪比柯特茲。這是自然的光影(單純而繁多),而非刻意的營造。在攝影漫談集《柯特茲談柯特茲》中他說:“請留意氣氛和倒影。我為什麼要這樣拍?出於本能。我想不出別的解釋。是題材自身向我展現,我就得手了。”(協和廣場,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蒙德里安的畫室 Mondrian's,studio, Paris, 1926.

讓我們看看柯特茲的《蒙德里安畫室》(巴黎,1926年)。這張照片看似普通,卻是攝影史上的名作。巧妙的垂直對稱構圖,將門外轉角樓梯和門內物什緊密地結合在同一畫面裡。門框的直線、樓梯及扶手的斜線弧線,室內圓帽,形成美妙的幾何透視。多重明暗光影對比,更顯花的寂靜。這幅原作已被人以將近30萬美元的價格收藏。

柯特茲對現代攝影的影響既有紀實攝影的一面,更有超現實攝影的一面。他的街頭攝影影響了佈列鬆,他的戰爭題材攝影影響了卡帕,他的《變形人體》系列在勃蘭特、曼雷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痕跡。早在1917年,安德烈柯特茲拍攝了《水下泳者》,這不但開啟了水下藝術攝影的先河(水下攝影則更早),影響了佈列鬆等後輩攝影家的水下攝影實踐,而且,按柯特茲本人的說法,這幅作品也是他最早使用變形手法,比畢加索受非洲原始藝術影響所創造的變形藝術還要早。

柯特茲是最早實踐夜間攝影的先驅,《閃電》(巴黎,1925年)即是代表作。但依照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拍出這樣迷人的閃電。同樣,作為夜間攝影的鼻祖,布拉塞用一整《夜巴黎》(1932年)震驚了世界,可怎麼拍的,至今是個謎。攝影藝術的踐行,有時只是時間問題;當所有條件都對了,瞬間即可創造奇蹟。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盲人小提琴家,匈牙利 The Blind Violinist, Abony, Hungary, 1921.

最懂得柯特茲的作家也許是羅蘭巴特。巴特對攝影的首要認識是:照片並不存在,我們的直覺是,這個東西存在過;這意味著攝影的真實。而柯特茲給出的真實往往不露任何修飾的痕跡。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引用了24張照片,其中最多的是安德烈柯特茲的早期經典作品。巴特說到那夯實的土路,靈性的神情,恐懼的眼神,以及埃內斯特“當時是個中學生,如今可能還活著……”(援引的照片分別是:1.盲人音樂家,匈牙利,1921年。2.埃內斯特,巴黎,1931年。3.蒙德里安,巴黎,1926年。4.小狗,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小狗,巴黎 Little dog,Paris, 1928.

柯特茲是幾何構圖的先驅(以及亞歷山大羅德琴科),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即是源自科特茲。所不同的是,科特茲的幾何法則隨意自然,佈列鬆則極為陽剛。佈列鬆的對角線構圖更為複雜,通過大量的照片你會發現這複雜是:人物的複雜,形狀的複雜,光影的複雜,意義的複雜,而當這一切被打破(譬如威廉克萊因),你知道,這引出了現代的混亂,文明的癲瘋,人性的迷狂。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為醒目的構圖線索和精神線索。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巴黎 Paris, 1925.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柯特茲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佈列鬆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這說的不光是構圖,也是攝影的日常與現代性。

特茲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他涉及的拍攝範圍很廣,但始終關注日常,普通的現實和夢境,從不為獵奇或潮流所動。看懂柯特茲,也就懂得了構圖角度光影,最終你會明白:根本不存在拍出來的照片;生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過來的。

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大師對光影的細膩感覺堪比柯特茲。這是自然的光影(單純而繁多),而非刻意的營造。在攝影漫談集《柯特茲談柯特茲》中他說:“請留意氣氛和倒影。我為什麼要這樣拍?出於本能。我想不出別的解釋。是題材自身向我展現,我就得手了。”(協和廣場,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蒙德里安的畫室 Mondrian's,studio, Paris, 1926.

讓我們看看柯特茲的《蒙德里安畫室》(巴黎,1926年)。這張照片看似普通,卻是攝影史上的名作。巧妙的垂直對稱構圖,將門外轉角樓梯和門內物什緊密地結合在同一畫面裡。門框的直線、樓梯及扶手的斜線弧線,室內圓帽,形成美妙的幾何透視。多重明暗光影對比,更顯花的寂靜。這幅原作已被人以將近30萬美元的價格收藏。

柯特茲對現代攝影的影響既有紀實攝影的一面,更有超現實攝影的一面。他的街頭攝影影響了佈列鬆,他的戰爭題材攝影影響了卡帕,他的《變形人體》系列在勃蘭特、曼雷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痕跡。早在1917年,安德烈柯特茲拍攝了《水下泳者》,這不但開啟了水下藝術攝影的先河(水下攝影則更早),影響了佈列鬆等後輩攝影家的水下攝影實踐,而且,按柯特茲本人的說法,這幅作品也是他最早使用變形手法,比畢加索受非洲原始藝術影響所創造的變形藝術還要早。

柯特茲是最早實踐夜間攝影的先驅,《閃電》(巴黎,1925年)即是代表作。但依照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拍出這樣迷人的閃電。同樣,作為夜間攝影的鼻祖,布拉塞用一整《夜巴黎》(1932年)震驚了世界,可怎麼拍的,至今是個謎。攝影藝術的踐行,有時只是時間問題;當所有條件都對了,瞬間即可創造奇蹟。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盲人小提琴家,匈牙利 The Blind Violinist, Abony, Hungary, 1921.

最懂得柯特茲的作家也許是羅蘭巴特。巴特對攝影的首要認識是:照片並不存在,我們的直覺是,這個東西存在過;這意味著攝影的真實。而柯特茲給出的真實往往不露任何修飾的痕跡。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引用了24張照片,其中最多的是安德烈柯特茲的早期經典作品。巴特說到那夯實的土路,靈性的神情,恐懼的眼神,以及埃內斯特“當時是個中學生,如今可能還活著……”(援引的照片分別是:1.盲人音樂家,匈牙利,1921年。2.埃內斯特,巴黎,1931年。3.蒙德里安,巴黎,1926年。4.小狗,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小狗,巴黎 Little dog,Paris, 1928.

柯特茲是幾何構圖的先驅(以及亞歷山大羅德琴科),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即是源自科特茲。所不同的是,科特茲的幾何法則隨意自然,佈列鬆則極為陽剛。佈列鬆的對角線構圖更為複雜,通過大量的照片你會發現這複雜是:人物的複雜,形狀的複雜,光影的複雜,意義的複雜,而當這一切被打破(譬如威廉克萊因),你知道,這引出了現代的混亂,文明的癲瘋,人性的迷狂。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為醒目的構圖線索和精神線索。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默頓,法國 Meudon, Francia,1928.

不只是幾何構圖,佈列鬆式的等待、“決定性瞬間”概念都源自柯特茲。看看柯特茲的三幅《默頓》(法國,1928年),你就會明白好照片是怎麼等出來的。同樣,以幾何構圖和人物精神表現高潮為準則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也是來自柯特茲情感在先的“精確性瞬間”(The Exact Moment)。而克萊因、弗蘭克的非決定性瞬間攝影,他們所反抗的美學源頭其實也是柯特茲。羅伯特弗蘭克:“我不希望捕捉決定性的瞬間,地球在飛快的轉動,世界也不是完美的。”但是非常奇怪,他們反對的只是某種秩序化的準則,這些有弒父情節的後來者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反對由柯特茲、佈列鬆開創的攝影的最偉大法則,那就是:抓拍(snapshot)。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巴黎 Paris, 1925.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柯特茲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佈列鬆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這說的不光是構圖,也是攝影的日常與現代性。

特茲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他涉及的拍攝範圍很廣,但始終關注日常,普通的現實和夢境,從不為獵奇或潮流所動。看懂柯特茲,也就懂得了構圖角度光影,最終你會明白:根本不存在拍出來的照片;生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過來的。

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大師對光影的細膩感覺堪比柯特茲。這是自然的光影(單純而繁多),而非刻意的營造。在攝影漫談集《柯特茲談柯特茲》中他說:“請留意氣氛和倒影。我為什麼要這樣拍?出於本能。我想不出別的解釋。是題材自身向我展現,我就得手了。”(協和廣場,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蒙德里安的畫室 Mondrian's,studio, Paris, 1926.

讓我們看看柯特茲的《蒙德里安畫室》(巴黎,1926年)。這張照片看似普通,卻是攝影史上的名作。巧妙的垂直對稱構圖,將門外轉角樓梯和門內物什緊密地結合在同一畫面裡。門框的直線、樓梯及扶手的斜線弧線,室內圓帽,形成美妙的幾何透視。多重明暗光影對比,更顯花的寂靜。這幅原作已被人以將近30萬美元的價格收藏。

柯特茲對現代攝影的影響既有紀實攝影的一面,更有超現實攝影的一面。他的街頭攝影影響了佈列鬆,他的戰爭題材攝影影響了卡帕,他的《變形人體》系列在勃蘭特、曼雷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痕跡。早在1917年,安德烈柯特茲拍攝了《水下泳者》,這不但開啟了水下藝術攝影的先河(水下攝影則更早),影響了佈列鬆等後輩攝影家的水下攝影實踐,而且,按柯特茲本人的說法,這幅作品也是他最早使用變形手法,比畢加索受非洲原始藝術影響所創造的變形藝術還要早。

柯特茲是最早實踐夜間攝影的先驅,《閃電》(巴黎,1925年)即是代表作。但依照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拍出這樣迷人的閃電。同樣,作為夜間攝影的鼻祖,布拉塞用一整《夜巴黎》(1932年)震驚了世界,可怎麼拍的,至今是個謎。攝影藝術的踐行,有時只是時間問題;當所有條件都對了,瞬間即可創造奇蹟。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盲人小提琴家,匈牙利 The Blind Violinist, Abony, Hungary, 1921.

最懂得柯特茲的作家也許是羅蘭巴特。巴特對攝影的首要認識是:照片並不存在,我們的直覺是,這個東西存在過;這意味著攝影的真實。而柯特茲給出的真實往往不露任何修飾的痕跡。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引用了24張照片,其中最多的是安德烈柯特茲的早期經典作品。巴特說到那夯實的土路,靈性的神情,恐懼的眼神,以及埃內斯特“當時是個中學生,如今可能還活著……”(援引的照片分別是:1.盲人音樂家,匈牙利,1921年。2.埃內斯特,巴黎,1931年。3.蒙德里安,巴黎,1926年。4.小狗,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小狗,巴黎 Little dog,Paris, 1928.

柯特茲是幾何構圖的先驅(以及亞歷山大羅德琴科),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即是源自科特茲。所不同的是,科特茲的幾何法則隨意自然,佈列鬆則極為陽剛。佈列鬆的對角線構圖更為複雜,通過大量的照片你會發現這複雜是:人物的複雜,形狀的複雜,光影的複雜,意義的複雜,而當這一切被打破(譬如威廉克萊因),你知道,這引出了現代的混亂,文明的癲瘋,人性的迷狂。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為醒目的構圖線索和精神線索。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默頓,法國 Meudon, Francia,1928.

不只是幾何構圖,佈列鬆式的等待、“決定性瞬間”概念都源自柯特茲。看看柯特茲的三幅《默頓》(法國,1928年),你就會明白好照片是怎麼等出來的。同樣,以幾何構圖和人物精神表現高潮為準則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也是來自柯特茲情感在先的“精確性瞬間”(The Exact Moment)。而克萊因、弗蘭克的非決定性瞬間攝影,他們所反抗的美學源頭其實也是柯特茲。羅伯特弗蘭克:“我不希望捕捉決定性的瞬間,地球在飛快的轉動,世界也不是完美的。”但是非常奇怪,他們反對的只是某種秩序化的準則,這些有弒父情節的後來者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反對由柯特茲、佈列鬆開創的攝影的最偉大法則,那就是:抓拍(snapshot)。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鷺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The Heron,1969.

正如柯特茲所言,他總是拍攝那些讓自己領悟的瞬間,他重視瞬間的生活情趣和無盡內涵,他的爐火純青的技藝在於抓拍,他說:“2秒鐘相當於2000年。”佈列鬆繼承自柯特茲(和亞歷山大羅德琴科)的全部攝影財產正是這種偉大的抓拍。

柯特茲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20年代到巴黎從事攝影。1936年,43歲的柯特茲一意孤行,離開巴黎去美國,履行8個月的合約,卻因二戰爆發,難回法國,最終客死他鄉。《迷失的雲》(1937年)或許是那時柯特茲心情的見證,卻成為最打動現代都市人心靈的經典之作。後來我們知道:東鬆的雲(波照間島,沖繩,1971年),是文化的迷津;弗裡德蘭德現代迷茫的雲(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1971年)在路牌上。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美的三朵雲。

柯特茲初到美國,《生活》雜誌拒絕發表他的作品,說他的照片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反而意圖不夠明顯。那時美國的攝影觀念還很狹窄,根本無法理解柯特茲攝影的妙處。直到27後他們才發現:原來我們這兒藏著位影響了佈列鬆、卡帕、布拉塞等大師的大師。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巴黎 Paris, 1925.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柯特茲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佈列鬆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這說的不光是構圖,也是攝影的日常與現代性。

特茲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他涉及的拍攝範圍很廣,但始終關注日常,普通的現實和夢境,從不為獵奇或潮流所動。看懂柯特茲,也就懂得了構圖角度光影,最終你會明白:根本不存在拍出來的照片;生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過來的。

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大師對光影的細膩感覺堪比柯特茲。這是自然的光影(單純而繁多),而非刻意的營造。在攝影漫談集《柯特茲談柯特茲》中他說:“請留意氣氛和倒影。我為什麼要這樣拍?出於本能。我想不出別的解釋。是題材自身向我展現,我就得手了。”(協和廣場,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蒙德里安的畫室 Mondrian's,studio, Paris, 1926.

讓我們看看柯特茲的《蒙德里安畫室》(巴黎,1926年)。這張照片看似普通,卻是攝影史上的名作。巧妙的垂直對稱構圖,將門外轉角樓梯和門內物什緊密地結合在同一畫面裡。門框的直線、樓梯及扶手的斜線弧線,室內圓帽,形成美妙的幾何透視。多重明暗光影對比,更顯花的寂靜。這幅原作已被人以將近30萬美元的價格收藏。

柯特茲對現代攝影的影響既有紀實攝影的一面,更有超現實攝影的一面。他的街頭攝影影響了佈列鬆,他的戰爭題材攝影影響了卡帕,他的《變形人體》系列在勃蘭特、曼雷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痕跡。早在1917年,安德烈柯特茲拍攝了《水下泳者》,這不但開啟了水下藝術攝影的先河(水下攝影則更早),影響了佈列鬆等後輩攝影家的水下攝影實踐,而且,按柯特茲本人的說法,這幅作品也是他最早使用變形手法,比畢加索受非洲原始藝術影響所創造的變形藝術還要早。

柯特茲是最早實踐夜間攝影的先驅,《閃電》(巴黎,1925年)即是代表作。但依照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拍出這樣迷人的閃電。同樣,作為夜間攝影的鼻祖,布拉塞用一整《夜巴黎》(1932年)震驚了世界,可怎麼拍的,至今是個謎。攝影藝術的踐行,有時只是時間問題;當所有條件都對了,瞬間即可創造奇蹟。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盲人小提琴家,匈牙利 The Blind Violinist, Abony, Hungary, 1921.

最懂得柯特茲的作家也許是羅蘭巴特。巴特對攝影的首要認識是:照片並不存在,我們的直覺是,這個東西存在過;這意味著攝影的真實。而柯特茲給出的真實往往不露任何修飾的痕跡。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引用了24張照片,其中最多的是安德烈柯特茲的早期經典作品。巴特說到那夯實的土路,靈性的神情,恐懼的眼神,以及埃內斯特“當時是個中學生,如今可能還活著……”(援引的照片分別是:1.盲人音樂家,匈牙利,1921年。2.埃內斯特,巴黎,1931年。3.蒙德里安,巴黎,1926年。4.小狗,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小狗,巴黎 Little dog,Paris, 1928.

柯特茲是幾何構圖的先驅(以及亞歷山大羅德琴科),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即是源自科特茲。所不同的是,科特茲的幾何法則隨意自然,佈列鬆則極為陽剛。佈列鬆的對角線構圖更為複雜,通過大量的照片你會發現這複雜是:人物的複雜,形狀的複雜,光影的複雜,意義的複雜,而當這一切被打破(譬如威廉克萊因),你知道,這引出了現代的混亂,文明的癲瘋,人性的迷狂。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為醒目的構圖線索和精神線索。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默頓,法國 Meudon, Francia,1928.

不只是幾何構圖,佈列鬆式的等待、“決定性瞬間”概念都源自柯特茲。看看柯特茲的三幅《默頓》(法國,1928年),你就會明白好照片是怎麼等出來的。同樣,以幾何構圖和人物精神表現高潮為準則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也是來自柯特茲情感在先的“精確性瞬間”(The Exact Moment)。而克萊因、弗蘭克的非決定性瞬間攝影,他們所反抗的美學源頭其實也是柯特茲。羅伯特弗蘭克:“我不希望捕捉決定性的瞬間,地球在飛快的轉動,世界也不是完美的。”但是非常奇怪,他們反對的只是某種秩序化的準則,這些有弒父情節的後來者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反對由柯特茲、佈列鬆開創的攝影的最偉大法則,那就是:抓拍(snapshot)。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鷺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The Heron,1969.

正如柯特茲所言,他總是拍攝那些讓自己領悟的瞬間,他重視瞬間的生活情趣和無盡內涵,他的爐火純青的技藝在於抓拍,他說:“2秒鐘相當於2000年。”佈列鬆繼承自柯特茲(和亞歷山大羅德琴科)的全部攝影財產正是這種偉大的抓拍。

柯特茲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20年代到巴黎從事攝影。1936年,43歲的柯特茲一意孤行,離開巴黎去美國,履行8個月的合約,卻因二戰爆發,難回法國,最終客死他鄉。《迷失的雲》(1937年)或許是那時柯特茲心情的見證,卻成為最打動現代都市人心靈的經典之作。後來我們知道:東鬆的雲(波照間島,沖繩,1971年),是文化的迷津;弗裡德蘭德現代迷茫的雲(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1971年)在路牌上。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美的三朵雲。

柯特茲初到美國,《生活》雜誌拒絕發表他的作品,說他的照片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反而意圖不夠明顯。那時美國的攝影觀念還很狹窄,根本無法理解柯特茲攝影的妙處。直到27後他們才發現:原來我們這兒藏著位影響了佈列鬆、卡帕、布拉塞等大師的大師。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餐叉,巴黎 The Fork, Paris,1928.

晚年的安德烈柯特茲抱病在身,獨自一人,思念亡妻伊麗莎白,在他最後的日子拍攝了《寶麗來》系列(The Polaroids)。由於行動不便,只能站在窗前拍照,或在室內拍攝玻璃小人和影子。“我開始慢慢拍,非常慢、非常慢,但不久便陷入一種瘋狂的狀態……忘了吃藥,忘了飢餓,忘了身體的痛苦,也忘了悲傷。”

1985年5月29日,摔了一跤的安德烈柯特茲拍下了自己受傷的照片。柯特茲91歲了,一跤就摔傷了腦門、鼻子、手臂。他拍了70多年,一心一意,從不為潮流所動,他的攝影是那樣從容、簡潔、優雅而又精緻……但這回他顧不了那麼多了。誰都會摔這一跤。1985年9月28日,一代宗師柯特茲在睡夢中安然辭世。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巴黎 Paris, 1925.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柯特茲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佈列鬆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這說的不光是構圖,也是攝影的日常與現代性。

特茲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他涉及的拍攝範圍很廣,但始終關注日常,普通的現實和夢境,從不為獵奇或潮流所動。看懂柯特茲,也就懂得了構圖角度光影,最終你會明白:根本不存在拍出來的照片;生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過來的。

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大師對光影的細膩感覺堪比柯特茲。這是自然的光影(單純而繁多),而非刻意的營造。在攝影漫談集《柯特茲談柯特茲》中他說:“請留意氣氛和倒影。我為什麼要這樣拍?出於本能。我想不出別的解釋。是題材自身向我展現,我就得手了。”(協和廣場,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蒙德里安的畫室 Mondrian's,studio, Paris, 1926.

讓我們看看柯特茲的《蒙德里安畫室》(巴黎,1926年)。這張照片看似普通,卻是攝影史上的名作。巧妙的垂直對稱構圖,將門外轉角樓梯和門內物什緊密地結合在同一畫面裡。門框的直線、樓梯及扶手的斜線弧線,室內圓帽,形成美妙的幾何透視。多重明暗光影對比,更顯花的寂靜。這幅原作已被人以將近30萬美元的價格收藏。

柯特茲對現代攝影的影響既有紀實攝影的一面,更有超現實攝影的一面。他的街頭攝影影響了佈列鬆,他的戰爭題材攝影影響了卡帕,他的《變形人體》系列在勃蘭特、曼雷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痕跡。早在1917年,安德烈柯特茲拍攝了《水下泳者》,這不但開啟了水下藝術攝影的先河(水下攝影則更早),影響了佈列鬆等後輩攝影家的水下攝影實踐,而且,按柯特茲本人的說法,這幅作品也是他最早使用變形手法,比畢加索受非洲原始藝術影響所創造的變形藝術還要早。

柯特茲是最早實踐夜間攝影的先驅,《閃電》(巴黎,1925年)即是代表作。但依照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拍出這樣迷人的閃電。同樣,作為夜間攝影的鼻祖,布拉塞用一整《夜巴黎》(1932年)震驚了世界,可怎麼拍的,至今是個謎。攝影藝術的踐行,有時只是時間問題;當所有條件都對了,瞬間即可創造奇蹟。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盲人小提琴家,匈牙利 The Blind Violinist, Abony, Hungary, 1921.

最懂得柯特茲的作家也許是羅蘭巴特。巴特對攝影的首要認識是:照片並不存在,我們的直覺是,這個東西存在過;這意味著攝影的真實。而柯特茲給出的真實往往不露任何修飾的痕跡。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引用了24張照片,其中最多的是安德烈柯特茲的早期經典作品。巴特說到那夯實的土路,靈性的神情,恐懼的眼神,以及埃內斯特“當時是個中學生,如今可能還活著……”(援引的照片分別是:1.盲人音樂家,匈牙利,1921年。2.埃內斯特,巴黎,1931年。3.蒙德里安,巴黎,1926年。4.小狗,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小狗,巴黎 Little dog,Paris, 1928.

柯特茲是幾何構圖的先驅(以及亞歷山大羅德琴科),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即是源自科特茲。所不同的是,科特茲的幾何法則隨意自然,佈列鬆則極為陽剛。佈列鬆的對角線構圖更為複雜,通過大量的照片你會發現這複雜是:人物的複雜,形狀的複雜,光影的複雜,意義的複雜,而當這一切被打破(譬如威廉克萊因),你知道,這引出了現代的混亂,文明的癲瘋,人性的迷狂。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為醒目的構圖線索和精神線索。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默頓,法國 Meudon, Francia,1928.

不只是幾何構圖,佈列鬆式的等待、“決定性瞬間”概念都源自柯特茲。看看柯特茲的三幅《默頓》(法國,1928年),你就會明白好照片是怎麼等出來的。同樣,以幾何構圖和人物精神表現高潮為準則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也是來自柯特茲情感在先的“精確性瞬間”(The Exact Moment)。而克萊因、弗蘭克的非決定性瞬間攝影,他們所反抗的美學源頭其實也是柯特茲。羅伯特弗蘭克:“我不希望捕捉決定性的瞬間,地球在飛快的轉動,世界也不是完美的。”但是非常奇怪,他們反對的只是某種秩序化的準則,這些有弒父情節的後來者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反對由柯特茲、佈列鬆開創的攝影的最偉大法則,那就是:抓拍(snapshot)。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鷺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The Heron,1969.

正如柯特茲所言,他總是拍攝那些讓自己領悟的瞬間,他重視瞬間的生活情趣和無盡內涵,他的爐火純青的技藝在於抓拍,他說:“2秒鐘相當於2000年。”佈列鬆繼承自柯特茲(和亞歷山大羅德琴科)的全部攝影財產正是這種偉大的抓拍。

柯特茲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20年代到巴黎從事攝影。1936年,43歲的柯特茲一意孤行,離開巴黎去美國,履行8個月的合約,卻因二戰爆發,難回法國,最終客死他鄉。《迷失的雲》(1937年)或許是那時柯特茲心情的見證,卻成為最打動現代都市人心靈的經典之作。後來我們知道:東鬆的雲(波照間島,沖繩,1971年),是文化的迷津;弗裡德蘭德現代迷茫的雲(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1971年)在路牌上。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美的三朵雲。

柯特茲初到美國,《生活》雜誌拒絕發表他的作品,說他的照片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反而意圖不夠明顯。那時美國的攝影觀念還很狹窄,根本無法理解柯特茲攝影的妙處。直到27後他們才發現:原來我們這兒藏著位影響了佈列鬆、卡帕、布拉塞等大師的大師。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餐叉,巴黎 The Fork, Paris,1928.

晚年的安德烈柯特茲抱病在身,獨自一人,思念亡妻伊麗莎白,在他最後的日子拍攝了《寶麗來》系列(The Polaroids)。由於行動不便,只能站在窗前拍照,或在室內拍攝玻璃小人和影子。“我開始慢慢拍,非常慢、非常慢,但不久便陷入一種瘋狂的狀態……忘了吃藥,忘了飢餓,忘了身體的痛苦,也忘了悲傷。”

1985年5月29日,摔了一跤的安德烈柯特茲拍下了自己受傷的照片。柯特茲91歲了,一跤就摔傷了腦門、鼻子、手臂。他拍了70多年,一心一意,從不為潮流所動,他的攝影是那樣從容、簡潔、優雅而又精緻……但這回他顧不了那麼多了。誰都會摔這一跤。1985年9月28日,一代宗師柯特茲在睡夢中安然辭世。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布達佩斯 Budapest,1914.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巴黎 Paris, 1925.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柯特茲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佈列鬆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這說的不光是構圖,也是攝影的日常與現代性。

特茲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他涉及的拍攝範圍很廣,但始終關注日常,普通的現實和夢境,從不為獵奇或潮流所動。看懂柯特茲,也就懂得了構圖角度光影,最終你會明白:根本不存在拍出來的照片;生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過來的。

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大師對光影的細膩感覺堪比柯特茲。這是自然的光影(單純而繁多),而非刻意的營造。在攝影漫談集《柯特茲談柯特茲》中他說:“請留意氣氛和倒影。我為什麼要這樣拍?出於本能。我想不出別的解釋。是題材自身向我展現,我就得手了。”(協和廣場,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蒙德里安的畫室 Mondrian's,studio, Paris, 1926.

讓我們看看柯特茲的《蒙德里安畫室》(巴黎,1926年)。這張照片看似普通,卻是攝影史上的名作。巧妙的垂直對稱構圖,將門外轉角樓梯和門內物什緊密地結合在同一畫面裡。門框的直線、樓梯及扶手的斜線弧線,室內圓帽,形成美妙的幾何透視。多重明暗光影對比,更顯花的寂靜。這幅原作已被人以將近30萬美元的價格收藏。

柯特茲對現代攝影的影響既有紀實攝影的一面,更有超現實攝影的一面。他的街頭攝影影響了佈列鬆,他的戰爭題材攝影影響了卡帕,他的《變形人體》系列在勃蘭特、曼雷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痕跡。早在1917年,安德烈柯特茲拍攝了《水下泳者》,這不但開啟了水下藝術攝影的先河(水下攝影則更早),影響了佈列鬆等後輩攝影家的水下攝影實踐,而且,按柯特茲本人的說法,這幅作品也是他最早使用變形手法,比畢加索受非洲原始藝術影響所創造的變形藝術還要早。

柯特茲是最早實踐夜間攝影的先驅,《閃電》(巴黎,1925年)即是代表作。但依照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拍出這樣迷人的閃電。同樣,作為夜間攝影的鼻祖,布拉塞用一整《夜巴黎》(1932年)震驚了世界,可怎麼拍的,至今是個謎。攝影藝術的踐行,有時只是時間問題;當所有條件都對了,瞬間即可創造奇蹟。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盲人小提琴家,匈牙利 The Blind Violinist, Abony, Hungary, 1921.

最懂得柯特茲的作家也許是羅蘭巴特。巴特對攝影的首要認識是:照片並不存在,我們的直覺是,這個東西存在過;這意味著攝影的真實。而柯特茲給出的真實往往不露任何修飾的痕跡。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引用了24張照片,其中最多的是安德烈柯特茲的早期經典作品。巴特說到那夯實的土路,靈性的神情,恐懼的眼神,以及埃內斯特“當時是個中學生,如今可能還活著……”(援引的照片分別是:1.盲人音樂家,匈牙利,1921年。2.埃內斯特,巴黎,1931年。3.蒙德里安,巴黎,1926年。4.小狗,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小狗,巴黎 Little dog,Paris, 1928.

柯特茲是幾何構圖的先驅(以及亞歷山大羅德琴科),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即是源自科特茲。所不同的是,科特茲的幾何法則隨意自然,佈列鬆則極為陽剛。佈列鬆的對角線構圖更為複雜,通過大量的照片你會發現這複雜是:人物的複雜,形狀的複雜,光影的複雜,意義的複雜,而當這一切被打破(譬如威廉克萊因),你知道,這引出了現代的混亂,文明的癲瘋,人性的迷狂。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為醒目的構圖線索和精神線索。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默頓,法國 Meudon, Francia,1928.

不只是幾何構圖,佈列鬆式的等待、“決定性瞬間”概念都源自柯特茲。看看柯特茲的三幅《默頓》(法國,1928年),你就會明白好照片是怎麼等出來的。同樣,以幾何構圖和人物精神表現高潮為準則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也是來自柯特茲情感在先的“精確性瞬間”(The Exact Moment)。而克萊因、弗蘭克的非決定性瞬間攝影,他們所反抗的美學源頭其實也是柯特茲。羅伯特弗蘭克:“我不希望捕捉決定性的瞬間,地球在飛快的轉動,世界也不是完美的。”但是非常奇怪,他們反對的只是某種秩序化的準則,這些有弒父情節的後來者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反對由柯特茲、佈列鬆開創的攝影的最偉大法則,那就是:抓拍(snapshot)。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鷺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The Heron,1969.

正如柯特茲所言,他總是拍攝那些讓自己領悟的瞬間,他重視瞬間的生活情趣和無盡內涵,他的爐火純青的技藝在於抓拍,他說:“2秒鐘相當於2000年。”佈列鬆繼承自柯特茲(和亞歷山大羅德琴科)的全部攝影財產正是這種偉大的抓拍。

柯特茲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20年代到巴黎從事攝影。1936年,43歲的柯特茲一意孤行,離開巴黎去美國,履行8個月的合約,卻因二戰爆發,難回法國,最終客死他鄉。《迷失的雲》(1937年)或許是那時柯特茲心情的見證,卻成為最打動現代都市人心靈的經典之作。後來我們知道:東鬆的雲(波照間島,沖繩,1971年),是文化的迷津;弗裡德蘭德現代迷茫的雲(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1971年)在路牌上。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美的三朵雲。

柯特茲初到美國,《生活》雜誌拒絕發表他的作品,說他的照片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反而意圖不夠明顯。那時美國的攝影觀念還很狹窄,根本無法理解柯特茲攝影的妙處。直到27後他們才發現:原來我們這兒藏著位影響了佈列鬆、卡帕、布拉塞等大師的大師。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餐叉,巴黎 The Fork, Paris,1928.

晚年的安德烈柯特茲抱病在身,獨自一人,思念亡妻伊麗莎白,在他最後的日子拍攝了《寶麗來》系列(The Polaroids)。由於行動不便,只能站在窗前拍照,或在室內拍攝玻璃小人和影子。“我開始慢慢拍,非常慢、非常慢,但不久便陷入一種瘋狂的狀態……忘了吃藥,忘了飢餓,忘了身體的痛苦,也忘了悲傷。”

1985年5月29日,摔了一跤的安德烈柯特茲拍下了自己受傷的照片。柯特茲91歲了,一跤就摔傷了腦門、鼻子、手臂。他拍了70多年,一心一意,從不為潮流所動,他的攝影是那樣從容、簡潔、優雅而又精緻……但這回他顧不了那麼多了。誰都會摔這一跤。1985年9月28日,一代宗師柯特茲在睡夢中安然辭世。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布達佩斯 Budapest,1914.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馬戲團,布達佩斯 Circus,Budapest,1920.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巴黎 Paris, 1925.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柯特茲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佈列鬆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這說的不光是構圖,也是攝影的日常與現代性。

特茲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他涉及的拍攝範圍很廣,但始終關注日常,普通的現實和夢境,從不為獵奇或潮流所動。看懂柯特茲,也就懂得了構圖角度光影,最終你會明白:根本不存在拍出來的照片;生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過來的。

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大師對光影的細膩感覺堪比柯特茲。這是自然的光影(單純而繁多),而非刻意的營造。在攝影漫談集《柯特茲談柯特茲》中他說:“請留意氣氛和倒影。我為什麼要這樣拍?出於本能。我想不出別的解釋。是題材自身向我展現,我就得手了。”(協和廣場,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蒙德里安的畫室 Mondrian's,studio, Paris, 1926.

讓我們看看柯特茲的《蒙德里安畫室》(巴黎,1926年)。這張照片看似普通,卻是攝影史上的名作。巧妙的垂直對稱構圖,將門外轉角樓梯和門內物什緊密地結合在同一畫面裡。門框的直線、樓梯及扶手的斜線弧線,室內圓帽,形成美妙的幾何透視。多重明暗光影對比,更顯花的寂靜。這幅原作已被人以將近30萬美元的價格收藏。

柯特茲對現代攝影的影響既有紀實攝影的一面,更有超現實攝影的一面。他的街頭攝影影響了佈列鬆,他的戰爭題材攝影影響了卡帕,他的《變形人體》系列在勃蘭特、曼雷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痕跡。早在1917年,安德烈柯特茲拍攝了《水下泳者》,這不但開啟了水下藝術攝影的先河(水下攝影則更早),影響了佈列鬆等後輩攝影家的水下攝影實踐,而且,按柯特茲本人的說法,這幅作品也是他最早使用變形手法,比畢加索受非洲原始藝術影響所創造的變形藝術還要早。

柯特茲是最早實踐夜間攝影的先驅,《閃電》(巴黎,1925年)即是代表作。但依照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拍出這樣迷人的閃電。同樣,作為夜間攝影的鼻祖,布拉塞用一整《夜巴黎》(1932年)震驚了世界,可怎麼拍的,至今是個謎。攝影藝術的踐行,有時只是時間問題;當所有條件都對了,瞬間即可創造奇蹟。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盲人小提琴家,匈牙利 The Blind Violinist, Abony, Hungary, 1921.

最懂得柯特茲的作家也許是羅蘭巴特。巴特對攝影的首要認識是:照片並不存在,我們的直覺是,這個東西存在過;這意味著攝影的真實。而柯特茲給出的真實往往不露任何修飾的痕跡。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引用了24張照片,其中最多的是安德烈柯特茲的早期經典作品。巴特說到那夯實的土路,靈性的神情,恐懼的眼神,以及埃內斯特“當時是個中學生,如今可能還活著……”(援引的照片分別是:1.盲人音樂家,匈牙利,1921年。2.埃內斯特,巴黎,1931年。3.蒙德里安,巴黎,1926年。4.小狗,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小狗,巴黎 Little dog,Paris, 1928.

柯特茲是幾何構圖的先驅(以及亞歷山大羅德琴科),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即是源自科特茲。所不同的是,科特茲的幾何法則隨意自然,佈列鬆則極為陽剛。佈列鬆的對角線構圖更為複雜,通過大量的照片你會發現這複雜是:人物的複雜,形狀的複雜,光影的複雜,意義的複雜,而當這一切被打破(譬如威廉克萊因),你知道,這引出了現代的混亂,文明的癲瘋,人性的迷狂。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為醒目的構圖線索和精神線索。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默頓,法國 Meudon, Francia,1928.

不只是幾何構圖,佈列鬆式的等待、“決定性瞬間”概念都源自柯特茲。看看柯特茲的三幅《默頓》(法國,1928年),你就會明白好照片是怎麼等出來的。同樣,以幾何構圖和人物精神表現高潮為準則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也是來自柯特茲情感在先的“精確性瞬間”(The Exact Moment)。而克萊因、弗蘭克的非決定性瞬間攝影,他們所反抗的美學源頭其實也是柯特茲。羅伯特弗蘭克:“我不希望捕捉決定性的瞬間,地球在飛快的轉動,世界也不是完美的。”但是非常奇怪,他們反對的只是某種秩序化的準則,這些有弒父情節的後來者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反對由柯特茲、佈列鬆開創的攝影的最偉大法則,那就是:抓拍(snapshot)。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鷺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The Heron,1969.

正如柯特茲所言,他總是拍攝那些讓自己領悟的瞬間,他重視瞬間的生活情趣和無盡內涵,他的爐火純青的技藝在於抓拍,他說:“2秒鐘相當於2000年。”佈列鬆繼承自柯特茲(和亞歷山大羅德琴科)的全部攝影財產正是這種偉大的抓拍。

柯特茲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20年代到巴黎從事攝影。1936年,43歲的柯特茲一意孤行,離開巴黎去美國,履行8個月的合約,卻因二戰爆發,難回法國,最終客死他鄉。《迷失的雲》(1937年)或許是那時柯特茲心情的見證,卻成為最打動現代都市人心靈的經典之作。後來我們知道:東鬆的雲(波照間島,沖繩,1971年),是文化的迷津;弗裡德蘭德現代迷茫的雲(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1971年)在路牌上。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美的三朵雲。

柯特茲初到美國,《生活》雜誌拒絕發表他的作品,說他的照片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反而意圖不夠明顯。那時美國的攝影觀念還很狹窄,根本無法理解柯特茲攝影的妙處。直到27後他們才發現:原來我們這兒藏著位影響了佈列鬆、卡帕、布拉塞等大師的大師。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餐叉,巴黎 The Fork, Paris,1928.

晚年的安德烈柯特茲抱病在身,獨自一人,思念亡妻伊麗莎白,在他最後的日子拍攝了《寶麗來》系列(The Polaroids)。由於行動不便,只能站在窗前拍照,或在室內拍攝玻璃小人和影子。“我開始慢慢拍,非常慢、非常慢,但不久便陷入一種瘋狂的狀態……忘了吃藥,忘了飢餓,忘了身體的痛苦,也忘了悲傷。”

1985年5月29日,摔了一跤的安德烈柯特茲拍下了自己受傷的照片。柯特茲91歲了,一跤就摔傷了腦門、鼻子、手臂。他拍了70多年,一心一意,從不為潮流所動,他的攝影是那樣從容、簡潔、優雅而又精緻……但這回他顧不了那麼多了。誰都會摔這一跤。1985年9月28日,一代宗師柯特茲在睡夢中安然辭世。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布達佩斯 Budapest,1914.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馬戲團,布達佩斯 Circus,Budapest,192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滑稽表演舞者,巴黎 Satiric dancer, Paris, 1926.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巴黎 Paris, 1925.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柯特茲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佈列鬆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這說的不光是構圖,也是攝影的日常與現代性。

特茲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他涉及的拍攝範圍很廣,但始終關注日常,普通的現實和夢境,從不為獵奇或潮流所動。看懂柯特茲,也就懂得了構圖角度光影,最終你會明白:根本不存在拍出來的照片;生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過來的。

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大師對光影的細膩感覺堪比柯特茲。這是自然的光影(單純而繁多),而非刻意的營造。在攝影漫談集《柯特茲談柯特茲》中他說:“請留意氣氛和倒影。我為什麼要這樣拍?出於本能。我想不出別的解釋。是題材自身向我展現,我就得手了。”(協和廣場,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蒙德里安的畫室 Mondrian's,studio, Paris, 1926.

讓我們看看柯特茲的《蒙德里安畫室》(巴黎,1926年)。這張照片看似普通,卻是攝影史上的名作。巧妙的垂直對稱構圖,將門外轉角樓梯和門內物什緊密地結合在同一畫面裡。門框的直線、樓梯及扶手的斜線弧線,室內圓帽,形成美妙的幾何透視。多重明暗光影對比,更顯花的寂靜。這幅原作已被人以將近30萬美元的價格收藏。

柯特茲對現代攝影的影響既有紀實攝影的一面,更有超現實攝影的一面。他的街頭攝影影響了佈列鬆,他的戰爭題材攝影影響了卡帕,他的《變形人體》系列在勃蘭特、曼雷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痕跡。早在1917年,安德烈柯特茲拍攝了《水下泳者》,這不但開啟了水下藝術攝影的先河(水下攝影則更早),影響了佈列鬆等後輩攝影家的水下攝影實踐,而且,按柯特茲本人的說法,這幅作品也是他最早使用變形手法,比畢加索受非洲原始藝術影響所創造的變形藝術還要早。

柯特茲是最早實踐夜間攝影的先驅,《閃電》(巴黎,1925年)即是代表作。但依照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拍出這樣迷人的閃電。同樣,作為夜間攝影的鼻祖,布拉塞用一整《夜巴黎》(1932年)震驚了世界,可怎麼拍的,至今是個謎。攝影藝術的踐行,有時只是時間問題;當所有條件都對了,瞬間即可創造奇蹟。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盲人小提琴家,匈牙利 The Blind Violinist, Abony, Hungary, 1921.

最懂得柯特茲的作家也許是羅蘭巴特。巴特對攝影的首要認識是:照片並不存在,我們的直覺是,這個東西存在過;這意味著攝影的真實。而柯特茲給出的真實往往不露任何修飾的痕跡。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引用了24張照片,其中最多的是安德烈柯特茲的早期經典作品。巴特說到那夯實的土路,靈性的神情,恐懼的眼神,以及埃內斯特“當時是個中學生,如今可能還活著……”(援引的照片分別是:1.盲人音樂家,匈牙利,1921年。2.埃內斯特,巴黎,1931年。3.蒙德里安,巴黎,1926年。4.小狗,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小狗,巴黎 Little dog,Paris, 1928.

柯特茲是幾何構圖的先驅(以及亞歷山大羅德琴科),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即是源自科特茲。所不同的是,科特茲的幾何法則隨意自然,佈列鬆則極為陽剛。佈列鬆的對角線構圖更為複雜,通過大量的照片你會發現這複雜是:人物的複雜,形狀的複雜,光影的複雜,意義的複雜,而當這一切被打破(譬如威廉克萊因),你知道,這引出了現代的混亂,文明的癲瘋,人性的迷狂。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為醒目的構圖線索和精神線索。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默頓,法國 Meudon, Francia,1928.

不只是幾何構圖,佈列鬆式的等待、“決定性瞬間”概念都源自柯特茲。看看柯特茲的三幅《默頓》(法國,1928年),你就會明白好照片是怎麼等出來的。同樣,以幾何構圖和人物精神表現高潮為準則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也是來自柯特茲情感在先的“精確性瞬間”(The Exact Moment)。而克萊因、弗蘭克的非決定性瞬間攝影,他們所反抗的美學源頭其實也是柯特茲。羅伯特弗蘭克:“我不希望捕捉決定性的瞬間,地球在飛快的轉動,世界也不是完美的。”但是非常奇怪,他們反對的只是某種秩序化的準則,這些有弒父情節的後來者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反對由柯特茲、佈列鬆開創的攝影的最偉大法則,那就是:抓拍(snapshot)。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鷺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The Heron,1969.

正如柯特茲所言,他總是拍攝那些讓自己領悟的瞬間,他重視瞬間的生活情趣和無盡內涵,他的爐火純青的技藝在於抓拍,他說:“2秒鐘相當於2000年。”佈列鬆繼承自柯特茲(和亞歷山大羅德琴科)的全部攝影財產正是這種偉大的抓拍。

柯特茲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20年代到巴黎從事攝影。1936年,43歲的柯特茲一意孤行,離開巴黎去美國,履行8個月的合約,卻因二戰爆發,難回法國,最終客死他鄉。《迷失的雲》(1937年)或許是那時柯特茲心情的見證,卻成為最打動現代都市人心靈的經典之作。後來我們知道:東鬆的雲(波照間島,沖繩,1971年),是文化的迷津;弗裡德蘭德現代迷茫的雲(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1971年)在路牌上。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美的三朵雲。

柯特茲初到美國,《生活》雜誌拒絕發表他的作品,說他的照片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反而意圖不夠明顯。那時美國的攝影觀念還很狹窄,根本無法理解柯特茲攝影的妙處。直到27後他們才發現:原來我們這兒藏著位影響了佈列鬆、卡帕、布拉塞等大師的大師。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餐叉,巴黎 The Fork, Paris,1928.

晚年的安德烈柯特茲抱病在身,獨自一人,思念亡妻伊麗莎白,在他最後的日子拍攝了《寶麗來》系列(The Polaroids)。由於行動不便,只能站在窗前拍照,或在室內拍攝玻璃小人和影子。“我開始慢慢拍,非常慢、非常慢,但不久便陷入一種瘋狂的狀態……忘了吃藥,忘了飢餓,忘了身體的痛苦,也忘了悲傷。”

1985年5月29日,摔了一跤的安德烈柯特茲拍下了自己受傷的照片。柯特茲91歲了,一跤就摔傷了腦門、鼻子、手臂。他拍了70多年,一心一意,從不為潮流所動,他的攝影是那樣從容、簡潔、優雅而又精緻……但這回他顧不了那麼多了。誰都會摔這一跤。1985年9月28日,一代宗師柯特茲在睡夢中安然辭世。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布達佩斯 Budapest,1914.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馬戲團,布達佩斯 Circus,Budapest,192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滑稽表演舞者,巴黎 Satiric dancer, Paris, 1926.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鬱金香,紐約 Melancholic Tulpe,New York, 1939.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巴黎 Paris, 1925.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柯特茲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佈列鬆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這說的不光是構圖,也是攝影的日常與現代性。

特茲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他涉及的拍攝範圍很廣,但始終關注日常,普通的現實和夢境,從不為獵奇或潮流所動。看懂柯特茲,也就懂得了構圖角度光影,最終你會明白:根本不存在拍出來的照片;生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過來的。

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大師對光影的細膩感覺堪比柯特茲。這是自然的光影(單純而繁多),而非刻意的營造。在攝影漫談集《柯特茲談柯特茲》中他說:“請留意氣氛和倒影。我為什麼要這樣拍?出於本能。我想不出別的解釋。是題材自身向我展現,我就得手了。”(協和廣場,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蒙德里安的畫室 Mondrian's,studio, Paris, 1926.

讓我們看看柯特茲的《蒙德里安畫室》(巴黎,1926年)。這張照片看似普通,卻是攝影史上的名作。巧妙的垂直對稱構圖,將門外轉角樓梯和門內物什緊密地結合在同一畫面裡。門框的直線、樓梯及扶手的斜線弧線,室內圓帽,形成美妙的幾何透視。多重明暗光影對比,更顯花的寂靜。這幅原作已被人以將近30萬美元的價格收藏。

柯特茲對現代攝影的影響既有紀實攝影的一面,更有超現實攝影的一面。他的街頭攝影影響了佈列鬆,他的戰爭題材攝影影響了卡帕,他的《變形人體》系列在勃蘭特、曼雷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痕跡。早在1917年,安德烈柯特茲拍攝了《水下泳者》,這不但開啟了水下藝術攝影的先河(水下攝影則更早),影響了佈列鬆等後輩攝影家的水下攝影實踐,而且,按柯特茲本人的說法,這幅作品也是他最早使用變形手法,比畢加索受非洲原始藝術影響所創造的變形藝術還要早。

柯特茲是最早實踐夜間攝影的先驅,《閃電》(巴黎,1925年)即是代表作。但依照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拍出這樣迷人的閃電。同樣,作為夜間攝影的鼻祖,布拉塞用一整《夜巴黎》(1932年)震驚了世界,可怎麼拍的,至今是個謎。攝影藝術的踐行,有時只是時間問題;當所有條件都對了,瞬間即可創造奇蹟。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盲人小提琴家,匈牙利 The Blind Violinist, Abony, Hungary, 1921.

最懂得柯特茲的作家也許是羅蘭巴特。巴特對攝影的首要認識是:照片並不存在,我們的直覺是,這個東西存在過;這意味著攝影的真實。而柯特茲給出的真實往往不露任何修飾的痕跡。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引用了24張照片,其中最多的是安德烈柯特茲的早期經典作品。巴特說到那夯實的土路,靈性的神情,恐懼的眼神,以及埃內斯特“當時是個中學生,如今可能還活著……”(援引的照片分別是:1.盲人音樂家,匈牙利,1921年。2.埃內斯特,巴黎,1931年。3.蒙德里安,巴黎,1926年。4.小狗,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小狗,巴黎 Little dog,Paris, 1928.

柯特茲是幾何構圖的先驅(以及亞歷山大羅德琴科),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即是源自科特茲。所不同的是,科特茲的幾何法則隨意自然,佈列鬆則極為陽剛。佈列鬆的對角線構圖更為複雜,通過大量的照片你會發現這複雜是:人物的複雜,形狀的複雜,光影的複雜,意義的複雜,而當這一切被打破(譬如威廉克萊因),你知道,這引出了現代的混亂,文明的癲瘋,人性的迷狂。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為醒目的構圖線索和精神線索。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默頓,法國 Meudon, Francia,1928.

不只是幾何構圖,佈列鬆式的等待、“決定性瞬間”概念都源自柯特茲。看看柯特茲的三幅《默頓》(法國,1928年),你就會明白好照片是怎麼等出來的。同樣,以幾何構圖和人物精神表現高潮為準則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也是來自柯特茲情感在先的“精確性瞬間”(The Exact Moment)。而克萊因、弗蘭克的非決定性瞬間攝影,他們所反抗的美學源頭其實也是柯特茲。羅伯特弗蘭克:“我不希望捕捉決定性的瞬間,地球在飛快的轉動,世界也不是完美的。”但是非常奇怪,他們反對的只是某種秩序化的準則,這些有弒父情節的後來者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反對由柯特茲、佈列鬆開創的攝影的最偉大法則,那就是:抓拍(snapshot)。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鷺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The Heron,1969.

正如柯特茲所言,他總是拍攝那些讓自己領悟的瞬間,他重視瞬間的生活情趣和無盡內涵,他的爐火純青的技藝在於抓拍,他說:“2秒鐘相當於2000年。”佈列鬆繼承自柯特茲(和亞歷山大羅德琴科)的全部攝影財產正是這種偉大的抓拍。

柯特茲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20年代到巴黎從事攝影。1936年,43歲的柯特茲一意孤行,離開巴黎去美國,履行8個月的合約,卻因二戰爆發,難回法國,最終客死他鄉。《迷失的雲》(1937年)或許是那時柯特茲心情的見證,卻成為最打動現代都市人心靈的經典之作。後來我們知道:東鬆的雲(波照間島,沖繩,1971年),是文化的迷津;弗裡德蘭德現代迷茫的雲(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1971年)在路牌上。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美的三朵雲。

柯特茲初到美國,《生活》雜誌拒絕發表他的作品,說他的照片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反而意圖不夠明顯。那時美國的攝影觀念還很狹窄,根本無法理解柯特茲攝影的妙處。直到27後他們才發現:原來我們這兒藏著位影響了佈列鬆、卡帕、布拉塞等大師的大師。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餐叉,巴黎 The Fork, Paris,1928.

晚年的安德烈柯特茲抱病在身,獨自一人,思念亡妻伊麗莎白,在他最後的日子拍攝了《寶麗來》系列(The Polaroids)。由於行動不便,只能站在窗前拍照,或在室內拍攝玻璃小人和影子。“我開始慢慢拍,非常慢、非常慢,但不久便陷入一種瘋狂的狀態……忘了吃藥,忘了飢餓,忘了身體的痛苦,也忘了悲傷。”

1985年5月29日,摔了一跤的安德烈柯特茲拍下了自己受傷的照片。柯特茲91歲了,一跤就摔傷了腦門、鼻子、手臂。他拍了70多年,一心一意,從不為潮流所動,他的攝影是那樣從容、簡潔、優雅而又精緻……但這回他顧不了那麼多了。誰都會摔這一跤。1985年9月28日,一代宗師柯特茲在睡夢中安然辭世。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布達佩斯 Budapest,1914.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馬戲團,布達佩斯 Circus,Budapest,192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滑稽表演舞者,巴黎 Satiric dancer, Paris, 1926.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鬱金香,紐約 Melancholic Tulpe,New York, 1939.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法國 France,1930.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巴黎 Paris, 1925.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柯特茲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佈列鬆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這說的不光是構圖,也是攝影的日常與現代性。

特茲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他涉及的拍攝範圍很廣,但始終關注日常,普通的現實和夢境,從不為獵奇或潮流所動。看懂柯特茲,也就懂得了構圖角度光影,最終你會明白:根本不存在拍出來的照片;生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過來的。

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大師對光影的細膩感覺堪比柯特茲。這是自然的光影(單純而繁多),而非刻意的營造。在攝影漫談集《柯特茲談柯特茲》中他說:“請留意氣氛和倒影。我為什麼要這樣拍?出於本能。我想不出別的解釋。是題材自身向我展現,我就得手了。”(協和廣場,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蒙德里安的畫室 Mondrian's,studio, Paris, 1926.

讓我們看看柯特茲的《蒙德里安畫室》(巴黎,1926年)。這張照片看似普通,卻是攝影史上的名作。巧妙的垂直對稱構圖,將門外轉角樓梯和門內物什緊密地結合在同一畫面裡。門框的直線、樓梯及扶手的斜線弧線,室內圓帽,形成美妙的幾何透視。多重明暗光影對比,更顯花的寂靜。這幅原作已被人以將近30萬美元的價格收藏。

柯特茲對現代攝影的影響既有紀實攝影的一面,更有超現實攝影的一面。他的街頭攝影影響了佈列鬆,他的戰爭題材攝影影響了卡帕,他的《變形人體》系列在勃蘭特、曼雷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痕跡。早在1917年,安德烈柯特茲拍攝了《水下泳者》,這不但開啟了水下藝術攝影的先河(水下攝影則更早),影響了佈列鬆等後輩攝影家的水下攝影實踐,而且,按柯特茲本人的說法,這幅作品也是他最早使用變形手法,比畢加索受非洲原始藝術影響所創造的變形藝術還要早。

柯特茲是最早實踐夜間攝影的先驅,《閃電》(巴黎,1925年)即是代表作。但依照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拍出這樣迷人的閃電。同樣,作為夜間攝影的鼻祖,布拉塞用一整《夜巴黎》(1932年)震驚了世界,可怎麼拍的,至今是個謎。攝影藝術的踐行,有時只是時間問題;當所有條件都對了,瞬間即可創造奇蹟。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盲人小提琴家,匈牙利 The Blind Violinist, Abony, Hungary, 1921.

最懂得柯特茲的作家也許是羅蘭巴特。巴特對攝影的首要認識是:照片並不存在,我們的直覺是,這個東西存在過;這意味著攝影的真實。而柯特茲給出的真實往往不露任何修飾的痕跡。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引用了24張照片,其中最多的是安德烈柯特茲的早期經典作品。巴特說到那夯實的土路,靈性的神情,恐懼的眼神,以及埃內斯特“當時是個中學生,如今可能還活著……”(援引的照片分別是:1.盲人音樂家,匈牙利,1921年。2.埃內斯特,巴黎,1931年。3.蒙德里安,巴黎,1926年。4.小狗,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小狗,巴黎 Little dog,Paris, 1928.

柯特茲是幾何構圖的先驅(以及亞歷山大羅德琴科),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即是源自科特茲。所不同的是,科特茲的幾何法則隨意自然,佈列鬆則極為陽剛。佈列鬆的對角線構圖更為複雜,通過大量的照片你會發現這複雜是:人物的複雜,形狀的複雜,光影的複雜,意義的複雜,而當這一切被打破(譬如威廉克萊因),你知道,這引出了現代的混亂,文明的癲瘋,人性的迷狂。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為醒目的構圖線索和精神線索。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默頓,法國 Meudon, Francia,1928.

不只是幾何構圖,佈列鬆式的等待、“決定性瞬間”概念都源自柯特茲。看看柯特茲的三幅《默頓》(法國,1928年),你就會明白好照片是怎麼等出來的。同樣,以幾何構圖和人物精神表現高潮為準則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也是來自柯特茲情感在先的“精確性瞬間”(The Exact Moment)。而克萊因、弗蘭克的非決定性瞬間攝影,他們所反抗的美學源頭其實也是柯特茲。羅伯特弗蘭克:“我不希望捕捉決定性的瞬間,地球在飛快的轉動,世界也不是完美的。”但是非常奇怪,他們反對的只是某種秩序化的準則,這些有弒父情節的後來者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反對由柯特茲、佈列鬆開創的攝影的最偉大法則,那就是:抓拍(snapshot)。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鷺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The Heron,1969.

正如柯特茲所言,他總是拍攝那些讓自己領悟的瞬間,他重視瞬間的生活情趣和無盡內涵,他的爐火純青的技藝在於抓拍,他說:“2秒鐘相當於2000年。”佈列鬆繼承自柯特茲(和亞歷山大羅德琴科)的全部攝影財產正是這種偉大的抓拍。

柯特茲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20年代到巴黎從事攝影。1936年,43歲的柯特茲一意孤行,離開巴黎去美國,履行8個月的合約,卻因二戰爆發,難回法國,最終客死他鄉。《迷失的雲》(1937年)或許是那時柯特茲心情的見證,卻成為最打動現代都市人心靈的經典之作。後來我們知道:東鬆的雲(波照間島,沖繩,1971年),是文化的迷津;弗裡德蘭德現代迷茫的雲(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1971年)在路牌上。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美的三朵雲。

柯特茲初到美國,《生活》雜誌拒絕發表他的作品,說他的照片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反而意圖不夠明顯。那時美國的攝影觀念還很狹窄,根本無法理解柯特茲攝影的妙處。直到27後他們才發現:原來我們這兒藏著位影響了佈列鬆、卡帕、布拉塞等大師的大師。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餐叉,巴黎 The Fork, Paris,1928.

晚年的安德烈柯特茲抱病在身,獨自一人,思念亡妻伊麗莎白,在他最後的日子拍攝了《寶麗來》系列(The Polaroids)。由於行動不便,只能站在窗前拍照,或在室內拍攝玻璃小人和影子。“我開始慢慢拍,非常慢、非常慢,但不久便陷入一種瘋狂的狀態……忘了吃藥,忘了飢餓,忘了身體的痛苦,也忘了悲傷。”

1985年5月29日,摔了一跤的安德烈柯特茲拍下了自己受傷的照片。柯特茲91歲了,一跤就摔傷了腦門、鼻子、手臂。他拍了70多年,一心一意,從不為潮流所動,他的攝影是那樣從容、簡潔、優雅而又精緻……但這回他顧不了那麼多了。誰都會摔這一跤。1985年9月28日,一代宗師柯特茲在睡夢中安然辭世。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布達佩斯 Budapest,1914.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馬戲團,布達佩斯 Circus,Budapest,192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滑稽表演舞者,巴黎 Satiric dancer, Paris, 1926.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鬱金香,紐約 Melancholic Tulpe,New York, 1939.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法國 France,193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街市,巴黎 Street Fair,Paris,1931.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巴黎 Paris, 1925.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柯特茲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佈列鬆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這說的不光是構圖,也是攝影的日常與現代性。

特茲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他涉及的拍攝範圍很廣,但始終關注日常,普通的現實和夢境,從不為獵奇或潮流所動。看懂柯特茲,也就懂得了構圖角度光影,最終你會明白:根本不存在拍出來的照片;生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過來的。

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大師對光影的細膩感覺堪比柯特茲。這是自然的光影(單純而繁多),而非刻意的營造。在攝影漫談集《柯特茲談柯特茲》中他說:“請留意氣氛和倒影。我為什麼要這樣拍?出於本能。我想不出別的解釋。是題材自身向我展現,我就得手了。”(協和廣場,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蒙德里安的畫室 Mondrian's,studio, Paris, 1926.

讓我們看看柯特茲的《蒙德里安畫室》(巴黎,1926年)。這張照片看似普通,卻是攝影史上的名作。巧妙的垂直對稱構圖,將門外轉角樓梯和門內物什緊密地結合在同一畫面裡。門框的直線、樓梯及扶手的斜線弧線,室內圓帽,形成美妙的幾何透視。多重明暗光影對比,更顯花的寂靜。這幅原作已被人以將近30萬美元的價格收藏。

柯特茲對現代攝影的影響既有紀實攝影的一面,更有超現實攝影的一面。他的街頭攝影影響了佈列鬆,他的戰爭題材攝影影響了卡帕,他的《變形人體》系列在勃蘭特、曼雷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痕跡。早在1917年,安德烈柯特茲拍攝了《水下泳者》,這不但開啟了水下藝術攝影的先河(水下攝影則更早),影響了佈列鬆等後輩攝影家的水下攝影實踐,而且,按柯特茲本人的說法,這幅作品也是他最早使用變形手法,比畢加索受非洲原始藝術影響所創造的變形藝術還要早。

柯特茲是最早實踐夜間攝影的先驅,《閃電》(巴黎,1925年)即是代表作。但依照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拍出這樣迷人的閃電。同樣,作為夜間攝影的鼻祖,布拉塞用一整《夜巴黎》(1932年)震驚了世界,可怎麼拍的,至今是個謎。攝影藝術的踐行,有時只是時間問題;當所有條件都對了,瞬間即可創造奇蹟。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盲人小提琴家,匈牙利 The Blind Violinist, Abony, Hungary, 1921.

最懂得柯特茲的作家也許是羅蘭巴特。巴特對攝影的首要認識是:照片並不存在,我們的直覺是,這個東西存在過;這意味著攝影的真實。而柯特茲給出的真實往往不露任何修飾的痕跡。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引用了24張照片,其中最多的是安德烈柯特茲的早期經典作品。巴特說到那夯實的土路,靈性的神情,恐懼的眼神,以及埃內斯特“當時是個中學生,如今可能還活著……”(援引的照片分別是:1.盲人音樂家,匈牙利,1921年。2.埃內斯特,巴黎,1931年。3.蒙德里安,巴黎,1926年。4.小狗,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小狗,巴黎 Little dog,Paris, 1928.

柯特茲是幾何構圖的先驅(以及亞歷山大羅德琴科),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即是源自科特茲。所不同的是,科特茲的幾何法則隨意自然,佈列鬆則極為陽剛。佈列鬆的對角線構圖更為複雜,通過大量的照片你會發現這複雜是:人物的複雜,形狀的複雜,光影的複雜,意義的複雜,而當這一切被打破(譬如威廉克萊因),你知道,這引出了現代的混亂,文明的癲瘋,人性的迷狂。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為醒目的構圖線索和精神線索。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默頓,法國 Meudon, Francia,1928.

不只是幾何構圖,佈列鬆式的等待、“決定性瞬間”概念都源自柯特茲。看看柯特茲的三幅《默頓》(法國,1928年),你就會明白好照片是怎麼等出來的。同樣,以幾何構圖和人物精神表現高潮為準則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也是來自柯特茲情感在先的“精確性瞬間”(The Exact Moment)。而克萊因、弗蘭克的非決定性瞬間攝影,他們所反抗的美學源頭其實也是柯特茲。羅伯特弗蘭克:“我不希望捕捉決定性的瞬間,地球在飛快的轉動,世界也不是完美的。”但是非常奇怪,他們反對的只是某種秩序化的準則,這些有弒父情節的後來者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反對由柯特茲、佈列鬆開創的攝影的最偉大法則,那就是:抓拍(snapshot)。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鷺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The Heron,1969.

正如柯特茲所言,他總是拍攝那些讓自己領悟的瞬間,他重視瞬間的生活情趣和無盡內涵,他的爐火純青的技藝在於抓拍,他說:“2秒鐘相當於2000年。”佈列鬆繼承自柯特茲(和亞歷山大羅德琴科)的全部攝影財產正是這種偉大的抓拍。

柯特茲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20年代到巴黎從事攝影。1936年,43歲的柯特茲一意孤行,離開巴黎去美國,履行8個月的合約,卻因二戰爆發,難回法國,最終客死他鄉。《迷失的雲》(1937年)或許是那時柯特茲心情的見證,卻成為最打動現代都市人心靈的經典之作。後來我們知道:東鬆的雲(波照間島,沖繩,1971年),是文化的迷津;弗裡德蘭德現代迷茫的雲(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1971年)在路牌上。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美的三朵雲。

柯特茲初到美國,《生活》雜誌拒絕發表他的作品,說他的照片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反而意圖不夠明顯。那時美國的攝影觀念還很狹窄,根本無法理解柯特茲攝影的妙處。直到27後他們才發現:原來我們這兒藏著位影響了佈列鬆、卡帕、布拉塞等大師的大師。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餐叉,巴黎 The Fork, Paris,1928.

晚年的安德烈柯特茲抱病在身,獨自一人,思念亡妻伊麗莎白,在他最後的日子拍攝了《寶麗來》系列(The Polaroids)。由於行動不便,只能站在窗前拍照,或在室內拍攝玻璃小人和影子。“我開始慢慢拍,非常慢、非常慢,但不久便陷入一種瘋狂的狀態……忘了吃藥,忘了飢餓,忘了身體的痛苦,也忘了悲傷。”

1985年5月29日,摔了一跤的安德烈柯特茲拍下了自己受傷的照片。柯特茲91歲了,一跤就摔傷了腦門、鼻子、手臂。他拍了70多年,一心一意,從不為潮流所動,他的攝影是那樣從容、簡潔、優雅而又精緻……但這回他顧不了那麼多了。誰都會摔這一跤。1985年9月28日,一代宗師柯特茲在睡夢中安然辭世。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布達佩斯 Budapest,1914.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馬戲團,布達佩斯 Circus,Budapest,192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滑稽表演舞者,巴黎 Satiric dancer, Paris, 1926.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鬱金香,紐約 Melancholic Tulpe,New York, 1939.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法國 France,193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街市,巴黎 Street Fair,Paris,1931.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埃菲爾鐵塔,巴黎 Eiffel tower, Paris,1929.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巴黎 Paris, 1925.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柯特茲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佈列鬆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這說的不光是構圖,也是攝影的日常與現代性。

特茲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他涉及的拍攝範圍很廣,但始終關注日常,普通的現實和夢境,從不為獵奇或潮流所動。看懂柯特茲,也就懂得了構圖角度光影,最終你會明白:根本不存在拍出來的照片;生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過來的。

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大師對光影的細膩感覺堪比柯特茲。這是自然的光影(單純而繁多),而非刻意的營造。在攝影漫談集《柯特茲談柯特茲》中他說:“請留意氣氛和倒影。我為什麼要這樣拍?出於本能。我想不出別的解釋。是題材自身向我展現,我就得手了。”(協和廣場,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蒙德里安的畫室 Mondrian's,studio, Paris, 1926.

讓我們看看柯特茲的《蒙德里安畫室》(巴黎,1926年)。這張照片看似普通,卻是攝影史上的名作。巧妙的垂直對稱構圖,將門外轉角樓梯和門內物什緊密地結合在同一畫面裡。門框的直線、樓梯及扶手的斜線弧線,室內圓帽,形成美妙的幾何透視。多重明暗光影對比,更顯花的寂靜。這幅原作已被人以將近30萬美元的價格收藏。

柯特茲對現代攝影的影響既有紀實攝影的一面,更有超現實攝影的一面。他的街頭攝影影響了佈列鬆,他的戰爭題材攝影影響了卡帕,他的《變形人體》系列在勃蘭特、曼雷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痕跡。早在1917年,安德烈柯特茲拍攝了《水下泳者》,這不但開啟了水下藝術攝影的先河(水下攝影則更早),影響了佈列鬆等後輩攝影家的水下攝影實踐,而且,按柯特茲本人的說法,這幅作品也是他最早使用變形手法,比畢加索受非洲原始藝術影響所創造的變形藝術還要早。

柯特茲是最早實踐夜間攝影的先驅,《閃電》(巴黎,1925年)即是代表作。但依照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拍出這樣迷人的閃電。同樣,作為夜間攝影的鼻祖,布拉塞用一整《夜巴黎》(1932年)震驚了世界,可怎麼拍的,至今是個謎。攝影藝術的踐行,有時只是時間問題;當所有條件都對了,瞬間即可創造奇蹟。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盲人小提琴家,匈牙利 The Blind Violinist, Abony, Hungary, 1921.

最懂得柯特茲的作家也許是羅蘭巴特。巴特對攝影的首要認識是:照片並不存在,我們的直覺是,這個東西存在過;這意味著攝影的真實。而柯特茲給出的真實往往不露任何修飾的痕跡。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引用了24張照片,其中最多的是安德烈柯特茲的早期經典作品。巴特說到那夯實的土路,靈性的神情,恐懼的眼神,以及埃內斯特“當時是個中學生,如今可能還活著……”(援引的照片分別是:1.盲人音樂家,匈牙利,1921年。2.埃內斯特,巴黎,1931年。3.蒙德里安,巴黎,1926年。4.小狗,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小狗,巴黎 Little dog,Paris, 1928.

柯特茲是幾何構圖的先驅(以及亞歷山大羅德琴科),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即是源自科特茲。所不同的是,科特茲的幾何法則隨意自然,佈列鬆則極為陽剛。佈列鬆的對角線構圖更為複雜,通過大量的照片你會發現這複雜是:人物的複雜,形狀的複雜,光影的複雜,意義的複雜,而當這一切被打破(譬如威廉克萊因),你知道,這引出了現代的混亂,文明的癲瘋,人性的迷狂。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為醒目的構圖線索和精神線索。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默頓,法國 Meudon, Francia,1928.

不只是幾何構圖,佈列鬆式的等待、“決定性瞬間”概念都源自柯特茲。看看柯特茲的三幅《默頓》(法國,1928年),你就會明白好照片是怎麼等出來的。同樣,以幾何構圖和人物精神表現高潮為準則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也是來自柯特茲情感在先的“精確性瞬間”(The Exact Moment)。而克萊因、弗蘭克的非決定性瞬間攝影,他們所反抗的美學源頭其實也是柯特茲。羅伯特弗蘭克:“我不希望捕捉決定性的瞬間,地球在飛快的轉動,世界也不是完美的。”但是非常奇怪,他們反對的只是某種秩序化的準則,這些有弒父情節的後來者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反對由柯特茲、佈列鬆開創的攝影的最偉大法則,那就是:抓拍(snapshot)。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鷺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The Heron,1969.

正如柯特茲所言,他總是拍攝那些讓自己領悟的瞬間,他重視瞬間的生活情趣和無盡內涵,他的爐火純青的技藝在於抓拍,他說:“2秒鐘相當於2000年。”佈列鬆繼承自柯特茲(和亞歷山大羅德琴科)的全部攝影財產正是這種偉大的抓拍。

柯特茲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20年代到巴黎從事攝影。1936年,43歲的柯特茲一意孤行,離開巴黎去美國,履行8個月的合約,卻因二戰爆發,難回法國,最終客死他鄉。《迷失的雲》(1937年)或許是那時柯特茲心情的見證,卻成為最打動現代都市人心靈的經典之作。後來我們知道:東鬆的雲(波照間島,沖繩,1971年),是文化的迷津;弗裡德蘭德現代迷茫的雲(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1971年)在路牌上。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美的三朵雲。

柯特茲初到美國,《生活》雜誌拒絕發表他的作品,說他的照片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反而意圖不夠明顯。那時美國的攝影觀念還很狹窄,根本無法理解柯特茲攝影的妙處。直到27後他們才發現:原來我們這兒藏著位影響了佈列鬆、卡帕、布拉塞等大師的大師。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餐叉,巴黎 The Fork, Paris,1928.

晚年的安德烈柯特茲抱病在身,獨自一人,思念亡妻伊麗莎白,在他最後的日子拍攝了《寶麗來》系列(The Polaroids)。由於行動不便,只能站在窗前拍照,或在室內拍攝玻璃小人和影子。“我開始慢慢拍,非常慢、非常慢,但不久便陷入一種瘋狂的狀態……忘了吃藥,忘了飢餓,忘了身體的痛苦,也忘了悲傷。”

1985年5月29日,摔了一跤的安德烈柯特茲拍下了自己受傷的照片。柯特茲91歲了,一跤就摔傷了腦門、鼻子、手臂。他拍了70多年,一心一意,從不為潮流所動,他的攝影是那樣從容、簡潔、優雅而又精緻……但這回他顧不了那麼多了。誰都會摔這一跤。1985年9月28日,一代宗師柯特茲在睡夢中安然辭世。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布達佩斯 Budapest,1914.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馬戲團,布達佩斯 Circus,Budapest,192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滑稽表演舞者,巴黎 Satiric dancer, Paris, 1926.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鬱金香,紐約 Melancholic Tulpe,New York, 1939.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法國 France,193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街市,巴黎 Street Fair,Paris,1931.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埃菲爾鐵塔,巴黎 Eiffel tower, Paris,1929.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 1944.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巴黎 Paris, 1925.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柯特茲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佈列鬆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這說的不光是構圖,也是攝影的日常與現代性。

特茲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他涉及的拍攝範圍很廣,但始終關注日常,普通的現實和夢境,從不為獵奇或潮流所動。看懂柯特茲,也就懂得了構圖角度光影,最終你會明白:根本不存在拍出來的照片;生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過來的。

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大師對光影的細膩感覺堪比柯特茲。這是自然的光影(單純而繁多),而非刻意的營造。在攝影漫談集《柯特茲談柯特茲》中他說:“請留意氣氛和倒影。我為什麼要這樣拍?出於本能。我想不出別的解釋。是題材自身向我展現,我就得手了。”(協和廣場,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蒙德里安的畫室 Mondrian's,studio, Paris, 1926.

讓我們看看柯特茲的《蒙德里安畫室》(巴黎,1926年)。這張照片看似普通,卻是攝影史上的名作。巧妙的垂直對稱構圖,將門外轉角樓梯和門內物什緊密地結合在同一畫面裡。門框的直線、樓梯及扶手的斜線弧線,室內圓帽,形成美妙的幾何透視。多重明暗光影對比,更顯花的寂靜。這幅原作已被人以將近30萬美元的價格收藏。

柯特茲對現代攝影的影響既有紀實攝影的一面,更有超現實攝影的一面。他的街頭攝影影響了佈列鬆,他的戰爭題材攝影影響了卡帕,他的《變形人體》系列在勃蘭特、曼雷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痕跡。早在1917年,安德烈柯特茲拍攝了《水下泳者》,這不但開啟了水下藝術攝影的先河(水下攝影則更早),影響了佈列鬆等後輩攝影家的水下攝影實踐,而且,按柯特茲本人的說法,這幅作品也是他最早使用變形手法,比畢加索受非洲原始藝術影響所創造的變形藝術還要早。

柯特茲是最早實踐夜間攝影的先驅,《閃電》(巴黎,1925年)即是代表作。但依照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拍出這樣迷人的閃電。同樣,作為夜間攝影的鼻祖,布拉塞用一整《夜巴黎》(1932年)震驚了世界,可怎麼拍的,至今是個謎。攝影藝術的踐行,有時只是時間問題;當所有條件都對了,瞬間即可創造奇蹟。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盲人小提琴家,匈牙利 The Blind Violinist, Abony, Hungary, 1921.

最懂得柯特茲的作家也許是羅蘭巴特。巴特對攝影的首要認識是:照片並不存在,我們的直覺是,這個東西存在過;這意味著攝影的真實。而柯特茲給出的真實往往不露任何修飾的痕跡。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引用了24張照片,其中最多的是安德烈柯特茲的早期經典作品。巴特說到那夯實的土路,靈性的神情,恐懼的眼神,以及埃內斯特“當時是個中學生,如今可能還活著……”(援引的照片分別是:1.盲人音樂家,匈牙利,1921年。2.埃內斯特,巴黎,1931年。3.蒙德里安,巴黎,1926年。4.小狗,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小狗,巴黎 Little dog,Paris, 1928.

柯特茲是幾何構圖的先驅(以及亞歷山大羅德琴科),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即是源自科特茲。所不同的是,科特茲的幾何法則隨意自然,佈列鬆則極為陽剛。佈列鬆的對角線構圖更為複雜,通過大量的照片你會發現這複雜是:人物的複雜,形狀的複雜,光影的複雜,意義的複雜,而當這一切被打破(譬如威廉克萊因),你知道,這引出了現代的混亂,文明的癲瘋,人性的迷狂。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為醒目的構圖線索和精神線索。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默頓,法國 Meudon, Francia,1928.

不只是幾何構圖,佈列鬆式的等待、“決定性瞬間”概念都源自柯特茲。看看柯特茲的三幅《默頓》(法國,1928年),你就會明白好照片是怎麼等出來的。同樣,以幾何構圖和人物精神表現高潮為準則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也是來自柯特茲情感在先的“精確性瞬間”(The Exact Moment)。而克萊因、弗蘭克的非決定性瞬間攝影,他們所反抗的美學源頭其實也是柯特茲。羅伯特弗蘭克:“我不希望捕捉決定性的瞬間,地球在飛快的轉動,世界也不是完美的。”但是非常奇怪,他們反對的只是某種秩序化的準則,這些有弒父情節的後來者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反對由柯特茲、佈列鬆開創的攝影的最偉大法則,那就是:抓拍(snapshot)。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鷺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The Heron,1969.

正如柯特茲所言,他總是拍攝那些讓自己領悟的瞬間,他重視瞬間的生活情趣和無盡內涵,他的爐火純青的技藝在於抓拍,他說:“2秒鐘相當於2000年。”佈列鬆繼承自柯特茲(和亞歷山大羅德琴科)的全部攝影財產正是這種偉大的抓拍。

柯特茲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20年代到巴黎從事攝影。1936年,43歲的柯特茲一意孤行,離開巴黎去美國,履行8個月的合約,卻因二戰爆發,難回法國,最終客死他鄉。《迷失的雲》(1937年)或許是那時柯特茲心情的見證,卻成為最打動現代都市人心靈的經典之作。後來我們知道:東鬆的雲(波照間島,沖繩,1971年),是文化的迷津;弗裡德蘭德現代迷茫的雲(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1971年)在路牌上。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美的三朵雲。

柯特茲初到美國,《生活》雜誌拒絕發表他的作品,說他的照片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反而意圖不夠明顯。那時美國的攝影觀念還很狹窄,根本無法理解柯特茲攝影的妙處。直到27後他們才發現:原來我們這兒藏著位影響了佈列鬆、卡帕、布拉塞等大師的大師。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餐叉,巴黎 The Fork, Paris,1928.

晚年的安德烈柯特茲抱病在身,獨自一人,思念亡妻伊麗莎白,在他最後的日子拍攝了《寶麗來》系列(The Polaroids)。由於行動不便,只能站在窗前拍照,或在室內拍攝玻璃小人和影子。“我開始慢慢拍,非常慢、非常慢,但不久便陷入一種瘋狂的狀態……忘了吃藥,忘了飢餓,忘了身體的痛苦,也忘了悲傷。”

1985年5月29日,摔了一跤的安德烈柯特茲拍下了自己受傷的照片。柯特茲91歲了,一跤就摔傷了腦門、鼻子、手臂。他拍了70多年,一心一意,從不為潮流所動,他的攝影是那樣從容、簡潔、優雅而又精緻……但這回他顧不了那麼多了。誰都會摔這一跤。1985年9月28日,一代宗師柯特茲在睡夢中安然辭世。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布達佩斯 Budapest,1914.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馬戲團,布達佩斯 Circus,Budapest,192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滑稽表演舞者,巴黎 Satiric dancer, Paris, 1926.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鬱金香,紐約 Melancholic Tulpe,New York, 1939.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法國 France,193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街市,巴黎 Street Fair,Paris,1931.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埃菲爾鐵塔,巴黎 Eiffel tower, Paris,1929.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 1944.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1947.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巴黎 Paris, 1925.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柯特茲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佈列鬆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這說的不光是構圖,也是攝影的日常與現代性。

特茲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他涉及的拍攝範圍很廣,但始終關注日常,普通的現實和夢境,從不為獵奇或潮流所動。看懂柯特茲,也就懂得了構圖角度光影,最終你會明白:根本不存在拍出來的照片;生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過來的。

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大師對光影的細膩感覺堪比柯特茲。這是自然的光影(單純而繁多),而非刻意的營造。在攝影漫談集《柯特茲談柯特茲》中他說:“請留意氣氛和倒影。我為什麼要這樣拍?出於本能。我想不出別的解釋。是題材自身向我展現,我就得手了。”(協和廣場,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蒙德里安的畫室 Mondrian's,studio, Paris, 1926.

讓我們看看柯特茲的《蒙德里安畫室》(巴黎,1926年)。這張照片看似普通,卻是攝影史上的名作。巧妙的垂直對稱構圖,將門外轉角樓梯和門內物什緊密地結合在同一畫面裡。門框的直線、樓梯及扶手的斜線弧線,室內圓帽,形成美妙的幾何透視。多重明暗光影對比,更顯花的寂靜。這幅原作已被人以將近30萬美元的價格收藏。

柯特茲對現代攝影的影響既有紀實攝影的一面,更有超現實攝影的一面。他的街頭攝影影響了佈列鬆,他的戰爭題材攝影影響了卡帕,他的《變形人體》系列在勃蘭特、曼雷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痕跡。早在1917年,安德烈柯特茲拍攝了《水下泳者》,這不但開啟了水下藝術攝影的先河(水下攝影則更早),影響了佈列鬆等後輩攝影家的水下攝影實踐,而且,按柯特茲本人的說法,這幅作品也是他最早使用變形手法,比畢加索受非洲原始藝術影響所創造的變形藝術還要早。

柯特茲是最早實踐夜間攝影的先驅,《閃電》(巴黎,1925年)即是代表作。但依照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拍出這樣迷人的閃電。同樣,作為夜間攝影的鼻祖,布拉塞用一整《夜巴黎》(1932年)震驚了世界,可怎麼拍的,至今是個謎。攝影藝術的踐行,有時只是時間問題;當所有條件都對了,瞬間即可創造奇蹟。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盲人小提琴家,匈牙利 The Blind Violinist, Abony, Hungary, 1921.

最懂得柯特茲的作家也許是羅蘭巴特。巴特對攝影的首要認識是:照片並不存在,我們的直覺是,這個東西存在過;這意味著攝影的真實。而柯特茲給出的真實往往不露任何修飾的痕跡。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引用了24張照片,其中最多的是安德烈柯特茲的早期經典作品。巴特說到那夯實的土路,靈性的神情,恐懼的眼神,以及埃內斯特“當時是個中學生,如今可能還活著……”(援引的照片分別是:1.盲人音樂家,匈牙利,1921年。2.埃內斯特,巴黎,1931年。3.蒙德里安,巴黎,1926年。4.小狗,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小狗,巴黎 Little dog,Paris, 1928.

柯特茲是幾何構圖的先驅(以及亞歷山大羅德琴科),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即是源自科特茲。所不同的是,科特茲的幾何法則隨意自然,佈列鬆則極為陽剛。佈列鬆的對角線構圖更為複雜,通過大量的照片你會發現這複雜是:人物的複雜,形狀的複雜,光影的複雜,意義的複雜,而當這一切被打破(譬如威廉克萊因),你知道,這引出了現代的混亂,文明的癲瘋,人性的迷狂。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為醒目的構圖線索和精神線索。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默頓,法國 Meudon, Francia,1928.

不只是幾何構圖,佈列鬆式的等待、“決定性瞬間”概念都源自柯特茲。看看柯特茲的三幅《默頓》(法國,1928年),你就會明白好照片是怎麼等出來的。同樣,以幾何構圖和人物精神表現高潮為準則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也是來自柯特茲情感在先的“精確性瞬間”(The Exact Moment)。而克萊因、弗蘭克的非決定性瞬間攝影,他們所反抗的美學源頭其實也是柯特茲。羅伯特弗蘭克:“我不希望捕捉決定性的瞬間,地球在飛快的轉動,世界也不是完美的。”但是非常奇怪,他們反對的只是某種秩序化的準則,這些有弒父情節的後來者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反對由柯特茲、佈列鬆開創的攝影的最偉大法則,那就是:抓拍(snapshot)。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鷺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The Heron,1969.

正如柯特茲所言,他總是拍攝那些讓自己領悟的瞬間,他重視瞬間的生活情趣和無盡內涵,他的爐火純青的技藝在於抓拍,他說:“2秒鐘相當於2000年。”佈列鬆繼承自柯特茲(和亞歷山大羅德琴科)的全部攝影財產正是這種偉大的抓拍。

柯特茲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20年代到巴黎從事攝影。1936年,43歲的柯特茲一意孤行,離開巴黎去美國,履行8個月的合約,卻因二戰爆發,難回法國,最終客死他鄉。《迷失的雲》(1937年)或許是那時柯特茲心情的見證,卻成為最打動現代都市人心靈的經典之作。後來我們知道:東鬆的雲(波照間島,沖繩,1971年),是文化的迷津;弗裡德蘭德現代迷茫的雲(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1971年)在路牌上。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美的三朵雲。

柯特茲初到美國,《生活》雜誌拒絕發表他的作品,說他的照片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反而意圖不夠明顯。那時美國的攝影觀念還很狹窄,根本無法理解柯特茲攝影的妙處。直到27後他們才發現:原來我們這兒藏著位影響了佈列鬆、卡帕、布拉塞等大師的大師。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餐叉,巴黎 The Fork, Paris,1928.

晚年的安德烈柯特茲抱病在身,獨自一人,思念亡妻伊麗莎白,在他最後的日子拍攝了《寶麗來》系列(The Polaroids)。由於行動不便,只能站在窗前拍照,或在室內拍攝玻璃小人和影子。“我開始慢慢拍,非常慢、非常慢,但不久便陷入一種瘋狂的狀態……忘了吃藥,忘了飢餓,忘了身體的痛苦,也忘了悲傷。”

1985年5月29日,摔了一跤的安德烈柯特茲拍下了自己受傷的照片。柯特茲91歲了,一跤就摔傷了腦門、鼻子、手臂。他拍了70多年,一心一意,從不為潮流所動,他的攝影是那樣從容、簡潔、優雅而又精緻……但這回他顧不了那麼多了。誰都會摔這一跤。1985年9月28日,一代宗師柯特茲在睡夢中安然辭世。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布達佩斯 Budapest,1914.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馬戲團,布達佩斯 Circus,Budapest,192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滑稽表演舞者,巴黎 Satiric dancer, Paris, 1926.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鬱金香,紐約 Melancholic Tulpe,New York, 1939.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法國 France,193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街市,巴黎 Street Fair,Paris,1931.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埃菲爾鐵塔,巴黎 Eiffel tower, Paris,1929.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 1944.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1947.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買,紐約長島大學 'Buy',long island university,1962.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巴黎 Paris, 1925.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柯特茲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佈列鬆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這說的不光是構圖,也是攝影的日常與現代性。

特茲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他涉及的拍攝範圍很廣,但始終關注日常,普通的現實和夢境,從不為獵奇或潮流所動。看懂柯特茲,也就懂得了構圖角度光影,最終你會明白:根本不存在拍出來的照片;生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過來的。

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大師對光影的細膩感覺堪比柯特茲。這是自然的光影(單純而繁多),而非刻意的營造。在攝影漫談集《柯特茲談柯特茲》中他說:“請留意氣氛和倒影。我為什麼要這樣拍?出於本能。我想不出別的解釋。是題材自身向我展現,我就得手了。”(協和廣場,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蒙德里安的畫室 Mondrian's,studio, Paris, 1926.

讓我們看看柯特茲的《蒙德里安畫室》(巴黎,1926年)。這張照片看似普通,卻是攝影史上的名作。巧妙的垂直對稱構圖,將門外轉角樓梯和門內物什緊密地結合在同一畫面裡。門框的直線、樓梯及扶手的斜線弧線,室內圓帽,形成美妙的幾何透視。多重明暗光影對比,更顯花的寂靜。這幅原作已被人以將近30萬美元的價格收藏。

柯特茲對現代攝影的影響既有紀實攝影的一面,更有超現實攝影的一面。他的街頭攝影影響了佈列鬆,他的戰爭題材攝影影響了卡帕,他的《變形人體》系列在勃蘭特、曼雷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痕跡。早在1917年,安德烈柯特茲拍攝了《水下泳者》,這不但開啟了水下藝術攝影的先河(水下攝影則更早),影響了佈列鬆等後輩攝影家的水下攝影實踐,而且,按柯特茲本人的說法,這幅作品也是他最早使用變形手法,比畢加索受非洲原始藝術影響所創造的變形藝術還要早。

柯特茲是最早實踐夜間攝影的先驅,《閃電》(巴黎,1925年)即是代表作。但依照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拍出這樣迷人的閃電。同樣,作為夜間攝影的鼻祖,布拉塞用一整《夜巴黎》(1932年)震驚了世界,可怎麼拍的,至今是個謎。攝影藝術的踐行,有時只是時間問題;當所有條件都對了,瞬間即可創造奇蹟。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盲人小提琴家,匈牙利 The Blind Violinist, Abony, Hungary, 1921.

最懂得柯特茲的作家也許是羅蘭巴特。巴特對攝影的首要認識是:照片並不存在,我們的直覺是,這個東西存在過;這意味著攝影的真實。而柯特茲給出的真實往往不露任何修飾的痕跡。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引用了24張照片,其中最多的是安德烈柯特茲的早期經典作品。巴特說到那夯實的土路,靈性的神情,恐懼的眼神,以及埃內斯特“當時是個中學生,如今可能還活著……”(援引的照片分別是:1.盲人音樂家,匈牙利,1921年。2.埃內斯特,巴黎,1931年。3.蒙德里安,巴黎,1926年。4.小狗,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小狗,巴黎 Little dog,Paris, 1928.

柯特茲是幾何構圖的先驅(以及亞歷山大羅德琴科),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即是源自科特茲。所不同的是,科特茲的幾何法則隨意自然,佈列鬆則極為陽剛。佈列鬆的對角線構圖更為複雜,通過大量的照片你會發現這複雜是:人物的複雜,形狀的複雜,光影的複雜,意義的複雜,而當這一切被打破(譬如威廉克萊因),你知道,這引出了現代的混亂,文明的癲瘋,人性的迷狂。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為醒目的構圖線索和精神線索。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默頓,法國 Meudon, Francia,1928.

不只是幾何構圖,佈列鬆式的等待、“決定性瞬間”概念都源自柯特茲。看看柯特茲的三幅《默頓》(法國,1928年),你就會明白好照片是怎麼等出來的。同樣,以幾何構圖和人物精神表現高潮為準則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也是來自柯特茲情感在先的“精確性瞬間”(The Exact Moment)。而克萊因、弗蘭克的非決定性瞬間攝影,他們所反抗的美學源頭其實也是柯特茲。羅伯特弗蘭克:“我不希望捕捉決定性的瞬間,地球在飛快的轉動,世界也不是完美的。”但是非常奇怪,他們反對的只是某種秩序化的準則,這些有弒父情節的後來者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反對由柯特茲、佈列鬆開創的攝影的最偉大法則,那就是:抓拍(snapshot)。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鷺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The Heron,1969.

正如柯特茲所言,他總是拍攝那些讓自己領悟的瞬間,他重視瞬間的生活情趣和無盡內涵,他的爐火純青的技藝在於抓拍,他說:“2秒鐘相當於2000年。”佈列鬆繼承自柯特茲(和亞歷山大羅德琴科)的全部攝影財產正是這種偉大的抓拍。

柯特茲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20年代到巴黎從事攝影。1936年,43歲的柯特茲一意孤行,離開巴黎去美國,履行8個月的合約,卻因二戰爆發,難回法國,最終客死他鄉。《迷失的雲》(1937年)或許是那時柯特茲心情的見證,卻成為最打動現代都市人心靈的經典之作。後來我們知道:東鬆的雲(波照間島,沖繩,1971年),是文化的迷津;弗裡德蘭德現代迷茫的雲(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1971年)在路牌上。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美的三朵雲。

柯特茲初到美國,《生活》雜誌拒絕發表他的作品,說他的照片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反而意圖不夠明顯。那時美國的攝影觀念還很狹窄,根本無法理解柯特茲攝影的妙處。直到27後他們才發現:原來我們這兒藏著位影響了佈列鬆、卡帕、布拉塞等大師的大師。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餐叉,巴黎 The Fork, Paris,1928.

晚年的安德烈柯特茲抱病在身,獨自一人,思念亡妻伊麗莎白,在他最後的日子拍攝了《寶麗來》系列(The Polaroids)。由於行動不便,只能站在窗前拍照,或在室內拍攝玻璃小人和影子。“我開始慢慢拍,非常慢、非常慢,但不久便陷入一種瘋狂的狀態……忘了吃藥,忘了飢餓,忘了身體的痛苦,也忘了悲傷。”

1985年5月29日,摔了一跤的安德烈柯特茲拍下了自己受傷的照片。柯特茲91歲了,一跤就摔傷了腦門、鼻子、手臂。他拍了70多年,一心一意,從不為潮流所動,他的攝影是那樣從容、簡潔、優雅而又精緻……但這回他顧不了那麼多了。誰都會摔這一跤。1985年9月28日,一代宗師柯特茲在睡夢中安然辭世。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布達佩斯 Budapest,1914.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馬戲團,布達佩斯 Circus,Budapest,192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滑稽表演舞者,巴黎 Satiric dancer, Paris, 1926.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鬱金香,紐約 Melancholic Tulpe,New York, 1939.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法國 France,193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街市,巴黎 Street Fair,Paris,1931.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埃菲爾鐵塔,巴黎 Eiffel tower, Paris,1929.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 1944.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1947.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買,紐約長島大學 'Buy',long island university,1962.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雨天,東京 Rainy Day,Tokyo, 1968.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巴黎 Paris, 1925.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柯特茲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佈列鬆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這說的不光是構圖,也是攝影的日常與現代性。

特茲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他涉及的拍攝範圍很廣,但始終關注日常,普通的現實和夢境,從不為獵奇或潮流所動。看懂柯特茲,也就懂得了構圖角度光影,最終你會明白:根本不存在拍出來的照片;生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過來的。

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大師對光影的細膩感覺堪比柯特茲。這是自然的光影(單純而繁多),而非刻意的營造。在攝影漫談集《柯特茲談柯特茲》中他說:“請留意氣氛和倒影。我為什麼要這樣拍?出於本能。我想不出別的解釋。是題材自身向我展現,我就得手了。”(協和廣場,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蒙德里安的畫室 Mondrian's,studio, Paris, 1926.

讓我們看看柯特茲的《蒙德里安畫室》(巴黎,1926年)。這張照片看似普通,卻是攝影史上的名作。巧妙的垂直對稱構圖,將門外轉角樓梯和門內物什緊密地結合在同一畫面裡。門框的直線、樓梯及扶手的斜線弧線,室內圓帽,形成美妙的幾何透視。多重明暗光影對比,更顯花的寂靜。這幅原作已被人以將近30萬美元的價格收藏。

柯特茲對現代攝影的影響既有紀實攝影的一面,更有超現實攝影的一面。他的街頭攝影影響了佈列鬆,他的戰爭題材攝影影響了卡帕,他的《變形人體》系列在勃蘭特、曼雷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痕跡。早在1917年,安德烈柯特茲拍攝了《水下泳者》,這不但開啟了水下藝術攝影的先河(水下攝影則更早),影響了佈列鬆等後輩攝影家的水下攝影實踐,而且,按柯特茲本人的說法,這幅作品也是他最早使用變形手法,比畢加索受非洲原始藝術影響所創造的變形藝術還要早。

柯特茲是最早實踐夜間攝影的先驅,《閃電》(巴黎,1925年)即是代表作。但依照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拍出這樣迷人的閃電。同樣,作為夜間攝影的鼻祖,布拉塞用一整《夜巴黎》(1932年)震驚了世界,可怎麼拍的,至今是個謎。攝影藝術的踐行,有時只是時間問題;當所有條件都對了,瞬間即可創造奇蹟。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盲人小提琴家,匈牙利 The Blind Violinist, Abony, Hungary, 1921.

最懂得柯特茲的作家也許是羅蘭巴特。巴特對攝影的首要認識是:照片並不存在,我們的直覺是,這個東西存在過;這意味著攝影的真實。而柯特茲給出的真實往往不露任何修飾的痕跡。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引用了24張照片,其中最多的是安德烈柯特茲的早期經典作品。巴特說到那夯實的土路,靈性的神情,恐懼的眼神,以及埃內斯特“當時是個中學生,如今可能還活著……”(援引的照片分別是:1.盲人音樂家,匈牙利,1921年。2.埃內斯特,巴黎,1931年。3.蒙德里安,巴黎,1926年。4.小狗,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小狗,巴黎 Little dog,Paris, 1928.

柯特茲是幾何構圖的先驅(以及亞歷山大羅德琴科),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即是源自科特茲。所不同的是,科特茲的幾何法則隨意自然,佈列鬆則極為陽剛。佈列鬆的對角線構圖更為複雜,通過大量的照片你會發現這複雜是:人物的複雜,形狀的複雜,光影的複雜,意義的複雜,而當這一切被打破(譬如威廉克萊因),你知道,這引出了現代的混亂,文明的癲瘋,人性的迷狂。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為醒目的構圖線索和精神線索。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默頓,法國 Meudon, Francia,1928.

不只是幾何構圖,佈列鬆式的等待、“決定性瞬間”概念都源自柯特茲。看看柯特茲的三幅《默頓》(法國,1928年),你就會明白好照片是怎麼等出來的。同樣,以幾何構圖和人物精神表現高潮為準則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也是來自柯特茲情感在先的“精確性瞬間”(The Exact Moment)。而克萊因、弗蘭克的非決定性瞬間攝影,他們所反抗的美學源頭其實也是柯特茲。羅伯特弗蘭克:“我不希望捕捉決定性的瞬間,地球在飛快的轉動,世界也不是完美的。”但是非常奇怪,他們反對的只是某種秩序化的準則,這些有弒父情節的後來者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反對由柯特茲、佈列鬆開創的攝影的最偉大法則,那就是:抓拍(snapshot)。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鷺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The Heron,1969.

正如柯特茲所言,他總是拍攝那些讓自己領悟的瞬間,他重視瞬間的生活情趣和無盡內涵,他的爐火純青的技藝在於抓拍,他說:“2秒鐘相當於2000年。”佈列鬆繼承自柯特茲(和亞歷山大羅德琴科)的全部攝影財產正是這種偉大的抓拍。

柯特茲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20年代到巴黎從事攝影。1936年,43歲的柯特茲一意孤行,離開巴黎去美國,履行8個月的合約,卻因二戰爆發,難回法國,最終客死他鄉。《迷失的雲》(1937年)或許是那時柯特茲心情的見證,卻成為最打動現代都市人心靈的經典之作。後來我們知道:東鬆的雲(波照間島,沖繩,1971年),是文化的迷津;弗裡德蘭德現代迷茫的雲(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1971年)在路牌上。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美的三朵雲。

柯特茲初到美國,《生活》雜誌拒絕發表他的作品,說他的照片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反而意圖不夠明顯。那時美國的攝影觀念還很狹窄,根本無法理解柯特茲攝影的妙處。直到27後他們才發現:原來我們這兒藏著位影響了佈列鬆、卡帕、布拉塞等大師的大師。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餐叉,巴黎 The Fork, Paris,1928.

晚年的安德烈柯特茲抱病在身,獨自一人,思念亡妻伊麗莎白,在他最後的日子拍攝了《寶麗來》系列(The Polaroids)。由於行動不便,只能站在窗前拍照,或在室內拍攝玻璃小人和影子。“我開始慢慢拍,非常慢、非常慢,但不久便陷入一種瘋狂的狀態……忘了吃藥,忘了飢餓,忘了身體的痛苦,也忘了悲傷。”

1985年5月29日,摔了一跤的安德烈柯特茲拍下了自己受傷的照片。柯特茲91歲了,一跤就摔傷了腦門、鼻子、手臂。他拍了70多年,一心一意,從不為潮流所動,他的攝影是那樣從容、簡潔、優雅而又精緻……但這回他顧不了那麼多了。誰都會摔這一跤。1985年9月28日,一代宗師柯特茲在睡夢中安然辭世。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布達佩斯 Budapest,1914.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馬戲團,布達佩斯 Circus,Budapest,192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滑稽表演舞者,巴黎 Satiric dancer, Paris, 1926.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鬱金香,紐約 Melancholic Tulpe,New York, 1939.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法國 France,193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街市,巴黎 Street Fair,Paris,1931.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埃菲爾鐵塔,巴黎 Eiffel tower, Paris,1929.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 1944.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1947.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買,紐約長島大學 'Buy',long island university,1962.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雨天,東京 Rainy Day,Tokyo, 1968.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1960.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巴黎 Paris, 1925.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柯特茲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佈列鬆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這說的不光是構圖,也是攝影的日常與現代性。

特茲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他涉及的拍攝範圍很廣,但始終關注日常,普通的現實和夢境,從不為獵奇或潮流所動。看懂柯特茲,也就懂得了構圖角度光影,最終你會明白:根本不存在拍出來的照片;生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過來的。

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大師對光影的細膩感覺堪比柯特茲。這是自然的光影(單純而繁多),而非刻意的營造。在攝影漫談集《柯特茲談柯特茲》中他說:“請留意氣氛和倒影。我為什麼要這樣拍?出於本能。我想不出別的解釋。是題材自身向我展現,我就得手了。”(協和廣場,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蒙德里安的畫室 Mondrian's,studio, Paris, 1926.

讓我們看看柯特茲的《蒙德里安畫室》(巴黎,1926年)。這張照片看似普通,卻是攝影史上的名作。巧妙的垂直對稱構圖,將門外轉角樓梯和門內物什緊密地結合在同一畫面裡。門框的直線、樓梯及扶手的斜線弧線,室內圓帽,形成美妙的幾何透視。多重明暗光影對比,更顯花的寂靜。這幅原作已被人以將近30萬美元的價格收藏。

柯特茲對現代攝影的影響既有紀實攝影的一面,更有超現實攝影的一面。他的街頭攝影影響了佈列鬆,他的戰爭題材攝影影響了卡帕,他的《變形人體》系列在勃蘭特、曼雷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痕跡。早在1917年,安德烈柯特茲拍攝了《水下泳者》,這不但開啟了水下藝術攝影的先河(水下攝影則更早),影響了佈列鬆等後輩攝影家的水下攝影實踐,而且,按柯特茲本人的說法,這幅作品也是他最早使用變形手法,比畢加索受非洲原始藝術影響所創造的變形藝術還要早。

柯特茲是最早實踐夜間攝影的先驅,《閃電》(巴黎,1925年)即是代表作。但依照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拍出這樣迷人的閃電。同樣,作為夜間攝影的鼻祖,布拉塞用一整《夜巴黎》(1932年)震驚了世界,可怎麼拍的,至今是個謎。攝影藝術的踐行,有時只是時間問題;當所有條件都對了,瞬間即可創造奇蹟。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盲人小提琴家,匈牙利 The Blind Violinist, Abony, Hungary, 1921.

最懂得柯特茲的作家也許是羅蘭巴特。巴特對攝影的首要認識是:照片並不存在,我們的直覺是,這個東西存在過;這意味著攝影的真實。而柯特茲給出的真實往往不露任何修飾的痕跡。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引用了24張照片,其中最多的是安德烈柯特茲的早期經典作品。巴特說到那夯實的土路,靈性的神情,恐懼的眼神,以及埃內斯特“當時是個中學生,如今可能還活著……”(援引的照片分別是:1.盲人音樂家,匈牙利,1921年。2.埃內斯特,巴黎,1931年。3.蒙德里安,巴黎,1926年。4.小狗,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小狗,巴黎 Little dog,Paris, 1928.

柯特茲是幾何構圖的先驅(以及亞歷山大羅德琴科),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即是源自科特茲。所不同的是,科特茲的幾何法則隨意自然,佈列鬆則極為陽剛。佈列鬆的對角線構圖更為複雜,通過大量的照片你會發現這複雜是:人物的複雜,形狀的複雜,光影的複雜,意義的複雜,而當這一切被打破(譬如威廉克萊因),你知道,這引出了現代的混亂,文明的癲瘋,人性的迷狂。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為醒目的構圖線索和精神線索。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默頓,法國 Meudon, Francia,1928.

不只是幾何構圖,佈列鬆式的等待、“決定性瞬間”概念都源自柯特茲。看看柯特茲的三幅《默頓》(法國,1928年),你就會明白好照片是怎麼等出來的。同樣,以幾何構圖和人物精神表現高潮為準則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也是來自柯特茲情感在先的“精確性瞬間”(The Exact Moment)。而克萊因、弗蘭克的非決定性瞬間攝影,他們所反抗的美學源頭其實也是柯特茲。羅伯特弗蘭克:“我不希望捕捉決定性的瞬間,地球在飛快的轉動,世界也不是完美的。”但是非常奇怪,他們反對的只是某種秩序化的準則,這些有弒父情節的後來者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反對由柯特茲、佈列鬆開創的攝影的最偉大法則,那就是:抓拍(snapshot)。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鷺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The Heron,1969.

正如柯特茲所言,他總是拍攝那些讓自己領悟的瞬間,他重視瞬間的生活情趣和無盡內涵,他的爐火純青的技藝在於抓拍,他說:“2秒鐘相當於2000年。”佈列鬆繼承自柯特茲(和亞歷山大羅德琴科)的全部攝影財產正是這種偉大的抓拍。

柯特茲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20年代到巴黎從事攝影。1936年,43歲的柯特茲一意孤行,離開巴黎去美國,履行8個月的合約,卻因二戰爆發,難回法國,最終客死他鄉。《迷失的雲》(1937年)或許是那時柯特茲心情的見證,卻成為最打動現代都市人心靈的經典之作。後來我們知道:東鬆的雲(波照間島,沖繩,1971年),是文化的迷津;弗裡德蘭德現代迷茫的雲(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1971年)在路牌上。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美的三朵雲。

柯特茲初到美國,《生活》雜誌拒絕發表他的作品,說他的照片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反而意圖不夠明顯。那時美國的攝影觀念還很狹窄,根本無法理解柯特茲攝影的妙處。直到27後他們才發現:原來我們這兒藏著位影響了佈列鬆、卡帕、布拉塞等大師的大師。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餐叉,巴黎 The Fork, Paris,1928.

晚年的安德烈柯特茲抱病在身,獨自一人,思念亡妻伊麗莎白,在他最後的日子拍攝了《寶麗來》系列(The Polaroids)。由於行動不便,只能站在窗前拍照,或在室內拍攝玻璃小人和影子。“我開始慢慢拍,非常慢、非常慢,但不久便陷入一種瘋狂的狀態……忘了吃藥,忘了飢餓,忘了身體的痛苦,也忘了悲傷。”

1985年5月29日,摔了一跤的安德烈柯特茲拍下了自己受傷的照片。柯特茲91歲了,一跤就摔傷了腦門、鼻子、手臂。他拍了70多年,一心一意,從不為潮流所動,他的攝影是那樣從容、簡潔、優雅而又精緻……但這回他顧不了那麼多了。誰都會摔這一跤。1985年9月28日,一代宗師柯特茲在睡夢中安然辭世。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布達佩斯 Budapest,1914.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馬戲團,布達佩斯 Circus,Budapest,192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滑稽表演舞者,巴黎 Satiric dancer, Paris, 1926.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鬱金香,紐約 Melancholic Tulpe,New York, 1939.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法國 France,193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街市,巴黎 Street Fair,Paris,1931.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埃菲爾鐵塔,巴黎 Eiffel tower, Paris,1929.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 1944.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1947.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買,紐約長島大學 'Buy',long island university,1962.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雨天,東京 Rainy Day,Tokyo, 1968.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196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 1955.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巴黎 Paris, 1925.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柯特茲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佈列鬆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這說的不光是構圖,也是攝影的日常與現代性。

特茲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他涉及的拍攝範圍很廣,但始終關注日常,普通的現實和夢境,從不為獵奇或潮流所動。看懂柯特茲,也就懂得了構圖角度光影,最終你會明白:根本不存在拍出來的照片;生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過來的。

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大師對光影的細膩感覺堪比柯特茲。這是自然的光影(單純而繁多),而非刻意的營造。在攝影漫談集《柯特茲談柯特茲》中他說:“請留意氣氛和倒影。我為什麼要這樣拍?出於本能。我想不出別的解釋。是題材自身向我展現,我就得手了。”(協和廣場,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蒙德里安的畫室 Mondrian's,studio, Paris, 1926.

讓我們看看柯特茲的《蒙德里安畫室》(巴黎,1926年)。這張照片看似普通,卻是攝影史上的名作。巧妙的垂直對稱構圖,將門外轉角樓梯和門內物什緊密地結合在同一畫面裡。門框的直線、樓梯及扶手的斜線弧線,室內圓帽,形成美妙的幾何透視。多重明暗光影對比,更顯花的寂靜。這幅原作已被人以將近30萬美元的價格收藏。

柯特茲對現代攝影的影響既有紀實攝影的一面,更有超現實攝影的一面。他的街頭攝影影響了佈列鬆,他的戰爭題材攝影影響了卡帕,他的《變形人體》系列在勃蘭特、曼雷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痕跡。早在1917年,安德烈柯特茲拍攝了《水下泳者》,這不但開啟了水下藝術攝影的先河(水下攝影則更早),影響了佈列鬆等後輩攝影家的水下攝影實踐,而且,按柯特茲本人的說法,這幅作品也是他最早使用變形手法,比畢加索受非洲原始藝術影響所創造的變形藝術還要早。

柯特茲是最早實踐夜間攝影的先驅,《閃電》(巴黎,1925年)即是代表作。但依照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拍出這樣迷人的閃電。同樣,作為夜間攝影的鼻祖,布拉塞用一整《夜巴黎》(1932年)震驚了世界,可怎麼拍的,至今是個謎。攝影藝術的踐行,有時只是時間問題;當所有條件都對了,瞬間即可創造奇蹟。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盲人小提琴家,匈牙利 The Blind Violinist, Abony, Hungary, 1921.

最懂得柯特茲的作家也許是羅蘭巴特。巴特對攝影的首要認識是:照片並不存在,我們的直覺是,這個東西存在過;這意味著攝影的真實。而柯特茲給出的真實往往不露任何修飾的痕跡。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引用了24張照片,其中最多的是安德烈柯特茲的早期經典作品。巴特說到那夯實的土路,靈性的神情,恐懼的眼神,以及埃內斯特“當時是個中學生,如今可能還活著……”(援引的照片分別是:1.盲人音樂家,匈牙利,1921年。2.埃內斯特,巴黎,1931年。3.蒙德里安,巴黎,1926年。4.小狗,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小狗,巴黎 Little dog,Paris, 1928.

柯特茲是幾何構圖的先驅(以及亞歷山大羅德琴科),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即是源自科特茲。所不同的是,科特茲的幾何法則隨意自然,佈列鬆則極為陽剛。佈列鬆的對角線構圖更為複雜,通過大量的照片你會發現這複雜是:人物的複雜,形狀的複雜,光影的複雜,意義的複雜,而當這一切被打破(譬如威廉克萊因),你知道,這引出了現代的混亂,文明的癲瘋,人性的迷狂。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為醒目的構圖線索和精神線索。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默頓,法國 Meudon, Francia,1928.

不只是幾何構圖,佈列鬆式的等待、“決定性瞬間”概念都源自柯特茲。看看柯特茲的三幅《默頓》(法國,1928年),你就會明白好照片是怎麼等出來的。同樣,以幾何構圖和人物精神表現高潮為準則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也是來自柯特茲情感在先的“精確性瞬間”(The Exact Moment)。而克萊因、弗蘭克的非決定性瞬間攝影,他們所反抗的美學源頭其實也是柯特茲。羅伯特弗蘭克:“我不希望捕捉決定性的瞬間,地球在飛快的轉動,世界也不是完美的。”但是非常奇怪,他們反對的只是某種秩序化的準則,這些有弒父情節的後來者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反對由柯特茲、佈列鬆開創的攝影的最偉大法則,那就是:抓拍(snapshot)。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鷺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The Heron,1969.

正如柯特茲所言,他總是拍攝那些讓自己領悟的瞬間,他重視瞬間的生活情趣和無盡內涵,他的爐火純青的技藝在於抓拍,他說:“2秒鐘相當於2000年。”佈列鬆繼承自柯特茲(和亞歷山大羅德琴科)的全部攝影財產正是這種偉大的抓拍。

柯特茲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20年代到巴黎從事攝影。1936年,43歲的柯特茲一意孤行,離開巴黎去美國,履行8個月的合約,卻因二戰爆發,難回法國,最終客死他鄉。《迷失的雲》(1937年)或許是那時柯特茲心情的見證,卻成為最打動現代都市人心靈的經典之作。後來我們知道:東鬆的雲(波照間島,沖繩,1971年),是文化的迷津;弗裡德蘭德現代迷茫的雲(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1971年)在路牌上。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美的三朵雲。

柯特茲初到美國,《生活》雜誌拒絕發表他的作品,說他的照片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反而意圖不夠明顯。那時美國的攝影觀念還很狹窄,根本無法理解柯特茲攝影的妙處。直到27後他們才發現:原來我們這兒藏著位影響了佈列鬆、卡帕、布拉塞等大師的大師。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餐叉,巴黎 The Fork, Paris,1928.

晚年的安德烈柯特茲抱病在身,獨自一人,思念亡妻伊麗莎白,在他最後的日子拍攝了《寶麗來》系列(The Polaroids)。由於行動不便,只能站在窗前拍照,或在室內拍攝玻璃小人和影子。“我開始慢慢拍,非常慢、非常慢,但不久便陷入一種瘋狂的狀態……忘了吃藥,忘了飢餓,忘了身體的痛苦,也忘了悲傷。”

1985年5月29日,摔了一跤的安德烈柯特茲拍下了自己受傷的照片。柯特茲91歲了,一跤就摔傷了腦門、鼻子、手臂。他拍了70多年,一心一意,從不為潮流所動,他的攝影是那樣從容、簡潔、優雅而又精緻……但這回他顧不了那麼多了。誰都會摔這一跤。1985年9月28日,一代宗師柯特茲在睡夢中安然辭世。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布達佩斯 Budapest,1914.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馬戲團,布達佩斯 Circus,Budapest,192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滑稽表演舞者,巴黎 Satiric dancer, Paris, 1926.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鬱金香,紐約 Melancholic Tulpe,New York, 1939.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法國 France,193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街市,巴黎 Street Fair,Paris,1931.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埃菲爾鐵塔,巴黎 Eiffel tower, Paris,1929.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 1944.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1947.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買,紐約長島大學 'Buy',long island university,1962.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雨天,東京 Rainy Day,Tokyo, 1968.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196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 1955.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水下泳者,匈牙利 Underwater swimming,Hungary,1917.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巴黎 Paris, 1925.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柯特茲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佈列鬆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這說的不光是構圖,也是攝影的日常與現代性。

特茲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他涉及的拍攝範圍很廣,但始終關注日常,普通的現實和夢境,從不為獵奇或潮流所動。看懂柯特茲,也就懂得了構圖角度光影,最終你會明白:根本不存在拍出來的照片;生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過來的。

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大師對光影的細膩感覺堪比柯特茲。這是自然的光影(單純而繁多),而非刻意的營造。在攝影漫談集《柯特茲談柯特茲》中他說:“請留意氣氛和倒影。我為什麼要這樣拍?出於本能。我想不出別的解釋。是題材自身向我展現,我就得手了。”(協和廣場,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蒙德里安的畫室 Mondrian's,studio, Paris, 1926.

讓我們看看柯特茲的《蒙德里安畫室》(巴黎,1926年)。這張照片看似普通,卻是攝影史上的名作。巧妙的垂直對稱構圖,將門外轉角樓梯和門內物什緊密地結合在同一畫面裡。門框的直線、樓梯及扶手的斜線弧線,室內圓帽,形成美妙的幾何透視。多重明暗光影對比,更顯花的寂靜。這幅原作已被人以將近30萬美元的價格收藏。

柯特茲對現代攝影的影響既有紀實攝影的一面,更有超現實攝影的一面。他的街頭攝影影響了佈列鬆,他的戰爭題材攝影影響了卡帕,他的《變形人體》系列在勃蘭特、曼雷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痕跡。早在1917年,安德烈柯特茲拍攝了《水下泳者》,這不但開啟了水下藝術攝影的先河(水下攝影則更早),影響了佈列鬆等後輩攝影家的水下攝影實踐,而且,按柯特茲本人的說法,這幅作品也是他最早使用變形手法,比畢加索受非洲原始藝術影響所創造的變形藝術還要早。

柯特茲是最早實踐夜間攝影的先驅,《閃電》(巴黎,1925年)即是代表作。但依照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拍出這樣迷人的閃電。同樣,作為夜間攝影的鼻祖,布拉塞用一整《夜巴黎》(1932年)震驚了世界,可怎麼拍的,至今是個謎。攝影藝術的踐行,有時只是時間問題;當所有條件都對了,瞬間即可創造奇蹟。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盲人小提琴家,匈牙利 The Blind Violinist, Abony, Hungary, 1921.

最懂得柯特茲的作家也許是羅蘭巴特。巴特對攝影的首要認識是:照片並不存在,我們的直覺是,這個東西存在過;這意味著攝影的真實。而柯特茲給出的真實往往不露任何修飾的痕跡。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引用了24張照片,其中最多的是安德烈柯特茲的早期經典作品。巴特說到那夯實的土路,靈性的神情,恐懼的眼神,以及埃內斯特“當時是個中學生,如今可能還活著……”(援引的照片分別是:1.盲人音樂家,匈牙利,1921年。2.埃內斯特,巴黎,1931年。3.蒙德里安,巴黎,1926年。4.小狗,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小狗,巴黎 Little dog,Paris, 1928.

柯特茲是幾何構圖的先驅(以及亞歷山大羅德琴科),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即是源自科特茲。所不同的是,科特茲的幾何法則隨意自然,佈列鬆則極為陽剛。佈列鬆的對角線構圖更為複雜,通過大量的照片你會發現這複雜是:人物的複雜,形狀的複雜,光影的複雜,意義的複雜,而當這一切被打破(譬如威廉克萊因),你知道,這引出了現代的混亂,文明的癲瘋,人性的迷狂。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為醒目的構圖線索和精神線索。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默頓,法國 Meudon, Francia,1928.

不只是幾何構圖,佈列鬆式的等待、“決定性瞬間”概念都源自柯特茲。看看柯特茲的三幅《默頓》(法國,1928年),你就會明白好照片是怎麼等出來的。同樣,以幾何構圖和人物精神表現高潮為準則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也是來自柯特茲情感在先的“精確性瞬間”(The Exact Moment)。而克萊因、弗蘭克的非決定性瞬間攝影,他們所反抗的美學源頭其實也是柯特茲。羅伯特弗蘭克:“我不希望捕捉決定性的瞬間,地球在飛快的轉動,世界也不是完美的。”但是非常奇怪,他們反對的只是某種秩序化的準則,這些有弒父情節的後來者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反對由柯特茲、佈列鬆開創的攝影的最偉大法則,那就是:抓拍(snapshot)。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鷺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The Heron,1969.

正如柯特茲所言,他總是拍攝那些讓自己領悟的瞬間,他重視瞬間的生活情趣和無盡內涵,他的爐火純青的技藝在於抓拍,他說:“2秒鐘相當於2000年。”佈列鬆繼承自柯特茲(和亞歷山大羅德琴科)的全部攝影財產正是這種偉大的抓拍。

柯特茲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20年代到巴黎從事攝影。1936年,43歲的柯特茲一意孤行,離開巴黎去美國,履行8個月的合約,卻因二戰爆發,難回法國,最終客死他鄉。《迷失的雲》(1937年)或許是那時柯特茲心情的見證,卻成為最打動現代都市人心靈的經典之作。後來我們知道:東鬆的雲(波照間島,沖繩,1971年),是文化的迷津;弗裡德蘭德現代迷茫的雲(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1971年)在路牌上。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美的三朵雲。

柯特茲初到美國,《生活》雜誌拒絕發表他的作品,說他的照片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反而意圖不夠明顯。那時美國的攝影觀念還很狹窄,根本無法理解柯特茲攝影的妙處。直到27後他們才發現:原來我們這兒藏著位影響了佈列鬆、卡帕、布拉塞等大師的大師。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餐叉,巴黎 The Fork, Paris,1928.

晚年的安德烈柯特茲抱病在身,獨自一人,思念亡妻伊麗莎白,在他最後的日子拍攝了《寶麗來》系列(The Polaroids)。由於行動不便,只能站在窗前拍照,或在室內拍攝玻璃小人和影子。“我開始慢慢拍,非常慢、非常慢,但不久便陷入一種瘋狂的狀態……忘了吃藥,忘了飢餓,忘了身體的痛苦,也忘了悲傷。”

1985年5月29日,摔了一跤的安德烈柯特茲拍下了自己受傷的照片。柯特茲91歲了,一跤就摔傷了腦門、鼻子、手臂。他拍了70多年,一心一意,從不為潮流所動,他的攝影是那樣從容、簡潔、優雅而又精緻……但這回他顧不了那麼多了。誰都會摔這一跤。1985年9月28日,一代宗師柯特茲在睡夢中安然辭世。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布達佩斯 Budapest,1914.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馬戲團,布達佩斯 Circus,Budapest,192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滑稽表演舞者,巴黎 Satiric dancer, Paris, 1926.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鬱金香,紐約 Melancholic Tulpe,New York, 1939.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法國 France,193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街市,巴黎 Street Fair,Paris,1931.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埃菲爾鐵塔,巴黎 Eiffel tower, Paris,1929.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 1944.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1947.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買,紐約長島大學 'Buy',long island university,1962.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雨天,東京 Rainy Day,Tokyo, 1968.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196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 1955.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水下泳者,匈牙利 Underwater swimming,Hungary,1917.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馬提尼克 Martinique,1972.

攝影聖經:法國原版黑皮書

——最具收藏價值的世界攝影經典叢書

"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2007年,法國出版

徐淳剛 | 文

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是二十世紀現代攝影的偉大先驅,連等同於攝影的佈列鬆都尊他為老師。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卡帕的戰地報道、布拉塞的夜巴黎、布蘭特的變形人體攝影,這些多少都源於柯特茲。柯特茲的攝影如此日常,他似乎能從任何一種日常經驗中提煉出美的形式進而重塑日常,不只是簡潔的構圖或對光影的把握。今天的攝影分類如此繁複:人像攝影、靜物攝影、動物攝影、街拍攝影、人體攝影、建築攝影、戰地攝影、抽象攝影……柯特茲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拍下了不朽傑作。他的作品如此優雅、細膩、溫情,彷彿照片並不存在,一切都那麼自然、真實,世界美如斯。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杜本內酒,巴黎 Dubonnet,Paris, 1934.

本文刊於《中國攝影家》雜誌,2016年第6期

佈列鬆的對角線,卡帕的戰爭報道,勃蘭特的紀實和裸女,曼雷的超現實,布拉塞的夜間攝影……這些多多少少都源於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這些人是攝影大師,而柯特茲是大師的大師。柯特茲的作品如此溫情精緻而又自然而然,彷彿已不存在照相機,讓人看到的是我們已然身處其中的生活。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的話,道出了柯特茲攝影的精髓,即精神的偉大單純和精巧的形式構造能力。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但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伊麗莎白和我,巴黎 Elizabeth and I,Paris,1931.

“1900年,我見到一本有插圖的雜誌,從而斷定我能用照相機達到跟畫畫一樣的作為。1912年從學校畢業後,我買了一架照相機,它成了我的一個小筆記本,一個速寫簿,我拍攝我周遭的事物:人類的行為,動物,我家,影子,我周圍的生活,那些讓我領悟的一瞬間。”柯特茲的攝影就是這樣開始的,他想通過相機,“用光寫作”,“給周遭所有事物一個理由”。

柯特茲有句名言:“我從未跑到大老遠尋找素材,它們時常就在我家門口的臺階上。”概括起來就是:攝影就在家門口。而在今天,千里追殺風景,以及種種思想之後再行動的觀念攝影、藝術攝影,已使大多數人很難領會這種最輕易、最為本質的攝影。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巴黎 Paris, 1925.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柯特茲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佈列鬆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這說的不光是構圖,也是攝影的日常與現代性。

特茲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他涉及的拍攝範圍很廣,但始終關注日常,普通的現實和夢境,從不為獵奇或潮流所動。看懂柯特茲,也就懂得了構圖角度光影,最終你會明白:根本不存在拍出來的照片;生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過來的。

沒有任何一位攝影大師對光影的細膩感覺堪比柯特茲。這是自然的光影(單純而繁多),而非刻意的營造。在攝影漫談集《柯特茲談柯特茲》中他說:“請留意氣氛和倒影。我為什麼要這樣拍?出於本能。我想不出別的解釋。是題材自身向我展現,我就得手了。”(協和廣場,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蒙德里安的畫室 Mondrian's,studio, Paris, 1926.

讓我們看看柯特茲的《蒙德里安畫室》(巴黎,1926年)。這張照片看似普通,卻是攝影史上的名作。巧妙的垂直對稱構圖,將門外轉角樓梯和門內物什緊密地結合在同一畫面裡。門框的直線、樓梯及扶手的斜線弧線,室內圓帽,形成美妙的幾何透視。多重明暗光影對比,更顯花的寂靜。這幅原作已被人以將近30萬美元的價格收藏。

柯特茲對現代攝影的影響既有紀實攝影的一面,更有超現實攝影的一面。他的街頭攝影影響了佈列鬆,他的戰爭題材攝影影響了卡帕,他的《變形人體》系列在勃蘭特、曼雷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痕跡。早在1917年,安德烈柯特茲拍攝了《水下泳者》,這不但開啟了水下藝術攝影的先河(水下攝影則更早),影響了佈列鬆等後輩攝影家的水下攝影實踐,而且,按柯特茲本人的說法,這幅作品也是他最早使用變形手法,比畢加索受非洲原始藝術影響所創造的變形藝術還要早。

柯特茲是最早實踐夜間攝影的先驅,《閃電》(巴黎,1925年)即是代表作。但依照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拍出這樣迷人的閃電。同樣,作為夜間攝影的鼻祖,布拉塞用一整《夜巴黎》(1932年)震驚了世界,可怎麼拍的,至今是個謎。攝影藝術的踐行,有時只是時間問題;當所有條件都對了,瞬間即可創造奇蹟。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盲人小提琴家,匈牙利 The Blind Violinist, Abony, Hungary, 1921.

最懂得柯特茲的作家也許是羅蘭巴特。巴特對攝影的首要認識是:照片並不存在,我們的直覺是,這個東西存在過;這意味著攝影的真實。而柯特茲給出的真實往往不露任何修飾的痕跡。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引用了24張照片,其中最多的是安德烈柯特茲的早期經典作品。巴特說到那夯實的土路,靈性的神情,恐懼的眼神,以及埃內斯特“當時是個中學生,如今可能還活著……”(援引的照片分別是:1.盲人音樂家,匈牙利,1921年。2.埃內斯特,巴黎,1931年。3.蒙德里安,巴黎,1926年。4.小狗,巴黎,1928年)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小狗,巴黎 Little dog,Paris, 1928.

柯特茲是幾何構圖的先驅(以及亞歷山大羅德琴科),佈列鬆的幾何構圖即是源自科特茲。所不同的是,科特茲的幾何法則隨意自然,佈列鬆則極為陽剛。佈列鬆的對角線構圖更為複雜,通過大量的照片你會發現這複雜是:人物的複雜,形狀的複雜,光影的複雜,意義的複雜,而當這一切被打破(譬如威廉克萊因),你知道,這引出了現代的混亂,文明的癲瘋,人性的迷狂。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為醒目的構圖線索和精神線索。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默頓,法國 Meudon, Francia,1928.

不只是幾何構圖,佈列鬆式的等待、“決定性瞬間”概念都源自柯特茲。看看柯特茲的三幅《默頓》(法國,1928年),你就會明白好照片是怎麼等出來的。同樣,以幾何構圖和人物精神表現高潮為準則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也是來自柯特茲情感在先的“精確性瞬間”(The Exact Moment)。而克萊因、弗蘭克的非決定性瞬間攝影,他們所反抗的美學源頭其實也是柯特茲。羅伯特弗蘭克:“我不希望捕捉決定性的瞬間,地球在飛快的轉動,世界也不是完美的。”但是非常奇怪,他們反對的只是某種秩序化的準則,這些有弒父情節的後來者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反對由柯特茲、佈列鬆開創的攝影的最偉大法則,那就是:抓拍(snapshot)。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鷺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The Heron,1969.

正如柯特茲所言,他總是拍攝那些讓自己領悟的瞬間,他重視瞬間的生活情趣和無盡內涵,他的爐火純青的技藝在於抓拍,他說:“2秒鐘相當於2000年。”佈列鬆繼承自柯特茲(和亞歷山大羅德琴科)的全部攝影財產正是這種偉大的抓拍。

柯特茲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20年代到巴黎從事攝影。1936年,43歲的柯特茲一意孤行,離開巴黎去美國,履行8個月的合約,卻因二戰爆發,難回法國,最終客死他鄉。《迷失的雲》(1937年)或許是那時柯特茲心情的見證,卻成為最打動現代都市人心靈的經典之作。後來我們知道:東鬆的雲(波照間島,沖繩,1971年),是文化的迷津;弗裡德蘭德現代迷茫的雲(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1971年)在路牌上。這是現代攝影史上最美的三朵雲。

柯特茲初到美國,《生活》雜誌拒絕發表他的作品,說他的照片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反而意圖不夠明顯。那時美國的攝影觀念還很狹窄,根本無法理解柯特茲攝影的妙處。直到27後他們才發現:原來我們這兒藏著位影響了佈列鬆、卡帕、布拉塞等大師的大師。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餐叉,巴黎 The Fork, Paris,1928.

晚年的安德烈柯特茲抱病在身,獨自一人,思念亡妻伊麗莎白,在他最後的日子拍攝了《寶麗來》系列(The Polaroids)。由於行動不便,只能站在窗前拍照,或在室內拍攝玻璃小人和影子。“我開始慢慢拍,非常慢、非常慢,但不久便陷入一種瘋狂的狀態……忘了吃藥,忘了飢餓,忘了身體的痛苦,也忘了悲傷。”

1985年5月29日,摔了一跤的安德烈柯特茲拍下了自己受傷的照片。柯特茲91歲了,一跤就摔傷了腦門、鼻子、手臂。他拍了70多年,一心一意,從不為潮流所動,他的攝影是那樣從容、簡潔、優雅而又精緻……但這回他顧不了那麼多了。誰都會摔這一跤。1985年9月28日,一代宗師柯特茲在睡夢中安然辭世。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布達佩斯 Budapest,1914.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馬戲團,布達佩斯 Circus,Budapest,192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滑稽表演舞者,巴黎 Satiric dancer, Paris, 1926.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鬱金香,紐約 Melancholic Tulpe,New York, 1939.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法國 France,193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街市,巴黎 Street Fair,Paris,1931.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埃菲爾鐵塔,巴黎 Eiffel tower, Paris,1929.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 1944.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1947.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買,紐約長島大學 'Buy',long island university,1962.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雨天,東京 Rainy Day,Tokyo, 1968.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1960.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紐約 New York, 1955.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水下泳者,匈牙利 Underwater swimming,Hungary,1917.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馬提尼克 Martinique,1972.

攝影聖經:法國原版黑皮書

——最具收藏價值的世界攝影經典叢書

大師之師:安德烈·柯特茲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6)


“黑皮書”(Photo Poche)是世界攝影經典系列叢書,素有“攝影聖經”之稱,入選的攝影家均為攝影史各時期中最為璀璨的攝影巨匠,如亨利·卡蒂埃·佈列鬆、羅伯特·卡帕、羅伯特·杜瓦諾、約瑟夫·寇德卡等。這是一套印刷精美、便於攜帶與翻閱的袖珍攝影叢書。從1982年編輯出版至今,已經出版近200本,依然在編輯出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