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攝影是一種挑釁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8)

偉大的攝影是一種挑釁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8)

2008年,法國出版

畫冊順序,精華版

徐淳剛 | 文

20世紀50年代,全世界都在流行佈列鬆,攝影狂人威廉克萊因(William Klein,1928— )卻視“決定性瞬間”如糞土,用看似最失敗的方法,拍攝了一本攝影集《紐約》。粗顆粒、模糊、變形,甚至看起來連相機都拿不穩,混亂的視覺語言,彷彿在諷刺現代人的恍惚與狂歡。當然,沒有人理睬他,他的照片甚至被斥為狗屎。直到三十年過去,克萊因早已放下了相機,攝影幾乎和他無關了,人們這才發現,哦,他是大師。

克萊因的《紐約》,有史以來第一次對資本主義消費社會進行了大肆的攻擊,尤其對攝影的客觀、精確性進行了無情的嘲諷,強烈表現了現代社會人性的迷亂,文明的癲瘋。這是攝影史上最“失敗”的傑作,最“廢片”的影集,卻引發了攝影觀念的鉅變,尤其深刻影響了日本“挑釁”團體的中平卓馬、森山大道。攝影從此可以不決定性瞬間,不幾何構圖,不清晰,不完美。


偉大的攝影是一種挑釁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8)


紐約 Gun 1,New York,1955

即使晚年的克萊因拍得不再驚人,更被詬病為是機會主義者,但他始終是“非決定性瞬間”的先驅,是反叛的代名詞,他以相機為武器,對當時的社會和文化提出挑戰,對經典的攝影美學進行大肆的破壞,以破壞的方式進行重建。佈列鬆用毛巾裹住相機在街上偷拍路人,而克萊因明目張膽,把相機戳到路人臉上,他要的就是直接、嘲諷、動盪、力量。“照相機是一杆機關槍,我的任務就是要強迫對象與我發生關係。”“我不喜歡法國的攝影師,杜瓦諾,佈列鬆,浪漫,人文主義……世界是動的。”“攝影不是繪畫,繪畫是構圖、修飾、改變,該減的要減,該加的要加,而照相就是一下,有或沒有就是那麼一下,死了或活著就是砰的一聲。”

克萊因鏡頭下的人物都有一種現代性的癲狂與混亂,這是無意識的捕捉,也是理念上的故意,他以現實的攝影實現著超現實之夢。他欣賞佈列鬆,所以反對佈列鬆:佈列鬆的照片雖然也是夢,卻不是他想要的狂亂之夢。“我看樣片時多半會選那種有10個人看著我,卻有1個人不看我的照片。這一點事實上已經成了我的主題。有一陣子,我那麼做是因為我受夠了‘佈列鬆’的場面。”“有時候我幾乎連鏡頭都不看,只是想衝進人群瞧瞧發生了什麼……砰砰砰!真是種夢幻般的感覺。”

克萊因的人物構圖,重視瞬間的混沌構成,這既來自他早年抽象繪畫的積澱,也有對維吉、卡帕等人攝影理念的追隨。他拍攝的街頭人像,解構了佈列鬆時代精確的人像模式,乍看之下非常混亂,細看卻頗有講究。所以說在他的鏡頭下,人臉已不是人臉,而是作為構圖的元素,所以你看到那些被放大的臉,被遮擋的臉,殘缺不全的臉,模糊不清的臉,朝著各個方向的臉,很多臉、不同的表情、各色人物擁擠在同一幅畫面裡……這是克萊因自己的瘋狂,也代表了現代社會人性的迷狂。


偉大的攝影是一種挑釁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8)


紐約 Big face in crowd, New York, 1955

所有偉大的攝影,都不是空穴來風,克萊因在精神上師承維吉和卡帕。維吉鏡頭下那種撲面而來的現場感、現實的荒謬感,在克萊因的照片中都能找到影子。而卡帕的名言“如果你的照片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對克萊因有著絕對的影響,正因如此,他要麼把相機戳到路人臉上,要麼肆意裁切,突出人物關係或者面部特徵,從而放大現代都市的混亂、慾望與癲狂。

克萊因在創作鼎盛期出版過4部最重要的攝影集:《紐約》(1956)、《羅馬》(1958)、《莫斯科》(1964)、《東京》(1965)。這四部影集當年銷量極差,但現在全部成了攝影史上的經典,尤其《紐約》成為現代街頭攝影的啟蒙之作。黑皮書《威廉·克萊因》更多是精選了這四部書中的代表性作品。

克萊因的攝影深刻影響了森山大道。森山大道曾回憶說:“我在一家照相館的櫃檯上看到他的攝影集《紐約》……尤其是克萊因拍的逆光中的曼哈頓,把高樓聳立的現代都市拍成了一個墓地。我看了他的照片,產生了一種衝動,想要拍攝自己的照片……”夏洛特·西蒙斯曾評論道:“當克萊因試圖表現喧鬧、野性的都市時,森山大道卻將攝影作為關照內心鏡像的媒介,強烈地與相機表現的真實與證實進行不懈的鬥爭。”

攝影最重要的是對現實的反思,對內心的追問;就創作而言,攝影是悟性、直覺,粗壯的個人感知能力,當然眼界、方法也很重要。克萊因的路數可以歸結為“失敗的方法論”:你決定性瞬間,我偏非決定性瞬間;你幾何完美,我偏混沌混亂。中平卓馬攝影集《為了該有的語言》,森山大道攝影集《啊!荒野》,都是在克萊因感召下的激進之作,尤其森山大道影集《攝影啊再見》,將失焦、模糊推向了極端,幾乎是攝影史上最癲狂的作品,比克萊因有過之而無不及。米羅斯拉夫·提奇說過:“如果你想成名,你必須在某方面做到最糟,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糟……”總之,你需要挑釁,挑釁,才能真正有所創新,拍出擲地有聲的作品。


偉大的攝影是一種挑釁,這關乎現實的本質,攝影的本質。克萊因用他恍惚、狂躁的鏡頭嘲諷著一個赤裸的美元社會、虛榮的中產社會;中平卓馬、森山大道用他們漆黑、狂野的影像反抗著平庸的現實,表達著內心的真實。而攝影的真實不再是外在的客觀真實,不再是新聞歷史,不再是記錄與藝術的糾纏與牽絆。攝影的挑釁是對庸俗現實、對一切秩序的反叛,對自我自由的堅持;攝影的挑釁讓攝影成為攝影:是現實也是幻夢。

但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如何挑釁?今天的時代,文化多元而又曖昧;今天的時代,到處都是資本、權力,你的力量有限,能夠挑釁的東西極其有限。而且“挑釁”的作品都已被經典化,看著不再是面目猙獰的異類,而是被販賣的稀有商品,是滿足攝影青年津津樂道、把大師掛在嘴邊或假裝收藏的紀念品。無論克萊因式的對外部社會的批判,還是森山大道式的內在的劇烈反抗,我們能做到多少?他們的書到底還有多少價值?激動一下、讚美一下、模仿一下、再看一下,重溫經典,僅此而已。雖然近年一些大型國際展覽依然在向克萊因致敬,但克萊因和“挑釁”團體一樣,早已成為神話,成為過去。挑釁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如何挑釁?


偉大的攝影是一種挑釁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8)


紐約 Heads, New York,1955

偉大的攝影是一種挑釁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8)


偉大的攝影是一種挑釁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8)


偉大的攝影是一種挑釁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8)


偉大的攝影是一種挑釁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8)


手,貝魯特 Hand,Beirut, 1963

偉大的攝影是一種挑釁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8)


羅馬 Rome,1956

偉大的攝影是一種挑釁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8)


羅馬 Rome. 1956

偉大的攝影是一種挑釁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8)


東京 Tokyo, 1961

偉大的攝影是一種挑釁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8)


莫斯科 Bikini, Moscou, 1959

偉大的攝影是一種挑釁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8)


莫斯科 MOSCOW. 1961

偉大的攝影是一種挑釁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8)


日本前衛藝術家筱原有司男,用沾滿顏料的拳擊手套在牆上擊打出自己的繪畫作品Artist Ushio Shinohara, Tokyo, 1961

偉大的攝影是一種挑釁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8)


偉大的攝影是一種挑釁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8)


巴黎 Paris,Vogue,1963

偉大的攝影是一種挑釁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8)


紐約,Tokyo,1955

偉大的攝影是一種挑釁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8)


巴黎,Paris,1990

攝影聖經:法國原版黑皮書

——最具收藏價值的世界攝影經典叢書

偉大的攝影是一種挑釁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8)


“黑皮書”(Photo Poche)是世界攝影經典系列叢書,素有“攝影聖經”之稱,入選的攝影家均為攝影史各時期中最為璀璨的攝影巨匠,如亨利·卡蒂埃·佈列鬆、羅伯特·卡帕、羅伯特·杜瓦諾、約瑟夫·寇德卡等。這是一套印刷精美、便於攜帶與翻閱的袖珍攝影叢書。從1982年編輯出版至今,已經出版近200本,依然在編輯出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