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對我的恩德和福報到底有多大?

阿彌陀佛 佛教 觀音 朱熹 開悟得樂 開悟得樂 2017-11-02

佛堂對我的恩德和福報到底有多大?

 在我老家,出過很多理學大師,朱熹也曾經來講學過,但是他們到底講過些什麼,誰也說不出來。到了我父母這一輩,甚至孔子,朱熹這個名字他們都沒有聽過。村裡有個祠堂,祠堂的作用是什麼,誰也不知道,只知道每年會演一出地方戲,大家看了也就忘記了。所以祠堂的功用到底是若有若無。但村裡有個佛堂,地方佛的,還沒有拜觀音,每月的初一十五都有老人家,拿著供果去拜,如果要去看村裡人,最好到佛堂去,他們會拿著佛珠,念南無阿彌陀佛。至於為什麼要念,誰也不知道,但是既然是信佛的,大家都會守住一些規矩,比如初一十五不殺生,一些老人家還會吃素,既然是佛堂。在這個偏遠的落後的地方,因為一個小小的佛堂,這個善根就種下了。

 很多時候我都在想,如果沒有那個小小的破陋的佛堂,沒有拜本師佛,只拜彌勒佛的佛堂。如果沒有它的存在,那我聽聞佛法,種下的佛法的善根,是不是要推遲很多年呢。我想,這是一定的。小時候,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每年的初一十五,我媽媽都會提早叫我起床刷牙洗臉後,就去祖佛堂拜佛,拜彌勒佛和祖佛,還說念念阿彌陀佛。所以,我應該感恩這個小小的破舊的佛堂,雖然破舊,但是它代表的是佛。也感恩村裡的所有父老鄉親,這個佛堂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重修,有幾百年歷史了,是他們的虔誠,讓這個佛堂能保存下來,讓我小時候有一個地方,去種植我佛法的善根。

佛堂對我的恩德和福報到底有多大?

 我常常在想,如果沒有這個佛堂?因為有了這個佛堂,能讓村裡的人,祖祖輩輩都保存的一個傳統,初一十五吃素,無論多忙都要去佛堂上一柱香,如果遇到急事,可以去問一問佛祖。這就是村裡祖祖輩輩留下的傳統,到了我這一輩還沒有斷絕,這不能不說是村裡人的一個奇蹟。法華經說,若人以一沙子來做佛的形象,都可以成佛。因為它就是佛的象徵。

 去年回家後,我媽媽學佛了,吃十齋日。她只有小學三年級的文化,卻能花兩個月時間,用拼音讀完了地藏經,用地方言讀阿彌陀佛經,背誦金剛經,背誦大悲咒。我不能不感嘆佛法的慈悲偉大。在一個四五百人的村落,十幾個文化程度很低的婦女,因為對菩薩的虔誠,居然可以組成一個助念團,到隔壁村助念。我又不能不佩服他們了。我媽媽說,去年她去助唸了三次,村裡的蘭英老菩薩組織的。蘭英老菩薩六十多歲,孫子曾經出家過,外甥也出家,外甥把所有的儀軌都交給她。所以她在村裡帶頭,組織唸佛誦經。這個情況是我以前從來不敢想象的,他們用方言誦經,連我都不會用方言。

佛堂對我的恩德和福報到底有多大?

 法靠人弘,非人弘法。法只有靠人的弘揚才能存在,如果人不弘揚佛法了,法就漸漸隱沒了。在我們村那一路,從底下到地上,連綿二十公里的車路,十多個村莊,只有一個佛堂,就是那個破落的祖佛堂。但是這個破落的祖佛堂,在以前從來沒有人弘法的情況,今天卻能湧出一大批學佛的居士。正因為他們的學佛,真正的學佛,誦經,感動著我,我常常想,我能做些什麼呢?

 弘法的人才大部分都往經濟發達的地方跑去,而那些偏遠的地區就漸漸的沒有人弘法了,經書之類的,只有出家人能懂,而在家的,卻慢慢偏遠了。以前柏林禪寺推出了,讓法師到農村弘法,但是比較困難,不是到農村,而是要進駐農村在農村發展,才能把佛法在農村弘揚。而真正的弘揚佛法,農村土生土長的居士和法師,他們熟悉農村的環境,熟悉那裡的風俗,他們對佛法的弘揚,更加適合那裡的土壤。

佛堂對我的恩德和福報到底有多大?

 去年回家,我媽媽就用地方話很押韻的唱了一段給我聽:大意就是有錢要買地方地,萬般金錢帶不走,六字彌陀好隨身。他們的唱調優美,言語古樸,聯繫實際,這不是讀佛學術出生就能做到如此的。所以,這些農村的佛教,他們的貢獻,是不可忽略的。

 那我能做什麼呢?我能做的,就是儘量提供一個更好的環境,讓他們修行,讓他們修學。這就是建寺的緣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