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給李煜“亡國之君”的稱呼,為何又說是一代明君的最終選擇?

5 個回答
李老根2O17
2019-08-10

《大烏龍:南唐後主李昱前世被宋太宗滅國羞辱,後世投胎北宋子孫趙佶玩敗宋室江山,由更凶狠的金人來替南唐報仇雪恥》

南唐後主李昱是亡國之君,誰說他的下場是明君的選擇?他是什麼明君?他可以有選擇嗎?管理國家就要做政治家。可是他一生卻像文學家始終對風花雪月哼哼唧唧。虎狼之人會給他什麼選擇的機會?

詩詞歌賦,花鳥蟲魚。文人雅士,賦閒之人玩玩可以,天下有君主,百官,萬民扛著,江山砸了,頂多掉個飯碗,不至於送命,也不至於妻女被人擄去做奴。

可是身為帝王,李昱,宋徽宗趙佶,痴迷文章詞賦,迷戀琴瑟詩畫,信神拜鬼,唸經禮佛就角色錯位,不務正業了。一旦視朝政為兒戲不習弓馬,不務富國強兵之道,下場該慘。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評價李昱這個人呢?我在南京清涼山看過李昱修佛禮佛的記載,有個田飛,李果撰寫的《尋城記》,真實而很有概括性地記載了南唐三李的立國和亡國。

唐朝未年,天下大亂,中原地區再度陷入伐戳不斷,政權更迭的混亂局面,相繼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短命朝代,其中最長的小朝庭不過十七年。最短的四年就被取代。

與此同時,巴蜀和南方一些藩鎮節度使們也趁機稱王稱帝,建立前蜀,後蜀,南唐,吳越等割據小國。由於遠離戰亂頻繁的中原,政權相對穩定,民阜物豐,壽命便都長於五代。

於是六朝古都的金陵,在沉寂三百餘年後再度復興,一躍而為十國中吳的軍事重鎮,後為南唐國都。李昇,李璟,李昱的南唐小朝庭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開場:五代十國之一也!

南唐開國之君李昇並非姓李,他原本是一個孤兒,因被吳國第一大臣徐溫收為養子,改名徐知浩。937年,深得人心的徐知浩,在南北士人的支持下代呉稱帝,定都金陵,國號大齊。

次年,徐知浩更名李昇,改大齊國號為唐,故史稱南唐。李昇登上皇位後,實行保境安民國策,休兵罷戰,敦親睦鄰,使南唐在幾十年之內無戰禍之憂,國力漸強。

他,設太學,興科舉,廣置書院,畫院,把金陵搞成一時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棲身之所。所以當時南唐文化之盛,遠勝別國。可是僅僅在位六年,李昇就誤信方士之言服丹中毒而死。

五十五歲的老爹死後,李璟,李昱父子二人稱中主和後主。這兩人都是南唐非常著名的詞人不假,都一同為後世留下了譽滿文壇的辭藻和文章。不過作為皇帝,中主,後主卻很失敗。

其中,中主李璟文學藝術造詣雖然很高,但他即位後一改先帝李昇保境安民的國策,不斷與中原後周及鄰國的呉越開戰。兵戎相見後,中原後周三度侵入南唐,大敗唐軍。

李璟打不過後周,只好割地求和。這樣,江北之地丟光後,他還去帝號,稱國主,奉後周為正溯,還把都城從金陵(南京)外遷到洪州的江西南昌。李璟去世後,李昱登基。

登基後的李昱,復都金陵。但和他爹一樣,不能稱帝了,只能稱後主。南唐李後主的稱號就這麼而來。李昱才華橫溢,工書善畫,能詩擅曲,通嘵音律。

本來作為這樣的人才,做個名傳千古的絕代詞人和文學藝術家沒有什麼不好。要命的是他偏偏投錯了人胎,生在帝王之家,最終就難兔因為一一 好聲色,不恤政事一一而成為亡國之君了。

更可悲哀的是,不習弓馬,不遵富國強兵之道也就罷了。由於他篤信佛教,天天到金陵的清涼山寺院禮佛唱經,幾乎把一個金陵的國都變成了佛陀的香火廟宇。這就有悖君臨天下,民生疾苦和國家安危,當為君王第一要務的歷史責任了。

南朝四八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就是形容的南唐李後主統治時期,金陵國都忙念阿彌陀佛,烏煙瘴氣,全民拜鬼拜菩薩,卻忘了北方隨時都有一個強大的敵人,在窺伺他們國家的不正常現象。

公元975年,北宋曹彬的大軍攻破金陵,後主奉表投降,南唐即宣告覆滅。在押往卞京(河南開封)的路上,他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宵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一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惶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真正的聲淚俱下,悽愴傷懷,不能自己!

降宋後,南唐後宮的妃子,宮娥一道兒都被擄到卞京去,全都任由宋太宗當著李昱的面盡情享用。他苦啊,一個生日裡,他寫下了千古傳頌的絕命詞《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寫罷,他在宋太宗賜給他的宅第裡命過去的故妓飲酒作樂,高聲詠頌這支唱詞,聲聞於外從而被人密報上去,宋太宗聽聞後勃然大怒,遂命人賜藥酒將其毒死。一六年我在南京的紫金山,只見到過李昇,李璟的南唐二陵。李昱就只好埋骨在遠離祖父和父親數千裡的開封了。

一代國主,詞人,落得如此下場。以其說他是文人的悲哀,莫如說是一個帝王的悲哀。如果沒有亡國之痛,他可能也寫不出《破陣子》和《虞美人》這樣的詞來。至多也是個風流君主死了就死了。

而他倒好,亡國就亡國吧,落到敵國巢穴,仍不忘吟風弄月,押妓承歡,這算什麼明君?因此總有無數代人,憐憫李昱說,他要不是薄命錯生於帝王之家,準成一個文豪。可是人們忘了,不是亡國破家,切膚之痛,他又怎能寫出大悲大哀之痛的詞?

不過,好歹宋太宗抓了他,還封給他一個違命侯,授右牽牛衛上將軍,讓他有機會繼續和江南帶去的歌妓寫詞唱曲,而後來由他投胎轉世為大宋家子孫的宋徽宗趙佶,便沒有他這種待遇了。金人南下,打破卞京,擄了徽欽二帝出山海關去,關在五國城坐井觀天,也算代他向宋太宗家子孫報了前世滅國羞辱之仇了。

因此,李昱在文學創作上,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題材廣泛,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人中獨樹一幟,是用亡國破家的巨大代價換來的。憐憫他沒有錯,可無論人生經營著什麼自己事業的人,學習他就大可不必了。誰願意失敗?不妨去效法他作一回有病的沉痛呻吟!


《大烏龍:南唐後主李昱前世被宋太宗滅國羞辱,後世投胎北宋子孫趙佶玩敗宋室江山,由更凶狠的金人來替南唐報仇雪恥》

南唐後主李昱是亡國之君,誰說他的下場是明君的選擇?他是什麼明君?他可以有選擇嗎?管理國家就要做政治家。可是他一生卻像文學家始終對風花雪月哼哼唧唧。虎狼之人會給他什麼選擇的機會?

詩詞歌賦,花鳥蟲魚。文人雅士,賦閒之人玩玩可以,天下有君主,百官,萬民扛著,江山砸了,頂多掉個飯碗,不至於送命,也不至於妻女被人擄去做奴。

可是身為帝王,李昱,宋徽宗趙佶,痴迷文章詞賦,迷戀琴瑟詩畫,信神拜鬼,唸經禮佛就角色錯位,不務正業了。一旦視朝政為兒戲不習弓馬,不務富國強兵之道,下場該慘。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評價李昱這個人呢?我在南京清涼山看過李昱修佛禮佛的記載,有個田飛,李果撰寫的《尋城記》,真實而很有概括性地記載了南唐三李的立國和亡國。

唐朝未年,天下大亂,中原地區再度陷入伐戳不斷,政權更迭的混亂局面,相繼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短命朝代,其中最長的小朝庭不過十七年。最短的四年就被取代。

與此同時,巴蜀和南方一些藩鎮節度使們也趁機稱王稱帝,建立前蜀,後蜀,南唐,吳越等割據小國。由於遠離戰亂頻繁的中原,政權相對穩定,民阜物豐,壽命便都長於五代。

於是六朝古都的金陵,在沉寂三百餘年後再度復興,一躍而為十國中吳的軍事重鎮,後為南唐國都。李昇,李璟,李昱的南唐小朝庭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開場:五代十國之一也!

南唐開國之君李昇並非姓李,他原本是一個孤兒,因被吳國第一大臣徐溫收為養子,改名徐知浩。937年,深得人心的徐知浩,在南北士人的支持下代呉稱帝,定都金陵,國號大齊。

次年,徐知浩更名李昇,改大齊國號為唐,故史稱南唐。李昇登上皇位後,實行保境安民國策,休兵罷戰,敦親睦鄰,使南唐在幾十年之內無戰禍之憂,國力漸強。

他,設太學,興科舉,廣置書院,畫院,把金陵搞成一時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棲身之所。所以當時南唐文化之盛,遠勝別國。可是僅僅在位六年,李昇就誤信方士之言服丹中毒而死。

五十五歲的老爹死後,李璟,李昱父子二人稱中主和後主。這兩人都是南唐非常著名的詞人不假,都一同為後世留下了譽滿文壇的辭藻和文章。不過作為皇帝,中主,後主卻很失敗。

其中,中主李璟文學藝術造詣雖然很高,但他即位後一改先帝李昇保境安民的國策,不斷與中原後周及鄰國的呉越開戰。兵戎相見後,中原後周三度侵入南唐,大敗唐軍。

李璟打不過後周,只好割地求和。這樣,江北之地丟光後,他還去帝號,稱國主,奉後周為正溯,還把都城從金陵(南京)外遷到洪州的江西南昌。李璟去世後,李昱登基。

登基後的李昱,復都金陵。但和他爹一樣,不能稱帝了,只能稱後主。南唐李後主的稱號就這麼而來。李昱才華橫溢,工書善畫,能詩擅曲,通嘵音律。

本來作為這樣的人才,做個名傳千古的絕代詞人和文學藝術家沒有什麼不好。要命的是他偏偏投錯了人胎,生在帝王之家,最終就難兔因為一一 好聲色,不恤政事一一而成為亡國之君了。

更可悲哀的是,不習弓馬,不遵富國強兵之道也就罷了。由於他篤信佛教,天天到金陵的清涼山寺院禮佛唱經,幾乎把一個金陵的國都變成了佛陀的香火廟宇。這就有悖君臨天下,民生疾苦和國家安危,當為君王第一要務的歷史責任了。

南朝四八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就是形容的南唐李後主統治時期,金陵國都忙念阿彌陀佛,烏煙瘴氣,全民拜鬼拜菩薩,卻忘了北方隨時都有一個強大的敵人,在窺伺他們國家的不正常現象。

公元975年,北宋曹彬的大軍攻破金陵,後主奉表投降,南唐即宣告覆滅。在押往卞京(河南開封)的路上,他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宵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一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惶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真正的聲淚俱下,悽愴傷懷,不能自己!

降宋後,南唐後宮的妃子,宮娥一道兒都被擄到卞京去,全都任由宋太宗當著李昱的面盡情享用。他苦啊,一個生日裡,他寫下了千古傳頌的絕命詞《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寫罷,他在宋太宗賜給他的宅第裡命過去的故妓飲酒作樂,高聲詠頌這支唱詞,聲聞於外從而被人密報上去,宋太宗聽聞後勃然大怒,遂命人賜藥酒將其毒死。一六年我在南京的紫金山,只見到過李昇,李璟的南唐二陵。李昱就只好埋骨在遠離祖父和父親數千裡的開封了。

一代國主,詞人,落得如此下場。以其說他是文人的悲哀,莫如說是一個帝王的悲哀。如果沒有亡國之痛,他可能也寫不出《破陣子》和《虞美人》這樣的詞來。至多也是個風流君主死了就死了。

而他倒好,亡國就亡國吧,落到敵國巢穴,仍不忘吟風弄月,押妓承歡,這算什麼明君?因此總有無數代人,憐憫李昱說,他要不是薄命錯生於帝王之家,準成一個文豪。可是人們忘了,不是亡國破家,切膚之痛,他又怎能寫出大悲大哀之痛的詞?

不過,好歹宋太宗抓了他,還封給他一個違命侯,授右牽牛衛上將軍,讓他有機會繼續和江南帶去的歌妓寫詞唱曲,而後來由他投胎轉世為大宋家子孫的宋徽宗趙佶,便沒有他這種待遇了。金人南下,打破卞京,擄了徽欽二帝出山海關去,關在五國城坐井觀天,也算代他向宋太宗家子孫報了前世滅國羞辱之仇了。

因此,李昱在文學創作上,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題材廣泛,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人中獨樹一幟,是用亡國破家的巨大代價換來的。憐憫他沒有錯,可無論人生經營著什麼自己事業的人,學習他就大可不必了。誰願意失敗?不妨去效法他作一回有病的沉痛呻吟!



《大烏龍:南唐後主李昱前世被宋太宗滅國羞辱,後世投胎北宋子孫趙佶玩敗宋室江山,由更凶狠的金人來替南唐報仇雪恥》

南唐後主李昱是亡國之君,誰說他的下場是明君的選擇?他是什麼明君?他可以有選擇嗎?管理國家就要做政治家。可是他一生卻像文學家始終對風花雪月哼哼唧唧。虎狼之人會給他什麼選擇的機會?

詩詞歌賦,花鳥蟲魚。文人雅士,賦閒之人玩玩可以,天下有君主,百官,萬民扛著,江山砸了,頂多掉個飯碗,不至於送命,也不至於妻女被人擄去做奴。

可是身為帝王,李昱,宋徽宗趙佶,痴迷文章詞賦,迷戀琴瑟詩畫,信神拜鬼,唸經禮佛就角色錯位,不務正業了。一旦視朝政為兒戲不習弓馬,不務富國強兵之道,下場該慘。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評價李昱這個人呢?我在南京清涼山看過李昱修佛禮佛的記載,有個田飛,李果撰寫的《尋城記》,真實而很有概括性地記載了南唐三李的立國和亡國。

唐朝未年,天下大亂,中原地區再度陷入伐戳不斷,政權更迭的混亂局面,相繼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短命朝代,其中最長的小朝庭不過十七年。最短的四年就被取代。

與此同時,巴蜀和南方一些藩鎮節度使們也趁機稱王稱帝,建立前蜀,後蜀,南唐,吳越等割據小國。由於遠離戰亂頻繁的中原,政權相對穩定,民阜物豐,壽命便都長於五代。

於是六朝古都的金陵,在沉寂三百餘年後再度復興,一躍而為十國中吳的軍事重鎮,後為南唐國都。李昇,李璟,李昱的南唐小朝庭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開場:五代十國之一也!

南唐開國之君李昇並非姓李,他原本是一個孤兒,因被吳國第一大臣徐溫收為養子,改名徐知浩。937年,深得人心的徐知浩,在南北士人的支持下代呉稱帝,定都金陵,國號大齊。

次年,徐知浩更名李昇,改大齊國號為唐,故史稱南唐。李昇登上皇位後,實行保境安民國策,休兵罷戰,敦親睦鄰,使南唐在幾十年之內無戰禍之憂,國力漸強。

他,設太學,興科舉,廣置書院,畫院,把金陵搞成一時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棲身之所。所以當時南唐文化之盛,遠勝別國。可是僅僅在位六年,李昇就誤信方士之言服丹中毒而死。

五十五歲的老爹死後,李璟,李昱父子二人稱中主和後主。這兩人都是南唐非常著名的詞人不假,都一同為後世留下了譽滿文壇的辭藻和文章。不過作為皇帝,中主,後主卻很失敗。

其中,中主李璟文學藝術造詣雖然很高,但他即位後一改先帝李昇保境安民的國策,不斷與中原後周及鄰國的呉越開戰。兵戎相見後,中原後周三度侵入南唐,大敗唐軍。

李璟打不過後周,只好割地求和。這樣,江北之地丟光後,他還去帝號,稱國主,奉後周為正溯,還把都城從金陵(南京)外遷到洪州的江西南昌。李璟去世後,李昱登基。

登基後的李昱,復都金陵。但和他爹一樣,不能稱帝了,只能稱後主。南唐李後主的稱號就這麼而來。李昱才華橫溢,工書善畫,能詩擅曲,通嘵音律。

本來作為這樣的人才,做個名傳千古的絕代詞人和文學藝術家沒有什麼不好。要命的是他偏偏投錯了人胎,生在帝王之家,最終就難兔因為一一 好聲色,不恤政事一一而成為亡國之君了。

更可悲哀的是,不習弓馬,不遵富國強兵之道也就罷了。由於他篤信佛教,天天到金陵的清涼山寺院禮佛唱經,幾乎把一個金陵的國都變成了佛陀的香火廟宇。這就有悖君臨天下,民生疾苦和國家安危,當為君王第一要務的歷史責任了。

南朝四八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就是形容的南唐李後主統治時期,金陵國都忙念阿彌陀佛,烏煙瘴氣,全民拜鬼拜菩薩,卻忘了北方隨時都有一個強大的敵人,在窺伺他們國家的不正常現象。

公元975年,北宋曹彬的大軍攻破金陵,後主奉表投降,南唐即宣告覆滅。在押往卞京(河南開封)的路上,他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宵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一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惶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真正的聲淚俱下,悽愴傷懷,不能自己!

降宋後,南唐後宮的妃子,宮娥一道兒都被擄到卞京去,全都任由宋太宗當著李昱的面盡情享用。他苦啊,一個生日裡,他寫下了千古傳頌的絕命詞《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寫罷,他在宋太宗賜給他的宅第裡命過去的故妓飲酒作樂,高聲詠頌這支唱詞,聲聞於外從而被人密報上去,宋太宗聽聞後勃然大怒,遂命人賜藥酒將其毒死。一六年我在南京的紫金山,只見到過李昇,李璟的南唐二陵。李昱就只好埋骨在遠離祖父和父親數千裡的開封了。

一代國主,詞人,落得如此下場。以其說他是文人的悲哀,莫如說是一個帝王的悲哀。如果沒有亡國之痛,他可能也寫不出《破陣子》和《虞美人》這樣的詞來。至多也是個風流君主死了就死了。

而他倒好,亡國就亡國吧,落到敵國巢穴,仍不忘吟風弄月,押妓承歡,這算什麼明君?因此總有無數代人,憐憫李昱說,他要不是薄命錯生於帝王之家,準成一個文豪。可是人們忘了,不是亡國破家,切膚之痛,他又怎能寫出大悲大哀之痛的詞?

不過,好歹宋太宗抓了他,還封給他一個違命侯,授右牽牛衛上將軍,讓他有機會繼續和江南帶去的歌妓寫詞唱曲,而後來由他投胎轉世為大宋家子孫的宋徽宗趙佶,便沒有他這種待遇了。金人南下,打破卞京,擄了徽欽二帝出山海關去,關在五國城坐井觀天,也算代他向宋太宗家子孫報了前世滅國羞辱之仇了。

因此,李昱在文學創作上,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題材廣泛,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人中獨樹一幟,是用亡國破家的巨大代價換來的。憐憫他沒有錯,可無論人生經營著什麼自己事業的人,學習他就大可不必了。誰願意失敗?不妨去效法他作一回有病的沉痛呻吟!




《大烏龍:南唐後主李昱前世被宋太宗滅國羞辱,後世投胎北宋子孫趙佶玩敗宋室江山,由更凶狠的金人來替南唐報仇雪恥》

南唐後主李昱是亡國之君,誰說他的下場是明君的選擇?他是什麼明君?他可以有選擇嗎?管理國家就要做政治家。可是他一生卻像文學家始終對風花雪月哼哼唧唧。虎狼之人會給他什麼選擇的機會?

詩詞歌賦,花鳥蟲魚。文人雅士,賦閒之人玩玩可以,天下有君主,百官,萬民扛著,江山砸了,頂多掉個飯碗,不至於送命,也不至於妻女被人擄去做奴。

可是身為帝王,李昱,宋徽宗趙佶,痴迷文章詞賦,迷戀琴瑟詩畫,信神拜鬼,唸經禮佛就角色錯位,不務正業了。一旦視朝政為兒戲不習弓馬,不務富國強兵之道,下場該慘。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評價李昱這個人呢?我在南京清涼山看過李昱修佛禮佛的記載,有個田飛,李果撰寫的《尋城記》,真實而很有概括性地記載了南唐三李的立國和亡國。

唐朝未年,天下大亂,中原地區再度陷入伐戳不斷,政權更迭的混亂局面,相繼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短命朝代,其中最長的小朝庭不過十七年。最短的四年就被取代。

與此同時,巴蜀和南方一些藩鎮節度使們也趁機稱王稱帝,建立前蜀,後蜀,南唐,吳越等割據小國。由於遠離戰亂頻繁的中原,政權相對穩定,民阜物豐,壽命便都長於五代。

於是六朝古都的金陵,在沉寂三百餘年後再度復興,一躍而為十國中吳的軍事重鎮,後為南唐國都。李昇,李璟,李昱的南唐小朝庭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開場:五代十國之一也!

南唐開國之君李昇並非姓李,他原本是一個孤兒,因被吳國第一大臣徐溫收為養子,改名徐知浩。937年,深得人心的徐知浩,在南北士人的支持下代呉稱帝,定都金陵,國號大齊。

次年,徐知浩更名李昇,改大齊國號為唐,故史稱南唐。李昇登上皇位後,實行保境安民國策,休兵罷戰,敦親睦鄰,使南唐在幾十年之內無戰禍之憂,國力漸強。

他,設太學,興科舉,廣置書院,畫院,把金陵搞成一時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棲身之所。所以當時南唐文化之盛,遠勝別國。可是僅僅在位六年,李昇就誤信方士之言服丹中毒而死。

五十五歲的老爹死後,李璟,李昱父子二人稱中主和後主。這兩人都是南唐非常著名的詞人不假,都一同為後世留下了譽滿文壇的辭藻和文章。不過作為皇帝,中主,後主卻很失敗。

其中,中主李璟文學藝術造詣雖然很高,但他即位後一改先帝李昇保境安民的國策,不斷與中原後周及鄰國的呉越開戰。兵戎相見後,中原後周三度侵入南唐,大敗唐軍。

李璟打不過後周,只好割地求和。這樣,江北之地丟光後,他還去帝號,稱國主,奉後周為正溯,還把都城從金陵(南京)外遷到洪州的江西南昌。李璟去世後,李昱登基。

登基後的李昱,復都金陵。但和他爹一樣,不能稱帝了,只能稱後主。南唐李後主的稱號就這麼而來。李昱才華橫溢,工書善畫,能詩擅曲,通嘵音律。

本來作為這樣的人才,做個名傳千古的絕代詞人和文學藝術家沒有什麼不好。要命的是他偏偏投錯了人胎,生在帝王之家,最終就難兔因為一一 好聲色,不恤政事一一而成為亡國之君了。

更可悲哀的是,不習弓馬,不遵富國強兵之道也就罷了。由於他篤信佛教,天天到金陵的清涼山寺院禮佛唱經,幾乎把一個金陵的國都變成了佛陀的香火廟宇。這就有悖君臨天下,民生疾苦和國家安危,當為君王第一要務的歷史責任了。

南朝四八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就是形容的南唐李後主統治時期,金陵國都忙念阿彌陀佛,烏煙瘴氣,全民拜鬼拜菩薩,卻忘了北方隨時都有一個強大的敵人,在窺伺他們國家的不正常現象。

公元975年,北宋曹彬的大軍攻破金陵,後主奉表投降,南唐即宣告覆滅。在押往卞京(河南開封)的路上,他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宵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一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惶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真正的聲淚俱下,悽愴傷懷,不能自己!

降宋後,南唐後宮的妃子,宮娥一道兒都被擄到卞京去,全都任由宋太宗當著李昱的面盡情享用。他苦啊,一個生日裡,他寫下了千古傳頌的絕命詞《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寫罷,他在宋太宗賜給他的宅第裡命過去的故妓飲酒作樂,高聲詠頌這支唱詞,聲聞於外從而被人密報上去,宋太宗聽聞後勃然大怒,遂命人賜藥酒將其毒死。一六年我在南京的紫金山,只見到過李昇,李璟的南唐二陵。李昱就只好埋骨在遠離祖父和父親數千裡的開封了。

一代國主,詞人,落得如此下場。以其說他是文人的悲哀,莫如說是一個帝王的悲哀。如果沒有亡國之痛,他可能也寫不出《破陣子》和《虞美人》這樣的詞來。至多也是個風流君主死了就死了。

而他倒好,亡國就亡國吧,落到敵國巢穴,仍不忘吟風弄月,押妓承歡,這算什麼明君?因此總有無數代人,憐憫李昱說,他要不是薄命錯生於帝王之家,準成一個文豪。可是人們忘了,不是亡國破家,切膚之痛,他又怎能寫出大悲大哀之痛的詞?

不過,好歹宋太宗抓了他,還封給他一個違命侯,授右牽牛衛上將軍,讓他有機會繼續和江南帶去的歌妓寫詞唱曲,而後來由他投胎轉世為大宋家子孫的宋徽宗趙佶,便沒有他這種待遇了。金人南下,打破卞京,擄了徽欽二帝出山海關去,關在五國城坐井觀天,也算代他向宋太宗家子孫報了前世滅國羞辱之仇了。

因此,李昱在文學創作上,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題材廣泛,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人中獨樹一幟,是用亡國破家的巨大代價換來的。憐憫他沒有錯,可無論人生經營著什麼自己事業的人,學習他就大可不必了。誰願意失敗?不妨去效法他作一回有病的沉痛呻吟!





《大烏龍:南唐後主李昱前世被宋太宗滅國羞辱,後世投胎北宋子孫趙佶玩敗宋室江山,由更凶狠的金人來替南唐報仇雪恥》

南唐後主李昱是亡國之君,誰說他的下場是明君的選擇?他是什麼明君?他可以有選擇嗎?管理國家就要做政治家。可是他一生卻像文學家始終對風花雪月哼哼唧唧。虎狼之人會給他什麼選擇的機會?

詩詞歌賦,花鳥蟲魚。文人雅士,賦閒之人玩玩可以,天下有君主,百官,萬民扛著,江山砸了,頂多掉個飯碗,不至於送命,也不至於妻女被人擄去做奴。

可是身為帝王,李昱,宋徽宗趙佶,痴迷文章詞賦,迷戀琴瑟詩畫,信神拜鬼,唸經禮佛就角色錯位,不務正業了。一旦視朝政為兒戲不習弓馬,不務富國強兵之道,下場該慘。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評價李昱這個人呢?我在南京清涼山看過李昱修佛禮佛的記載,有個田飛,李果撰寫的《尋城記》,真實而很有概括性地記載了南唐三李的立國和亡國。

唐朝未年,天下大亂,中原地區再度陷入伐戳不斷,政權更迭的混亂局面,相繼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短命朝代,其中最長的小朝庭不過十七年。最短的四年就被取代。

與此同時,巴蜀和南方一些藩鎮節度使們也趁機稱王稱帝,建立前蜀,後蜀,南唐,吳越等割據小國。由於遠離戰亂頻繁的中原,政權相對穩定,民阜物豐,壽命便都長於五代。

於是六朝古都的金陵,在沉寂三百餘年後再度復興,一躍而為十國中吳的軍事重鎮,後為南唐國都。李昇,李璟,李昱的南唐小朝庭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開場:五代十國之一也!

南唐開國之君李昇並非姓李,他原本是一個孤兒,因被吳國第一大臣徐溫收為養子,改名徐知浩。937年,深得人心的徐知浩,在南北士人的支持下代呉稱帝,定都金陵,國號大齊。

次年,徐知浩更名李昇,改大齊國號為唐,故史稱南唐。李昇登上皇位後,實行保境安民國策,休兵罷戰,敦親睦鄰,使南唐在幾十年之內無戰禍之憂,國力漸強。

他,設太學,興科舉,廣置書院,畫院,把金陵搞成一時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棲身之所。所以當時南唐文化之盛,遠勝別國。可是僅僅在位六年,李昇就誤信方士之言服丹中毒而死。

五十五歲的老爹死後,李璟,李昱父子二人稱中主和後主。這兩人都是南唐非常著名的詞人不假,都一同為後世留下了譽滿文壇的辭藻和文章。不過作為皇帝,中主,後主卻很失敗。

其中,中主李璟文學藝術造詣雖然很高,但他即位後一改先帝李昇保境安民的國策,不斷與中原後周及鄰國的呉越開戰。兵戎相見後,中原後周三度侵入南唐,大敗唐軍。

李璟打不過後周,只好割地求和。這樣,江北之地丟光後,他還去帝號,稱國主,奉後周為正溯,還把都城從金陵(南京)外遷到洪州的江西南昌。李璟去世後,李昱登基。

登基後的李昱,復都金陵。但和他爹一樣,不能稱帝了,只能稱後主。南唐李後主的稱號就這麼而來。李昱才華橫溢,工書善畫,能詩擅曲,通嘵音律。

本來作為這樣的人才,做個名傳千古的絕代詞人和文學藝術家沒有什麼不好。要命的是他偏偏投錯了人胎,生在帝王之家,最終就難兔因為一一 好聲色,不恤政事一一而成為亡國之君了。

更可悲哀的是,不習弓馬,不遵富國強兵之道也就罷了。由於他篤信佛教,天天到金陵的清涼山寺院禮佛唱經,幾乎把一個金陵的國都變成了佛陀的香火廟宇。這就有悖君臨天下,民生疾苦和國家安危,當為君王第一要務的歷史責任了。

南朝四八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就是形容的南唐李後主統治時期,金陵國都忙念阿彌陀佛,烏煙瘴氣,全民拜鬼拜菩薩,卻忘了北方隨時都有一個強大的敵人,在窺伺他們國家的不正常現象。

公元975年,北宋曹彬的大軍攻破金陵,後主奉表投降,南唐即宣告覆滅。在押往卞京(河南開封)的路上,他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宵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一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惶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真正的聲淚俱下,悽愴傷懷,不能自己!

降宋後,南唐後宮的妃子,宮娥一道兒都被擄到卞京去,全都任由宋太宗當著李昱的面盡情享用。他苦啊,一個生日裡,他寫下了千古傳頌的絕命詞《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寫罷,他在宋太宗賜給他的宅第裡命過去的故妓飲酒作樂,高聲詠頌這支唱詞,聲聞於外從而被人密報上去,宋太宗聽聞後勃然大怒,遂命人賜藥酒將其毒死。一六年我在南京的紫金山,只見到過李昇,李璟的南唐二陵。李昱就只好埋骨在遠離祖父和父親數千裡的開封了。

一代國主,詞人,落得如此下場。以其說他是文人的悲哀,莫如說是一個帝王的悲哀。如果沒有亡國之痛,他可能也寫不出《破陣子》和《虞美人》這樣的詞來。至多也是個風流君主死了就死了。

而他倒好,亡國就亡國吧,落到敵國巢穴,仍不忘吟風弄月,押妓承歡,這算什麼明君?因此總有無數代人,憐憫李昱說,他要不是薄命錯生於帝王之家,準成一個文豪。可是人們忘了,不是亡國破家,切膚之痛,他又怎能寫出大悲大哀之痛的詞?

不過,好歹宋太宗抓了他,還封給他一個違命侯,授右牽牛衛上將軍,讓他有機會繼續和江南帶去的歌妓寫詞唱曲,而後來由他投胎轉世為大宋家子孫的宋徽宗趙佶,便沒有他這種待遇了。金人南下,打破卞京,擄了徽欽二帝出山海關去,關在五國城坐井觀天,也算代他向宋太宗家子孫報了前世滅國羞辱之仇了。

因此,李昱在文學創作上,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題材廣泛,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人中獨樹一幟,是用亡國破家的巨大代價換來的。憐憫他沒有錯,可無論人生經營著什麼自己事業的人,學習他就大可不必了。誰願意失敗?不妨去效法他作一回有病的沉痛呻吟!






《大烏龍:南唐後主李昱前世被宋太宗滅國羞辱,後世投胎北宋子孫趙佶玩敗宋室江山,由更凶狠的金人來替南唐報仇雪恥》

南唐後主李昱是亡國之君,誰說他的下場是明君的選擇?他是什麼明君?他可以有選擇嗎?管理國家就要做政治家。可是他一生卻像文學家始終對風花雪月哼哼唧唧。虎狼之人會給他什麼選擇的機會?

詩詞歌賦,花鳥蟲魚。文人雅士,賦閒之人玩玩可以,天下有君主,百官,萬民扛著,江山砸了,頂多掉個飯碗,不至於送命,也不至於妻女被人擄去做奴。

可是身為帝王,李昱,宋徽宗趙佶,痴迷文章詞賦,迷戀琴瑟詩畫,信神拜鬼,唸經禮佛就角色錯位,不務正業了。一旦視朝政為兒戲不習弓馬,不務富國強兵之道,下場該慘。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評價李昱這個人呢?我在南京清涼山看過李昱修佛禮佛的記載,有個田飛,李果撰寫的《尋城記》,真實而很有概括性地記載了南唐三李的立國和亡國。

唐朝未年,天下大亂,中原地區再度陷入伐戳不斷,政權更迭的混亂局面,相繼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短命朝代,其中最長的小朝庭不過十七年。最短的四年就被取代。

與此同時,巴蜀和南方一些藩鎮節度使們也趁機稱王稱帝,建立前蜀,後蜀,南唐,吳越等割據小國。由於遠離戰亂頻繁的中原,政權相對穩定,民阜物豐,壽命便都長於五代。

於是六朝古都的金陵,在沉寂三百餘年後再度復興,一躍而為十國中吳的軍事重鎮,後為南唐國都。李昇,李璟,李昱的南唐小朝庭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開場:五代十國之一也!

南唐開國之君李昇並非姓李,他原本是一個孤兒,因被吳國第一大臣徐溫收為養子,改名徐知浩。937年,深得人心的徐知浩,在南北士人的支持下代呉稱帝,定都金陵,國號大齊。

次年,徐知浩更名李昇,改大齊國號為唐,故史稱南唐。李昇登上皇位後,實行保境安民國策,休兵罷戰,敦親睦鄰,使南唐在幾十年之內無戰禍之憂,國力漸強。

他,設太學,興科舉,廣置書院,畫院,把金陵搞成一時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棲身之所。所以當時南唐文化之盛,遠勝別國。可是僅僅在位六年,李昇就誤信方士之言服丹中毒而死。

五十五歲的老爹死後,李璟,李昱父子二人稱中主和後主。這兩人都是南唐非常著名的詞人不假,都一同為後世留下了譽滿文壇的辭藻和文章。不過作為皇帝,中主,後主卻很失敗。

其中,中主李璟文學藝術造詣雖然很高,但他即位後一改先帝李昇保境安民的國策,不斷與中原後周及鄰國的呉越開戰。兵戎相見後,中原後周三度侵入南唐,大敗唐軍。

李璟打不過後周,只好割地求和。這樣,江北之地丟光後,他還去帝號,稱國主,奉後周為正溯,還把都城從金陵(南京)外遷到洪州的江西南昌。李璟去世後,李昱登基。

登基後的李昱,復都金陵。但和他爹一樣,不能稱帝了,只能稱後主。南唐李後主的稱號就這麼而來。李昱才華橫溢,工書善畫,能詩擅曲,通嘵音律。

本來作為這樣的人才,做個名傳千古的絕代詞人和文學藝術家沒有什麼不好。要命的是他偏偏投錯了人胎,生在帝王之家,最終就難兔因為一一 好聲色,不恤政事一一而成為亡國之君了。

更可悲哀的是,不習弓馬,不遵富國強兵之道也就罷了。由於他篤信佛教,天天到金陵的清涼山寺院禮佛唱經,幾乎把一個金陵的國都變成了佛陀的香火廟宇。這就有悖君臨天下,民生疾苦和國家安危,當為君王第一要務的歷史責任了。

南朝四八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就是形容的南唐李後主統治時期,金陵國都忙念阿彌陀佛,烏煙瘴氣,全民拜鬼拜菩薩,卻忘了北方隨時都有一個強大的敵人,在窺伺他們國家的不正常現象。

公元975年,北宋曹彬的大軍攻破金陵,後主奉表投降,南唐即宣告覆滅。在押往卞京(河南開封)的路上,他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宵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一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惶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真正的聲淚俱下,悽愴傷懷,不能自己!

降宋後,南唐後宮的妃子,宮娥一道兒都被擄到卞京去,全都任由宋太宗當著李昱的面盡情享用。他苦啊,一個生日裡,他寫下了千古傳頌的絕命詞《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寫罷,他在宋太宗賜給他的宅第裡命過去的故妓飲酒作樂,高聲詠頌這支唱詞,聲聞於外從而被人密報上去,宋太宗聽聞後勃然大怒,遂命人賜藥酒將其毒死。一六年我在南京的紫金山,只見到過李昇,李璟的南唐二陵。李昱就只好埋骨在遠離祖父和父親數千裡的開封了。

一代國主,詞人,落得如此下場。以其說他是文人的悲哀,莫如說是一個帝王的悲哀。如果沒有亡國之痛,他可能也寫不出《破陣子》和《虞美人》這樣的詞來。至多也是個風流君主死了就死了。

而他倒好,亡國就亡國吧,落到敵國巢穴,仍不忘吟風弄月,押妓承歡,這算什麼明君?因此總有無數代人,憐憫李昱說,他要不是薄命錯生於帝王之家,準成一個文豪。可是人們忘了,不是亡國破家,切膚之痛,他又怎能寫出大悲大哀之痛的詞?

不過,好歹宋太宗抓了他,還封給他一個違命侯,授右牽牛衛上將軍,讓他有機會繼續和江南帶去的歌妓寫詞唱曲,而後來由他投胎轉世為大宋家子孫的宋徽宗趙佶,便沒有他這種待遇了。金人南下,打破卞京,擄了徽欽二帝出山海關去,關在五國城坐井觀天,也算代他向宋太宗家子孫報了前世滅國羞辱之仇了。

因此,李昱在文學創作上,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題材廣泛,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人中獨樹一幟,是用亡國破家的巨大代價換來的。憐憫他沒有錯,可無論人生經營著什麼自己事業的人,學習他就大可不必了。誰願意失敗?不妨去效法他作一回有病的沉痛呻吟!







《大烏龍:南唐後主李昱前世被宋太宗滅國羞辱,後世投胎北宋子孫趙佶玩敗宋室江山,由更凶狠的金人來替南唐報仇雪恥》

南唐後主李昱是亡國之君,誰說他的下場是明君的選擇?他是什麼明君?他可以有選擇嗎?管理國家就要做政治家。可是他一生卻像文學家始終對風花雪月哼哼唧唧。虎狼之人會給他什麼選擇的機會?

詩詞歌賦,花鳥蟲魚。文人雅士,賦閒之人玩玩可以,天下有君主,百官,萬民扛著,江山砸了,頂多掉個飯碗,不至於送命,也不至於妻女被人擄去做奴。

可是身為帝王,李昱,宋徽宗趙佶,痴迷文章詞賦,迷戀琴瑟詩畫,信神拜鬼,唸經禮佛就角色錯位,不務正業了。一旦視朝政為兒戲不習弓馬,不務富國強兵之道,下場該慘。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評價李昱這個人呢?我在南京清涼山看過李昱修佛禮佛的記載,有個田飛,李果撰寫的《尋城記》,真實而很有概括性地記載了南唐三李的立國和亡國。

唐朝未年,天下大亂,中原地區再度陷入伐戳不斷,政權更迭的混亂局面,相繼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短命朝代,其中最長的小朝庭不過十七年。最短的四年就被取代。

與此同時,巴蜀和南方一些藩鎮節度使們也趁機稱王稱帝,建立前蜀,後蜀,南唐,吳越等割據小國。由於遠離戰亂頻繁的中原,政權相對穩定,民阜物豐,壽命便都長於五代。

於是六朝古都的金陵,在沉寂三百餘年後再度復興,一躍而為十國中吳的軍事重鎮,後為南唐國都。李昇,李璟,李昱的南唐小朝庭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開場:五代十國之一也!

南唐開國之君李昇並非姓李,他原本是一個孤兒,因被吳國第一大臣徐溫收為養子,改名徐知浩。937年,深得人心的徐知浩,在南北士人的支持下代呉稱帝,定都金陵,國號大齊。

次年,徐知浩更名李昇,改大齊國號為唐,故史稱南唐。李昇登上皇位後,實行保境安民國策,休兵罷戰,敦親睦鄰,使南唐在幾十年之內無戰禍之憂,國力漸強。

他,設太學,興科舉,廣置書院,畫院,把金陵搞成一時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棲身之所。所以當時南唐文化之盛,遠勝別國。可是僅僅在位六年,李昇就誤信方士之言服丹中毒而死。

五十五歲的老爹死後,李璟,李昱父子二人稱中主和後主。這兩人都是南唐非常著名的詞人不假,都一同為後世留下了譽滿文壇的辭藻和文章。不過作為皇帝,中主,後主卻很失敗。

其中,中主李璟文學藝術造詣雖然很高,但他即位後一改先帝李昇保境安民的國策,不斷與中原後周及鄰國的呉越開戰。兵戎相見後,中原後周三度侵入南唐,大敗唐軍。

李璟打不過後周,只好割地求和。這樣,江北之地丟光後,他還去帝號,稱國主,奉後周為正溯,還把都城從金陵(南京)外遷到洪州的江西南昌。李璟去世後,李昱登基。

登基後的李昱,復都金陵。但和他爹一樣,不能稱帝了,只能稱後主。南唐李後主的稱號就這麼而來。李昱才華橫溢,工書善畫,能詩擅曲,通嘵音律。

本來作為這樣的人才,做個名傳千古的絕代詞人和文學藝術家沒有什麼不好。要命的是他偏偏投錯了人胎,生在帝王之家,最終就難兔因為一一 好聲色,不恤政事一一而成為亡國之君了。

更可悲哀的是,不習弓馬,不遵富國強兵之道也就罷了。由於他篤信佛教,天天到金陵的清涼山寺院禮佛唱經,幾乎把一個金陵的國都變成了佛陀的香火廟宇。這就有悖君臨天下,民生疾苦和國家安危,當為君王第一要務的歷史責任了。

南朝四八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就是形容的南唐李後主統治時期,金陵國都忙念阿彌陀佛,烏煙瘴氣,全民拜鬼拜菩薩,卻忘了北方隨時都有一個強大的敵人,在窺伺他們國家的不正常現象。

公元975年,北宋曹彬的大軍攻破金陵,後主奉表投降,南唐即宣告覆滅。在押往卞京(河南開封)的路上,他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宵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一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惶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真正的聲淚俱下,悽愴傷懷,不能自己!

降宋後,南唐後宮的妃子,宮娥一道兒都被擄到卞京去,全都任由宋太宗當著李昱的面盡情享用。他苦啊,一個生日裡,他寫下了千古傳頌的絕命詞《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寫罷,他在宋太宗賜給他的宅第裡命過去的故妓飲酒作樂,高聲詠頌這支唱詞,聲聞於外從而被人密報上去,宋太宗聽聞後勃然大怒,遂命人賜藥酒將其毒死。一六年我在南京的紫金山,只見到過李昇,李璟的南唐二陵。李昱就只好埋骨在遠離祖父和父親數千裡的開封了。

一代國主,詞人,落得如此下場。以其說他是文人的悲哀,莫如說是一個帝王的悲哀。如果沒有亡國之痛,他可能也寫不出《破陣子》和《虞美人》這樣的詞來。至多也是個風流君主死了就死了。

而他倒好,亡國就亡國吧,落到敵國巢穴,仍不忘吟風弄月,押妓承歡,這算什麼明君?因此總有無數代人,憐憫李昱說,他要不是薄命錯生於帝王之家,準成一個文豪。可是人們忘了,不是亡國破家,切膚之痛,他又怎能寫出大悲大哀之痛的詞?

不過,好歹宋太宗抓了他,還封給他一個違命侯,授右牽牛衛上將軍,讓他有機會繼續和江南帶去的歌妓寫詞唱曲,而後來由他投胎轉世為大宋家子孫的宋徽宗趙佶,便沒有他這種待遇了。金人南下,打破卞京,擄了徽欽二帝出山海關去,關在五國城坐井觀天,也算代他向宋太宗家子孫報了前世滅國羞辱之仇了。

因此,李昱在文學創作上,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題材廣泛,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人中獨樹一幟,是用亡國破家的巨大代價換來的。憐憫他沒有錯,可無論人生經營著什麼自己事業的人,學習他就大可不必了。誰願意失敗?不妨去效法他作一回有病的沉痛呻吟!







有译
2019-08-10

李煜的一生短暫而絢爛,生在帝王家,本無意於權柄,奈何造化弄人,兄弟都死光了,被迫登上皇位。

李煜雖是亡國之君!但未曾沒有努力過想要去做一個好皇帝。

雖不喜歡朝政,但身為皇帝李煜在位時期,還是進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去改變當時的情況,雖然不喜歡處理政事,但也依舊很努力的去改變現狀,不管是經濟上還是在軍事上,包括對但是的子民他也是極為愛護的,減免子民的稅收,免除徭役和酷刑,做了利民的政策。

但宋朝勢大,何況一山不容二虎,兩者之間必有一戰,交戰時南唐李煜堅持了一年有餘,最終被俘。南唐滅亡…李煜也成了人們口中的亡國之君!
作為帝王過於仁厚,作為文人李煜的才情是首屈一指的。

被俘這幾年,李煜一心撲在詩詞歌賦之中,混噩度日,借酒消愁。那一首虞美人寫出了他的故事,他的傷痛。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譯: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净心修道
2019-08-10

南唐後主李煜,(九三七至九七八),在位十五年,一直偷安一隅,過著享樂的生活。公元九七五年,宋軍攻破金陵之時,倘在淨居寺聽經,倉忙中肉袒出降,被封為違命候。九七八年被趙光義派人藥鴆而死。

宋之初年太祖秉政,南漢,後蜀相繼被太祖納入版圖,南唐後主李煜,震驚異常,遣使臣徐鉉入汴都往見太祖請免罷兵,引出一句史上名言:“臥榻之旁怎容他人鼾睡”。

說其為“亡國之君”名存實歸,說其為有道明君,真不知從何說起。宋史有語,耽酒色,信浮圖,足致亡國。

總觀後主李煜一生擅長詩文,精通書墨,洞曉音律,實乃一介文人。被俘之後,對故國之思,亡國之痛多有抒寫。

無非對昔日帝王生活的眷戀和被囚生活的哀嘆。猶以”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最為著名,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已成千古絕響,馳名文壇,眾口爍金。

處國領政,非其所好,並不擅長。史中去看,說其明君,所行甚遠,不敢恭維。

木铎人
2019-08-11

李煜是南唐後主,最後投降北宋是的的確確的“亡國之君”,一代明君不知你從何而來。因為沒有記載把李煜奉為一代明君的。反而是很多李煜詩詞的愛好者普遍認同李煜不適合做一個君王,他適合做一個藝術家。就像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一樣是搞藝術的。

但李煜也的確沒有別的選擇,再面對北宋王朝的步步緊逼下,選擇投降是他最好的選擇。這也是有可能題主想表達的意思,即使是一代明君放到李煜這種處境上,也只有選擇投降吧,所以就說他是一代明君的最終選擇。其實也算有一定道理,因為南唐在那時候的局勢也的確是撐不住了,如果不投降那就只有城破國亡局面,李煜也終究難逃一死。(雖然早死晚死都得死)但活的久一點不就是更明智的選擇麼。

所以題主的意思應該是說,李煜的選擇是即使是一代明君在那時候也是會這樣做出選擇吧。

李寻欢111
2019-08-10

說李煜是亡國之君是沒錯的,南唐畢竟在他手裡滅亡,這是事實,也是史實。

常常有人說好人未必是好皇帝,而好皇帝一般都是啥好人,這是不同的衡量標準導致的結果。李煜其實堪稱一代仁君,皇帝本職工作做得也不差,奈何造化弄人,碰上了更強的太祖太宗。那麼這麼說有沒有依據呢,必須有,而且還很充分!

其一,從大局上來說,他看清南唐和宋朝的實力,對於這種強大的敵人,他知道怎麼才能保全自己的國家。一個好的皇帝,並不是看你這輩子征服了多少疆土,鄰國給你上貢了多少錢財,而是你的百姓是否安居樂業,市場是否繁榮昌盛。李煜很清楚的意識到這一點,他委曲求全,讓自己在宋朝深受侮辱,還被小官小吏所欺負,可是為了百姓,他都忍了。可見他對國家,對百姓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對於強大宋朝他俯首稱臣,換來的是百姓們和平發展,這樣的李煜難道不是一個好皇帝?

其二,從經濟上來說,由於李煜的父皇多次發起戰亂,導致南唐經濟一度低迷,國庫更是乾乾淨淨,可是即便如此,李煜不忍心再對老百姓苛刻收稅,在自己窮的叮噹響的情況下,還減免稅收,免除徭役。為了讓官員不對百姓剝削,實行了屯田制。就是講所有屯田按區劃分,屯田得到的租費拿出十分之一來作為官員每月的供奉,保證了農民安心工作,不收到官吏的欺壓。還有為了解決通貨膨脹的問題,他還頒佈鐵錢,促使了經濟的回覆。

其三,軍事方面,面對強大的宋國,南唐只能示弱。不過示弱的同時,李煜採用大臣提出來好的建議,修築城池,加強防禦。雖然明面上南唐臣服於宋,但是李煜還是在訓練軍隊,防止宋朝的侵略。這個決定相當的具有遠見性,這也給後來宋朝軍隊攻打南宋的時候帶來了極大的困阻。

其四,科舉方面,為了保證選拔人才的公平公開公正,他除了任命吏部侍郎主持科舉,然後又自己出題出卷,再來一輪複試。為了保證人才沒被遺漏,對落第之人進行復考,有效的吸收了人才。這樣一個皇帝,能隱忍,有才幹,有想法,你還能說他不是一個賢明的君主?在被俘的日子當中,他心心念唸的就是故國裡的土地,故國裡的百姓,就這麼一個為國為民的帝王,你還能苛刻他什麼?


說李煜是亡國之君是沒錯的,南唐畢竟在他手裡滅亡,這是事實,也是史實。

常常有人說好人未必是好皇帝,而好皇帝一般都是啥好人,這是不同的衡量標準導致的結果。李煜其實堪稱一代仁君,皇帝本職工作做得也不差,奈何造化弄人,碰上了更強的太祖太宗。那麼這麼說有沒有依據呢,必須有,而且還很充分!

其一,從大局上來說,他看清南唐和宋朝的實力,對於這種強大的敵人,他知道怎麼才能保全自己的國家。一個好的皇帝,並不是看你這輩子征服了多少疆土,鄰國給你上貢了多少錢財,而是你的百姓是否安居樂業,市場是否繁榮昌盛。李煜很清楚的意識到這一點,他委曲求全,讓自己在宋朝深受侮辱,還被小官小吏所欺負,可是為了百姓,他都忍了。可見他對國家,對百姓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對於強大宋朝他俯首稱臣,換來的是百姓們和平發展,這樣的李煜難道不是一個好皇帝?

其二,從經濟上來說,由於李煜的父皇多次發起戰亂,導致南唐經濟一度低迷,國庫更是乾乾淨淨,可是即便如此,李煜不忍心再對老百姓苛刻收稅,在自己窮的叮噹響的情況下,還減免稅收,免除徭役。為了讓官員不對百姓剝削,實行了屯田制。就是講所有屯田按區劃分,屯田得到的租費拿出十分之一來作為官員每月的供奉,保證了農民安心工作,不收到官吏的欺壓。還有為了解決通貨膨脹的問題,他還頒佈鐵錢,促使了經濟的回覆。

其三,軍事方面,面對強大的宋國,南唐只能示弱。不過示弱的同時,李煜採用大臣提出來好的建議,修築城池,加強防禦。雖然明面上南唐臣服於宋,但是李煜還是在訓練軍隊,防止宋朝的侵略。這個決定相當的具有遠見性,這也給後來宋朝軍隊攻打南宋的時候帶來了極大的困阻。

其四,科舉方面,為了保證選拔人才的公平公開公正,他除了任命吏部侍郎主持科舉,然後又自己出題出卷,再來一輪複試。為了保證人才沒被遺漏,對落第之人進行復考,有效的吸收了人才。這樣一個皇帝,能隱忍,有才幹,有想法,你還能說他不是一個賢明的君主?在被俘的日子當中,他心心念唸的就是故國裡的土地,故國裡的百姓,就這麼一個為國為民的帝王,你還能苛刻他什麼?



說李煜是亡國之君是沒錯的,南唐畢竟在他手裡滅亡,這是事實,也是史實。

常常有人說好人未必是好皇帝,而好皇帝一般都是啥好人,這是不同的衡量標準導致的結果。李煜其實堪稱一代仁君,皇帝本職工作做得也不差,奈何造化弄人,碰上了更強的太祖太宗。那麼這麼說有沒有依據呢,必須有,而且還很充分!

其一,從大局上來說,他看清南唐和宋朝的實力,對於這種強大的敵人,他知道怎麼才能保全自己的國家。一個好的皇帝,並不是看你這輩子征服了多少疆土,鄰國給你上貢了多少錢財,而是你的百姓是否安居樂業,市場是否繁榮昌盛。李煜很清楚的意識到這一點,他委曲求全,讓自己在宋朝深受侮辱,還被小官小吏所欺負,可是為了百姓,他都忍了。可見他對國家,對百姓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對於強大宋朝他俯首稱臣,換來的是百姓們和平發展,這樣的李煜難道不是一個好皇帝?

其二,從經濟上來說,由於李煜的父皇多次發起戰亂,導致南唐經濟一度低迷,國庫更是乾乾淨淨,可是即便如此,李煜不忍心再對老百姓苛刻收稅,在自己窮的叮噹響的情況下,還減免稅收,免除徭役。為了讓官員不對百姓剝削,實行了屯田制。就是講所有屯田按區劃分,屯田得到的租費拿出十分之一來作為官員每月的供奉,保證了農民安心工作,不收到官吏的欺壓。還有為了解決通貨膨脹的問題,他還頒佈鐵錢,促使了經濟的回覆。

其三,軍事方面,面對強大的宋國,南唐只能示弱。不過示弱的同時,李煜採用大臣提出來好的建議,修築城池,加強防禦。雖然明面上南唐臣服於宋,但是李煜還是在訓練軍隊,防止宋朝的侵略。這個決定相當的具有遠見性,這也給後來宋朝軍隊攻打南宋的時候帶來了極大的困阻。

其四,科舉方面,為了保證選拔人才的公平公開公正,他除了任命吏部侍郎主持科舉,然後又自己出題出卷,再來一輪複試。為了保證人才沒被遺漏,對落第之人進行復考,有效的吸收了人才。這樣一個皇帝,能隱忍,有才幹,有想法,你還能說他不是一個賢明的君主?在被俘的日子當中,他心心念唸的就是故國裡的土地,故國裡的百姓,就這麼一個為國為民的帝王,你還能苛刻他什麼?




說李煜是亡國之君是沒錯的,南唐畢竟在他手裡滅亡,這是事實,也是史實。

常常有人說好人未必是好皇帝,而好皇帝一般都是啥好人,這是不同的衡量標準導致的結果。李煜其實堪稱一代仁君,皇帝本職工作做得也不差,奈何造化弄人,碰上了更強的太祖太宗。那麼這麼說有沒有依據呢,必須有,而且還很充分!

其一,從大局上來說,他看清南唐和宋朝的實力,對於這種強大的敵人,他知道怎麼才能保全自己的國家。一個好的皇帝,並不是看你這輩子征服了多少疆土,鄰國給你上貢了多少錢財,而是你的百姓是否安居樂業,市場是否繁榮昌盛。李煜很清楚的意識到這一點,他委曲求全,讓自己在宋朝深受侮辱,還被小官小吏所欺負,可是為了百姓,他都忍了。可見他對國家,對百姓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對於強大宋朝他俯首稱臣,換來的是百姓們和平發展,這樣的李煜難道不是一個好皇帝?

其二,從經濟上來說,由於李煜的父皇多次發起戰亂,導致南唐經濟一度低迷,國庫更是乾乾淨淨,可是即便如此,李煜不忍心再對老百姓苛刻收稅,在自己窮的叮噹響的情況下,還減免稅收,免除徭役。為了讓官員不對百姓剝削,實行了屯田制。就是講所有屯田按區劃分,屯田得到的租費拿出十分之一來作為官員每月的供奉,保證了農民安心工作,不收到官吏的欺壓。還有為了解決通貨膨脹的問題,他還頒佈鐵錢,促使了經濟的回覆。

其三,軍事方面,面對強大的宋國,南唐只能示弱。不過示弱的同時,李煜採用大臣提出來好的建議,修築城池,加強防禦。雖然明面上南唐臣服於宋,但是李煜還是在訓練軍隊,防止宋朝的侵略。這個決定相當的具有遠見性,這也給後來宋朝軍隊攻打南宋的時候帶來了極大的困阻。

其四,科舉方面,為了保證選拔人才的公平公開公正,他除了任命吏部侍郎主持科舉,然後又自己出題出卷,再來一輪複試。為了保證人才沒被遺漏,對落第之人進行復考,有效的吸收了人才。這樣一個皇帝,能隱忍,有才幹,有想法,你還能說他不是一個賢明的君主?在被俘的日子當中,他心心念唸的就是故國裡的土地,故國裡的百姓,就這麼一個為國為民的帝王,你還能苛刻他什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