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正逢端午,一名高考生家長寧可在家過節也不願陪考,這樣的家長到底是什麼心理?

10 個回答
刘俊利
2019-06-09

今年高考恰逢過節,考生從心理上看一定比往年更好。

從心理學看,考試狀態分為三種:考試超常、考試正常和考試失常。如果你在考試之間,能將心理狀態調整到最佳,可能會出現發揮超常狀態。這也是奢望。一般發揮正常就足矣。比較可惜的就是發揮失常。一失常成千古恨。

今年值得欣慰的是高考恰遇端午節。高考與端午節本來沒有什麼關聯,但從考生的考試心理來看,端午節的出現,它能分化考生的緊張心理。即考生認為:考生考試,一直牽動著家長的心思。這種壓力也使得考生在考試時越發緊張。有端午節,可以將注意力轉移到端午節上,而不再關注考生。這對考生來說,無疑是輕裝上陣。對靠近超常發揮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話雖這麼說,但實際上家長的心理狀態,就是天大的事情也沒有孩子的高考重要。而此時此刻,家長的心理狀態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考生的心理狀態出現最佳正是我們需要和希望的。

陈律12
2019-06-09

其實陪考就是一個形式,大家跟著起鬨。對比我是深有感觸的。我兒子2012年參加的高考,我就是早晨把兒子送到考場,然後我就去工作了,中午的時候,到考場把兒子接回家,下午在考試前半小時再送回去。至於那些始終坐在那裡的家長,我總覺得大可不必。因為然後做自己的工作會減輕自己的緊張心理,至少不會那麼緊張。好多家長見到孩子第一面都會問“考的咋樣”。我直到成績下來,都不敢問一句。知道孩子已經盡力了就行。記得當年的25日那天晚上回家,忍了好久才敢問一句:兒子,聽說考試成績出來了,咋樣啊?兒子回答的很模糊:這只是語音成績,成績單為準。隨後補充了一句:沒有考好:627分。這就是當年我兒子在瀋陽市的文科生成績。我當時都興奮的要哭了,心情和他當年考取遼寧省實驗中學時一樣激動,可是孩子卻認為“沒有考好”。所以我覺得,在馬路邊“陪”孩子,並沒有實際意義,只是我們當家長的“一廂情願”罷了。成績主要是取決於孩子的平時的日積月累,特別是時下的孩子,不是絕對喜歡家長的陪伴,因為他們已經宣告長大了。我的兒子就是高考後“長大的”。因為從那一刻起,他就離開了瀋陽,離開了父母,好像是從那一刻,我們開始有了距離感……

海啸之父952
2019-06-10

04年我兒子高考,我們倆口和兒子兩地分居,我電話給兒子說他高考時我們回去幾天。兒子說,你們回來幹啥?給我增加壓力?!我們也就沒回去。等他考完試給我們打電話說考試的前天晚上,在外面買了份晚餐吃後感覺食物中毒,於是自己去掛了兩兩吊針,第二天頭雖還有點昏但仍然參加了考試。只到這時,我們老兩口才有點擔心。但考分公佈後(600分整)我們才釋然。其實,家長只要瞭解孩子,他們無論幹什麼事你的心都可以坦然。

源宝薇薇安
2019-06-09

我那年高考也是在端午節,第二天還是我生日。我不知道為什麼高考非要爸媽陪考。爸媽陪考你就能多答對兩道題了?難不成你平常學習都是爸媽陪著學的,才能安心的學進去。高考那天我爸送我去考場,其實走路過去也就二十分鐘路程,我爸不放心,非要電瓶車送我過去。送就送唄,也讓他們感受下高考的氛圍。我爸也是問我要不要在外面陪著,聽說很多家長都陪。我說那麼大太陽,又沒個地方坐,傻站著有什麼用。我還要擔心你在外面中暑呢。回家該幹嘛幹嘛。要是不放心就中午過來接下。沒空不接也沒有關係,反正很近。從小到大,我爸把我送到新學校交學費就基本是我自己的事了,就是去異地上大學,我爸也沒多待一會,交完學費,吃了飯就走了。直到我畢業都再沒去過學校。學習,高考,工作,結婚生子的事我都自己去做的,沒讓爸媽多操心

梦似烟花心似水249
2019-06-10

我覺得沒什麼心裡!孩子考試你去有什麼用?無形中給孩子壓力而已!我從讀書到大學畢業,再到部隊!沒有一次有父母陪伴!當然,我是農村的!也沒有那個條件!父母要農忙!小學時學校離家17公里!早上去!晚上放學才回家!中午就在學校啃饅頭!初中住校!離家30多公里!記得初一開學時!一個尿素袋子!裝滿所有的必需品!自己揹著去學校!一直到高中畢業,大學在湖南!錄取通知書到了時我正在家放牛呢!走的時候也是一個人買票,一個人坐火車!一個人報道!!大學畢業後去部隊!也還是一個人!

茣雨小筑
2019-06-09

為什麼非得要陪考?這個是誰人都要經歷的事呀!難道爸爸穿個馬夾等在校門口孩子就馬到成功了?難道媽媽穿個祺袍站在校門外孩子就真旗開得勝了?要真這樣,我穿件龍袍候著,我兒就成太子了?呵呵,個人淺見,不喜勿噴!我們兒子也是今天考完,昨天今天我們該幹嘛幹嘛,只是他爸頭天和他約好考點旁的一個停車場,說好考完出來爸爸會在那等著。和平時上學一樣接送,八點鐘送到考點門口,老公回來休息,中午接回家吃午飯,然後睡個午覺他爸送到考點就回來了,下午考完他自己要坐公交回家,我們也同意。我負責調整一下餐食,菜品比平時略為清淡些但稍微豐盛一點點,讓他覺得不那麼特殊但又不失注重。給他一個相對輕鬆和正常的環境去面對高考。他語文稍微弱些,但是昨天上午回來看起來沒那麼糟糕,有說有笑。昨天下午的數學回來主動跟他爸說不難。今天上午理宗結束,下午去考英語前,跟他爸閒吹,說即便今天下午不考也可以上一本的,孩子挺自信也很努力,我們也相信他的實力。雲南今年32萬多考生,省統考2千名。所以我相信,不會因為我們不陪考而影響到他的發揮和成績。

蓝绿相间2018
2019-06-09

我一直沒搞懂為什麼要家長陪考,陪考能起到什麼作用?從我當年中考、高考的經歷來看,我是不希望家長在我考試前左叮嚀右囑咐,這會讓我很煩,壓力很大。考前買了個透明文件袋,把需要帶的東西列表貼放在小標籤窗裡,每次出發前對照一遍,一次問題也沒出現過,當時我們高考沒有一個同學父母陪考,最多沒住校的家長送到學校門口就走了,也沒出現過誰遲到,少帶東西,走錯考場等情況。考前幾天什麼書都沒看,跟同學打了幾天麻將。考完試回到宿舍就打80分,感覺是比較放鬆的,結果打麻將和80分的都上211了。我認為現在出現這樣那樣的情況跟家長過度緊張和平時對孩子自理能力培養不夠有關。我覺得家長應該要學會適度的放手,讓孩子學會自理。

雨过天晴10474
2019-06-08

這位家長比兒子還緊張,只是將緊張的心情壓制,沒有表露出來,如果他表露出來,那兒子就更緊張,也許在家過端午所吃的菜都一定不合口味,心一定想到兒子的高考,我是經過的人,2003年兒子參加高考,我沒有去陪考但心是陪考,那內心的緊張從不表露出來,揹著兒子我那心仿忽要跳出來一樣,兒子高三下學期,我體重下降十斤肉,從不敢說,自已悄悄的吃下那緊張的心。考試結束後,還要等待考分那還難熬,一是想早知道分數,二怕知道分數,難熬的時間到來,那時是電話可查詢,第一時間抓起電活,接鍵時手都在抖動,查詢分數都是查三次以上,確定分數是多少。接著想讀什麼學校能否被錄取,那心情緊張要到拿到錄取通知書才真正放下那緊張的心,兒女苦,家長也苦只是不敢表露,但願今年高考學子都高棕。父母端午的粽味才會甜,才會香。

草根看教育
2019-06-09

我三十年前參加高考,那時父母都在農村種地,也不關心我啥時高考。我們是老師統一帶到考場的,七月七八九日三天,天熱的發了狂,考場裡沒有電風扇,更不別說空調,考場前後各放一塊冰,我們每個考生帶一條毛巾,學校還為每人準備了一杯飲料(記不得啥飲料,那時覺得好喝,喝完還想要,但不給了),邊寫邊抹汗,那時好像沒有家長送考,縣城的同學家長也沒送,都是自己去考場。後來就改成六月份考試了。那時高考沒有高的社會關注度。

2012年女兒高考,我們租房就在學校附近,女兒吃過飯我陪她走到考場,目送她進考場,考生進考場考試,送考的父母就在外面聊天等待。

郭青松老师
2019-06-09

我覺得這樣的家長真的很了不起。現在的孩子有多少不是被家長自己搞成了"媽寶",那些熱衷於護考的家長,大多是吃飽了撐的。這世上最容易的事情就是評論別人,說人家容易,然後自己要做起來,比登天還難。

記得我自己參加高考那陣子,大家都沒有送考這個習慣,反而覺得很正常,考試就考試,考完了自己回家,被子行李還要自己想辦法搬回去。而當年跟我一起參加高考的這幫同學,絕大部分都生活的挺好的,也沒有說因為沒有家長護考而產生什麼遺憾。

儘早放手是做家長的必修課,可是很多家長一直到死都明白不了這個道理。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越早放手他們成長的空間越大,放手的越晚,問題越多。


今年高考正逢端午,一名高考生家長寧可在家過節也不願陪考,這樣的家長到底是什麼心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