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有什麼爭議?

對於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有什麼爭議?
2 個回答
墨芷5
2017-06-09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代開國君主李淵的第二個兒子,是唐代難得的治國之君。在其統治期間,唐太宗知人善任,察納雅言;執法慎刑,重農恤民,使國家形成了歷史上人人稱道的“貞觀之治”局面。他的雄才偉略、勤於政事甚為後人稱道。但即使是這樣一位曠世聖人,他的一生仍是有很多瑕疵的,“玄武門兵變”內情歷來讓人生疑,而他後來的修改國史也為後人議論不休。

那麼,李世民為什麼要修改國史呢?對此,史學家們有不同的說法。《新編中國曆朝紀事本末·隋唐卷》是這麼寫官修正史的——設史館修前朝史制度的確立是在唐初李世民統治的貞觀時期。貞觀君臣為唐皇朝的“長治久安”,十分注意“以古為鏡”,總結歷史成敗的經驗教訓,尤其注重隋亡的教訓。鑑於武德年間蕭等人尚未修成前朝著史,唐太宗深感改組舊史館、建立一套新制度的必要。

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太宗下令在中書省特置祕書內省專門負責修撰前五代史。同年閏十二月,太宗又下令將史館移入禁中,設於門下內省北面,由宰相監修。從此以後,原著作局不再具有修史職責,史館成為皇帝直接控制的門下省的一個常設機構,專門負責修撰當朝國史。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唐太宗的皇位並不是由合法繼承得到的,而是其殺兄逼父的結果。這一行為不合乎封建法統和封建倫理,在封建統治者看來,也就不能貽示子孫,垂為法誡。因此,唐太宗奪得皇位之後,就著手修改國史,為自己辯護。這種說法認為貞觀史臣在撰寫《高祖實錄》和《太宗時錄》時,大肆鋪陳太宗在武德時的功勞,竭力抹煞太子建成在唐朝創建過程中的功績並極力貶低高祖的作用。但是這樣仍不足以說明太宗繼承皇位的合法性,於是他們又把修改國史的著眼點放在晉陽起兵的密謀上面。他們把晉陽起兵的密謀杜撰為太宗的精心策劃,而高祖則完全處於被動地位,其目的在於把太宗說成是李唐王業的真正奠基人,使其皇位的獲得近似於漢高祖自為皇帝而尊其父為太上皇那樣的合法性。

初见罢了
2017-04-13

自古以來,為了皇權發動宮廷政變的事件源源不絕,說到這一點,還是因為權利慾望對人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尤其是很多時候都是必須出現一爭高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情況…………

所以說那個時候,生在帝皇家,看似出身不凡,前程似錦,實在其中也是有著很多的身不由己。

對於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有什麼爭議?
在歷史上玄武門之變是中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宮廷政變,是一場血腥殘酷的皇位爭奪戰。

在這一戰中,唐太宗李世民殺死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隨後逼宮繼位,實為太宗。

大家一定特別好奇李世民為何發動這樣一起血腥的宮廷政變?

如果說李世民自李淵登基之始,就開始苦心積慮地爭權奪利妄想爬上皇帝寶座,那可真有點冤枉了他。

是不斷髮展的形勢、環境與現實迫使他不得不鋌而走險、奮起反擊,導演了一出唐朝歷史上最富戲劇性的“玄武門之變”。

對於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有什麼爭議?
如果沒有李淵在群雄割據、天下紛爭、局勢不甚明朗的情況下匆匆稱帝,也許就不會出現李世民在統一戰爭中“一枝獨秀”的局面。

李淵登基為皇,長子李建成立為太子,特殊身份使得他們不由自主地受到某種束縛與制約,個人才能難以充分施展。

對於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有什麼爭議?
這才有了李世民在蕩平群雄中出現在中華大地上那勇往直前、無堅不摧、英姿勃勃的動人身影。

就這樣,秦王李世民的聲望越來越高,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太子李建成的地位………………
對於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有什麼爭議?
然而,太子李建成也非等閒之輩,並不是像某些史料記載的或是現在的電視劇了演的一樣那樣“荒色嗜酒,畋獵無度”。

事實上太子李建成有著相當出色的治軍與治國才能。

只是李淵當時皇帝之後,李建成被立為太子,作為東宮之主,自然不便輕出,也就遠離衝鋒陷陣的戰爭前線。

這個時候像所有的太子一樣李建成正忙著學習如何當一名皇帝必備的各種禮儀及馭臣治國之術。

這樣一來,若是論個人功績,太子李建成自然是比不上李世民。

但是若論才華,兩人孰高孰低,實難分伯仲,有待考察………………

作為太子的李建成看到自己的弟弟在一系列戰爭中聲望越來越大,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嚴重侵害了自己的利益,並對自己構成了一種極大的潛在威脅。。。【劃重點之一………………】

對於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有什麼爭議?
老爸唐高祖李淵對李世民的才能與功績自然愛護有加,但對他那日漸強盛的政治勢力卻不無擔憂,作為父親李淵自然不想看見自己的親身兒子相互內訌拼殺。

所以為了避免兄弟之間自相殘殺的情況發生,他和李建成都對李世民懷著一股深重的戒心,在一些事關重大的政治問題上總是站在太子李建成一方。。。。。。【劃重點之二。。。】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所以呀樹大招風。

一場兄弟相煎、同室操戈的鬥爭迫在眉睫、勢不可免。

李世民力量雖然強大,但面對父親、兄長、弟弟的多方聯合,不免勢單力薄。

況且,此時的李世民相當於孤軍奮戰,在面對自家人的排擠和孤立之後,加之在那慾壑難填的人心底裡,只要具備實力,機會來臨,難保不想獲取皇位?

而且李世民在不斷取得的勝利中不知不覺中地獲得了實力、威望與資本,“樹大招風”,不知怎麼一下子就成了眾矢之的。

對於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有什麼爭議?
他真的不想危及父兄與他們爭權奪利,但是此時的形式已由不得他個人做主,即使是他想要抽身而退,可他手下的部眾——那些既得利益者也不會答應。

而這時,更令李世民心寒的事情發生了…………自家的哥哥李建成竟然多次請求老爸李淵誅殺自己,理由竟是是“謀反”。【劃重點之三……】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到了這個地步,李世民若是還不採取行動,估計就是並不想要命了…………

不過此時此刻李世民手下雖有一班得力干將,但他在長安能夠直接調動、控制的軍隊遠比李建成少的多,加之老子李淵傾向哥哥,稍有不慎,李世民無異於以卵擊石。。。。自取滅亡……………

對於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有什麼爭議?
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最終李世民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終於下定了消滅太子李建成的決心,並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的政變集團。

於是乎李世民開始著手準備,第一步就是收買了李建成身邊的得力干將及把守玄武門的禁軍將領。

由於李世民常年征戰,在戰場上的果敢與謀略,作為長期呆在東宮的東宮之主李建成自然不是他的對手。

於是,他果斷地選擇了禁軍指揮部——玄武門這一特殊之地,伏擊李建成與李元吉。

禁軍將領一早就被他收買,李世民親率尉遲敬德、長孫無忌等七十餘精騎預先埋伏在玄武門內,單等李建成、李元吉“上鉤”。

這場政變的過程與結果正如我們所知道,李建成與李元吉被殺。。。。。。。

就這樣最終還是避免不了兄弟相殘的事實…………

對於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有什麼爭議?
太子已死,李淵顧全大局,自然不會在犧牲李世民……

於是,李世民由秦王而太子,由太子而皇帝,在短短的兩個月之內便完成了這些高貴而複雜的角色之轉換。

李淵退為太上皇。。。。。。。。。。

所以說,歷史上的玄武門之變,在我們看來就是一場兄弟之間的權利爭奪。

背後的真相或許有千千萬萬個……但是歷史已成定局,在討論也沒有任何意義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