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創客”更重要的是創新教育

光明網頭條號 2017-04-27

光明日報記者 詹媛

“這款風扇使用了太陽能電池,不僅環保而且節約能源。”“我們的伸縮晾衣架能夠快速拉伸和縮短,給您便捷的晾衣體驗。”這並不是創業公司的“路演”現場,而是北京市東城區史家衚衕小學舉辦的創意商業挑戰賽。在這裡,3至6年級的小學生們可以跨班、跨年級組建團隊,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術,為現實生活設計一款“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自造品”,並運用課程上學到的人員分工合作、銷售原則等開設“公司”,進行商品營銷。

這種發現生活中的問題,通過自發學習,尋找解決方案的學習方式,與如今盛行的創客教育趨勢正相契合。在《地平線報告:2016年基礎教育版》中,“學生成為創客”被列為近期趨勢,對應的則是“教師成為教練”,這顯示出創客風潮不僅影響了高等教育,也已經延伸到基礎教育領域,並促使基礎教育做出改變。

比“創客”更重要的是創新教育

第17屆青少年機器人大賽現場。北京科協供圖

面對這些小創客們,如何更好地引導和教育他們,從而培養有創新思維能力的高素質學生,使我國的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更好地與世界接軌,成為值得關注的話題。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副教授顧學雍認為,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勞動力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變化越來越快,而絕大部分國家的教育系統並不能及時跟上這種變化,這使得以快速掌握核心技能的創客教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趨勢。

但這是否意味著青少年創客們該放下課本,去創業掙錢呢?北京市東城區史家衚衕小學副校長範汝梅表示:“這類比賽並非是要小學生們開發出多麼高新、成熟的產品。在這個過程中,因為興趣使然,學生們會充滿熱情,能夠發現問題、克服困難、自主學習,齊心協力組建團隊,這種體驗創新的過程顯然更為寶貴。”

顧學雍則表示,對青少年創客的理解不應簡單地定義為創業者,“這裡的‘創客’不僅是製作一個產品,還意味著創造性的學習方式”。他說,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學習者已不僅是課程內容的消費者,更能以知識創建者的身份依託於網絡來探索相關的主題。這種學習者自發調查、敘事、生產的過程,鍛鍊了創新所需的學習能力,形成了深度學習的經驗,也使得學習者有機會在教育資源方面成為生產者和發佈者,成為創造課程的創客。

青少年科普教育專家、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教授高雲峰也認為,對於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而言,創客應該被視作動手的起點,聚焦於創新活動本身,不能等同於社會化的創業教育。

在具體實踐中,該如何理解創客教育與創新教育的關係呢?對此,高雲峰的觀點是:“創客教育為用,創新教育為本。”

“創客重點在於通過數字化的工具來做一些創新作品,而創新教育可能更強調跨學科,鼓勵學生用多學科知識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高雲峰說,這兩者有共同之處,但創客更需要單一領域的技能和知識,而從教育的角度來說,創新能力的培養應更注重全面的發展。“創客教育可以激發創新興趣,解決一些現實問題,而創新教育,能夠讓創客持續發展。”

《光明日報》( 2017年04月26日 01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