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這句話?

10 個回答
国学解读人生
2019-03-01

大家好,我是愛好國學的思維君。這句話的本意我認為可理解為:君子在自己有過錯時如日食和月食,不遮遮掩掩,不怕任何人知道;等到他改正了,眾人皆敬仰他。

這句話出自孟子之言,用過去的君子行為反襯現在的君子行為。君子之所以能成為君子,就是有一顆坦蕩蕩的心和剛正不阿的行為。儒學是自我修身的最好的思想武器。同樣這句話也頗有哲理!對於我們常人而言,往往自己一有過錯就心存僥倖,想方設法地推脫逃避,覺得是一件丟人的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如果一有過錯就遮掩,就算別人不知道,自己內心還是不安寧,何其苦呢?錯誤往往是因為我們性格不合、心胸狹窄或能力不足等自身缺陷因素造成的,如果我們不能坦蕩接受自己的過錯,也就不能深刻反省,也就不知自己哪裡有缺陷短板,怎麼能縮小甚至消滅這種缺陷對我們人生髮展造成的負面影響呢?

一個社會上被人們認為的完美無缺的人或成功的人就如同這裡所說的君子,將自己身上大大小小的缺陷逐一彌補,同時將自身的優點和光輝無限放大去遮掩那些消滅不掉的缺陷對自身產生的負面陰影,所以無論是日食或月食,他們發出的光輝總是最耀眼矚目的!

在生活中,您認為什麼樣的人才可以稱得上君子?歡迎留下您的精彩留言!
如何理解“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這句話?

行云流水心
2019-03-02

〝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這句話出自於《孟子·公孫丑下》。意思是說,古代的君子,他們的過失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樣,老百姓都看得到;等他們改正以後,老百姓依然敬仰他們。

如何理解“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這句話?

我本人是這樣理解的,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對待自身錯誤的正確態度。既便是再完美再謹慎再令人尊敬的人,也難免在不經意間犯下過失,犯下過失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對待過失的態度要端正!只要一旦意識到錯了,就應該立即糾正過來以正視聽!這時候所有人都能理解您,並依然像過去一樣依然尊重敬服您!

如何理解“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這句話?

但我看到過許多人,犯了錯誤以後認錯改錯很難!會為了面子,或者怕受責備,怕擔責任,給自己找種種理由和藉口:我是因為XX原因這樣做的,把全部責任乾乾淨淨地推到其他的人和事上,而決不光明磊落地從自身找原因和擔責任!實際上是在自欺其人混淆黑白!

如何理解“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這句話?

其實所做的一切都瞞不過別人,大家心裡都跟明鏡一樣,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嘛!一個人做事是不是光明正大,只要你自己知道,天就知道! 人可以抱僥興心理自欺欺人,但天不可欺!什麼是天啊?我聽一位現代的大德說過這麼句話:什麼是天啊,眾人就是天唄!

如何理解“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這句話?

旭日飞絮
2019-02-28

“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曰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之,民皆仰之。”

其大概意思:一個人犯的錯,象日食月食一樣,大眾都看見了;如果能及時改過,眾人還是歡迎的。

如果我們把它延伸到一個團體或一個社會,是否可以這樣理解:某些人把犯的錯想遮掩過去,可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把這種人糾出來,及時改正其錯,就會得到大家擁護。比如:

某些貪員,大會小會大談倡廉,到處標榜自已,可背下里又做些見不得日月之事,收斂錢財,包養情人。總以為人不知鬼不覺,心存僥倖。可人民的眼睛是揉不進砂子的。

黨中央提出了老虎蒼蠅一起拍,整治了那些貪員,肅清了黨風,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歡迎。

冯晨文化宫
2019-02-28

我們都不是聖人,犯錯在所難免。允許自己犯錯,但不允許再犯——不貳過(同樣的錯誤不犯兩次)

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犯錯而又不斷改正的過程。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知錯不改,明知故犯,才是不可原諒的。

“十手所指,十目所視,其嚴乎!”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每天每時每刻,十隻手指著你,十隻眼睛盯著你,說過的每句話,做過的每件事,別人都看在眼裡,聽在耳裡,記在心裡。你怎麼掩飾?如何躲藏?難道不應該心存畏懼,難道不應該倍加謹慎。

躲在屋子裡,就自己一個人,是不是就可以無所顧忌地放縱放肆?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越是一個人,反而越要小心,除了天、地、鬼、神,至少還有一個人在看著你,在注視著你,那個人就是你,你自己。或許你可以憑著一點點小聰明,耍一點點小手段,玩弄一點點小伎倆,得到一點點好處,佔到一點點便宜,你沾沾自喜,得意洋洋。不知道的是,或許你騙得了一時,卻騙不了一世,就算你騙得了全世界,卻無論如何也騙不了你自己。

华夏诗词问道人
2019-02-28

【錢穆先生譯】

君子有過失,好像日蝕月蝕般。

他犯過時,人人可見。他改過時,

人人都仰望著他。

【楊伯峻先生譯】

君子的過失好比日蝕月蝕:

錯誤的時候,每個人都看得見;

更改的時候,每個人都仰望著。

【傅佩榮先生譯】

君子所犯的過錯,就像日食與月食。

犯錯的時候,大家都看得到;

更改了以後,大家依然仰望他。

日食和月食是自然的天文現象,

在這裡我們把它比作君子犯得過錯,

意思是說君子犯得過錯就像日食月食那樣明顯,

世人皆可見。君子犯得過錯改過。之後也會想日食月食那樣能迅速改正,

重現光明。還是可以得到人們的敬仰。

沒有人會永遠不犯過失,但是有了過失之後不去掩飾,而是能夠迅速改正。

這就是君子的作風了。千萬不要像小人那般。犯錯之後會百般的掩飾,

有過不改。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如何理解“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這句話?

如何理解“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這句話?

本然堂讲席
2019-02-28

樓主好!這句話的含義很深,古人早有可信的解讀。簡介如下,供參考。

【1,“君子”的含義】儒家經典裡對“君子”的定義很多,合起來可概括為一句,即“以聖賢為師,體行聖教”的人是君子。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君子”是人追隨聖賢的過程,而不是個終點,不是某個什麼樣的榜樣。換言之,“君子”的本意是普通人立志作聖賢的求索過程,是一個畢生修養的歷程,沒有止境,而不是個書本概念和規定標準。為何必須這樣理解?是因為沒有人天生是“君子”,連老子、孔子都不是如此,何況別人?人都是從“非君子”起步,不斷學聖,趨近聖賢,追隨聖教,故具有這個始終上進狀態的人,才是“君子”,而非世上先有個某人是“君子”!也因此可知,君子永遠是個“進行時的人”,不是個“完成時的人”。當古人說“君子”時,都是指那些“立志作聖賢的實踐者、不斷在聖道上進步的人”,而不是說某人就是“君子”或已經成為“君子”。

【2,趨向聖賢的人,還不是聖賢,故必定會犯錯,即君子不是“完人”。】常見把“君子”理解成完美的人,將之作為極致的奮鬥目標,一旦這樣錯解,而不把“君子”理解為“趨向聖賢”的人,就會迷惑在這句話裡,產生自相矛盾,即產生“都成君子了,怎可能犯錯?”這樣的疑問。同理,通常解釋這句話時,都把第一個“君子”解讀為“修養完美的人”,則接下去說“君子如日月,有圓缺”時,將不能自圓其說,不能使人信服。這兩類問題都出在同一個對“君子”含義理解的錯誤之上,都出在把“君子”理解成一個死板的定規上,所造成的。這也是很多著名學者註解此話時,最容易犯的錯誤。

【3,此話的正解】全句字面意思為“古代以聖賢為師、奉行聖教的人,心雖正,但在成長中,行為上還會犯過錯,但這種過錯如日月之食的短暫缺失一樣,不會削弱他們普惠濟世的理想光芒。等他們繼續修養,改正過錯時,這種省身覺悟的糾錯行為也如他們正確的濟世行為一樣,也能發出同樣的日月光芒,教育社會,繼續被世人所敬仰和學習,而不會被認為是真的有過失。”

【4,此話的隱義】有三個:(1)君子不是“完人”,而是不斷反省改過的人,反之,“以聖為師,有志改過”的人都叫君子。只要人能改過,曾經的過失也會產生積極的教育力量,利益於社會,變“壞事為好事”,故人犯錯不可怕,關鍵在“一定要改正”。(2)君子不是神祕的、遙不可及的“聖人”,人人皆可作君子、成君子。欲作君子,只需“追隨聖賢,不斷改過”,並不難為。(3)立志作君子的人,始終在反省自心,向內用功,不看外人怎樣,故從外表是看不出“誰是君子,誰不是君子”的,必須日久從人的德行上,才看得清。換言之,作君子的人都善於隱藏自己,不會使自己異於別人。在這個意義上講,世間的君子是無量多。人要想認識君子,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自己也做個君子”,到那時會發現,世上人人都是君子,根本沒有什麼“小人”!為何?真君子不見人的過失,看誰都是君子,而小人反之。

微道助您创造终生价值
2019-02-28

這句話含義有二:1.古代君子有過錯像日蝕、月蝕一樣,人人都知道,要敢於承認過錯,不要掩飾過錯。2.君子過錯只要改了,即使過錯再大,人人也都會敬仰他。

這句話啟示我們:做人(特別是有地位的人)要敢於承認錯誤,改正錯誤,不要掩飾錯誤。只要改了就好,人人都會敬仰你。

俊缘居士
2019-02-28

每個人都是會犯錯,包括君子與聖人,同樣也有犯錯的時候。君子與聖人的品德皎如日月,若犯了錯,就如同日、月之蝕,非常明顯,人人都看得見。但是君子一旦改正了錯誤,人們也會倍加關注,人人都會敬仰他!

色即是空710
2019-02-28

人食五穀孰能無過,過而改之,善莫大焉。善至極處,明德明矣,無不仰觀。

莪就不懂了
2019-02-28

有錯不掩,使人監督。有錯必糾,樹立模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