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地理位置好,還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好?

10 個回答
视野新观
2019-08-11

如果只看地理位置,印度好於中國,我國地理位置不好,很大程度上因為守不住東南方向的一些重要島嶼,而且有14個鄰國,另有多個國家隔海相望,周邊形勢複雜,地理位置不如印度。

如果只看地理位置,印度好於中國,我國地理位置不好,很大程度上因為守不住東南方向的一些重要島嶼,而且有14個鄰國,另有多個國家隔海相望,周邊形勢複雜,地理位置不如印度。

中國地理位置

中國位於東亞,北部是俄羅斯,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而且歷史上多次遭到自北向南的入侵,失去了大片領土。我國西北部連接中亞,只要能夠守住河西走廊,就可以保持對中亞地區的影響力,進而向中東地區擴張。

西部地區佔據青藏高原,憑藉居高臨下的地理位置,在對印度等國的戰爭當中佔據優勢,只要能夠保住青藏高原,就可以威脅整個南亞地區。

如果只看地理位置,印度好於中國,我國地理位置不好,很大程度上因為守不住東南方向的一些重要島嶼,而且有14個鄰國,另有多個國家隔海相望,周邊形勢複雜,地理位置不如印度。

中國地理位置

中國位於東亞,北部是俄羅斯,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而且歷史上多次遭到自北向南的入侵,失去了大片領土。我國西北部連接中亞,只要能夠守住河西走廊,就可以保持對中亞地區的影響力,進而向中東地區擴張。

西部地區佔據青藏高原,憑藉居高臨下的地理位置,在對印度等國的戰爭當中佔據優勢,只要能夠保住青藏高原,就可以威脅整個南亞地區。

我國東南地區有漫長的海岸線,也有大量的優良港口,可以進行海上貿易,而且進入大航海時代,海岸線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地理位置的缺點:要想進入太平洋,必須經過琉球群島(沖繩),沖繩目前由日本控制,而且有大批美國駐軍,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讓琉球群島成為第一島鏈,封鎖我國進入太平洋的交通要道。

二戰末期,在開羅會議期間,羅斯福曾三次提議把琉球群島歸還我國,畢竟琉球群島的位置太過重要,而且可以藉以懲戒日本,但是蔣介石三次拒絕。

如果只看地理位置,印度好於中國,我國地理位置不好,很大程度上因為守不住東南方向的一些重要島嶼,而且有14個鄰國,另有多個國家隔海相望,周邊形勢複雜,地理位置不如印度。

中國地理位置

中國位於東亞,北部是俄羅斯,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而且歷史上多次遭到自北向南的入侵,失去了大片領土。我國西北部連接中亞,只要能夠守住河西走廊,就可以保持對中亞地區的影響力,進而向中東地區擴張。

西部地區佔據青藏高原,憑藉居高臨下的地理位置,在對印度等國的戰爭當中佔據優勢,只要能夠保住青藏高原,就可以威脅整個南亞地區。

我國東南地區有漫長的海岸線,也有大量的優良港口,可以進行海上貿易,而且進入大航海時代,海岸線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地理位置的缺點:要想進入太平洋,必須經過琉球群島(沖繩),沖繩目前由日本控制,而且有大批美國駐軍,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讓琉球群島成為第一島鏈,封鎖我國進入太平洋的交通要道。

二戰末期,在開羅會議期間,羅斯福曾三次提議把琉球群島歸還我國,畢竟琉球群島的位置太過重要,而且可以藉以懲戒日本,但是蔣介石三次拒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和日本關係改善,同時與我們關係變差,於是美國把琉球群島的管理權交給日本,不過主權並沒有給日本。

我國東北距離日本海最近處能夠聽到海浪的聲音,但是卻沒有出海口,這也大大限制我國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而且加上首都靠近韓國和俄羅斯遠東,在戰略上處於劣勢。

印度地理位置

印度位於南亞大陸,南部是斯里蘭卡,並不會對印度構成威脅,再向南是浩瀚的印度洋,順印度洋可以進入非洲東部地區,而印度一直把印度洋看作是自己的勢力範圍。印度北部是中亞大陸,向西不遠可以進入中東地區,中東是亞歐非三洲交界,經過中東可以前往歐洲,而且中東是重要的石油產地,石油運輸成本較低。印度向東可以前往東亞和東南亞,從交通位置來看,印度四通八達。

如果只看地理位置,印度好於中國,我國地理位置不好,很大程度上因為守不住東南方向的一些重要島嶼,而且有14個鄰國,另有多個國家隔海相望,周邊形勢複雜,地理位置不如印度。

中國地理位置

中國位於東亞,北部是俄羅斯,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而且歷史上多次遭到自北向南的入侵,失去了大片領土。我國西北部連接中亞,只要能夠守住河西走廊,就可以保持對中亞地區的影響力,進而向中東地區擴張。

西部地區佔據青藏高原,憑藉居高臨下的地理位置,在對印度等國的戰爭當中佔據優勢,只要能夠保住青藏高原,就可以威脅整個南亞地區。

我國東南地區有漫長的海岸線,也有大量的優良港口,可以進行海上貿易,而且進入大航海時代,海岸線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地理位置的缺點:要想進入太平洋,必須經過琉球群島(沖繩),沖繩目前由日本控制,而且有大批美國駐軍,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讓琉球群島成為第一島鏈,封鎖我國進入太平洋的交通要道。

二戰末期,在開羅會議期間,羅斯福曾三次提議把琉球群島歸還我國,畢竟琉球群島的位置太過重要,而且可以藉以懲戒日本,但是蔣介石三次拒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和日本關係改善,同時與我們關係變差,於是美國把琉球群島的管理權交給日本,不過主權並沒有給日本。

我國東北距離日本海最近處能夠聽到海浪的聲音,但是卻沒有出海口,這也大大限制我國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而且加上首都靠近韓國和俄羅斯遠東,在戰略上處於劣勢。

印度地理位置

印度位於南亞大陸,南部是斯里蘭卡,並不會對印度構成威脅,再向南是浩瀚的印度洋,順印度洋可以進入非洲東部地區,而印度一直把印度洋看作是自己的勢力範圍。印度北部是中亞大陸,向西不遠可以進入中東地區,中東是亞歐非三洲交界,經過中東可以前往歐洲,而且中東是重要的石油產地,石油運輸成本較低。印度向東可以前往東亞和東南亞,從交通位置來看,印度四通八達。

印度地理位置的缺點:印度在擴張過程中把幾乎所有能夠佔領的平原全部納入版圖,比如尼泊爾和不丹,幾乎被擠上青藏高原,一點平原地區都沒有留給兩國。

如果只看地理位置,印度好於中國,我國地理位置不好,很大程度上因為守不住東南方向的一些重要島嶼,而且有14個鄰國,另有多個國家隔海相望,周邊形勢複雜,地理位置不如印度。

中國地理位置

中國位於東亞,北部是俄羅斯,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而且歷史上多次遭到自北向南的入侵,失去了大片領土。我國西北部連接中亞,只要能夠守住河西走廊,就可以保持對中亞地區的影響力,進而向中東地區擴張。

西部地區佔據青藏高原,憑藉居高臨下的地理位置,在對印度等國的戰爭當中佔據優勢,只要能夠保住青藏高原,就可以威脅整個南亞地區。

我國東南地區有漫長的海岸線,也有大量的優良港口,可以進行海上貿易,而且進入大航海時代,海岸線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地理位置的缺點:要想進入太平洋,必須經過琉球群島(沖繩),沖繩目前由日本控制,而且有大批美國駐軍,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讓琉球群島成為第一島鏈,封鎖我國進入太平洋的交通要道。

二戰末期,在開羅會議期間,羅斯福曾三次提議把琉球群島歸還我國,畢竟琉球群島的位置太過重要,而且可以藉以懲戒日本,但是蔣介石三次拒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和日本關係改善,同時與我們關係變差,於是美國把琉球群島的管理權交給日本,不過主權並沒有給日本。

我國東北距離日本海最近處能夠聽到海浪的聲音,但是卻沒有出海口,這也大大限制我國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而且加上首都靠近韓國和俄羅斯遠東,在戰略上處於劣勢。

印度地理位置

印度位於南亞大陸,南部是斯里蘭卡,並不會對印度構成威脅,再向南是浩瀚的印度洋,順印度洋可以進入非洲東部地區,而印度一直把印度洋看作是自己的勢力範圍。印度北部是中亞大陸,向西不遠可以進入中東地區,中東是亞歐非三洲交界,經過中東可以前往歐洲,而且中東是重要的石油產地,石油運輸成本較低。印度向東可以前往東亞和東南亞,從交通位置來看,印度四通八達。

印度地理位置的缺點:印度在擴張過程中把幾乎所有能夠佔領的平原全部納入版圖,比如尼泊爾和不丹,幾乎被擠上青藏高原,一點平原地區都沒有留給兩國。

印度最大的缺點是位於青藏高原南部,失去了地形優勢,而且印度首都新德里靠近青藏高原,導彈和戰機都可以直接對新德里構成威脅,但是印度目前的軍事實力還不足以直接攻擊北京。

如果只看地理位置,印度好於中國,我國地理位置不好,很大程度上因為守不住東南方向的一些重要島嶼,而且有14個鄰國,另有多個國家隔海相望,周邊形勢複雜,地理位置不如印度。

中國地理位置

中國位於東亞,北部是俄羅斯,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而且歷史上多次遭到自北向南的入侵,失去了大片領土。我國西北部連接中亞,只要能夠守住河西走廊,就可以保持對中亞地區的影響力,進而向中東地區擴張。

西部地區佔據青藏高原,憑藉居高臨下的地理位置,在對印度等國的戰爭當中佔據優勢,只要能夠保住青藏高原,就可以威脅整個南亞地區。

我國東南地區有漫長的海岸線,也有大量的優良港口,可以進行海上貿易,而且進入大航海時代,海岸線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地理位置的缺點:要想進入太平洋,必須經過琉球群島(沖繩),沖繩目前由日本控制,而且有大批美國駐軍,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讓琉球群島成為第一島鏈,封鎖我國進入太平洋的交通要道。

二戰末期,在開羅會議期間,羅斯福曾三次提議把琉球群島歸還我國,畢竟琉球群島的位置太過重要,而且可以藉以懲戒日本,但是蔣介石三次拒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和日本關係改善,同時與我們關係變差,於是美國把琉球群島的管理權交給日本,不過主權並沒有給日本。

我國東北距離日本海最近處能夠聽到海浪的聲音,但是卻沒有出海口,這也大大限制我國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而且加上首都靠近韓國和俄羅斯遠東,在戰略上處於劣勢。

印度地理位置

印度位於南亞大陸,南部是斯里蘭卡,並不會對印度構成威脅,再向南是浩瀚的印度洋,順印度洋可以進入非洲東部地區,而印度一直把印度洋看作是自己的勢力範圍。印度北部是中亞大陸,向西不遠可以進入中東地區,中東是亞歐非三洲交界,經過中東可以前往歐洲,而且中東是重要的石油產地,石油運輸成本較低。印度向東可以前往東亞和東南亞,從交通位置來看,印度四通八達。

印度地理位置的缺點:印度在擴張過程中把幾乎所有能夠佔領的平原全部納入版圖,比如尼泊爾和不丹,幾乎被擠上青藏高原,一點平原地區都沒有留給兩國。

印度最大的缺點是位於青藏高原南部,失去了地形優勢,而且印度首都新德里靠近青藏高原,導彈和戰機都可以直接對新德里構成威脅,但是印度目前的軍事實力還不足以直接攻擊北京。

印度地理位置優越,而且領土狀況也十分優良,絕大多數地區都是平原,山區面積較少,適宜人類居住,印度領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養活了14億人,我國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但是擁有大片沙漠和山區,人口數量也有14億。如果僅看地理位置,印度略好。

无法超越的足迹
2019-07-19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國家,整個國家基本上都是平原,只有北部部分地區地勢比較高,特別是在跟巴基斯坦有糾紛的地方和中部地區屬於高地,而且這些所謂的高地都只是海拔在1000米左右,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平原,非常適合農作物種植,唯一的缺點就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太熱,每一年都是很長的時間屬於高溫天氣。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國家,整個國家基本上都是平原,只有北部部分地區地勢比較高,特別是在跟巴基斯坦有糾紛的地方和中部地區屬於高地,而且這些所謂的高地都只是海拔在1000米左右,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平原,非常適合農作物種植,唯一的缺點就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太熱,每一年都是很長的時間屬於高溫天氣。

印度的地理位置是印度洋北面,海岸線長度為5560多公里長,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整個國家有100多個民族組成,最大的一個民族印度斯坦民族佔印度國民人口的46%左右,是一個數億人組成的大民族,印度的國土面積不到300萬平方公里,只有298萬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佔全國的40左右,山地佔25%,高地佔約35%,擁有世界上10%的土地,我們的可耕土地現在根本不到世界的8%。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國家,整個國家基本上都是平原,只有北部部分地區地勢比較高,特別是在跟巴基斯坦有糾紛的地方和中部地區屬於高地,而且這些所謂的高地都只是海拔在1000米左右,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平原,非常適合農作物種植,唯一的缺點就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太熱,每一年都是很長的時間屬於高溫天氣。

印度的地理位置是印度洋北面,海岸線長度為5560多公里長,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整個國家有100多個民族組成,最大的一個民族印度斯坦民族佔印度國民人口的46%左右,是一個數億人組成的大民族,印度的國土面積不到300萬平方公里,只有298萬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佔全國的40左右,山地佔25%,高地佔約35%,擁有世界上10%的土地,我們的可耕土地現在根本不到世界的8%。

印度的地理山地高原的平均海拔不超過1000米,地勢都比較平坦,地理位置處在熱帶季風經常光顧的位置,土地基本上都是沖積形成的黑色肥沃土地,非常適合農業生產,在這裡農作物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長,很少會因為寒冷的原因導致農作物受害,同時由於印度北邊是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背後是地勢非常高的青藏高原,阻擋了北邊過來的寒流,形成了印度炎熱的氣候形勢,也就是說印度一年四季基本上都是處在亞熱和炎熱的氣候下,說白了就是印度根本沒有冬天。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國家,整個國家基本上都是平原,只有北部部分地區地勢比較高,特別是在跟巴基斯坦有糾紛的地方和中部地區屬於高地,而且這些所謂的高地都只是海拔在1000米左右,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平原,非常適合農作物種植,唯一的缺點就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太熱,每一年都是很長的時間屬於高溫天氣。

印度的地理位置是印度洋北面,海岸線長度為5560多公里長,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整個國家有100多個民族組成,最大的一個民族印度斯坦民族佔印度國民人口的46%左右,是一個數億人組成的大民族,印度的國土面積不到300萬平方公里,只有298萬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佔全國的40左右,山地佔25%,高地佔約35%,擁有世界上10%的土地,我們的可耕土地現在根本不到世界的8%。

印度的地理山地高原的平均海拔不超過1000米,地勢都比較平坦,地理位置處在熱帶季風經常光顧的位置,土地基本上都是沖積形成的黑色肥沃土地,非常適合農業生產,在這裡農作物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長,很少會因為寒冷的原因導致農作物受害,同時由於印度北邊是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背後是地勢非常高的青藏高原,阻擋了北邊過來的寒流,形成了印度炎熱的氣候形勢,也就是說印度一年四季基本上都是處在亞熱和炎熱的氣候下,說白了就是印度根本沒有冬天。

我國的地理位置位於亞洲東南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遼闊達到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國家,海岸線長度為18000千米的長度,陸地邊線周長為2.28萬公里的長度,陸地東西長度為5200千米長,南北長度為5500千米長度,大部分都處在亞熱帶溫帶氣候,只有海南等少部分地區處在熱帶氣候上。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國家,整個國家基本上都是平原,只有北部部分地區地勢比較高,特別是在跟巴基斯坦有糾紛的地方和中部地區屬於高地,而且這些所謂的高地都只是海拔在1000米左右,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平原,非常適合農作物種植,唯一的缺點就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太熱,每一年都是很長的時間屬於高溫天氣。

印度的地理位置是印度洋北面,海岸線長度為5560多公里長,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整個國家有100多個民族組成,最大的一個民族印度斯坦民族佔印度國民人口的46%左右,是一個數億人組成的大民族,印度的國土面積不到300萬平方公里,只有298萬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佔全國的40左右,山地佔25%,高地佔約35%,擁有世界上10%的土地,我們的可耕土地現在根本不到世界的8%。

印度的地理山地高原的平均海拔不超過1000米,地勢都比較平坦,地理位置處在熱帶季風經常光顧的位置,土地基本上都是沖積形成的黑色肥沃土地,非常適合農業生產,在這裡農作物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長,很少會因為寒冷的原因導致農作物受害,同時由於印度北邊是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背後是地勢非常高的青藏高原,阻擋了北邊過來的寒流,形成了印度炎熱的氣候形勢,也就是說印度一年四季基本上都是處在亞熱和炎熱的氣候下,說白了就是印度根本沒有冬天。

我國的地理位置位於亞洲東南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遼闊達到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國家,海岸線長度為18000千米的長度,陸地邊線周長為2.28萬公里的長度,陸地東西長度為5200千米長,南北長度為5500千米長度,大部分都處在亞熱帶溫帶氣候,只有海南等少部分地區處在熱帶氣候上。

我國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環境地理基本上幾乎包括了世界上其他地方擁有的所有地勢,各種氣候應有盡有,有接近熱帶氣候的海南島,有接近極寒氣候的東三省和內蒙地區,有極端環境的高寒高原山區,有四季分明的全國大部分地區,炎熱的沙漠氣候,高寒氣候,戈壁的惡劣氣候,溼潤的南方氣候,乾燥的西邊氣候,以及平原丘陵高山盆地各種地理,可以說我們中國是世界各種地理氣候的集中地。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國家,整個國家基本上都是平原,只有北部部分地區地勢比較高,特別是在跟巴基斯坦有糾紛的地方和中部地區屬於高地,而且這些所謂的高地都只是海拔在1000米左右,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平原,非常適合農作物種植,唯一的缺點就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太熱,每一年都是很長的時間屬於高溫天氣。

印度的地理位置是印度洋北面,海岸線長度為5560多公里長,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整個國家有100多個民族組成,最大的一個民族印度斯坦民族佔印度國民人口的46%左右,是一個數億人組成的大民族,印度的國土面積不到300萬平方公里,只有298萬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佔全國的40左右,山地佔25%,高地佔約35%,擁有世界上10%的土地,我們的可耕土地現在根本不到世界的8%。

印度的地理山地高原的平均海拔不超過1000米,地勢都比較平坦,地理位置處在熱帶季風經常光顧的位置,土地基本上都是沖積形成的黑色肥沃土地,非常適合農業生產,在這裡農作物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長,很少會因為寒冷的原因導致農作物受害,同時由於印度北邊是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背後是地勢非常高的青藏高原,阻擋了北邊過來的寒流,形成了印度炎熱的氣候形勢,也就是說印度一年四季基本上都是處在亞熱和炎熱的氣候下,說白了就是印度根本沒有冬天。

我國的地理位置位於亞洲東南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遼闊達到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國家,海岸線長度為18000千米的長度,陸地邊線周長為2.28萬公里的長度,陸地東西長度為5200千米長,南北長度為5500千米長度,大部分都處在亞熱帶溫帶氣候,只有海南等少部分地區處在熱帶氣候上。

我國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環境地理基本上幾乎包括了世界上其他地方擁有的所有地勢,各種氣候應有盡有,有接近熱帶氣候的海南島,有接近極寒氣候的東三省和內蒙地區,有極端環境的高寒高原山區,有四季分明的全國大部分地區,炎熱的沙漠氣候,高寒氣候,戈壁的惡劣氣候,溼潤的南方氣候,乾燥的西邊氣候,以及平原丘陵高山盆地各種地理,可以說我們中國是世界各種地理氣候的集中地。


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人口大部分集中在適合生存的中東部地區,農業和工業的集中地也大部分都集中在中部和東部地區,我國東南面臨太平洋,西邊和北邊接壤陸地,周邊大大小小的鄰國數十個北邊有俄羅斯和蒙古國,東邊有朝鮮,西面有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不丹等,南邊有緬甸老撾和越南,太平洋上近距離的還有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可以說我們周圍佈滿了大大小小的國家,我們被圍在了中間。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國家,整個國家基本上都是平原,只有北部部分地區地勢比較高,特別是在跟巴基斯坦有糾紛的地方和中部地區屬於高地,而且這些所謂的高地都只是海拔在1000米左右,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平原,非常適合農作物種植,唯一的缺點就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太熱,每一年都是很長的時間屬於高溫天氣。

印度的地理位置是印度洋北面,海岸線長度為5560多公里長,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整個國家有100多個民族組成,最大的一個民族印度斯坦民族佔印度國民人口的46%左右,是一個數億人組成的大民族,印度的國土面積不到300萬平方公里,只有298萬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佔全國的40左右,山地佔25%,高地佔約35%,擁有世界上10%的土地,我們的可耕土地現在根本不到世界的8%。

印度的地理山地高原的平均海拔不超過1000米,地勢都比較平坦,地理位置處在熱帶季風經常光顧的位置,土地基本上都是沖積形成的黑色肥沃土地,非常適合農業生產,在這裡農作物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長,很少會因為寒冷的原因導致農作物受害,同時由於印度北邊是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背後是地勢非常高的青藏高原,阻擋了北邊過來的寒流,形成了印度炎熱的氣候形勢,也就是說印度一年四季基本上都是處在亞熱和炎熱的氣候下,說白了就是印度根本沒有冬天。

我國的地理位置位於亞洲東南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遼闊達到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國家,海岸線長度為18000千米的長度,陸地邊線周長為2.28萬公里的長度,陸地東西長度為5200千米長,南北長度為5500千米長度,大部分都處在亞熱帶溫帶氣候,只有海南等少部分地區處在熱帶氣候上。

我國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環境地理基本上幾乎包括了世界上其他地方擁有的所有地勢,各種氣候應有盡有,有接近熱帶氣候的海南島,有接近極寒氣候的東三省和內蒙地區,有極端環境的高寒高原山區,有四季分明的全國大部分地區,炎熱的沙漠氣候,高寒氣候,戈壁的惡劣氣候,溼潤的南方氣候,乾燥的西邊氣候,以及平原丘陵高山盆地各種地理,可以說我們中國是世界各種地理氣候的集中地。


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人口大部分集中在適合生存的中東部地區,農業和工業的集中地也大部分都集中在中部和東部地區,我國東南面臨太平洋,西邊和北邊接壤陸地,周邊大大小小的鄰國數十個北邊有俄羅斯和蒙古國,東邊有朝鮮,西面有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不丹等,南邊有緬甸老撾和越南,太平洋上近距離的還有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可以說我們周圍佈滿了大大小小的國家,我們被圍在了中間。

至於中國和印度誰的地理位置好,這個要看從哪個角度去看了,用印度人的角度來說,肯定是印度的位置好,因為印度處在中東到東南亞馬六甲海峽之間的交通要道上面,位置特殊也得天獨厚,除了熱一點其他的沒什麼毛病而且印度周邊沒有強國存在,沒有過多的壓力,出門就是寬廣的印度洋,沒有什麼阻礙,從地理環境來說從我們國人的角度來說,當然是我們的好,當然只是周圍的鄰居多一點出門有點不方便而已,還有就是鄰居多容易鬧矛盾,也容易被人挑撥,特別是一些看不慣別人好的鄰居。

崖山浩宇
2019-07-18

中國和印度,單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印度優於中國

中國和印度,單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印度優於中國


一、從海洋環境方面來說,中國的地理環境非常不利。中國雖有漫長的海岸線,但並不直接與大洋相連,而是被第一島鏈限制住了,導致了中國周邊是封閉和半封閉海洋,我國海軍要進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必須走非常有限的幾個通道,比如朝鮮海峽、宮古海峽、大隅海峽、馬六甲海峽,這些都是在其他國家控制之下,海軍一出來就在別人眼皮底下,很容易暴露目標。然而,印度外圍幾乎無島鏈封鎖,使其可以任意向印度洋滲透勢力,比如可控制與斯里蘭卡間的保克海峽,同時擁有馬六甲海峽出海口附近安達曼群島的主權。

中國和印度,單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印度優於中國


一、從海洋環境方面來說,中國的地理環境非常不利。中國雖有漫長的海岸線,但並不直接與大洋相連,而是被第一島鏈限制住了,導致了中國周邊是封閉和半封閉海洋,我國海軍要進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必須走非常有限的幾個通道,比如朝鮮海峽、宮古海峽、大隅海峽、馬六甲海峽,這些都是在其他國家控制之下,海軍一出來就在別人眼皮底下,很容易暴露目標。然而,印度外圍幾乎無島鏈封鎖,使其可以任意向印度洋滲透勢力,比如可控制與斯里蘭卡間的保克海峽,同時擁有馬六甲海峽出海口附近安達曼群島的主權。


二、從耕地條件方面說,印度的耕地條件更安全。雖然印度的陸地面積只相當於我國的三分之一,但是他的可耕地面積佔整個國土近50%,肥沃的恆河平原使印度的耕地面積位居世界第二,遠大於中國。相比於我們的耕地面積只佔國土的16%要好得多。並且印度的氣候是熱帶季風季候,很適合稻穀生長,很多區域一年三熟很輕鬆。

中國和印度,單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印度優於中國


一、從海洋環境方面來說,中國的地理環境非常不利。中國雖有漫長的海岸線,但並不直接與大洋相連,而是被第一島鏈限制住了,導致了中國周邊是封閉和半封閉海洋,我國海軍要進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必須走非常有限的幾個通道,比如朝鮮海峽、宮古海峽、大隅海峽、馬六甲海峽,這些都是在其他國家控制之下,海軍一出來就在別人眼皮底下,很容易暴露目標。然而,印度外圍幾乎無島鏈封鎖,使其可以任意向印度洋滲透勢力,比如可控制與斯里蘭卡間的保克海峽,同時擁有馬六甲海峽出海口附近安達曼群島的主權。


二、從耕地條件方面說,印度的耕地條件更安全。雖然印度的陸地面積只相當於我國的三分之一,但是他的可耕地面積佔整個國土近50%,肥沃的恆河平原使印度的耕地面積位居世界第二,遠大於中國。相比於我們的耕地面積只佔國土的16%要好得多。並且印度的氣候是熱帶季風季候,很適合稻穀生長,很多區域一年三熟很輕鬆。

當然,印度當局並沒有把自己的區域優勢更好地發揮出來,感覺像是一個不爭氣孩子。

中國和印度,單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印度優於中國


一、從海洋環境方面來說,中國的地理環境非常不利。中國雖有漫長的海岸線,但並不直接與大洋相連,而是被第一島鏈限制住了,導致了中國周邊是封閉和半封閉海洋,我國海軍要進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必須走非常有限的幾個通道,比如朝鮮海峽、宮古海峽、大隅海峽、馬六甲海峽,這些都是在其他國家控制之下,海軍一出來就在別人眼皮底下,很容易暴露目標。然而,印度外圍幾乎無島鏈封鎖,使其可以任意向印度洋滲透勢力,比如可控制與斯里蘭卡間的保克海峽,同時擁有馬六甲海峽出海口附近安達曼群島的主權。


二、從耕地條件方面說,印度的耕地條件更安全。雖然印度的陸地面積只相當於我國的三分之一,但是他的可耕地面積佔整個國土近50%,肥沃的恆河平原使印度的耕地面積位居世界第二,遠大於中國。相比於我們的耕地面積只佔國土的16%要好得多。並且印度的氣候是熱帶季風季候,很適合稻穀生長,很多區域一年三熟很輕鬆。

當然,印度當局並沒有把自己的區域優勢更好地發揮出來,感覺像是一個不爭氣孩子。

中國和印度,單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印度優於中國


一、從海洋環境方面來說,中國的地理環境非常不利。中國雖有漫長的海岸線,但並不直接與大洋相連,而是被第一島鏈限制住了,導致了中國周邊是封閉和半封閉海洋,我國海軍要進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必須走非常有限的幾個通道,比如朝鮮海峽、宮古海峽、大隅海峽、馬六甲海峽,這些都是在其他國家控制之下,海軍一出來就在別人眼皮底下,很容易暴露目標。然而,印度外圍幾乎無島鏈封鎖,使其可以任意向印度洋滲透勢力,比如可控制與斯里蘭卡間的保克海峽,同時擁有馬六甲海峽出海口附近安達曼群島的主權。


二、從耕地條件方面說,印度的耕地條件更安全。雖然印度的陸地面積只相當於我國的三分之一,但是他的可耕地面積佔整個國土近50%,肥沃的恆河平原使印度的耕地面積位居世界第二,遠大於中國。相比於我們的耕地面積只佔國土的16%要好得多。並且印度的氣候是熱帶季風季候,很適合稻穀生長,很多區域一年三熟很輕鬆。

當然,印度當局並沒有把自己的區域優勢更好地發揮出來,感覺像是一個不爭氣孩子。


中國和印度,單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印度優於中國


一、從海洋環境方面來說,中國的地理環境非常不利。中國雖有漫長的海岸線,但並不直接與大洋相連,而是被第一島鏈限制住了,導致了中國周邊是封閉和半封閉海洋,我國海軍要進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必須走非常有限的幾個通道,比如朝鮮海峽、宮古海峽、大隅海峽、馬六甲海峽,這些都是在其他國家控制之下,海軍一出來就在別人眼皮底下,很容易暴露目標。然而,印度外圍幾乎無島鏈封鎖,使其可以任意向印度洋滲透勢力,比如可控制與斯里蘭卡間的保克海峽,同時擁有馬六甲海峽出海口附近安達曼群島的主權。


二、從耕地條件方面說,印度的耕地條件更安全。雖然印度的陸地面積只相當於我國的三分之一,但是他的可耕地面積佔整個國土近50%,肥沃的恆河平原使印度的耕地面積位居世界第二,遠大於中國。相比於我們的耕地面積只佔國土的16%要好得多。並且印度的氣候是熱帶季風季候,很適合稻穀生長,很多區域一年三熟很輕鬆。

當然,印度當局並沒有把自己的區域優勢更好地發揮出來,感覺像是一個不爭氣孩子。


大泽遗珠
2019-07-27

從地理位置來講,中國的地理位置整體要好於印度。印度的地理位置在發展農業與海洋貿易方面要比中國略勝一籌。

我下面聯繫實際,做一下具體比較

從整體角度而言,中國地理位置遠好於印度

我國邊境地區大都是天然的地理分割線

我們國家領土面積達到了960萬平方公里,可以說老祖宗從黃河流域起家之後一代代不斷開拓,把當時所有適宜人類生存的土地都佔據了下來。

所以我國四周都天然的地理分割線。在往北是戈壁和沙漠,氣候變成寒帶。西北地區則是大片大片的沙漠與戈壁,西南則有高海拔的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南方有成片的熱帶叢林,東邊則是海洋。

印度就是因為缺少這樣的地理條件阻隔,歷史上先後被從中東南下的雅利安人、希臘人、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不斷征服,印度原住民達羅毗荼人淪為印度教種姓制度的“賤民”。(下圖虛線為波斯人入侵印度的路線)

從地理位置來講,中國的地理位置整體要好於印度。印度的地理位置在發展農業與海洋貿易方面要比中國略勝一籌。

我下面聯繫實際,做一下具體比較

從整體角度而言,中國地理位置遠好於印度

我國邊境地區大都是天然的地理分割線

我們國家領土面積達到了960萬平方公里,可以說老祖宗從黃河流域起家之後一代代不斷開拓,把當時所有適宜人類生存的土地都佔據了下來。

所以我國四周都天然的地理分割線。在往北是戈壁和沙漠,氣候變成寒帶。西北地區則是大片大片的沙漠與戈壁,西南則有高海拔的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南方有成片的熱帶叢林,東邊則是海洋。

印度就是因為缺少這樣的地理條件阻隔,歷史上先後被從中東南下的雅利安人、希臘人、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不斷征服,印度原住民達羅毗荼人淪為印度教種姓制度的“賤民”。(下圖虛線為波斯人入侵印度的路線)

我國有更好的氣候條件,更多的礦產資源

同時因為遼闊的國土,造就了今天中國多樣性的氣候條件以及豐富的礦產資源。同時中國大部分領土處於北溫帶,四季分明更適宜人類發展。世界上的主要發達國家都集中在這個位置。

印度全部領土地處熱帶與亞熱帶,夏季溫度經常突破40℃。這樣的天氣條件導致印度人並不熱衷於工作,勞動積極性遠遠不如我國。同時印度礦產資源也遠遠少於我國。

從地理位置來講,中國的地理位置整體要好於印度。印度的地理位置在發展農業與海洋貿易方面要比中國略勝一籌。

我下面聯繫實際,做一下具體比較

從整體角度而言,中國地理位置遠好於印度

我國邊境地區大都是天然的地理分割線

我們國家領土面積達到了960萬平方公里,可以說老祖宗從黃河流域起家之後一代代不斷開拓,把當時所有適宜人類生存的土地都佔據了下來。

所以我國四周都天然的地理分割線。在往北是戈壁和沙漠,氣候變成寒帶。西北地區則是大片大片的沙漠與戈壁,西南則有高海拔的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南方有成片的熱帶叢林,東邊則是海洋。

印度就是因為缺少這樣的地理條件阻隔,歷史上先後被從中東南下的雅利安人、希臘人、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不斷征服,印度原住民達羅毗荼人淪為印度教種姓制度的“賤民”。(下圖虛線為波斯人入侵印度的路線)

我國有更好的氣候條件,更多的礦產資源

同時因為遼闊的國土,造就了今天中國多樣性的氣候條件以及豐富的礦產資源。同時中國大部分領土處於北溫帶,四季分明更適宜人類發展。世界上的主要發達國家都集中在這個位置。

印度全部領土地處熱帶與亞熱帶,夏季溫度經常突破40℃。這樣的天氣條件導致印度人並不熱衷於工作,勞動積極性遠遠不如我國。同時印度礦產資源也遠遠少於我國。

地理位置的優勢讓我國可以打造城市集群

我國境內還有長江、黃河這種縱貫東西的兩條河流長江、黃河、珠江。再此基礎上長江流域建成了長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海運與河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印度全境沒有一條河流能夠貫穿印度,印度河還在巴基斯坦境內。最重要的河流恆河,發源地還在中國的青藏高原,受到中國的轄制。

從地理位置來講,中國的地理位置整體要好於印度。印度的地理位置在發展農業與海洋貿易方面要比中國略勝一籌。

我下面聯繫實際,做一下具體比較

從整體角度而言,中國地理位置遠好於印度

我國邊境地區大都是天然的地理分割線

我們國家領土面積達到了960萬平方公里,可以說老祖宗從黃河流域起家之後一代代不斷開拓,把當時所有適宜人類生存的土地都佔據了下來。

所以我國四周都天然的地理分割線。在往北是戈壁和沙漠,氣候變成寒帶。西北地區則是大片大片的沙漠與戈壁,西南則有高海拔的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南方有成片的熱帶叢林,東邊則是海洋。

印度就是因為缺少這樣的地理條件阻隔,歷史上先後被從中東南下的雅利安人、希臘人、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不斷征服,印度原住民達羅毗荼人淪為印度教種姓制度的“賤民”。(下圖虛線為波斯人入侵印度的路線)

我國有更好的氣候條件,更多的礦產資源

同時因為遼闊的國土,造就了今天中國多樣性的氣候條件以及豐富的礦產資源。同時中國大部分領土處於北溫帶,四季分明更適宜人類發展。世界上的主要發達國家都集中在這個位置。

印度全部領土地處熱帶與亞熱帶,夏季溫度經常突破40℃。這樣的天氣條件導致印度人並不熱衷於工作,勞動積極性遠遠不如我國。同時印度礦產資源也遠遠少於我國。

地理位置的優勢讓我國可以打造城市集群

我國境內還有長江、黃河這種縱貫東西的兩條河流長江、黃河、珠江。再此基礎上長江流域建成了長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海運與河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印度全境沒有一條河流能夠貫穿印度,印度河還在巴基斯坦境內。最重要的河流恆河,發源地還在中國的青藏高原,受到中國的轄制。

從整體角度而言 印度地理位置的確不如中國。只要耐心對比,還能發現更多的優勢。

印度的地理位置也有閃光點

雖然印度的地理位置整體上比不上中國,但是客觀從具體條件進行比較,印度有更好的農業發展優勢和海洋貿易優勢。

印度農業發展自然條件優於我國

印度的國土面積雖然只有我國的三分之一,但地形主要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高原海拔在1000米以下,山地也相對而言比較平緩。所以印度的可耕地面積是中國的1.4倍。

得益於熱帶季風性氣候,印度的主要農作物可以達到一年三熟、四熟。不過印度受限於工業化程度和粗方式管理,印度糧食產量只有中國的40%,一小半人口處於吃不飽的狀態。

從地理位置來講,中國的地理位置整體要好於印度。印度的地理位置在發展農業與海洋貿易方面要比中國略勝一籌。

我下面聯繫實際,做一下具體比較

從整體角度而言,中國地理位置遠好於印度

我國邊境地區大都是天然的地理分割線

我們國家領土面積達到了960萬平方公里,可以說老祖宗從黃河流域起家之後一代代不斷開拓,把當時所有適宜人類生存的土地都佔據了下來。

所以我國四周都天然的地理分割線。在往北是戈壁和沙漠,氣候變成寒帶。西北地區則是大片大片的沙漠與戈壁,西南則有高海拔的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南方有成片的熱帶叢林,東邊則是海洋。

印度就是因為缺少這樣的地理條件阻隔,歷史上先後被從中東南下的雅利安人、希臘人、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不斷征服,印度原住民達羅毗荼人淪為印度教種姓制度的“賤民”。(下圖虛線為波斯人入侵印度的路線)

我國有更好的氣候條件,更多的礦產資源

同時因為遼闊的國土,造就了今天中國多樣性的氣候條件以及豐富的礦產資源。同時中國大部分領土處於北溫帶,四季分明更適宜人類發展。世界上的主要發達國家都集中在這個位置。

印度全部領土地處熱帶與亞熱帶,夏季溫度經常突破40℃。這樣的天氣條件導致印度人並不熱衷於工作,勞動積極性遠遠不如我國。同時印度礦產資源也遠遠少於我國。

地理位置的優勢讓我國可以打造城市集群

我國境內還有長江、黃河這種縱貫東西的兩條河流長江、黃河、珠江。再此基礎上長江流域建成了長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海運與河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印度全境沒有一條河流能夠貫穿印度,印度河還在巴基斯坦境內。最重要的河流恆河,發源地還在中國的青藏高原,受到中國的轄制。

從整體角度而言 印度地理位置的確不如中國。只要耐心對比,還能發現更多的優勢。

印度的地理位置也有閃光點

雖然印度的地理位置整體上比不上中國,但是客觀從具體條件進行比較,印度有更好的農業發展優勢和海洋貿易優勢。

印度農業發展自然條件優於我國

印度的國土面積雖然只有我國的三分之一,但地形主要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高原海拔在1000米以下,山地也相對而言比較平緩。所以印度的可耕地面積是中國的1.4倍。

得益於熱帶季風性氣候,印度的主要農作物可以達到一年三熟、四熟。不過印度受限於工業化程度和粗方式管理,印度糧食產量只有中國的40%,一小半人口處於吃不飽的狀態。

印度海洋貿易不容易受限

看過地圖就知道,印度領土三面臨海,掌控者印度洋。所以印度不論是海運、海洋貿易都不容易受到其他國家的限制。

中國這是受限於海洋上的地理位置,被第一島鏈、第二島鏈進行了封鎖。進行海運的時候,船隻繞不開朝鮮海峽、宮古海峽、馬六甲海峽等重要關口。一旦這些國家封鎖了自己掌控的海域,必將嚴重影響中國船舶的通行。

從地理位置來講,中國的地理位置整體要好於印度。印度的地理位置在發展農業與海洋貿易方面要比中國略勝一籌。

我下面聯繫實際,做一下具體比較

從整體角度而言,中國地理位置遠好於印度

我國邊境地區大都是天然的地理分割線

我們國家領土面積達到了960萬平方公里,可以說老祖宗從黃河流域起家之後一代代不斷開拓,把當時所有適宜人類生存的土地都佔據了下來。

所以我國四周都天然的地理分割線。在往北是戈壁和沙漠,氣候變成寒帶。西北地區則是大片大片的沙漠與戈壁,西南則有高海拔的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南方有成片的熱帶叢林,東邊則是海洋。

印度就是因為缺少這樣的地理條件阻隔,歷史上先後被從中東南下的雅利安人、希臘人、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不斷征服,印度原住民達羅毗荼人淪為印度教種姓制度的“賤民”。(下圖虛線為波斯人入侵印度的路線)

我國有更好的氣候條件,更多的礦產資源

同時因為遼闊的國土,造就了今天中國多樣性的氣候條件以及豐富的礦產資源。同時中國大部分領土處於北溫帶,四季分明更適宜人類發展。世界上的主要發達國家都集中在這個位置。

印度全部領土地處熱帶與亞熱帶,夏季溫度經常突破40℃。這樣的天氣條件導致印度人並不熱衷於工作,勞動積極性遠遠不如我國。同時印度礦產資源也遠遠少於我國。

地理位置的優勢讓我國可以打造城市集群

我國境內還有長江、黃河這種縱貫東西的兩條河流長江、黃河、珠江。再此基礎上長江流域建成了長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海運與河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印度全境沒有一條河流能夠貫穿印度,印度河還在巴基斯坦境內。最重要的河流恆河,發源地還在中國的青藏高原,受到中國的轄制。

從整體角度而言 印度地理位置的確不如中國。只要耐心對比,還能發現更多的優勢。

印度的地理位置也有閃光點

雖然印度的地理位置整體上比不上中國,但是客觀從具體條件進行比較,印度有更好的農業發展優勢和海洋貿易優勢。

印度農業發展自然條件優於我國

印度的國土面積雖然只有我國的三分之一,但地形主要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高原海拔在1000米以下,山地也相對而言比較平緩。所以印度的可耕地面積是中國的1.4倍。

得益於熱帶季風性氣候,印度的主要農作物可以達到一年三熟、四熟。不過印度受限於工業化程度和粗方式管理,印度糧食產量只有中國的40%,一小半人口處於吃不飽的狀態。

印度海洋貿易不容易受限

看過地圖就知道,印度領土三面臨海,掌控者印度洋。所以印度不論是海運、海洋貿易都不容易受到其他國家的限制。

中國這是受限於海洋上的地理位置,被第一島鏈、第二島鏈進行了封鎖。進行海運的時候,船隻繞不開朝鮮海峽、宮古海峽、馬六甲海峽等重要關口。一旦這些國家封鎖了自己掌控的海域,必將嚴重影響中國船舶的通行。


一個國家強大與否不能光看地理位置,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才是更重要的因素。諸君!一起加油吧!為了更強大的祖國而奮鬥吧!

静夜史
2019-07-23

關於這個問題,莫迪表示:當然是印度,我們有喝了不上頭的恆河水,中國有嗎?切!

關於這個問題,莫迪表示:當然是印度,我們有喝了不上頭的恆河水,中國有嗎?切!

雖然一直以來,印度都將我國視為主要對手,並多次表示要和我國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但作為一個始終有國際視野的大國,我國始終未給印度所謂“龍象之爭”的機會。印度只好在西方國家的捧殺中不斷自我膨脹,並最終對我國產生了迷之自信和優越感,試圖沖淡62年戰爭的屈辱和不堪。

不過,雖說印度始終和我國不在一個層面上,但兩國還是有某些共同點的,比如兩國人口都超過了10億,在歷史上都曾遭遇列強的蹂躪,而且都是在二戰後走向真正獨立。

所以,拋開綜合國力這類打臉的領域,我國和印度在某些方面,比如地理位置上,還是有一定的可比性的。

之所以選擇地理位置,是因為在“地理決定論”的框架下,地理位置等地理環境要素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

那麼我國和印度的地理位置到底孰優孰劣呢?靜夜史認為當然是我們。之所以是我們,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關於這個問題,莫迪表示:當然是印度,我們有喝了不上頭的恆河水,中國有嗎?切!

雖然一直以來,印度都將我國視為主要對手,並多次表示要和我國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但作為一個始終有國際視野的大國,我國始終未給印度所謂“龍象之爭”的機會。印度只好在西方國家的捧殺中不斷自我膨脹,並最終對我國產生了迷之自信和優越感,試圖沖淡62年戰爭的屈辱和不堪。

不過,雖說印度始終和我國不在一個層面上,但兩國還是有某些共同點的,比如兩國人口都超過了10億,在歷史上都曾遭遇列強的蹂躪,而且都是在二戰後走向真正獨立。

所以,拋開綜合國力這類打臉的領域,我國和印度在某些方面,比如地理位置上,還是有一定的可比性的。

之所以選擇地理位置,是因為在“地理決定論”的框架下,地理位置等地理環境要素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

那麼我國和印度的地理位置到底孰優孰劣呢?靜夜史認為當然是我們。之所以是我們,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延伸面更廣

我國相比於印度最大的優勢在於我國的國土面積更大,相比於印度29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超過印度的3倍還多。

國土面積大,除了意味著國土縱深更大,在面對侵略時有更多的迴旋空間,更意味著接壤板塊更多,有通往更多區域的可能。

今天的印度,和我國的分界線基本沿喜馬拉雅山走向,在1962年的戰爭中,我國雖然未完全收復被印度非法佔領的9萬多平方公里藏南地區,但在西線我國完全佔領了阿克賽欽地區,中線也完全佔據了喜馬拉雅山脈制高點,從而形成了中印邊境我軍居高臨下壓制印度的局面。印度雖然於1975年吞併了錫金,但除了自認為鞏固了西里古裡走廊,對我國壓迫印度的態勢未起到根本性改變。

關於這個問題,莫迪表示:當然是印度,我們有喝了不上頭的恆河水,中國有嗎?切!

雖然一直以來,印度都將我國視為主要對手,並多次表示要和我國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但作為一個始終有國際視野的大國,我國始終未給印度所謂“龍象之爭”的機會。印度只好在西方國家的捧殺中不斷自我膨脹,並最終對我國產生了迷之自信和優越感,試圖沖淡62年戰爭的屈辱和不堪。

不過,雖說印度始終和我國不在一個層面上,但兩國還是有某些共同點的,比如兩國人口都超過了10億,在歷史上都曾遭遇列強的蹂躪,而且都是在二戰後走向真正獨立。

所以,拋開綜合國力這類打臉的領域,我國和印度在某些方面,比如地理位置上,還是有一定的可比性的。

之所以選擇地理位置,是因為在“地理決定論”的框架下,地理位置等地理環境要素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

那麼我國和印度的地理位置到底孰優孰劣呢?靜夜史認為當然是我們。之所以是我們,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延伸面更廣

我國相比於印度最大的優勢在於我國的國土面積更大,相比於印度29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超過印度的3倍還多。

國土面積大,除了意味著國土縱深更大,在面對侵略時有更多的迴旋空間,更意味著接壤板塊更多,有通往更多區域的可能。

今天的印度,和我國的分界線基本沿喜馬拉雅山走向,在1962年的戰爭中,我國雖然未完全收復被印度非法佔領的9萬多平方公里藏南地區,但在西線我國完全佔領了阿克賽欽地區,中線也完全佔據了喜馬拉雅山脈制高點,從而形成了中印邊境我軍居高臨下壓制印度的局面。印度雖然於1975年吞併了錫金,但除了自認為鞏固了西里古裡走廊,對我國壓迫印度的態勢未起到根本性改變。

很多人認為印度雖然國土面積遠遠小於我國,但可耕地面積卻大於我國,從而得出印度地理位置優於我國的結論,事實上這是非常片面的,因為耕地面積只是反映了印度的地形相比於我國更加平緩,比如南部的德干高原海拔較低且平坦,恆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面積較大。以及印度地區的熱帶季風氣候,為印度帶來了大量的降水,但這對於改善印度的位置劣勢沒有任何的幫助。

因為印巴分治和三次印巴戰爭,今天的巴基斯坦控制克什米爾的2/5,尤其控制了開伯爾山口,這是自古以來中亞和西亞等地侵略者南下殖民印度的唯一通道。而因為巴基斯坦控制這裡,從而將印度牢牢鎖在南亞次大陸,徹底斷了印度企圖通過開伯爾山口將影響力擴張到中亞甚至西亞等地的野心。

關於這個問題,莫迪表示:當然是印度,我們有喝了不上頭的恆河水,中國有嗎?切!

雖然一直以來,印度都將我國視為主要對手,並多次表示要和我國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但作為一個始終有國際視野的大國,我國始終未給印度所謂“龍象之爭”的機會。印度只好在西方國家的捧殺中不斷自我膨脹,並最終對我國產生了迷之自信和優越感,試圖沖淡62年戰爭的屈辱和不堪。

不過,雖說印度始終和我國不在一個層面上,但兩國還是有某些共同點的,比如兩國人口都超過了10億,在歷史上都曾遭遇列強的蹂躪,而且都是在二戰後走向真正獨立。

所以,拋開綜合國力這類打臉的領域,我國和印度在某些方面,比如地理位置上,還是有一定的可比性的。

之所以選擇地理位置,是因為在“地理決定論”的框架下,地理位置等地理環境要素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

那麼我國和印度的地理位置到底孰優孰劣呢?靜夜史認為當然是我們。之所以是我們,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延伸面更廣

我國相比於印度最大的優勢在於我國的國土面積更大,相比於印度29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超過印度的3倍還多。

國土面積大,除了意味著國土縱深更大,在面對侵略時有更多的迴旋空間,更意味著接壤板塊更多,有通往更多區域的可能。

今天的印度,和我國的分界線基本沿喜馬拉雅山走向,在1962年的戰爭中,我國雖然未完全收復被印度非法佔領的9萬多平方公里藏南地區,但在西線我國完全佔領了阿克賽欽地區,中線也完全佔據了喜馬拉雅山脈制高點,從而形成了中印邊境我軍居高臨下壓制印度的局面。印度雖然於1975年吞併了錫金,但除了自認為鞏固了西里古裡走廊,對我國壓迫印度的態勢未起到根本性改變。

很多人認為印度雖然國土面積遠遠小於我國,但可耕地面積卻大於我國,從而得出印度地理位置優於我國的結論,事實上這是非常片面的,因為耕地面積只是反映了印度的地形相比於我國更加平緩,比如南部的德干高原海拔較低且平坦,恆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面積較大。以及印度地區的熱帶季風氣候,為印度帶來了大量的降水,但這對於改善印度的位置劣勢沒有任何的幫助。

因為印巴分治和三次印巴戰爭,今天的巴基斯坦控制克什米爾的2/5,尤其控制了開伯爾山口,這是自古以來中亞和西亞等地侵略者南下殖民印度的唯一通道。而因為巴基斯坦控制這裡,從而將印度牢牢鎖在南亞次大陸,徹底斷了印度企圖通過開伯爾山口將影響力擴張到中亞甚至西亞等地的野心。

而我國除了完全佔據青藏高原,居高臨下壓制印度。在東北方向參與東北亞局勢,在南疆以南海插入東南亞,同時在西北方向有通往中亞、西亞及歐洲的通道。在2000多年前的漢朝,我國的絲綢之路就已經將我國的影響力最遠擴展到歐洲地區。

新疆作為我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在地理位置上也是中亞的一部分,這意味著我國有參與中亞事務的先天優勢。自古以來,誰控制中亞,誰將主導亞歐大陸島,這樣的優越位置是印度絕對無法比擬的。

因為國土面積廣大,我國的地形類別更加多樣,同時鄰國更多,有走向國際,參與國際事務的先天優勢。

相比之下,印度最欣慰的地方在於因為南亞自古以來就不是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心地帶,所以沒有大國尤其是我國干預的前提下,印度可以在南亞稱王稱霸。

關於這個問題,莫迪表示:當然是印度,我們有喝了不上頭的恆河水,中國有嗎?切!

雖然一直以來,印度都將我國視為主要對手,並多次表示要和我國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但作為一個始終有國際視野的大國,我國始終未給印度所謂“龍象之爭”的機會。印度只好在西方國家的捧殺中不斷自我膨脹,並最終對我國產生了迷之自信和優越感,試圖沖淡62年戰爭的屈辱和不堪。

不過,雖說印度始終和我國不在一個層面上,但兩國還是有某些共同點的,比如兩國人口都超過了10億,在歷史上都曾遭遇列強的蹂躪,而且都是在二戰後走向真正獨立。

所以,拋開綜合國力這類打臉的領域,我國和印度在某些方面,比如地理位置上,還是有一定的可比性的。

之所以選擇地理位置,是因為在“地理決定論”的框架下,地理位置等地理環境要素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

那麼我國和印度的地理位置到底孰優孰劣呢?靜夜史認為當然是我們。之所以是我們,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延伸面更廣

我國相比於印度最大的優勢在於我國的國土面積更大,相比於印度29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超過印度的3倍還多。

國土面積大,除了意味著國土縱深更大,在面對侵略時有更多的迴旋空間,更意味著接壤板塊更多,有通往更多區域的可能。

今天的印度,和我國的分界線基本沿喜馬拉雅山走向,在1962年的戰爭中,我國雖然未完全收復被印度非法佔領的9萬多平方公里藏南地區,但在西線我國完全佔領了阿克賽欽地區,中線也完全佔據了喜馬拉雅山脈制高點,從而形成了中印邊境我軍居高臨下壓制印度的局面。印度雖然於1975年吞併了錫金,但除了自認為鞏固了西里古裡走廊,對我國壓迫印度的態勢未起到根本性改變。

很多人認為印度雖然國土面積遠遠小於我國,但可耕地面積卻大於我國,從而得出印度地理位置優於我國的結論,事實上這是非常片面的,因為耕地面積只是反映了印度的地形相比於我國更加平緩,比如南部的德干高原海拔較低且平坦,恆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面積較大。以及印度地區的熱帶季風氣候,為印度帶來了大量的降水,但這對於改善印度的位置劣勢沒有任何的幫助。

因為印巴分治和三次印巴戰爭,今天的巴基斯坦控制克什米爾的2/5,尤其控制了開伯爾山口,這是自古以來中亞和西亞等地侵略者南下殖民印度的唯一通道。而因為巴基斯坦控制這裡,從而將印度牢牢鎖在南亞次大陸,徹底斷了印度企圖通過開伯爾山口將影響力擴張到中亞甚至西亞等地的野心。

而我國除了完全佔據青藏高原,居高臨下壓制印度。在東北方向參與東北亞局勢,在南疆以南海插入東南亞,同時在西北方向有通往中亞、西亞及歐洲的通道。在2000多年前的漢朝,我國的絲綢之路就已經將我國的影響力最遠擴展到歐洲地區。

新疆作為我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在地理位置上也是中亞的一部分,這意味著我國有參與中亞事務的先天優勢。自古以來,誰控制中亞,誰將主導亞歐大陸島,這樣的優越位置是印度絕對無法比擬的。

因為國土面積廣大,我國的地形類別更加多樣,同時鄰國更多,有走向國際,參與國際事務的先天優勢。

相比之下,印度最欣慰的地方在於因為南亞自古以來就不是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心地帶,所以沒有大國尤其是我國干預的前提下,印度可以在南亞稱王稱霸。

2、安全性更高

任何國家,尤其是立志成為世界大國的國家,從來都是危機四伏的,因為大國地位不是天下掉的,而是血火拼殺打出來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國家的安全性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這關係到自己在成為世界大國前會不會“出身未捷身先死

相比於印度,我國有多達14個陸地鄰國加6個隔海相望國家,周邊至少有4個擁核國家,尤其還有俄羅斯這個龐然大物的鄰居,著實危機四伏。相比之下,印度的局面看似樂觀了很多,因為除了我國,剩下的國家幾乎不是印度的對手。

但,面積較小的印度,至少一半國土深入了印度洋。雖然這樣的位置有利於印度走向印度洋,但也意味著一旦印度本土發生戰爭,印度半島將極易遭受來自兩個方向的攻擊。而因為阿拉伯灣和孟加拉灣的存在,印度大陸上的縱深可以忽略不計。

關於這個問題,莫迪表示:當然是印度,我們有喝了不上頭的恆河水,中國有嗎?切!

雖然一直以來,印度都將我國視為主要對手,並多次表示要和我國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但作為一個始終有國際視野的大國,我國始終未給印度所謂“龍象之爭”的機會。印度只好在西方國家的捧殺中不斷自我膨脹,並最終對我國產生了迷之自信和優越感,試圖沖淡62年戰爭的屈辱和不堪。

不過,雖說印度始終和我國不在一個層面上,但兩國還是有某些共同點的,比如兩國人口都超過了10億,在歷史上都曾遭遇列強的蹂躪,而且都是在二戰後走向真正獨立。

所以,拋開綜合國力這類打臉的領域,我國和印度在某些方面,比如地理位置上,還是有一定的可比性的。

之所以選擇地理位置,是因為在“地理決定論”的框架下,地理位置等地理環境要素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

那麼我國和印度的地理位置到底孰優孰劣呢?靜夜史認為當然是我們。之所以是我們,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延伸面更廣

我國相比於印度最大的優勢在於我國的國土面積更大,相比於印度29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超過印度的3倍還多。

國土面積大,除了意味著國土縱深更大,在面對侵略時有更多的迴旋空間,更意味著接壤板塊更多,有通往更多區域的可能。

今天的印度,和我國的分界線基本沿喜馬拉雅山走向,在1962年的戰爭中,我國雖然未完全收復被印度非法佔領的9萬多平方公里藏南地區,但在西線我國完全佔領了阿克賽欽地區,中線也完全佔據了喜馬拉雅山脈制高點,從而形成了中印邊境我軍居高臨下壓制印度的局面。印度雖然於1975年吞併了錫金,但除了自認為鞏固了西里古裡走廊,對我國壓迫印度的態勢未起到根本性改變。

很多人認為印度雖然國土面積遠遠小於我國,但可耕地面積卻大於我國,從而得出印度地理位置優於我國的結論,事實上這是非常片面的,因為耕地面積只是反映了印度的地形相比於我國更加平緩,比如南部的德干高原海拔較低且平坦,恆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面積較大。以及印度地區的熱帶季風氣候,為印度帶來了大量的降水,但這對於改善印度的位置劣勢沒有任何的幫助。

因為印巴分治和三次印巴戰爭,今天的巴基斯坦控制克什米爾的2/5,尤其控制了開伯爾山口,這是自古以來中亞和西亞等地侵略者南下殖民印度的唯一通道。而因為巴基斯坦控制這裡,從而將印度牢牢鎖在南亞次大陸,徹底斷了印度企圖通過開伯爾山口將影響力擴張到中亞甚至西亞等地的野心。

而我國除了完全佔據青藏高原,居高臨下壓制印度。在東北方向參與東北亞局勢,在南疆以南海插入東南亞,同時在西北方向有通往中亞、西亞及歐洲的通道。在2000多年前的漢朝,我國的絲綢之路就已經將我國的影響力最遠擴展到歐洲地區。

新疆作為我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在地理位置上也是中亞的一部分,這意味著我國有參與中亞事務的先天優勢。自古以來,誰控制中亞,誰將主導亞歐大陸島,這樣的優越位置是印度絕對無法比擬的。

因為國土面積廣大,我國的地形類別更加多樣,同時鄰國更多,有走向國際,參與國際事務的先天優勢。

相比之下,印度最欣慰的地方在於因為南亞自古以來就不是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心地帶,所以沒有大國尤其是我國干預的前提下,印度可以在南亞稱王稱霸。

2、安全性更高

任何國家,尤其是立志成為世界大國的國家,從來都是危機四伏的,因為大國地位不是天下掉的,而是血火拼殺打出來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國家的安全性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這關係到自己在成為世界大國前會不會“出身未捷身先死

相比於印度,我國有多達14個陸地鄰國加6個隔海相望國家,周邊至少有4個擁核國家,尤其還有俄羅斯這個龐然大物的鄰居,著實危機四伏。相比之下,印度的局面看似樂觀了很多,因為除了我國,剩下的國家幾乎不是印度的對手。

但,面積較小的印度,至少一半國土深入了印度洋。雖然這樣的位置有利於印度走向印度洋,但也意味著一旦印度本土發生戰爭,印度半島將極易遭受來自兩個方向的攻擊。而因為阿拉伯灣和孟加拉灣的存在,印度大陸上的縱深可以忽略不計。

更要命的是,雖然我國控制著印度很多河流的上游並不會給印度的河流造成巨大影響,但第一大河恆河入海口在孟加拉的尷尬現狀使得一旦發生戰爭,河口極易被敵人佔領並溯流而上,印度的“母親河”將成為印度的索命河。

相比於我國被美國多條島鏈嚴密包圍的局面,印度直接面向印度洋的位置可謂得天獨厚,特別適合印度的向外擴張。但是我國面臨的所有島鏈,尤其是最嚴密的第一島鏈,之所以將我們“鎖住”,主要是因為核心問題“臺島”問題的懸而未決,而一旦臺島收復,第一島鏈以及所有島鏈將會不攻自破,屆時以臺島作為跳板,我國將自由進出太平洋,島鏈將成為我國走向大洋的重要跳板。

關於這個問題,莫迪表示:當然是印度,我們有喝了不上頭的恆河水,中國有嗎?切!

雖然一直以來,印度都將我國視為主要對手,並多次表示要和我國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但作為一個始終有國際視野的大國,我國始終未給印度所謂“龍象之爭”的機會。印度只好在西方國家的捧殺中不斷自我膨脹,並最終對我國產生了迷之自信和優越感,試圖沖淡62年戰爭的屈辱和不堪。

不過,雖說印度始終和我國不在一個層面上,但兩國還是有某些共同點的,比如兩國人口都超過了10億,在歷史上都曾遭遇列強的蹂躪,而且都是在二戰後走向真正獨立。

所以,拋開綜合國力這類打臉的領域,我國和印度在某些方面,比如地理位置上,還是有一定的可比性的。

之所以選擇地理位置,是因為在“地理決定論”的框架下,地理位置等地理環境要素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

那麼我國和印度的地理位置到底孰優孰劣呢?靜夜史認為當然是我們。之所以是我們,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延伸面更廣

我國相比於印度最大的優勢在於我國的國土面積更大,相比於印度29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超過印度的3倍還多。

國土面積大,除了意味著國土縱深更大,在面對侵略時有更多的迴旋空間,更意味著接壤板塊更多,有通往更多區域的可能。

今天的印度,和我國的分界線基本沿喜馬拉雅山走向,在1962年的戰爭中,我國雖然未完全收復被印度非法佔領的9萬多平方公里藏南地區,但在西線我國完全佔領了阿克賽欽地區,中線也完全佔據了喜馬拉雅山脈制高點,從而形成了中印邊境我軍居高臨下壓制印度的局面。印度雖然於1975年吞併了錫金,但除了自認為鞏固了西里古裡走廊,對我國壓迫印度的態勢未起到根本性改變。

很多人認為印度雖然國土面積遠遠小於我國,但可耕地面積卻大於我國,從而得出印度地理位置優於我國的結論,事實上這是非常片面的,因為耕地面積只是反映了印度的地形相比於我國更加平緩,比如南部的德干高原海拔較低且平坦,恆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面積較大。以及印度地區的熱帶季風氣候,為印度帶來了大量的降水,但這對於改善印度的位置劣勢沒有任何的幫助。

因為印巴分治和三次印巴戰爭,今天的巴基斯坦控制克什米爾的2/5,尤其控制了開伯爾山口,這是自古以來中亞和西亞等地侵略者南下殖民印度的唯一通道。而因為巴基斯坦控制這裡,從而將印度牢牢鎖在南亞次大陸,徹底斷了印度企圖通過開伯爾山口將影響力擴張到中亞甚至西亞等地的野心。

而我國除了完全佔據青藏高原,居高臨下壓制印度。在東北方向參與東北亞局勢,在南疆以南海插入東南亞,同時在西北方向有通往中亞、西亞及歐洲的通道。在2000多年前的漢朝,我國的絲綢之路就已經將我國的影響力最遠擴展到歐洲地區。

新疆作為我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在地理位置上也是中亞的一部分,這意味著我國有參與中亞事務的先天優勢。自古以來,誰控制中亞,誰將主導亞歐大陸島,這樣的優越位置是印度絕對無法比擬的。

因為國土面積廣大,我國的地形類別更加多樣,同時鄰國更多,有走向國際,參與國際事務的先天優勢。

相比之下,印度最欣慰的地方在於因為南亞自古以來就不是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心地帶,所以沒有大國尤其是我國干預的前提下,印度可以在南亞稱王稱霸。

2、安全性更高

任何國家,尤其是立志成為世界大國的國家,從來都是危機四伏的,因為大國地位不是天下掉的,而是血火拼殺打出來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國家的安全性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這關係到自己在成為世界大國前會不會“出身未捷身先死

相比於印度,我國有多達14個陸地鄰國加6個隔海相望國家,周邊至少有4個擁核國家,尤其還有俄羅斯這個龐然大物的鄰居,著實危機四伏。相比之下,印度的局面看似樂觀了很多,因為除了我國,剩下的國家幾乎不是印度的對手。

但,面積較小的印度,至少一半國土深入了印度洋。雖然這樣的位置有利於印度走向印度洋,但也意味著一旦印度本土發生戰爭,印度半島將極易遭受來自兩個方向的攻擊。而因為阿拉伯灣和孟加拉灣的存在,印度大陸上的縱深可以忽略不計。

更要命的是,雖然我國控制著印度很多河流的上游並不會給印度的河流造成巨大影響,但第一大河恆河入海口在孟加拉的尷尬現狀使得一旦發生戰爭,河口極易被敵人佔領並溯流而上,印度的“母親河”將成為印度的索命河。

相比於我國被美國多條島鏈嚴密包圍的局面,印度直接面向印度洋的位置可謂得天獨厚,特別適合印度的向外擴張。但是我國面臨的所有島鏈,尤其是最嚴密的第一島鏈,之所以將我們“鎖住”,主要是因為核心問題“臺島”問題的懸而未決,而一旦臺島收復,第一島鏈以及所有島鏈將會不攻自破,屆時以臺島作為跳板,我國將自由進出太平洋,島鏈將成為我國走向大洋的重要跳板。

相比於我國走向大洋的曲折,印度比沒有島鏈更舒服的,是距離中東咫尺之遙,作為“工業的血液”,石油是世界各國趨之若鶩的資源,中東自然是各國博弈的焦點。

但印度的咫尺之遙在很多時候又恰好讓印度有了被殃及池魚的可能。所以從大國崛起的安全性考慮,我國反而是優於印度的。

概括起來,一國的地理位置的優劣,除了看這個國家可以連結的板塊,更要看這個國家能夠在崛起的過程中能夠承受多大的衝擊。而毫無疑問,超過印度3倍的領土面積,已經讓勝負毫無懸念。

關於這個問題,莫迪表示:當然是印度,我們有喝了不上頭的恆河水,中國有嗎?切!

雖然一直以來,印度都將我國視為主要對手,並多次表示要和我國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但作為一個始終有國際視野的大國,我國始終未給印度所謂“龍象之爭”的機會。印度只好在西方國家的捧殺中不斷自我膨脹,並最終對我國產生了迷之自信和優越感,試圖沖淡62年戰爭的屈辱和不堪。

不過,雖說印度始終和我國不在一個層面上,但兩國還是有某些共同點的,比如兩國人口都超過了10億,在歷史上都曾遭遇列強的蹂躪,而且都是在二戰後走向真正獨立。

所以,拋開綜合國力這類打臉的領域,我國和印度在某些方面,比如地理位置上,還是有一定的可比性的。

之所以選擇地理位置,是因為在“地理決定論”的框架下,地理位置等地理環境要素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

那麼我國和印度的地理位置到底孰優孰劣呢?靜夜史認為當然是我們。之所以是我們,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延伸面更廣

我國相比於印度最大的優勢在於我國的國土面積更大,相比於印度29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超過印度的3倍還多。

國土面積大,除了意味著國土縱深更大,在面對侵略時有更多的迴旋空間,更意味著接壤板塊更多,有通往更多區域的可能。

今天的印度,和我國的分界線基本沿喜馬拉雅山走向,在1962年的戰爭中,我國雖然未完全收復被印度非法佔領的9萬多平方公里藏南地區,但在西線我國完全佔領了阿克賽欽地區,中線也完全佔據了喜馬拉雅山脈制高點,從而形成了中印邊境我軍居高臨下壓制印度的局面。印度雖然於1975年吞併了錫金,但除了自認為鞏固了西里古裡走廊,對我國壓迫印度的態勢未起到根本性改變。

很多人認為印度雖然國土面積遠遠小於我國,但可耕地面積卻大於我國,從而得出印度地理位置優於我國的結論,事實上這是非常片面的,因為耕地面積只是反映了印度的地形相比於我國更加平緩,比如南部的德干高原海拔較低且平坦,恆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面積較大。以及印度地區的熱帶季風氣候,為印度帶來了大量的降水,但這對於改善印度的位置劣勢沒有任何的幫助。

因為印巴分治和三次印巴戰爭,今天的巴基斯坦控制克什米爾的2/5,尤其控制了開伯爾山口,這是自古以來中亞和西亞等地侵略者南下殖民印度的唯一通道。而因為巴基斯坦控制這裡,從而將印度牢牢鎖在南亞次大陸,徹底斷了印度企圖通過開伯爾山口將影響力擴張到中亞甚至西亞等地的野心。

而我國除了完全佔據青藏高原,居高臨下壓制印度。在東北方向參與東北亞局勢,在南疆以南海插入東南亞,同時在西北方向有通往中亞、西亞及歐洲的通道。在2000多年前的漢朝,我國的絲綢之路就已經將我國的影響力最遠擴展到歐洲地區。

新疆作為我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在地理位置上也是中亞的一部分,這意味著我國有參與中亞事務的先天優勢。自古以來,誰控制中亞,誰將主導亞歐大陸島,這樣的優越位置是印度絕對無法比擬的。

因為國土面積廣大,我國的地形類別更加多樣,同時鄰國更多,有走向國際,參與國際事務的先天優勢。

相比之下,印度最欣慰的地方在於因為南亞自古以來就不是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心地帶,所以沒有大國尤其是我國干預的前提下,印度可以在南亞稱王稱霸。

2、安全性更高

任何國家,尤其是立志成為世界大國的國家,從來都是危機四伏的,因為大國地位不是天下掉的,而是血火拼殺打出來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國家的安全性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這關係到自己在成為世界大國前會不會“出身未捷身先死

相比於印度,我國有多達14個陸地鄰國加6個隔海相望國家,周邊至少有4個擁核國家,尤其還有俄羅斯這個龐然大物的鄰居,著實危機四伏。相比之下,印度的局面看似樂觀了很多,因為除了我國,剩下的國家幾乎不是印度的對手。

但,面積較小的印度,至少一半國土深入了印度洋。雖然這樣的位置有利於印度走向印度洋,但也意味著一旦印度本土發生戰爭,印度半島將極易遭受來自兩個方向的攻擊。而因為阿拉伯灣和孟加拉灣的存在,印度大陸上的縱深可以忽略不計。

更要命的是,雖然我國控制著印度很多河流的上游並不會給印度的河流造成巨大影響,但第一大河恆河入海口在孟加拉的尷尬現狀使得一旦發生戰爭,河口極易被敵人佔領並溯流而上,印度的“母親河”將成為印度的索命河。

相比於我國被美國多條島鏈嚴密包圍的局面,印度直接面向印度洋的位置可謂得天獨厚,特別適合印度的向外擴張。但是我國面臨的所有島鏈,尤其是最嚴密的第一島鏈,之所以將我們“鎖住”,主要是因為核心問題“臺島”問題的懸而未決,而一旦臺島收復,第一島鏈以及所有島鏈將會不攻自破,屆時以臺島作為跳板,我國將自由進出太平洋,島鏈將成為我國走向大洋的重要跳板。

相比於我國走向大洋的曲折,印度比沒有島鏈更舒服的,是距離中東咫尺之遙,作為“工業的血液”,石油是世界各國趨之若鶩的資源,中東自然是各國博弈的焦點。

但印度的咫尺之遙在很多時候又恰好讓印度有了被殃及池魚的可能。所以從大國崛起的安全性考慮,我國反而是優於印度的。

概括起來,一國的地理位置的優劣,除了看這個國家可以連結的板塊,更要看這個國家能夠在崛起的過程中能夠承受多大的衝擊。而毫無疑問,超過印度3倍的領土面積,已經讓勝負毫無懸念。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尼采讲历史
2019-07-19

看一個地理位置好不好,無非就是水、天氣、資源這兩方面比較兩國的好壞。當然或許有人會說就印度阿三的那種生活質量鐵定是咱們好咯,話不要說死,咱們要有理有據才能回答好這個題目。


我國從古代起就養成了沿河而居的習慣,所以我們稱黃河為母親河,我國河流分部密集,中國湖泊眾多,共有湖泊24800多個,其中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個。但是分部很不均勻,不是每個地區都是水源豐富比如高原地區,陝西、寧夏這些地方就缺少水分,不是之前報道有個明星在寧夏拍戲讓人家劇組空運礦泉水過來當洗澡水麼。寧夏那邊水源特別少,降水也少,百姓打水要去幾公里以外的地方。洗衣服的水給羊喝的想象很常見。現在他們應對缺水的辦法是:在每家每戶的院子裡挖一個大水窖,院子各處都挖有小溝,一下雨院子裡包括的水都會流到水窖裡。但是這個方案會讓水質變得很差,地窖有著牛羊糞便即使煮開了也有一股味,怪不得這個明星要耍大牌。



那麼再來看看印度,印度的河流,以恆河、布拉馬普德拉河與印度河為最大。恆河咱就別說了,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印度河源頭其實挺好的,來自天山,但是經過的地方大多流經沙漠,源頭靠近我國西藏那邊所以得益的是咱藏族人民,流到他們那裡就是含沙量比較高的水質了。布拉馬普德拉河主要流經山脈地區,波濤洶湧行船都很難經過,所以從水源利用率上,中國更勝一籌。


所謂一方山水養一方人,水質決定了人民的生活質量,水是生命之源。

看一個地理位置好不好,無非就是水、天氣、資源這兩方面比較兩國的好壞。當然或許有人會說就印度阿三的那種生活質量鐵定是咱們好咯,話不要說死,咱們要有理有據才能回答好這個題目。


我國從古代起就養成了沿河而居的習慣,所以我們稱黃河為母親河,我國河流分部密集,中國湖泊眾多,共有湖泊24800多個,其中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個。但是分部很不均勻,不是每個地區都是水源豐富比如高原地區,陝西、寧夏這些地方就缺少水分,不是之前報道有個明星在寧夏拍戲讓人家劇組空運礦泉水過來當洗澡水麼。寧夏那邊水源特別少,降水也少,百姓打水要去幾公里以外的地方。洗衣服的水給羊喝的想象很常見。現在他們應對缺水的辦法是:在每家每戶的院子裡挖一個大水窖,院子各處都挖有小溝,一下雨院子裡包括的水都會流到水窖裡。但是這個方案會讓水質變得很差,地窖有著牛羊糞便即使煮開了也有一股味,怪不得這個明星要耍大牌。



那麼再來看看印度,印度的河流,以恆河、布拉馬普德拉河與印度河為最大。恆河咱就別說了,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印度河源頭其實挺好的,來自天山,但是經過的地方大多流經沙漠,源頭靠近我國西藏那邊所以得益的是咱藏族人民,流到他們那裡就是含沙量比較高的水質了。布拉馬普德拉河主要流經山脈地區,波濤洶湧行船都很難經過,所以從水源利用率上,中國更勝一籌。


所謂一方山水養一方人,水質決定了人民的生活質量,水是生命之源。

天氣

印度屬於熱帶,一年分為涼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很顯然他們是沒有春秋的。就是熱和酷熱的區別嘛,而我國雖然近幾年溫室效應比較明顯還是有涼快的地方的。我國屬於跨度比較大的國家,南北氣溫差別大是中國冬季氣溫的分佈特徵,而夏季幾乎所有地方都很熱。但是個別地區還是有春秋季節的。總比印度走到哪熱到哪裡好。從服飾上看你會發現印度人全年都穿的都很涼快。


天氣方面,我國還是又領先一步的。

看一個地理位置好不好,無非就是水、天氣、資源這兩方面比較兩國的好壞。當然或許有人會說就印度阿三的那種生活質量鐵定是咱們好咯,話不要說死,咱們要有理有據才能回答好這個題目。


我國從古代起就養成了沿河而居的習慣,所以我們稱黃河為母親河,我國河流分部密集,中國湖泊眾多,共有湖泊24800多個,其中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個。但是分部很不均勻,不是每個地區都是水源豐富比如高原地區,陝西、寧夏這些地方就缺少水分,不是之前報道有個明星在寧夏拍戲讓人家劇組空運礦泉水過來當洗澡水麼。寧夏那邊水源特別少,降水也少,百姓打水要去幾公里以外的地方。洗衣服的水給羊喝的想象很常見。現在他們應對缺水的辦法是:在每家每戶的院子裡挖一個大水窖,院子各處都挖有小溝,一下雨院子裡包括的水都會流到水窖裡。但是這個方案會讓水質變得很差,地窖有著牛羊糞便即使煮開了也有一股味,怪不得這個明星要耍大牌。



那麼再來看看印度,印度的河流,以恆河、布拉馬普德拉河與印度河為最大。恆河咱就別說了,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印度河源頭其實挺好的,來自天山,但是經過的地方大多流經沙漠,源頭靠近我國西藏那邊所以得益的是咱藏族人民,流到他們那裡就是含沙量比較高的水質了。布拉馬普德拉河主要流經山脈地區,波濤洶湧行船都很難經過,所以從水源利用率上,中國更勝一籌。


所謂一方山水養一方人,水質決定了人民的生活質量,水是生命之源。

天氣

印度屬於熱帶,一年分為涼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很顯然他們是沒有春秋的。就是熱和酷熱的區別嘛,而我國雖然近幾年溫室效應比較明顯還是有涼快的地方的。我國屬於跨度比較大的國家,南北氣溫差別大是中國冬季氣溫的分佈特徵,而夏季幾乎所有地方都很熱。但是個別地區還是有春秋季節的。總比印度走到哪熱到哪裡好。從服飾上看你會發現印度人全年都穿的都很涼快。


天氣方面,我國還是又領先一步的。

資源


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我國盛產石油和天然氣,從這方面我們可以知道咱們國家的技術水平上肯定比印度高,石油就是錢啊,為了石油美國不惜發動戰爭,石油用途廣泛:可以作為交通工具的原料、可以製成塑料、用來鋪路(瀝青)、我們的衣服當中的纖維就是石油裡面提煉出來的。還有日用護膚品裡面的石蠟、染料、都是石油製成的。


在森林資源上可能印度略勝一籌,畢竟是熱帶地區,樹木都是比較高大的。而且印度人在樹木保護方面都比咱們做的好,在印度,私有企業和其他機構若在林地上建立項目,需要向政府提交一定費用。按每公頃計算,除了上繳淨現值金額外,還需交補償造林的保證金。

看一個地理位置好不好,無非就是水、天氣、資源這兩方面比較兩國的好壞。當然或許有人會說就印度阿三的那種生活質量鐵定是咱們好咯,話不要說死,咱們要有理有據才能回答好這個題目。


我國從古代起就養成了沿河而居的習慣,所以我們稱黃河為母親河,我國河流分部密集,中國湖泊眾多,共有湖泊24800多個,其中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個。但是分部很不均勻,不是每個地區都是水源豐富比如高原地區,陝西、寧夏這些地方就缺少水分,不是之前報道有個明星在寧夏拍戲讓人家劇組空運礦泉水過來當洗澡水麼。寧夏那邊水源特別少,降水也少,百姓打水要去幾公里以外的地方。洗衣服的水給羊喝的想象很常見。現在他們應對缺水的辦法是:在每家每戶的院子裡挖一個大水窖,院子各處都挖有小溝,一下雨院子裡包括的水都會流到水窖裡。但是這個方案會讓水質變得很差,地窖有著牛羊糞便即使煮開了也有一股味,怪不得這個明星要耍大牌。



那麼再來看看印度,印度的河流,以恆河、布拉馬普德拉河與印度河為最大。恆河咱就別說了,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印度河源頭其實挺好的,來自天山,但是經過的地方大多流經沙漠,源頭靠近我國西藏那邊所以得益的是咱藏族人民,流到他們那裡就是含沙量比較高的水質了。布拉馬普德拉河主要流經山脈地區,波濤洶湧行船都很難經過,所以從水源利用率上,中國更勝一籌。


所謂一方山水養一方人,水質決定了人民的生活質量,水是生命之源。

天氣

印度屬於熱帶,一年分為涼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很顯然他們是沒有春秋的。就是熱和酷熱的區別嘛,而我國雖然近幾年溫室效應比較明顯還是有涼快的地方的。我國屬於跨度比較大的國家,南北氣溫差別大是中國冬季氣溫的分佈特徵,而夏季幾乎所有地方都很熱。但是個別地區還是有春秋季節的。總比印度走到哪熱到哪裡好。從服飾上看你會發現印度人全年都穿的都很涼快。


天氣方面,我國還是又領先一步的。

資源


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我國盛產石油和天然氣,從這方面我們可以知道咱們國家的技術水平上肯定比印度高,石油就是錢啊,為了石油美國不惜發動戰爭,石油用途廣泛:可以作為交通工具的原料、可以製成塑料、用來鋪路(瀝青)、我們的衣服當中的纖維就是石油裡面提煉出來的。還有日用護膚品裡面的石蠟、染料、都是石油製成的。


在森林資源上可能印度略勝一籌,畢竟是熱帶地區,樹木都是比較高大的。而且印度人在樹木保護方面都比咱們做的好,在印度,私有企業和其他機構若在林地上建立項目,需要向政府提交一定費用。按每公頃計算,除了上繳淨現值金額外,還需交補償造林的保證金。

在資源方面打平手。


綜合以上因素,中國地理位置比印度好點,你們覺得呢?

电视剧里看历史
2019-07-24

印度和中國的地理位置哪個更好,這個問題還真是新鮮

印度和中國的地理位置哪個更好,這個問題還真是新鮮

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家,這裡有能在頂上容納乘客的火車,還有能讓人喝了昇天的黑色恆河水,也不知道是誰給印度的勇氣,阿三還動不動就與中國較量。什麼十年後印度經濟趕超中國之類的大話到處都是,不過小編以為,十年內印度可能只有人口有望超過中國,其他方面嘛,想都別想

印度和中國的地理位置哪個更好,這個問題還真是新鮮

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家,這裡有能在頂上容納乘客的火車,還有能讓人喝了昇天的黑色恆河水,也不知道是誰給印度的勇氣,阿三還動不動就與中國較量。什麼十年後印度經濟趕超中國之類的大話到處都是,不過小編以為,十年內印度可能只有人口有望超過中國,其他方面嘛,想都別想

至於印度和中國的地理位置哪個更好?印度人倒沒有爭議這個,不過在小編看來,中國的地理位置顯然更勝一籌,為什麼呢?

這個問題歷史學可以給出答案,中國在幾千年的文明中從來沒有被西方文明殖民過,究其原因,除了中國軍隊戰鬥力強大之外,中國的地形也有很大的幫助,在古代交通不便,中國東邊是大海,西方是青藏高原和新疆的沙漠,這就猶如兩個天賜的衛士可以守衛中國,再看看印度,雖然南方是大海,但是北方以平原居多,更是有一條走廊可以直接從阿富汗到恆河流域,在古代,印度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先是被雅利安人入侵,後又被英國殖民

印度和中國的地理位置哪個更好,這個問題還真是新鮮

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家,這裡有能在頂上容納乘客的火車,還有能讓人喝了昇天的黑色恆河水,也不知道是誰給印度的勇氣,阿三還動不動就與中國較量。什麼十年後印度經濟趕超中國之類的大話到處都是,不過小編以為,十年內印度可能只有人口有望超過中國,其他方面嘛,想都別想

至於印度和中國的地理位置哪個更好?印度人倒沒有爭議這個,不過在小編看來,中國的地理位置顯然更勝一籌,為什麼呢?

這個問題歷史學可以給出答案,中國在幾千年的文明中從來沒有被西方文明殖民過,究其原因,除了中國軍隊戰鬥力強大之外,中國的地形也有很大的幫助,在古代交通不便,中國東邊是大海,西方是青藏高原和新疆的沙漠,這就猶如兩個天賜的衛士可以守衛中國,再看看印度,雖然南方是大海,但是北方以平原居多,更是有一條走廊可以直接從阿富汗到恆河流域,在古代,印度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先是被雅利安人入侵,後又被英國殖民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吴下阿蒙毋忘在莒
2019-07-26

單說地理位置,不考慮其他因素,我們比印度好。對比以下幾個方面。

氣候帶。國土範圍(主體),我們地處北溫帶,印度地處熱帶。世界上發達國家多在溫帶(西歐、北美),熱帶除了新加坡,貌似沒有發達國家。原因很多,其中一條就是,熱帶物產豐富,比較容易獲得食物,比如中美洲的“香蕉共和國”,有那麼多動植物資源,誰還辛苦種地?這就容易造成熱帶居民缺少儲備意識(對抗災年),不利於財富的積累。試想,印度50度的高溫,沒有空調的話,怎麼在教室裡學習?不過,印度人去阿聯酋打工,倒是相對容易適應當地的熱帶沙漠氣候。

單說地理位置,不考慮其他因素,我們比印度好。對比以下幾個方面。

氣候帶。國土範圍(主體),我們地處北溫帶,印度地處熱帶。世界上發達國家多在溫帶(西歐、北美),熱帶除了新加坡,貌似沒有發達國家。原因很多,其中一條就是,熱帶物產豐富,比較容易獲得食物,比如中美洲的“香蕉共和國”,有那麼多動植物資源,誰還辛苦種地?這就容易造成熱帶居民缺少儲備意識(對抗災年),不利於財富的積累。試想,印度50度的高溫,沒有空調的話,怎麼在教室裡學習?不過,印度人去阿聯酋打工,倒是相對容易適應當地的熱帶沙漠氣候。

自然屏障。我們西南有青藏高原、雲貴高原,西北有天山、大漠,北方有戈壁、草原,東北有林海雪原,東南是大海,已經達到了古代交通能力的極限(現代這些地理障礙同樣不易克服),國土處於一個巨大的相對封閉的地理單元,天險和戰略縱深對國防有利。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同樣地理環境相對封閉,但是,西北部留了一個開伯爾山口,歷史上中亞、西亞各族征服者魚貫而入,種姓制度就是歷次征服留下的歷史遺產。

單說地理位置,不考慮其他因素,我們比印度好。對比以下幾個方面。

氣候帶。國土範圍(主體),我們地處北溫帶,印度地處熱帶。世界上發達國家多在溫帶(西歐、北美),熱帶除了新加坡,貌似沒有發達國家。原因很多,其中一條就是,熱帶物產豐富,比較容易獲得食物,比如中美洲的“香蕉共和國”,有那麼多動植物資源,誰還辛苦種地?這就容易造成熱帶居民缺少儲備意識(對抗災年),不利於財富的積累。試想,印度50度的高溫,沒有空調的話,怎麼在教室裡學習?不過,印度人去阿聯酋打工,倒是相對容易適應當地的熱帶沙漠氣候。

自然屏障。我們西南有青藏高原、雲貴高原,西北有天山、大漠,北方有戈壁、草原,東北有林海雪原,東南是大海,已經達到了古代交通能力的極限(現代這些地理障礙同樣不易克服),國土處於一個巨大的相對封閉的地理單元,天險和戰略縱深對國防有利。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同樣地理環境相對封閉,但是,西北部留了一個開伯爾山口,歷史上中亞、西亞各族征服者魚貫而入,種姓制度就是歷次征服留下的歷史遺產。

周邊經濟發展水平。我們本身古代農業經濟發達,現代周邊有日韓等發達國家,北方的俄國也屬於歐洲先進國家,對經貿往來相對有利。印度周邊的巴基斯坦、緬甸、南亞各小國普遍比印度經濟落後,如同身處落後國家扎堆的非洲、拉丁美洲。

單說地理位置,不考慮其他因素,我們比印度好。對比以下幾個方面。

氣候帶。國土範圍(主體),我們地處北溫帶,印度地處熱帶。世界上發達國家多在溫帶(西歐、北美),熱帶除了新加坡,貌似沒有發達國家。原因很多,其中一條就是,熱帶物產豐富,比較容易獲得食物,比如中美洲的“香蕉共和國”,有那麼多動植物資源,誰還辛苦種地?這就容易造成熱帶居民缺少儲備意識(對抗災年),不利於財富的積累。試想,印度50度的高溫,沒有空調的話,怎麼在教室裡學習?不過,印度人去阿聯酋打工,倒是相對容易適應當地的熱帶沙漠氣候。

自然屏障。我們西南有青藏高原、雲貴高原,西北有天山、大漠,北方有戈壁、草原,東北有林海雪原,東南是大海,已經達到了古代交通能力的極限(現代這些地理障礙同樣不易克服),國土處於一個巨大的相對封閉的地理單元,天險和戰略縱深對國防有利。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同樣地理環境相對封閉,但是,西北部留了一個開伯爾山口,歷史上中亞、西亞各族征服者魚貫而入,種姓制度就是歷次征服留下的歷史遺產。

周邊經濟發展水平。我們本身古代農業經濟發達,現代周邊有日韓等發達國家,北方的俄國也屬於歐洲先進國家,對經貿往來相對有利。印度周邊的巴基斯坦、緬甸、南亞各小國普遍比印度經濟落後,如同身處落後國家扎堆的非洲、拉丁美洲。

綜上,單論地理位置,印度存在一些不足,如果再加上人的因素,則印度的情況更復雜,大約300種以上的地方語言,溝通就是巨大挑戰。

晴之黎明
2019-08-09

其實印度的地理位置就發展經濟來說是極好的,比中國要好。我們看看印度在世界地圖上的位置就能很明顯的感覺出來。

印度發展海洋貿易的地理位置明顯優於中國

其實印度的地理位置就發展經濟來說是極好的,比中國要好。我們看看印度在世界地圖上的位置就能很明顯的感覺出來。

印度發展海洋貿易的地理位置明顯優於中國

印度的地理位置,正好處在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的一個輻射中心位置。而且印度三面環海,非常有利於海洋貿易。而我國僅一面環海,而且與世界各地的貿易距離,除了東北亞和東南亞外,幾乎都在遠端位置。要不是中國在產品和市場上的優勢,單從地理位置來看,貿易上絕對是不如印度方便。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印度的貿易潛力巨大,只是還沒有被激發出來。如果以中國現代積累的發展經驗來發展印度的話,不出二十年就能搞出一個輻射亞非歐和大洋洲的大經濟圈,成為整個地區的貿易核心國。可目前印度的問題比較多,好的發展條件未必會利用或者有能力充分利用。

印度在國土的縱深上與中國相比差距巨大

說到國土縱深,一般都是從軍事角度來說的。中國地形東部一面環海,北部是猶如陸海的超大無人區域,西部和南部是沙漠和青藏高原的巨型屏障。中國國土整體上多山地而且地形複雜,再加上遼闊的國土面積,因此從軍事上來講幾乎是不可被軍事征服的。

與中國接壤的國家有14個 ,它們分別是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爾、老撾、緬甸和越南。所以客觀來講中國如果沒有好的軍事防守地形也是比較麻煩的。不過這與美國天堂般優越的國家安全位置相比又有些不一樣,我們是危機下的地理優勢,美國則是地理上完全沒有危機,只可惜美國並不愛好和平。

其實印度的地理位置就發展經濟來說是極好的,比中國要好。我們看看印度在世界地圖上的位置就能很明顯的感覺出來。

印度發展海洋貿易的地理位置明顯優於中國

印度的地理位置,正好處在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的一個輻射中心位置。而且印度三面環海,非常有利於海洋貿易。而我國僅一面環海,而且與世界各地的貿易距離,除了東北亞和東南亞外,幾乎都在遠端位置。要不是中國在產品和市場上的優勢,單從地理位置來看,貿易上絕對是不如印度方便。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印度的貿易潛力巨大,只是還沒有被激發出來。如果以中國現代積累的發展經驗來發展印度的話,不出二十年就能搞出一個輻射亞非歐和大洋洲的大經濟圈,成為整個地區的貿易核心國。可目前印度的問題比較多,好的發展條件未必會利用或者有能力充分利用。

印度在國土的縱深上與中國相比差距巨大

說到國土縱深,一般都是從軍事角度來說的。中國地形東部一面環海,北部是猶如陸海的超大無人區域,西部和南部是沙漠和青藏高原的巨型屏障。中國國土整體上多山地而且地形複雜,再加上遼闊的國土面積,因此從軍事上來講幾乎是不可被軍事征服的。

與中國接壤的國家有14個 ,它們分別是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爾、老撾、緬甸和越南。所以客觀來講中國如果沒有好的軍事防守地形也是比較麻煩的。不過這與美國天堂般優越的國家安全位置相比又有些不一樣,我們是危機下的地理優勢,美國則是地理上完全沒有危機,只可惜美國並不愛好和平。

那麼印度呢,雖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但是國土防禦縱深上確實不夠。印度三面環海也可以說容易被三面包圍,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絕壁,南面是印度半島,東面孟加拉,西面是巴基斯坦。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是個無險可守的四面都被包圍的國家。而且整個印度平原面積佔比40%(中國26.62),其國內耕地面積比中國還大。


所以一旦軍事侵入到印度次大陸,它在軍事上便沒什麼險可守。網上有說印度歷史上曾被外族征服多達三十多次,比如印度歷史上的貴霜帝國,莫臥兒帝國等都是外族入侵建立的王朝,還有近代英國的全面殖民,這些都很能說明問題。


從衛星看印度地形,這個國家外圍有地形優勢的地理屏障,也都不在自己的手裡,沒什麼關可守,真有大規模軍事衝突出現,在國家安全上應該是應該是不太容易睡好覺的。再看著整個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和山下的一馬平川廣大平原,也確實比較有防守壓力。

其實印度的地理位置就發展經濟來說是極好的,比中國要好。我們看看印度在世界地圖上的位置就能很明顯的感覺出來。

印度發展海洋貿易的地理位置明顯優於中國

印度的地理位置,正好處在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的一個輻射中心位置。而且印度三面環海,非常有利於海洋貿易。而我國僅一面環海,而且與世界各地的貿易距離,除了東北亞和東南亞外,幾乎都在遠端位置。要不是中國在產品和市場上的優勢,單從地理位置來看,貿易上絕對是不如印度方便。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印度的貿易潛力巨大,只是還沒有被激發出來。如果以中國現代積累的發展經驗來發展印度的話,不出二十年就能搞出一個輻射亞非歐和大洋洲的大經濟圈,成為整個地區的貿易核心國。可目前印度的問題比較多,好的發展條件未必會利用或者有能力充分利用。

印度在國土的縱深上與中國相比差距巨大

說到國土縱深,一般都是從軍事角度來說的。中國地形東部一面環海,北部是猶如陸海的超大無人區域,西部和南部是沙漠和青藏高原的巨型屏障。中國國土整體上多山地而且地形複雜,再加上遼闊的國土面積,因此從軍事上來講幾乎是不可被軍事征服的。

與中國接壤的國家有14個 ,它們分別是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爾、老撾、緬甸和越南。所以客觀來講中國如果沒有好的軍事防守地形也是比較麻煩的。不過這與美國天堂般優越的國家安全位置相比又有些不一樣,我們是危機下的地理優勢,美國則是地理上完全沒有危機,只可惜美國並不愛好和平。

那麼印度呢,雖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但是國土防禦縱深上確實不夠。印度三面環海也可以說容易被三面包圍,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絕壁,南面是印度半島,東面孟加拉,西面是巴基斯坦。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是個無險可守的四面都被包圍的國家。而且整個印度平原面積佔比40%(中國26.62),其國內耕地面積比中國還大。


所以一旦軍事侵入到印度次大陸,它在軍事上便沒什麼險可守。網上有說印度歷史上曾被外族征服多達三十多次,比如印度歷史上的貴霜帝國,莫臥兒帝國等都是外族入侵建立的王朝,還有近代英國的全面殖民,這些都很能說明問題。


從衛星看印度地形,這個國家外圍有地形優勢的地理屏障,也都不在自己的手裡,沒什麼關可守,真有大規模軍事衝突出現,在國家安全上應該是應該是不太容易睡好覺的。再看著整個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和山下的一馬平川廣大平原,也確實比較有防守壓力。

但印度的好運在於它的北面是一個強大卻愛好和平的中國,怎麼看爭取與中國的永久和平都是務實的政治遠見。


在其他方面巴基斯坦本來與印度同屬一國,除此印度周邊再無強國,且國際上歐美中俄國際最強四極又從不敵視印度,這是非常容易爭取到和平的國際大環境,自己又是南亞地區絕對的軍事強國,爭取和平發展環境的主導權完全在自己的手裡。本具備安心的發社會和經濟的外部環境條件,直至發展成為另一個全球貿易集中的中心都沒有太大問題。


只可惜印度卻有著與其不匹配的政治自大與軍事冒險習慣,浪費了極佳的地理經濟發展優勢和國際環境條件,反而不斷為自己埋下禍患的種子,看上去就像一個極度不明智和不成熟的國家,根本不知道勁該往什麼地方使,讓國家本有的發展潛力被埋沒掉。我們國家在各種惡劣和限制的國際環境下左衝右突,拼上老命去創造發展的機會,印度卻在極好的國際環境和地理環境中愣是與我們差距越來越大,一手好牌卻打不好那著實是挺可惜的。


所以地理位置的各種好壞對比雖然存在,但能否正確分析其特點,並在政治,外交,經濟和軍事上採用相適的國策才是好壞的關鍵。


可惜印度自大的領土野心始終是地緣火藥桶,而不成熟、愛冒險的政治心態,始終是比任何地理位置問題更大的危險因素。

顺彁
2019-08-03

中國和印度雖然都是大國,單從地理位置上看我覺得還是印度要強一些。

畢竟印度土地面積是中國三分之一,養活了差不多和中國一樣的人口,說明熱帶氣候帶還是非常適合人類居住的。

印度沒有四季之分,這一點就比中國強太多了,但也就是因為印度自然環境優越,人們安於現狀,造就了現在的印度經濟一向不好,種族制度到現在一直沒變。

中國雖然大,但是有一半地方不適合居住,以前都是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現代社會才發展到沿海地區。印度雙面靠海,但中部也是山丘,人口也是在沿海,這點個中國半斤八兩,海岸線都差不多。

印度位置在航海路線上要佔優勢,我們國家石油都要從中東經過印度才能到中國,中國的港口就只能中國自己用。

總體來講雖然印度位置有優勢,但比上中國人的勤奮,勤能補拙,所以我們把印度甩的老遠。😄

中國和印度雖然都是大國,單從地理位置上看我覺得還是印度要強一些。

畢竟印度土地面積是中國三分之一,養活了差不多和中國一樣的人口,說明熱帶氣候帶還是非常適合人類居住的。

印度沒有四季之分,這一點就比中國強太多了,但也就是因為印度自然環境優越,人們安於現狀,造就了現在的印度經濟一向不好,種族制度到現在一直沒變。

中國雖然大,但是有一半地方不適合居住,以前都是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現代社會才發展到沿海地區。印度雙面靠海,但中部也是山丘,人口也是在沿海,這點個中國半斤八兩,海岸線都差不多。

印度位置在航海路線上要佔優勢,我們國家石油都要從中東經過印度才能到中國,中國的港口就只能中國自己用。

總體來講雖然印度位置有優勢,但比上中國人的勤奮,勤能補拙,所以我們把印度甩的老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