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舉人、進士在古代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秀才、舉人、進士,如果把秀才比作211本科,那麼舉人、進士相當於哪類學校的什麼學歷?秀才、舉人、進士在古代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10 個回答
狄飞惊
2019-06-16

這是個關公戰秦瓊的話題,因為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狀元,跟現在的本科、碩士、博士不在一個頻道上,秀才、舉人、進士、狀元不是考學歷,而是考公務員。

如果硬要把古代科舉和現代學歷教育比較,也能生搬硬湊一番,題目說了如果把秀才比作211本科,那麼舉人=211或985碩士,進士=211或985博士。

科舉制度起源於隋唐,完善於兩宋,鼎盛於明清,我們就以清代為例說明。

這是個關公戰秦瓊的話題,因為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狀元,跟現在的本科、碩士、博士不在一個頻道上,秀才、舉人、進士、狀元不是考學歷,而是考公務員。

如果硬要把古代科舉和現代學歷教育比較,也能生搬硬湊一番,題目說了如果把秀才比作211本科,那麼舉人=211或985碩士,進士=211或985博士。

科舉制度起源於隋唐,完善於兩宋,鼎盛於明清,我們就以清代為例說明。

1,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

童生是明清特有的。清朝規定,讀書人想要科舉入仕,不論年齡大小,都必須參加縣試、府試,先考取童生,只有考取了童生,才有參加院試的資格,院試通過的佼佼者才能成為秀才。像魯迅小說《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因為童子試都考不過,連秀才都不是,一直到老了還是一個童生,人稱“老童生”。

如果秀才是211本科,那童生就是高中畢業生,因為只有高中畢業才有參加高考的資格,高考成績優秀的佼佼者才能成為211本科大學生。

2,秀才,相當於211或985本科

童生考取了秀才,就可以進入府學、州學、縣學等官辦學校全日制學習,成為官辦學校的“生員”,這就好比高中生畢業考上了211大學,成為全日制在校生。在府學做生員的,相當於985高校;在州學做生員的,相當於211高校;在縣學做生員的,相當於普通高校。

秀才不能做官,但享有升堂不下跪、免賦稅等待遇,秀才進入官學學習,要接受嚴格的監督考核,還要參加科考選拔,只有選拔考試通過者,才有參加鄉試考取舉人的資格。

這就好比211大學本科生,要每天定日打卡考勤,乖乖上課,還要參加畢業考試,只有考試通過者,才有參加研究生考試考取碩士研究生的資格。

這是個關公戰秦瓊的話題,因為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狀元,跟現在的本科、碩士、博士不在一個頻道上,秀才、舉人、進士、狀元不是考學歷,而是考公務員。

如果硬要把古代科舉和現代學歷教育比較,也能生搬硬湊一番,題目說了如果把秀才比作211本科,那麼舉人=211或985碩士,進士=211或985博士。

科舉制度起源於隋唐,完善於兩宋,鼎盛於明清,我們就以清代為例說明。

1,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

童生是明清特有的。清朝規定,讀書人想要科舉入仕,不論年齡大小,都必須參加縣試、府試,先考取童生,只有考取了童生,才有參加院試的資格,院試通過的佼佼者才能成為秀才。像魯迅小說《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因為童子試都考不過,連秀才都不是,一直到老了還是一個童生,人稱“老童生”。

如果秀才是211本科,那童生就是高中畢業生,因為只有高中畢業才有參加高考的資格,高考成績優秀的佼佼者才能成為211本科大學生。

2,秀才,相當於211或985本科

童生考取了秀才,就可以進入府學、州學、縣學等官辦學校全日制學習,成為官辦學校的“生員”,這就好比高中生畢業考上了211大學,成為全日制在校生。在府學做生員的,相當於985高校;在州學做生員的,相當於211高校;在縣學做生員的,相當於普通高校。

秀才不能做官,但享有升堂不下跪、免賦稅等待遇,秀才進入官學學習,要接受嚴格的監督考核,還要參加科考選拔,只有選拔考試通過者,才有參加鄉試考取舉人的資格。

這就好比211大學本科生,要每天定日打卡考勤,乖乖上課,還要參加畢業考試,只有考試通過者,才有參加研究生考試考取碩士研究生的資格。

3,舉人,相當於211或985碩士

秀才通過選拔考試獲得資格後,可以參加本省組織的鄉試,成績優秀通過鄉試者就是舉人。

秀才不是功名,不能直接做官,但舉人是功名,可以直接做官,不過需要參加吏部銓選,只有在出現職位空缺並且沒有合適人選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授官。正因為如此,《儒林外史》中的范進才數次落第後考取舉人,才陷入癲狂狀態,而親戚朋友也對他極盡巴結。

舉人就相當於211或985碩士,童生不能跨過秀才直接考舉人,高中畢業也不能跨過大學本科直接考碩士研究生。

這是個關公戰秦瓊的話題,因為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狀元,跟現在的本科、碩士、博士不在一個頻道上,秀才、舉人、進士、狀元不是考學歷,而是考公務員。

如果硬要把古代科舉和現代學歷教育比較,也能生搬硬湊一番,題目說了如果把秀才比作211本科,那麼舉人=211或985碩士,進士=211或985博士。

科舉制度起源於隋唐,完善於兩宋,鼎盛於明清,我們就以清代為例說明。

1,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

童生是明清特有的。清朝規定,讀書人想要科舉入仕,不論年齡大小,都必須參加縣試、府試,先考取童生,只有考取了童生,才有參加院試的資格,院試通過的佼佼者才能成為秀才。像魯迅小說《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因為童子試都考不過,連秀才都不是,一直到老了還是一個童生,人稱“老童生”。

如果秀才是211本科,那童生就是高中畢業生,因為只有高中畢業才有參加高考的資格,高考成績優秀的佼佼者才能成為211本科大學生。

2,秀才,相當於211或985本科

童生考取了秀才,就可以進入府學、州學、縣學等官辦學校全日制學習,成為官辦學校的“生員”,這就好比高中生畢業考上了211大學,成為全日制在校生。在府學做生員的,相當於985高校;在州學做生員的,相當於211高校;在縣學做生員的,相當於普通高校。

秀才不能做官,但享有升堂不下跪、免賦稅等待遇,秀才進入官學學習,要接受嚴格的監督考核,還要參加科考選拔,只有選拔考試通過者,才有參加鄉試考取舉人的資格。

這就好比211大學本科生,要每天定日打卡考勤,乖乖上課,還要參加畢業考試,只有考試通過者,才有參加研究生考試考取碩士研究生的資格。

3,舉人,相當於211或985碩士

秀才通過選拔考試獲得資格後,可以參加本省組織的鄉試,成績優秀通過鄉試者就是舉人。

秀才不是功名,不能直接做官,但舉人是功名,可以直接做官,不過需要參加吏部銓選,只有在出現職位空缺並且沒有合適人選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授官。正因為如此,《儒林外史》中的范進才數次落第後考取舉人,才陷入癲狂狀態,而親戚朋友也對他極盡巴結。

舉人就相當於211或985碩士,童生不能跨過秀才直接考舉人,高中畢業也不能跨過大學本科直接考碩士研究生。

4,進士,相當於211或985博士

通過鄉試考取舉人後,就取得了參加會試的資格,各省舉人每三年一次齊集京師,參加禮部組織的會試,通過會試的就是進士,再進一步的殿試只是決定排名。一旦中了進士,就成為全國級別的精英,只要不犯大錯,必定是前景光明,前途無憂。

這就好比博士已經是最高學歷學位,進士也是最高等級,無法再高了,所謂“狀元、榜樣、探花”,實際上是對進士一甲前三名的稱呼,他們在本質上仍然是進士。

這是個關公戰秦瓊的話題,因為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狀元,跟現在的本科、碩士、博士不在一個頻道上,秀才、舉人、進士、狀元不是考學歷,而是考公務員。

如果硬要把古代科舉和現代學歷教育比較,也能生搬硬湊一番,題目說了如果把秀才比作211本科,那麼舉人=211或985碩士,進士=211或985博士。

科舉制度起源於隋唐,完善於兩宋,鼎盛於明清,我們就以清代為例說明。

1,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

童生是明清特有的。清朝規定,讀書人想要科舉入仕,不論年齡大小,都必須參加縣試、府試,先考取童生,只有考取了童生,才有參加院試的資格,院試通過的佼佼者才能成為秀才。像魯迅小說《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因為童子試都考不過,連秀才都不是,一直到老了還是一個童生,人稱“老童生”。

如果秀才是211本科,那童生就是高中畢業生,因為只有高中畢業才有參加高考的資格,高考成績優秀的佼佼者才能成為211本科大學生。

2,秀才,相當於211或985本科

童生考取了秀才,就可以進入府學、州學、縣學等官辦學校全日制學習,成為官辦學校的“生員”,這就好比高中生畢業考上了211大學,成為全日制在校生。在府學做生員的,相當於985高校;在州學做生員的,相當於211高校;在縣學做生員的,相當於普通高校。

秀才不能做官,但享有升堂不下跪、免賦稅等待遇,秀才進入官學學習,要接受嚴格的監督考核,還要參加科考選拔,只有選拔考試通過者,才有參加鄉試考取舉人的資格。

這就好比211大學本科生,要每天定日打卡考勤,乖乖上課,還要參加畢業考試,只有考試通過者,才有參加研究生考試考取碩士研究生的資格。

3,舉人,相當於211或985碩士

秀才通過選拔考試獲得資格後,可以參加本省組織的鄉試,成績優秀通過鄉試者就是舉人。

秀才不是功名,不能直接做官,但舉人是功名,可以直接做官,不過需要參加吏部銓選,只有在出現職位空缺並且沒有合適人選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授官。正因為如此,《儒林外史》中的范進才數次落第後考取舉人,才陷入癲狂狀態,而親戚朋友也對他極盡巴結。

舉人就相當於211或985碩士,童生不能跨過秀才直接考舉人,高中畢業也不能跨過大學本科直接考碩士研究生。

4,進士,相當於211或985博士

通過鄉試考取舉人後,就取得了參加會試的資格,各省舉人每三年一次齊集京師,參加禮部組織的會試,通過會試的就是進士,再進一步的殿試只是決定排名。一旦中了進士,就成為全國級別的精英,只要不犯大錯,必定是前景光明,前途無憂。

這就好比博士已經是最高學歷學位,進士也是最高等級,無法再高了,所謂“狀元、榜樣、探花”,實際上是對進士一甲前三名的稱呼,他們在本質上仍然是進士。

作者雖然對古代科舉和現代教育進行了比較,但實際上古代考取功名的讀書人,其社會地位比現代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高得多。古代推崇“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只要考取了功名都能做官,只是官品高低不同。現在則不然,讀再多的書,再才高八斗,滿腹經綸都逃脫不了給人打工的命運,想要入仕做官,還要參加公務員考試。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逸美轩居士
2019-08-21

逸美軒居士曰: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分別相當於現代學歷教育的博士、博士後、院士。

秀才算是選舉制度的初級,大致相當於現代社會的博士學歷。沒有獲取秀才地位的人是很難進入仕途的,因此取得秀才地位非常重要,秀才地位的取得也意味著朝廷對人才的選的過程。

舉人之所以稱“舉”,就是因為舉人是通過考試這種方式,從秀才中舉薦出來的。取得舉人地位即說明己經進入仕途了,可以被朝廷任命為低級官員啦。

進士,是通過考試從舉人隊伍中選拔出來的,其能力水平都是代表當時最高水平的最優秀人才。故有資格更進一步,擔任更高職務的官員。進士一般是通過皇帝親自選拔的,其中最優群體賜“進士出身”是正牌進士,稍次一等的則賜“同進士出身”,雖稱“同進士出身”,但畢竟還不是進士,故其地位稍微低一點。

聲明:根據廣大網友提議,本人不歡迎噴子、毛粉、蛾粉、黑粉,發現直接拉黑,對不專業的評論恕不回覆。

圖文都是原創,請勿抄襲!歡迎正義人士評論、轉發、點贊、關注。


逸美軒居士曰: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分別相當於現代學歷教育的博士、博士後、院士。

秀才算是選舉制度的初級,大致相當於現代社會的博士學歷。沒有獲取秀才地位的人是很難進入仕途的,因此取得秀才地位非常重要,秀才地位的取得也意味著朝廷對人才的選的過程。

舉人之所以稱“舉”,就是因為舉人是通過考試這種方式,從秀才中舉薦出來的。取得舉人地位即說明己經進入仕途了,可以被朝廷任命為低級官員啦。

進士,是通過考試從舉人隊伍中選拔出來的,其能力水平都是代表當時最高水平的最優秀人才。故有資格更進一步,擔任更高職務的官員。進士一般是通過皇帝親自選拔的,其中最優群體賜“進士出身”是正牌進士,稍次一等的則賜“同進士出身”,雖稱“同進士出身”,但畢竟還不是進士,故其地位稍微低一點。

聲明:根據廣大網友提議,本人不歡迎噴子、毛粉、蛾粉、黑粉,發現直接拉黑,對不專業的評論恕不回覆。

圖文都是原創,請勿抄襲!歡迎正義人士評論、轉發、點贊、關注。


南朝四百八十寺
2019-06-02

不是這樣看的,區別很大,

不是這樣看的,區別很大,
明清時期,秀才亦專用以稱府、州、縣學生員。

鄉試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凡本省生員與監生、廕生、官生、貢生均可參加,

不是這樣看的,區別很大,
明清時期,秀才亦專用以稱府、州、縣學生員。

鄉試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凡本省生員與監生、廕生、官生、貢生均可參加,

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三年一次),遇慶典加科為恩科,考期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欽派。

鄉試放榜日期在農曆九月上旬至中旬,此間正是桂花開放季節,所以鄉試放榜也叫“桂榜”。

考中稱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中試之舉人原則上即獲得了選官的資格(范進中舉,就是可以為官了)。

凡在鄉試中式者均可參加第二年在京師舉行的會試。又稱「禮闈」、「春闈」,考三場,每場三日。放榜時正值陽春四月,杏花綻放,故稱稱“杏榜”。會試放榜,可謂“杏榜題名”,得中者就是“貢士”,杏榜的頭名就是“會元”。

會試在北京內城的貢院舉行。會試的主考官4人(明代為2人)稱總裁,以進士出身的大學士、尚書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員,由部都請派充。

會試揭榜後,中式者於下月應殿試,在紫禁城內的保和殿應試,考官為皇帝。複試後,於四月二十一日應殿試,也在保和殿,因為皇帝監考,故為“天子門生”。

明清殿試後放榜,欽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為狀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稱“進士及第”,又稱“三鼎甲”。二甲若干人,佔錄取者的三分之一,稱“進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稱傳臚。三甲若干人,佔錄取者的三分之二。最後由填榜官填寫發榜。

一甲三人立即授職,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二、三甲進士如欲授職入官,還要在保和殿再經朝考次,綜合前後考試成績,擇優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即俗稱的“點翰林”,其餘分發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職。

如果硬要類比的話,秀才只能相當於高中生,有參加全國考試的資格,如果公考的話,最多相當於大專學歷,

舉人相當於大專以上學歷,且公考通過的人,有當官的資格,有功名在身,見官可以不跪,還可以在當地縣衙謀個差事,

進士相當於選調生,或者清北的博士,出來就是官員了,是皇帝的親兒子,重點培養的後備人才,未來的省 部 級。

四川達州
2019-08-20

根本就沒有辦法比較。

秀才舉人進士,是科舉通過者,未來的統治階級成員,是士,享有政治經濟特權,相當於公務員考試合格。

高中大學碩士博士,是現代教育體系下的受教育者,既沒有任何政治經濟特權,也不具備官員或者士的身份。

此外,從知識面來說,科舉大體偏向文科,雖然極具深度,但基本屬於死讀書者,知識體系狹窄,庶務大多一竅不通,才會被幕僚師爺玩弄於股掌之上。

站烽
2019-07-29

縣試考童生身份,院試考秀才,考中了秀才不納稅,見了縣官不用跪,犯事了官府也不能用刑,但不能直接當官,應該是等於現在的本科生。鄉試考舉人,有功名可以直接當官,相當於現在考中公務員省考。會試考中了是進士,相當於考中了公務員國考,殿試三甲進翰林院,是作為政府的未來主導培養的。

考上碩士博士,可以在公務員考試的時候面試加分,但本質上是往科研的道路上發展而非向官場進軍。研究生考試有點像唐朝的明經科,公務員考試是進士科。

古語有云“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三十歲了在科研上都沒有成為頂尖學者的跡象,那基本沒啥希望了。但五十歲能中進士,那才是官場的真正開始階段。

立春abc
2019-06-03

我自己覺得,那些秀才,相當於高中畢業的學生,還沒有考上本科。那些舉人,是大學畢業的那些人,有了本科畢業證。那些進士就是考上了公務員和事業編的那些本科或者研究生畢業的學生。因為從前讀書人很少,所以秀才也很有點地位,看那個孫秀才的做派,那是不可能有什麼前程的了。就像大家都是文盲的時候,高中畢業生就已經很有文化了。

我自己覺得,那些秀才,相當於高中畢業的學生,還沒有考上本科。那些舉人,是大學畢業的那些人,有了本科畢業證。那些進士就是考上了公務員和事業編的那些本科或者研究生畢業的學生。因為從前讀書人很少,所以秀才也很有點地位,看那個孫秀才的做派,那是不可能有什麼前程的了。就像大家都是文盲的時候,高中畢業生就已經很有文化了。

那些舉人,只不過是沒有考上公務員的,明年還可以考,但是那個秀才就沒有考公務員的資格。所以,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那個孫秀才就很脹包,顧廷燁是舉人,因為犯了錯,被取消了考公務員的資格,而那個好孩子盛長柏就是考上了公務員,最終留在了國家機關工作。

我自己覺得,那些秀才,相當於高中畢業的學生,還沒有考上本科。那些舉人,是大學畢業的那些人,有了本科畢業證。那些進士就是考上了公務員和事業編的那些本科或者研究生畢業的學生。因為從前讀書人很少,所以秀才也很有點地位,看那個孫秀才的做派,那是不可能有什麼前程的了。就像大家都是文盲的時候,高中畢業生就已經很有文化了。

那些舉人,只不過是沒有考上公務員的,明年還可以考,但是那個秀才就沒有考公務員的資格。所以,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那個孫秀才就很脹包,顧廷燁是舉人,因為犯了錯,被取消了考公務員的資格,而那個好孩子盛長柏就是考上了公務員,最終留在了國家機關工作。
至於那個同樣中了舉的顧長楓,看他那個樣子恐怕沒有考上公務員的能力了。

多云sky
2019-08-15

秀才相當於參加中考獲得高中生入學資格,舉人就是高考獲得本科入學資格和身份。

進士是公務員考試已經上岸了,這個道理很簡單。

秀才各地是不少的,舉人、進士就稀罕的多。考中舉人之後全家人就可以不用交政府的賦稅,享有很多好處了,是體制內的人了,中了進士那就不得了了,可以當大官。

历史知事
2019-06-03

把古代的選官制度和現代的學歷教育進行比較,完全沒有可比性。簡單來說,學士碩士和博士的社會地位,都遠不如秀才。

我國從隋唐開始,實行了科舉制作為主要的選官制度,尤其是明清兩朝,學而優則仕成了讀書人做學問的主要目的。一步一步從普通的童生考到進士,經歷秀才、舉人等身份,最終完成階層跨越,這裡面付出的艱辛,絕非寒窗苦讀三年的高中生可以比擬的。至於說秀才是211本科,更是無稽之談!

如果你出身在一個窮鄉僻壤,可能全鄉甚至全縣都沒有幾個秀才,而現在,最偏僻的地方一說機關事業單位招聘,211以上的本科生烏央烏央都來了。前些年的大學生村官考試,京津地區的十幾個博士競爭一個崗位,如果這事請發生在明清,根本不用競爭,有秀才功名,直接就成了鄉紳,自動享有村官乃至鄉官的權力。

把古代的選官制度和現代的學歷教育進行比較,完全沒有可比性。簡單來說,學士碩士和博士的社會地位,都遠不如秀才。

我國從隋唐開始,實行了科舉制作為主要的選官制度,尤其是明清兩朝,學而優則仕成了讀書人做學問的主要目的。一步一步從普通的童生考到進士,經歷秀才、舉人等身份,最終完成階層跨越,這裡面付出的艱辛,絕非寒窗苦讀三年的高中生可以比擬的。至於說秀才是211本科,更是無稽之談!

如果你出身在一個窮鄉僻壤,可能全鄉甚至全縣都沒有幾個秀才,而現在,最偏僻的地方一說機關事業單位招聘,211以上的本科生烏央烏央都來了。前些年的大學生村官考試,京津地區的十幾個博士競爭一個崗位,如果這事請發生在明清,根本不用競爭,有秀才功名,直接就成了鄉紳,自動享有村官乃至鄉官的權力。

為什麼秀才能成為鄉紳?因為有特權

從本質來說是因為一旦考上秀才,就擁有了與體制內官員平等對話的權利。如果沒有秀才功名,見官不虔誠先掌嘴一百再說!如果非要類比,秀才的概念可以等同於高級知識分子+政協成員+社會知名人士。

秀才是有功名的,這讓秀才足以藐視現在學歷教育上的所有人,從學士、到碩士或者博士。即便你是博士,到了不講理的店家,不還是要在坐在引擎蓋子上哭一場嗎?如果是秀才,直接走上層路線——我同學某某某當某官,我同學某某某當某官,看你敢不敢惹我?

不僅如此,秀才還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享有優惠政策,大概相當於超國民待遇。秀才也叫生員,一旦考上就成了府學或者縣學的學生,被稱作“生員”,屬於半官身。秀才中成績比較優異的人,叫做廩生,則是直接從政府領工資,端起了鐵飯碗。因為秀才要經常參加一些遊學、考試等活動,所以自動獲取了無限期的自由通行證,不受各地限號影響。

把古代的選官制度和現代的學歷教育進行比較,完全沒有可比性。簡單來說,學士碩士和博士的社會地位,都遠不如秀才。

我國從隋唐開始,實行了科舉制作為主要的選官制度,尤其是明清兩朝,學而優則仕成了讀書人做學問的主要目的。一步一步從普通的童生考到進士,經歷秀才、舉人等身份,最終完成階層跨越,這裡面付出的艱辛,絕非寒窗苦讀三年的高中生可以比擬的。至於說秀才是211本科,更是無稽之談!

如果你出身在一個窮鄉僻壤,可能全鄉甚至全縣都沒有幾個秀才,而現在,最偏僻的地方一說機關事業單位招聘,211以上的本科生烏央烏央都來了。前些年的大學生村官考試,京津地區的十幾個博士競爭一個崗位,如果這事請發生在明清,根本不用競爭,有秀才功名,直接就成了鄉紳,自動享有村官乃至鄉官的權力。

為什麼秀才能成為鄉紳?因為有特權

從本質來說是因為一旦考上秀才,就擁有了與體制內官員平等對話的權利。如果沒有秀才功名,見官不虔誠先掌嘴一百再說!如果非要類比,秀才的概念可以等同於高級知識分子+政協成員+社會知名人士。

秀才是有功名的,這讓秀才足以藐視現在學歷教育上的所有人,從學士、到碩士或者博士。即便你是博士,到了不講理的店家,不還是要在坐在引擎蓋子上哭一場嗎?如果是秀才,直接走上層路線——我同學某某某當某官,我同學某某某當某官,看你敢不敢惹我?

不僅如此,秀才還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享有優惠政策,大概相當於超國民待遇。秀才也叫生員,一旦考上就成了府學或者縣學的學生,被稱作“生員”,屬於半官身。秀才中成績比較優異的人,叫做廩生,則是直接從政府領工資,端起了鐵飯碗。因為秀才要經常參加一些遊學、考試等活動,所以自動獲取了無限期的自由通行證,不受各地限號影響。

秀才有免費自由通行證,而普通農民和手工業者則必須辦理路引就是介紹信才能到外地探親訪友,否則會被當做流寇抓起來。士農工商中的商,雖然有錢,卻時常需要巴結秀才,給他們提供免費的車船運輸便利,有的秀才坐船坐車,不僅不要車票船票,反而還回從商家那裡得到“補助”,因為有秀才的車船,往往能免除官兵盤查、流寇侵擾。

作為秀才,還有一個重要福利是不用服徭役。如果平頭百姓在家裡好好務農,基本上還可以保持衣食無憂,最大的問題是修長城甚至打仗之類的徭役。繁重的徭役在明清雖然都折算成了金錢,老百姓的負擔卻沒有減少多少。

明清兩朝,秀才最重要的福利是不用交稅。繁重的稅收,常常讓很多家庭破產,一旦發生饑荒,僅有的糧食被官府和地主搜走,農民就不得不起來反抗了。事實上,歷史上很多秀才就用“免稅”這一特權,巧取豪奪成了大地主。自耕農想要免稅,就把土地過戶給秀才,一旦發生饑荒之類,秀才們就有了兼併土地的良機。如果發生糾紛,農民這邊也毫無勝算。

把古代的選官制度和現代的學歷教育進行比較,完全沒有可比性。簡單來說,學士碩士和博士的社會地位,都遠不如秀才。

我國從隋唐開始,實行了科舉制作為主要的選官制度,尤其是明清兩朝,學而優則仕成了讀書人做學問的主要目的。一步一步從普通的童生考到進士,經歷秀才、舉人等身份,最終完成階層跨越,這裡面付出的艱辛,絕非寒窗苦讀三年的高中生可以比擬的。至於說秀才是211本科,更是無稽之談!

如果你出身在一個窮鄉僻壤,可能全鄉甚至全縣都沒有幾個秀才,而現在,最偏僻的地方一說機關事業單位招聘,211以上的本科生烏央烏央都來了。前些年的大學生村官考試,京津地區的十幾個博士競爭一個崗位,如果這事請發生在明清,根本不用競爭,有秀才功名,直接就成了鄉紳,自動享有村官乃至鄉官的權力。

為什麼秀才能成為鄉紳?因為有特權

從本質來說是因為一旦考上秀才,就擁有了與體制內官員平等對話的權利。如果沒有秀才功名,見官不虔誠先掌嘴一百再說!如果非要類比,秀才的概念可以等同於高級知識分子+政協成員+社會知名人士。

秀才是有功名的,這讓秀才足以藐視現在學歷教育上的所有人,從學士、到碩士或者博士。即便你是博士,到了不講理的店家,不還是要在坐在引擎蓋子上哭一場嗎?如果是秀才,直接走上層路線——我同學某某某當某官,我同學某某某當某官,看你敢不敢惹我?

不僅如此,秀才還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享有優惠政策,大概相當於超國民待遇。秀才也叫生員,一旦考上就成了府學或者縣學的學生,被稱作“生員”,屬於半官身。秀才中成績比較優異的人,叫做廩生,則是直接從政府領工資,端起了鐵飯碗。因為秀才要經常參加一些遊學、考試等活動,所以自動獲取了無限期的自由通行證,不受各地限號影響。

秀才有免費自由通行證,而普通農民和手工業者則必須辦理路引就是介紹信才能到外地探親訪友,否則會被當做流寇抓起來。士農工商中的商,雖然有錢,卻時常需要巴結秀才,給他們提供免費的車船運輸便利,有的秀才坐船坐車,不僅不要車票船票,反而還回從商家那裡得到“補助”,因為有秀才的車船,往往能免除官兵盤查、流寇侵擾。

作為秀才,還有一個重要福利是不用服徭役。如果平頭百姓在家裡好好務農,基本上還可以保持衣食無憂,最大的問題是修長城甚至打仗之類的徭役。繁重的徭役在明清雖然都折算成了金錢,老百姓的負擔卻沒有減少多少。

明清兩朝,秀才最重要的福利是不用交稅。繁重的稅收,常常讓很多家庭破產,一旦發生饑荒,僅有的糧食被官府和地主搜走,農民就不得不起來反抗了。事實上,歷史上很多秀才就用“免稅”這一特權,巧取豪奪成了大地主。自耕農想要免稅,就把土地過戶給秀才,一旦發生饑荒之類,秀才們就有了兼併土地的良機。如果發生糾紛,農民這邊也毫無勝算。

在古代,只要考上了秀才,直接就成了社會特權階級,至少在土豪面前不用彎腰低頭。當今社會,人人平等,每年有幾百萬學士、幾十萬碩士、好幾萬的博士畢業,這些人,掄起社會地位來,比起秀才來說差了不知道有多少!

可是,為什麼那麼多人說秀才“窮酸”呢?

其實這是一個酸葡萄心理。說秀才窮酸的人,其實不是看不起秀才,而是對秀才充滿了羨慕嫉妒恨。很簡單的例子就是,《武林外傳》中,唯一有兩個女朋友的人就是呂輕侯,郭芙蓉是武林名宿郭巨俠的女兒,居然成了呂輕侯的舔狗,你還覺得呂輕侯社會地位低?武林中人在讀書人面前,本來就低了一頭,因為和呂秀才關係好,才開始冷嘲熱諷的。

當然,對於秀才自己來說,說自己窮酸,其實是對自己的鞭策和激勵。其實對於勢利眼來說,別說秀才了,就是考上進士的翰林公們,也照樣會被嘲笑窮酸。曾國藩當翰林那會,就被旅店的老闆催要房租,曾國藩認為這是奇恥大辱,寫進了日記,激勵自己努力學習,出人頭地。

把古代的選官制度和現代的學歷教育進行比較,完全沒有可比性。簡單來說,學士碩士和博士的社會地位,都遠不如秀才。

我國從隋唐開始,實行了科舉制作為主要的選官制度,尤其是明清兩朝,學而優則仕成了讀書人做學問的主要目的。一步一步從普通的童生考到進士,經歷秀才、舉人等身份,最終完成階層跨越,這裡面付出的艱辛,絕非寒窗苦讀三年的高中生可以比擬的。至於說秀才是211本科,更是無稽之談!

如果你出身在一個窮鄉僻壤,可能全鄉甚至全縣都沒有幾個秀才,而現在,最偏僻的地方一說機關事業單位招聘,211以上的本科生烏央烏央都來了。前些年的大學生村官考試,京津地區的十幾個博士競爭一個崗位,如果這事請發生在明清,根本不用競爭,有秀才功名,直接就成了鄉紳,自動享有村官乃至鄉官的權力。

為什麼秀才能成為鄉紳?因為有特權

從本質來說是因為一旦考上秀才,就擁有了與體制內官員平等對話的權利。如果沒有秀才功名,見官不虔誠先掌嘴一百再說!如果非要類比,秀才的概念可以等同於高級知識分子+政協成員+社會知名人士。

秀才是有功名的,這讓秀才足以藐視現在學歷教育上的所有人,從學士、到碩士或者博士。即便你是博士,到了不講理的店家,不還是要在坐在引擎蓋子上哭一場嗎?如果是秀才,直接走上層路線——我同學某某某當某官,我同學某某某當某官,看你敢不敢惹我?

不僅如此,秀才還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享有優惠政策,大概相當於超國民待遇。秀才也叫生員,一旦考上就成了府學或者縣學的學生,被稱作“生員”,屬於半官身。秀才中成績比較優異的人,叫做廩生,則是直接從政府領工資,端起了鐵飯碗。因為秀才要經常參加一些遊學、考試等活動,所以自動獲取了無限期的自由通行證,不受各地限號影響。

秀才有免費自由通行證,而普通農民和手工業者則必須辦理路引就是介紹信才能到外地探親訪友,否則會被當做流寇抓起來。士農工商中的商,雖然有錢,卻時常需要巴結秀才,給他們提供免費的車船運輸便利,有的秀才坐船坐車,不僅不要車票船票,反而還回從商家那裡得到“補助”,因為有秀才的車船,往往能免除官兵盤查、流寇侵擾。

作為秀才,還有一個重要福利是不用服徭役。如果平頭百姓在家裡好好務農,基本上還可以保持衣食無憂,最大的問題是修長城甚至打仗之類的徭役。繁重的徭役在明清雖然都折算成了金錢,老百姓的負擔卻沒有減少多少。

明清兩朝,秀才最重要的福利是不用交稅。繁重的稅收,常常讓很多家庭破產,一旦發生饑荒,僅有的糧食被官府和地主搜走,農民就不得不起來反抗了。事實上,歷史上很多秀才就用“免稅”這一特權,巧取豪奪成了大地主。自耕農想要免稅,就把土地過戶給秀才,一旦發生饑荒之類,秀才們就有了兼併土地的良機。如果發生糾紛,農民這邊也毫無勝算。

在古代,只要考上了秀才,直接就成了社會特權階級,至少在土豪面前不用彎腰低頭。當今社會,人人平等,每年有幾百萬學士、幾十萬碩士、好幾萬的博士畢業,這些人,掄起社會地位來,比起秀才來說差了不知道有多少!

可是,為什麼那麼多人說秀才“窮酸”呢?

其實這是一個酸葡萄心理。說秀才窮酸的人,其實不是看不起秀才,而是對秀才充滿了羨慕嫉妒恨。很簡單的例子就是,《武林外傳》中,唯一有兩個女朋友的人就是呂輕侯,郭芙蓉是武林名宿郭巨俠的女兒,居然成了呂輕侯的舔狗,你還覺得呂輕侯社會地位低?武林中人在讀書人面前,本來就低了一頭,因為和呂秀才關係好,才開始冷嘲熱諷的。

當然,對於秀才自己來說,說自己窮酸,其實是對自己的鞭策和激勵。其實對於勢利眼來說,別說秀才了,就是考上進士的翰林公們,也照樣會被嘲笑窮酸。曾國藩當翰林那會,就被旅店的老闆催要房租,曾國藩認為這是奇恥大辱,寫進了日記,激勵自己努力學習,出人頭地。

那麼,秀才、舉人、進士,大概相當於什麼?

秀才,應該相當於事業單位的編制,差額的。

舉人,有資格當縣長,姑且算是副處級預備幹部。比如於成龍,以明朝舉人當清朝官,直接是知縣(縣域一把手),6年後成為知州(地級市一把手)。

進士,保底縣長,甚至有可能成為省部級儲備幹部。比如張之洞考上探花,當了3年翰林,就當了湖北學政(副省級的教育廳廳長、組織部部長)。

仔細觀察秀才、舉人、和進士的社會地位,遠不是今天的學士、碩士和博士能比的。至於說每年高考後每個省都有兩個狀元,全國一口氣就有了六七十個狀元,這事更是離譜。清朝267年,總共狀元數量也就是100多人。

把古代的選官制度和現代的學歷教育進行比較,完全沒有可比性。簡單來說,學士碩士和博士的社會地位,都遠不如秀才。

我國從隋唐開始,實行了科舉制作為主要的選官制度,尤其是明清兩朝,學而優則仕成了讀書人做學問的主要目的。一步一步從普通的童生考到進士,經歷秀才、舉人等身份,最終完成階層跨越,這裡面付出的艱辛,絕非寒窗苦讀三年的高中生可以比擬的。至於說秀才是211本科,更是無稽之談!

如果你出身在一個窮鄉僻壤,可能全鄉甚至全縣都沒有幾個秀才,而現在,最偏僻的地方一說機關事業單位招聘,211以上的本科生烏央烏央都來了。前些年的大學生村官考試,京津地區的十幾個博士競爭一個崗位,如果這事請發生在明清,根本不用競爭,有秀才功名,直接就成了鄉紳,自動享有村官乃至鄉官的權力。

為什麼秀才能成為鄉紳?因為有特權

從本質來說是因為一旦考上秀才,就擁有了與體制內官員平等對話的權利。如果沒有秀才功名,見官不虔誠先掌嘴一百再說!如果非要類比,秀才的概念可以等同於高級知識分子+政協成員+社會知名人士。

秀才是有功名的,這讓秀才足以藐視現在學歷教育上的所有人,從學士、到碩士或者博士。即便你是博士,到了不講理的店家,不還是要在坐在引擎蓋子上哭一場嗎?如果是秀才,直接走上層路線——我同學某某某當某官,我同學某某某當某官,看你敢不敢惹我?

不僅如此,秀才還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享有優惠政策,大概相當於超國民待遇。秀才也叫生員,一旦考上就成了府學或者縣學的學生,被稱作“生員”,屬於半官身。秀才中成績比較優異的人,叫做廩生,則是直接從政府領工資,端起了鐵飯碗。因為秀才要經常參加一些遊學、考試等活動,所以自動獲取了無限期的自由通行證,不受各地限號影響。

秀才有免費自由通行證,而普通農民和手工業者則必須辦理路引就是介紹信才能到外地探親訪友,否則會被當做流寇抓起來。士農工商中的商,雖然有錢,卻時常需要巴結秀才,給他們提供免費的車船運輸便利,有的秀才坐船坐車,不僅不要車票船票,反而還回從商家那裡得到“補助”,因為有秀才的車船,往往能免除官兵盤查、流寇侵擾。

作為秀才,還有一個重要福利是不用服徭役。如果平頭百姓在家裡好好務農,基本上還可以保持衣食無憂,最大的問題是修長城甚至打仗之類的徭役。繁重的徭役在明清雖然都折算成了金錢,老百姓的負擔卻沒有減少多少。

明清兩朝,秀才最重要的福利是不用交稅。繁重的稅收,常常讓很多家庭破產,一旦發生饑荒,僅有的糧食被官府和地主搜走,農民就不得不起來反抗了。事實上,歷史上很多秀才就用“免稅”這一特權,巧取豪奪成了大地主。自耕農想要免稅,就把土地過戶給秀才,一旦發生饑荒之類,秀才們就有了兼併土地的良機。如果發生糾紛,農民這邊也毫無勝算。

在古代,只要考上了秀才,直接就成了社會特權階級,至少在土豪面前不用彎腰低頭。當今社會,人人平等,每年有幾百萬學士、幾十萬碩士、好幾萬的博士畢業,這些人,掄起社會地位來,比起秀才來說差了不知道有多少!

可是,為什麼那麼多人說秀才“窮酸”呢?

其實這是一個酸葡萄心理。說秀才窮酸的人,其實不是看不起秀才,而是對秀才充滿了羨慕嫉妒恨。很簡單的例子就是,《武林外傳》中,唯一有兩個女朋友的人就是呂輕侯,郭芙蓉是武林名宿郭巨俠的女兒,居然成了呂輕侯的舔狗,你還覺得呂輕侯社會地位低?武林中人在讀書人面前,本來就低了一頭,因為和呂秀才關係好,才開始冷嘲熱諷的。

當然,對於秀才自己來說,說自己窮酸,其實是對自己的鞭策和激勵。其實對於勢利眼來說,別說秀才了,就是考上進士的翰林公們,也照樣會被嘲笑窮酸。曾國藩當翰林那會,就被旅店的老闆催要房租,曾國藩認為這是奇恥大辱,寫進了日記,激勵自己努力學習,出人頭地。

那麼,秀才、舉人、進士,大概相當於什麼?

秀才,應該相當於事業單位的編制,差額的。

舉人,有資格當縣長,姑且算是副處級預備幹部。比如於成龍,以明朝舉人當清朝官,直接是知縣(縣域一把手),6年後成為知州(地級市一把手)。

進士,保底縣長,甚至有可能成為省部級儲備幹部。比如張之洞考上探花,當了3年翰林,就當了湖北學政(副省級的教育廳廳長、組織部部長)。

仔細觀察秀才、舉人、和進士的社會地位,遠不是今天的學士、碩士和博士能比的。至於說每年高考後每個省都有兩個狀元,全國一口氣就有了六七十個狀元,這事更是離譜。清朝267年,總共狀元數量也就是100多人。

所以,如果要穿越,最好學好文言文,考個秀才,要不然即使很有錢,也是賤民。

健康平安90311236
2019-08-21

秀才,舉人,進士,進士及第是狀元,榜眼,探花。與現在的公務員牽強有一比。

玖月传奇3
2019-08-14

個人理解:九年義務教育☞蒙學,高中生☞童生,大學本科☞秀才,碩士研究生☞舉人,博士研究生☞進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