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格隆匯·蒼之濤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阿里一季度營收增長51%,投資者還不滿意?


昨晚,國內最大的兩家科技公司交出了2019年第一季度的成績單。在香港上市的騰訊一季報業績無法令人滿意,股價今天下跌2.25%。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交出了一份十分靚麗的答卷,但投資者並不激動,股價只是小幅上漲1.58%。

在2019年前三個月,阿里三個重要指標,核心電商增速,月度活躍用戶的增長,和雲計算的增速都十分靚麗。雖然利潤率有所下降,在市場預期之中。但是阿里的股價卻坐起了小過山車,從盤前大漲4個點,到開盤後翻綠,到最後收盤漲1.58%,看出投資者的搖擺不定,難道他們已經習慣瞭如此優秀的阿里巴巴嗎?

阿里一季度營收增長51%,投資者還不滿意?

1

財報業績靚麗

阿里巴巴2019財年第四季度對應自然年2019年一季度,為了統一,下文提及的季度都以阿里巴巴財年季度為準。

阿里巴巴2019年Q4營業收入934.98億元,同比增長51%。除了19財年Q3營收低於50%之外,在過去的8個季度中,阿里巴巴有7個季度營收同比增速都在50%以上。

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核心電商的強勁增長,餓了麼的整合以及阿里雲的強勁收入增長。

2019財年,阿里巴巴總收入為3768.44億元,同比增長51%。忽略掉併購所帶來的額外收入增長,阿里巴巴本財年原有業務的有機增長為39%。

阿里一季度營收增長51%,投資者還不滿意?

在盈利能力方面,阿里巴巴Q4的非美國會計準則(Non-GAAP)淨利潤為200.56億元,同比增長42%。調整後EBITA為207.57億元,同比增長23.52%,EBITA利潤率為22.42%。

阿里一季度營收增長51%,投資者還不滿意?

阿里巴巴的核心電商業務貢獻了所有的EBITA利潤率,財年Q4核心電商業務的EBITA利潤率為35%。而另外三塊業務仍然處於虧損狀態,雲計算業務,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和創新業務的EBITA利潤率分別為-2%,-50%和-160%。

不管是營收和利潤率,阿里巴巴都給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但由於阿里巴巴大量投資新零售、菜鳥、本地服務等暫時不提供利潤的業務,阿里巴巴的利潤率呈現下滑趨勢。

阿里一季度營收增長51%,投資者還不滿意?

1、核心電商業務

核心電商業務收入是阿里巴巴最大的收入來源,19年Q4核心電商收入達到788.94億元,同比增長54%,佔了總收入的84%。核心電商收入的強勁增長主要是得益於阿里巴巴在下沉市場(3、4、5線城市)用戶的快速獲取和滲透,更高的用戶參與度和更好的購買轉化率,以及對新零售對傳統電商行業的推動作用。

阿里一季度營收增長51%,投資者還不滿意?

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3月底,淘寶天貓移動月度活躍用戶達到7.21億,同比增長1.04億,環比增長2200萬。截止到3月底,阿里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6.54億,環比增長2.8%。阿里的競爭對手京東的活躍消費者為3.11億,環比增長1.7%,拼多多一季度的數據暫未披露。

阿里一季度營收增長51%,投資者還不滿意?

月度活躍用戶的增長得益於阿里對下沉市場的開發。公司在財報中透露對下沉市場的開發主要是得益於支付寶巨大流量的幫助。在2019財年中,70%的新增活躍消費者來自於下沉市場。

在一二線城市電商市場逐漸飽和的情況下,發展下沉市場將是阿里核心電商業務是否能繼續保持高速發展的關鍵。

2、雲計算業務

雲計算業務是阿里營收的第二大貢獻點。2019年Q4雲計算業務收入為77.26億元,同比增長76%。雲業務的增長主要得益於每個付費用戶平均支出的增長。但云計算業務的增速對比上幾個季度有所下滑,主要跟逐漸增大的規模有關。

阿里一季度營收增長51%,投資者還不滿意?

雲計算業務調整後的EBITA利潤率在逐年收窄。在經過多年的投入之後,阿里雲有望在不久的未來給阿里提供利潤。參考亞馬遜AWS一季度的營業收入77億美元,同比增長42%。阿里雲還有巨大增長空間。

阿里一季度營收增長51%,投資者還不滿意?

國內的雲計算服務市場仍然處於高速增長的階段。根據IDC的報告顯示,2018下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超40億美元,其中IaaS市場增速再創新高,同比增長88.4%,PaaS市場增速更是高達124.3%。從IaaS和PaaS整體市場份額來看,阿里、騰訊、中國電信、AWS、百度排名前5。單從IaaS市場份額來看,阿里、騰訊、中國電信、AWS和金山雲佔據前五。

考慮到數據安全以及在國外公司在國內普遍水平不服的情況,阿里雲的主要競爭對手主要是國內的雲公司,而阿里雲已經在國內佔有大部分份額。

3、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創新和其他業務

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創新和其他業務基本算是阿里在投資未來的項目,大部分項目都正在虧損狀態。正是因為核心電商業務能提供穩定現金流,所以阿里有底氣發展具有潛力的其他業務。

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包括UC瀏覽器,優酷土豆,阿里體育,阿里遊戲,大麥和阿里巴巴影業集團等。上個季度這部分業務收入56.71億元,同比增長僅為8%,與上年同期持平,環比利潤率有所收窄。

阿里一季度營收增長51%,投資者還不滿意?

數字媒體和娛樂行業競爭激烈,特別是在線視頻領域,阿里的優酷與愛奇藝,騰訊視頻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雖然版權成本在18年開始有所下降,但三家視頻網站都在大力發展自制內容。在這個內容為王的時代裡,大家都投入大量資金建立自己的IP帝國,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期內繼續燒錢的趨勢將不會改變。

創新和其他業務包括高德地圖,辦公軟件釘釘,智能語音系統天貓精靈。其中天貓精靈對標亞馬遜的Echo,未來有潛力成為阿里一個重要的流量入口。釘釘也有可能成為阿里未來的一個重點產品,在社交通訊被微信壟斷之後,阿里轉向辦公通訊領域。釘釘對標的是美國辦公通訊初創公司Slack Technologies。Slack將在今年上市,需求高達100億美元的估值。

創新和其他業務上個季度收入為12.07億美元,同比增長22%,只佔阿里總營收的2%。

3

對下沉市場的滲透

財報只能代表過去的業務。由於阿里80%以上收入來自於核心電商,阿里想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必須保持核心電商收入增速,而如今電商增長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對下沉市場的滲透速度。

下沉市場的人群主要面向在三線、四線、五線城市以及非線極的鄉鎮生活居民,也包括小部分在一二線城市生活的低收入群體。

根據QuestMobile發佈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19春季大報告》顯示,綜合電的月活躍用戶規模同比增量有51.5%來源於下沉區域。由於一二線城市滲透率接近飽和,這個比例將繼續增大。

阿里一季度營收增長51%,投資者還不滿意?

2015年9月,拼多多成立,依靠拼團,社交以及微信導流,拼多多迅速打入之前電商巨頭忽視的下沉市場,用了不到3年時間,在納斯達克上市。截止到18年第四季度,拼多多活躍消費4.19億,同比增長8.6%,超過京東,僅次於阿里巴巴,可見下沉市場潛力巨大。

所以投資者開始擔心,拼多多的出現會對阿里巴巴構成威脅嗎?阿里現在進入下沉市場已經晚了嗎?

答案很簡單,不會也不晚。拼多多有能力在下沉市場繼續發展,但是想往一二線市場擴張並不容易。阿里在一二線市場地位依然無法動搖,但依靠其品牌效應以及支付寶的導流,能迅速滲透下沉市場。

數據不會說謊。財報顯示,在2019財年中,阿里70%的新增活躍消費者來自於下沉市場。截止到上個季度,淘寶和天貓的活躍消費者為6.53億,19財年一共增長了1.04億,相當於大概有7000萬活躍消費者來自於下沉市場。

阿里在過去各種動作,也顯示了其對下沉市場志在必得。

2018年3月17日,淘寶正式推出“淘寶特價版”App。

2019年3月06日,阿里巴巴宣佈淘寶總裁蔣凡將兼任天貓總裁

2019年3月21日,阿里巴巴宣佈聚划算、淘搶購、天天特賣合併

面對挑戰,阿里巴巴從來都迅速應對。由蔣凡同時兼任淘寶總裁和天貓總裁的人事變動可以說是阿里近年來最大的變化之一。

蔣凡2013年進入阿里,從14年開始帶領淘寶實現無線化,建構了淘寶內容體系,打造集商品、交易、分享、互動、視頻、直播於一體的消費平臺。

2012年1月,阿里宣佈將淘寶商城更名為“天貓”,打造全新的B2C業務,當時京東正是阿里的最大競爭對手,之後淘寶和天貓就走上了兩條獨立的賽道。

7年之後,阿里任命蔣凡同時擔任淘寶和天貓總裁,阿里似乎又回到了“大淘寶”時代。時間點正是電商行業又出現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阿里對作出這樣的人事調整的解釋是讓天貓、淘寶的資源進一步打通,更加合理地去落地商業操作戰略。

阿里一季度營收增長51%,投資者還不滿意?


在蔣凡擔任天貓和淘寶總裁後十多天,他的第一個商業操作戰略便是將聚划算、淘搶購、天天特賣合併。淘寶聚划算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團購網站,曾一度被業內和淘寶、天貓並列為阿里的三駕馬車;淘搶購上線於2013年底,是免費的淘寶促銷活動,主要定位於低價特賣;天天特賣是淘寶為了切入底線城市推出的欄目。

可以看出在蔣凡掌控下,阿里正在集中資源活力開拓下沉市場。阿里在下沉的過程中最大的優勢是商品價格實惠,質量更好;讓三四線市場能接觸到更多品牌;同時讓賣家建立工廠自己的品牌。

蔣凡說他們從不相信消費降級。他相信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希望阿里幫助中國10億消費者實現消費升級和品質購物。

易觀國際發佈《下沉市場消費者網購趨勢洞察2019》報告顯示,72.4%的拼多多APP活躍用戶同時使用淘寶。

蔣凡掌陀淘寶和天貓後,阿里下沉的決心更堅定,加上資源上的整合,可以預期阿里下沉的速度將加快。

4

結語

阿里這次公佈的財報中,核心電商增速50%,淘寶和天貓的活躍消費者在一年間增長了1.04億,雲計算業務76%增速,最重要的三個指標表現都十分健康。非要從骨頭裡挑刺,阿里利潤率呈現下滑趨勢,這與阿里持續投資新零售,雲計算的結果。同時公司預計2020財年總營收將超過50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大約33%,收入有所放緩,這也是投資者有所擔心的地方。

如果相比國內外頭部的科技公司,營收增速都在放緩,騰訊Q1增速17%,Facebook 26%,亞馬遜 17%,蘋果 -5%,谷歌 16.6%。阿里巴巴過去一直以40-50%增速成長,對於一個如此大的規模公司,增速放緩是很正常。阿里現在的動態PE為36.15x,如果阿里未來保持在30%以上增速,我認為阿里估值仍然處於合理區間。

也許,投資者都被阿里50%以上的增速寵壞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