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早發現總比晚發現好

癌症 糖尿病 高血壓 傳染病 醫依不捨 醫依不捨 2017-09-17

“預防為主’是我國衛生工作的基本方針。 對於營養缺乏症或是傳染病“預防”可以立竿見影,而且效果確切。 吃了新鮮的蔬萊和水果就可預防壞血病,服下脊髓灰質炎疫苗糖丸必定不會染上小兒麻痺症。 眼下我們所面臨的大量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當然也可以預防,從改善不良生活行為入手,便可預防過半,不過效果的確不如營養缺乏症或是傳染病的預防那麼明確。 少吃些脂肪類的食物可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從而預防冠心病,但是糖類食物在人體內如果消耗不完也會演變為脂肪。吸菸可以引起肺癌, 但不吸菸的人也可能生肺癌,當然機會要少得多,但終究是有啊。

病,早發現總比晚發現好

不過“預防”一詞至少可以有兩層含義,一是杜絕致病因子侵入人體,所謂“一級預防”,即預防生病。 還有一個“二級預防”的概念:即致病因子已經進入人體,設法使其化解,不起致病作用,這當然是好。 比如調脂治療,使血脂歸於正常,自然可病以減少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的發生;又如降壓治療,使血壓達標,便可使腦出血明顯減少。 但是脂肪代謝紊亂、高血壓本身中並不知道自己已患高血壓病者居半數 也是疾病,也需要預防。 如今我國高血壓病患者約 。 脂肪代謝紊亂者高達 1.8 億,知曉率更低。 因為此類疾病可以毫無症狀而一旦發作,便後果嚴重。 所以這“二級預防”便還有一層意思:即使人已經有了病,也要預防疾病發作,換句話說要把事實上已經存在的疾病及時發現出來,及時診斷、治療。 對於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而言,許多疾病的致病因子便在人們的生活之中,其實很難徹底杜絕它們涉及人體。 因此二級預防便顯得更加重要了。

病,早發現總比晚發現好

當然,不論何種疾病早些發現,早診、早治,總比延誤診斷、耽擱治療為好。 許多傳染病或營養缺乏症狀明顯, 或是發熱、或是出血,不由得你不及時就醫檢查。 然而許多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就不一樣了。 許多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初起並無症狀,患者不會主動就醫治療,而一旦症狀明顯往往為時已晚。 最典型者要數癌症,早期沒有症狀,至少沒有重要的症狀,患者當然不會主動就診,而一旦出現症狀往往為時已晚,多數已經失去治癒的機會;高血壓病也是如此,早期沒有症狀或者只是有點頭暈而已,許多患者並不知嘵,等到發生腦卒中(中風), 方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病;糖尿病,許多是等到眼睛看不見東西了、腳趾壞疸了或是併發了心血管病,方才就醫查出。

病,早發現總比晚發現好

早期沒有症狀,就不會找醫生看病,等到有了症狀即使找醫生看,診斷出來常常又已經不是早期, 這個問題如何解決?總不見得大家“舒服著啦沒事就找醫生查病?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維護健康的意識也不斷增強。 同時醫學的理念也正不斷進步,醫學已經不僅是一個為人治病的學問, 醫學已經成為一個促進人們健康的學問了。 對於許多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早期發現的問題也已經日益受到重視。解決的辦法是定期的體格檢查,常規的方法包括醫師用視、觸、叩、聽方法的檢查,X 線檢查,心電圖檢查,超聲波檢查,驗血、驗尿及糞便檢查等,檢查的內容包括心、肺、肝、腎的常見病,以及現代發病率甚高的高血壓病、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肝膽病變、甲狀腺病及各種常見癌症等,婦女的乳腺及生殖系統、男子的前列腺亦是檢查的重點內容。 許多常見病、多發病因此被及時發現。 大多尚在早期, 及時洽療, 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病,早發現總比晚發現好

查出病來有病早治當然是好事。 不過生病人們總是不願意的,所以便有人因為不願意生病,也就不願意檢查了,“沒病查出病條”成了他們的邏輯。 當然這個好辦,要讓人們知道“病不是查出來,病是自己生的,查出來早治早好”,也就解決了。不過要全中國的 13 億人,人人都定期體格檢查卻並不現實,解決的辦法是選擇一些特殊的對象進行檢查,比如對 60 或 65 歲以上的老人進行體格檢查,因為老年人患病的機會多啊;也可以選一定的項目進行檢查,如對孩子們,可以檢查他們的身體發育的情況、有無齲齒或近視眼;肥胖的人容易患高血壓病、糖尿病、血脂異常,那麼對這類人應該定期作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的檢查;吸菸的人容易患肺部疾病,那麼他們應該作定期的肺部檢查;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人容易患肝癌,他們應該定期作防癌檢查等。 當然,如有條件,進行全面的定期檢查最好。

定期體格檢查或是特定的專項檢查,都是時下高發的慢性病高非傳染性疾病早期發現的必由之路。寄希望於醫療保險的政策給予支持和鼓勵 ,慢性病可治、可防 ,也寄希望於廣大民眾對這一問題認識的提高,關鍵在於早期發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