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師考試病理學考點歸納

癌症 肺炎 肺氣腫 腫瘤 星恆教育 星恆教育 2017-08-26
  1. 適應性反應的的常見形態學類型是萎縮、肥大、增生、化生

2.萎縮的分類:萎縮分為生理性和非生理性萎縮兩類。病理性萎縮按其發生原因分為:①營養不良性萎縮(脂肪>肌肉>肝、腎>心、腦)②壓迫性萎縮 ③失用性萎縮 ④去神經性萎縮 ⑤內分泌性萎縮 ⑥老化和損傷性萎縮

3.肥大根據發生的原因和機制可分:內分泌性肥大和代償性肥大

4.鱗狀上皮化生簡稱磷化,最常見的是柱狀上皮和移行上皮化生為鱗狀上皮

5.細胞水腫(水變性)好發於肝臟、腎臟和心臟等實質性器官

6.脂肪變多發生於肝細胞

7.玻璃樣變常可分為:纖維結締組織玻璃樣變、細胞內玻璃樣變、細動脈壁玻璃樣變

8.脂褐素又稱消耗性色素或老年色素,在細胞中常常位於核周圍或核的兩端為黃褐色的細顆粒

9.細胞死亡有兩種類型:壞死和凋亡

10.壞死的基本病變:細胞核改變是細胞壞死的主要形態學標誌,大致可表現為三種形式:核固縮、核碎裂、核溶解

11.壞死類型凝固性壞死、液化性壞死和纖維素樣壞死

12.壞死的結局:溶解吸收、分離析出、機化包裹、鈣化

13.凋亡的主要形態學特徵:細胞皺縮、染色質凝聚、凋亡小體形成、鄰近細胞吞噬、質膜完整

14.病理性鈣化分為:營養不良性鈣化和轉移性鈣化

15.人體的細胞按再生能力的強弱可分為三類:

不穩定細胞:體腔、體表、自然管道、淋巴造血細胞

穩定細胞: 肝、胰、汗腺、腎小管上皮細胞

永久細胞:神經元、骨骼肌細胞、心肌細胞

16.肉芽組織的形態結構(成分):肉眼觀鮮紅色,顆粒狀,柔軟溼潤,形似鮮嫩的肉芽;鏡下:大量新生的毛細血管平行排列,新生的纖維結締細胞散在分佈於毛細血管網之間,多少不等的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核淋巴細胞等炎細胞散在其中

17.肉芽組織的功能:填補缺損、抗感染保護創面、機化血凝塊和壞死組織

18.肉芽組織和瘢痕組織的區別

19.血栓形成條件:心血管內皮損傷,血流狀態的改變,包括血流緩慢和渦流形成,血液凝固性增高

20.血栓的類型: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紅色血栓,透明血栓

21.血栓栓塞是栓塞中最常見的一種。肺動脈栓塞95%以上來自下肢深部靜脈,特別是膕靜脈、股靜脈和髂靜脈,偶爾可來自盆靜脈或右心附壁血栓

22.梗死的原因:血栓形成、動脈栓塞、動脈痙攣、血管受壓閉塞

23.梗死的一般形態學特徵:如脾肺腎等梗死灶多成錐形,切面呈楔形或三角形,其尖端位於血管阻塞處,常指向門部,底面為器官的表面;心冠狀動脈分支不規則,故梗死灶呈不規則的地圖狀;腸繫膜血管呈扇形分支,故腸梗死灶呈節段性

24.梗死的類型:貧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敗血性梗死

25.出血性梗死發生的條件:嚴重淤血,器官組織結構疏鬆,雙重血液供應或血管吻合支豐富

26.血管反應是炎症反應的中心環節

27.炎症的本質是機體的一種防禦性反應

28.炎症的基本病理變化是變質、滲出和增生

29.急性炎症時的滲出在大多數情況下對機體是有利的:液體的滲出可以稀釋毒素;滲出液中含有抗體和補體有利於殺滅病原微生物;大分子纖維蛋白原的滲出有助於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擴散,以利於白細胞的吞噬,在炎症後期形成纖維蛋白網還可以成為修復的支架;為局部浸潤的白細胞帶來葡萄糖,帶走代謝產物;滲出物中病原微生物和毒素可被淋巴引流到局部淋巴結,刺激機體產生細胞和體液免疫

30.炎症過程中白細胞自血管游出並在炎症病灶中聚集稱為炎性浸潤,滲出的白細胞稱為炎症細胞

31.急性炎症的類型:變質炎症,滲出炎症,漿液炎症,纖維蛋白炎,化膿性炎,出血性炎

32.化膿性炎特點是病灶中有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組織壞死和膿液形成

33.化膿性炎分為:膿腫,蜂窩織炎,表面化膿和積膿

34.膿腫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蜂窩織炎主要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

35.急性炎症蔓延擴散種類:局部蔓延,淋巴道蔓延,血道蔓延(菌血症、毒血癥、敗血症、膿毒血癥)

36.慢性炎症病變以增生為主;慢性炎症細胞包括: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和漿細胞

37.肉芽腫可分為感染性肉芽腫和異物性肉芽腫

38.不典型增生根據其異型性和程度和受累範圍可分為:

輕度(Ⅰ級):累及上皮層的下1/3;

中度(Ⅱ級):累及上皮層的下2/3;

重度(Ⅲ級):累及上皮層超過下2/3尚未達全層

(最常見的是宮頸上皮內瘤變)

39.腫瘤的構成成分實質和間質

40.腫瘤異型性包括組織結構異型性和細胞的異型性

41.腫瘤的生長方式:膨脹性生長(大多數良性腫瘤的生長方式);外生性生長(是良、惡性腫瘤共同具有的生長方式);浸潤性生長(惡性腫瘤的生長方式)

42.腫瘤的擴散包括局部浸潤和轉移

43.惡性腫瘤的轉移有三種方式:淋巴道轉移,血道轉移,體腔內種植性轉移

44.血道轉移特點:最常受累的臟器是肺和肝。在形態上轉移瘤的特點是邊界清楚,常為多個,散在分佈,多接近於器官的表面,位於器官表面的轉移性腫瘤可形成“瘤臍”

45.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特徵:動脈內膜的脂質沉積、內膜灶狀纖維性化、粥樣斑塊形成,致管壁變硬、管腔狹窄,並引起一系列併發性改變,特別是發生在心腦等器官,也可引起缺血性改變

46.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高脂血症,高血壓,吸菸,糖尿病和高胰島素症,遺傳因素和其他因素(年齡、性別、體重、感染)

47.動脈粥樣硬化(AS)主要發生於大、中動脈,最好發生於腹主動脈

48.AS典型病變的發生、發展經過4個階段:脂紋(最早),纖維斑塊,粥樣斑塊,繼發性病變

49.繼發性病變:斑塊內出血,斑塊破裂,血栓形成,鈣化,動脈瘤形成,血管腔狹窄

50.腦動脈粥樣硬化,腦組織因長期供血不足而發生萎縮。急性供血中斷可致腦梗死。因腦小動脈壁薄,腦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可形成小動脈瘤,破裂可引起致命性腦出血

5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好發部位以左冠狀動脈前降支最多,其餘依次為右主幹、左主幹或左旋支、後旋支

52.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按血管狹窄程度可分為4級:Ⅰ級,≤25%;Ⅱ級,26%-50%;Ⅲ級,51%-75%;Ⅳ級,>76%

53.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CHD)臨床上可表現為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肌纖維化和冠狀動脈性猝死

54.臨床上心絞痛可分為:穩定性心絞痛,不穩定性心絞痛,變異性心絞痛

55.心肌梗死好發部位:心肌梗死的部位與冠狀動脈供血區域一致,好發於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間隔前2/3

56.心肌梗死可分為2型:區域性心肌梗死和心內膜下心肌梗死

57.心肌梗死併發症:心臟破裂,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急性心包炎,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

58.良性高血壓病(緩進型高血壓)可分為3期:功能紊亂期;動脈系統病變期(細動脈硬化、小動脈硬化、大動脈硬化);內臟病變期(左心室肥大)

59.細動脈硬化表現為細動脈玻璃樣變,是緩進型高血壓最主要的特徵病變

60.腦出血常發生於基底節、內囊,其次為大腦白質、橋腦和小腦,約15%發生於腦幹

61.惡性高血壓病特徵性病變主要表現為壞死性細動脈炎和增生性小動脈硬化

62.風溼病主要是結締組織變態反應性炎,典型病變一般經歷以下階段:變質滲出期,增生期(肉芽腫期),纖維化期(硬化期)

63.風溼性心臟炎分為:風溼性心內膜炎,風溼性心肌炎和風溼性心外膜炎

64.風溼性心內膜炎,疣狀贅生物是由血小板和纖維素構成的白色血栓

65.風溼性心肌炎的主要特徵:心肌間質內小血管附近出現風溼小體

66.風溼性關節炎以遊走性多關節炎為其臨床特徵

67.皮膚的風溼性病變可表現為皮膚環形紅斑和皮下結節

68.感染性心內膜炎可分為急性和亞急性心內膜炎

69.亞急性心內膜炎以草綠色鏈球菌最多見

70.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常在原有的病變的瓣膜或缺損的間隔上形成贅生物。鏡下,贅生物由血小板、纖維素、壞死組織、炎細胞、細菌菌落構成,細菌菌落包裹在贅生物內部

71.二尖瓣狹窄心臟呈梨心形;二尖瓣關閉不全心臟呈球形;主動脈瓣狹窄心臟呈靴形

7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和支氣管擴張

73.慢性支氣管炎的病理變化:基本病理變化是黏液腺增生為特徵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

主要病變:①粘膜充血水腫,以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為主的炎細胞浸潤,合併感染時見較多的中性粒細胞

②粘膜內杯狀細胞增多,黏液腺增生、肥大,漿液腺黏液化,黏液分泌亢進

③支氣管黏膜上皮纖毛粘連、倒伏甚至脫失,嚴重時上皮細胞變性、壞死、脫落。損傷可向管壁和周圍組織蔓延

④管壁平滑肌束可增生、肥大、斷裂、萎縮;管壁軟骨可發生萎縮、鈣化和骨化

74.肺氣腫的類型:肺泡性肺氣腫(腺泡中央型肺氣腫、腺泡周圍型肺氣腫、全腺泡型肺氣腫),間質性肺氣腫,其他類型肺氣腫(代償性肺氣腫,老年性肺氣腫)

75.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肺心病)—肺循環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

76.肺心病發病的中心環節是慢性肺循環阻力增大引起肺動脈高壓;診斷標準是肺動脈瓣下2cm處右心室壁肌層厚度≥5mm

77.大葉性肺炎病因:主要是由肺炎鏈球菌引起的肺的急性纖維素性滲出性炎症

78.大葉性肺炎併發症:肺肉質變;胸膜肥厚和粘連;肺膿腫及膿胸;敗血症或膿毒敗血症;感染性休克

79.大葉性肺炎的病變分4期:充血水腫期,紅色肝樣變期,灰色肝樣變期,溶解消散期

80.小葉性肺炎是以細支氣管為中心,肺小葉為病變範圍的急性化膿性炎,常在小支氣管炎或細支氣管炎的基礎上發生

81.小葉性肺炎病因:大多數由細菌混合感染引起

82.小葉性肺炎的併發症:呼吸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膿毒血癥和膿胸

83.病毒性肺炎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種間質性肺炎

84.支原體性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一種間質性肺炎

85.硅肺的基本病變:肺組織內硅結節形成和瀰漫性間質纖維化

86.硅結節的形成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細胞性結節,纖維性結節,玻璃樣結節

87.肺癌的組織學類型:鱗狀細胞癌(最常見)、腺癌、腺鱗癌、小細胞癌、大細胞癌、肉瘤樣癌

88.肺癌的病理變化大體類型:中央型(肺門型),周圍型,瀰漫型

89.慢性萎縮性肺炎病變以胃竇部最常見

90.消化性潰瘍指發生於胃和十二指腸的潰瘍

91.十二指腸潰瘍多發生於球部前壁和後壁;胃潰瘍多位於胃小彎近幽門部,尤其胃竇部多見

92.慢性活動性潰瘍的底部由表面至深層可分為4層:炎性滲出物層,壞死層,肉芽組織層,瘢痕層

93.消化性潰瘍的結局是癒合

94.消化性潰瘍的併發症:出血、穿孔、幽門狹窄和梗阻、癌變

95.結直腸癌好發部位為直腸(50%)和乙狀結腸(20%)

96.病毒性肝炎的病理變化是以肝細胞的變形(水變性、嗜酸性變)、壞死(嗜酸性壞死、溶解壞死、碎片狀壞死、橋接壞死)和凋亡為主

97.病毒性肝炎的臨床病理類型:把病毒性肝炎從臨床病理角度分為普通型和重型兩類。在普通型中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有急性無黃疸型及黃疸型;慢性分為輕、中、重度三類。重型中又分為急性和亞急性兩種

98.肝硬化的發病機制:病毒性肝炎,慢性乙醇中毒,營養缺乏,毒物中毒

99.肝硬化臨床病理類型:門脈性肝硬化和肝功能不全

100.引起門脈高壓症的原因:竇性阻塞,竇後性阻塞,竇前性阻塞

101.肝硬化患者腹腔積液形成的原因:①門脈性高壓使門靜脈系統的毛細血管流體靜壓升高,液體自肝竇壁漏出,部分經肝包膜漏入腹腔;②肝細胞合成白蛋白功能降低,導致低蛋白血癥,使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③肝滅活功能降低,血中醛固酮、抗利尿激素水平升高,引起水、鈉瀦留④側支循環形成

102.腎小球免疫複合物的形成方式:循環免疫複合物的沉積,原味免疫複合物形成

103.腎小球疾病的臨床表現:急性腎炎綜合徵;急進性腎炎綜合徵;腎病綜合徵;無症狀性血尿和蛋白尿;慢性腎炎綜合徵

104.急性瀰漫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又稱鏈球菌感染後性腎小球腎炎,病理特點:系膜細胞、內皮細胞瀰漫性增生

105.腎小球腎炎的基本病理變化:增生性病變(主);滲出性病變;變質性病變;球內ECM異常增多和沉積;腎小球超微結構病變;腎小管和間質病變

106.膜性腎病的特徵性病理變化是腎小球基底膜瀰漫性增厚

107.微小病變性腎小球腎炎又稱足突病,光鏡下腎小球病變輕微或無明顯病變

108.微小病變性腎小球腎炎病理變化:腎小管上皮細胞常有不同程度水變性或脂肪變性

109.慢性硬化性腎小球腎炎又稱終期腎,病變特點為大多數腎小球硬化,腎小球萎縮,間質纖維化和慢性炎症細胞浸潤

110.急性腎盂腎炎病理變化:腎盂和腎間質的急性化膿性炎症

111.慢性腎盂腎炎間質鏡下可見淋巴細胞、漿細胞或少數中性粒細胞浸潤、灶狀纖維組織增生

112.慢性子宮頸炎的臨床病理類型:子宮頸糜爛、子宮頸息肉、子宮頸腺囊腫、子宮頸肥大

113.子宮頸癌肉眼觀分4型:糜爛型、外菜花型、內生浸潤型和潰瘍型

114.子宮頸上皮肉瘤變根據病變程度不同分為三級:

CIN1為輕度非典型增生,增生的異型細胞侷限於上皮層的下1/3;

CIN2為中度非典型增生,增生的異型細胞占上皮層的下1/3--2/3;

CIN3包括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增生的異型細胞超過全層的2/3甚至累及上皮全層

115.子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以鱗狀細胞癌為主約佔90%以上,包括子宮頸鱗狀細胞癌和子宮頸腺癌

116.葡萄胎的三個特點:①絨毛因間質高度水腫而增大②間質血管稀少或消失③滋養層不同程度的增生

117.侵襲性葡萄胎具有惡性腫瘤特點

118.乳腺癌多發生於乳腺外上象限,其次為中央區和內上象限

119.非特殊類型浸潤性導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

120.非毒性甲狀腺腫病因:缺碘(最常見);致甲狀腺因子的作用;高碘;遺傳與免疫

121.非毒性甲狀腺腫分期:增生期、膠質貯積期、結節期

122.毒性甲狀腺腫,甲狀腺功能亢進簡稱甲亢,臨床上表現為甲狀腺腫大,基礎代謝率和神經興奮性升高;患者表現為心悸、多汗、多食、消瘦、易激動、脈搏快、手震顫、突眼等;多見於女性

123.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又稱橋本甲狀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124.甲狀腺癌亞型:乳頭狀癌;濾泡癌;髓樣癌

125.乳頭狀癌是甲狀腺癌最常見的類型,特點:女性多見,腫瘤生長緩慢,惡性程度較低,預後較好,易發生局部淋巴結轉移

126.損傷部位小膠質細胞的反應:嗜神經細胞現象;格子細胞形成;膠質細胞結節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最常見的併發症為腦水腫、腦積水以及顱內高壓所致的腦疝形成

127.腦水腫是引起顱內高壓的最常見的原因

128.腦水腫分類:血管源性腦水腫和細胞毒性腦水腫

129.腦疝:扣帶回疝,又稱大腦鐮下疝;海馬溝回疝又稱小腦天幕疝;小腦扁桃體疝,又稱枕骨大孔疝

130.流腦病變在大腦凸面和腦底部的腳間池和視叉池處最為嚴重(化膿性炎症)

131.乙腦為變異性炎症,病變廣泛累及中樞神經系統灰質,但主要位於大腦皮質、基底核、視丘等處最為嚴重

132.高熱、抽搐及呼吸衰竭時乙腦急性期的三聯症

133.結核病是一種以肉芽腫形成為特徵的慢性炎症,主要有3種類型:以滲出為主的病變;以增生為主的病變;以壞死為主的病變

134.肺的原發灶、結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門淋巴結結核統稱原發綜合徵

135.結核球的形成途徑:肺浸潤型肺結核轉向痊癒時,乾酪樣壞死灶由纖維包裹形成;厚壁結核空洞的引流分支氣管阻塞,空洞由乾酪樣壞死物質填充;多個乾酪樣壞死灶融合並被增生的纖維組織包裹

136.浸潤型肺結核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繼發性肺結核病類型,病變以滲出為主,局部形成急性空洞

137.慢性纖維空洞性肺結核,厚壁空洞是最主要的改變,可形成巨大空洞,空洞分3層:內層為高;乾酪樣壞死物質,其中含大量結核分枝桿菌;中層為結核性肉芽組織;外層為大量增生的纖維組織和瘢痕組織

138.腸結核病可發生於任何腸段,好發部位為回盲部

139.腸結核病分:潰瘍型和增生型

140.腸結核病潰瘍型特點:典型的腸結核潰瘍多呈環形或帶狀,其長軸與腸軸垂直,潰瘍癒合後由於瘢痕收縮可致腸腔狹窄

141.結核性腦膜炎多發於大腦、小腦、腦橋、脊髓和腦底等處

142.膀胱結核以膀胱三角區最先受累

143.(男)生殖系統結核常於輸精管、附睪等處,其中以附睪結核最為常見

144.(女)生殖系統結核常發生於輸卵管、子宮內膜和子宮頸,偶見於卵巢,其中輸卵管結核最為多見

145.骨結核好發於脊椎骨(多見於第10胸椎至第2腰椎)、指骨及長骨骨骺,乾酪樣壞死液化後可穿破骨皮質在脊柱兩側積聚形成“冷膿腫”

146.淋巴結結核以頸部淋巴結結核最為多見

147.傷寒典型病變分4期:髓樣腫脹期;壞死期;潰瘍期;癒合期

148.傷寒桿菌易在膽汁中大量繁殖

149.菌痢主要發生在乙狀結腸和直腸

150.菌痢的臨床表現:腹痛腹瀉、裡急後重、黏液膿血便

151.菌痢的特徵性病變:假膜性炎和潰瘍形成

152.流行性出血熱為出血性炎,病變特點是全身性小血管和毛細血管廣泛性損傷

153.淋病:是淋病雙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統的急性化膿性炎症,主要表現為淋菌性尿道炎和宮頸炎

154.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傳染病

155.尖銳溼疣:是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表皮良性疣狀增生性病變。凹空細胞的出現有助於該病的診斷。

156.梅毒的基本病變:閉塞性動脈內膜炎和血管周圍炎;樹膠腫:中央為凝固性壞死,中央壞死不徹底

157.梅毒分期:一期梅毒:“下疳“;二期梅毒:”梅素疹;三期梅毒:“累及心臟”

158.高血壓病時心臟以左心室發生代償性肥大最明顯;腎臟的主要變化時原發性顆粒型固縮腎

159.非毒性甲狀腺腫按病變發展過程可分為增生期、膠質貯積期、結節期

臨床醫師考試病理學考點歸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