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越來越多了,權威專家給出5個健康忠告

癌症 肺癌 腫瘤 體檢 環球網 環球網 2017-09-29

《2015年中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約有429.2萬癌症新發病例,其中肺癌佔17.1%,死亡率達21.1%。肺癌已成為男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是女性中僅次於乳腺癌的第二大腫瘤。有數據顯示,我國肺癌的發病率每年增長26.9%,若不及時採取有效控制措施,預計到2025年,我國肺癌患者將達到100萬,成為世界第一肺癌大國。

“我感覺肺癌患者越來越多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李峻嶺教授近十年來主要診治肺癌,在他接診的肺癌患者中,大約一半在50歲左右,其中甚至有不到20歲的年輕人。同時,一些肺癌的潛在高危人群卻忽視了預防和早期篩查,錯過了最佳防治時機。李峻嶺教授對此提出了5點建議,希望更多肺癌能被預防和及早有效治療。

別因熬夜疲勞“累”出肺癌。“我覺得肺癌的高發,除了抽菸和環境的因素,可能跟過度疲勞和透支體力有關。”李峻嶺教授發現,患肺癌的年輕人大多有幾個共同特點:經常熬夜、睡眠少、工作壓力大。長期過勞且不注意休息,會造成人體免疫力低下,這時很容易受到疾病打擊,罹患包括肺癌在內的惡性腫瘤。

“我會問患者‘你是怎麼發現問題來看病的’,有的人回答體檢,有的是發現症狀了。再問其生活方式,我發現幾乎少有例外,多是高強度的工作者。”李峻嶺教授對那些三四十歲甚至更年輕,就患上肺癌的人感到十分惋惜。

高危人群注意篩查。定期篩查是防治肺癌的重要環節。重度抽菸(一般來說,吸菸量越大、吸入肺部越深,患肺癌的危險性越大。吸菸20年以上的,20歲以下開始吸菸的,每天吸菸20支以上的,只要滿足一條,就屬於易患肺癌的高風險人群)、生活在肺癌高發地(如北京)、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群,建議做一個低劑量的CT掃描。如果檢查後發現肺裡有小結節,醫生會建議定期複查。低劑量的CT相當於正常CT劑量的1/5到1/10,和我們在自然界所接觸的射線的強度相似,安全度較高。

不是所有肺癌都要做手術。李峻嶺教授表示,目前肺癌的第一治癒手段還是手術,其次是放射治療。患者是否適合手術、生存率能否大幅提高,關鍵在能不能早期發現。如果患者做了增強的核磁,發現有顱內轉移,就不適合做手術治療。一些老年患者合併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等,雖然病期較早,也不適合做手術。這些患者可通過放射治療獲得與手術相似的治療效果。對於局部晚期肺癌,放療配合藥物治療可以使得部分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絕大多數的轉移性肺癌需要全身治療。

根據病情選對藥。在中國,肺腺癌有50%以上存在EGFR敏感突變,有這個敏感突變預示著使用針對EGFR受體的靶向藥TKI(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往往會取得較好的效果。目前,臨床上已經有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TKI。其中,第一代、第二代TKI都推薦用於一線治療。靶向藥的作用是抑制腫瘤信號傳導,使它的成長不再進行,讓腫瘤在一段時間內縮小或穩定。這類藥多是口服藥,使用方便。患者在家吃,定期複查即可。不過,靶向藥也面臨一個問題:用到一定程度後,會出現耐藥。第一代TKI與EGFR受體的結合是競爭性的,而第二代TKI(例如阿法替尼)會不可逆地與EGFR受體結合,從而達到抑制癌細胞信號通路、阻止腫瘤生長的目的,其耐藥的發生通常會晚於第一代藥物。

在已經完成的兩項大樣本的隨機臨床研究中,研究者發現,當患者腫瘤中存在EGFR19外顯子突變時,如果首先選擇阿法替尼,患者的生存會有比較顯著的改善。目前在臨床上,使用阿法替尼的患者越來越多,不良反應的管理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這類藥一定要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使用,做好毒性管理,讓患者耐受藥物治療,更好地從治療中獲益。在臨床實踐中,李峻嶺主張醫患決策共享,就是給患者提供一些治療方案,講解各方案的優缺點,使患者能充分理解並做出治療的選擇。

做好健康教育和預防。李峻嶺教授認為,給患者、家屬甚至醫生做好健康教育十分重要。有幾個讓他印象深刻的患者,經他治療後效果很好,進入維持治療階段,就是每三週或一個月用一次藥,讓腫瘤保持一個不再生長的狀態。但患者內心不是很滿足,或者聽了別人的勸說,去嘗試一些非常激進的治療,最後得不償失,反而加快了病情進展。這就需要讓更多人瞭解防治癌症的科學知識,讓每個患者接受到科學有效的治療。

李峻嶺教授還建議有關各方將經費更多地投入在腫瘤篩查、預防階段。讓更少的人罹患癌症,患癌的人及早發現並得到有效治療,這樣才能最終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降低疾病帶來的痛苦和經濟成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