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離癌症有多遠?腫瘤專家:“趴”著的息肉最危險

體檢是判斷身體健康狀況的常用方法,而現在越來越多人的體檢報告上出現“息肉”兩個字,腸息肉、膽囊息肉、宮頸息肉……上到鼻腔,下到直腸都有息肉出現。

作為與癌症相關的指標,息肉彷彿是一顆“定時炸彈”,讓不少人內心糾結,到底會不會癌變,要不要治療?

「息肉」離癌症有多遠?腫瘤專家:“趴”著的息肉最危險

《生命時報》採訪權威專家,告訴你最凶險的息肉長什麼樣,並教你如何應對不同的息肉。

受訪專家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副祕書長、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劉思德

重慶市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 王東林

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肝膽外科主任醫師 周丁華

息肉到底是什麼?

息肉就是指人體黏膜表面上長出的多餘贅生物,多由局部黏膜組織增生而成。它是一種良性腫瘤,上到鼻腔、聲帶,下至直腸、宮頸,均可有息肉出現。

息肉的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且與人種有關,比如中國、日本等亞洲人群就高於歐美人群。

此外,也與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有關,比如大量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長期飲酒、常食辛辣刺激食物等。

整體來看,息肉和癌是“近親”,但不同息肉的癌變機率不同,應當區別對待。

腸息肉

腸息肉就是腸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變。腸息肉很常見,做腸鏡的人群中,大約15%會發現息肉。

其中這種“站”不起來的息肉最為凶險:

劉思德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普通息肉像蘑菇一樣長在腸壁上,有一個蒂與腸壁相連,比較容易發現和切除。而平坦型息肉像地毯一樣“趴”在腸壁上,難以發現,在內鏡下極易漏診,也不好切除。

直徑超過1釐米的平坦型息肉被稱為側向發育型腫瘤,其癌變速度跟一般息肉不同,即使是良性病變,隨訪資料顯示,最快3年左右也會發展成進展期大腸癌。

「息肉」離癌症有多遠?腫瘤專家:“趴”著的息肉最危險

當然息肉是否癌變還與年齡、數量和大小有關:

  • 單個、兩個息肉癌變概率不高;
  • 1釐米以下的腸息肉癌變率為1%~3%;
  • 1~2釐米的為20%;
  • 2釐米以上的高達50%。

多數腸息肉患者沒有臨床症狀,一旦出現便血、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數增多、便祕甚至腸梗阻等症狀,應立即到醫院做腸鏡檢查。

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是生長在膽囊黏膜上的一個贅生物,好比皮膚上長的“瘊子”。大多數膽囊息肉既沒有症狀也不會影響膽囊功能,發生癌變的機率也很小。

往往息肉越大(大於1釐米),惡變的可能性越大。且絕大多數為多發,通常無腫瘤傾向,不會惡變,但是有可能誘發膽囊結石或併發慢性膽囊炎。

「息肉」離癌症有多遠?腫瘤專家:“趴”著的息肉最危險

目前醫學公認膽囊息肉病人無需口服藥物,只要具備以下任何一條,須儘快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

  • 有右上腹痛、上腹飽脹等消化不良症狀;
  • 息肉大於1釐米;
  • 超聲檢查懷疑膽囊惡性腫瘤;
  • 息肉基底較寬;
  • 膽囊息肉合併膽囊結石;
  • 短期內息肉直徑增長迅速;
  • 膽囊頸部息肉,影響膽囊排空;
  • 年齡大於50歲。

宮頸息肉

宮頸息肉是慢性宮頸炎長期刺激的結果,大多為良性,無明顯症狀,少部分患者會有與月經類似的出血症狀。

如果在孕期發現宮頸息肉,息肉會慢慢長大出血,影響孕期健康。

「息肉」離癌症有多遠?腫瘤專家:“趴”著的息肉最危險

一般來說,息肉較小時可先藥物消炎治療;如果超過黃豆粒大小,可進行微創手術切除並做病理檢查,確認是否惡性。

鼻息肉

鼻息肉患者常有鼻塞感,如果息肉持續長大,鼻塞感會加重。

當息肉阻塞咽鼓管,可導致耳鳴、聽力減退,還可引起打鼾、鼻竇炎、慢性咽炎等耳鼻咽喉併發症,最嚴重的後果是引發癌變。

「息肉」離癌症有多遠?腫瘤專家:“趴”著的息肉最危險

因此,鼻息肉患者一旦出現鼻塞感加重症狀,建議到醫院做鼻窺鏡檢查,如果息肉較大、症狀較重,則要手術治療,並做活檢明確診斷。

聲帶息肉

聲帶息肉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長期發聲不當、長期不良刺激或慢性炎症有關,主要表現為聲嘶。

嘶啞程度因息肉大小和部位不同而異,輕者僅有輕微聲音改變,重者嘶啞明顯,甚至發聲困難,如息肉較大阻塞喉腔,可引起呼吸困難。

「息肉」離癌症有多遠?腫瘤專家:“趴”著的息肉最危險

聲帶息肉有突發癌變的可能,且癌變時,患者常無不適感,會不知不覺進展為癌。

因此,一旦出現聲音嘶啞喉部異物感咽喉幹癢疼痛,建議立即到醫院明確診斷,必要時可在醫生建議下手術摘除。

本期編輯:鄧玉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