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彌兒》讀書筆記(4)

《愛彌兒》讀書筆記(4)

原老師課堂


原創作者:原建傑

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謝絕剽竊!

閱讀章節:(第一卷 P15-25)

本書觀點:

1. 在社會秩序中,只有在命運與父母為孩子所做的選擇一致時,他所受的教育才有用。否則,如果教育給了孩子偏見,那他受的教育就對他不利。

2. 在自然秩序中,因為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他們共同的天命就是“成其為人”。不管是誰,只要為這個職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就不會實現不了與之相關的任何事情。

3. 最能忍受生活中的善與惡的人,是受到最好教育的人。

4. 真正的教育更多的包含在行動而不是說教之中。

5. 我們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是照料我們的人。

6. 應該把學生看作抽象的人,會經歷人生各種偶然事件的人。

7. 人們只想著保住自己孩子的性命,但這樣還不夠。作為一個人,孩子必須學會保護自己,去承受命運的打擊,勇敢的面對富有和貧窮,必要的時候,能夠在冰島的雪天和馬耳他灼熱的岩石上生活。

8. 活得最精彩的人,並不是經歷歲月最長久的人,而是對生活感受最多的人。

9. 我們現有的所有智慧都是有奴性的偏見組成的。我們的風俗習慣存在於服從、不安和束縛之中。

10. 孩子成長過程中,母愛是無法替代的。母親應該堅貞無畏地履行天性賦予她們的“甜蜜責任”。

11. 家庭生活的吸引力是道德敗壞的最佳解藥。

12. 當一個女人過度照顧孩子,而不是疏於給孩子母親的關愛時,他也遠離了天性,只不過經由的是一條相反的道路。

讀書感悟:

1. 教育的根本目標,首先是讓其成為一個人,能迅速明白人是怎麼樣的。不要一開始就將孩子固定到某一個階層或職業去培養。

2. 身教大於言傳。

3. 教會孩子感受痛苦,而不是教導孩子去忍受痛苦。

4. 家長給不了孩子一切,必須教會孩子如何自己去面對生活。

5. 有的人活著,可是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可是他還“活”著。教會孩子過一種有意義的生活,而不是做行屍走肉。

6. 從孩子一出生,我們就給了孩子過多的束縛。

7. 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讓孩子以父母為榜樣。

8. 撫養孩子是父母的的首要責任,把孩子託付其他人哺乳或照顧,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9. 當母親沉迷於自己的孩子時,當她為了不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弱,卻把他養得弱不禁風時,當他希望保護孩子不受自然法則的傷害,為他清除會帶來痛苦的一切影響時,她卻沒有想一想,現在她護著孩子,一時讓她免受一些不便和麻煩,結果卻為他日後積攢意外和風險到了何種程度。(千百年來,多少母親仍在愚蠢地犯著同樣的錯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