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其他兩穴使人神清氣爽'

"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

立秋了,這也恰巧說明溼氣會開始慢慢增加,大家都知道到了冬天身體的溼氣就會變得繁重更難以排出,所以,在此為大家介紹先教給大家立秋最實用的兩個身體穴位。接下來為大家來介紹一下這兩大穴位,分別是告別咽痛和失眠和專治身寒的,快來學習這個小妙招吧

一、照海穴:告別咽痛和失眠

"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

立秋了,這也恰巧說明溼氣會開始慢慢增加,大家都知道到了冬天身體的溼氣就會變得繁重更難以排出,所以,在此為大家介紹先教給大家立秋最實用的兩個身體穴位。接下來為大家來介紹一下這兩大穴位,分別是告別咽痛和失眠和專治身寒的,快來學習這個小妙招吧

一、照海穴:告別咽痛和失眠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其他兩穴使人神清氣爽


照海穴釋名:照,照耀之意;海,大水之意。該穴不但能主治咽喉腫痛,配腎腧、關元、三陰交,還可以主治月經不調。

照海最早見於《鍼灸甲乙經》,《千金要方》稱“漏陰”,屬足少陰腎經,是八脈要穴之一,通陰蹺脈,有滋腎清熱,通調三焦之功。

其主要功效為:可緩解胸悶、嗓子幹痛、聲音嘶啞、慢性咽炎等症狀,對肩周炎、失眠有輔助作用。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裡稱此穴為“漏陰”,就是說這個穴位出了問題,人的腎水減少了,會造成腎陰虧虛,引起虛火上升。

因此,只要我們感到胸口悶得不舒服、嗓子幹痛、聲音嘶啞,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按一按這個穴,既有滋腎清熱的功效,還能讓身體的三焦功能順暢起來,可謂是一舉兩得、立竿見影的妙法。

二、申脈穴:專治身寒

"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

立秋了,這也恰巧說明溼氣會開始慢慢增加,大家都知道到了冬天身體的溼氣就會變得繁重更難以排出,所以,在此為大家介紹先教給大家立秋最實用的兩個身體穴位。接下來為大家來介紹一下這兩大穴位,分別是告別咽痛和失眠和專治身寒的,快來學習這個小妙招吧

一、照海穴:告別咽痛和失眠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其他兩穴使人神清氣爽


照海穴釋名:照,照耀之意;海,大水之意。該穴不但能主治咽喉腫痛,配腎腧、關元、三陰交,還可以主治月經不調。

照海最早見於《鍼灸甲乙經》,《千金要方》稱“漏陰”,屬足少陰腎經,是八脈要穴之一,通陰蹺脈,有滋腎清熱,通調三焦之功。

其主要功效為:可緩解胸悶、嗓子幹痛、聲音嘶啞、慢性咽炎等症狀,對肩周炎、失眠有輔助作用。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裡稱此穴為“漏陰”,就是說這個穴位出了問題,人的腎水減少了,會造成腎陰虧虛,引起虛火上升。

因此,只要我們感到胸口悶得不舒服、嗓子幹痛、聲音嘶啞,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按一按這個穴,既有滋腎清熱的功效,還能讓身體的三焦功能順暢起來,可謂是一舉兩得、立竿見影的妙法。

二、申脈穴:專治身寒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其他兩穴使人神清氣爽


申脈別名陽蹺,屬足太陽膀胱經。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蹺。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腸神經和外踝動脈網,有補陽益氣、疏導水溼之功效。

主要功效為:可緩解眩暈、雙眼發紅腫痛、腰痠背痛、足踝關節痛等症狀,對腹瀉、消化不良有輔助作用。

“腰背曲強腿痛”,是明顯的膀胱經感受寒邪之氣後的受涼之象。因為陽蹺通膀胱經,而申脈本身就是膀胱經的一個重要穴位。

所以申脈穴是陽中至陽,用這個穴位既能散除體內寒邪,又能使陽氣通達巔頂,對人體不僅起到平衡的作用,還可以使人步履輕健矯捷。

有的人會說,我又不會扎針,雖然知道這個穴位的妙用,也是紙上談兵啊。

其實,道家醫學所講的八脈交會穴,既能針又能灸,“膀胱經交會的重要穴位,它的取穴法也很簡單,在外踝內向下凹陷處。人體受到寒邪之後會縮成一團,瑟瑟發抖,這在中醫裡叫做“拘急收引”,而申脈穴有伸展脈絡之意,可以快速調動人體陽氣,陽氣足則寒邪自散。

"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

立秋了,這也恰巧說明溼氣會開始慢慢增加,大家都知道到了冬天身體的溼氣就會變得繁重更難以排出,所以,在此為大家介紹先教給大家立秋最實用的兩個身體穴位。接下來為大家來介紹一下這兩大穴位,分別是告別咽痛和失眠和專治身寒的,快來學習這個小妙招吧

一、照海穴:告別咽痛和失眠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其他兩穴使人神清氣爽


照海穴釋名:照,照耀之意;海,大水之意。該穴不但能主治咽喉腫痛,配腎腧、關元、三陰交,還可以主治月經不調。

照海最早見於《鍼灸甲乙經》,《千金要方》稱“漏陰”,屬足少陰腎經,是八脈要穴之一,通陰蹺脈,有滋腎清熱,通調三焦之功。

其主要功效為:可緩解胸悶、嗓子幹痛、聲音嘶啞、慢性咽炎等症狀,對肩周炎、失眠有輔助作用。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裡稱此穴為“漏陰”,就是說這個穴位出了問題,人的腎水減少了,會造成腎陰虧虛,引起虛火上升。

因此,只要我們感到胸口悶得不舒服、嗓子幹痛、聲音嘶啞,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按一按這個穴,既有滋腎清熱的功效,還能讓身體的三焦功能順暢起來,可謂是一舉兩得、立竿見影的妙法。

二、申脈穴:專治身寒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其他兩穴使人神清氣爽


申脈別名陽蹺,屬足太陽膀胱經。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蹺。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腸神經和外踝動脈網,有補陽益氣、疏導水溼之功效。

主要功效為:可緩解眩暈、雙眼發紅腫痛、腰痠背痛、足踝關節痛等症狀,對腹瀉、消化不良有輔助作用。

“腰背曲強腿痛”,是明顯的膀胱經感受寒邪之氣後的受涼之象。因為陽蹺通膀胱經,而申脈本身就是膀胱經的一個重要穴位。

所以申脈穴是陽中至陽,用這個穴位既能散除體內寒邪,又能使陽氣通達巔頂,對人體不僅起到平衡的作用,還可以使人步履輕健矯捷。

有的人會說,我又不會扎針,雖然知道這個穴位的妙用,也是紙上談兵啊。

其實,道家醫學所講的八脈交會穴,既能針又能灸,“膀胱經交會的重要穴位,它的取穴法也很簡單,在外踝內向下凹陷處。人體受到寒邪之後會縮成一團,瑟瑟發抖,這在中醫裡叫做“拘急收引”,而申脈穴有伸展脈絡之意,可以快速調動人體陽氣,陽氣足則寒邪自散。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其他兩穴使人神清氣爽

立秋之後,艾灸關元符合秋天的養生核心——養與收!所以我們今天就老穴重提,和大家分享的是人生要穴關元

關元者,關其元精之門,閉而儲藏之謂也。應立秋後灸之,以順收藏之時序,收元陽內固,金水相生,益真火,養腎氣,以備冬藏也。猶如安爐立鼎,元陽旺盛,內養臟腑,外御風寒。

關元顧名思義,把元氣關住,使其不外瀉,也是元陰元陽交關之所。

關元穴在肚臍下4橫指處,是足三陰、任脈交匯穴,小腸募穴,足陽明胃經下合穴。


"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

立秋了,這也恰巧說明溼氣會開始慢慢增加,大家都知道到了冬天身體的溼氣就會變得繁重更難以排出,所以,在此為大家介紹先教給大家立秋最實用的兩個身體穴位。接下來為大家來介紹一下這兩大穴位,分別是告別咽痛和失眠和專治身寒的,快來學習這個小妙招吧

一、照海穴:告別咽痛和失眠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其他兩穴使人神清氣爽


照海穴釋名:照,照耀之意;海,大水之意。該穴不但能主治咽喉腫痛,配腎腧、關元、三陰交,還可以主治月經不調。

照海最早見於《鍼灸甲乙經》,《千金要方》稱“漏陰”,屬足少陰腎經,是八脈要穴之一,通陰蹺脈,有滋腎清熱,通調三焦之功。

其主要功效為:可緩解胸悶、嗓子幹痛、聲音嘶啞、慢性咽炎等症狀,對肩周炎、失眠有輔助作用。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裡稱此穴為“漏陰”,就是說這個穴位出了問題,人的腎水減少了,會造成腎陰虧虛,引起虛火上升。

因此,只要我們感到胸口悶得不舒服、嗓子幹痛、聲音嘶啞,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按一按這個穴,既有滋腎清熱的功效,還能讓身體的三焦功能順暢起來,可謂是一舉兩得、立竿見影的妙法。

二、申脈穴:專治身寒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其他兩穴使人神清氣爽


申脈別名陽蹺,屬足太陽膀胱經。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蹺。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腸神經和外踝動脈網,有補陽益氣、疏導水溼之功效。

主要功效為:可緩解眩暈、雙眼發紅腫痛、腰痠背痛、足踝關節痛等症狀,對腹瀉、消化不良有輔助作用。

“腰背曲強腿痛”,是明顯的膀胱經感受寒邪之氣後的受涼之象。因為陽蹺通膀胱經,而申脈本身就是膀胱經的一個重要穴位。

所以申脈穴是陽中至陽,用這個穴位既能散除體內寒邪,又能使陽氣通達巔頂,對人體不僅起到平衡的作用,還可以使人步履輕健矯捷。

有的人會說,我又不會扎針,雖然知道這個穴位的妙用,也是紙上談兵啊。

其實,道家醫學所講的八脈交會穴,既能針又能灸,“膀胱經交會的重要穴位,它的取穴法也很簡單,在外踝內向下凹陷處。人體受到寒邪之後會縮成一團,瑟瑟發抖,這在中醫裡叫做“拘急收引”,而申脈穴有伸展脈絡之意,可以快速調動人體陽氣,陽氣足則寒邪自散。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其他兩穴使人神清氣爽

立秋之後,艾灸關元符合秋天的養生核心——養與收!所以我們今天就老穴重提,和大家分享的是人生要穴關元

關元者,關其元精之門,閉而儲藏之謂也。應立秋後灸之,以順收藏之時序,收元陽內固,金水相生,益真火,養腎氣,以備冬藏也。猶如安爐立鼎,元陽旺盛,內養臟腑,外御風寒。

關元顧名思義,把元氣關住,使其不外瀉,也是元陰元陽交關之所。

關元穴在肚臍下4橫指處,是足三陰、任脈交匯穴,小腸募穴,足陽明胃經下合穴。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其他兩穴使人神清氣爽



經常用手指點壓、按摩刺激此穴,具有培補元氣、調氣和血、益腎健腹,增強臟腑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效

艾灸關元效果最為理想。最好採用隔姜灸,每天一次,每次艾灸9壯,艾灸3天休息1天。

如果你常覺得氣不夠使,有上不來氣的感覺。可以在上午9-11點,脾經當令的時候,點按手腕上的太淵穴。



"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

立秋了,這也恰巧說明溼氣會開始慢慢增加,大家都知道到了冬天身體的溼氣就會變得繁重更難以排出,所以,在此為大家介紹先教給大家立秋最實用的兩個身體穴位。接下來為大家來介紹一下這兩大穴位,分別是告別咽痛和失眠和專治身寒的,快來學習這個小妙招吧

一、照海穴:告別咽痛和失眠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其他兩穴使人神清氣爽


照海穴釋名:照,照耀之意;海,大水之意。該穴不但能主治咽喉腫痛,配腎腧、關元、三陰交,還可以主治月經不調。

照海最早見於《鍼灸甲乙經》,《千金要方》稱“漏陰”,屬足少陰腎經,是八脈要穴之一,通陰蹺脈,有滋腎清熱,通調三焦之功。

其主要功效為:可緩解胸悶、嗓子幹痛、聲音嘶啞、慢性咽炎等症狀,對肩周炎、失眠有輔助作用。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裡稱此穴為“漏陰”,就是說這個穴位出了問題,人的腎水減少了,會造成腎陰虧虛,引起虛火上升。

因此,只要我們感到胸口悶得不舒服、嗓子幹痛、聲音嘶啞,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按一按這個穴,既有滋腎清熱的功效,還能讓身體的三焦功能順暢起來,可謂是一舉兩得、立竿見影的妙法。

二、申脈穴:專治身寒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其他兩穴使人神清氣爽


申脈別名陽蹺,屬足太陽膀胱經。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蹺。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腸神經和外踝動脈網,有補陽益氣、疏導水溼之功效。

主要功效為:可緩解眩暈、雙眼發紅腫痛、腰痠背痛、足踝關節痛等症狀,對腹瀉、消化不良有輔助作用。

“腰背曲強腿痛”,是明顯的膀胱經感受寒邪之氣後的受涼之象。因為陽蹺通膀胱經,而申脈本身就是膀胱經的一個重要穴位。

所以申脈穴是陽中至陽,用這個穴位既能散除體內寒邪,又能使陽氣通達巔頂,對人體不僅起到平衡的作用,還可以使人步履輕健矯捷。

有的人會說,我又不會扎針,雖然知道這個穴位的妙用,也是紙上談兵啊。

其實,道家醫學所講的八脈交會穴,既能針又能灸,“膀胱經交會的重要穴位,它的取穴法也很簡單,在外踝內向下凹陷處。人體受到寒邪之後會縮成一團,瑟瑟發抖,這在中醫裡叫做“拘急收引”,而申脈穴有伸展脈絡之意,可以快速調動人體陽氣,陽氣足則寒邪自散。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其他兩穴使人神清氣爽

立秋之後,艾灸關元符合秋天的養生核心——養與收!所以我們今天就老穴重提,和大家分享的是人生要穴關元

關元者,關其元精之門,閉而儲藏之謂也。應立秋後灸之,以順收藏之時序,收元陽內固,金水相生,益真火,養腎氣,以備冬藏也。猶如安爐立鼎,元陽旺盛,內養臟腑,外御風寒。

關元顧名思義,把元氣關住,使其不外瀉,也是元陰元陽交關之所。

關元穴在肚臍下4橫指處,是足三陰、任脈交匯穴,小腸募穴,足陽明胃經下合穴。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其他兩穴使人神清氣爽



經常用手指點壓、按摩刺激此穴,具有培補元氣、調氣和血、益腎健腹,增強臟腑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效

艾灸關元效果最為理想。最好採用隔姜灸,每天一次,每次艾灸9壯,艾灸3天休息1天。

如果你常覺得氣不夠使,有上不來氣的感覺。可以在上午9-11點,脾經當令的時候,點按手腕上的太淵穴。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其他兩穴使人神清氣爽


義工示範(僅供參考)


太淵穴,肺經的原穴,也是大補穴,補氣,脈之所會。寅時(3-5點),肺經當令,氣血由此始,但此時人當熟睡。


因此,選擇在9-11點脾經當令的時候按摩,「五臟有疾,當取之原」,「虛者補其母」,脾土生肺金,肺氣的推動力量來源於脾胃,堅持按揉一段時間,就會有改善。


太淵穴位置

手掌心朝上,大拇指立起時,有大筋豎起,筋內側凹陷處就是這處穴位。


"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

立秋了,這也恰巧說明溼氣會開始慢慢增加,大家都知道到了冬天身體的溼氣就會變得繁重更難以排出,所以,在此為大家介紹先教給大家立秋最實用的兩個身體穴位。接下來為大家來介紹一下這兩大穴位,分別是告別咽痛和失眠和專治身寒的,快來學習這個小妙招吧

一、照海穴:告別咽痛和失眠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其他兩穴使人神清氣爽


照海穴釋名:照,照耀之意;海,大水之意。該穴不但能主治咽喉腫痛,配腎腧、關元、三陰交,還可以主治月經不調。

照海最早見於《鍼灸甲乙經》,《千金要方》稱“漏陰”,屬足少陰腎經,是八脈要穴之一,通陰蹺脈,有滋腎清熱,通調三焦之功。

其主要功效為:可緩解胸悶、嗓子幹痛、聲音嘶啞、慢性咽炎等症狀,對肩周炎、失眠有輔助作用。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裡稱此穴為“漏陰”,就是說這個穴位出了問題,人的腎水減少了,會造成腎陰虧虛,引起虛火上升。

因此,只要我們感到胸口悶得不舒服、嗓子幹痛、聲音嘶啞,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按一按這個穴,既有滋腎清熱的功效,還能讓身體的三焦功能順暢起來,可謂是一舉兩得、立竿見影的妙法。

二、申脈穴:專治身寒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其他兩穴使人神清氣爽


申脈別名陽蹺,屬足太陽膀胱經。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蹺。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腸神經和外踝動脈網,有補陽益氣、疏導水溼之功效。

主要功效為:可緩解眩暈、雙眼發紅腫痛、腰痠背痛、足踝關節痛等症狀,對腹瀉、消化不良有輔助作用。

“腰背曲強腿痛”,是明顯的膀胱經感受寒邪之氣後的受涼之象。因為陽蹺通膀胱經,而申脈本身就是膀胱經的一個重要穴位。

所以申脈穴是陽中至陽,用這個穴位既能散除體內寒邪,又能使陽氣通達巔頂,對人體不僅起到平衡的作用,還可以使人步履輕健矯捷。

有的人會說,我又不會扎針,雖然知道這個穴位的妙用,也是紙上談兵啊。

其實,道家醫學所講的八脈交會穴,既能針又能灸,“膀胱經交會的重要穴位,它的取穴法也很簡單,在外踝內向下凹陷處。人體受到寒邪之後會縮成一團,瑟瑟發抖,這在中醫裡叫做“拘急收引”,而申脈穴有伸展脈絡之意,可以快速調動人體陽氣,陽氣足則寒邪自散。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其他兩穴使人神清氣爽

立秋之後,艾灸關元符合秋天的養生核心——養與收!所以我們今天就老穴重提,和大家分享的是人生要穴關元

關元者,關其元精之門,閉而儲藏之謂也。應立秋後灸之,以順收藏之時序,收元陽內固,金水相生,益真火,養腎氣,以備冬藏也。猶如安爐立鼎,元陽旺盛,內養臟腑,外御風寒。

關元顧名思義,把元氣關住,使其不外瀉,也是元陰元陽交關之所。

關元穴在肚臍下4橫指處,是足三陰、任脈交匯穴,小腸募穴,足陽明胃經下合穴。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其他兩穴使人神清氣爽



經常用手指點壓、按摩刺激此穴,具有培補元氣、調氣和血、益腎健腹,增強臟腑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效

艾灸關元效果最為理想。最好採用隔姜灸,每天一次,每次艾灸9壯,艾灸3天休息1天。

如果你常覺得氣不夠使,有上不來氣的感覺。可以在上午9-11點,脾經當令的時候,點按手腕上的太淵穴。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其他兩穴使人神清氣爽


義工示範(僅供參考)


太淵穴,肺經的原穴,也是大補穴,補氣,脈之所會。寅時(3-5點),肺經當令,氣血由此始,但此時人當熟睡。


因此,選擇在9-11點脾經當令的時候按摩,「五臟有疾,當取之原」,「虛者補其母」,脾土生肺金,肺氣的推動力量來源於脾胃,堅持按揉一段時間,就會有改善。


太淵穴位置

手掌心朝上,大拇指立起時,有大筋豎起,筋內側凹陷處就是這處穴位。


立秋後,這個穴在艾灸中被視為大補之穴,其他兩穴使人神清氣爽


按揉方法

大拇指按壓或是旋揉都可以,這裡肉不多,會硌得慌,感覺微微的酸脹就對了,每隻手按摩2~3分鐘。


打嗝了按這裡,速效止嗝。晚上睡不好,也可以按揉這裡,幫助安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