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的名字我們見得不少,畢竟連“王者榮耀”都已經能上戶口了,但如果你媽給你取名叫“希特勒”是種什麼體驗?什麼?很酷?那是因為我們是中國人,但如果你是德國人呢?

那這個問題就很嚴重了!電影《一次聚會》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你媽給你取名叫“希特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一次聚會》海報

一個名字引發的“血案”

一個德國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丈夫是大學文學教授,妻子是高中語文老師,他們正在等待幾位至親好友的到來,在家中舉行一次聚會。

最先到的妻子母親的養子,陪伴妻子長大的義兄,他是一位交響樂團的樂手,隨後到來的是妻子的弟弟,一位學識平平但事業成功的房產經紀人。

丈夫與妻子的弟弟頗為不對付,一個輕蔑對方粗鄙不文,另一個嫌棄對方拽文作態,“戰火”就在這兩人之間爆發了。

你媽給你取名叫“希特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一次聚會》劇照

當丈夫知道妻子的弟弟要為自己即將臨世的兒子取名“阿道夫”的時候,作為一位左翼知識分子,丈夫憤怒了,無法原諒弟弟在兒子的取名大事上魯莽行事,戳德國人的傷疤。

而有右翼傾向的弟弟則堅稱自己有選擇孩子名字的權力,並揚言正是要通過培養一個優秀的兒子,來打破二戰之後德國人對“阿道夫·希特勒”這個名字避如蛇蠍的病態心理。

一場漫長的爭吵就此開始,隨著弟弟的妻子安娜的加入,問題的核心早就不在“阿道夫”這個名字上了,隨之暴露出了越來越多可怕的祕密與尷尬的矛盾,本來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一時間幾乎反目成仇......

你媽給你取名叫“希特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一次聚會》劇照

密閉空間敘事的獨特魅力

《一次聚會》中一共就只有五名角色,且整部影片由始至終都集中在一座房子甚至一間客廳裡,是典型的密閉空間敘事

密閉空間敘事,顧名思義即是將所有人物限定在一個密閉空間中來敘事的手段,由於空間和人物受到了限制,因此大大增強了故事本身的張力——

人物之間往往針鋒相對,故事節奏必然是高潮迭起,劇本臺詞的設置環環相扣,整部作品的戲劇矛盾衝突將會被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密閉空間敘事的電影中從來不缺少佳作,從上古神片《十二怒漢》,到大導演波蘭斯基的《殺戮》,從近年來被多國翻拍的《完美陌生人》,再到這部《一次聚會》,都能讓觀眾感受到密閉空間敘事的獨特魅力。

你媽給你取名叫“希特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十二怒漢》海報

你媽給你取名叫“希特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殺戮》海報

你媽給你取名叫“希特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完美陌生人》海報

《一次聚會》中,人物之間的關係在肆意妄為的玩笑和近乎爆炸的爭吵之間來回切換,敘事節奏進退有據,高潮部分精彩高能,緩衝部分意味深長,中間還穿插著不少德國式的笑話和段子,徹底打破了德國人不擅幽默的刻板印象。

不過更有趣的是,這個精雕細琢的好劇本,其實是德國人翻拍自法國電影的。

法國人為德國人量身定做的好劇本

在《一次聚會》的評論中,有網友評論它是“《完美陌生人》的變種”,但事實上它的原版是2012年改編自話劇的法國電影《起名風波》,比意大利版的《完美陌生人》還早了4年。

你媽給你取名叫“希特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起名風波》海報

從劇本上了來看《一次聚會》幾乎是照搬了《起名風波》90%的臺詞,但我卻覺得這個劇本更像是為德國人量身定做的,而《一次聚會》也比《起名風波》更具現實意義,原因有三。

第一,難民問題。

眾所周知,歐洲苦難民久矣,而最飽受難民壓力的國家中,德國無疑是首當其衝。無論是片中丈夫在影片開頭抱怨披薩價格太貴時都不忘“心繫難民”,還是妻子的母親在山裡的家中掛上“歡迎難民”的橫幅,都是對德國難民問題現狀的一種投射。

你媽給你取名叫“希特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德國首腦與難民合影

德國在難民問題上尤為兩難的境地,既有歷史原因,又有現實原因。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在種族主義和排外主義之下曾製造過大量難民,禍及整個歐洲,所以在戰後,德國人對世界人民懷有人道主義的虧欠,而重新完成民主化後的德國,也更需展現出開放包容的姿態,來重登西方話語權世界之下的道德制高點。

其次,德國社會結構的不均衡也導致了其移民政策的不斷放鬆,很多基建行業和服務行業的工作,逐漸都被外來人口包攬,移民成了德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

你媽給你取名叫“希特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德國人歡迎難民的條幅

所以德國的難民問題冠絕歐洲,難民這個梗的設置,德國人無疑比法國人更適合拿來大做文章。

第二,阿道夫·希特勒。

相比《起名風波》中法國人對“阿道夫”這個名字的憎惡和仇視,《一次聚會》中的德國人對這個名字的情感顯然更加複雜。

“阿道夫”本可以是德國人的驕傲,畢竟阿道夫·達斯勒創建了舉世聞名的Adidas,可惜在那之前,希特勒已經使得這個名字的意義變得沉重起來。

你媽給你取名叫“希特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曾經讓帶領德國人走出一戰之後的傾頹,鐵蹄踏遍之處,幾乎統治整個的歐洲,但也直接導致德國在戰敗之後一分為二,使得德國人經歷了無數的分離和痛苦。他是德國民族的罪人,亦是德國人在全世界面前揮之不去的尷尬烙印。

如果只有一個國家的人不願意給自己的孩子取名“阿道夫”,那一定會是德國人。

第三,人物的性格與行為。

仔細分析之下就會發現,《一次聚會》中的不少矛盾節點,其實是都不是原則性的矛盾,而是來源於人物的“鑽牛角尖”,這種固執而缺乏變通的性格,多多少少正好契合了德國人嚴厲死板的傳統印象。

你媽給你取名叫“希特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一次聚會》劇照

而給人以浪漫放縱印象的法國人,似乎並不該熱衷於在一些細枝末節上脣槍舌戰,這也使得《起名風波》更像是幾個話癆之間的互相嘶吼,而《一次聚會》中才更像是一本正經的爭論與吵架。

相比《完美陌生人》的優劣之處

無論是《起名風波》還是《一次聚會》,作為同類型影片,無疑都會被拿來與近年來最成功的《完美陌生人》相比較。

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一次聚會》的劇本內容與再創作背景的契合性,使得它在立意層面具有一定的優勢,而《完美陌生人》探討現代社會中的人際關係與親密關係的課題,《一次聚會》中也有同樣分量的體現。

你媽給你取名叫“希特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一次聚會》劇照

所以,至少在內容層面和立意層面,我認為《一次聚會》是絲毫不遜色於《完美陌生人》的,但為什麼前者無論是影響力還是評價都顯然不及後者呢?這裡就體現出《完美陌生人》劇本的匠心獨運之處了。

同樣是密閉空間敘事,同樣是探討人類關係和複雜人性,《一次聚會》通過人物之間直接的對話來拋出一個又一個問題,推進一個又一個矛盾,無論是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不可避免地有斧鑿痕跡。

你媽給你取名叫“希特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一次聚會》劇照

就好比片中丈夫與弟弟兩口子之間好不容易偃旗息鼓,炮火便馬上轉移到了一直在當和事佬的義兄身上,這種轉折無論處理得多麼巧妙,都難免有刻意之處。

而《完美陌生人》中的諸多橋段雖然也明顯有設計感,但編劇藉助“手機”這個載體以及遊戲的形式,將所有的衝突都編排得遊刃有餘,甚至因為引入了手機遊戲的設置,使得影片呈現出了更多懸疑的氣質,更加能夠增強密閉空間敘事的效果

你媽給你取名叫“希特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一次聚會》劇照

不過相比《完美陌生人》最後在傷痕累累的殘局之後忽而強行矯正時空的抖機靈式的結尾,《一次聚會》卻讓片中的人物在新生命的到來中走向了和解,也表達出了一份獨有的人文主義溫情。

關於無數祕密之下的難測人心,即使至親之人讓我們憤怒或失望,我們依然願意選擇相互依偎,即使真相充滿惡意,我們也願意以善意的姿態去擁抱這一切。

這不是退讓或者妥協,亦不是將就或者忍耐,而是看清這個世界的真相,然後愛上它,生活總要繼續,我喜歡這個結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