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蛋文化”會殺了Uber!

Uber 美國 Google 高峰 汽車公社 2017-06-14

不過一年,當初的汽車出行寵兒跌落神壇,遭人詬病的“混蛋文化”最終導致Uber成為人人喊打的惡棍。高峰漲價、竊取商業機密、性騷擾等一系列商業弊端、違規罪證和企業文化醜聞如同火山爆發般猛烈,揭開Uber的“真面目”。為求生存,Uber開始大變革。

“混蛋文化”會殺了Uber!

不擇手段 勝者為王

Uber在全球的擴張步伐詮釋著強勢的“勝者為王”的企業理念。為此,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Kalanick領導Uber屢屢挑釁規則。即使政府抵制,財大氣粗的Uber頻頻向市場內投入巨資,霸佔一座座城市。

據CB Insights近日彙總的美國市值超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情況,截止至2016年12月份,在谷歌、沙特主權財富基金等機構的支持下,Uber融資125億美元,估值達680億美元。雄厚資金支持下,自2010年上線以來,Uber進入一個市場後採取燒錢的行為,為用戶和司機提供高額補貼,但因與出租車行業搶飯碗,遭到了多方抵制。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內華達州等部分地區、德國、法國、比利時等多個國家和城市認定Uber沒有合法運營執照,違法運營,以及無法保障乘客安全而封殺這一汽車共享服務商。可是政府愈發抗拒的事物有時愈被用戶所支持,只因他們能夠享受到更多利益好處。即使“高峰漲價”策略也得到高峰時期打不到車的用戶的歡迎,司機也可從中獲取更高額的車費。

“混蛋文化”會殺了Uber!

激烈競爭下,燒錢搶奪消費者無可厚非,新興企業不可避免地需要挑戰和碰撞市場規則。然而今年3月,《紐約時報》報道,Uber為逃避當地執法機構的調查,利用名為“灰球”(Greyball)的反釣魚程序,對全球各國執法部門展開大規模監控。如果屬實,Uber將面臨法律方面的懲罰。

與此同時,谷歌與Uber的商業機密竊取案和專利侵權案鬧得全球人盡皆知。事情起因是,Waymo前工程師、Uber高管Anthony Levandowski在離職期間將谷歌自動駕駛技術的技術文件下載下來,創辦Otto無人駕駛車創業公司。2016年8月Uber斥資7億美元收購Otto,間接獲得Waymo的無人駕駛技術,後用於自身研發項目,由此侵犯了後者的專利權。今年年初Waymo一紙訴狀將Uber告上法庭。如果前者獲勝,Uber的自動駕駛研發可能將被叫停,陷入停滯。這將沉重打擊已經展開無人車測試的Uber。

起初Uber否認Waymo的說法,要求聯邦檢察員調查Waymo對其高管的誹謗行為。緊接著它以拒絕配合內部調查為由開除了Levandowski。局勢非常不利於Uber,最終法律判決該出行服務商向Waymo歸還被盜竊的機密文件。這一判決結果直接導致Uber無人車大量研發項目陷入停滯,受到重創。

“混蛋文化”會殺了Uber!

“混蛋文化”

有人說企業文化常常與創始人的性格極為相似,或許這恰恰解釋Uber不擇手段策略的由來。創始人Kalanick向來被視為傲慢無禮、情商低能。為了大幅開疆拓土,他認為內部的人力才幹是堅實的後盾。只是當一味偏重能力,忽視人品,就會生成一種扭曲的企業文化。

Uber最飽受爭議的一項醜聞就是性騷擾猖獗,而它對此卻毫無反應。企業文化由此被痛斥為“混蛋文化”,令人憤怒備受指責,但Uber長時間以來卻毫無認錯的態度。

Uber內部女性員工則經常受到男性高管的調戲和侮辱。2016年年底從Uber離職的軟件工程師蘇珊•富勒(Susan Flowler)在個人博客上描述Uber令人難以接受的性別歧視文化,以及自己在Uber受到的種種性別歧視,一些男性技術經理毫無忌憚地在女性員工面前“開黃腔”。而人力資源部不僅視而不見,還對她進行威脅。儘管蘇珊的技術水平出眾,撰寫的書籍曾被著名計算機出版商之一O’Reilly出版,但她難逃經理的歧視和折辱。

“混蛋文化”會殺了Uber!

《紐約時報》分析稱,Uber內部強調精英管理(meritocracy),無論人品如何,是否曾違規,只要夠聰明就可憑藉才能晉升入高層。正如蘇珊在博客中義憤填膺地揭露,人力資源部威脅她,倘若她舉報,她的上司可能會報復性地給她的工作打差評,這時公司不會介入她們之間的糾紛。不僅如此,蘇珊的上司則向她表達了同一層意思,他是公司一名非常優秀的員工,高層不會因一個可能無辜的錯誤而處罰他。

所幸,蘇珊曝光的Uber“混蛋文化”引發外界對Uber侵犯道德底線的討伐,終於引起公司董事會的重視。Uber聘請律師事務所和美國前總檢察官Eric Holder對內部的企業文化展開調查,解僱20多名員工,Uber亞洲業務總裁Eric Alexander赫然在列。2014年一名印度乘客乘坐Uber時被司機強姦,掀起軒然大波。Alexander認為,這是競爭對手Ola所操縱,並且想方設法證實自己所想。這一違反道德的行為最終導致他被解僱。

“混蛋文化”會殺了Uber!

《紐約時報》指出,Uber曝出的醜聞足以令之汗顏,詮釋著一家初創公司的文化怎樣背離正道。即使在“輕禮節,重利潤”的硅谷,員工對Uber企業文化的痛訴也令人驚訝。

傲慢的Uber開始整頓

醜聞樁樁件件,Uber內部和外部的問題始終未曾平息過。困境使Uber董事會下定決定來一番整頓。近日,調查官Holder發起一場董事會會議,決定是否開除高級商業主管埃米爾•邁克爾(Emil Michael),要求Kalanick休假三個月。

這一舉動將砍掉Kalanick的“右臂”,降低對Uber的參與度。一名創新者、公司的行為榜樣就此發生定位的轉變,可能失去對市值700億美元的絕對控制權。一連串的混亂也進一步動搖Uber的管理層。

只是由於Uber的公司結構,Kalanick的職位暫時安全。如同硅谷規模較大的科技巨頭,Uber 9人董事會中7人持有超級投票股,享有極大的話語權。聯合創始人Garrett Camp和Ryan Graves認為Kalanick強勢的領導能力在面對咄咄逼人的出租車行業時是非常必要的。《赫芬頓郵報》的創始人Arianna Huffington公開表示Kalanick願意改變。僅有兩名風險投資人對Uber的管理制度表示擔心。

“混蛋文化”會殺了Uber!

因此無論Kalanick休假與否,可能都不影響他在Uber內的控制權。但Kalanick雖然未被逐出他一手創辦的團隊,但三個月的休假足以改變諸多事情。一直以來“高峰漲價”、“混蛋文化”和逃避執法使Uber傲慢的態度和不擇手段深入人心。而這恰恰是Kalanic的個人性格所打下的烙印。董事會採取行動,砍掉Kalanick的親信,要求他本人休假三個月,正是在利用這一時期從高層開始清洗、改變企業文化。

當這個全球出行行業的顛覆者上空愁雲密佈,競爭對手聞風而起,利用它的不幸趁機搶奪蛋糕。近日Waymo宣佈與打車服務商Lyft達成合作協議,共同研發自動駕駛技術以及測試。Lyft的用戶分佈較為廣泛,因此可幫助Waymo收集數據,分析路況和行車習慣,同時推動用戶更快地接受無人駕駛車。Waymo選擇Lyft作為合作伙伴等同於切斷了與Uber的複合可能性。

混亂的企業文化、強硬的外交政策、無視市場遊戲規則,媒體寵兒Uber黑料盡現人前。品牌形象由此嚴重受損,人事結構面臨大幅洗牌,競爭對手趁機崛起,Uber受到的損失已難以量化。

文/丁鈺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瞭解更多行業資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