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去查一下移動APP的排行榜,你會發現前10名的APP當中,工具型產品佔了6個,比如地圖啊、天氣啊等等。工具型產品為什麼這麼多呢?有三點原因。

"

如果你去查一下移動APP的排行榜,你會發現前10名的APP當中,工具型產品佔了6個,比如地圖啊、天氣啊等等。工具型產品為什麼這麼多呢?有三點原因。

為什麼天氣類App不賺錢?

第一,市場容量很大,用戶痛點很普遍。工具型產品可以解決用戶很直接的痛點,比如,自拍就要美顏相機,出門就得用百度地圖,看天氣就用墨跡天氣。這些產品背後都有一個很明確的痛點,痛點多,工具就會多。

第二,對創業團隊來說,從工具型產品起步相對容易。一方面,工具型產品邏輯很簡單,它本質上連接的是人和機器,所以容易執行,你把精力放在功能本身上就可以了。和工具型產品不同,社交型產品要構建社交關係鏈,還要想辦法激勵用戶保持活躍度,運營起來比工具型產品更難。而內容型產品呢,因為現在版權保護機制越來越完善,最後的主角一定都是那些拼版權、拼資金的巨頭,創業團隊根本插不進去。另一方面,工具型產品分類比其他產品都要多,而且不同類別之間又很獨立,所以只要把產品做好,就有可能成為類別裡面霸主。這也讓工具產品變得特別多。

第三,工具型產品更容易發展到海外市場。海外市場已經成了很多工具類產品的重點拓展業務,像UC瀏覽器、WiFi萬能鑰匙這些工具,都已經推向海外市場,並且獲得了成功。而像微信這樣的社交產品,出海發展就比較難。因為文化壁壘的問題,微信很難打入非華人圈,在那裡它也沒有國內的原始積累資本,根本不能和國外的同類產品競爭。所以,沒有文化壁壘,讓大家更願意做工具型產品。

既然工具型產品這麼多,也更容易做,那這是不是意味著,想創業的朋友就該一頭扎進去,做一款好工具出來呢?且慢,這事兒得三思。現在市面上的工具型產品,雖然容易獲得用戶,但用戶黏性很差,變現很困難。這又是為什麼呢?有兩個原因。

第一,工具型產品的規模往往做不大。這是因為這類產品的可替代性太強,像安全軟件、瀏覽器和雲存儲之類的工具,用戶用你的產品不爽,立即卸載換一個就行,所以想做大是特別難的。人家社交產品就不一樣了,你見有人敢把QQ說卸就卸了嗎?他的社交關係鏈都在上面,不可能隨便卸載。

第二,工具型產品很難做廣告。互聯網行業裡有一種想當然的想法,只要我有了海量的用戶,那就不愁變現,打個廣告就能掙錢。實際上,真有用戶上億的產品沒法變現的案例。比如墨跡天氣就是這樣。據說每年央視廣告收費最高的時間段,是天氣預報前那一分鐘的時間,那為什麼給你提供天氣預報的墨跡天氣,就是掙不到廣告費呢?根本原因是用戶停留的時間太短了,用戶打開APP,看一眼天氣,然後就退出來了,10秒鐘足夠,這麼短的展示時間,哪個企業願意掏錢啊。

從根本上說,工具類產品都不大適合廣告變現,因為工具型產品本身,就是為了提升效率而存在的,而廣告會對用戶產生干擾。尤其是移動APP,在用戶狹小的手機屏幕上,廣告的干擾更明顯,還談什麼提高效率?

那工具型產品正確的變現方法是什麼呢?有三種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工具付費。既然一款工具能幫你提升效率,那工具本身就可以作為付費點。國外很多純工具型的軟件都採用了付費模式,比如Office和Photoshop都是要花錢下載的。蘋果商店裡也有很多付費下載的APP。不過咱國內,面對用戶的工具付費模式非常少,直接走這條路的產品幾乎都死掉了,比如原本殺毒軟件需要付費,一個360出來就把整個行業都搞垮了。

但是,在面對企業的市場上,工具付費還是可行的。只是付費的邏輯變成了“免費試用多少天”,你先讓用戶體驗一下,如果真的能提高效率,企業還是願意付費的。比如,現在企業市場上最有名的協作辦公工具Teambition,所有的用戶都可以免費註冊,先試用14天,如果你覺得它真能幫你更好地管理團隊,再付費購買也不遲。這時候的付費轉化率,就比最開始直接收費要高很多了。

第二個方法是,基礎功能免費,增值服務收費。這裡的關鍵就在於,增值服務要真的值得用戶付費購買。比如印象筆記,它的用戶每個月有60M的免費上傳空間,如果需要更大的空間,就要付12塊錢。需要注意的是,增值項目一定要和工具原來的核心功能強相關才行。像在社交產品上,微信和陌陌首創的表情付費模式很成功,但把這個思路平移到工具型產品上,肯定完全不適用,因為用戶不會為可有可無的東西付錢。

第三個方法是流量變現。很多人一提到流量變現,就想到了滿天飛的廣告,其實並不是這樣。比如搜狗輸入法,就用三級火箭的模式進行流量變現。什麼叫三級火箭模式?你看,雖然搜狗輸入法本身不能靠打廣告掙錢,但是它積累了龐大的用戶量啊,之後靠用戶量帶動了它的瀏覽器下載,然後再通過瀏覽器,以及附屬在瀏覽器上的網址導航業務,做了很多流量分發,這給搜狗帶來了更大的商業價值,這比在搜狗輸入法上彈廣告可強多了。

"

如果你去查一下移動APP的排行榜,你會發現前10名的APP當中,工具型產品佔了6個,比如地圖啊、天氣啊等等。工具型產品為什麼這麼多呢?有三點原因。

為什麼天氣類App不賺錢?

第一,市場容量很大,用戶痛點很普遍。工具型產品可以解決用戶很直接的痛點,比如,自拍就要美顏相機,出門就得用百度地圖,看天氣就用墨跡天氣。這些產品背後都有一個很明確的痛點,痛點多,工具就會多。

第二,對創業團隊來說,從工具型產品起步相對容易。一方面,工具型產品邏輯很簡單,它本質上連接的是人和機器,所以容易執行,你把精力放在功能本身上就可以了。和工具型產品不同,社交型產品要構建社交關係鏈,還要想辦法激勵用戶保持活躍度,運營起來比工具型產品更難。而內容型產品呢,因為現在版權保護機制越來越完善,最後的主角一定都是那些拼版權、拼資金的巨頭,創業團隊根本插不進去。另一方面,工具型產品分類比其他產品都要多,而且不同類別之間又很獨立,所以只要把產品做好,就有可能成為類別裡面霸主。這也讓工具產品變得特別多。

第三,工具型產品更容易發展到海外市場。海外市場已經成了很多工具類產品的重點拓展業務,像UC瀏覽器、WiFi萬能鑰匙這些工具,都已經推向海外市場,並且獲得了成功。而像微信這樣的社交產品,出海發展就比較難。因為文化壁壘的問題,微信很難打入非華人圈,在那裡它也沒有國內的原始積累資本,根本不能和國外的同類產品競爭。所以,沒有文化壁壘,讓大家更願意做工具型產品。

既然工具型產品這麼多,也更容易做,那這是不是意味著,想創業的朋友就該一頭扎進去,做一款好工具出來呢?且慢,這事兒得三思。現在市面上的工具型產品,雖然容易獲得用戶,但用戶黏性很差,變現很困難。這又是為什麼呢?有兩個原因。

第一,工具型產品的規模往往做不大。這是因為這類產品的可替代性太強,像安全軟件、瀏覽器和雲存儲之類的工具,用戶用你的產品不爽,立即卸載換一個就行,所以想做大是特別難的。人家社交產品就不一樣了,你見有人敢把QQ說卸就卸了嗎?他的社交關係鏈都在上面,不可能隨便卸載。

第二,工具型產品很難做廣告。互聯網行業裡有一種想當然的想法,只要我有了海量的用戶,那就不愁變現,打個廣告就能掙錢。實際上,真有用戶上億的產品沒法變現的案例。比如墨跡天氣就是這樣。據說每年央視廣告收費最高的時間段,是天氣預報前那一分鐘的時間,那為什麼給你提供天氣預報的墨跡天氣,就是掙不到廣告費呢?根本原因是用戶停留的時間太短了,用戶打開APP,看一眼天氣,然後就退出來了,10秒鐘足夠,這麼短的展示時間,哪個企業願意掏錢啊。

從根本上說,工具類產品都不大適合廣告變現,因為工具型產品本身,就是為了提升效率而存在的,而廣告會對用戶產生干擾。尤其是移動APP,在用戶狹小的手機屏幕上,廣告的干擾更明顯,還談什麼提高效率?

那工具型產品正確的變現方法是什麼呢?有三種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工具付費。既然一款工具能幫你提升效率,那工具本身就可以作為付費點。國外很多純工具型的軟件都採用了付費模式,比如Office和Photoshop都是要花錢下載的。蘋果商店裡也有很多付費下載的APP。不過咱國內,面對用戶的工具付費模式非常少,直接走這條路的產品幾乎都死掉了,比如原本殺毒軟件需要付費,一個360出來就把整個行業都搞垮了。

但是,在面對企業的市場上,工具付費還是可行的。只是付費的邏輯變成了“免費試用多少天”,你先讓用戶體驗一下,如果真的能提高效率,企業還是願意付費的。比如,現在企業市場上最有名的協作辦公工具Teambition,所有的用戶都可以免費註冊,先試用14天,如果你覺得它真能幫你更好地管理團隊,再付費購買也不遲。這時候的付費轉化率,就比最開始直接收費要高很多了。

第二個方法是,基礎功能免費,增值服務收費。這裡的關鍵就在於,增值服務要真的值得用戶付費購買。比如印象筆記,它的用戶每個月有60M的免費上傳空間,如果需要更大的空間,就要付12塊錢。需要注意的是,增值項目一定要和工具原來的核心功能強相關才行。像在社交產品上,微信和陌陌首創的表情付費模式很成功,但把這個思路平移到工具型產品上,肯定完全不適用,因為用戶不會為可有可無的東西付錢。

第三個方法是流量變現。很多人一提到流量變現,就想到了滿天飛的廣告,其實並不是這樣。比如搜狗輸入法,就用三級火箭的模式進行流量變現。什麼叫三級火箭模式?你看,雖然搜狗輸入法本身不能靠打廣告掙錢,但是它積累了龐大的用戶量啊,之後靠用戶量帶動了它的瀏覽器下載,然後再通過瀏覽器,以及附屬在瀏覽器上的網址導航業務,做了很多流量分發,這給搜狗帶來了更大的商業價值,這比在搜狗輸入法上彈廣告可強多了。

為什麼天氣類App不賺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