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段子:某寶動不動就給我推“猜你喜歡”,我他媽的果然都很喜歡。

段子編排的背後,是現實: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面前,每個人都變成了4-5萬個數據點。

我們的情緒更好被把握了,我們的心理更好被影響了,我們的喜好更好被判斷了,我們的注意力更好被吸引了,我們的行為更好被預測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段子:某寶動不動就給我推“猜你喜歡”,我他媽的果然都很喜歡。

段子編排的背後,是現實: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面前,每個人都變成了4-5萬個數據點。

我們的情緒更好被把握了,我們的心理更好被影響了,我們的喜好更好被判斷了,我們的注意力更好被吸引了,我們的行為更好被預測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科幻小說裡:未來的世界裡,機器能全面接盤你的生活,瞭解你的心意,預測你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全面的服務。

事實上,大數據的的確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生活的方便程度,很多時候也顯得非常貼心周全。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段子:某寶動不動就給我推“猜你喜歡”,我他媽的果然都很喜歡。

段子編排的背後,是現實: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面前,每個人都變成了4-5萬個數據點。

我們的情緒更好被把握了,我們的心理更好被影響了,我們的喜好更好被判斷了,我們的注意力更好被吸引了,我們的行為更好被預測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科幻小說裡:未來的世界裡,機器能全面接盤你的生活,瞭解你的心意,預測你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全面的服務。

事實上,大數據的的確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生活的方便程度,很多時候也顯得非常貼心周全。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是,這樣一個技術對你瞭若指掌的時代,這令人細思極恐。

最大的問題,在於失控的隱私探究。

每一個APP,都想要訪問你的相冊、定位,讀取你的短信,開啟你的麥克風…就連一個音樂APP,都試圖訪問毫無關係的通訊錄…

在更多必須勾選的霸王使用條款裡,都在各種程度表示:你必須同意我們使用你的隱私,你才能使用我們的產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段子:某寶動不動就給我推“猜你喜歡”,我他媽的果然都很喜歡。

段子編排的背後,是現實: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面前,每個人都變成了4-5萬個數據點。

我們的情緒更好被把握了,我們的心理更好被影響了,我們的喜好更好被判斷了,我們的注意力更好被吸引了,我們的行為更好被預測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科幻小說裡:未來的世界裡,機器能全面接盤你的生活,瞭解你的心意,預測你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全面的服務。

事實上,大數據的的確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生活的方便程度,很多時候也顯得非常貼心周全。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是,這樣一個技術對你瞭若指掌的時代,這令人細思極恐。

最大的問題,在於失控的隱私探究。

每一個APP,都想要訪問你的相冊、定位,讀取你的短信,開啟你的麥克風…就連一個音樂APP,都試圖訪問毫無關係的通訊錄…

在更多必須勾選的霸王使用條款裡,都在各種程度表示:你必須同意我們使用你的隱私,你才能使用我們的產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李彥宏曾說過:很多時候,中國消費者是願意以一定的個人數據授權使用,去換取更加便捷的服務。

在這個隱私氾濫的時代,我們對於隱私保護本身的確沒那麼警惕,甚至對於這件事,有點麻木。

我們甚至有種錯覺:我有啥祕密可被利用的,不就是多看兩個廣告,多接個騷擾電話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段子:某寶動不動就給我推“猜你喜歡”,我他媽的果然都很喜歡。

段子編排的背後,是現實: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面前,每個人都變成了4-5萬個數據點。

我們的情緒更好被把握了,我們的心理更好被影響了,我們的喜好更好被判斷了,我們的注意力更好被吸引了,我們的行為更好被預測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科幻小說裡:未來的世界裡,機器能全面接盤你的生活,瞭解你的心意,預測你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全面的服務。

事實上,大數據的的確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生活的方便程度,很多時候也顯得非常貼心周全。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是,這樣一個技術對你瞭若指掌的時代,這令人細思極恐。

最大的問題,在於失控的隱私探究。

每一個APP,都想要訪問你的相冊、定位,讀取你的短信,開啟你的麥克風…就連一個音樂APP,都試圖訪問毫無關係的通訊錄…

在更多必須勾選的霸王使用條款裡,都在各種程度表示:你必須同意我們使用你的隱私,你才能使用我們的產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李彥宏曾說過:很多時候,中國消費者是願意以一定的個人數據授權使用,去換取更加便捷的服務。

在這個隱私氾濫的時代,我們對於隱私保護本身的確沒那麼警惕,甚至對於這件事,有點麻木。

我們甚至有種錯覺:我有啥祕密可被利用的,不就是多看兩個廣告,多接個騷擾電話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事實上,數據洩露比你想象得嚴重得多。分析我們留下的數字痕跡,已經被挖掘成數萬億美元的產業。

你的每一個操作,都猶如投出去的回力鏢,經過一番解構後,重新精準地作用在你身上。

它們引誘你消磨更多的時間,購買更多東西,下載或使用它們的新服務…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段子:某寶動不動就給我推“猜你喜歡”,我他媽的果然都很喜歡。

段子編排的背後,是現實: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面前,每個人都變成了4-5萬個數據點。

我們的情緒更好被把握了,我們的心理更好被影響了,我們的喜好更好被判斷了,我們的注意力更好被吸引了,我們的行為更好被預測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科幻小說裡:未來的世界裡,機器能全面接盤你的生活,瞭解你的心意,預測你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全面的服務。

事實上,大數據的的確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生活的方便程度,很多時候也顯得非常貼心周全。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是,這樣一個技術對你瞭若指掌的時代,這令人細思極恐。

最大的問題,在於失控的隱私探究。

每一個APP,都想要訪問你的相冊、定位,讀取你的短信,開啟你的麥克風…就連一個音樂APP,都試圖訪問毫無關係的通訊錄…

在更多必須勾選的霸王使用條款裡,都在各種程度表示:你必須同意我們使用你的隱私,你才能使用我們的產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李彥宏曾說過:很多時候,中國消費者是願意以一定的個人數據授權使用,去換取更加便捷的服務。

在這個隱私氾濫的時代,我們對於隱私保護本身的確沒那麼警惕,甚至對於這件事,有點麻木。

我們甚至有種錯覺:我有啥祕密可被利用的,不就是多看兩個廣告,多接個騷擾電話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事實上,數據洩露比你想象得嚴重得多。分析我們留下的數字痕跡,已經被挖掘成數萬億美元的產業。

你的每一個操作,都猶如投出去的回力鏢,經過一番解構後,重新精準地作用在你身上。

它們引誘你消磨更多的時間,購買更多東西,下載或使用它們的新服務…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而《隱私大盜》展示了最危險的一種操作:信息轟炸,煽動情緒,引導輿論,參與政治事件。

2016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團隊就花重金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宣傳團隊的骨幹。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段子:某寶動不動就給我推“猜你喜歡”,我他媽的果然都很喜歡。

段子編排的背後,是現實: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面前,每個人都變成了4-5萬個數據點。

我們的情緒更好被把握了,我們的心理更好被影響了,我們的喜好更好被判斷了,我們的注意力更好被吸引了,我們的行為更好被預測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科幻小說裡:未來的世界裡,機器能全面接盤你的生活,瞭解你的心意,預測你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全面的服務。

事實上,大數據的的確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生活的方便程度,很多時候也顯得非常貼心周全。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是,這樣一個技術對你瞭若指掌的時代,這令人細思極恐。

最大的問題,在於失控的隱私探究。

每一個APP,都想要訪問你的相冊、定位,讀取你的短信,開啟你的麥克風…就連一個音樂APP,都試圖訪問毫無關係的通訊錄…

在更多必須勾選的霸王使用條款裡,都在各種程度表示:你必須同意我們使用你的隱私,你才能使用我們的產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李彥宏曾說過:很多時候,中國消費者是願意以一定的個人數據授權使用,去換取更加便捷的服務。

在這個隱私氾濫的時代,我們對於隱私保護本身的確沒那麼警惕,甚至對於這件事,有點麻木。

我們甚至有種錯覺:我有啥祕密可被利用的,不就是多看兩個廣告,多接個騷擾電話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事實上,數據洩露比你想象得嚴重得多。分析我們留下的數字痕跡,已經被挖掘成數萬億美元的產業。

你的每一個操作,都猶如投出去的回力鏢,經過一番解構後,重新精準地作用在你身上。

它們引誘你消磨更多的時間,購買更多東西,下載或使用它們的新服務…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而《隱私大盜》展示了最危險的一種操作:信息轟炸,煽動情緒,引導輿論,參與政治事件。

2016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團隊就花重金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宣傳團隊的骨幹。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他們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根據每個人的性格偏好,將其中一部分人定義為“搖擺派”,也就是說,這些人相對容易改變選擇。

他們針對這些人,精準投放不同的政治廣告視頻。

每段視頻的口號,都毫不相同,迎合著用戶的興趣痛點…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段子:某寶動不動就給我推“猜你喜歡”,我他媽的果然都很喜歡。

段子編排的背後,是現實: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面前,每個人都變成了4-5萬個數據點。

我們的情緒更好被把握了,我們的心理更好被影響了,我們的喜好更好被判斷了,我們的注意力更好被吸引了,我們的行為更好被預測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科幻小說裡:未來的世界裡,機器能全面接盤你的生活,瞭解你的心意,預測你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全面的服務。

事實上,大數據的的確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生活的方便程度,很多時候也顯得非常貼心周全。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是,這樣一個技術對你瞭若指掌的時代,這令人細思極恐。

最大的問題,在於失控的隱私探究。

每一個APP,都想要訪問你的相冊、定位,讀取你的短信,開啟你的麥克風…就連一個音樂APP,都試圖訪問毫無關係的通訊錄…

在更多必須勾選的霸王使用條款裡,都在各種程度表示:你必須同意我們使用你的隱私,你才能使用我們的產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李彥宏曾說過:很多時候,中國消費者是願意以一定的個人數據授權使用,去換取更加便捷的服務。

在這個隱私氾濫的時代,我們對於隱私保護本身的確沒那麼警惕,甚至對於這件事,有點麻木。

我們甚至有種錯覺:我有啥祕密可被利用的,不就是多看兩個廣告,多接個騷擾電話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事實上,數據洩露比你想象得嚴重得多。分析我們留下的數字痕跡,已經被挖掘成數萬億美元的產業。

你的每一個操作,都猶如投出去的回力鏢,經過一番解構後,重新精準地作用在你身上。

它們引誘你消磨更多的時間,購買更多東西,下載或使用它們的新服務…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而《隱私大盜》展示了最危險的一種操作:信息轟炸,煽動情緒,引導輿論,參與政治事件。

2016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團隊就花重金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宣傳團隊的骨幹。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他們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根據每個人的性格偏好,將其中一部分人定義為“搖擺派”,也就是說,這些人相對容易改變選擇。

他們針對這些人,精準投放不同的政治廣告視頻。

每段視頻的口號,都毫不相同,迎合著用戶的興趣痛點…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臉書、博客、推特、YouTube…

只要你能看到的地方,他們都能製造出想給你看的世界,暗示著:希拉里是騙子,請支持特朗普。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段子:某寶動不動就給我推“猜你喜歡”,我他媽的果然都很喜歡。

段子編排的背後,是現實: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面前,每個人都變成了4-5萬個數據點。

我們的情緒更好被把握了,我們的心理更好被影響了,我們的喜好更好被判斷了,我們的注意力更好被吸引了,我們的行為更好被預測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科幻小說裡:未來的世界裡,機器能全面接盤你的生活,瞭解你的心意,預測你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全面的服務。

事實上,大數據的的確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生活的方便程度,很多時候也顯得非常貼心周全。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是,這樣一個技術對你瞭若指掌的時代,這令人細思極恐。

最大的問題,在於失控的隱私探究。

每一個APP,都想要訪問你的相冊、定位,讀取你的短信,開啟你的麥克風…就連一個音樂APP,都試圖訪問毫無關係的通訊錄…

在更多必須勾選的霸王使用條款裡,都在各種程度表示:你必須同意我們使用你的隱私,你才能使用我們的產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李彥宏曾說過:很多時候,中國消費者是願意以一定的個人數據授權使用,去換取更加便捷的服務。

在這個隱私氾濫的時代,我們對於隱私保護本身的確沒那麼警惕,甚至對於這件事,有點麻木。

我們甚至有種錯覺:我有啥祕密可被利用的,不就是多看兩個廣告,多接個騷擾電話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事實上,數據洩露比你想象得嚴重得多。分析我們留下的數字痕跡,已經被挖掘成數萬億美元的產業。

你的每一個操作,都猶如投出去的回力鏢,經過一番解構後,重新精準地作用在你身上。

它們引誘你消磨更多的時間,購買更多東西,下載或使用它們的新服務…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而《隱私大盜》展示了最危險的一種操作:信息轟炸,煽動情緒,引導輿論,參與政治事件。

2016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團隊就花重金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宣傳團隊的骨幹。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他們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根據每個人的性格偏好,將其中一部分人定義為“搖擺派”,也就是說,這些人相對容易改變選擇。

他們針對這些人,精準投放不同的政治廣告視頻。

每段視頻的口號,都毫不相同,迎合著用戶的興趣痛點…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臉書、博客、推特、YouTube…

只要你能看到的地方,他們都能製造出想給你看的世界,暗示著:希拉里是騙子,請支持特朗普。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最終,這些操作逆轉了潮水的方向。

當特朗普勝出時,對手將他的成功,全歸功於數據分析。

他們將劍橋分析稱為:特朗普軍師。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段子:某寶動不動就給我推“猜你喜歡”,我他媽的果然都很喜歡。

段子編排的背後,是現實: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面前,每個人都變成了4-5萬個數據點。

我們的情緒更好被把握了,我們的心理更好被影響了,我們的喜好更好被判斷了,我們的注意力更好被吸引了,我們的行為更好被預測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科幻小說裡:未來的世界裡,機器能全面接盤你的生活,瞭解你的心意,預測你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全面的服務。

事實上,大數據的的確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生活的方便程度,很多時候也顯得非常貼心周全。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是,這樣一個技術對你瞭若指掌的時代,這令人細思極恐。

最大的問題,在於失控的隱私探究。

每一個APP,都想要訪問你的相冊、定位,讀取你的短信,開啟你的麥克風…就連一個音樂APP,都試圖訪問毫無關係的通訊錄…

在更多必須勾選的霸王使用條款裡,都在各種程度表示:你必須同意我們使用你的隱私,你才能使用我們的產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李彥宏曾說過:很多時候,中國消費者是願意以一定的個人數據授權使用,去換取更加便捷的服務。

在這個隱私氾濫的時代,我們對於隱私保護本身的確沒那麼警惕,甚至對於這件事,有點麻木。

我們甚至有種錯覺:我有啥祕密可被利用的,不就是多看兩個廣告,多接個騷擾電話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事實上,數據洩露比你想象得嚴重得多。分析我們留下的數字痕跡,已經被挖掘成數萬億美元的產業。

你的每一個操作,都猶如投出去的回力鏢,經過一番解構後,重新精準地作用在你身上。

它們引誘你消磨更多的時間,購買更多東西,下載或使用它們的新服務…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而《隱私大盜》展示了最危險的一種操作:信息轟炸,煽動情緒,引導輿論,參與政治事件。

2016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團隊就花重金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宣傳團隊的骨幹。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他們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根據每個人的性格偏好,將其中一部分人定義為“搖擺派”,也就是說,這些人相對容易改變選擇。

他們針對這些人,精準投放不同的政治廣告視頻。

每段視頻的口號,都毫不相同,迎合著用戶的興趣痛點…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臉書、博客、推特、YouTube…

只要你能看到的地方,他們都能製造出想給你看的世界,暗示著:希拉里是騙子,請支持特朗普。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最終,這些操作逆轉了潮水的方向。

當特朗普勝出時,對手將他的成功,全歸功於數據分析。

他們將劍橋分析稱為:特朗普軍師。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隱私大盜》裡,還有另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加勒比島國特立尼達舉辦國內大選,而當地的印第安人支持的政黨,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輔助團隊。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段子:某寶動不動就給我推“猜你喜歡”,我他媽的果然都很喜歡。

段子編排的背後,是現實: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面前,每個人都變成了4-5萬個數據點。

我們的情緒更好被把握了,我們的心理更好被影響了,我們的喜好更好被判斷了,我們的注意力更好被吸引了,我們的行為更好被預測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科幻小說裡:未來的世界裡,機器能全面接盤你的生活,瞭解你的心意,預測你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全面的服務。

事實上,大數據的的確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生活的方便程度,很多時候也顯得非常貼心周全。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是,這樣一個技術對你瞭若指掌的時代,這令人細思極恐。

最大的問題,在於失控的隱私探究。

每一個APP,都想要訪問你的相冊、定位,讀取你的短信,開啟你的麥克風…就連一個音樂APP,都試圖訪問毫無關係的通訊錄…

在更多必須勾選的霸王使用條款裡,都在各種程度表示:你必須同意我們使用你的隱私,你才能使用我們的產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李彥宏曾說過:很多時候,中國消費者是願意以一定的個人數據授權使用,去換取更加便捷的服務。

在這個隱私氾濫的時代,我們對於隱私保護本身的確沒那麼警惕,甚至對於這件事,有點麻木。

我們甚至有種錯覺:我有啥祕密可被利用的,不就是多看兩個廣告,多接個騷擾電話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事實上,數據洩露比你想象得嚴重得多。分析我們留下的數字痕跡,已經被挖掘成數萬億美元的產業。

你的每一個操作,都猶如投出去的回力鏢,經過一番解構後,重新精準地作用在你身上。

它們引誘你消磨更多的時間,購買更多東西,下載或使用它們的新服務…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而《隱私大盜》展示了最危險的一種操作:信息轟炸,煽動情緒,引導輿論,參與政治事件。

2016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團隊就花重金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宣傳團隊的骨幹。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他們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根據每個人的性格偏好,將其中一部分人定義為“搖擺派”,也就是說,這些人相對容易改變選擇。

他們針對這些人,精準投放不同的政治廣告視頻。

每段視頻的口號,都毫不相同,迎合著用戶的興趣痛點…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臉書、博客、推特、YouTube…

只要你能看到的地方,他們都能製造出想給你看的世界,暗示著:希拉里是騙子,請支持特朗普。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最終,這些操作逆轉了潮水的方向。

當特朗普勝出時,對手將他的成功,全歸功於數據分析。

他們將劍橋分析稱為:特朗普軍師。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隱私大盜》裡,還有另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加勒比島國特立尼達舉辦國內大選,而當地的印第安人支持的政黨,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輔助團隊。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劍橋分析對該國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制定出的計劃是:讓黑人變得冷漠,放棄投票。

他們迎合當地黑人年輕人的心態,將拒絕投票包裝成一件很酷的、抵制政治的潮流運動。

不出意外,在他們穩定輸出的轟炸下,當地大多數的黑人年輕人沒有去投票,最終印第安人政黨勝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段子:某寶動不動就給我推“猜你喜歡”,我他媽的果然都很喜歡。

段子編排的背後,是現實: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面前,每個人都變成了4-5萬個數據點。

我們的情緒更好被把握了,我們的心理更好被影響了,我們的喜好更好被判斷了,我們的注意力更好被吸引了,我們的行為更好被預測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科幻小說裡:未來的世界裡,機器能全面接盤你的生活,瞭解你的心意,預測你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全面的服務。

事實上,大數據的的確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生活的方便程度,很多時候也顯得非常貼心周全。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是,這樣一個技術對你瞭若指掌的時代,這令人細思極恐。

最大的問題,在於失控的隱私探究。

每一個APP,都想要訪問你的相冊、定位,讀取你的短信,開啟你的麥克風…就連一個音樂APP,都試圖訪問毫無關係的通訊錄…

在更多必須勾選的霸王使用條款裡,都在各種程度表示:你必須同意我們使用你的隱私,你才能使用我們的產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李彥宏曾說過:很多時候,中國消費者是願意以一定的個人數據授權使用,去換取更加便捷的服務。

在這個隱私氾濫的時代,我們對於隱私保護本身的確沒那麼警惕,甚至對於這件事,有點麻木。

我們甚至有種錯覺:我有啥祕密可被利用的,不就是多看兩個廣告,多接個騷擾電話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事實上,數據洩露比你想象得嚴重得多。分析我們留下的數字痕跡,已經被挖掘成數萬億美元的產業。

你的每一個操作,都猶如投出去的回力鏢,經過一番解構後,重新精準地作用在你身上。

它們引誘你消磨更多的時間,購買更多東西,下載或使用它們的新服務…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而《隱私大盜》展示了最危險的一種操作:信息轟炸,煽動情緒,引導輿論,參與政治事件。

2016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團隊就花重金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宣傳團隊的骨幹。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他們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根據每個人的性格偏好,將其中一部分人定義為“搖擺派”,也就是說,這些人相對容易改變選擇。

他們針對這些人,精準投放不同的政治廣告視頻。

每段視頻的口號,都毫不相同,迎合著用戶的興趣痛點…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臉書、博客、推特、YouTube…

只要你能看到的地方,他們都能製造出想給你看的世界,暗示著:希拉里是騙子,請支持特朗普。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最終,這些操作逆轉了潮水的方向。

當特朗普勝出時,對手將他的成功,全歸功於數據分析。

他們將劍橋分析稱為:特朗普軍師。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隱私大盜》裡,還有另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加勒比島國特立尼達舉辦國內大選,而當地的印第安人支持的政黨,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輔助團隊。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劍橋分析對該國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制定出的計劃是:讓黑人變得冷漠,放棄投票。

他們迎合當地黑人年輕人的心態,將拒絕投票包裝成一件很酷的、抵制政治的潮流運動。

不出意外,在他們穩定輸出的轟炸下,當地大多數的黑人年輕人沒有去投票,最終印第安人政黨勝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段子:某寶動不動就給我推“猜你喜歡”,我他媽的果然都很喜歡。

段子編排的背後,是現實: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面前,每個人都變成了4-5萬個數據點。

我們的情緒更好被把握了,我們的心理更好被影響了,我們的喜好更好被判斷了,我們的注意力更好被吸引了,我們的行為更好被預測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科幻小說裡:未來的世界裡,機器能全面接盤你的生活,瞭解你的心意,預測你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全面的服務。

事實上,大數據的的確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生活的方便程度,很多時候也顯得非常貼心周全。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是,這樣一個技術對你瞭若指掌的時代,這令人細思極恐。

最大的問題,在於失控的隱私探究。

每一個APP,都想要訪問你的相冊、定位,讀取你的短信,開啟你的麥克風…就連一個音樂APP,都試圖訪問毫無關係的通訊錄…

在更多必須勾選的霸王使用條款裡,都在各種程度表示:你必須同意我們使用你的隱私,你才能使用我們的產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李彥宏曾說過:很多時候,中國消費者是願意以一定的個人數據授權使用,去換取更加便捷的服務。

在這個隱私氾濫的時代,我們對於隱私保護本身的確沒那麼警惕,甚至對於這件事,有點麻木。

我們甚至有種錯覺:我有啥祕密可被利用的,不就是多看兩個廣告,多接個騷擾電話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事實上,數據洩露比你想象得嚴重得多。分析我們留下的數字痕跡,已經被挖掘成數萬億美元的產業。

你的每一個操作,都猶如投出去的回力鏢,經過一番解構後,重新精準地作用在你身上。

它們引誘你消磨更多的時間,購買更多東西,下載或使用它們的新服務…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而《隱私大盜》展示了最危險的一種操作:信息轟炸,煽動情緒,引導輿論,參與政治事件。

2016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團隊就花重金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宣傳團隊的骨幹。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他們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根據每個人的性格偏好,將其中一部分人定義為“搖擺派”,也就是說,這些人相對容易改變選擇。

他們針對這些人,精準投放不同的政治廣告視頻。

每段視頻的口號,都毫不相同,迎合著用戶的興趣痛點…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臉書、博客、推特、YouTube…

只要你能看到的地方,他們都能製造出想給你看的世界,暗示著:希拉里是騙子,請支持特朗普。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最終,這些操作逆轉了潮水的方向。

當特朗普勝出時,對手將他的成功,全歸功於數據分析。

他們將劍橋分析稱為:特朗普軍師。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隱私大盜》裡,還有另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加勒比島國特立尼達舉辦國內大選,而當地的印第安人支持的政黨,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輔助團隊。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劍橋分析對該國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制定出的計劃是:讓黑人變得冷漠,放棄投票。

他們迎合當地黑人年輕人的心態,將拒絕投票包裝成一件很酷的、抵制政治的潮流運動。

不出意外,在他們穩定輸出的轟炸下,當地大多數的黑人年輕人沒有去投票,最終印第安人政黨勝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全世界都在追捧的大數據,已經釋放出一種強烈的危險信號。

只需接觸數十萬人,就能為整個地區建立心理檔案,然後用一種潛在的方式,玩弄整個國民的心理。

據他們說:相關的選舉服務,已經在很多國家開展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段子:某寶動不動就給我推“猜你喜歡”,我他媽的果然都很喜歡。

段子編排的背後,是現實: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面前,每個人都變成了4-5萬個數據點。

我們的情緒更好被把握了,我們的心理更好被影響了,我們的喜好更好被判斷了,我們的注意力更好被吸引了,我們的行為更好被預測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科幻小說裡:未來的世界裡,機器能全面接盤你的生活,瞭解你的心意,預測你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全面的服務。

事實上,大數據的的確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生活的方便程度,很多時候也顯得非常貼心周全。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是,這樣一個技術對你瞭若指掌的時代,這令人細思極恐。

最大的問題,在於失控的隱私探究。

每一個APP,都想要訪問你的相冊、定位,讀取你的短信,開啟你的麥克風…就連一個音樂APP,都試圖訪問毫無關係的通訊錄…

在更多必須勾選的霸王使用條款裡,都在各種程度表示:你必須同意我們使用你的隱私,你才能使用我們的產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李彥宏曾說過:很多時候,中國消費者是願意以一定的個人數據授權使用,去換取更加便捷的服務。

在這個隱私氾濫的時代,我們對於隱私保護本身的確沒那麼警惕,甚至對於這件事,有點麻木。

我們甚至有種錯覺:我有啥祕密可被利用的,不就是多看兩個廣告,多接個騷擾電話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事實上,數據洩露比你想象得嚴重得多。分析我們留下的數字痕跡,已經被挖掘成數萬億美元的產業。

你的每一個操作,都猶如投出去的回力鏢,經過一番解構後,重新精準地作用在你身上。

它們引誘你消磨更多的時間,購買更多東西,下載或使用它們的新服務…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而《隱私大盜》展示了最危險的一種操作:信息轟炸,煽動情緒,引導輿論,參與政治事件。

2016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團隊就花重金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宣傳團隊的骨幹。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他們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根據每個人的性格偏好,將其中一部分人定義為“搖擺派”,也就是說,這些人相對容易改變選擇。

他們針對這些人,精準投放不同的政治廣告視頻。

每段視頻的口號,都毫不相同,迎合著用戶的興趣痛點…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臉書、博客、推特、YouTube…

只要你能看到的地方,他們都能製造出想給你看的世界,暗示著:希拉里是騙子,請支持特朗普。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最終,這些操作逆轉了潮水的方向。

當特朗普勝出時,對手將他的成功,全歸功於數據分析。

他們將劍橋分析稱為:特朗普軍師。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隱私大盜》裡,還有另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加勒比島國特立尼達舉辦國內大選,而當地的印第安人支持的政黨,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輔助團隊。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劍橋分析對該國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制定出的計劃是:讓黑人變得冷漠,放棄投票。

他們迎合當地黑人年輕人的心態,將拒絕投票包裝成一件很酷的、抵制政治的潮流運動。

不出意外,在他們穩定輸出的轟炸下,當地大多數的黑人年輕人沒有去投票,最終印第安人政黨勝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全世界都在追捧的大數據,已經釋放出一種強烈的危險信號。

只需接觸數十萬人,就能為整個地區建立心理檔案,然後用一種潛在的方式,玩弄整個國民的心理。

據他們說:相關的選舉服務,已經在很多國家開展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段子:某寶動不動就給我推“猜你喜歡”,我他媽的果然都很喜歡。

段子編排的背後,是現實: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面前,每個人都變成了4-5萬個數據點。

我們的情緒更好被把握了,我們的心理更好被影響了,我們的喜好更好被判斷了,我們的注意力更好被吸引了,我們的行為更好被預測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科幻小說裡:未來的世界裡,機器能全面接盤你的生活,瞭解你的心意,預測你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全面的服務。

事實上,大數據的的確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生活的方便程度,很多時候也顯得非常貼心周全。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是,這樣一個技術對你瞭若指掌的時代,這令人細思極恐。

最大的問題,在於失控的隱私探究。

每一個APP,都想要訪問你的相冊、定位,讀取你的短信,開啟你的麥克風…就連一個音樂APP,都試圖訪問毫無關係的通訊錄…

在更多必須勾選的霸王使用條款裡,都在各種程度表示:你必須同意我們使用你的隱私,你才能使用我們的產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李彥宏曾說過:很多時候,中國消費者是願意以一定的個人數據授權使用,去換取更加便捷的服務。

在這個隱私氾濫的時代,我們對於隱私保護本身的確沒那麼警惕,甚至對於這件事,有點麻木。

我們甚至有種錯覺:我有啥祕密可被利用的,不就是多看兩個廣告,多接個騷擾電話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事實上,數據洩露比你想象得嚴重得多。分析我們留下的數字痕跡,已經被挖掘成數萬億美元的產業。

你的每一個操作,都猶如投出去的回力鏢,經過一番解構後,重新精準地作用在你身上。

它們引誘你消磨更多的時間,購買更多東西,下載或使用它們的新服務…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而《隱私大盜》展示了最危險的一種操作:信息轟炸,煽動情緒,引導輿論,參與政治事件。

2016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團隊就花重金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宣傳團隊的骨幹。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他們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根據每個人的性格偏好,將其中一部分人定義為“搖擺派”,也就是說,這些人相對容易改變選擇。

他們針對這些人,精準投放不同的政治廣告視頻。

每段視頻的口號,都毫不相同,迎合著用戶的興趣痛點…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臉書、博客、推特、YouTube…

只要你能看到的地方,他們都能製造出想給你看的世界,暗示著:希拉里是騙子,請支持特朗普。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最終,這些操作逆轉了潮水的方向。

當特朗普勝出時,對手將他的成功,全歸功於數據分析。

他們將劍橋分析稱為:特朗普軍師。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隱私大盜》裡,還有另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加勒比島國特立尼達舉辦國內大選,而當地的印第安人支持的政黨,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輔助團隊。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劍橋分析對該國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制定出的計劃是:讓黑人變得冷漠,放棄投票。

他們迎合當地黑人年輕人的心態,將拒絕投票包裝成一件很酷的、抵制政治的潮流運動。

不出意外,在他們穩定輸出的轟炸下,當地大多數的黑人年輕人沒有去投票,最終印第安人政黨勝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全世界都在追捧的大數據,已經釋放出一種強烈的危險信號。

只需接觸數十萬人,就能為整個地區建立心理檔案,然後用一種潛在的方式,玩弄整個國民的心理。

據他們說:相關的選舉服務,已經在很多國家開展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一個普通人在網絡這頭按下的點贊轉發,另一頭連接的現實事件結果,可能是脫歐,可能是特朗普上臺,可能是各種脫韁的事件。

這就是大數據最危險而不自知的地方:只要稍加利用,就能把它包裝成自由選擇的結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段子:某寶動不動就給我推“猜你喜歡”,我他媽的果然都很喜歡。

段子編排的背後,是現實: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面前,每個人都變成了4-5萬個數據點。

我們的情緒更好被把握了,我們的心理更好被影響了,我們的喜好更好被判斷了,我們的注意力更好被吸引了,我們的行為更好被預測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科幻小說裡:未來的世界裡,機器能全面接盤你的生活,瞭解你的心意,預測你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全面的服務。

事實上,大數據的的確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生活的方便程度,很多時候也顯得非常貼心周全。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是,這樣一個技術對你瞭若指掌的時代,這令人細思極恐。

最大的問題,在於失控的隱私探究。

每一個APP,都想要訪問你的相冊、定位,讀取你的短信,開啟你的麥克風…就連一個音樂APP,都試圖訪問毫無關係的通訊錄…

在更多必須勾選的霸王使用條款裡,都在各種程度表示:你必須同意我們使用你的隱私,你才能使用我們的產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李彥宏曾說過:很多時候,中國消費者是願意以一定的個人數據授權使用,去換取更加便捷的服務。

在這個隱私氾濫的時代,我們對於隱私保護本身的確沒那麼警惕,甚至對於這件事,有點麻木。

我們甚至有種錯覺:我有啥祕密可被利用的,不就是多看兩個廣告,多接個騷擾電話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事實上,數據洩露比你想象得嚴重得多。分析我們留下的數字痕跡,已經被挖掘成數萬億美元的產業。

你的每一個操作,都猶如投出去的回力鏢,經過一番解構後,重新精準地作用在你身上。

它們引誘你消磨更多的時間,購買更多東西,下載或使用它們的新服務…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而《隱私大盜》展示了最危險的一種操作:信息轟炸,煽動情緒,引導輿論,參與政治事件。

2016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團隊就花重金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宣傳團隊的骨幹。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他們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根據每個人的性格偏好,將其中一部分人定義為“搖擺派”,也就是說,這些人相對容易改變選擇。

他們針對這些人,精準投放不同的政治廣告視頻。

每段視頻的口號,都毫不相同,迎合著用戶的興趣痛點…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臉書、博客、推特、YouTube…

只要你能看到的地方,他們都能製造出想給你看的世界,暗示著:希拉里是騙子,請支持特朗普。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最終,這些操作逆轉了潮水的方向。

當特朗普勝出時,對手將他的成功,全歸功於數據分析。

他們將劍橋分析稱為:特朗普軍師。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隱私大盜》裡,還有另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加勒比島國特立尼達舉辦國內大選,而當地的印第安人支持的政黨,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輔助團隊。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劍橋分析對該國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制定出的計劃是:讓黑人變得冷漠,放棄投票。

他們迎合當地黑人年輕人的心態,將拒絕投票包裝成一件很酷的、抵制政治的潮流運動。

不出意外,在他們穩定輸出的轟炸下,當地大多數的黑人年輕人沒有去投票,最終印第安人政黨勝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全世界都在追捧的大數據,已經釋放出一種強烈的危險信號。

只需接觸數十萬人,就能為整個地區建立心理檔案,然後用一種潛在的方式,玩弄整個國民的心理。

據他們說:相關的選舉服務,已經在很多國家開展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一個普通人在網絡這頭按下的點贊轉發,另一頭連接的現實事件結果,可能是脫歐,可能是特朗普上臺,可能是各種脫韁的事件。

這就是大數據最危險而不自知的地方:只要稍加利用,就能把它包裝成自由選擇的結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這個時代,似乎交到每個人手裡的決定權變多了:喜歡就點贊關注,討厭的罵兩句就取關。

這樣的操作,讓平臺又迅速迎合著你的喜好與厭惡,輕鬆地量身定做、精準投放內容與廣告,輕鬆刷屏著首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段子:某寶動不動就給我推“猜你喜歡”,我他媽的果然都很喜歡。

段子編排的背後,是現實: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面前,每個人都變成了4-5萬個數據點。

我們的情緒更好被把握了,我們的心理更好被影響了,我們的喜好更好被判斷了,我們的注意力更好被吸引了,我們的行為更好被預測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科幻小說裡:未來的世界裡,機器能全面接盤你的生活,瞭解你的心意,預測你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全面的服務。

事實上,大數據的的確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生活的方便程度,很多時候也顯得非常貼心周全。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是,這樣一個技術對你瞭若指掌的時代,這令人細思極恐。

最大的問題,在於失控的隱私探究。

每一個APP,都想要訪問你的相冊、定位,讀取你的短信,開啟你的麥克風…就連一個音樂APP,都試圖訪問毫無關係的通訊錄…

在更多必須勾選的霸王使用條款裡,都在各種程度表示:你必須同意我們使用你的隱私,你才能使用我們的產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李彥宏曾說過:很多時候,中國消費者是願意以一定的個人數據授權使用,去換取更加便捷的服務。

在這個隱私氾濫的時代,我們對於隱私保護本身的確沒那麼警惕,甚至對於這件事,有點麻木。

我們甚至有種錯覺:我有啥祕密可被利用的,不就是多看兩個廣告,多接個騷擾電話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事實上,數據洩露比你想象得嚴重得多。分析我們留下的數字痕跡,已經被挖掘成數萬億美元的產業。

你的每一個操作,都猶如投出去的回力鏢,經過一番解構後,重新精準地作用在你身上。

它們引誘你消磨更多的時間,購買更多東西,下載或使用它們的新服務…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而《隱私大盜》展示了最危險的一種操作:信息轟炸,煽動情緒,引導輿論,參與政治事件。

2016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團隊就花重金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宣傳團隊的骨幹。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他們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根據每個人的性格偏好,將其中一部分人定義為“搖擺派”,也就是說,這些人相對容易改變選擇。

他們針對這些人,精準投放不同的政治廣告視頻。

每段視頻的口號,都毫不相同,迎合著用戶的興趣痛點…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臉書、博客、推特、YouTube…

只要你能看到的地方,他們都能製造出想給你看的世界,暗示著:希拉里是騙子,請支持特朗普。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最終,這些操作逆轉了潮水的方向。

當特朗普勝出時,對手將他的成功,全歸功於數據分析。

他們將劍橋分析稱為:特朗普軍師。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隱私大盜》裡,還有另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加勒比島國特立尼達舉辦國內大選,而當地的印第安人支持的政黨,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輔助團隊。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劍橋分析對該國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制定出的計劃是:讓黑人變得冷漠,放棄投票。

他們迎合當地黑人年輕人的心態,將拒絕投票包裝成一件很酷的、抵制政治的潮流運動。

不出意外,在他們穩定輸出的轟炸下,當地大多數的黑人年輕人沒有去投票,最終印第安人政黨勝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全世界都在追捧的大數據,已經釋放出一種強烈的危險信號。

只需接觸數十萬人,就能為整個地區建立心理檔案,然後用一種潛在的方式,玩弄整個國民的心理。

據他們說:相關的選舉服務,已經在很多國家開展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一個普通人在網絡這頭按下的點贊轉發,另一頭連接的現實事件結果,可能是脫歐,可能是特朗普上臺,可能是各種脫韁的事件。

這就是大數據最危險而不自知的地方:只要稍加利用,就能把它包裝成自由選擇的結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這個時代,似乎交到每個人手裡的決定權變多了:喜歡就點贊關注,討厭的罵兩句就取關。

這樣的操作,讓平臺又迅速迎合著你的喜好與厭惡,輕鬆地量身定做、精準投放內容與廣告,輕鬆刷屏著首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可這個世界,除了我們感興趣的,還正在不斷髮生新的事情:有的悲傷、有的慘烈、有的甚至可以說是鉅變…

比如,去年山東發生的壽光水災,今年湖南發生的潰堤洪災,還有前兩天的浙江颱風…

這些災難,在很多人的世界裡,並沒有任何消息,成了盲區。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段子:某寶動不動就給我推“猜你喜歡”,我他媽的果然都很喜歡。

段子編排的背後,是現實: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面前,每個人都變成了4-5萬個數據點。

我們的情緒更好被把握了,我們的心理更好被影響了,我們的喜好更好被判斷了,我們的注意力更好被吸引了,我們的行為更好被預測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科幻小說裡:未來的世界裡,機器能全面接盤你的生活,瞭解你的心意,預測你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全面的服務。

事實上,大數據的的確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生活的方便程度,很多時候也顯得非常貼心周全。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是,這樣一個技術對你瞭若指掌的時代,這令人細思極恐。

最大的問題,在於失控的隱私探究。

每一個APP,都想要訪問你的相冊、定位,讀取你的短信,開啟你的麥克風…就連一個音樂APP,都試圖訪問毫無關係的通訊錄…

在更多必須勾選的霸王使用條款裡,都在各種程度表示:你必須同意我們使用你的隱私,你才能使用我們的產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李彥宏曾說過:很多時候,中國消費者是願意以一定的個人數據授權使用,去換取更加便捷的服務。

在這個隱私氾濫的時代,我們對於隱私保護本身的確沒那麼警惕,甚至對於這件事,有點麻木。

我們甚至有種錯覺:我有啥祕密可被利用的,不就是多看兩個廣告,多接個騷擾電話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事實上,數據洩露比你想象得嚴重得多。分析我們留下的數字痕跡,已經被挖掘成數萬億美元的產業。

你的每一個操作,都猶如投出去的回力鏢,經過一番解構後,重新精準地作用在你身上。

它們引誘你消磨更多的時間,購買更多東西,下載或使用它們的新服務…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而《隱私大盜》展示了最危險的一種操作:信息轟炸,煽動情緒,引導輿論,參與政治事件。

2016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團隊就花重金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宣傳團隊的骨幹。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他們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根據每個人的性格偏好,將其中一部分人定義為“搖擺派”,也就是說,這些人相對容易改變選擇。

他們針對這些人,精準投放不同的政治廣告視頻。

每段視頻的口號,都毫不相同,迎合著用戶的興趣痛點…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臉書、博客、推特、YouTube…

只要你能看到的地方,他們都能製造出想給你看的世界,暗示著:希拉里是騙子,請支持特朗普。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最終,這些操作逆轉了潮水的方向。

當特朗普勝出時,對手將他的成功,全歸功於數據分析。

他們將劍橋分析稱為:特朗普軍師。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隱私大盜》裡,還有另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加勒比島國特立尼達舉辦國內大選,而當地的印第安人支持的政黨,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輔助團隊。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劍橋分析對該國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制定出的計劃是:讓黑人變得冷漠,放棄投票。

他們迎合當地黑人年輕人的心態,將拒絕投票包裝成一件很酷的、抵制政治的潮流運動。

不出意外,在他們穩定輸出的轟炸下,當地大多數的黑人年輕人沒有去投票,最終印第安人政黨勝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全世界都在追捧的大數據,已經釋放出一種強烈的危險信號。

只需接觸數十萬人,就能為整個地區建立心理檔案,然後用一種潛在的方式,玩弄整個國民的心理。

據他們說:相關的選舉服務,已經在很多國家開展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一個普通人在網絡這頭按下的點贊轉發,另一頭連接的現實事件結果,可能是脫歐,可能是特朗普上臺,可能是各種脫韁的事件。

這就是大數據最危險而不自知的地方:只要稍加利用,就能把它包裝成自由選擇的結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這個時代,似乎交到每個人手裡的決定權變多了:喜歡就點贊關注,討厭的罵兩句就取關。

這樣的操作,讓平臺又迅速迎合著你的喜好與厭惡,輕鬆地量身定做、精準投放內容與廣告,輕鬆刷屏著首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可這個世界,除了我們感興趣的,還正在不斷髮生新的事情:有的悲傷、有的慘烈、有的甚至可以說是鉅變…

比如,去年山東發生的壽光水災,今年湖南發生的潰堤洪災,還有前兩天的浙江颱風…

這些災難,在很多人的世界裡,並沒有任何消息,成了盲區。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看起來,網絡讓我們接觸到更多的信息,但是在大數據的操控下,我們視界卻越變越窄,信息構成越來越單一。

我們愛看什麼,便將會看到什麼,算法已經替我們篩選好了。

這也給我們一種錯覺:這就是全世界。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段子:某寶動不動就給我推“猜你喜歡”,我他媽的果然都很喜歡。

段子編排的背後,是現實: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面前,每個人都變成了4-5萬個數據點。

我們的情緒更好被把握了,我們的心理更好被影響了,我們的喜好更好被判斷了,我們的注意力更好被吸引了,我們的行為更好被預測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科幻小說裡:未來的世界裡,機器能全面接盤你的生活,瞭解你的心意,預測你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全面的服務。

事實上,大數據的的確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生活的方便程度,很多時候也顯得非常貼心周全。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是,這樣一個技術對你瞭若指掌的時代,這令人細思極恐。

最大的問題,在於失控的隱私探究。

每一個APP,都想要訪問你的相冊、定位,讀取你的短信,開啟你的麥克風…就連一個音樂APP,都試圖訪問毫無關係的通訊錄…

在更多必須勾選的霸王使用條款裡,都在各種程度表示:你必須同意我們使用你的隱私,你才能使用我們的產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李彥宏曾說過:很多時候,中國消費者是願意以一定的個人數據授權使用,去換取更加便捷的服務。

在這個隱私氾濫的時代,我們對於隱私保護本身的確沒那麼警惕,甚至對於這件事,有點麻木。

我們甚至有種錯覺:我有啥祕密可被利用的,不就是多看兩個廣告,多接個騷擾電話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事實上,數據洩露比你想象得嚴重得多。分析我們留下的數字痕跡,已經被挖掘成數萬億美元的產業。

你的每一個操作,都猶如投出去的回力鏢,經過一番解構後,重新精準地作用在你身上。

它們引誘你消磨更多的時間,購買更多東西,下載或使用它們的新服務…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而《隱私大盜》展示了最危險的一種操作:信息轟炸,煽動情緒,引導輿論,參與政治事件。

2016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團隊就花重金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宣傳團隊的骨幹。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他們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根據每個人的性格偏好,將其中一部分人定義為“搖擺派”,也就是說,這些人相對容易改變選擇。

他們針對這些人,精準投放不同的政治廣告視頻。

每段視頻的口號,都毫不相同,迎合著用戶的興趣痛點…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臉書、博客、推特、YouTube…

只要你能看到的地方,他們都能製造出想給你看的世界,暗示著:希拉里是騙子,請支持特朗普。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最終,這些操作逆轉了潮水的方向。

當特朗普勝出時,對手將他的成功,全歸功於數據分析。

他們將劍橋分析稱為:特朗普軍師。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隱私大盜》裡,還有另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加勒比島國特立尼達舉辦國內大選,而當地的印第安人支持的政黨,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輔助團隊。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劍橋分析對該國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制定出的計劃是:讓黑人變得冷漠,放棄投票。

他們迎合當地黑人年輕人的心態,將拒絕投票包裝成一件很酷的、抵制政治的潮流運動。

不出意外,在他們穩定輸出的轟炸下,當地大多數的黑人年輕人沒有去投票,最終印第安人政黨勝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全世界都在追捧的大數據,已經釋放出一種強烈的危險信號。

只需接觸數十萬人,就能為整個地區建立心理檔案,然後用一種潛在的方式,玩弄整個國民的心理。

據他們說:相關的選舉服務,已經在很多國家開展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一個普通人在網絡這頭按下的點贊轉發,另一頭連接的現實事件結果,可能是脫歐,可能是特朗普上臺,可能是各種脫韁的事件。

這就是大數據最危險而不自知的地方:只要稍加利用,就能把它包裝成自由選擇的結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這個時代,似乎交到每個人手裡的決定權變多了:喜歡就點贊關注,討厭的罵兩句就取關。

這樣的操作,讓平臺又迅速迎合著你的喜好與厭惡,輕鬆地量身定做、精準投放內容與廣告,輕鬆刷屏著首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可這個世界,除了我們感興趣的,還正在不斷髮生新的事情:有的悲傷、有的慘烈、有的甚至可以說是鉅變…

比如,去年山東發生的壽光水災,今年湖南發生的潰堤洪災,還有前兩天的浙江颱風…

這些災難,在很多人的世界裡,並沒有任何消息,成了盲區。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看起來,網絡讓我們接觸到更多的信息,但是在大數據的操控下,我們視界卻越變越窄,信息構成越來越單一。

我們愛看什麼,便將會看到什麼,算法已經替我們篩選好了。

這也給我們一種錯覺:這就是全世界。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我們的喜好與厭惡,我們的恐懼與憤怒,被前所未有地放到最大…在某種情況下,負面情緒也可能被拉往最極端的一頭…

真實世界,被大數據變成了深度割裂的殘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段子:某寶動不動就給我推“猜你喜歡”,我他媽的果然都很喜歡。

段子編排的背後,是現實: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面前,每個人都變成了4-5萬個數據點。

我們的情緒更好被把握了,我們的心理更好被影響了,我們的喜好更好被判斷了,我們的注意力更好被吸引了,我們的行為更好被預測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科幻小說裡:未來的世界裡,機器能全面接盤你的生活,瞭解你的心意,預測你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全面的服務。

事實上,大數據的的確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生活的方便程度,很多時候也顯得非常貼心周全。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是,這樣一個技術對你瞭若指掌的時代,這令人細思極恐。

最大的問題,在於失控的隱私探究。

每一個APP,都想要訪問你的相冊、定位,讀取你的短信,開啟你的麥克風…就連一個音樂APP,都試圖訪問毫無關係的通訊錄…

在更多必須勾選的霸王使用條款裡,都在各種程度表示:你必須同意我們使用你的隱私,你才能使用我們的產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李彥宏曾說過:很多時候,中國消費者是願意以一定的個人數據授權使用,去換取更加便捷的服務。

在這個隱私氾濫的時代,我們對於隱私保護本身的確沒那麼警惕,甚至對於這件事,有點麻木。

我們甚至有種錯覺:我有啥祕密可被利用的,不就是多看兩個廣告,多接個騷擾電話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事實上,數據洩露比你想象得嚴重得多。分析我們留下的數字痕跡,已經被挖掘成數萬億美元的產業。

你的每一個操作,都猶如投出去的回力鏢,經過一番解構後,重新精準地作用在你身上。

它們引誘你消磨更多的時間,購買更多東西,下載或使用它們的新服務…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而《隱私大盜》展示了最危險的一種操作:信息轟炸,煽動情緒,引導輿論,參與政治事件。

2016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團隊就花重金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宣傳團隊的骨幹。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他們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根據每個人的性格偏好,將其中一部分人定義為“搖擺派”,也就是說,這些人相對容易改變選擇。

他們針對這些人,精準投放不同的政治廣告視頻。

每段視頻的口號,都毫不相同,迎合著用戶的興趣痛點…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臉書、博客、推特、YouTube…

只要你能看到的地方,他們都能製造出想給你看的世界,暗示著:希拉里是騙子,請支持特朗普。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最終,這些操作逆轉了潮水的方向。

當特朗普勝出時,對手將他的成功,全歸功於數據分析。

他們將劍橋分析稱為:特朗普軍師。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隱私大盜》裡,還有另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加勒比島國特立尼達舉辦國內大選,而當地的印第安人支持的政黨,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輔助團隊。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劍橋分析對該國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制定出的計劃是:讓黑人變得冷漠,放棄投票。

他們迎合當地黑人年輕人的心態,將拒絕投票包裝成一件很酷的、抵制政治的潮流運動。

不出意外,在他們穩定輸出的轟炸下,當地大多數的黑人年輕人沒有去投票,最終印第安人政黨勝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全世界都在追捧的大數據,已經釋放出一種強烈的危險信號。

只需接觸數十萬人,就能為整個地區建立心理檔案,然後用一種潛在的方式,玩弄整個國民的心理。

據他們說:相關的選舉服務,已經在很多國家開展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一個普通人在網絡這頭按下的點贊轉發,另一頭連接的現實事件結果,可能是脫歐,可能是特朗普上臺,可能是各種脫韁的事件。

這就是大數據最危險而不自知的地方:只要稍加利用,就能把它包裝成自由選擇的結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這個時代,似乎交到每個人手裡的決定權變多了:喜歡就點贊關注,討厭的罵兩句就取關。

這樣的操作,讓平臺又迅速迎合著你的喜好與厭惡,輕鬆地量身定做、精準投放內容與廣告,輕鬆刷屏著首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可這個世界,除了我們感興趣的,還正在不斷髮生新的事情:有的悲傷、有的慘烈、有的甚至可以說是鉅變…

比如,去年山東發生的壽光水災,今年湖南發生的潰堤洪災,還有前兩天的浙江颱風…

這些災難,在很多人的世界裡,並沒有任何消息,成了盲區。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看起來,網絡讓我們接觸到更多的信息,但是在大數據的操控下,我們視界卻越變越窄,信息構成越來越單一。

我們愛看什麼,便將會看到什麼,算法已經替我們篩選好了。

這也給我們一種錯覺:這就是全世界。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我們的喜好與厭惡,我們的恐懼與憤怒,被前所未有地放到最大…在某種情況下,負面情緒也可能被拉往最極端的一頭…

真實世界,被大數據變成了深度割裂的殘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正是《隱私大盜》拋出來的觀察與思考:大數據,是否讓世界變得更糟糕?

有人曾如此說道:我很喜歡科技帶來的便利,但是我卻因此感到不安。因為技術應該帶領我們走向的,是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而不是把我推向一個氾濫、極端的失控地帶…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段子:某寶動不動就給我推“猜你喜歡”,我他媽的果然都很喜歡。

段子編排的背後,是現實: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面前,每個人都變成了4-5萬個數據點。

我們的情緒更好被把握了,我們的心理更好被影響了,我們的喜好更好被判斷了,我們的注意力更好被吸引了,我們的行為更好被預測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科幻小說裡:未來的世界裡,機器能全面接盤你的生活,瞭解你的心意,預測你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全面的服務。

事實上,大數據的的確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生活的方便程度,很多時候也顯得非常貼心周全。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是,這樣一個技術對你瞭若指掌的時代,這令人細思極恐。

最大的問題,在於失控的隱私探究。

每一個APP,都想要訪問你的相冊、定位,讀取你的短信,開啟你的麥克風…就連一個音樂APP,都試圖訪問毫無關係的通訊錄…

在更多必須勾選的霸王使用條款裡,都在各種程度表示:你必須同意我們使用你的隱私,你才能使用我們的產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李彥宏曾說過:很多時候,中國消費者是願意以一定的個人數據授權使用,去換取更加便捷的服務。

在這個隱私氾濫的時代,我們對於隱私保護本身的確沒那麼警惕,甚至對於這件事,有點麻木。

我們甚至有種錯覺:我有啥祕密可被利用的,不就是多看兩個廣告,多接個騷擾電話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事實上,數據洩露比你想象得嚴重得多。分析我們留下的數字痕跡,已經被挖掘成數萬億美元的產業。

你的每一個操作,都猶如投出去的回力鏢,經過一番解構後,重新精準地作用在你身上。

它們引誘你消磨更多的時間,購買更多東西,下載或使用它們的新服務…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而《隱私大盜》展示了最危險的一種操作:信息轟炸,煽動情緒,引導輿論,參與政治事件。

2016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團隊就花重金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宣傳團隊的骨幹。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他們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根據每個人的性格偏好,將其中一部分人定義為“搖擺派”,也就是說,這些人相對容易改變選擇。

他們針對這些人,精準投放不同的政治廣告視頻。

每段視頻的口號,都毫不相同,迎合著用戶的興趣痛點…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臉書、博客、推特、YouTube…

只要你能看到的地方,他們都能製造出想給你看的世界,暗示著:希拉里是騙子,請支持特朗普。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最終,這些操作逆轉了潮水的方向。

當特朗普勝出時,對手將他的成功,全歸功於數據分析。

他們將劍橋分析稱為:特朗普軍師。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隱私大盜》裡,還有另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加勒比島國特立尼達舉辦國內大選,而當地的印第安人支持的政黨,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輔助團隊。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劍橋分析對該國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制定出的計劃是:讓黑人變得冷漠,放棄投票。

他們迎合當地黑人年輕人的心態,將拒絕投票包裝成一件很酷的、抵制政治的潮流運動。

不出意外,在他們穩定輸出的轟炸下,當地大多數的黑人年輕人沒有去投票,最終印第安人政黨勝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全世界都在追捧的大數據,已經釋放出一種強烈的危險信號。

只需接觸數十萬人,就能為整個地區建立心理檔案,然後用一種潛在的方式,玩弄整個國民的心理。

據他們說:相關的選舉服務,已經在很多國家開展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一個普通人在網絡這頭按下的點贊轉發,另一頭連接的現實事件結果,可能是脫歐,可能是特朗普上臺,可能是各種脫韁的事件。

這就是大數據最危險而不自知的地方:只要稍加利用,就能把它包裝成自由選擇的結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這個時代,似乎交到每個人手裡的決定權變多了:喜歡就點贊關注,討厭的罵兩句就取關。

這樣的操作,讓平臺又迅速迎合著你的喜好與厭惡,輕鬆地量身定做、精準投放內容與廣告,輕鬆刷屏著首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可這個世界,除了我們感興趣的,還正在不斷髮生新的事情:有的悲傷、有的慘烈、有的甚至可以說是鉅變…

比如,去年山東發生的壽光水災,今年湖南發生的潰堤洪災,還有前兩天的浙江颱風…

這些災難,在很多人的世界裡,並沒有任何消息,成了盲區。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看起來,網絡讓我們接觸到更多的信息,但是在大數據的操控下,我們視界卻越變越窄,信息構成越來越單一。

我們愛看什麼,便將會看到什麼,算法已經替我們篩選好了。

這也給我們一種錯覺:這就是全世界。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我們的喜好與厭惡,我們的恐懼與憤怒,被前所未有地放到最大…在某種情況下,負面情緒也可能被拉往最極端的一頭…

真實世界,被大數據變成了深度割裂的殘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正是《隱私大盜》拋出來的觀察與思考:大數據,是否讓世界變得更糟糕?

有人曾如此說道:我很喜歡科技帶來的便利,但是我卻因此感到不安。因為技術應該帶領我們走向的,是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而不是把我推向一個氾濫、極端的失控地帶…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段子:某寶動不動就給我推“猜你喜歡”,我他媽的果然都很喜歡。

段子編排的背後,是現實: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面前,每個人都變成了4-5萬個數據點。

我們的情緒更好被把握了,我們的心理更好被影響了,我們的喜好更好被判斷了,我們的注意力更好被吸引了,我們的行為更好被預測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科幻小說裡:未來的世界裡,機器能全面接盤你的生活,瞭解你的心意,預測你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全面的服務。

事實上,大數據的的確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生活的方便程度,很多時候也顯得非常貼心周全。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是,這樣一個技術對你瞭若指掌的時代,這令人細思極恐。

最大的問題,在於失控的隱私探究。

每一個APP,都想要訪問你的相冊、定位,讀取你的短信,開啟你的麥克風…就連一個音樂APP,都試圖訪問毫無關係的通訊錄…

在更多必須勾選的霸王使用條款裡,都在各種程度表示:你必須同意我們使用你的隱私,你才能使用我們的產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李彥宏曾說過:很多時候,中國消費者是願意以一定的個人數據授權使用,去換取更加便捷的服務。

在這個隱私氾濫的時代,我們對於隱私保護本身的確沒那麼警惕,甚至對於這件事,有點麻木。

我們甚至有種錯覺:我有啥祕密可被利用的,不就是多看兩個廣告,多接個騷擾電話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事實上,數據洩露比你想象得嚴重得多。分析我們留下的數字痕跡,已經被挖掘成數萬億美元的產業。

你的每一個操作,都猶如投出去的回力鏢,經過一番解構後,重新精準地作用在你身上。

它們引誘你消磨更多的時間,購買更多東西,下載或使用它們的新服務…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而《隱私大盜》展示了最危險的一種操作:信息轟炸,煽動情緒,引導輿論,參與政治事件。

2016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團隊就花重金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宣傳團隊的骨幹。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他們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根據每個人的性格偏好,將其中一部分人定義為“搖擺派”,也就是說,這些人相對容易改變選擇。

他們針對這些人,精準投放不同的政治廣告視頻。

每段視頻的口號,都毫不相同,迎合著用戶的興趣痛點…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臉書、博客、推特、YouTube…

只要你能看到的地方,他們都能製造出想給你看的世界,暗示著:希拉里是騙子,請支持特朗普。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最終,這些操作逆轉了潮水的方向。

當特朗普勝出時,對手將他的成功,全歸功於數據分析。

他們將劍橋分析稱為:特朗普軍師。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隱私大盜》裡,還有另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加勒比島國特立尼達舉辦國內大選,而當地的印第安人支持的政黨,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輔助團隊。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劍橋分析對該國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制定出的計劃是:讓黑人變得冷漠,放棄投票。

他們迎合當地黑人年輕人的心態,將拒絕投票包裝成一件很酷的、抵制政治的潮流運動。

不出意外,在他們穩定輸出的轟炸下,當地大多數的黑人年輕人沒有去投票,最終印第安人政黨勝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全世界都在追捧的大數據,已經釋放出一種強烈的危險信號。

只需接觸數十萬人,就能為整個地區建立心理檔案,然後用一種潛在的方式,玩弄整個國民的心理。

據他們說:相關的選舉服務,已經在很多國家開展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一個普通人在網絡這頭按下的點贊轉發,另一頭連接的現實事件結果,可能是脫歐,可能是特朗普上臺,可能是各種脫韁的事件。

這就是大數據最危險而不自知的地方:只要稍加利用,就能把它包裝成自由選擇的結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這個時代,似乎交到每個人手裡的決定權變多了:喜歡就點贊關注,討厭的罵兩句就取關。

這樣的操作,讓平臺又迅速迎合著你的喜好與厭惡,輕鬆地量身定做、精準投放內容與廣告,輕鬆刷屏著首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可這個世界,除了我們感興趣的,還正在不斷髮生新的事情:有的悲傷、有的慘烈、有的甚至可以說是鉅變…

比如,去年山東發生的壽光水災,今年湖南發生的潰堤洪災,還有前兩天的浙江颱風…

這些災難,在很多人的世界裡,並沒有任何消息,成了盲區。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看起來,網絡讓我們接觸到更多的信息,但是在大數據的操控下,我們視界卻越變越窄,信息構成越來越單一。

我們愛看什麼,便將會看到什麼,算法已經替我們篩選好了。

這也給我們一種錯覺:這就是全世界。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我們的喜好與厭惡,我們的恐懼與憤怒,被前所未有地放到最大…在某種情況下,負面情緒也可能被拉往最極端的一頭…

真實世界,被大數據變成了深度割裂的殘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正是《隱私大盜》拋出來的觀察與思考:大數據,是否讓世界變得更糟糕?

有人曾如此說道:我很喜歡科技帶來的便利,但是我卻因此感到不安。因為技術應該帶領我們走向的,是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而不是把我推向一個氾濫、極端的失控地帶…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烈火英雄| 哪吒之魔童降世 | 蜘蛛俠 | 獅子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年,流行著有一種“都市怪談”:你的手機,正在監聽你的說話。

有些人信誓旦旦:剛和朋友隨口提起某個商品,回到家,某寶就把這東西推薦給了你!

最近,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把焦點放在了這個現象。

你會發現,真相,遠比你知道的還要讓人不寒而慄:《隱私大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2016年,是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跌破眼鏡的大事:

這一年的6月24日,英國倫敦。一場全世界矚目的公投,終於出了結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人竟然選擇:退出歐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到了11月9日,更令人瞠目結舌,在此後甚至波及中國的大事也跟著發生了:特朗普上臺,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總統。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此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一切背後,有這一個詭祕的身影:劍橋分析。

更沒有人想到,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公司會成為眾矢之的…

最終,它還將年輕的億萬富翁、臉書網站(Facebook)的一把手扎克伯格推上了國會聽證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紀錄片《隱私大盜》上映於2019年1月,目前豆瓣7.9分,IMDB7.0分。

有人說:太精彩!如果改編成電影,絕對大賣!

還有人評論道:細思極恐,想扔掉手機,但是發現扔掉也沒用,你的數據照樣會被洩露除非你身邊的人都跟著扔掉手機…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作為一部旨在記錄西方一次重大風波的紀錄片,《隱私大盜》跨越全球多地,採訪了相關事件諸多當事人,儘可能地全方面展示了各方人所持立場。

但不得不說,這一部的剪輯節奏頗為混亂,後半段更是讓人昏昏欲睡。

對於事件裡關鍵的地方:信息如何被洩露,多少人信息被掌握,背後的金主是誰…都沒有挖掘披露…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商報

《隱私大盜》聚焦於兩年前震驚世界的大案:劍橋分析事件。

2018年,英國《衛報》揭露了一個驚天醜聞:臉書涉嫌洩露用戶信息,涉及人數高達數千萬。

更令人恐慌的是,這些數據被一家分析公司掌握,最終為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政治大事件推波助瀾…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故事的漩渦中心,是這所神祕公司:劍橋分析。

2014年,一名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心理測試的小程序

和大多數微信小程序,需要你授權微信號登陸一樣,這項測試,也需要通過臉書賬號登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藉此,該人員拿到了參與測試的27萬人的臉書賬號信息。

這些信息,包括地址、頭像、喜好…

也就是說,所有你在臉書上發的東西,都會被同步抓取。

而你的好友名單,也會被一一收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某一天,劍橋分析找到了這名科研人員,用100萬美金買下了所有賬號數據。

有知情人說:光是2014年6月至8月期間,就有超過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被非法獲取。最終涉及人員高達8700萬。

這一切,受害者們一無所知。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告密者、信息戰、政治陰謀、私人隱私、數據權…

這些無處不在的概念,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些數據,在劍橋分析手裡,成為了有百般用處、取之不盡的礦田。

他們花了14個月收集和研究海量選民的數據,將每個人解構成5000個數據點。

可以通過複雜精細的計算,成功預測出每一位成年人的性格、喜好、情感需求…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樣的操作,在中國人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大數據。

你在網上引擎隨便搜索一個關鍵詞,之後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廣告;

你在某寶下單一個商品,之後就有一大堆差不多的商品推薦給你;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新聞APP點讚了一條新聞,之後就有一大批同類新聞出現在下拉列表裡;

你在微博發了一條定位,之後就有一堆同城的廣告塞到你眼前;

你在某個平臺上諮詢了買房的事,之後就有一堆騷擾電話打過來:放貸款的、搞中介的、裝修的、賣車的、小孩教育的…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你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動作,在獲取便利的同時,都相當於將自己的隱私拱手相讓。

你的每一次搜索、點贊、轉發、支付、定位、回覆…都在透露著自己的喜好、年齡、行蹤、購物習慣、消費能力…

每個信息都被收集,貼在你身上,成了分門別類的標籤。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段子:某寶動不動就給我推“猜你喜歡”,我他媽的果然都很喜歡。

段子編排的背後,是現實:在所謂的大數據分析面前,每個人都變成了4-5萬個數據點。

我們的情緒更好被把握了,我們的心理更好被影響了,我們的喜好更好被判斷了,我們的注意力更好被吸引了,我們的行為更好被預測了…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科幻小說裡:未來的世界裡,機器能全面接盤你的生活,瞭解你的心意,預測你的下一步行動,提供全面的服務。

事實上,大數據的的確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生活的方便程度,很多時候也顯得非常貼心周全。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是,這樣一個技術對你瞭若指掌的時代,這令人細思極恐。

最大的問題,在於失控的隱私探究。

每一個APP,都想要訪問你的相冊、定位,讀取你的短信,開啟你的麥克風…就連一個音樂APP,都試圖訪問毫無關係的通訊錄…

在更多必須勾選的霸王使用條款裡,都在各種程度表示:你必須同意我們使用你的隱私,你才能使用我們的產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李彥宏曾說過:很多時候,中國消費者是願意以一定的個人數據授權使用,去換取更加便捷的服務。

在這個隱私氾濫的時代,我們對於隱私保護本身的確沒那麼警惕,甚至對於這件事,有點麻木。

我們甚至有種錯覺:我有啥祕密可被利用的,不就是多看兩個廣告,多接個騷擾電話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但事實上,數據洩露比你想象得嚴重得多。分析我們留下的數字痕跡,已經被挖掘成數萬億美元的產業。

你的每一個操作,都猶如投出去的回力鏢,經過一番解構後,重新精準地作用在你身上。

它們引誘你消磨更多的時間,購買更多東西,下載或使用它們的新服務…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而《隱私大盜》展示了最危險的一種操作:信息轟炸,煽動情緒,引導輿論,參與政治事件。

2016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團隊就花重金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宣傳團隊的骨幹。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他們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根據每個人的性格偏好,將其中一部分人定義為“搖擺派”,也就是說,這些人相對容易改變選擇。

他們針對這些人,精準投放不同的政治廣告視頻。

每段視頻的口號,都毫不相同,迎合著用戶的興趣痛點…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臉書、博客、推特、YouTube…

只要你能看到的地方,他們都能製造出想給你看的世界,暗示著:希拉里是騙子,請支持特朗普。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最終,這些操作逆轉了潮水的方向。

當特朗普勝出時,對手將他的成功,全歸功於數據分析。

他們將劍橋分析稱為:特朗普軍師。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隱私大盜》裡,還有另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加勒比島國特立尼達舉辦國內大選,而當地的印第安人支持的政黨,僱傭了劍橋分析,作為輔助團隊。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劍橋分析對該國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制定出的計劃是:讓黑人變得冷漠,放棄投票。

他們迎合當地黑人年輕人的心態,將拒絕投票包裝成一件很酷的、抵制政治的潮流運動。

不出意外,在他們穩定輸出的轟炸下,當地大多數的黑人年輕人沒有去投票,最終印第安人政黨勝出…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全世界都在追捧的大數據,已經釋放出一種強烈的危險信號。

只需接觸數十萬人,就能為整個地區建立心理檔案,然後用一種潛在的方式,玩弄整個國民的心理。

據他們說:相關的選舉服務,已經在很多國家開展過…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一個普通人在網絡這頭按下的點贊轉發,另一頭連接的現實事件結果,可能是脫歐,可能是特朗普上臺,可能是各種脫韁的事件。

這就是大數據最危險而不自知的地方:只要稍加利用,就能把它包裝成自由選擇的結果。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在這個時代,似乎交到每個人手裡的決定權變多了:喜歡就點贊關注,討厭的罵兩句就取關。

這樣的操作,讓平臺又迅速迎合著你的喜好與厭惡,輕鬆地量身定做、精準投放內容與廣告,輕鬆刷屏著首頁。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可這個世界,除了我們感興趣的,還正在不斷髮生新的事情:有的悲傷、有的慘烈、有的甚至可以說是鉅變…

比如,去年山東發生的壽光水災,今年湖南發生的潰堤洪災,還有前兩天的浙江颱風…

這些災難,在很多人的世界裡,並沒有任何消息,成了盲區。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看起來,網絡讓我們接觸到更多的信息,但是在大數據的操控下,我們視界卻越變越窄,信息構成越來越單一。

我們愛看什麼,便將會看到什麼,算法已經替我們篩選好了。

這也給我們一種錯覺:這就是全世界。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我們的喜好與厭惡,我們的恐懼與憤怒,被前所未有地放到最大…在某種情況下,負面情緒也可能被拉往最極端的一頭…

真實世界,被大數據變成了深度割裂的殘骸。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這正是《隱私大盜》拋出來的觀察與思考:大數據,是否讓世界變得更糟糕?

有人曾如此說道:我很喜歡科技帶來的便利,但是我卻因此感到不安。因為技術應該帶領我們走向的,是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而不是把我推向一個氾濫、極端的失控地帶…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烈火英雄| 哪吒之魔童降世 | 蜘蛛俠 | 獅子王

細思極恐,刷完這部新片,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手術兩百年凪的新生活切爾諾貝利坡道上的家

烏鴉微信號:wuya-2 微博:烏鴉電影

烏鴉最新動態將在朋友圈跟微博更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