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歡思考遊戲和影視作品的小夥伴請關注哦:D

這裡讓你遊戲不白玩,電影不白看:D

"

喜歡思考遊戲和影視作品的小夥伴請關注哦:D

這裡讓你遊戲不白玩,電影不白看:D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Irrational Gmaes”這個名字對於大多數玩家們來說也許並不熟悉,但是對於他們開發的作品幾乎是人盡皆知。1999年《網絡奇兵》創造性的嘗試在fps遊戲中融入敘事,而這時是在《半條命2》發行的4年前。2007年,Irrational Games發行了《生化奇兵》再度刷新了人們對FPS遊戲敘事的認識。這一篇文章就帶大家認識一下《生化奇兵》。

✈裝飾性藝術

在遊戲之前讓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Art Deco”。看過,《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的同學不會陌生,這種風用簡潔的線條和圖案瞬間就在人們心裡刷了一波存在感。伴隨著19世紀現代主義運動,一種風格特殊的設計開始誕生。這種設計語言不再像以前那樣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而是從機械設計中獲得更加簡潔幹練的線條,多數採用簡單、對稱的幾何圖形組合在一起。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現代工業和裝飾藝術博覽會”為它定名“Art Deco(裝飾性藝術)”。在裝飾藝術中,太陽光就是用輻射狀的扇形組合代表,噴泉也是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現,這象徵著無限的希望和財富,也象徵著那個“爵士時代”中的繁華。

爵士時代是一個充滿奇蹟的時代,在那個年代裡藝術的潛力被無限的發掘,工業機械化也為社會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從前高成本製作工藝的物品在放上流水線之後,成本被大大降低,而這也為不富裕的人們帶來了更多機會。

"

喜歡思考遊戲和影視作品的小夥伴請關注哦:D

這裡讓你遊戲不白玩,電影不白看:D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Irrational Gmaes”這個名字對於大多數玩家們來說也許並不熟悉,但是對於他們開發的作品幾乎是人盡皆知。1999年《網絡奇兵》創造性的嘗試在fps遊戲中融入敘事,而這時是在《半條命2》發行的4年前。2007年,Irrational Games發行了《生化奇兵》再度刷新了人們對FPS遊戲敘事的認識。這一篇文章就帶大家認識一下《生化奇兵》。

✈裝飾性藝術

在遊戲之前讓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Art Deco”。看過,《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的同學不會陌生,這種風用簡潔的線條和圖案瞬間就在人們心裡刷了一波存在感。伴隨著19世紀現代主義運動,一種風格特殊的設計開始誕生。這種設計語言不再像以前那樣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而是從機械設計中獲得更加簡潔幹練的線條,多數採用簡單、對稱的幾何圖形組合在一起。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現代工業和裝飾藝術博覽會”為它定名“Art Deco(裝飾性藝術)”。在裝飾藝術中,太陽光就是用輻射狀的扇形組合代表,噴泉也是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現,這象徵著無限的希望和財富,也象徵著那個“爵士時代”中的繁華。

爵士時代是一個充滿奇蹟的時代,在那個年代裡藝術的潛力被無限的發掘,工業機械化也為社會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從前高成本製作工藝的物品在放上流水線之後,成本被大大降低,而這也為不富裕的人們帶來了更多機會。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

喜歡思考遊戲和影視作品的小夥伴請關注哦:D

這裡讓你遊戲不白玩,電影不白看:D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Irrational Gmaes”這個名字對於大多數玩家們來說也許並不熟悉,但是對於他們開發的作品幾乎是人盡皆知。1999年《網絡奇兵》創造性的嘗試在fps遊戲中融入敘事,而這時是在《半條命2》發行的4年前。2007年,Irrational Games發行了《生化奇兵》再度刷新了人們對FPS遊戲敘事的認識。這一篇文章就帶大家認識一下《生化奇兵》。

✈裝飾性藝術

在遊戲之前讓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Art Deco”。看過,《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的同學不會陌生,這種風用簡潔的線條和圖案瞬間就在人們心裡刷了一波存在感。伴隨著19世紀現代主義運動,一種風格特殊的設計開始誕生。這種設計語言不再像以前那樣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而是從機械設計中獲得更加簡潔幹練的線條,多數採用簡單、對稱的幾何圖形組合在一起。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現代工業和裝飾藝術博覽會”為它定名“Art Deco(裝飾性藝術)”。在裝飾藝術中,太陽光就是用輻射狀的扇形組合代表,噴泉也是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現,這象徵著無限的希望和財富,也象徵著那個“爵士時代”中的繁華。

爵士時代是一個充滿奇蹟的時代,在那個年代裡藝術的潛力被無限的發掘,工業機械化也為社會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從前高成本製作工藝的物品在放上流水線之後,成本被大大降低,而這也為不富裕的人們帶來了更多機會。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充滿機械感的線條和對稱的幾何圖形


"

喜歡思考遊戲和影視作品的小夥伴請關注哦:D

這裡讓你遊戲不白玩,電影不白看:D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Irrational Gmaes”這個名字對於大多數玩家們來說也許並不熟悉,但是對於他們開發的作品幾乎是人盡皆知。1999年《網絡奇兵》創造性的嘗試在fps遊戲中融入敘事,而這時是在《半條命2》發行的4年前。2007年,Irrational Games發行了《生化奇兵》再度刷新了人們對FPS遊戲敘事的認識。這一篇文章就帶大家認識一下《生化奇兵》。

✈裝飾性藝術

在遊戲之前讓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Art Deco”。看過,《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的同學不會陌生,這種風用簡潔的線條和圖案瞬間就在人們心裡刷了一波存在感。伴隨著19世紀現代主義運動,一種風格特殊的設計開始誕生。這種設計語言不再像以前那樣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而是從機械設計中獲得更加簡潔幹練的線條,多數採用簡單、對稱的幾何圖形組合在一起。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現代工業和裝飾藝術博覽會”為它定名“Art Deco(裝飾性藝術)”。在裝飾藝術中,太陽光就是用輻射狀的扇形組合代表,噴泉也是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現,這象徵著無限的希望和財富,也象徵著那個“爵士時代”中的繁華。

爵士時代是一個充滿奇蹟的時代,在那個年代裡藝術的潛力被無限的發掘,工業機械化也為社會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從前高成本製作工藝的物品在放上流水線之後,成本被大大降低,而這也為不富裕的人們帶來了更多機會。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充滿機械感的線條和對稱的幾何圖形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

喜歡思考遊戲和影視作品的小夥伴請關注哦:D

這裡讓你遊戲不白玩,電影不白看:D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Irrational Gmaes”這個名字對於大多數玩家們來說也許並不熟悉,但是對於他們開發的作品幾乎是人盡皆知。1999年《網絡奇兵》創造性的嘗試在fps遊戲中融入敘事,而這時是在《半條命2》發行的4年前。2007年,Irrational Games發行了《生化奇兵》再度刷新了人們對FPS遊戲敘事的認識。這一篇文章就帶大家認識一下《生化奇兵》。

✈裝飾性藝術

在遊戲之前讓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Art Deco”。看過,《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的同學不會陌生,這種風用簡潔的線條和圖案瞬間就在人們心裡刷了一波存在感。伴隨著19世紀現代主義運動,一種風格特殊的設計開始誕生。這種設計語言不再像以前那樣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而是從機械設計中獲得更加簡潔幹練的線條,多數採用簡單、對稱的幾何圖形組合在一起。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現代工業和裝飾藝術博覽會”為它定名“Art Deco(裝飾性藝術)”。在裝飾藝術中,太陽光就是用輻射狀的扇形組合代表,噴泉也是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現,這象徵著無限的希望和財富,也象徵著那個“爵士時代”中的繁華。

爵士時代是一個充滿奇蹟的時代,在那個年代裡藝術的潛力被無限的發掘,工業機械化也為社會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從前高成本製作工藝的物品在放上流水線之後,成本被大大降低,而這也為不富裕的人們帶來了更多機會。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充滿機械感的線條和對稱的幾何圖形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遊戲說了什麼

1960年,大西洋上空一架客機飛過,Jack在指定的地點打開了手中那個精美的盒子。畫面轉黑,傳來了人們的尖叫,物品碰撞的悶響,刮擦發出的尖銳音調,飛機墜入了大西洋。Jack拼命從海面下掙扎到海面上,跟隨燃燒著的飛機殘骸的指引游到了一座燈塔下。海面上除了飛機殘骸就是鹽水,在這海面上唯一的去處就是這座燈塔裡面。你轉身開門,黑乎乎一片什麼都看不見,門突然關上了,“砰”的一聲,燈火通明,黃金似的Andrew Ryan雕像拿著紅幅,上面寫著“No Gods No Kings.Only Man.”順著樓梯往下走,Art Deco風格的裝飾映入你的眼簾。到達最底層,你會乘坐著潛水球再次到達海下。幻燈片開始播放:

“難道一個人不配擁有他的汗水嗎?”

“‘不’,坐在華盛頓的人說‘這屬於窮人’”

“‘不’,坐在梵蒂岡的人說,‘這屬於主’”

“‘不’,坐在莫斯科的人說,‘這屬於所有人’”

“我反對這些答案,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我選擇了不可能。我選擇‘極樂城’。在這裡,藝術家們不會懼怕審查的和諧之地,科學家們不會被道德約束的城市,偉大的人也不再會受限於渺小的人。在你們的辛勤勞動下,極樂城也會成為屬於你們的城市。”

"

喜歡思考遊戲和影視作品的小夥伴請關注哦:D

這裡讓你遊戲不白玩,電影不白看:D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Irrational Gmaes”這個名字對於大多數玩家們來說也許並不熟悉,但是對於他們開發的作品幾乎是人盡皆知。1999年《網絡奇兵》創造性的嘗試在fps遊戲中融入敘事,而這時是在《半條命2》發行的4年前。2007年,Irrational Games發行了《生化奇兵》再度刷新了人們對FPS遊戲敘事的認識。這一篇文章就帶大家認識一下《生化奇兵》。

✈裝飾性藝術

在遊戲之前讓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Art Deco”。看過,《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的同學不會陌生,這種風用簡潔的線條和圖案瞬間就在人們心裡刷了一波存在感。伴隨著19世紀現代主義運動,一種風格特殊的設計開始誕生。這種設計語言不再像以前那樣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而是從機械設計中獲得更加簡潔幹練的線條,多數採用簡單、對稱的幾何圖形組合在一起。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現代工業和裝飾藝術博覽會”為它定名“Art Deco(裝飾性藝術)”。在裝飾藝術中,太陽光就是用輻射狀的扇形組合代表,噴泉也是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現,這象徵著無限的希望和財富,也象徵著那個“爵士時代”中的繁華。

爵士時代是一個充滿奇蹟的時代,在那個年代裡藝術的潛力被無限的發掘,工業機械化也為社會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從前高成本製作工藝的物品在放上流水線之後,成本被大大降低,而這也為不富裕的人們帶來了更多機會。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充滿機械感的線條和對稱的幾何圖形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遊戲說了什麼

1960年,大西洋上空一架客機飛過,Jack在指定的地點打開了手中那個精美的盒子。畫面轉黑,傳來了人們的尖叫,物品碰撞的悶響,刮擦發出的尖銳音調,飛機墜入了大西洋。Jack拼命從海面下掙扎到海面上,跟隨燃燒著的飛機殘骸的指引游到了一座燈塔下。海面上除了飛機殘骸就是鹽水,在這海面上唯一的去處就是這座燈塔裡面。你轉身開門,黑乎乎一片什麼都看不見,門突然關上了,“砰”的一聲,燈火通明,黃金似的Andrew Ryan雕像拿著紅幅,上面寫著“No Gods No Kings.Only Man.”順著樓梯往下走,Art Deco風格的裝飾映入你的眼簾。到達最底層,你會乘坐著潛水球再次到達海下。幻燈片開始播放:

“難道一個人不配擁有他的汗水嗎?”

“‘不’,坐在華盛頓的人說‘這屬於窮人’”

“‘不’,坐在梵蒂岡的人說,‘這屬於主’”

“‘不’,坐在莫斯科的人說,‘這屬於所有人’”

“我反對這些答案,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我選擇了不可能。我選擇‘極樂城’。在這裡,藝術家們不會懼怕審查的和諧之地,科學家們不會被道德約束的城市,偉大的人也不再會受限於渺小的人。在你們的辛勤勞動下,極樂城也會成為屬於你們的城市。”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

喜歡思考遊戲和影視作品的小夥伴請關注哦:D

這裡讓你遊戲不白玩,電影不白看:D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Irrational Gmaes”這個名字對於大多數玩家們來說也許並不熟悉,但是對於他們開發的作品幾乎是人盡皆知。1999年《網絡奇兵》創造性的嘗試在fps遊戲中融入敘事,而這時是在《半條命2》發行的4年前。2007年,Irrational Games發行了《生化奇兵》再度刷新了人們對FPS遊戲敘事的認識。這一篇文章就帶大家認識一下《生化奇兵》。

✈裝飾性藝術

在遊戲之前讓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Art Deco”。看過,《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的同學不會陌生,這種風用簡潔的線條和圖案瞬間就在人們心裡刷了一波存在感。伴隨著19世紀現代主義運動,一種風格特殊的設計開始誕生。這種設計語言不再像以前那樣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而是從機械設計中獲得更加簡潔幹練的線條,多數採用簡單、對稱的幾何圖形組合在一起。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現代工業和裝飾藝術博覽會”為它定名“Art Deco(裝飾性藝術)”。在裝飾藝術中,太陽光就是用輻射狀的扇形組合代表,噴泉也是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現,這象徵著無限的希望和財富,也象徵著那個“爵士時代”中的繁華。

爵士時代是一個充滿奇蹟的時代,在那個年代裡藝術的潛力被無限的發掘,工業機械化也為社會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從前高成本製作工藝的物品在放上流水線之後,成本被大大降低,而這也為不富裕的人們帶來了更多機會。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充滿機械感的線條和對稱的幾何圖形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遊戲說了什麼

1960年,大西洋上空一架客機飛過,Jack在指定的地點打開了手中那個精美的盒子。畫面轉黑,傳來了人們的尖叫,物品碰撞的悶響,刮擦發出的尖銳音調,飛機墜入了大西洋。Jack拼命從海面下掙扎到海面上,跟隨燃燒著的飛機殘骸的指引游到了一座燈塔下。海面上除了飛機殘骸就是鹽水,在這海面上唯一的去處就是這座燈塔裡面。你轉身開門,黑乎乎一片什麼都看不見,門突然關上了,“砰”的一聲,燈火通明,黃金似的Andrew Ryan雕像拿著紅幅,上面寫著“No Gods No Kings.Only Man.”順著樓梯往下走,Art Deco風格的裝飾映入你的眼簾。到達最底層,你會乘坐著潛水球再次到達海下。幻燈片開始播放:

“難道一個人不配擁有他的汗水嗎?”

“‘不’,坐在華盛頓的人說‘這屬於窮人’”

“‘不’,坐在梵蒂岡的人說,‘這屬於主’”

“‘不’,坐在莫斯科的人說,‘這屬於所有人’”

“我反對這些答案,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我選擇了不可能。我選擇‘極樂城’。在這裡,藝術家們不會懼怕審查的和諧之地,科學家們不會被道德約束的城市,偉大的人也不再會受限於渺小的人。在你們的辛勤勞動下,極樂城也會成為屬於你們的城市。”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

喜歡思考遊戲和影視作品的小夥伴請關注哦:D

這裡讓你遊戲不白玩,電影不白看:D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Irrational Gmaes”這個名字對於大多數玩家們來說也許並不熟悉,但是對於他們開發的作品幾乎是人盡皆知。1999年《網絡奇兵》創造性的嘗試在fps遊戲中融入敘事,而這時是在《半條命2》發行的4年前。2007年,Irrational Games發行了《生化奇兵》再度刷新了人們對FPS遊戲敘事的認識。這一篇文章就帶大家認識一下《生化奇兵》。

✈裝飾性藝術

在遊戲之前讓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Art Deco”。看過,《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的同學不會陌生,這種風用簡潔的線條和圖案瞬間就在人們心裡刷了一波存在感。伴隨著19世紀現代主義運動,一種風格特殊的設計開始誕生。這種設計語言不再像以前那樣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而是從機械設計中獲得更加簡潔幹練的線條,多數採用簡單、對稱的幾何圖形組合在一起。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現代工業和裝飾藝術博覽會”為它定名“Art Deco(裝飾性藝術)”。在裝飾藝術中,太陽光就是用輻射狀的扇形組合代表,噴泉也是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現,這象徵著無限的希望和財富,也象徵著那個“爵士時代”中的繁華。

爵士時代是一個充滿奇蹟的時代,在那個年代裡藝術的潛力被無限的發掘,工業機械化也為社會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從前高成本製作工藝的物品在放上流水線之後,成本被大大降低,而這也為不富裕的人們帶來了更多機會。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充滿機械感的線條和對稱的幾何圖形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遊戲說了什麼

1960年,大西洋上空一架客機飛過,Jack在指定的地點打開了手中那個精美的盒子。畫面轉黑,傳來了人們的尖叫,物品碰撞的悶響,刮擦發出的尖銳音調,飛機墜入了大西洋。Jack拼命從海面下掙扎到海面上,跟隨燃燒著的飛機殘骸的指引游到了一座燈塔下。海面上除了飛機殘骸就是鹽水,在這海面上唯一的去處就是這座燈塔裡面。你轉身開門,黑乎乎一片什麼都看不見,門突然關上了,“砰”的一聲,燈火通明,黃金似的Andrew Ryan雕像拿著紅幅,上面寫著“No Gods No Kings.Only Man.”順著樓梯往下走,Art Deco風格的裝飾映入你的眼簾。到達最底層,你會乘坐著潛水球再次到達海下。幻燈片開始播放:

“難道一個人不配擁有他的汗水嗎?”

“‘不’,坐在華盛頓的人說‘這屬於窮人’”

“‘不’,坐在梵蒂岡的人說,‘這屬於主’”

“‘不’,坐在莫斯科的人說,‘這屬於所有人’”

“我反對這些答案,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我選擇了不可能。我選擇‘極樂城’。在這裡,藝術家們不會懼怕審查的和諧之地,科學家們不會被道德約束的城市,偉大的人也不再會受限於渺小的人。在你們的辛勤勞動下,極樂城也會成為屬於你們的城市。”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

喜歡思考遊戲和影視作品的小夥伴請關注哦:D

這裡讓你遊戲不白玩,電影不白看:D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Irrational Gmaes”這個名字對於大多數玩家們來說也許並不熟悉,但是對於他們開發的作品幾乎是人盡皆知。1999年《網絡奇兵》創造性的嘗試在fps遊戲中融入敘事,而這時是在《半條命2》發行的4年前。2007年,Irrational Games發行了《生化奇兵》再度刷新了人們對FPS遊戲敘事的認識。這一篇文章就帶大家認識一下《生化奇兵》。

✈裝飾性藝術

在遊戲之前讓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Art Deco”。看過,《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的同學不會陌生,這種風用簡潔的線條和圖案瞬間就在人們心裡刷了一波存在感。伴隨著19世紀現代主義運動,一種風格特殊的設計開始誕生。這種設計語言不再像以前那樣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而是從機械設計中獲得更加簡潔幹練的線條,多數採用簡單、對稱的幾何圖形組合在一起。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現代工業和裝飾藝術博覽會”為它定名“Art Deco(裝飾性藝術)”。在裝飾藝術中,太陽光就是用輻射狀的扇形組合代表,噴泉也是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現,這象徵著無限的希望和財富,也象徵著那個“爵士時代”中的繁華。

爵士時代是一個充滿奇蹟的時代,在那個年代裡藝術的潛力被無限的發掘,工業機械化也為社會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從前高成本製作工藝的物品在放上流水線之後,成本被大大降低,而這也為不富裕的人們帶來了更多機會。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充滿機械感的線條和對稱的幾何圖形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遊戲說了什麼

1960年,大西洋上空一架客機飛過,Jack在指定的地點打開了手中那個精美的盒子。畫面轉黑,傳來了人們的尖叫,物品碰撞的悶響,刮擦發出的尖銳音調,飛機墜入了大西洋。Jack拼命從海面下掙扎到海面上,跟隨燃燒著的飛機殘骸的指引游到了一座燈塔下。海面上除了飛機殘骸就是鹽水,在這海面上唯一的去處就是這座燈塔裡面。你轉身開門,黑乎乎一片什麼都看不見,門突然關上了,“砰”的一聲,燈火通明,黃金似的Andrew Ryan雕像拿著紅幅,上面寫著“No Gods No Kings.Only Man.”順著樓梯往下走,Art Deco風格的裝飾映入你的眼簾。到達最底層,你會乘坐著潛水球再次到達海下。幻燈片開始播放:

“難道一個人不配擁有他的汗水嗎?”

“‘不’,坐在華盛頓的人說‘這屬於窮人’”

“‘不’,坐在梵蒂岡的人說,‘這屬於主’”

“‘不’,坐在莫斯科的人說,‘這屬於所有人’”

“我反對這些答案,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我選擇了不可能。我選擇‘極樂城’。在這裡,藝術家們不會懼怕審查的和諧之地,科學家們不會被道德約束的城市,偉大的人也不再會受限於渺小的人。在你們的辛勤勞動下,極樂城也會成為屬於你們的城市。”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

喜歡思考遊戲和影視作品的小夥伴請關注哦:D

這裡讓你遊戲不白玩,電影不白看:D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Irrational Gmaes”這個名字對於大多數玩家們來說也許並不熟悉,但是對於他們開發的作品幾乎是人盡皆知。1999年《網絡奇兵》創造性的嘗試在fps遊戲中融入敘事,而這時是在《半條命2》發行的4年前。2007年,Irrational Games發行了《生化奇兵》再度刷新了人們對FPS遊戲敘事的認識。這一篇文章就帶大家認識一下《生化奇兵》。

✈裝飾性藝術

在遊戲之前讓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Art Deco”。看過,《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的同學不會陌生,這種風用簡潔的線條和圖案瞬間就在人們心裡刷了一波存在感。伴隨著19世紀現代主義運動,一種風格特殊的設計開始誕生。這種設計語言不再像以前那樣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而是從機械設計中獲得更加簡潔幹練的線條,多數採用簡單、對稱的幾何圖形組合在一起。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現代工業和裝飾藝術博覽會”為它定名“Art Deco(裝飾性藝術)”。在裝飾藝術中,太陽光就是用輻射狀的扇形組合代表,噴泉也是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現,這象徵著無限的希望和財富,也象徵著那個“爵士時代”中的繁華。

爵士時代是一個充滿奇蹟的時代,在那個年代裡藝術的潛力被無限的發掘,工業機械化也為社會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從前高成本製作工藝的物品在放上流水線之後,成本被大大降低,而這也為不富裕的人們帶來了更多機會。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充滿機械感的線條和對稱的幾何圖形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遊戲說了什麼

1960年,大西洋上空一架客機飛過,Jack在指定的地點打開了手中那個精美的盒子。畫面轉黑,傳來了人們的尖叫,物品碰撞的悶響,刮擦發出的尖銳音調,飛機墜入了大西洋。Jack拼命從海面下掙扎到海面上,跟隨燃燒著的飛機殘骸的指引游到了一座燈塔下。海面上除了飛機殘骸就是鹽水,在這海面上唯一的去處就是這座燈塔裡面。你轉身開門,黑乎乎一片什麼都看不見,門突然關上了,“砰”的一聲,燈火通明,黃金似的Andrew Ryan雕像拿著紅幅,上面寫著“No Gods No Kings.Only Man.”順著樓梯往下走,Art Deco風格的裝飾映入你的眼簾。到達最底層,你會乘坐著潛水球再次到達海下。幻燈片開始播放:

“難道一個人不配擁有他的汗水嗎?”

“‘不’,坐在華盛頓的人說‘這屬於窮人’”

“‘不’,坐在梵蒂岡的人說,‘這屬於主’”

“‘不’,坐在莫斯科的人說,‘這屬於所有人’”

“我反對這些答案,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我選擇了不可能。我選擇‘極樂城’。在這裡,藝術家們不會懼怕審查的和諧之地,科學家們不會被道德約束的城市,偉大的人也不再會受限於渺小的人。在你們的辛勤勞動下,極樂城也會成為屬於你們的城市。”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海底坐落著無數的高樓大廈,成千上萬的霓虹燈閃耀著,海底生物在建築群中遨遊,而你也進入了這座城市之中。

在潛水球裡大家能看到的每一個建築都很像洛克菲勒中心,這就是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築,在燈塔和極樂城中也充滿著這種藝術風格,處處可見的陽光裝飾和噴泉也顯露出極樂城當年的繁華景象。科學家們不會受到任何限制,所以他們在海底蛞蝓中發現了可以修復和重構細胞的能力,依此開發出了“亞當物質”從此人們開始掌握各種超能力,水、火、電,甚至是重力都能被個人控制,極樂城充滿了無限可能。按照Ryan的政治思想發展,極樂城裡的每個居民都可以毫無阻礙的自由發展,政府不會對人民和市場有任何干涉。對於每個辛勤勞動的人來說,這裡就是烏托邦。

"

喜歡思考遊戲和影視作品的小夥伴請關注哦:D

這裡讓你遊戲不白玩,電影不白看:D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Irrational Gmaes”這個名字對於大多數玩家們來說也許並不熟悉,但是對於他們開發的作品幾乎是人盡皆知。1999年《網絡奇兵》創造性的嘗試在fps遊戲中融入敘事,而這時是在《半條命2》發行的4年前。2007年,Irrational Games發行了《生化奇兵》再度刷新了人們對FPS遊戲敘事的認識。這一篇文章就帶大家認識一下《生化奇兵》。

✈裝飾性藝術

在遊戲之前讓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Art Deco”。看過,《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的同學不會陌生,這種風用簡潔的線條和圖案瞬間就在人們心裡刷了一波存在感。伴隨著19世紀現代主義運動,一種風格特殊的設計開始誕生。這種設計語言不再像以前那樣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而是從機械設計中獲得更加簡潔幹練的線條,多數採用簡單、對稱的幾何圖形組合在一起。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現代工業和裝飾藝術博覽會”為它定名“Art Deco(裝飾性藝術)”。在裝飾藝術中,太陽光就是用輻射狀的扇形組合代表,噴泉也是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現,這象徵著無限的希望和財富,也象徵著那個“爵士時代”中的繁華。

爵士時代是一個充滿奇蹟的時代,在那個年代裡藝術的潛力被無限的發掘,工業機械化也為社會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從前高成本製作工藝的物品在放上流水線之後,成本被大大降低,而這也為不富裕的人們帶來了更多機會。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充滿機械感的線條和對稱的幾何圖形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遊戲說了什麼

1960年,大西洋上空一架客機飛過,Jack在指定的地點打開了手中那個精美的盒子。畫面轉黑,傳來了人們的尖叫,物品碰撞的悶響,刮擦發出的尖銳音調,飛機墜入了大西洋。Jack拼命從海面下掙扎到海面上,跟隨燃燒著的飛機殘骸的指引游到了一座燈塔下。海面上除了飛機殘骸就是鹽水,在這海面上唯一的去處就是這座燈塔裡面。你轉身開門,黑乎乎一片什麼都看不見,門突然關上了,“砰”的一聲,燈火通明,黃金似的Andrew Ryan雕像拿著紅幅,上面寫著“No Gods No Kings.Only Man.”順著樓梯往下走,Art Deco風格的裝飾映入你的眼簾。到達最底層,你會乘坐著潛水球再次到達海下。幻燈片開始播放:

“難道一個人不配擁有他的汗水嗎?”

“‘不’,坐在華盛頓的人說‘這屬於窮人’”

“‘不’,坐在梵蒂岡的人說,‘這屬於主’”

“‘不’,坐在莫斯科的人說,‘這屬於所有人’”

“我反對這些答案,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我選擇了不可能。我選擇‘極樂城’。在這裡,藝術家們不會懼怕審查的和諧之地,科學家們不會被道德約束的城市,偉大的人也不再會受限於渺小的人。在你們的辛勤勞動下,極樂城也會成為屬於你們的城市。”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海底坐落著無數的高樓大廈,成千上萬的霓虹燈閃耀著,海底生物在建築群中遨遊,而你也進入了這座城市之中。

在潛水球裡大家能看到的每一個建築都很像洛克菲勒中心,這就是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築,在燈塔和極樂城中也充滿著這種藝術風格,處處可見的陽光裝飾和噴泉也顯露出極樂城當年的繁華景象。科學家們不會受到任何限制,所以他們在海底蛞蝓中發現了可以修復和重構細胞的能力,依此開發出了“亞當物質”從此人們開始掌握各種超能力,水、火、電,甚至是重力都能被個人控制,極樂城充滿了無限可能。按照Ryan的政治思想發展,極樂城裡的每個居民都可以毫無阻礙的自由發展,政府不會對人民和市場有任何干涉。對於每個辛勤勞動的人來說,這裡就是烏托邦。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然而極樂城真的這樣完美麼?不。正如Ryan的政策,Ryan也認為自己的城市可以完全依靠自己,不必再從地上世界的那些“低劣”人們手中獲取物資,於是極樂城內雖然擁有各種高科技產物,但是對於香菸、牛肉、酒精這樣的基本物資卻極度的缺乏。極樂城的反派“方丹”發覺了這個問題,開了一家漁業公司,看似進行漁業貿易,實則是為了走私一切“基本物資”。很快,方丹就贏得了大多數極樂城人民的心。

久而久之,Ryan也發現了方丹的問題,開始制裁方丹的走私活動,而這裡就是一切矛盾的開端。方丹帶領跟隨他的人民發起了暴亂,開始抗議Ryan的決定,而暴亂又影響未來公司對亞當物質的產能,亞當物質開始缺貨,沒有在合理的時間內注射它的人,身體開始不受控制,越來越不穩定。這些完全依賴亞當物質的人被叫做“縫合者”,他們開始變得瘋狂,變得病態,極樂城的社會體系開始崩潰。

"

喜歡思考遊戲和影視作品的小夥伴請關注哦:D

這裡讓你遊戲不白玩,電影不白看:D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Irrational Gmaes”這個名字對於大多數玩家們來說也許並不熟悉,但是對於他們開發的作品幾乎是人盡皆知。1999年《網絡奇兵》創造性的嘗試在fps遊戲中融入敘事,而這時是在《半條命2》發行的4年前。2007年,Irrational Games發行了《生化奇兵》再度刷新了人們對FPS遊戲敘事的認識。這一篇文章就帶大家認識一下《生化奇兵》。

✈裝飾性藝術

在遊戲之前讓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Art Deco”。看過,《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的同學不會陌生,這種風用簡潔的線條和圖案瞬間就在人們心裡刷了一波存在感。伴隨著19世紀現代主義運動,一種風格特殊的設計開始誕生。這種設計語言不再像以前那樣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而是從機械設計中獲得更加簡潔幹練的線條,多數採用簡單、對稱的幾何圖形組合在一起。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現代工業和裝飾藝術博覽會”為它定名“Art Deco(裝飾性藝術)”。在裝飾藝術中,太陽光就是用輻射狀的扇形組合代表,噴泉也是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現,這象徵著無限的希望和財富,也象徵著那個“爵士時代”中的繁華。

爵士時代是一個充滿奇蹟的時代,在那個年代裡藝術的潛力被無限的發掘,工業機械化也為社會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從前高成本製作工藝的物品在放上流水線之後,成本被大大降低,而這也為不富裕的人們帶來了更多機會。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充滿機械感的線條和對稱的幾何圖形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遊戲說了什麼

1960年,大西洋上空一架客機飛過,Jack在指定的地點打開了手中那個精美的盒子。畫面轉黑,傳來了人們的尖叫,物品碰撞的悶響,刮擦發出的尖銳音調,飛機墜入了大西洋。Jack拼命從海面下掙扎到海面上,跟隨燃燒著的飛機殘骸的指引游到了一座燈塔下。海面上除了飛機殘骸就是鹽水,在這海面上唯一的去處就是這座燈塔裡面。你轉身開門,黑乎乎一片什麼都看不見,門突然關上了,“砰”的一聲,燈火通明,黃金似的Andrew Ryan雕像拿著紅幅,上面寫著“No Gods No Kings.Only Man.”順著樓梯往下走,Art Deco風格的裝飾映入你的眼簾。到達最底層,你會乘坐著潛水球再次到達海下。幻燈片開始播放:

“難道一個人不配擁有他的汗水嗎?”

“‘不’,坐在華盛頓的人說‘這屬於窮人’”

“‘不’,坐在梵蒂岡的人說,‘這屬於主’”

“‘不’,坐在莫斯科的人說,‘這屬於所有人’”

“我反對這些答案,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我選擇了不可能。我選擇‘極樂城’。在這裡,藝術家們不會懼怕審查的和諧之地,科學家們不會被道德約束的城市,偉大的人也不再會受限於渺小的人。在你們的辛勤勞動下,極樂城也會成為屬於你們的城市。”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海底坐落著無數的高樓大廈,成千上萬的霓虹燈閃耀著,海底生物在建築群中遨遊,而你也進入了這座城市之中。

在潛水球裡大家能看到的每一個建築都很像洛克菲勒中心,這就是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築,在燈塔和極樂城中也充滿著這種藝術風格,處處可見的陽光裝飾和噴泉也顯露出極樂城當年的繁華景象。科學家們不會受到任何限制,所以他們在海底蛞蝓中發現了可以修復和重構細胞的能力,依此開發出了“亞當物質”從此人們開始掌握各種超能力,水、火、電,甚至是重力都能被個人控制,極樂城充滿了無限可能。按照Ryan的政治思想發展,極樂城裡的每個居民都可以毫無阻礙的自由發展,政府不會對人民和市場有任何干涉。對於每個辛勤勞動的人來說,這裡就是烏托邦。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然而極樂城真的這樣完美麼?不。正如Ryan的政策,Ryan也認為自己的城市可以完全依靠自己,不必再從地上世界的那些“低劣”人們手中獲取物資,於是極樂城內雖然擁有各種高科技產物,但是對於香菸、牛肉、酒精這樣的基本物資卻極度的缺乏。極樂城的反派“方丹”發覺了這個問題,開了一家漁業公司,看似進行漁業貿易,實則是為了走私一切“基本物資”。很快,方丹就贏得了大多數極樂城人民的心。

久而久之,Ryan也發現了方丹的問題,開始制裁方丹的走私活動,而這裡就是一切矛盾的開端。方丹帶領跟隨他的人民發起了暴亂,開始抗議Ryan的決定,而暴亂又影響未來公司對亞當物質的產能,亞當物質開始缺貨,沒有在合理的時間內注射它的人,身體開始不受控制,越來越不穩定。這些完全依賴亞當物質的人被叫做“縫合者”,他們開始變得瘋狂,變得病態,極樂城的社會體系開始崩潰。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

喜歡思考遊戲和影視作品的小夥伴請關注哦:D

這裡讓你遊戲不白玩,電影不白看:D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Irrational Gmaes”這個名字對於大多數玩家們來說也許並不熟悉,但是對於他們開發的作品幾乎是人盡皆知。1999年《網絡奇兵》創造性的嘗試在fps遊戲中融入敘事,而這時是在《半條命2》發行的4年前。2007年,Irrational Games發行了《生化奇兵》再度刷新了人們對FPS遊戲敘事的認識。這一篇文章就帶大家認識一下《生化奇兵》。

✈裝飾性藝術

在遊戲之前讓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Art Deco”。看過,《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的同學不會陌生,這種風用簡潔的線條和圖案瞬間就在人們心裡刷了一波存在感。伴隨著19世紀現代主義運動,一種風格特殊的設計開始誕生。這種設計語言不再像以前那樣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而是從機械設計中獲得更加簡潔幹練的線條,多數採用簡單、對稱的幾何圖形組合在一起。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現代工業和裝飾藝術博覽會”為它定名“Art Deco(裝飾性藝術)”。在裝飾藝術中,太陽光就是用輻射狀的扇形組合代表,噴泉也是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現,這象徵著無限的希望和財富,也象徵著那個“爵士時代”中的繁華。

爵士時代是一個充滿奇蹟的時代,在那個年代裡藝術的潛力被無限的發掘,工業機械化也為社會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從前高成本製作工藝的物品在放上流水線之後,成本被大大降低,而這也為不富裕的人們帶來了更多機會。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充滿機械感的線條和對稱的幾何圖形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遊戲說了什麼

1960年,大西洋上空一架客機飛過,Jack在指定的地點打開了手中那個精美的盒子。畫面轉黑,傳來了人們的尖叫,物品碰撞的悶響,刮擦發出的尖銳音調,飛機墜入了大西洋。Jack拼命從海面下掙扎到海面上,跟隨燃燒著的飛機殘骸的指引游到了一座燈塔下。海面上除了飛機殘骸就是鹽水,在這海面上唯一的去處就是這座燈塔裡面。你轉身開門,黑乎乎一片什麼都看不見,門突然關上了,“砰”的一聲,燈火通明,黃金似的Andrew Ryan雕像拿著紅幅,上面寫著“No Gods No Kings.Only Man.”順著樓梯往下走,Art Deco風格的裝飾映入你的眼簾。到達最底層,你會乘坐著潛水球再次到達海下。幻燈片開始播放:

“難道一個人不配擁有他的汗水嗎?”

“‘不’,坐在華盛頓的人說‘這屬於窮人’”

“‘不’,坐在梵蒂岡的人說,‘這屬於主’”

“‘不’,坐在莫斯科的人說,‘這屬於所有人’”

“我反對這些答案,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我選擇了不可能。我選擇‘極樂城’。在這裡,藝術家們不會懼怕審查的和諧之地,科學家們不會被道德約束的城市,偉大的人也不再會受限於渺小的人。在你們的辛勤勞動下,極樂城也會成為屬於你們的城市。”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海底坐落著無數的高樓大廈,成千上萬的霓虹燈閃耀著,海底生物在建築群中遨遊,而你也進入了這座城市之中。

在潛水球裡大家能看到的每一個建築都很像洛克菲勒中心,這就是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築,在燈塔和極樂城中也充滿著這種藝術風格,處處可見的陽光裝飾和噴泉也顯露出極樂城當年的繁華景象。科學家們不會受到任何限制,所以他們在海底蛞蝓中發現了可以修復和重構細胞的能力,依此開發出了“亞當物質”從此人們開始掌握各種超能力,水、火、電,甚至是重力都能被個人控制,極樂城充滿了無限可能。按照Ryan的政治思想發展,極樂城裡的每個居民都可以毫無阻礙的自由發展,政府不會對人民和市場有任何干涉。對於每個辛勤勞動的人來說,這裡就是烏托邦。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然而極樂城真的這樣完美麼?不。正如Ryan的政策,Ryan也認為自己的城市可以完全依靠自己,不必再從地上世界的那些“低劣”人們手中獲取物資,於是極樂城內雖然擁有各種高科技產物,但是對於香菸、牛肉、酒精這樣的基本物資卻極度的缺乏。極樂城的反派“方丹”發覺了這個問題,開了一家漁業公司,看似進行漁業貿易,實則是為了走私一切“基本物資”。很快,方丹就贏得了大多數極樂城人民的心。

久而久之,Ryan也發現了方丹的問題,開始制裁方丹的走私活動,而這裡就是一切矛盾的開端。方丹帶領跟隨他的人民發起了暴亂,開始抗議Ryan的決定,而暴亂又影響未來公司對亞當物質的產能,亞當物質開始缺貨,沒有在合理的時間內注射它的人,身體開始不受控制,越來越不穩定。這些完全依賴亞當物質的人被叫做“縫合者”,他們開始變得瘋狂,變得病態,極樂城的社會體系開始崩潰。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某一次交火中,Ryan終於消滅了方丹,極樂城也許可以恢復到原來的樣子。但是亞當物質的缺乏怎麼解決的?儘管極樂城很有錢,但是依然會有窮人存在,窮人們開始把自己售賣給未來公司,被改造成“Big Daddy(大老爹)”和“Little Sister(小妹妹)”,為了從縫合者身上收集亞當物質的怪物。

現在有著極大的可能恢復極樂城曾經的樣貌,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個始作俑者真的已經被消除了嗎?答案是沒有。方丹知道自己會被Ryan發現,改頭換面,變成了“Atlas”,一個勤勞聰慧的漁夫,而他將會給玩家指引在極樂城中的道路。

✈反烏托邦

但烏托邦的概念我已經在上一篇文章中有說過,還沒有看過的朋友請點擊這裡。極樂城原本也是一個完美的城邦,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只要願意付出汗水,就一定會有收穫。Ryan在潛水球裡表達的意思正是海面上的社會總是有寄生蟲饞食著勤勞的人們創造的,所以在這裡,所有人都可以獲得和自己汗水重量一樣的結果,可是如果連最基本的補給也無法保證的話,哪裡來的基礎持續發展呢?一直倡導人民自由發展的他,最後還不是插手了人民的市場。

沒有《1984》裡那樣激進而壓抑的氛圍,也沒有《美麗新世界》裡那種欺騙似的美麗,生化奇兵塑造的是一個激進的客觀主義政治社會。儘管這個世界的再完美,再富裕,也依然會有窮人,科技再發達也依然會有人處理最基本的工作,物質再豐富人們也一直會需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若是連最為基本的環境條件都不能考慮進去,別說烏托邦,就是一個穩定的社會都無法成形。

極樂城中的燈光、音樂以及自動販賣機那讓人感到滑稽又恐懼的生效組合在一起,都能帶給玩家一種“極樂城真的存在”的感受,對於細節的把握,irrational是認真的。

"

喜歡思考遊戲和影視作品的小夥伴請關注哦:D

這裡讓你遊戲不白玩,電影不白看:D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Irrational Gmaes”這個名字對於大多數玩家們來說也許並不熟悉,但是對於他們開發的作品幾乎是人盡皆知。1999年《網絡奇兵》創造性的嘗試在fps遊戲中融入敘事,而這時是在《半條命2》發行的4年前。2007年,Irrational Games發行了《生化奇兵》再度刷新了人們對FPS遊戲敘事的認識。這一篇文章就帶大家認識一下《生化奇兵》。

✈裝飾性藝術

在遊戲之前讓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Art Deco”。看過,《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的同學不會陌生,這種風用簡潔的線條和圖案瞬間就在人們心裡刷了一波存在感。伴隨著19世紀現代主義運動,一種風格特殊的設計開始誕生。這種設計語言不再像以前那樣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而是從機械設計中獲得更加簡潔幹練的線條,多數採用簡單、對稱的幾何圖形組合在一起。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現代工業和裝飾藝術博覽會”為它定名“Art Deco(裝飾性藝術)”。在裝飾藝術中,太陽光就是用輻射狀的扇形組合代表,噴泉也是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現,這象徵著無限的希望和財富,也象徵著那個“爵士時代”中的繁華。

爵士時代是一個充滿奇蹟的時代,在那個年代裡藝術的潛力被無限的發掘,工業機械化也為社會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從前高成本製作工藝的物品在放上流水線之後,成本被大大降低,而這也為不富裕的人們帶來了更多機會。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充滿機械感的線條和對稱的幾何圖形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遊戲說了什麼

1960年,大西洋上空一架客機飛過,Jack在指定的地點打開了手中那個精美的盒子。畫面轉黑,傳來了人們的尖叫,物品碰撞的悶響,刮擦發出的尖銳音調,飛機墜入了大西洋。Jack拼命從海面下掙扎到海面上,跟隨燃燒著的飛機殘骸的指引游到了一座燈塔下。海面上除了飛機殘骸就是鹽水,在這海面上唯一的去處就是這座燈塔裡面。你轉身開門,黑乎乎一片什麼都看不見,門突然關上了,“砰”的一聲,燈火通明,黃金似的Andrew Ryan雕像拿著紅幅,上面寫著“No Gods No Kings.Only Man.”順著樓梯往下走,Art Deco風格的裝飾映入你的眼簾。到達最底層,你會乘坐著潛水球再次到達海下。幻燈片開始播放:

“難道一個人不配擁有他的汗水嗎?”

“‘不’,坐在華盛頓的人說‘這屬於窮人’”

“‘不’,坐在梵蒂岡的人說,‘這屬於主’”

“‘不’,坐在莫斯科的人說,‘這屬於所有人’”

“我反對這些答案,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我選擇了不可能。我選擇‘極樂城’。在這裡,藝術家們不會懼怕審查的和諧之地,科學家們不會被道德約束的城市,偉大的人也不再會受限於渺小的人。在你們的辛勤勞動下,極樂城也會成為屬於你們的城市。”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海底坐落著無數的高樓大廈,成千上萬的霓虹燈閃耀著,海底生物在建築群中遨遊,而你也進入了這座城市之中。

在潛水球裡大家能看到的每一個建築都很像洛克菲勒中心,這就是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築,在燈塔和極樂城中也充滿著這種藝術風格,處處可見的陽光裝飾和噴泉也顯露出極樂城當年的繁華景象。科學家們不會受到任何限制,所以他們在海底蛞蝓中發現了可以修復和重構細胞的能力,依此開發出了“亞當物質”從此人們開始掌握各種超能力,水、火、電,甚至是重力都能被個人控制,極樂城充滿了無限可能。按照Ryan的政治思想發展,極樂城裡的每個居民都可以毫無阻礙的自由發展,政府不會對人民和市場有任何干涉。對於每個辛勤勞動的人來說,這裡就是烏托邦。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然而極樂城真的這樣完美麼?不。正如Ryan的政策,Ryan也認為自己的城市可以完全依靠自己,不必再從地上世界的那些“低劣”人們手中獲取物資,於是極樂城內雖然擁有各種高科技產物,但是對於香菸、牛肉、酒精這樣的基本物資卻極度的缺乏。極樂城的反派“方丹”發覺了這個問題,開了一家漁業公司,看似進行漁業貿易,實則是為了走私一切“基本物資”。很快,方丹就贏得了大多數極樂城人民的心。

久而久之,Ryan也發現了方丹的問題,開始制裁方丹的走私活動,而這裡就是一切矛盾的開端。方丹帶領跟隨他的人民發起了暴亂,開始抗議Ryan的決定,而暴亂又影響未來公司對亞當物質的產能,亞當物質開始缺貨,沒有在合理的時間內注射它的人,身體開始不受控制,越來越不穩定。這些完全依賴亞當物質的人被叫做“縫合者”,他們開始變得瘋狂,變得病態,極樂城的社會體系開始崩潰。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某一次交火中,Ryan終於消滅了方丹,極樂城也許可以恢復到原來的樣子。但是亞當物質的缺乏怎麼解決的?儘管極樂城很有錢,但是依然會有窮人存在,窮人們開始把自己售賣給未來公司,被改造成“Big Daddy(大老爹)”和“Little Sister(小妹妹)”,為了從縫合者身上收集亞當物質的怪物。

現在有著極大的可能恢復極樂城曾經的樣貌,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個始作俑者真的已經被消除了嗎?答案是沒有。方丹知道自己會被Ryan發現,改頭換面,變成了“Atlas”,一個勤勞聰慧的漁夫,而他將會給玩家指引在極樂城中的道路。

✈反烏托邦

但烏托邦的概念我已經在上一篇文章中有說過,還沒有看過的朋友請點擊這裡。極樂城原本也是一個完美的城邦,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只要願意付出汗水,就一定會有收穫。Ryan在潛水球裡表達的意思正是海面上的社會總是有寄生蟲饞食著勤勞的人們創造的,所以在這裡,所有人都可以獲得和自己汗水重量一樣的結果,可是如果連最基本的補給也無法保證的話,哪裡來的基礎持續發展呢?一直倡導人民自由發展的他,最後還不是插手了人民的市場。

沒有《1984》裡那樣激進而壓抑的氛圍,也沒有《美麗新世界》裡那種欺騙似的美麗,生化奇兵塑造的是一個激進的客觀主義政治社會。儘管這個世界的再完美,再富裕,也依然會有窮人,科技再發達也依然會有人處理最基本的工作,物質再豐富人們也一直會需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若是連最為基本的環境條件都不能考慮進去,別說烏托邦,就是一個穩定的社會都無法成形。

極樂城中的燈光、音樂以及自動販賣機那讓人感到滑稽又恐懼的生效組合在一起,都能帶給玩家一種“極樂城真的存在”的感受,對於細節的把握,irrational是認真的。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 Would you kindly?

《生化奇兵》的偉大之處不僅僅只是對客觀主義的否定和對烏托邦的否定,還有作品中對於現在線性敘事遊戲的討論。玩家在遊玩的過程中,從那張寫著“Would you kindly……”的紙條開始,整個遊戲的劇情就開始了,進入極樂城之後,Atlas幾乎全程引導著你的走向,一直到遊戲最後。如果玩家足夠仔細就會發現“Would you kindly”充滿著整個遊戲流程,紙條的第一句話就是“Would you kindly”,Atlas在給你說下一個任務時的第一句話也是“Would you kindly”,當你面對Andrew Ryan時,他會用“Would you kindly”命令你“跑”“轉身”“回頭”“用高爾夫球棒用力敲打他”。沒錯,你是Ryan的一個私生子,很早以前就被帶走,被催眠,“Would you kindly”就是你的啟動語,從頭到尾你根本沒有做出過自己的選擇,這一切都是Atlas的命令,而你只不過是照做罷了。而被改造的你也只是Ryan為了保住自己那句“A Man Chooses,A Slave Obeys”的最後工具。

"

喜歡思考遊戲和影視作品的小夥伴請關注哦:D

這裡讓你遊戲不白玩,電影不白看:D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Irrational Gmaes”這個名字對於大多數玩家們來說也許並不熟悉,但是對於他們開發的作品幾乎是人盡皆知。1999年《網絡奇兵》創造性的嘗試在fps遊戲中融入敘事,而這時是在《半條命2》發行的4年前。2007年,Irrational Games發行了《生化奇兵》再度刷新了人們對FPS遊戲敘事的認識。這一篇文章就帶大家認識一下《生化奇兵》。

✈裝飾性藝術

在遊戲之前讓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Art Deco”。看過,《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的同學不會陌生,這種風用簡潔的線條和圖案瞬間就在人們心裡刷了一波存在感。伴隨著19世紀現代主義運動,一種風格特殊的設計開始誕生。這種設計語言不再像以前那樣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而是從機械設計中獲得更加簡潔幹練的線條,多數採用簡單、對稱的幾何圖形組合在一起。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現代工業和裝飾藝術博覽會”為它定名“Art Deco(裝飾性藝術)”。在裝飾藝術中,太陽光就是用輻射狀的扇形組合代表,噴泉也是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現,這象徵著無限的希望和財富,也象徵著那個“爵士時代”中的繁華。

爵士時代是一個充滿奇蹟的時代,在那個年代裡藝術的潛力被無限的發掘,工業機械化也為社會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從前高成本製作工藝的物品在放上流水線之後,成本被大大降低,而這也為不富裕的人們帶來了更多機會。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充滿機械感的線條和對稱的幾何圖形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遊戲說了什麼

1960年,大西洋上空一架客機飛過,Jack在指定的地點打開了手中那個精美的盒子。畫面轉黑,傳來了人們的尖叫,物品碰撞的悶響,刮擦發出的尖銳音調,飛機墜入了大西洋。Jack拼命從海面下掙扎到海面上,跟隨燃燒著的飛機殘骸的指引游到了一座燈塔下。海面上除了飛機殘骸就是鹽水,在這海面上唯一的去處就是這座燈塔裡面。你轉身開門,黑乎乎一片什麼都看不見,門突然關上了,“砰”的一聲,燈火通明,黃金似的Andrew Ryan雕像拿著紅幅,上面寫著“No Gods No Kings.Only Man.”順著樓梯往下走,Art Deco風格的裝飾映入你的眼簾。到達最底層,你會乘坐著潛水球再次到達海下。幻燈片開始播放:

“難道一個人不配擁有他的汗水嗎?”

“‘不’,坐在華盛頓的人說‘這屬於窮人’”

“‘不’,坐在梵蒂岡的人說,‘這屬於主’”

“‘不’,坐在莫斯科的人說,‘這屬於所有人’”

“我反對這些答案,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我選擇了不可能。我選擇‘極樂城’。在這裡,藝術家們不會懼怕審查的和諧之地,科學家們不會被道德約束的城市,偉大的人也不再會受限於渺小的人。在你們的辛勤勞動下,極樂城也會成為屬於你們的城市。”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海底坐落著無數的高樓大廈,成千上萬的霓虹燈閃耀著,海底生物在建築群中遨遊,而你也進入了這座城市之中。

在潛水球裡大家能看到的每一個建築都很像洛克菲勒中心,這就是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築,在燈塔和極樂城中也充滿著這種藝術風格,處處可見的陽光裝飾和噴泉也顯露出極樂城當年的繁華景象。科學家們不會受到任何限制,所以他們在海底蛞蝓中發現了可以修復和重構細胞的能力,依此開發出了“亞當物質”從此人們開始掌握各種超能力,水、火、電,甚至是重力都能被個人控制,極樂城充滿了無限可能。按照Ryan的政治思想發展,極樂城裡的每個居民都可以毫無阻礙的自由發展,政府不會對人民和市場有任何干涉。對於每個辛勤勞動的人來說,這裡就是烏托邦。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然而極樂城真的這樣完美麼?不。正如Ryan的政策,Ryan也認為自己的城市可以完全依靠自己,不必再從地上世界的那些“低劣”人們手中獲取物資,於是極樂城內雖然擁有各種高科技產物,但是對於香菸、牛肉、酒精這樣的基本物資卻極度的缺乏。極樂城的反派“方丹”發覺了這個問題,開了一家漁業公司,看似進行漁業貿易,實則是為了走私一切“基本物資”。很快,方丹就贏得了大多數極樂城人民的心。

久而久之,Ryan也發現了方丹的問題,開始制裁方丹的走私活動,而這裡就是一切矛盾的開端。方丹帶領跟隨他的人民發起了暴亂,開始抗議Ryan的決定,而暴亂又影響未來公司對亞當物質的產能,亞當物質開始缺貨,沒有在合理的時間內注射它的人,身體開始不受控制,越來越不穩定。這些完全依賴亞當物質的人被叫做“縫合者”,他們開始變得瘋狂,變得病態,極樂城的社會體系開始崩潰。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某一次交火中,Ryan終於消滅了方丹,極樂城也許可以恢復到原來的樣子。但是亞當物質的缺乏怎麼解決的?儘管極樂城很有錢,但是依然會有窮人存在,窮人們開始把自己售賣給未來公司,被改造成“Big Daddy(大老爹)”和“Little Sister(小妹妹)”,為了從縫合者身上收集亞當物質的怪物。

現在有著極大的可能恢復極樂城曾經的樣貌,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個始作俑者真的已經被消除了嗎?答案是沒有。方丹知道自己會被Ryan發現,改頭換面,變成了“Atlas”,一個勤勞聰慧的漁夫,而他將會給玩家指引在極樂城中的道路。

✈反烏托邦

但烏托邦的概念我已經在上一篇文章中有說過,還沒有看過的朋友請點擊這裡。極樂城原本也是一個完美的城邦,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只要願意付出汗水,就一定會有收穫。Ryan在潛水球裡表達的意思正是海面上的社會總是有寄生蟲饞食著勤勞的人們創造的,所以在這裡,所有人都可以獲得和自己汗水重量一樣的結果,可是如果連最基本的補給也無法保證的話,哪裡來的基礎持續發展呢?一直倡導人民自由發展的他,最後還不是插手了人民的市場。

沒有《1984》裡那樣激進而壓抑的氛圍,也沒有《美麗新世界》裡那種欺騙似的美麗,生化奇兵塑造的是一個激進的客觀主義政治社會。儘管這個世界的再完美,再富裕,也依然會有窮人,科技再發達也依然會有人處理最基本的工作,物質再豐富人們也一直會需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若是連最為基本的環境條件都不能考慮進去,別說烏托邦,就是一個穩定的社會都無法成形。

極樂城中的燈光、音樂以及自動販賣機那讓人感到滑稽又恐懼的生效組合在一起,都能帶給玩家一種“極樂城真的存在”的感受,對於細節的把握,irrational是認真的。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 Would you kindly?

《生化奇兵》的偉大之處不僅僅只是對客觀主義的否定和對烏托邦的否定,還有作品中對於現在線性敘事遊戲的討論。玩家在遊玩的過程中,從那張寫著“Would you kindly……”的紙條開始,整個遊戲的劇情就開始了,進入極樂城之後,Atlas幾乎全程引導著你的走向,一直到遊戲最後。如果玩家足夠仔細就會發現“Would you kindly”充滿著整個遊戲流程,紙條的第一句話就是“Would you kindly”,Atlas在給你說下一個任務時的第一句話也是“Would you kindly”,當你面對Andrew Ryan時,他會用“Would you kindly”命令你“跑”“轉身”“回頭”“用高爾夫球棒用力敲打他”。沒錯,你是Ryan的一個私生子,很早以前就被帶走,被催眠,“Would you kindly”就是你的啟動語,從頭到尾你根本沒有做出過自己的選擇,這一切都是Atlas的命令,而你只不過是照做罷了。而被改造的你也只是Ryan為了保住自己那句“A Man Chooses,A Slave Obeys”的最後工具。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仔細看第四行


遊戲中,玩家在擊敗大老爹之後會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收穫(Harvest)”小妹妹,一個是“拯救”小妹妹。如果大家對遊戲有些深入瞭解的話,就會知道遊戲在初版是隻有一個在善惡之間模稜兩可的結局,只不過開發中途2K要求增加一個結局,所以遊戲變成了多結局。玩家收穫太多小妹妹的話就會引來一個“核平”結局;而如果玩家拯救了大多數小妹妹的話,就會迎來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對於我來說的確是原版結局更好,這樣更是完美的表現遊戲“沒有選擇餘地”的主題。

我不知道這裡是不是應該討論關於“自由意志”的問題,不過在生化奇兵1的導演採訪中,Ken Levine的確有表示這是從電影中汲取的靈感,像是搏擊俱樂部這樣,一個人在最後發現自己原來是某個人的傀儡。很多線敘事遊戲就會採用“假選擇”的方式,給予玩家“可以選擇”的假象來推進遊戲。例如《聖殿春秋》中有著很多的選擇,可是當玩家都選過一遍之後會發現結局都是一樣的。玩家對於遊戲來說只起到了推進劇情的作用,而不是決定劇情的發展。

"

喜歡思考遊戲和影視作品的小夥伴請關注哦:D

這裡讓你遊戲不白玩,電影不白看:D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Irrational Gmaes”這個名字對於大多數玩家們來說也許並不熟悉,但是對於他們開發的作品幾乎是人盡皆知。1999年《網絡奇兵》創造性的嘗試在fps遊戲中融入敘事,而這時是在《半條命2》發行的4年前。2007年,Irrational Games發行了《生化奇兵》再度刷新了人們對FPS遊戲敘事的認識。這一篇文章就帶大家認識一下《生化奇兵》。

✈裝飾性藝術

在遊戲之前讓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Art Deco”。看過,《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的同學不會陌生,這種風用簡潔的線條和圖案瞬間就在人們心裡刷了一波存在感。伴隨著19世紀現代主義運動,一種風格特殊的設計開始誕生。這種設計語言不再像以前那樣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而是從機械設計中獲得更加簡潔幹練的線條,多數採用簡單、對稱的幾何圖形組合在一起。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現代工業和裝飾藝術博覽會”為它定名“Art Deco(裝飾性藝術)”。在裝飾藝術中,太陽光就是用輻射狀的扇形組合代表,噴泉也是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現,這象徵著無限的希望和財富,也象徵著那個“爵士時代”中的繁華。

爵士時代是一個充滿奇蹟的時代,在那個年代裡藝術的潛力被無限的發掘,工業機械化也為社會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從前高成本製作工藝的物品在放上流水線之後,成本被大大降低,而這也為不富裕的人們帶來了更多機會。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充滿機械感的線條和對稱的幾何圖形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遊戲說了什麼

1960年,大西洋上空一架客機飛過,Jack在指定的地點打開了手中那個精美的盒子。畫面轉黑,傳來了人們的尖叫,物品碰撞的悶響,刮擦發出的尖銳音調,飛機墜入了大西洋。Jack拼命從海面下掙扎到海面上,跟隨燃燒著的飛機殘骸的指引游到了一座燈塔下。海面上除了飛機殘骸就是鹽水,在這海面上唯一的去處就是這座燈塔裡面。你轉身開門,黑乎乎一片什麼都看不見,門突然關上了,“砰”的一聲,燈火通明,黃金似的Andrew Ryan雕像拿著紅幅,上面寫著“No Gods No Kings.Only Man.”順著樓梯往下走,Art Deco風格的裝飾映入你的眼簾。到達最底層,你會乘坐著潛水球再次到達海下。幻燈片開始播放:

“難道一個人不配擁有他的汗水嗎?”

“‘不’,坐在華盛頓的人說‘這屬於窮人’”

“‘不’,坐在梵蒂岡的人說,‘這屬於主’”

“‘不’,坐在莫斯科的人說,‘這屬於所有人’”

“我反對這些答案,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我選擇了不可能。我選擇‘極樂城’。在這裡,藝術家們不會懼怕審查的和諧之地,科學家們不會被道德約束的城市,偉大的人也不再會受限於渺小的人。在你們的辛勤勞動下,極樂城也會成為屬於你們的城市。”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海底坐落著無數的高樓大廈,成千上萬的霓虹燈閃耀著,海底生物在建築群中遨遊,而你也進入了這座城市之中。

在潛水球裡大家能看到的每一個建築都很像洛克菲勒中心,這就是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築,在燈塔和極樂城中也充滿著這種藝術風格,處處可見的陽光裝飾和噴泉也顯露出極樂城當年的繁華景象。科學家們不會受到任何限制,所以他們在海底蛞蝓中發現了可以修復和重構細胞的能力,依此開發出了“亞當物質”從此人們開始掌握各種超能力,水、火、電,甚至是重力都能被個人控制,極樂城充滿了無限可能。按照Ryan的政治思想發展,極樂城裡的每個居民都可以毫無阻礙的自由發展,政府不會對人民和市場有任何干涉。對於每個辛勤勞動的人來說,這裡就是烏托邦。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然而極樂城真的這樣完美麼?不。正如Ryan的政策,Ryan也認為自己的城市可以完全依靠自己,不必再從地上世界的那些“低劣”人們手中獲取物資,於是極樂城內雖然擁有各種高科技產物,但是對於香菸、牛肉、酒精這樣的基本物資卻極度的缺乏。極樂城的反派“方丹”發覺了這個問題,開了一家漁業公司,看似進行漁業貿易,實則是為了走私一切“基本物資”。很快,方丹就贏得了大多數極樂城人民的心。

久而久之,Ryan也發現了方丹的問題,開始制裁方丹的走私活動,而這裡就是一切矛盾的開端。方丹帶領跟隨他的人民發起了暴亂,開始抗議Ryan的決定,而暴亂又影響未來公司對亞當物質的產能,亞當物質開始缺貨,沒有在合理的時間內注射它的人,身體開始不受控制,越來越不穩定。這些完全依賴亞當物質的人被叫做“縫合者”,他們開始變得瘋狂,變得病態,極樂城的社會體系開始崩潰。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某一次交火中,Ryan終於消滅了方丹,極樂城也許可以恢復到原來的樣子。但是亞當物質的缺乏怎麼解決的?儘管極樂城很有錢,但是依然會有窮人存在,窮人們開始把自己售賣給未來公司,被改造成“Big Daddy(大老爹)”和“Little Sister(小妹妹)”,為了從縫合者身上收集亞當物質的怪物。

現在有著極大的可能恢復極樂城曾經的樣貌,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個始作俑者真的已經被消除了嗎?答案是沒有。方丹知道自己會被Ryan發現,改頭換面,變成了“Atlas”,一個勤勞聰慧的漁夫,而他將會給玩家指引在極樂城中的道路。

✈反烏托邦

但烏托邦的概念我已經在上一篇文章中有說過,還沒有看過的朋友請點擊這裡。極樂城原本也是一個完美的城邦,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只要願意付出汗水,就一定會有收穫。Ryan在潛水球裡表達的意思正是海面上的社會總是有寄生蟲饞食著勤勞的人們創造的,所以在這裡,所有人都可以獲得和自己汗水重量一樣的結果,可是如果連最基本的補給也無法保證的話,哪裡來的基礎持續發展呢?一直倡導人民自由發展的他,最後還不是插手了人民的市場。

沒有《1984》裡那樣激進而壓抑的氛圍,也沒有《美麗新世界》裡那種欺騙似的美麗,生化奇兵塑造的是一個激進的客觀主義政治社會。儘管這個世界的再完美,再富裕,也依然會有窮人,科技再發達也依然會有人處理最基本的工作,物質再豐富人們也一直會需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若是連最為基本的環境條件都不能考慮進去,別說烏托邦,就是一個穩定的社會都無法成形。

極樂城中的燈光、音樂以及自動販賣機那讓人感到滑稽又恐懼的生效組合在一起,都能帶給玩家一種“極樂城真的存在”的感受,對於細節的把握,irrational是認真的。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 Would you kindly?

《生化奇兵》的偉大之處不僅僅只是對客觀主義的否定和對烏托邦的否定,還有作品中對於現在線性敘事遊戲的討論。玩家在遊玩的過程中,從那張寫著“Would you kindly……”的紙條開始,整個遊戲的劇情就開始了,進入極樂城之後,Atlas幾乎全程引導著你的走向,一直到遊戲最後。如果玩家足夠仔細就會發現“Would you kindly”充滿著整個遊戲流程,紙條的第一句話就是“Would you kindly”,Atlas在給你說下一個任務時的第一句話也是“Would you kindly”,當你面對Andrew Ryan時,他會用“Would you kindly”命令你“跑”“轉身”“回頭”“用高爾夫球棒用力敲打他”。沒錯,你是Ryan的一個私生子,很早以前就被帶走,被催眠,“Would you kindly”就是你的啟動語,從頭到尾你根本沒有做出過自己的選擇,這一切都是Atlas的命令,而你只不過是照做罷了。而被改造的你也只是Ryan為了保住自己那句“A Man Chooses,A Slave Obeys”的最後工具。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仔細看第四行


遊戲中,玩家在擊敗大老爹之後會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收穫(Harvest)”小妹妹,一個是“拯救”小妹妹。如果大家對遊戲有些深入瞭解的話,就會知道遊戲在初版是隻有一個在善惡之間模稜兩可的結局,只不過開發中途2K要求增加一個結局,所以遊戲變成了多結局。玩家收穫太多小妹妹的話就會引來一個“核平”結局;而如果玩家拯救了大多數小妹妹的話,就會迎來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對於我來說的確是原版結局更好,這樣更是完美的表現遊戲“沒有選擇餘地”的主題。

我不知道這裡是不是應該討論關於“自由意志”的問題,不過在生化奇兵1的導演採訪中,Ken Levine的確有表示這是從電影中汲取的靈感,像是搏擊俱樂部這樣,一個人在最後發現自己原來是某個人的傀儡。很多線敘事遊戲就會採用“假選擇”的方式,給予玩家“可以選擇”的假象來推進遊戲。例如《聖殿春秋》中有著很多的選擇,可是當玩家都選過一遍之後會發現結局都是一樣的。玩家對於遊戲來說只起到了推進劇情的作用,而不是決定劇情的發展。

人,做選擇;而奴隸,只會服從

將這個主題放在現實生活當中也有幾分味道。我們都是像Jack一樣的存在,在老闆、同行、環境的左右下漸漸的變成了一個傀儡,自我意識越來越薄弱。我們又該怎樣做才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意識,又能夠給自己創造良好的生活,依然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結語

生化奇兵所融入的哲學問題有很多,對於自由意識的討論、客觀主義的否定、自由貿易原則等等,而這些也正是生化奇兵偉大的地方。每一個角色都有血有肉,它的社會結構也讓人覺得合乎理性,玩家在遊玩結束之後又能夠得到深度的感悟,難道這還不夠接近“藝術”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