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共商標準引領3D打印產業發展大計

3D打印 生物技術 十三五 經濟 中國質量新聞網 2017-06-09

□ 張 東

近日,標準引領增材製造(3D打印)產業發展研討會在四川成都舉行。此次會議以“標準引領質量提升、創新驅動產業變革”為主題,由國家標準委、成都市政府指導,成都市質監局、全國增材製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都高新區管委會、成都天府新區管委會、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成都)主辦。來自全國各地200餘名3D打印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交流創新成果、把脈行業趨勢,共商3D打印標準化發展大計。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增材製造發展,《“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將增材製造列為引領產業變革的顛覆性技術;《“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將增材製造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以支持,提出要打造增材製造產業鏈。然而,與歐美髮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增材製造依然處於“跟跑”階段,無論是產品質量、市場規模還是產業化程度都還存在較大差距。

“我們要在增材製造標準化中發出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方案。”國務院參事張綱在研討會上指出,要創新標準化工作模式和運行機制,大力推進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增材製造)建設;培育增材製造標準創新型企業,建立先進標準企業“領跑者”制度;通過構建增材製造新型標準體系,增強標準有效供給,更好地支撐和引領我國增材製造健康有序發展。

“對於以增材製造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標準化要迎上去、貼上去,發揮好支撐和引領作用。”崔鋼表示,要不斷深化落實國家標準化改革精神,在增加標準有效供給的同時,進一步發揮好政府主導制定標準的保基本和守底線作用,大力培育和發展增材製造團體標準,強化市場自主制定標準的引領性作用。

此次盛會選擇在成都舉行,意義深遠。當前,成都正在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在國家戰略佈局中肩負著引領區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時代重任。成都市副市長田蓉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積極實施“標準化+”行動,大力發展技術標準、管理標準、服務標準體系,支持企業建立標準聯盟,培育發展團體標準,開展企業標準自我申明,加快建設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建設“一帶一路”標準化研究中心,促進標準創新與增材製造產業深度融合,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提供更強有力的標準支撐。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3D打印之父”盧秉恆認為,建立增材製造標準體系要堅持以“目標導向、系統分析、整體優化”為原則,持續升級與完善標準化管理組織。同時,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強化標準化與企業實際需求接軌,積極推進團體標準的制定,加強標準化人才培養,促進軍民標準深度融合。

作為全球首臺3D生物血管打印機的發明者,國家首批“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四川藍光英諾生物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兼首席科學家康裕建表示,隨著3D生物打印技術越來越成熟,不僅出現了3D生物打印的動脈和靜脈產品以及功能性管腔器官,3D生物打印還促進了損傷器官再生,使得器官修復、組織再造成為可能。“3D生物打印產業必須堅持標準引領、以人為本,走出一條輸出技術、輸出標準、輸出管理、輸出模式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魏於全對於標準化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化更是深有感觸。目前,該實驗室正在開展CRISPR/Cas9消除PD-1的T細胞進行晚期肺癌治療臨床試驗,這是全球首次基因編輯治療臨床試驗,國際頂尖學術雜誌Nature News曾經3次予以報道,引起全球轟動。“基因編輯是中美兩國PK抗癌的‘登月競賽’,目前我們的技術是全球領先,但是由於在該領域沒有相關標準,科技成果無法實現快速轉化、開發應用”,魏於全院士信心勃勃地說,“我們不缺技術、不缺人才,只要標準能夠跟上,我們就敢於同國際巨頭一較高低。”

此次研討會進一步凝聚起增材製造產業標準化發展的共識和信心。與會代表一致認為,以標準引領增材製造產業發展,有利於促進增材製造產業規範化、規模化和現代化發展,有利於加快構建產業新體系、培育發展新動能,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中國質量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