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為什麼說百分之九十九的現金貸都會消亡?

深度:為什麼說百分之九十九的現金貸都會消亡?

作者:嵇少峰

隨著趣店的上市,國內對現金貸的評論一時喧囂塵上,羨慕聲、咒罵聲餘音繞樑。媒體朋友、業內中人常與我討論現金貸的問題,想想還是寫下來比較容易說得清楚。

討論現金貸,首先必須定義現金貸。目前國內對現金貸的定義有點混亂,主要分兩種主流說法:1、任何不管場景、不問用途,直接發放現金的貸款就叫現金貸,這種貸款也包括銀行信用卡透支提現、微粒貸等相對大額的現金類貸款;2、面向社會無信用卡或信用卡額度不足、需要小額現金應急的人群,發放小額(平均月收入以下)、短期(1個月以內不超過3個月)、極高綜合利率的貸款,純線上獲客及放貸,類似PaydayLoan或外延略廣的貸款。結合趣店及輿論關注的焦點,我認為第二個定義相對比較準確,如果用第一個定義,則無法稱之為一種信貸產品,便失去了討論的基礎。

雖然我認為趣店是同業中一個不錯的機構,但市場上缺乏現金貸公司的可靠樣本與數據,我只能以其為標靶對現金貸機構作一些評判。

大眾對趣店關注的焦點,一是極度的暴利,半年10億元的利潤;二是驚人的、不到1%的不良;三是高利貸、搶劫弱勢群體、暴力催收等道德與法律方面的質疑;四是現金貸是不是滿足了弱勢群體普惠金融的訴求。

最近與現金貸相關的評論太多,我不再重複。我只從幾個焦點入手,逐一分析其背後的真相,並談談對現金貸未來的一些看法。

一、現金貸公司是科技公司還是信貸機構?

這個問題對評估現金貸公司的價值和利潤真實性非常重要。因為現金貸公司一旦被認定為信貸機構,則風險是後發的,計算利潤基本要參照信貸機構的財務制度,以接近銀行的會計準則來衡量,其短期利潤意義不大、想象空間有限、公司估值較低,所以幾乎所有的現金貸公司都會把自已定義為科技公司。趣店的招股說明書也顯示,其收入的主要來源是服務費,本身做的是助貸服務。工商查詢顯示,趣店實際的上市主體為北京快樂時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了方便,後面行文仍用趣店來代替),該公司對外投資共13項,其中最大的兩筆投資為撫州高新區趣分期小額貸款公司(註冊資金十億元)、贛州快樂生活網絡小貸公司(註冊資金九億元),其它11項合計投資為42602.8億元。這是網上流傳的據說是快樂時代盈利模式的一張業務說明圖,圖例顯示,趣店主要的業務是給外部金融機構及自已旗下的小額貸款公司做助貸服務或直接通過小貸公司放貸。

這裡有個關鍵的問題要予以明確,趣店給不給助貸的金融機構及旗下的小貸公司提供擔保?

從招股書的相關數據分析,如果給借款客戶總的利率水平真是36%,則與趣店合作的金融機構收取的利率應遠遠小於趣店收取的信息費。這種情況下,趣店不承擔風險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一家金融機構傻到去做承擔風險卻只拿小頭的信貸生意,畢竟流量、數據、比較同質化的技術都是可以買來的,現金貸公司能夠提供的服務也是相對有限的。

招股書顯示,2017年4月,趣店與某家銀行簽訂合作協議,提供最高20億元資金。借款模式為,由大數據模型進行評估,銀行篩選潛在的銀行覆蓋不到的借款人,對其申請進行審查並批准信貸額度。由銀行直接向借款人提供貸款,借款人在支付寶賬戶中收到資金,後續直接向銀行還款付息,銀行扣除其本金和費用後,其餘部分返還趣店。如果借款人出現違約,由趣店向銀行償還全部損失。招股說明書還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趣店走信託渠道助貸的交易金額為137.63億元,多數信託採用結構化設計,趣店認購次級份額,優先和次級的比例多為5:1或6:1,由信託作為貸款主體向借款人發放貸款,借款人直接向信託償還本金和利息,如果出現壞賬,由趣店補足。

實際上,以上這種由現金貸公司完全承擔風險(或主要承擔風險)的做法是行業的慣例。金融機構根據對現金貸公司的基本情況、系統內數據反映出的風險狀況進行詳細分析,根據歷史的風險率,給出一個保證金或劣後比例的要求,而且一般情況下,協議中還會約定現金貸公司要承擔保證金以外的所有風險責任,即保證金如果不夠彌補金融機構貸款損失,現金貸公司仍然要承擔另外的賠付責任。

趣店在招股書中風險提示部分表示,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趣店的壞賬準備金分別為170萬、3420萬、1.05億和1.36億元人民幣。我沒查到趣店當下的準確貸款餘額,能找到的數據是2016年末的貸款餘額為63億元,按趣店的發展速度,截止2017年中期,其貸款餘額應該在60-100億元左右,也就是說其不良撥備率大約為1%-2%之間。

從趣店宣稱留有壞帳準備金來看,它也的確承擔了風險,無論是為金融機構提供的助貸服務、還是旗下小貸公司發放的貸款,都明確了風險後發的本質。

所以現金貸公司作為所有放貸資產最終的風險承擔人,其信貸機構的本質是明顯的。作為一家承擔數十億元、數百億信貸資產風險的公司,在不良撥備遠遠低於中國銀行業的平均水平的情況下,一個科技公司很難有足夠實力來保證流動性並支持其巨大的槓桿率。

二、現金貸的不良率真實、可持續嗎?

仍然要先說一下互金行業裡常用的三種“不良率”統計方式。

第一種是類似銀行業的餘額“不良”率,即截至到某一時點的不良餘額/貸款餘額,如逾期30天、逾期90天以上佔貸款餘額的比率。這一統計方式的好處是,可以通過短期內做大分母來稀釋不良率,即只要新發放貸款足夠大,資產的真實不良率都暴露不出來。

第二種是當期資產的“不良”比率,即特定期限內發放貸款產生的不良餘額除以該期限內發放的貸款。這種方式只確定了某個時間段的不良發生情況,不能反映全貌,一般只供機構內部掌握。

第三種是Vintage Analysis,是基於貸款發放月份的數據分析貸款各項指標的方法。vintage以貸款的賬齡為基礎,觀察貸後N個月的逾期比率,也可用於分析各時期的放貸後續質量,觀察進件規則調整對債權質量的影響。這種方式以固定時間段內促成的借款初始本金總額為分母,分子是同期借款本金總額中出現風險的金額,隨著時間推移,全週期累計壞賬率會自然升高,重點看全週期結束後壞賬損失的百分比。這種方法比較符合消費信貸特別是借款期特別短的信貸產品,一般會比較客觀地揭示風險。

很多現金貸公司為了資產規模迅速放量、美化資產質量,一般按第一種方式考核及對外披露餘額不良率。此外,互金機構剝離、轉讓或委外處置不良資產,用其它隱形關聯的公司來調節自已的不良率,這已成常態。所以真正的不良率,可能只有機構自己才能知道。

我們再分析一下影響現金貸不良率統計數據的幾大因素。

1、迅速增長的貸款餘額,有可能稀釋不良率。趣店2015年全年營收2.35億元人民幣,2016年激增至14.43億元人民幣,同比2015年增長514%;2017年上半年營收達到18.33億元,同比2016年上半年(3.72億元人民幣)增長393%,貸款的增長速度非常迅猛。從其公佈的不良率表述方法看,似乎用的是第一種不良計算方式,如果是這樣,說其不良率被稀釋應該是有依據的。

2、行業爆發性的增長帶來的全行業不良率失真,這種失真的程度是非常驚人的,遠比靠新增稀釋的作用更加明顯。目前從事現金貸業務的公司井噴式增長,業界普遍認為在5000-10000家左右,而且隨著現金貸暴利的宣傳,機構數量還在迅速增加。90%以上的小平臺公司沒有可靠流量、沒有技術手段、也沒有風控能力,純粹依靠寄生的方式開展業務,即只要借款人提供在其它知名現金貸公司借款的截屏就能放貸,而且放貸的金額只大不小。頭部公司由於有大量買單俠、轉貸俠的存在,不良率從現金貸業務發展初期迅速下降,數據無比光鮮。甚至可以說,越是頭部的現金貸公司其不良率越可能失真。

3、多頭借貸已顯大勢,無還款能力或不願還款人的風險得到隱藏。共債大量增加,使得全行業普遍享受報表利潤的快感。現在流量成本越來越貴。90%以上的現金貸公司都不直接採購流量,而是由一個第三方統一採購流量,分發給各個現金貸流量使用方。比如**貸款超市鏈接幾十家現金貸平臺,貸款超市批發流量後再二次販賣分發,每個平臺都感覺成本可以接受。還有類似“**錢包”這樣的APP,幫助借款人一次性申請N個現金貸機構,很多現金貸公司根本就不在乎你是否有共債。頭部公司之間尚可以共享一部分共債信息,並有一定程度上防範共債,但小公司根本是想把頭部公司當冤大頭,你明我暗,都是撈一票就走的心態。這種情況下,頭部公司統計的不良數據及以此調整的風控模型,其價值大大下降。

4、高收益、高風險的客觀規律,一定會還原現金貸市場的真實不良率。你眼見的並不一定為實,即使你是從現金貸機構服務器裡扒到的全部是真實的數據,你仍要知道,從來不存在一個信貸產品可以長期做到極高利率而極低風險。中國的現金貸僅發展了三年左右,當下的不良數據很有可能只是整個曲線的一個底部,而一個巨大無比的坑等在前方。無信用記錄人群、次級信用人群的平均不良率,從理論上講是不可能低於信用卡持卡人群的;無場景的現金貸從理論上講其平均不良率也是不可能低於有場景的消費信貸。

老牌消費金融公司捷信2016年13億ABS基礎資產中包括商品貸和現金貸,中債計算其從2010年11月到2014年9月靜態池的平均累計違約率高達17.72%,大公國際給同檔次基礎資產計算出的違約率在18%左右。中銀消費金融發過兩個消費金融ABS產品,一個主要是家裝貸款,平均累計違約率8.3%,另一個主要是教育培訓類的消費貸款平均累計違約率4.29%。還有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是德邦證券為借唄ABS產品出的推介材料,當時材料宣稱到16年9月,螞蟻借唄的逾期率居然只有0.88%,不良率0.64%,但仔細分析後發現,德邦證券這裡展示的螞蟻借唄逾期率是用“逾期餘額”與同期末的“貸款餘額”相比較。螞蟻借唄從2014年12月開始因為貸款餘額持續增長,造成了逾期率中的分母擴大,扭曲了逾期率,經過反向測算,實際螞蟻借唄的靜態逾期率為3.51%到6.81%,不良率為2.41%到5.08%。

螞蟻借唄與趣店的產品是一脈相承的,趣店主要依賴的也是阿里的流量和芝麻信用,何況螞蟻金服也要上市,難道不收趣店通道費?難道最好的客戶流量不先給自己?

所以,無論是現金貸公司還是給錢的金融機構,大家還是認真地想一想,信貸是一個傳統的市場,產生暴利的可能非常之小。大家都想火中取栗,在危險來臨之間跑路,最終能跑出幾家?現金貸當下已經不是一個信貸產品那麼簡單,它已然成為類似當年鬱金香神話般的存在,能承受高利率、沒有信用卡或信用卡額度不足的弱信用、願意借1000元左右、願意履約還款,這四種條件交集的人群是非常有限的,不要把幾億人口都當成客戶,特別是當成能承受高息的優質客戶,借錢的一般都比放貸的聰明。這一狹窄的、需要長期培育的次級信用卡市場,竟然成了所有人都想一夜暴富的機會,我相信當下頭部機構在其中應已感覺到危險的存在,上市套現、持幣待變可能就是數十家排隊上市的現金貸公司心裡最迫切的願望。

三、你看到的暴利,是真的暴利嗎?

從上面分析的現金貸機構的性質及不良率的可靠性,你眼中看到的現金貸公司是真的暴利嗎?

近百億的貸款餘額與不可知風險,按銀行業信貸機構的資本充足率、流動性以及產品高風險特質下的撥備要求,這些全部到位的情況下,估計10個億的利潤及近百億美金的估值還是應該讓人忐忑不安吧。當然你可以說,借款期就一兩個月,一旦發現有風險跡象,可以隨時撤退。但是,一旦撤退,股價、估值拿什麼支撐?還有大家如果都一起都撤,能撤掉嗎?

從歷史的規律來看,利率水平達到36%甚至更高,按銀行業最高信貸產品的淨收息率15%左右計算,20%的風險度應該是接近事實與可容忍度的。雖然這是不太嚴謹的猜測,但現實中現金貸在行業發端時期不良率的確達到了20%-50%,即使現在很多現金貸公司按Vintage Analysis計量方式最終損失率也在20%以上。也就是說,如果按此進行撥備,100億元的餘額,計提20%的話,利潤就是負數了。筆者調查過部分頭部現金貸公司,其內部財務測算是按貸款餘額的30%進行撥備的,創始人反映的確難以把握未來的逾期率,現金貸公司對外擔保都是剛性代償的,一旦某一時點不良率突然升高,公司可支配現金不夠代償定會形成巨大的負面影響,甚至導致全線崩潰。現金貸公司並非銀行,很少有準備金、備付金的說法,其報表上的現金基本上是存給各銀行的保證金,並非可隨時支用的現金。

巨大的槓桿率也是現金貸公司不應承載和不能承載的痛。作為輕資產的科技公司,除非獲得大量風險投資,否則基本無太多資本可言。當下大多以10%保證金來形成10倍以上的槓桿,這種槓桿如果按一般科技公司而言,是難以想象的,相當於負債率達到1000%,這是科技公司還是銀行?

殘酷一點說,現金貸的暴利本質上僅是報表上的暴利,除非你立即清盤退出,否則後期可能血本無歸。

我們可以分析並預測一下現金貸公司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市場空白較多及人口紅利的支持下,利用高利率覆蓋高風險獲得暴利。在客戶結構穩定且連續有新客戶進入的前提下,高利率加上各種手續費、違約金成為其高盈利的基礎。現金貸用戶黏性較高,大部分客戶會產生重複借貸需求。只要現金貸公司願意續貸且連續有客戶流入,逐月的貸款餘額就會呈爆發式增長,報表上的不良迅速被稀釋,這個階段是現金貸最開心的暴利階段。

第二階段:當現金貸市場發展到一定時期後,現金貸公司貸款餘額增量不足,連續續貸的老客戶越來越多、越來危險,第一階段的好日子就過去了。由於現金貸行業進入壁壘較低,資本的趨利性勢必導致越來越多的玩家加入現金貸領域,在流量紅利期逐漸過後,現金貸行業將趨向充分競爭。小額現金貸本身的目標客戶群就存在潛在的信用風險,惡意欠款現象普遍,多頭借貸尤為嚴重。不少用戶只能通過“借新還舊”的方式持續不斷地陷入債務陷阱。這時候,市場將出現頭部公司客戶被搶、尾部公司惡性競爭、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當現金貸頭部公司增速放緩,警惕多頭借貸風險之時,不良率也將迅速上升、利潤迅速下降。

第三階段:現金貸市場高度競爭,流量人口紅利消失,新的現金貸客戶越來越少、市場充斥長期借貸、多頭借貸的客戶,頭部公司公司被迫逐步調低利率、調高客戶質量以控制不良率,使一部分劣質客戶向尾部公司遷移。頭部公司的現金貸產品特點將逐步淡化,趨向消費金融公司及信用卡人群,這部分頭部公司基本就淡出了當下意義上的現金貸市場。而尾部公司由於風險失控、市場資金趨緊,有可能全線崩盤。

因此,別再把現金貸當成暴利,正如當年人人都是股神一樣。在現金貸這個被嚴重異化了的信貸市場,最終的倖存者有可能不超過1%,全國一百家機構這個數字或已是上限。

四、高息現金貸公司的風控邏輯存在硬傷

1、現金貸機構獲客及反欺詐等成本過高,如果偶發性借貸人佔比較大則會使現金貸公司虧損,而高息下反覆續貸的人群雖會帶來巨大利潤,但顯然屬於高危人群。這種矛盾使這個市場變得非常尷尬,風控邏輯陷入困境。這就是為什麼全球罕見有現金貸公司做出大市場的根本原因,因為的確很能把握這兩者的平衡。大數據技術服務商百融金服反饋的信息,2016年底現金貸行業多次申請的人基本佔90%以上,一般情況下匹配度達到40%—50%已經很高了,現金貸能接近90%,而且多頭負債人群佔比也在90%以上,這是整個行業的情況,非常讓人吃驚。趣店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年上半年,趣店的活躍用戶平均借款6次,這就意味著這些用戶每月都借。現金貸理論上為低收入人群提供極短期便利,而長年借這種高息的客戶,安全性可想而知。從經濟角度分析,現金貸連續借款人若連續多次借款,一般情況下表明表明其月均可支配收入低於平均借款額。在借款人月均收入年度增長率超過現金貸年利率時,其財務狀況才是向好的。從現金貸借款人群特點看,年收入產生36%以上增長的可能性極小,也就是說借款人的財務狀況是每況愈下的。

專家學者們千萬不要用自已的財務狀況來評判現金貸借款人,能願意經常借1000元的高息人群,平時就幾乎無能力節餘1000元,這種人群對所謂芝麻信用的約束力是不太在乎的。便利及資金的易得性,在高息的情況下就是一種藉口,很少有人為了一點便利,長期借這麼高息的資金,現金貸的偽市場實際上很容易被利率所區分。

2、純數據驅動的信貸產品存在的幾大致命缺陷,在現金貸市場表現尤其明顯。部分互聯網創新的新信貸產品,其風控的本質是結果引導、概率致勝。它們對客戶基本信息的採集範圍非常狹窄,主要依靠信貸結果對決策引擎進行修正,這雖然有一定的依據,但這種做法有三個致命缺點:一是純數據驅動的信貸產品很容易被模仿與複製,大量亂入者會使市場受到嚴重衝擊,導致風險狀況及決策模型失真或失效;二是純數據驅動的信貸產品,在初創期需要犧牲大量資金與時間來進行驗證,過一段時間也能做到相對可靠,但一般不容易跨過經濟週期的洗禮,因為這種產品對客戶的基本信息瞭解太少,無法以此預測客戶未來的趨勢,風控是以結果為導向的,當外部經濟、信貸環境突變、不良貸款大量出現時,機構已反應不及,因此很難抵抗週期性、系統性風險;三是欺詐與反欺詐的技術鬥爭會長期存在。技術是一把雙刃劍, 既可以為信貸機構所掌握,也可以被不良者所利用,這種產品需要信貸機構長期在技術上進行投入、成本巨大,碰到黑天鵝的機會較多。國內現金貸業務發展僅兩三年時間,欺詐與反欺詐竟然成為信貸機構與客戶之間的常態,這都讓現金貸這種純數據驅動的產品變得非常危險。

不要過份相信數據,因為這兩三年的數據對信貸而言並不可靠,芝麻信用對人的約束力也遠遠比不上人民銀行徵信系統對人的約束力,除卻惰性與體制的原因,銀行業也曾在小微信貸上獲得過暴利,但如今再也沒有人提當年的風光。那些指著依靠年化百分之幾百的收益來覆蓋高風險的想法,本身就違背了自然規律,因為這種覆蓋從來都是相對的,安全利率總是有一個靠譜的上限。當你的借款人群大量變成了受害者或心存僥倖的博弈者,這種市場離崩潰基本只剩一步之遙。

3、關鍵風控數據很多來自非法採集或以侵犯個人隱私的方式獲得,未來不可持續。現金貸對身份驗證、個人徵信等相對公開的結構化數據分析與運用水平基本趨同,常規手段下的反欺詐、風控效率大幅降低。因此,現金貸公司往往更多地關注對非結構化數據的分析與運用,特別是人們的行為數據、個人隱私信息等,機構試圖通過這些對申請人進行模擬圖像並給出風險定價,規模較大的現金貸公司都會尋求與第三方大數據公司、互聯網公司、甚至灰色黑色數據商的合作,通過各種手段對借款人進行身份識別與行為分析。這些數據一般包括IP類、GPS類、設備類、地址類、交易類等,包括但不限於借款人的運營商通話信息、通訊錄、即時聊天工具記錄、網購、支付、車行記錄等幾乎所有可通過技術手段扒取的信息。現金貸公司雖然在借款人申請借款時會要求其查詢授權,但很多數據如果不是第三方公司在未獲授權或欺騙性授權的情況下預先採集,則根本無法積累數據。這種瘋狂竊取、濫用公民私人信息的行為,已成為中國一大灰色產業,甚至連互聯網巨頭、公權力部門都無恥地加入了數據套利的行列,這不得不讓人齒冷。但信息保護總是會來的,當這些信息渠道消失之後,很難說還有多少現金貸機構敢用機器模型放款。

五、暴利的來源,可能不是弱勢群體的需求與信用,而是對弱勢群體的軟硬暴力變現

用行業人的話來說,現金貸的三大法寶,即欺詐、反欺詐、催收。所謂欺詐,是指不告知借款人準確、清晰的交易內容與合同約定,包括利率、違約處罰、獲取信息手段等,當下現金貸的盈利更多是依靠借款人的逾期罰息和連續續貸,很多情況下,明知對方不應借貸、無還款能力仍借款給對方、誘惑對方借款;所謂反欺詐,即確保對方是真實借款人且沒有騙貸的動機、防範多頭借款者及不良信用人群;所謂催收,這其實是現金貸之所以盈利的最根本保證。這裡面的套路很深,無時間重複。如果不是催收,這行業根本無任何暴利可言,基本上等於公益。說直白一點,就是先引誘你借錢,同時確保我能找到你,不怕你為一、兩千元錢不還。電話騷擾、通訊錄轟炸、軟暴力層出不窮,外包的第三方催收公司良莠不齊,遊走在灰色、黑色地帶之間。真正依靠芝麻信用的約束力就能成功收回貸款,這僅是善良的人的想法,如果真是這樣,銀行利用央行徵信滿天放貸就是,怎麼會等到現金貸來掙錢。

真實、安全的信貸需求,應該是借款人可以承受、願意承受的且切實需要的,如果僅是一點點便利就願意連續付出如此高息,顯然不符合邏輯,可能的解釋就是以信貸為手段的暴力變現。關於這方面揭批的文章很多,我也不再重複。我只相信,讓借款人受益的信貸產品,才是可持續的產品、才是監管部門及全社會應該支持的產品。

六、客觀評價現金貸市場與現金貸機構

1、現金貸市場是客觀存在的。當下現金貸的熱潮,有很大一部分交易是合理的,的確滿足了部分群體的應急性融資需求。現金貸目標人群是當下中國銀行業金融體系所不能充分滿足的群體,一刀切強令現金貸退出市場是違背市場規律與普惠金融原則的。

2、一些現金貸頭部公司的技術是值得稱道的,一些與信用卡市場相通的技術,已遠遠超過中國的銀行,甚至領先全球。現金貸流量紅利過後,機構就會變成一個和傳統信用卡類似的狀況,如何管理好存量客戶,及時利用良好的量化分析和建模學習的能力,提升風險管理的質量,這對機構來說非常挑戰。中國迅速放大的互金信貸市場及缺乏監管的寬鬆環境,給中國的金融科技企業帶來了大量試錯與技術迭代的機會,使得現金貸行業的分工逐趨專業、分工精細,現金貸平臺在獲取客戶、審核管理、貸後催收等方面非常便利,專業技術甚至比超歐美。雖然這種技術並不表示可以全盤控制風險,但仍值得我們傳統的信貸機構認真學習。

3、隨著社會的進步及互聯網新生代的崛起,超前消費理念刺激了全社會的借貸需求。除在信用空白人群外,現金貸借款人中不乏有大量弱勢群體以外的年輕人。中國銀行業信用卡體系的思維及技術理念未跟上時代的步伐,現金貸的爆發也並非全部是空中樓閣。因此,銀行業需要認真的反思,為什麼暴利給了現金貸公司,而自己只能充當槓桿資金的提供方。

4、包括趣店在內,很多的現金貸公司當下的財務狀況仍是相對安全的。在未來的時間內,這些機構如果能多關注宏觀經濟與行業環境,不過分相信服務器中的數據與風控模型,根據市場及時調整戰略、承受一定程度估值的損失,應可以避過即將發生的系統性風險,從而成為行業的幸運兒,繼續轉戰次級信用卡、次級消費信貸市場。這對推動金融科技的進步及中國普惠金融的發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七、導致現金貸機構大量消亡的幾種可能

1、自然消亡。當現金貸市場高度競爭、人口紅利消失、攪局者增多後,頭部現金貸公司為了防範風險,會逐步轉向消費信貸市場及相對安全的次級信用卡頂層人群。由於頭部公司掌握著流量入口及較低的資金成本,所以可以優選首貸用戶,並在數據向劣的時候將續貸次數過多的風險客戶轉嫁給二線的平臺。目前很多二線、三線及入新行的現金貸平臺,雖然也可以通過購買大數據查到借款人的共債信息,但為了業務發展,不同的平臺都有不同的共債容忍度,極端的甚至能容忍10家共債。當最底部的平臺倒下及新平臺進入趨緩時,風險最終將從底部傳遞給頭部,從而引發全行業危機,這時候貸款存量巨大的頭部公司也可能損失慘重。

2、放貸機構牌照化管理得以實施,利率管制、催收限制使現金貸機構的收益急劇下降,不良率損失上升,行業進入較低利潤狀態。這種情況下,頭部公司的監管成本快速增加,將使現金貸業務增速受到嚴重影響,而這種影響將會帶來連鎖反應。不良率的稀釋作用消失,數據劣化後頭部公司獲得資金的難度與成本同時增加,迫使行業開始分化,相當多的企業將調高目標人群質量,從而與銀行信用卡業務逐漸交叉,從實質上退出了當下的、高息覆蓋高風險模式的現金貸市場。

3、資金流入變慢、監管趨緊,甚至出現嚴禁金融機構與現金貸公司合作的可能。由於目前政策不明朗,現金貸60-70%以上的資金,主要還是來自於P2P,隨著監管的壓力、底部公司的不良惡化,這部分平臺在2018年春節前後的兌付壓力會非常大。當資金被限制或無增量資金入場,續借者得不到充分滿足,接盤俠大量退出就會形成惡性循環。行業真實的不良率將會顯現,行業的冬天來的可能比想象的更加可怕。不良率迅速上升,風險模型全部失效,貸款餘額迅速減退,這應該不是小概率事件,到時有可能泥沙俱下。

4、銀行類次級信用卡取現產品開始放量,擠壓高利率現金貸市場。隨著銀行對消費信貸及次級信用卡客戶的重視,現金貸人群安全、可持續的信貸需求將被銀行所吸引,加上技術從來都是多金者得,眾多的銀行也將推出類似現金貸的信用卡取現產品,由於利率的擠出效應,現在的現金貸市場將得到相當的抑制。

5、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的加強,使機構對對借款人信息的採集渠道變得狹窄,行為數據、社交數據日趨減少,無法再進行完整的畫像,風控技術得不到保證。政府及金融監管部門將會著手整頓行業違法犯罪行為,欺詐性暴利市場受到壓制,低成本的軟暴力催收渠道受限,行業不良損失率加大,大量從業者退出。

6、外部經濟及監管環境變化,使得現金貸風控技術缺陷充分暴露,數據模型被外部環境的巨大變化所擾普遍失效,幾重因素疊加,導致系統性風險出現。

八、如何規範現金貸市場

1、儘快出臺《放貸人條例》、《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及相關法律條文,明確非存款類放貸機構、放貸人的監管主體與監管依據,對市場進行有序監管。在當前現金貸市場極度混亂的時期,法律未行的情況下立即實施牌照化管制是有必要的。這雖然會錯殺一部分善意的小機構,但先堵住監管的漏洞更是形勢所需。當然,監管部門的准入門檻要適當放鬆,要有寬進嚴管的心態,通過設立嚴格的退出與懲戒制度,來淨化現金貸市場。

2、強調對借貸者(消費者)權益特別是個人信息、隱私權的保護。這是國際上監管類銀行信貸機構的最重要內容之一,更是我國當前最缺少的制度保障。嚴厲打擊不良機構,對暴力盤剝零容忍,促使機構合法,合規經營,有效驅逐不良分子永遠禁入市場。

3、可參照英美兩國的監管經驗,將現金貸與其它信貸產品進行區別監管,適當包容其利率的特殊性。我國的法律對年化36%以上的利息部分規定僅為“不予保護”,並不是打擊,因此監管部門在清理整頓市場時應注意不要監管越位。現金貸作為特殊信貸產品,其救急服務的價值已超過資金回報率本身,所以適當允許現金貸機構收取可控範圍內的服務費用,而不過分用年化利率36%一刀切,這才符合產品的特點和市場需求。事實上,利率管制只對合規者有效,不合規者有各種方法逃避監管,過度利率管制的結果只會是劣幣驅逐良幣。監管部門可以設定一個較合理的利率及服務費區間,然後根據市場反應逐步調整現金貸的利率範圍,使良性的需求得以滿足、暴利得到平抑。監管部門應同時設立借款人舉報重獎重罰制度,在要求現金貸機構明碼標價的同時,通過借款人舉報重獎制度,有效監督現金貸機構的真實利率水平,從而維持強勢機構與弱勢借款人之間的平衡,對虛假執行利率限制、欺詐借款人的機構嚴厲懲罰。

4、設定清晰的兩大監管目標――機構有能力放貸和放給有能力還款的合格借款人。這兩個目標都是宏觀層面的監管要求,並非是為了提高機構的准入門檻。按照國際慣例,監管當局一方面要放鬆對放貸機構的准入要求,以積極引導民間金融規範化發展,提高對小型、微型、弱勢群體的信貸供給;另一方面要加強制度設計,在強調機構的合法經營與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基礎,通過年檢、負面清單等方式對進入機構經營行為進行監督與篩查,及時將不合格機構驅逐出去,並在法律層面對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嚴懲。有監管細節制度安排上,可以給出對借款人連續借貸次數、借款人最高清償債務的上限等作出具體規定,同時建立全國性的現金貸機構強制性數據入庫制度,形成共債數據庫,限制多頭借款,維護市場秩序。

5、限制現金貸平臺的資金來源及槓桿率,嚴格防範資金直接或非法繞道來自社會公眾,減少金融風險的外溢性。對銀行、保險、券商等有風險識別能力的合格機構成為現金貸的提供者,要持相對客觀的態度。經營狀況良好且設定一定風險防護措施的非存機構包括現金貸機構,應允許其從合格機構借入資金,不能一刀切。對承擔擔保責任的現金貸機構要限制其槓桿率,並提出流動性與資本金的相關要求。

6、明確現金貸的信貸機構身份,明令禁止科技公司承擔信貸風險。當下金融科技企業的高槓杆,已成為中國金融市場的新的風險點。不僅是現金貸公司,當下中國幾乎所有與信貸有關的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都已陷入性質定位的尷尬之中。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企業非常希望銀行來購買他們做過量化分析、風險識別與定價的信貸資產,他們不願意也無能力承擔風險,因為承擔風險對其科技企業的估值會產生負面影響。但是銀行顯然無法識別或不足夠信任這些機構的技術能力與資產質量,特別是高風險的、與傳統風控方式不一致的信貸資產,這種不信任一方面來自於這些資產及風控手段未經經濟週期的檢驗,另一方面則來自體制的鴻溝與資金壟斷的傲慢。純民營企業獲得低成本資金的渠道寥寥無幾,這種矛盾本質上是中國金融業國有一元制體制與二元制市場信貸需求的矛盾,體制內的資金與體制外的需求難以對話並取得信任。如何打破制度的藩籬,讓科技的力量充分發揮,讓銀行理解科技並學會信任科技、運用科技,而不是停留在體制的保護傘下坐享國家存款人的牌照價值,這才是良性的現金貸機構及眾多金融科技企業得以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這才會有科技普惠金融的明天。

後記

2014年,在P2P一片繁華時我寫過一篇《為什麼說99%的P2P即將死亡》,當時引起行業一片喧譁,但如今已沒有多少人再懷疑我的判斷。我也很慶幸有很多從業者就此轉型,甚至有兩位讀者就此關閉了共建的P2P平臺轉型實業金融,如今估值已達數十億元。在當下現金貸大幹快上並面臨監管變局的敏感之時,這篇文章估計會招來更多的怨恨。我之所以說99%的現金貸即將消亡而不是死亡,是因為當下極高息、極不正常的現金貸市場與未來的良性的、可持續的現金貸市場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隨著利率的大幅度下調,其技術要求、風控手段、目標人群在內行人的眼中已是天壤之別。我唯一可以認定的是,市場風暴、監管風暴一定會來臨,行業轉型在即,風暴過後仍能用當下現金貸打法存活的機構估計不會超過1%。

現金貸機構的內幕很深,沒有親自操刀並達到頭部的規模,是不太容易掌握完整的數據並看透其本質的,而做到頭部的現金貸公司都等著走資本市場,根本不可能道出內幕與真言。我雖然也調研過多家平臺公司和業內中人,但文中所述並不見得全部符合實際情況,有很多是基於對信貸本質與風控原理的推導,也就此請讀者理解我的無奈。

我更衷心希望現金貸機構特別是頭部機構認真地反思。商業的成功、短暫的盈利與社會義務、道德的平衡才是金融家應該恪守的原則,仔細認清形勢,調整信貸策略,積極防範可能出現的市場風暴或監管風暴,尋找更有益於借款人與社會的信貸模式,或許是你們已經考慮到或未來需要考慮的事情。我更希望監管部門從鼓勵金融創新、適度容忍試錯、保護弱勢群體必要融資需求的角度出發,不要一刀切打壓整個行業,以利於豐富社會金融配給、刺激銀行業優化信貸產品、提高普惠金融的效率。美好的信貸永遠只應屬於守信之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