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如何飼養好蜜蜂

新手如何飼養好蜜蜂

蜜蜂指蜜蜂科所有會飛行的群居昆蟲,採食花粉和花蜜並釀造蜂蜜。其細胞沉積現象,也是唯一在細胞中有鐵礦物沉積現象的真核生物。蜜蜂群體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Drone)三種類型的蜜蜂,群體中有一隻蜂后(有些例外情形有兩隻蜂后),1萬到15萬工蜂,500到1500只雄蜂。如何飼養蜜蜂呢?

  生產籠蜂的蜂場除去在蜜源植物豐富的地方建立場址以外,需掌握蜜蜂良種繁育技術,不斷選育高產、抗病的蜂種;掌握人工育王技術,及時培育出大量的優質蜂王;掌握蜂群的快速繁殖技術,使蜂群儘早、儘快地發展壯大,以便提早供、多供應籠蜂。

  飼養籠蜂的地方,同樣需要具有1個以上的主要蜜源植物和豐富的輔助蜜粉源。由於籠蜂是不帶蜂箱和巢脾的蜂群,所以必須預先準備好蜂箱、巢脾、巢礎框和飼料(糖、蜂蜜和花粉或者花粉代用品)。購入籠蜂以前,要掌握籠蜂的運輸、過箱和飼養技術。

春季管理:①促進蜜蜂飛翔排洩。巢中央溫度提高到33~35℃,要有足夠的蜜粉源或獎勵飼養,及時打開箱蓋和保溫物,使其出巢飛翔排洩。②蜂巢的保溫。排洩後即進入繁殖期,必須採取人工保溫。緊縮蜂巢,密集群勢。多群同箱飼養,箱內、外保溫,北方直到4~5月份。

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調整和組織好採蜜群。②保持強群採蜜。控制蜂王產卵,可用隔王板將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區或巢箱中。斷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從採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張脾蜂另組小群,第二天給採蜜群誘人一個成熟王臺,可大大提高產蜜量。注意小群管理。對於那些不能採蜜的弱群,應創造條件,促使群勢迅速發展。在適當採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補充群勢。

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換老劣王。②培育適齡的越冬蜂。適齡越冬蜂係指在越冬前羽化出房,僅進行過二三次排洩飛翔,沒有做過哺育和採集工作,未分泌過王漿的幼蜂。為了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須控制流蜜期以後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譚蜂群的群勢。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肋一定時候迫使蜂王停止產卵。③適時早斷子。在培育越冬蜂的後期,先採取蜜粉壓脾,用蜂蜜澆2~3次,這樣蜂王就會停產,同時將蜂群搬到陰冷的地方,將蜂路擴大1倍,並從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溫物,即可提早斷子。

冬季管理:①調節巢門。巢門高6~7毫米,寬60~70毫米為宜。②防蜂蜜結晶。加強保溫,或由巢門向箱內塞一些溼棉花球,以減少通風。③北方室內越冬。應在水結冰,大地未積雪之前人室,人室時,蜂箱在室內應離牆20釐米,第一層離地40釐米。室溫保持在0~2℃,溼度保持在75~80%之間。

有一點很重要是脾不能多。

蜂多於脾:是指蜂巢內的蜜蜂佈滿所有巢脾後還有蜜蜂多餘

蜂脾相稱:是指蜂巢內的蜜蜂正好佈滿所有巢脾

蜂少於脾:是指蜂巢內的蜜蜂沒有佈滿所有巢脾。

工產,養蜂基本都遇到過,處理方法各說各理,網上有很多貼子,這裡僅說說個人看法,怡笑大家。

工產分為前期,中期,後期,三個階段。一般地說,蜂群失王超過12天,就有可能出現工產了,這個時候屬於前期工產,群裡還有一部分未封蓋的大幼蟲,工產的症狀是巢孔裡產有兩粒或一粒卵,然後脾上到處起有急造臺。這個時候一般不用處理,留一個合適的王臺就可以了,其它處理掉罷,免得同時出兩王分蜂。直至新王產的第一批卵封蓋,就會發現有好多雄蜂臺,並且在脾的中間部位,不是在邊角,好奇怪吧,其實是原來的工產卵發育成的,如果急造王交尾不成功再次失王,這時就進入中期工產。

人工育王、人工分蜂:在流蜜中期,可再進行一次人工育王,在全年來說,這時育出來的蜂王質量最好。花期結束後,強群要進行人工分蜂,老弱傷殘的蜂王要更換掉。同時要及時把蜂場遷到山區或蜜粉源條件較好的地方繁殖蜂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