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豐產有妙招,學會這幾條就夠了

果樹的豐產與多方面因素有關,想要促使果樹豐產,就要正確把握住以下幾個方面:

土壤

土壤是農業生產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果樹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主要來自於土壤,而不合理的耕作經營,就會引起土壤退化,如土壤沙化、鹽鹼化和水土流失等。

在果樹種植中應該從土壤的溫度、水分、氣體、酸鹼度及土層結構等方面具體分析,弄清土壤與果樹的關係,可以促進果樹的增產。

果樹根系

果樹根系的生長在一年中有一次或多次高峰,而且一般會與地上部新梢生長、果實發育、花芽分化等生長高峰交錯出現。

有機營養的不足、開花坐果以及果實生長髮育大量的消耗、地上部分營養生長旺盛等,都不利於根系的生長。

盛果期,根系佔有的空間達到最大,並且生髮量也為最大,應採取適當的措施改良土壤,保證根系適宜的生長環境。同時通過合理負載等保證根系的活力。

水分適宜時,如果氮素過多但磷鉀等微量元素缺乏,會導致根系徒長,新根延伸長但分枝少;磷鉀肥充足但氮素缺乏就會加速根系的衰老。

果樹對養分的需求

果樹對養分需求大而多,土壤供給常常不能滿足果樹高產優質的需要,所以需要不斷施肥來解決。

果樹對鈣、鐵、錳、鋅等中微量肥料的缺乏反應較敏感,例如缺鐵會引起葉片失綠變黃,缺鋅容易出現小葉病,錳過量會誘發粗皮病、缺鈣果實容易發生苦痘病等。

果樹樹齡不同,以及果樹生長時期的不同,對養分的需求也都不同。應根據果樹的具體特徵來確定肥料的施用。

光照對果樹的影響

當果樹長勢較強時,會導致果樹接受光照不均勻,影響果實的膨大和著色;果樹枝葉過密,導致果樹內部光照不足,會影響內膛的座果率,導致產量降低;缺乏光照還會造成病蟲害頻發。

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

果樹的營養生長是指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的生長。當營養生長到一定時期後,便開始形成花芽,開花、結果,形成種子。花、果實、種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長,叫做生殖生長。

果樹由營養生長轉變到以生殖生長為主的階段,需要一定的條件。要先依靠植物的營養器官制造和積累一定數量的有機物,其次不同植物還需要不同的外界條件。

春秋梢現象

果樹春秋梢是指果樹在夏季高溫時,新梢生長停滯,等到秋季溫度降低到適宜生長的條件後再繼續生長的現象。

由於果樹春秋梢的作用,可以使得果樹出現出現第二次根系的生長高峰,並且也是追肥的最佳時期。

果樹大小年

大小年是一個植物生理現象,如果樹一年結果特多,下年結果很少或幾乎不結果的現象,稱為果樹的大小年。

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是在大年花芽孕育前進行疏花疏果。可減少由種子產生的抑制花芽孕育的物質,又可增大葉/果比例。

因為葉片不僅能產生果實生長和花芽形成所必需的營養物質,還可以產生花芽孕育所必需的某些激素,適當的葉/果比例是形成足夠花芽的重要條件。

果樹噴施葉面肥

果樹葉麵肥是在果樹生長季節進行葉面噴肥的肥料,是補充土壤施肥不足的有效措施,具有用肥量小、利用率高、發揮作用快、效果明顯的特點。

特別是當土壤乾旱缺水時,土壤施肥不易發揮作用,而葉面噴肥效果更佳,噴施葉面肥能及時補充氮、磷、鉀和其他一些微量元素,提高果樹座果率,增加產量。

果樹病害

果樹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隨時可能遭受病害的侵襲,輕者妨礙生長,降低果樹產量和品質,嚴重的話使果品腐爛變質,甚至毀滅果園。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缺乏,會導致果樹營養不良,長勢弱,抵抗力降低,容易誘發輪紋病、腐爛病、幹腐病等病害;氮肥過量,長勢過強,會導致莖葉和果實爭取養分,影響果實膨大和著色,誘發果樹流膠病;修剪不當,導致果樹營養供應不均衡,內部通風透光性差,也會導致病蟲害頻發。

果樹施肥方法

幼齡果樹,對氮、磷、鉀肥料需求較高,尤其對氮、磷肥需求較多,一般全年施3-4次肥料為宜;成年結果期果樹,需要養分的數量大,種類多,平衡供肥是保持樹體營養的關鍵。

環狀施肥,在樹冠投影外緣稍遠處,挖環狀溝,寬度30-50cm,深度20-40cm,肥料與土壤混合施入,適用於幼齡果樹。

放射狀施肥,在樹冠投影內外各40cm處,沿水平根生長方向,挖放射溝6-8條,寬度30cm,深度20-40cm,應內窄外寬、內淺外深,肥料與土壤混合施入,適用於成年果樹。

穴狀施肥,在樹冠投影外緣每隔50cm左右,挖深度30-40cm,直徑30充滿左右的穴,肥料與土壤混合施入,適用於追施化肥或液肥。

條狀施肥,在樹冠垂直投影的外緣,與樹行同方向挖條形溝。寬度20-40cm,深度40-50cm。施肥時,將肥料與土混勻回填溝中,距地表10cm的土中不施肥。適用於秋季施用底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