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鵝的養殖技術「值得收藏」

鵝屬於食草水禽類動物,食道寬大,腸胃消化力強,耗糧少,以青綠飼料為主,精飼料為副,食草產肉率高;對環境的適應性強,養鵝設備簡單,投資少;種草養鵝及放養或與舍飼相結合的養鵝方式,適合農戶散養和規模飼養。規模養場旁邊應有河流、池壙、溝溪等水源,水流穩緩,水深1米左右,供鵝水上活動。

鵝的飼養一般分為雛鵝、中鵝及育肥鵝階段,若留作種用的加種鵝階段。雛鵝飼養是養鵝生產的關鍵。

一、雛鵝飼養

雛鵝一般是指從出殼到28日齡之間的小鵝。雛鵝的特點:生長髮育快;消化道容積小;消化能力不強;體溫調節機能尚未完全,對外界溫度的變化適應力很弱;抗病力差。所以育雛階段的飼養管理將直接影響雛鵝的生長髮育和成活率,繼而影響到中鵝和種鵝的生產性能。

(一)育雛

1、自溫育雛。在養鵝數量較少的農戶普遍用此方法育雛,用稻草編成籮筐,內鋪墊草等保暖物,將雛鵝放在筐內利用自身散發出的熱量來保持育雛溫度。在室溫 15℃以上時,白天可將1-5日齡的雛鵝放在30釐米高直徑1米左右的鋪有柔軟墊草的小欄內,每欄養20-30只,晚上放回草筐內。若室溫低於15℃,除每日定時喂飼外,白天、晚上均放在草筐內。5日齡以後,視氣溫情況逐漸縮短雛鵝在筐內的時間。

2、育雛室地面育雛。規模飼養常用此方法育雛。在進雛鵝前2-3天,對育雛室進行消毒;飼料盆、飲水器等用具先消毒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墊草應在陽光下曝晒1-2天。裝置供暖設施,進雛前1天試溫並給溫,以保證達到所需溫度。

(二)飼養管理

1、保溫防溼。育雛室溫度第一週28-26℃,第二週26-24℃,第三週24-21℃,第四周21-18℃,此後可脫溫。掌握溫度原則:小群略高,大群略低;弱雛略高,強雛略低;夜間略高,白天略低。相對溼度處在60-70%之間。

2、密度與分群。飼養密度(中型鵝)每平米飼養:1周齡10-15只,2周齡8- 10只,3周齡6-8只,4-6周齡4只,7周齡以後3只。根據雛鵝的大小、強弱進行分群飼養,一般每群80-100只,對弱群要加強飼養管理,提高整齊度。3周齡後可並群飼養,每群300-400只。

3、光照時間與強度。1周齡24小時光照,光照強度為每平方米5瓦燈泡,燈泡高度離地面2米;2周齡18小時光照,光照強度為每平方米3瓦燈泡;3周齡16小時光照,光照強度為每平方米2瓦燈泡;4周齡起自然光照,為便於管理夜間可弱光照明(每平方米0.3瓦燈泡)。

4、開飲與開食。雛鵝出殼24小時後(或見三分之二雛鵝欲吃食時),先開飲後開食。水溫以25℃左右,飲水可用0.05%高錳酸鉀水或5-10%葡萄糖水等,也可用清潔飲用水。開食在開飲後半小時進行,可用半生半熟的米飯(用冷開水洗去粘性)加切細的嫩青綠飼料,撒在塑料布上或小料槽內,引誘雛鵝自由採食。

5、舍飼。日喂次數:1-2日齡喂6-8次,3-10日齡喂8次,11-20日齡喂6次,其中夜間各喂2次,20日齡以後喂4次,其中夜間喂一次。飼料配比:10日齡前精飼料與青飼料比例為1∶2-4,先喂精飼料後喂青飼料;10日齡後精青比為1∶4-6,青料精料可混合喂。精料可用小雞料,自配料應添加礦物質補充磷鈣。

6、放牧與放水。春季雛鵝在1周齡後就可以放牧和放水,冬季要2周齡左右。第一次放牧和放水要選擇晴朗天氣,先放牧後放水,放牧時間不超過1小時,放水時間不超過10分鐘,放水後要待羽毛幹後才可趕入鵝舍。隨著日齡時增大,逐漸延長放牧和放水時間。3周齡後,天氣晴暖,可整天放牧。為滿足營養需要,應適當補飼精料。

大白鵝的養殖技術「值得收藏」

進苗了?要備好流程藥!可以保證成活率的流程!

1.全程用藥的目的是讓藥物對鴨鵝機體機能有增強或減弱的效應,增強機體機能活動包括增強食慾,提高採食量,促進消化和排洩。

2.每一種藥物都有自己的適應症。在用藥過程中必須根據適應症的範圍,選擇性的用藥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3.藥物吸收的速度快,藥物的吸收過程是鴨鵝機體鴨鵝機體從用藥部位經細胞轉運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

二、中鵝(青年鵝)飼養

30-70日齡為中鵝,俗稱仔鵝,公母分群飼養。作肉用仔鵝應充分飼養、自由採食。若作種鵝飼養則要適當控制生長,在70日齡前後進行後備種鵝預選。

30-60日齡的中鵝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及消化能力都増強了,可採取以放牧為主,放牧初期,天熱時上午早放早歸,下午晚放晚歸。天冷時則上午遲放遲歸,下午早放早歸,隨年齡增長慢慢延長放牧時間,此時鵝的消化吸收能力很強,為保證其生長的營養需要,晚上要補喂飼料,夜料在臨睡前餵給,以吃飽為度。到60日齡時採取舍飼短期肥育,以達到改善肉質,增加肥度,提高產肉率。自由採食,日喂三次,夜間一次,用配合飼料與青綠飼料混喂,育肥後期改為先喂精飼料後喂青綠飼料。要限制鵝的活動,保持安靜,減少刺激,讓其儘量多休息,使體內脂肪迅速沉澱。為保持鵝體清潔,可隔天放水20分鐘。同時,要強弱分群,照顧弱群。育肥15天左右可出欄上市。

規模養鵝一般都採用全舍飼飼養,即關棚飼養。應用全價配合飼料飼養,日糧中代謝能11.7兆焦/千克,?蛋白質18%,粗纖維6%,鈣1.2%,磷 0.8%。全舍飼鵝生長速度較快,但飼養成本較高。在50日齡時轉為育肥期飼養,育肥前期飼料配比為青料20%,精料50%,粗料(糠麩)30%;育肥後期飼料配比為青料10%,精料80%,粗料(糠麩)10%。育肥2周即可上市。

三、種鵝飼養

留作種用的鵝應經過3次選擇,第一次選擇28日齡進行,.第二次選擇在70-80日齡進行,第三次選擇在150-180日齡進行。把體型大、生長髮育良好、符合品種特徵的鵝留作種用。選留公母比例為大型鵝種1∶3-4,中型鵝種1∶4-5,小型鵝種l∶6 -7。

(一)育成鵝飼養

70-80日齡至開產前為種鵝的育成期,飼養管理的重點是對種鵝進行限制飼養,以達到適時的性成熟為目的。飼養管理分為生長階段、控料階段和恢復飼養階段。

1、生長階段。指80-120日齡這一時期,中鵝處於生長髮育時期,需要較多的營養物質,不宜過早進行控制飼養,應逐漸減少喂飼的次數,並逐步降低日糧的營養水平,逐步過渡到控制飼養階段。

2、控制飼養階段。從120日齡開始至開產前50-60天結束。控制飼養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實行定量飼餵,日平均飼料用量一般比生長階段減少50-60%;二是降低日糧的營養水平,飼料中可添加較多的填充粗料(如米糠、麴酒糟、啤酒糟等)。但要根據鵝的體質,靈活掌握飼料配比和喂料量,能維持鵝的正常體質。控料要有過渡期,逐步減少喂量,或逐漸降低飼料營養水平。要注意觀察鵝群動態,對弱小鵝要單獨飼餵和護理。搞好鵝場的清潔衛生,及時換鋪墊草,保持舍內乾燥。

3、恢復飼養階段。控制飼養的種鵝在開產前50-60天進入恢復飼養階段(種鵝開產一般220日齡左右),應逐步提高補飼日糧的營養水平,並增加喂料量和飼餵次數。日糧蛋白質水平控制在15-17%為宜。經20天左右的飼養,種鵝的體重可恢復到限制飼養前的水平。這階段種鵝開始陸續換羽,為了使種鵝換羽整齊和縮短換羽的時間,可在種鵝體重恢復後進行人工強制換羽,即人工拔除主翼羽和副主翼羽。拔羽後應加強飼養管理、適當增加喂料量。公鵝的拔羽期可比母鵝早 2周左右進行,使鵝能整齊一致地進入產蛋期。

蛋鴨,蛋鵝的搖錢樹 一定要保護好!那就是輸卵管炎20-30天定期要做一次預防。因為輸卵管天天工作,就像車一樣要定期做好保養!

(二)產蛋鵝飼養

1、產蛋前期。開產前15天對母鵝逐只進行小鵝瘟疫苗注射(提高母原抗體)。調整飼料營養,從開產前3周開始由育成期飼料逐漸過渡為產蛋期飼料,精料青料之比為7∶3,白天以青料為主,晚上喂精料為主。增加光照時間,從開產前20天開始,逐漸增加每日的人工光照時間,使種鵝的光照時間(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達到14小時,開產後每週增加半小時,達到每天光照16-17小時止,以後維持到產蛋結束。光照強度按每平方米5-6瓦燈泡(帶罩)、高度離地2米計算。為提高受精率,要及時調整好公母的配種比例,公母比例視品種不同而異,一般為1∶5-10,並做好配種的各項工作。設置足夠的產蛋箱,大群放牧飼養的可在鵝棚附近塔建產蛋棚;舍飼鵝群在圈內靠牆四周放置產蛋箱(每5只鵝1個產蛋箱計算)。

2、產蛋期。飼養管理重點是提高種鵝的產蛋量和蛋的受精率。

(1)飼餵。由於種鵝連續產蛋的需要,消耗蛋白質、鈣、磷等營養物質特別多,因此日糧中蛋白質水平應增加到17-18%,有利於提高母鵝的產蛋量。以舍飼為主放牧為輔,全舍飼日喂3-4次,其中晚上喂1次,日喂精料150-200克左右,同時供給大量青料(先喂精料後喂青料)。放牧日補飼3次,其中晚上1 次,日補喂精料120-150克左右,並加適量青料。提供精料是否適當可根據鵝糞形狀來判斷。如鵝糞粗大、鬆軟呈條狀,輕輕一撥就分成條几段,說明精料青料比例適合;若鵝糞細小結實,斷面呈粒狀,則青料較少,精料過多,應增加青料喂量。否則容易導致鵝體過肥,產蛋量反而不高。如果鵝糞色淺而不成形,排出即散開,說明補飼用量過少,營養物質跟不上,應增加補飼量。

(2)配種。種鵝的自然交配多在水上進行,交尾時間多在早、晚,中午較少,因此要掌握好放水時間;如果早上放牧,先將種鵝趕下水中,嬉水交配,以提高受精率。公鵝有格鬥爭雄的行為,要防止相互啄鬥致傷而影響配種。公鵝有擇偶性,公母鵝的組配要儘早,對擇偶性強的公鵝應及時隔離1個月左右,使其忘記與之固定配種的母鵝,有利於提高受精率。人工輔助配種也可以提高受精率,但工作量很大。採取人工授精是最好的方法,可大大減少公鵝飼養,提高養鵝效益。

(3)調教。開產時可有意訓練和調教母鵝在產蛋箱或產蛋室產蛋的習慣,以減少拾蛋麻煩和丟失鵝蛋。母鵝的產蛋時間大多數集中在下半夜至上午10時左右,個別的鵝在下午產蛋。因此,產蛋鵝上午10時以前不能外出放牧,在鵝舍內補飼,產蛋結束後再外出放牧,而且上午放牧的場地應儘量靠近鵝舍,以便部分母鵝回窩產蛋。新開產鵝往往不識產蛋窩箱,如發現母鵝鳴叫不安,腹部飽滿,尾羽平伸,洩殖腔膨大,行動遲緩,有覓窩的表現,應將母鵝送到產蛋窩內。發現有鵝在舍外產蛋時,應及時將鵝和蛋一起帶回鵝舍的產蛋箱內,以調教養成舍內窩箱產蛋的習慣。

(4)種蛋收存。要勤拾蛋,鈍端向下存放,蛋表面清潔(不能水洗)消毒,存放在溫度10℃、相對溼度65-75%的蛋庫內。

(5)控制抱窩。我國許多鵝種在產蛋期間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抱窩性,在一個繁殖週期中,每產一窩蛋(8-12個)後,就要停蛋抱窩孵小鵝。在人工孵化的情況下,抱窩對產蛋有較大的影響。一旦發現母鵝有戀巢表現時,及時隔離,關在光線充足、通風涼爽的地方,只給飲水不喂料2-3天后喂一些乾草粉、糠麩等粗飼料和少量精料,使其體重不過於下降,待醒抱後能迅速恢復產蛋。也可使用醒抱靈等藥物,發現母鵝抱窩時,立即服用,有較明顯的醒抱效果。

3、休產期。鵝一年的產蛋期一般為7個月左右,除品種外,氣候不同,產蛋期也不一樣,我國南方集中在冬、春兩季產蛋,北方則集中在2-6月初。休產期的種鵝應以放牧為主,日糧改為育成期控制階段日糧,既降低飼養成本,又促使種鵝消耗體內脂肪,以利於換羽。在休產期,為了縮短換羽的時間及換羽後產蛋比較整齊,可採用人工強制換羽。其方法是改變飼養管理條件;停止人工光照;停料2-3天,只提供少量的青飼料,並保證充足的飲水,第4天開始餵給由青料加糠麩糟渣等組成的青粗飼料;第10天左右試拔主翼羽和副翼羽,如果試拔不費勁,羽根乾枯,可逐根拔除,否則應隔3-5天后再拔,最後拔掉尾羽。拔羽後3天內鵝群應圈養在運動場內喂料、喂水,不能讓鵝群下水,防止細菌感染而引起毛孔發炎。此後一段時間內還應防止雨淋和烈日曝晒。在強制換羽期間,公母鵝必須分群飼養,公鵝的強制換羽應比母鵝提早2周。拔羽後應根據羽毛生長情況酌情補料,在主、副翼羽換好後,即進入產蛋前期的飼養管理。

四、主要疾病防治

(一)小鵝瘟

小鵝瘟是由細小病毒引起的雛鵝與雛番鴨的一種急性或亞急性的高度致死性傳染病。本病僅發生於鵝與番鴨,其它禽類均無易感性。其發生與危害程度與日齡密切相關,主要侵害5-25日齡的雛鵝及雛番鴨。10日齡以內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達95% -100%,隨著日齡增大而逐漸減少。1月齡以上較少發病,成年鵝可帶毒排毒而不發病。病雛及帶毒成年鵝是本病的傳染源。在自然情況下,本病經消化道感染,與病禽直接接觸或採食被汙染的飼料、飲水是本病傳播的主要途徑。本病毒還可附著於蛋殼上,通過蛋殼將病毒傳給孵化器中易感雛鵝和雛番鴨造成本病的傳播。該病毒的抵抗力強,在65℃經 3小時、在PH為3.0的37℃溶液中經1小時的作用下,仍能保持其感染性。對氯仿,乙醚和多種消毒劑不敏感,在-8℃冰箱內能存活10年以上。

1、診斷

(1)根據臨床症狀:雛鵝感染本病時日齡不同,其臨床症狀,發病率、死亡率和病程長短有較大差異。1周齡內雛鵝發病常呈最急性型,往往無前期症狀,一發現即極度衰弱或倒地亂劃,不久即死亡。在第2周齡內發生的多為急性型,病鵝表現精神萎頓,縮頭,行走困難,食慾減退,進而廢絕,嚴重腹瀉,排出灰白色或黃綠色帶有氣泡的稀糞。呼吸困難,喙的前端色澤發紺,眼鼻端有漿性分泌物,病鵝臨死前常出現頭頸扭轉、兩腳麻痺、全身抽搐等神經症狀,病程1-2天。2周齡後發病的病程稍長,一部分轉為亞急性型,以精神萎頓,拉稀,消瘦為主要症狀。病死率一般在50%以下。大部分耐過鵝在一段時間內都表現為生長受抑制,羽毛脫落。少數病鵝還可以自然康復。

(2)根據病理剖檢:最急性型病例病變不明顯,除小腸粘膜充血或出血,膽囊腫大外,其它器官一般無明顯病變。急性病例表現為全身性敗血變化。本病的特徵性病變為腸道尤其是靠近回盲部的腸段呈現典型的卡他性、纖維素性、壞死性腸炎的變化,腸中下段整片腸粘膜壞死脫落,與凝固的纖維素性滲出物形成栓子或包裹在腸內容物表面的假膜,堵塞腸腔,外觀極度膨大,質地堅實,狀如香腸。剖開栓子,可見中心是深褐色的乾燥的腸內容物。有的病雛鵝小腸內會形成扁平帶狀的纖維素性凝固物。亞急性型更易發現上述特有的變化。其餘的病變還有肝臟腫大、呈深紫色或黃紅色,膽囊明顯膨大、充滿暗綠色膽汁等。有的病雛鵝的中樞神經系統也有明顯變化,腦膜及實質血管充血並有小出血灶。

根據本病僅引起雛鵝、雛番鴨發病的流行特點,結合嚴重腹瀉與神經症狀的出現以及小腸出現特徵性的病變可作出初步診斷。必要時可經病毒分離鑑定或血清特異性抗體檢查來確診。

2、防治

本病目前無有效治療藥物。除採取常規的衛生防疫措施外,主要依靠疫苗進行免疫接種。目前多使用小鵝瘟弱毒苗用於種鵝和雛鵝的免疫接種。種鵝於開產前15天左右,皮下或肌肉注射小鵝瘟弱毒疫苗2-4頭份,可使孵出的雛鵝得到母源抗體的有效保護,種鵝免疫4個月後,雛鵝保護率有所下降,種鵝必須再次免疫。如種鵝未經免疫,應對出殼48小時內的雛鵝進行免疫接種,通常每隻1頭份,進行皮下注射,免疫後7天內嚴格隔離飼養。對於發病初期的病雛鵝每隻注射抗小鵝瘟高血清1毫升也可明顯降低死亡率。

(二)鵝副粘病毒病

鵝副粘病毒病是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各種年齡都會發病,主要發生於15日齡至60日齡的雛鵝,鵝齡越小發病率和死亡率越高,病程短,康復少。本病的流行無明顯的季節性。主要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也能通過種鵝蛋傳染。各種品種的鵝均會感染髮病,與病鵝同群的雞會發病,而同群的鴨未見發病。該病毒抵抗力不強,常用的消毒藥物都能殺滅。

1、診斷

(1)根據臨床症狀:精神沉鬱、委頓,兩肢無力而蹲地,飲水量增加。後期出現扭頸、轉圈、仰頭等神經症狀,尤其在飲水後更明顯,10日齡左右雛鵝常出現甩頭現象。病初拉白色稀糞、後呈水樣,帶暗紅色、黃色或墨綠色。一般發病率為40-100%,死亡率為30-100%,部分病鵝可逐漸康復,一般於病後6- 7天開始好轉,9-10天康復。

(2)根據病理剖檢:特徵性病變主要在消化道。食道粘膜特別是下端有散在芝麻粒大小的灰白色或淡黃色易剝離的結痂,剝離後可見斑點或潰瘍。部分病鵝的腺胃及肌胃充血、出血。腸道粘膜上有淡黃色或灰白色芝麻粒大小至小蠶豆粒大纖維素性壞死性結痂,剝離後呈出血性潰瘍面。盲腸扁桃體腫大,明顯出血,盲腸和直腸粘膜上有同樣的病變。肝腫大,淤血,質地較硬。脾臟腫大,有芝麻粒至綠豆大的壞死灶。胰腺腫大,有灰白色壞死灶。心肌變性,部分病例心包有談黃色積液。

本病的初期症狀和病變很似小鵝瘟,易與小鵝瘟混淆誤診。

2、防治

鵝副粘病毒病目前無療效較好的治療藥物,只有採取綜合防制措施,鵝群一旦發生本病,立即將病鵝隔離或淘汰,死鵝深埋,徹底消毒,以消滅本病的發生和流行。

(三)鵝大腸桿菌病(鵝大腸桿菌性生殖器官病)

本病俗稱蛋子瘟,又名卵黃性腹膜炎。是大腸桿菌引起母鵝產蛋期間發病的一種傳染病,死亡率很高,所以群眾俗稱為蛋子瘟。特徵是卵巢,卵子和輸卵管感染髮炎,最後發展為瀰漫性腹膜炎。本病常在產蛋鵝中流行,一般是產蛋初期零星發生,產蛋高峰期發病最多,非產蛋期間不易感,一旦發病,常造成母鵝成批死亡。公鵝在任何季節都易感,並可通過交尾傳染,一般不會因本病而死亡,公鵝在本病的傳播上起著重要作用。

1、診斷

(1)根據臨床症狀:母鵝群在開始產蛋後不久即發現有部分母鵝表現精神沉鬱,食慾減退,不願走動,離群,下水後在水面上飄浮,仔細檢查時,可見病鵝的肛門周圍沾著汙穢發臭的排洩物,排洩物中混有蛋清,凝固的蛋白或卵黃小塊,最後病鵝完全不吃、失水、眼球凹陷,衰弱而死亡,病程3-7天,少數病鵝能自愈康復,但不能恢復產蛋。患病公鵝症狀較輕,僅在陰莖上出現紅腫、潰瘍或結節,病重的在陰莖表面分佈有芝麻至黃豆大小的壞死灶,陰莖脫垂外露不能縮回洩殖腔。

(2)根據病理剖檢:母鵝主要變化為卵黃性腹膜炎,剖開腹腔,可見腹腔中充滿淡黃色腥臭的液體和破壞的卵黃,腹腔器官表面有淡黃色凝固的纖維素性滲出物。腸繫膜發生炎症,並有出血點,腸管相互粘連。卵巢變形萎縮,呈灰褐色或醬色等,有的卵子皺縮。積留在腹腔中的卵黃如果時間過長即凝固成硬塊。輸卵管粘膜發炎,有黃色纖維素性滲出物沉著。

2、防治

平時加強鵝群的消毒衛生措施,定期消毒。發現病鵝應立即隔離治療。用鏈黴素肌注,每隻5-10萬單位,每日2次,2-3天為一療程。或用土黴素每千克體重 35毫克,拌料,連喂5天。或用複方敵菌淨每千克體重20毫克,或按0.02%混入飼料作預防用;每千克體重30毫克或0.03%混入飼料作治療用。

在本病流行區用鵝蛋子瘟滅活菌苗(鵝大腸桿菌滅活菌苗),對每隻母鵝在產蛋開始前15天左右肌肉注射1毫升。免疫後5個月仍有95%的保護率。對已發病鵝群也可注射菌苗,每隻肌注1-2毫升,7天后即能迅速控制本病的流行和發生。

鴨醫老葛簡介

12年到13年在新希望六和擔任技術員,

13年到14年在天普陽光擔任技術廠長 ,

14年到15在榮達任區域經理,(期間在聊城大學動物醫學專業進修)

15年到至今任徐州新牧技術總監兼任北京雲騰農學院水禽醫生 北京愛農在線專家講師 康大夫認證講師

解決養殖困難 找百度 百度水禽醫生老葛 來幫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