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能”!光合作用對果樹(獼猴桃)的影響

“光合能”!光合作用對果樹(獼猴桃)的影響

在我們球上,絕大多數植物經過幾十、幾百萬年甚至幾千萬年的進化,已經適應了各種不同的環境,特別是對於陽光的適應,並且已經還把陽光轉化成多種營養物質供自己生長繁衍。如今植物們已經不能離開陽光了,否則就會死亡,故而有“萬物生長靠太陽”的名言。

陽光到底對植物有什麼影響呢?大多數人只知道植物的葉子吸收太陽光後,生成了葉綠素,所以植物的葉子大都是綠色的,其它的就知之甚少了。植物演化出各種各樣的葉子,通過葉子吸收陽光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為自身的生長服務,否則就沒有必要有葉子了。

植物吸收陽光後,在光合作用下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轉化成有機物,並儲存能量釋放出氧氣。這有機物就是植物生長所需的能量,它裡面有木質素、半木質素、纖維素、膳食纖維、果膠、植物基因鏈子結合素、蛋白質、各種維生素等等,還部分地吸收空氣中的氮元素和別的化學成分,我們暫且把這些轉化成營養物質的陽光產物叫做“光合能”。

“光合能”會通過植物的皮質輸送功能(皮層裡眾多的營養輸送導管是該功能的通道)輸送到果實、枝幹、枝條以及根部,以滿足植物的生長和新陳代謝需求(根部也有新陳代謝習性的,老根逐漸死亡,新根滋生取而代之),而根部吸收的土壤中的水分和元素養分同樣通過皮質輸送功能回輸到枝幹、枝條、果實及葉片部位,用以滿足植物更好更充分地吸收陽光。這個輸送與反輸送就是所說的植物的養分互補,它是植物在地球上演化的特性決定的,他們相得益彰完美自然。

陽光對我們獼猴桃的生長速度和形態影響最大。“光合能”促進它的組織和器官分化,制約著各器官的生長速度和發育比例,獼猴桃個頭大,則籽粒多而飽(也與授粉有關係),反之則籽粒少而癟。“光合能”從生理上控制著細胞分裂、伸長。“光合能”不足,導致徒長、黃化,抑制根系發育、花芽形成和發育不良,生理受阻,落花落果嚴重(當然缺素症也是因素之一)。陽光在果樹全年生長過程中有個光周期效應(光照週期與暗期互相交替變化,我們稱為光周期),主要是將“光合能”用來誘導花芽、花蕾分化形成,即誘導其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當然我們施肥並結合春剪、夏剪、疏除、摘心等果園措施,也可部分的改變其生長和轉化。哪個自然生理環節出了問題,果樹都無法正常生長。

小時候,我們的房前屋後或院子中栽有不同的果樹,有的年份結果很好,碩果累累,只是果子有點小,而有的年份果子稀少,但是個頭卻比較大,甚至嚴重時只長枝條(俗稱由條)不結果,我們俗稱為大年和小年,但就是不知道到底為什麼。不少人說這是沒上糞缺少肥力的原因,可是施了農家肥後(那時化肥很少見),依然如此。

現在的農業科學逐步找到了根源----這是“光合能”導致的結果。

千百萬年來,植物為了繁衍生息不至於滅絕,經過漫長的歲月變遷,演化出了一種適應環境的習性----生果結籽。結果是為了生出籽粒、保護籽粒,為籽粒傳播服務。果實被各種昆蟲或鳥類啄食後,帶到不同的地方,通過糞便排洩出來,只要不被啄碎,籽粒的胚芽還有生命,落入土壤,即可萌芽生根,又或被空氣流動產生的風力吹到別處完成繁衍。總之植物無所不用其及的在地球上頑強生存。我們所吃到的形態各異的各種水果,其實是果樹保護它們籽粒用以傳播種子的一種特有的手段措施。

獼猴桃的品種繁多,果子裡的籽粒數也各不相同,有的數百,有的數十,這些小小的籽粒百分之九十六以上都具有入土即可萌芽的生理屬性(正常情況下),這是因為每個籽粒裡面分化成了令人可敬的胚芽。胚芽是獼猴桃(所有果樹)最初的生命形態,是全年生長期內一點點吸收陽光轉化成“光合能”的產物。獼猴桃把每年相當量的“光合能”用在果實生長髮育的籽粒上,要滿足籽粒萌生胚芽,同時把剩餘的一部分“光合能”儲存起來,為翌年抽枝發葉,主要是萌發花蕾做準備。如果“光合能”存儲量少,翌年花蕾就少,如果再少,就只能萌芽而生髮不出花蕾。光照在獼猴桃常年生長過程中總量是恆定的,也就是說“光合能”不會增加,甚至只會減少。

當然,來年花蕾的多少決定著產量的高低,這便是大年小年的由來。我們不可能改變光照,也就是說我們無法人為的改變“光合能”的多少,也不可能命令獼猴桃樹給來年多存儲“光合能”。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減少當年果子數,合理負載,讓獼猴桃自身調節“光合能”,把疏除的果子的籽粒消耗的“光合能”節省下來,儲存到樹體內,為來年生髮出更多的花蕾打基礎。這裡我發明了一個“光合能”的分子式:

若當年產量過高,等同於增加了畝均有效胚芽籽粒數,而每畝全年有效“光合能”的分母養分總量不變,那麼分子量的增加等同於來年畝產量的根本值減少。這個光合能分子式可套用在大多數果園實際管理中。全年的“光合能”我們是無法改變的,因為我們無法改變地球地運轉。單位面積上的光照總量永遠是恆定不變的。一個0.8平方米的太陽能光板發出的電量供一個路燈使用,如果給它接上兩個路燈,那理論上照明時間就會縮短一半,而實際上比一半還多。

熱帶地區、亞熱帶地區、溫帶地區以及寒帶地區的植物都已適應了在本地區生長所需的“光合能”的量,這是植物千百萬年演化過來的習性使然。

獼猴桃品種之間差異很大,有些品種大小年相當嚴重,小年時常常是空枝徒長無花無果,無論樹體健壯與否土地肥沃與否,都是空長由條。如果樹體羸弱,小年時非但無果,反倒疾病纏身、根腐嚴重,繼而死樹,各種措施均無法緩解或者治癒,無論施入多少化肥、有機肥料、微肥、菌肥,營養再怎麼均衡都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

合理負載,把控有效葉果比,是獼猴桃穩產高產的關鍵。有的果園有效葉果比失調,過於密蔽,下層果葉受光不足或者無法受光,病蟲嚴重果小色差。有些果園不注重疏果,小牛拉大車,成熟時次果數驚人,品質太差,經濟效益低下。

果園密蔽程度因品種不同株行距不同都有差異,不管什麼品種,在中後期要保證地面上全天候陽光光斑接連不間斷均勻分部為宜。有人提倡果葉比為1:5-8,本人提倡“有效”果葉比為1:8-12,要最大可能地滿足獼猴桃“光合能”需求,為第二年萌生花蕾儘可能多的創造條件,常言說枝繁葉茂果實累累就是這個意思。新生枝條上嫩葉“光合能”差,只能滿足自身的養分需求,待到一定時間後才能生出多餘的“光合能”,供給果實籽粒胚芽分化。

“光合能”儲存充足,來年花蕾特別多,每個新枝上都有6-8個不等的花蕾數,且主花蕾都有耳花,多時可達到3-4個,跟雄株一樣喜人,反之花蕾稀少,亦或徒長。

我們獼猴桃相對別的有些果樹來說生長條件有些苛刻,它介於陽性植物和陰性植物之間,更不是耐陰植物,所以它既喜陰又怕澇,而且抗旱能力差,植物界絕對的耐陰植物極少,相同單位葉面積下光照強度、光照時間和光質三個方面決定著“光合能”的總量。國際上通常用“勒克斯”為光強度單位。明亮日光下獼猴桃生長很好,但不可持續高溫日光,最高耐日光高溫不可高於攝氏43度(目前這個數值有爭議)。若日光溫度高,它的自身保護功能就會開啟,葉片呼吸孔縮小或關閉,以減少水分的蒸發,若再高,葉片就喪失了光合功能、呼吸功能和調節樹體養分功能,大量果子葉子被灼傷,日灼嚴重,繼而乾枯落葉落果,感染各種疾病,嚴重者死樹,特別是7、8月份。日灼通稱光抑制,又叫光破壞。日灼程度也與土壤含水量有很大關係,土壤含水量的多少,我們可以通過灌溉來調控。

總之,讓我們的果樹小牛拉大車,超負荷掛載是農業種植科學的大忌。如果大年價格好小年價格差,損失會相對少一點,反過來損失可就大多了。從長遠來說,大小年屢屢循環,樹勢將越發衰弱,以至於到後來大年都不如當初的小年,若銷售市場上優化整合,發生優質正果和差等次果價格大跳水大換血,那可就欲哭無淚了。

切記,無論地力肥沃與貧瘠,樹體強壯與羸弱,與它的大小年關係不是很大。千百萬年來,獼猴桃進化到現在,它的習性是以自身物種繁衍為第一大任,必須先將“光合能”用在籽粒分化胚芽這個先決條件上之後,才將剩餘的“光合能”儲存起來,為翌年新生枝條萌生花蕾做準備打基礎,果子多則籽粒多,消耗的“光合能”更多(再次強調)。

植物進化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以根擴展繁殖,有的以果實籽粒繁殖,有的則是根和籽同時頑強擴展,甚至枝條都有繁殖的生理屬性,我們的扦插育苗這一技術就是利用了植物的這一屬性。

種植者們萬萬不可樂道那些在同類品種中產量創“奇蹟”的果園,豈不知這“奇蹟”是以先年小年為代價的,而且還是寅吃卯糧,消耗了來年的“光合能”和礦物質養分,來年肯定還是小年,這其實是得不償失的。“跨黃河過長江”是不切實際的空中樓閣,“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是對科學的一種褻瀆。追求高產的前提必須是穩產,必須是在果樹承載範圍之內。

做務出優質正果,才能笑到最後。

中國獼猴桃產業網(www.51qiyiguo.com),採用“互聯網+產業”方式,以武功獼猴桃為中心,輻射全國獼猴桃上下游企業,整合行業資源,形成全國單品產業上下游聚焦中心。提供獼猴桃種植,加工,銷售產業生態供應鏈的信息服務,帶動產業在線升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