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為什麼常說,養生要“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中醫為什麼常說,養生要“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訴,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

中醫常說,養生要“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如今正值冬季,我們不禁要問,冬季養生為什麼要“藏”呢?

一、冬天養生為什麼要“藏”?

所謂“冬藏”,就是指人到了冬天,應該養精蓄銳、休養生息,以利來年應對春生、夏長、秋收的付出和收穫。

冬藏養生既是大自然植物與動物的生長規律,也是人類一條養生的原則,同時也體現了“天人相應”的中醫原理。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內經》中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明確指出,人若不知冬季養藏之道,冬令依然精液頻洩,那麼身體必然日趨虛弱。

二、冬藏養生補腎固原為本

腎主水,《內經》有“腎者水髒,主津液”,指腎主人體內水液代謝平衡促使津液的生成和排洩。津液代謝通過脾胃運化生成水谷之精,以輸布滋養全身;代謝後的水液,則化為汗、尿和氣排出體外。

三、關於冬藏養生的四個建議

01、保暖避寒

中醫認為: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而衣著的過少過雹室溫過低即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人體將會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所以,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02、保肝養腎

腎為先天之本,屬水,肝屬木,冬天養腎,腎好了,水生木,肝的生髮功能就會得到滋養,春天才有生髮之力。不過冬天保護的陽氣,不僅僅是指腎陽。

03、適當運動

“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特別要注意的是晨練不要太早,有太陽的天氣,等陽光出來再去晨練也不遲。太極拳、養生氣功、慢跑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04、注意情志

冬季情志養生的核心是“內斂寧靜”。肝住疏洩,肝如果有鬱滯,就會生出很多病,所以有氣生百病一說。人在冬天,情志上也要潛藏,不要輕易動肝火。一個人抑鬱也不行,長期情志不暢就可能導致癌症。

四,我們該怎麼做?

早睡睡眠要充足

要獲得充足的睡眠一是睡眠的習慣,冬天夜長日短,人們應順應自然,增加睡眠時間,在冬天熬夜的傷害比平常更大,冬季不要晚睡。晚10點之前要上床休息。二是睡眠質量,一款舒適的枕頭,是享受優質睡眠的前提。若枕頭選擇或使用不當,如過高過低、質地過軟過硬,不但使睡眠質量下降,而且可能損傷頸部組織,導致頸肩痛。

鍛鍊避免冷健身

冬天避免“冷”健身(冬泳、冷水浴等),當代人工作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生活不規律,大多體質以偏虛為主,無論是冬泳或是洗冷水澡,看似一種鍛鍊身體的方式,其實身體要耗費很多的自身熱量(陽氣)來抵禦寒冷,對本來就體質偏虛的人來說尤為不宜。

收斂出汗不宜多

冬天裡不要做出汗太多的運動,汗液屬於“津液”,劇烈運動後,毛孔開張,陽氣隨汗液外洩。冬天不要把皮膚外露,不在冬天減肥,無論是節食、運動或者藥物利尿和減肥的方法,都是在短時間內消耗大量的熱量,屬於“洩”的範疇,減肥不適於在冬天進行。

在冬天不要因寒冷而多蒸桑拿,無論溼蒸還是幹蒸,都會造成汗水大量流瀉,同樣不利養生。冬季一定要懂得收斂,每週洗澡一到兩次就可以了。在冬天不宜做拔罐等排毒功效的保健方式,凡是洩的方式都不適宜在冬天進行。

避寒每日要泡腳

冬天的養生要避寒,“寒從足生”,保持足部的溫暖才有助於身體溫暖。腳部有60多個穴位,三陰經和三陽經都走腳,足底有湧泉穴,屬腎經。洗腳要用溫熱水泡20分鐘以上為佳,應該泡到腳腕以上;高桶泡腳,熱水至少要泡到小腿部位。

飲食忌涼多滋補

冬天少吃涼拌菜、涼麵和性能偏寒的食品。酒最好要溫了喝,不要耗費胃中的陽氣,冬天植物凋零,植物的營養保存在根部與果實之中,吃種子類和果實類的食品是很好的滋補。冬天是補腎的好時機,一些黑色食品都有補腎的作用,如芝麻、核桃、腰果、木耳、黑芝麻、黑豆等,我國民間的傳統食品“臘八粥”,就是用多種不同的果實煮在一起,常吃此類粥有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另外,小麥粥:養心除煩、芝麻粥:益精養陰、蘿蔔粥:消食化痰、胡桃粥:養陰固精、茯苓粥:健脾養胃的大棗粥:益血養氣等,這些粥類都是很好的進補。

讓我們順應自然,在冬季“藏”好自己,儲存實力,保存潛力,以待來春,生髮盎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