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周學文親授:胃,如何對你好一點?

國醫大師周學文親授:胃,如何對你好一點?

總是胃痛、胃脹、胃不適?

沒關係,你有救啦!

今天,國醫大師周學文教授親自教你:

如何對好一點!

國醫大師周學文親授:胃,如何對你好一點?

總是胃痛、胃脹、胃不適?

沒關係,你有救啦!

今天,國醫大師周學文教授親自教你:

如何對好一點!

國醫大師周學文親授:胃,如何對你好一點?

周學文,第三屆國醫大師,國內中醫消化、臨床藥理學術帶頭人之一。從醫50餘年,一直勤奮工作在臨床、科研、教學第一線,擅長治療各種消化系統的常見病和疑難病。

不同病不同養

人體消化系統終日飲食進出、毫不停歇,應了那句“地球不爆炸,腸胃不放假”。如若不小心保護,讓腸胃受了傷,十分容易引起大亂子。

特別是已經患有脾胃疾病的人,如果調護得當,有利於正氣恢復,邪氣去除;如調護不當,則不僅會延誤康復時間,還會使病情反覆,出現新的症狀。

因此,周老建議:腸胃調護需用心!

周老認為,脾胃病有許多種,調護不能千篇一律,最基本也要分個輕重緩急,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起居需順應四時,室內外環境應安靜清爽;

2、勞逸結合,不宜片面強調休息或者活動。

3、消化系統疾病患者在急症、重症或發作期,如潰瘍病發作期、急性胰腺炎或膽囊炎時,應以休息為主,必要時需臥床休息;

4、在慢性病或恢復期時,如慢性肝病、潰瘍病恢復期的患者,應有一定的活動量以促進氣血的運行,增強機體防禦病邪的能力。

但需注意活動量要逐步增加,不可操之過急,以免加重病情,因為消化系統疾病會常因勞累過度而復發。

5、飲食應有節制,不可過飢過飽,宜少吃多餐、規律進食、不吃零食,切不能因為暴飲暴食而傷了脾胃。

6、飲食應以平和為要,偏食辛辣或過熱的食物會使腸胃熾熱而致大便乾燥或出血;大量或長期吃寒涼食物會遏傷脾陽,內生寒氣導致胃痛、腹痛、洩瀉等;

7、適量飲酒,因為大量飲酒易患肝病。

別總是不開心

周老認為,劇烈的情志變化會影響人體正常功能,長期的精神緊張、心情憂慮常常是導致潰瘍病發生的重要誘因。

消化性潰瘍、慢性結腸炎等腸胃疾病的患者,常因有不能進食、噁心、嘔吐、腹瀉、便祕等症狀,或需進行繁多檢查,或因病情反覆,出現焦慮、情緒不穩等心理波動,嚴重者甚至吐血。

對於這些心理負擔重的患者,周學文建議要學會自我開導,解除思想顧慮,放下思想包袱,這是他們早日康復的重要因素。

心情對疾病影響有多大!

周學文曾遇到一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心理負擔特別重,為此,周學文特別擠出診治時間,對她進行心理疏導。

複診時,患者情緒明顯好了很多。停藥半年後來複查,做胃鏡時發現萎縮性胃炎明顯改善。

醫生可治不好所有的病

很多有脾胃不好的人由於長期受疾病困擾,病急亂投醫,對鋪天蓋地養生知識盲目信服、極力追捧“大師”。反覆試了多種偏方、食療,統統不起作用,甚至傷了身體,徒留嘆息!

這樣的做法是周老十分反對的!

他說:“有些老百姓,今天看人家吃什麼,自己就跟著吃,從不考慮自己的身體情況是否適合。我的一位老師講,飲食是個體化、個性化的。我非常認同這位老師的觀點。”

醫聖張仲景看到有治不了的病,寫在了《傷寒論》裡,這說明醫生不可能治所有的病。

所以大家不必一味信服“大師”,包治百病的方法大都是騙人的,到正規醫院就診才是最靠譜的。

中藥也有副作用

在現代中藥的藥理研究上,周學文經驗豐富。他平時對藥物的有效成分、藥物的副作用等方面特別關注。

周學文認為,中藥也有小毒、大毒和劇毒藥之分,並非地“無毒無公害”的,隨意使用中藥做為“保健藥”是不安全的。

比如在老年人中流行每天都吃點三七粉。周學文認為,如果老年人心臟不好,三七粉用量過多會引起心率過速,長期過量容易引起肝細胞損傷。

即使周學文自己在方藥中使用三七粉,也都嚴格控制用量,同時還要加一些其他藥物來保護胃黏膜,斷然不敢隨意使用。

不過,除了治療用的中藥外,目前還有很多使用安全的、藥食同源中藥材可用於食療。因此,周學文對於消化系統疾病的患者,給出了合理的食療搭配建議——

脾胃有寒者,宜食姜、椒類;

胃熱者,可適量吃一些涼潤水果;

胃酸過多者:吃些含鹼麵食;

胃酸缺乏者,飯後可適量飲醋或吃點山楂片;

腹瀉者,全流質、半流質或軟飯為宜,忌茼蒿、茄子、生冷瓜果等寒涼潤滑食物;

肝膽系統疾病患者,宜清淡蔬菜及營養豐富的瘦肉、雞肉、魚類,忌辛辣菸酒刺激品,少進食動物脂肪。

本文來源中國中醫藥報,如需轉載,請與後臺聯繫。

編輯:高繼明

國醫大師周學文親授:胃,如何對你好一點?

總是胃痛、胃脹、胃不適?

沒關係,你有救啦!

今天,國醫大師周學文教授親自教你:

如何對好一點!

國醫大師周學文親授:胃,如何對你好一點?

周學文,第三屆國醫大師,國內中醫消化、臨床藥理學術帶頭人之一。從醫50餘年,一直勤奮工作在臨床、科研、教學第一線,擅長治療各種消化系統的常見病和疑難病。

不同病不同養

人體消化系統終日飲食進出、毫不停歇,應了那句“地球不爆炸,腸胃不放假”。如若不小心保護,讓腸胃受了傷,十分容易引起大亂子。

特別是已經患有脾胃疾病的人,如果調護得當,有利於正氣恢復,邪氣去除;如調護不當,則不僅會延誤康復時間,還會使病情反覆,出現新的症狀。

因此,周老建議:腸胃調護需用心!

周老認為,脾胃病有許多種,調護不能千篇一律,最基本也要分個輕重緩急,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起居需順應四時,室內外環境應安靜清爽;

2、勞逸結合,不宜片面強調休息或者活動。

3、消化系統疾病患者在急症、重症或發作期,如潰瘍病發作期、急性胰腺炎或膽囊炎時,應以休息為主,必要時需臥床休息;

4、在慢性病或恢復期時,如慢性肝病、潰瘍病恢復期的患者,應有一定的活動量以促進氣血的運行,增強機體防禦病邪的能力。

但需注意活動量要逐步增加,不可操之過急,以免加重病情,因為消化系統疾病會常因勞累過度而復發。

5、飲食應有節制,不可過飢過飽,宜少吃多餐、規律進食、不吃零食,切不能因為暴飲暴食而傷了脾胃。

6、飲食應以平和為要,偏食辛辣或過熱的食物會使腸胃熾熱而致大便乾燥或出血;大量或長期吃寒涼食物會遏傷脾陽,內生寒氣導致胃痛、腹痛、洩瀉等;

7、適量飲酒,因為大量飲酒易患肝病。

別總是不開心

周老認為,劇烈的情志變化會影響人體正常功能,長期的精神緊張、心情憂慮常常是導致潰瘍病發生的重要誘因。

消化性潰瘍、慢性結腸炎等腸胃疾病的患者,常因有不能進食、噁心、嘔吐、腹瀉、便祕等症狀,或需進行繁多檢查,或因病情反覆,出現焦慮、情緒不穩等心理波動,嚴重者甚至吐血。

對於這些心理負擔重的患者,周學文建議要學會自我開導,解除思想顧慮,放下思想包袱,這是他們早日康復的重要因素。

心情對疾病影響有多大!

周學文曾遇到一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心理負擔特別重,為此,周學文特別擠出診治時間,對她進行心理疏導。

複診時,患者情緒明顯好了很多。停藥半年後來複查,做胃鏡時發現萎縮性胃炎明顯改善。

醫生可治不好所有的病

很多有脾胃不好的人由於長期受疾病困擾,病急亂投醫,對鋪天蓋地養生知識盲目信服、極力追捧“大師”。反覆試了多種偏方、食療,統統不起作用,甚至傷了身體,徒留嘆息!

這樣的做法是周老十分反對的!

他說:“有些老百姓,今天看人家吃什麼,自己就跟著吃,從不考慮自己的身體情況是否適合。我的一位老師講,飲食是個體化、個性化的。我非常認同這位老師的觀點。”

醫聖張仲景看到有治不了的病,寫在了《傷寒論》裡,這說明醫生不可能治所有的病。

所以大家不必一味信服“大師”,包治百病的方法大都是騙人的,到正規醫院就診才是最靠譜的。

中藥也有副作用

在現代中藥的藥理研究上,周學文經驗豐富。他平時對藥物的有效成分、藥物的副作用等方面特別關注。

周學文認為,中藥也有小毒、大毒和劇毒藥之分,並非地“無毒無公害”的,隨意使用中藥做為“保健藥”是不安全的。

比如在老年人中流行每天都吃點三七粉。周學文認為,如果老年人心臟不好,三七粉用量過多會引起心率過速,長期過量容易引起肝細胞損傷。

即使周學文自己在方藥中使用三七粉,也都嚴格控制用量,同時還要加一些其他藥物來保護胃黏膜,斷然不敢隨意使用。

不過,除了治療用的中藥外,目前還有很多使用安全的、藥食同源中藥材可用於食療。因此,周學文對於消化系統疾病的患者,給出了合理的食療搭配建議——

脾胃有寒者,宜食姜、椒類;

胃熱者,可適量吃一些涼潤水果;

胃酸過多者:吃些含鹼麵食;

胃酸缺乏者,飯後可適量飲醋或吃點山楂片;

腹瀉者,全流質、半流質或軟飯為宜,忌茼蒿、茄子、生冷瓜果等寒涼潤滑食物;

肝膽系統疾病患者,宜清淡蔬菜及營養豐富的瘦肉、雞肉、魚類,忌辛辣菸酒刺激品,少進食動物脂肪。

本文來源中國中醫藥報,如需轉載,請與後臺聯繫。

編輯:高繼明

國醫大師周學文親授:胃,如何對你好一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