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路誌正薦方:如何對付口苦口黏口臭,這劑方藥到病除

國醫大師路誌正薦方:如何對付口苦口黏口臭,這劑方藥到病除

路誌正國醫大師1920年12月出生,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2009年被評為“國醫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1920年生於河北省藁城市的一箇中醫世家,善用脾胃學說治疑難雜病,被稱為“雜病聖手”。最早認定中醫對乙腦治療的成果,首創穴位編碼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被評為首屆“國醫大師”。

我們的身體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小問題,這些問題其實都是身體給我們的警示,提醒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當出現了口苦口乾時,就要考慮肝膽問題。如果這時候的舌苔黃膩,那多半是肝膽溼熱。當一個物品在過於潮溼的環境中時就容易腐爛,腐爛後鬱而發熱,熱就會向上躥。我們身體內部也如此,所以肝膽溼熱的病人常表現為舌苔黃膩或口苦口乾。

國醫大師路誌正薦方:如何對付口苦口黏口臭,這劑方藥到病除

路誌正國醫大師1920年12月出生,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2009年被評為“國醫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1920年生於河北省藁城市的一箇中醫世家,善用脾胃學說治疑難雜病,被稱為“雜病聖手”。最早認定中醫對乙腦治療的成果,首創穴位編碼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被評為首屆“國醫大師”。

我們的身體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小問題,這些問題其實都是身體給我們的警示,提醒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當出現了口苦口乾時,就要考慮肝膽問題。如果這時候的舌苔黃膩,那多半是肝膽溼熱。當一個物品在過於潮溼的環境中時就容易腐爛,腐爛後鬱而發熱,熱就會向上躥。我們身體內部也如此,所以肝膽溼熱的病人常表現為舌苔黃膩或口苦口乾。

國醫大師路誌正薦方:如何對付口苦口黏口臭,這劑方藥到病除

肝膽溼熱的常見症狀

  • 頭昏頭脹、口苦口黏

  • 舌苔厚膩、舌體胖大

  • 睏倦乏力、血壓不穩

茵陳大棗湯

【材料】茵陳12克,大棗10枚。

【做法】將大棗掰碎,與茵陳共入鍋中,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

【用法】飯後飲用。分1~2次食棗、喝湯,也可代茶飲隨飲。

平時肝膽溼熱的朋友,可以將茵陳和大棗搭配,作為家庭保健的一個小方。

這個小方的適用人群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一是要有肝膽的症狀,比如脾氣急躁,肝區疼痛、不適,慢性膽囊炎,脂肪肝等;

二是體內有溼熱,比如舌質偏紅,舌苔黃膩。如果你自己看不懂舌苔的話,起碼要有口苦、口黏的感覺。否則單純的一般溼邪,沒有化熱的,不建議採用這種方法。

茵陳是一個苦寒的藥,喝起來口感不太好,大棗有保護脾胃的作用,而且味兒甜,加入後,一是可以保護脾胃,二是可以中和苦寒的味道。茵陳和大棗的搭配符合中醫的搭配原則,既清利肝膽,又顧及脾胃。

為什麼肝膽上的病,還要照顧到脾胃呢?

中醫講,溼性纏綿,肝膽上的溼熱不是短時間能去除的。溼熱膠結,如油入面。什麼意思呢?人體內的溼熱狀況,就好像把油和麵粉混在一起一樣,難分難解。不管是保健用的茵陳大棗湯還是醫生開的茵陳蒿湯,都要服用一段時間才會起到作用。

但是長期服用苦寒的藥物一定會損傷脾胃,所以要保護好脾胃,否則再好的藥也發揮不了作用。而且,如果不保護脾胃,肝膽疾病嚴重到一定程度時,也會損傷到脾胃。所以,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提到“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這個觀念在現在臨床上的應用非常廣泛。

國醫大師路誌正薦方:如何對付口苦口黏口臭,這劑方藥到病除

路誌正國醫大師1920年12月出生,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2009年被評為“國醫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1920年生於河北省藁城市的一箇中醫世家,善用脾胃學說治疑難雜病,被稱為“雜病聖手”。最早認定中醫對乙腦治療的成果,首創穴位編碼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被評為首屆“國醫大師”。

我們的身體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小問題,這些問題其實都是身體給我們的警示,提醒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當出現了口苦口乾時,就要考慮肝膽問題。如果這時候的舌苔黃膩,那多半是肝膽溼熱。當一個物品在過於潮溼的環境中時就容易腐爛,腐爛後鬱而發熱,熱就會向上躥。我們身體內部也如此,所以肝膽溼熱的病人常表現為舌苔黃膩或口苦口乾。

國醫大師路誌正薦方:如何對付口苦口黏口臭,這劑方藥到病除

肝膽溼熱的常見症狀

  • 頭昏頭脹、口苦口黏

  • 舌苔厚膩、舌體胖大

  • 睏倦乏力、血壓不穩

茵陳大棗湯

【材料】茵陳12克,大棗10枚。

【做法】將大棗掰碎,與茵陳共入鍋中,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

【用法】飯後飲用。分1~2次食棗、喝湯,也可代茶飲隨飲。

平時肝膽溼熱的朋友,可以將茵陳和大棗搭配,作為家庭保健的一個小方。

這個小方的適用人群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一是要有肝膽的症狀,比如脾氣急躁,肝區疼痛、不適,慢性膽囊炎,脂肪肝等;

二是體內有溼熱,比如舌質偏紅,舌苔黃膩。如果你自己看不懂舌苔的話,起碼要有口苦、口黏的感覺。否則單純的一般溼邪,沒有化熱的,不建議採用這種方法。

茵陳是一個苦寒的藥,喝起來口感不太好,大棗有保護脾胃的作用,而且味兒甜,加入後,一是可以保護脾胃,二是可以中和苦寒的味道。茵陳和大棗的搭配符合中醫的搭配原則,既清利肝膽,又顧及脾胃。

為什麼肝膽上的病,還要照顧到脾胃呢?

中醫講,溼性纏綿,肝膽上的溼熱不是短時間能去除的。溼熱膠結,如油入面。什麼意思呢?人體內的溼熱狀況,就好像把油和麵粉混在一起一樣,難分難解。不管是保健用的茵陳大棗湯還是醫生開的茵陳蒿湯,都要服用一段時間才會起到作用。

但是長期服用苦寒的藥物一定會損傷脾胃,所以要保護好脾胃,否則再好的藥也發揮不了作用。而且,如果不保護脾胃,肝膽疾病嚴重到一定程度時,也會損傷到脾胃。所以,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提到“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這個觀念在現在臨床上的應用非常廣泛。

國醫大師路誌正薦方:如何對付口苦口黏口臭,這劑方藥到病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