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化外援,大V們為什麼不高興'

"

沈佔明


"

沈佔明


歸化外援,大V們為什麼不高興


最近,中國足球外援歸化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並且已經有幾名高水平外援完成了入籍工作,很快就能代表國家隊出場比賽。這是個好消息,很多球迷高興。但也有人不高興,比如我們的鄰居韓國,有的譏諷有的挖苦,說“中國足球把希望寄託於外國人身上”“十四億人就找不出來十一個會踢球的嗎”等等。人家不高興可以理解,對手嘛。

但中國國內也有一些人不高興,不是那些被迫開始競爭上崗的白斬雞球員,那也可以理解,而是一些足球界的大V。大V對這件事不高興有兩個理由:一是有中國血緣的入籍尚可,但純種外國人代表中國比賽,不倫不類;二是足球要從娃娃抓起,青訓是中國足球的未來,靠歸化只能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是短視行為。

大V的第一個理由明顯錯誤。

現在都21世紀了,竟然還一腦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維?什麼是中國血統?是漢族還是目前的五十六個民族,抑或還是歷史上所有曾在中國留下足跡的民族?中華歷史幾千年,分分合合,遷徙通婚,幾千年後的今天誰的血統更純?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的偉人吧,他有鮮卑血統,頭髮都是黃的;三國時期的馬超,“身體洪大,面鼻雄異”,據說和現在的亞美尼亞人同種。

血統論不是新觀點,在二戰時期的德國就喧囂一時,戰後清算,終於沒人敢再說什麼“純種雅利安人”了。想不到在今天的中國,還有人拿將過來,填新詞,老調重彈。放眼世界,日本隊有個拉莫斯,德國隊有個厄齊爾,最誇張的是美國乒乓球隊,一出場,清一色的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一張嘴,東北味、四川味、山東味、陝西味,就是沒有美國味。但那又怎樣?對一個國家來說,重要的是你這個人愛不愛這個國家,能為這個國家作多少貢獻,誰在乎你的血液是什麼品種?

大V關於娃娃青訓的觀點乍一聽正確極了,每個字都閃爍著真理的光輝。誰能否認未來很重要呢?但問題是:有多少娃娃們願意被足球抓?有多少青年願意被足球訓?換句話說,中國有十四億人,但有多少足球人口?

現在非同以往,娃娃們的未來有很多選擇。大多數被父母督促著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少數劍走偏鋒的,人家可以彈鋼琴、學油畫、跳舞蹈,實在要搞體育,可以打乒乓球、羽毛球、籃球、檯球、圍棋,幹嗎非得練足球?

但看看這些年足球的現狀,成績越來越糟,管理越來越亂,前景越來越暗淡。以前好在還自認準一流,後來變成二流,到現在連越南、印度聽說和中國分一組都歡天喜地,覺得抽了個上上籤。足球成了全國人民的大痰盂,相聲小品天天調侃,媒體網上瘋狂吐槽。這樣的形象,哪個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寶寶置身其間?又怎能激起青少年的興趣?沒人蔘加,你抓誰?你訓誰?

歸化高水平外援,解決不了中國足球的諸多痼疾,但至少會大概率地提高成績。成績有了,形象好了,大家關注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足球的“未來”才有土壤,我們才有資格談抓未來,談足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過去幾十年,四年一個輪迴,大家一直摸黑走路,磕磕碰碰,崴腳摔跤。現在終於有所改進了,雖然只能看到前面一小段路,但相比之下已經挺好了。放眼未來的口號很雄壯,但終究還要低頭走路。

體育比賽是殘酷的,勝者為王。為了勝利,合法地利用規則,公平地參與競爭,這是我們的權利。在歸化外援這件事上,我們不是首創者,也不是終結者,我們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個參與者。我們步子邁得很晚,也很小,好在我們邁出了這一步。

(作者系公務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