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朗讀者》之後的綜藝清流

這才是《朗讀者》之後的綜藝清流

你有多久沒寫過信了 ... 或者是,從朋友、父母、愛人那兒收到一封來信,看見他們對你說“展信快樂” ... ...

拇指君很久沒有過這樣的體驗了,關於書信來往的記憶,也都遠遠地停留在了初高中的時候。

但最近的播出的一檔高分綜藝,又讓我在心裡重拾起了寫信的想法,這檔節目叫

《見字如面》

這才是《朗讀者》之後的綜藝清流

《見字如面》是國內首檔專門朗讀書信的節目,它的製作靈感來自於英國知名節目的《Letters Live》,主要以明星讀信的方式帶領著觀眾回顧和感受那些關於信中的故事。

早在去年,《見字如面第一季》就在豆瓣上憑藉“零差評”的口碑獲得了 9.3 的高分評價,雖然後來評分有所下降,但依舊穩定在 8.9。

如今《見字如面第二季》時隔半年迴歸而來,即使目前只播出了一集,卻引得了周迅、黃志忠等讀信人和無數觀眾為它哽咽落淚,豆瓣評分更是高達 9.5 分。

這才是《朗讀者》之後的綜藝清流

在第一季中,節目組邀請了張國立、歸亞蕾、張涵予、何冰、林更新等涵蓋老中青三代的 10 位嘉賓為觀眾朗讀了 76 封信件,解讀了關於這些信件背後的 76 個故事。

而到了第二季,除了歸亞蕾、何冰等人繼續加盟之外,還新邀請了周迅、李立群、張豐毅、黃志忠、吳剛、於和偉等表演藝術家,來為觀眾重溫每封書信裡中國故事。

在主題編排上,《見字如面第二季》也採取了新的形式。

十二期節目中的每一期都各有主題,有的關於古韻先鋒、忠義背叛,有的關於眾生世相、傳承生長。

而第一期節目的主題,則是關於“生死”。

這才是《朗讀者》之後的綜藝清流

“生死”的第一封信,是來自於太平輪沉船事件倖存者的一封家書。

1949 年 1 月,太平輪滿載著 932 名乘客與水手從上海駛往臺灣基隆。

由於夜航超載,太平輪在舟山群島海域與另一艘輪船相撞,並爆炸沉入海底。

整艘船最終只有 38 人獲救,寫信的人名叫周侶雲,是其中的三十八分之一。

在周侶雲的信上,她用她的視角描述了那次沉船事件的始末,幸運的是她生還了。

不幸的是,在她看來這並不是一件值得獨自慶幸的事,因為她眼睜睜看著身邊同行的人就這麼瞬間沒了。

這才是《朗讀者》之後的綜藝清流

船到碼頭時,看見功哥的父親走來,他要哭了 ... ...

信到這兒,讀信人周迅也哽咽停頓了。

但我有什麼辦法安慰他呢 ... ... 僅 38 人獲救,四個人被救上來時已經凍死了。

現在我眼睛一閉上,就覺得身體漂浮在水裡,漸漸往下沉,往下沉 ... ...

我想,一定是上天不允許我去臺灣的。

這才是《朗讀者》之後的綜藝清流

在整期節目中,拇指君最喜歡的,其實是每當信件被讀完,後臺學者嘉賓解讀信件故事的環節。

相信在很多人看來,太平輪的沉船無疑是中國的一場泰坦尼克號式的大悲劇。

但第一期節目中的解讀嘉賓樑文道卻說,太平輪是那個年代下社會大變局當中的一葉“孤”舟。

一封書信的背後涵蓋了一個故事,而一個故事的背後則是一個社會的縮影。

這才是《朗讀者》之後的綜藝清流

周迅帶來的第二封信,是抗日戰爭空軍遇難家屬寫給敵軍家屬的一封遠洋信。

在 1938 年的武漢空戰中,空軍戰士陳懷民駕駛著戰機與日軍的一架戰機同歸於盡。

陳懷民的妹妹陳難在搜尋哥哥遺骸的過程中,無意發現了敵軍士兵高橋憲一口袋裡藏著的一封家書和妻子美惠子的一張照片。

如果你是陳難,或許會因痛恨而撕碎這封敵軍家屬的信和照片,但陳難在看了美惠子的信後沒有這麼做,而是給她寫了一封信。

在信中,陳難對美惠子說:

由於我強烈的哀傷,我就常常思念到你。想到你的整天在笑中生活中的兩個孩,和你此後殘缺淒涼的生涯 ... ...

我決不會因為你們國內的軍閥對我們的侵略而仇很你。我深深瞭解你們被那瘋狂的軍閥壓迫的痛苦。

一場國難,是兩個家庭的悲劇,但又何止是“兩個”家庭。

這才是《朗讀者》之後的綜藝清流

而讓全場觀眾最深受觸動的,則是演員黃志忠所讀的一封兒子寫給媽媽的信。

寫信人叫李真,是一位華南農業大學的在讀研究生,同時也是一名白血病患者。

李真本來想學成歸來,改寫自己本不富裕的農村家庭的命運 .

但無奈命運總愛開玩笑,由於李真的病情 , 家裡不僅因此負債累累,照顧他的母親也幾度瀕臨崩潰。

對李真來說,死亡或許說不定哪天就會突然降臨,但他也像如今的多數人一樣羞於表達、羞於深情,甚至不忍告別 ... ...

面對自然生死,演員歸亞蕾在瓊瑤的信中讀道:

我們常常說,生是偶然,不只一個偶然,是太多太多的偶然造成的,死亡卻是當你出生時,就已經註定的事。

那麼,為何我們要為“誕生”而歡喜,卻為死亡而悲傷呢 ... ...

“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

醉意生死,向死而生。

這才是《朗讀者》之後的綜藝清流

在《見字如面》的這些信中,我們看到了關於生死的討論。當下是幸喜也好,恐懼也好,但總有一天,你會淡然處之。

有人說:“我在這速食的時代寫信給你。我從不抱怨郵局太慢,急什麼呢?我有一生可以等待。”

是啊,“我”從不抱怨郵局太慢,你的信又何止值得珍藏一生 ...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