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讀《資治通鑑》| 驕矜者敗,自恃者危'

"

子擊出,遭田子方於道,下車伏謁。

子方不為禮。

子擊怒,謂子方曰:“富貴者驕人乎?貧賤者驕人乎?”

子方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富貴者安敢驕人!國君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失其國者未聞有以國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聞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貧賤者,言不用,行不合,則納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貧賤哉!”

子擊乃謝之。

——《資治通鑑》·卷一·周紀一

簡 譯

有一天,魏文侯的兒子魏擊出門辦事,在路上偶遇了他的老師田子方。

魏擊禮貌地下車伏拜,向田子方行禮。

然而,田子方卻並沒有回禮。

魏擊見田子方如此傲慢,立馬變臉,怒氣衝衝地問田子方:“是富貴的人能對人驕傲呢,還是貧賤的人能對人驕傲?”

田子方說:“當然是貧賤的人才能對人驕傲啊,富貴的人哪敢對人驕傲呢!國君如果對人驕傲就會亡國,卿大夫對人驕傲就將敗家,一旦亡國或敗家,就再沒有曾經的禮遇了。至於貧賤的士人,意見不被採納,做事不合人意,大不了穿鞋走人,反正到哪都是貧賤之人!”

魏擊聽後,為自己的失禮向田子方謝罪。

"

子擊出,遭田子方於道,下車伏謁。

子方不為禮。

子擊怒,謂子方曰:“富貴者驕人乎?貧賤者驕人乎?”

子方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富貴者安敢驕人!國君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失其國者未聞有以國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聞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貧賤者,言不用,行不合,則納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貧賤哉!”

子擊乃謝之。

——《資治通鑑》·卷一·周紀一

簡 譯

有一天,魏文侯的兒子魏擊出門辦事,在路上偶遇了他的老師田子方。

魏擊禮貌地下車伏拜,向田子方行禮。

然而,田子方卻並沒有回禮。

魏擊見田子方如此傲慢,立馬變臉,怒氣衝衝地問田子方:“是富貴的人能對人驕傲呢,還是貧賤的人能對人驕傲?”

田子方說:“當然是貧賤的人才能對人驕傲啊,富貴的人哪敢對人驕傲呢!國君如果對人驕傲就會亡國,卿大夫對人驕傲就將敗家,一旦亡國或敗家,就再沒有曾經的禮遇了。至於貧賤的士人,意見不被採納,做事不合人意,大不了穿鞋走人,反正到哪都是貧賤之人!”

魏擊聽後,為自己的失禮向田子方謝罪。

靜讀《資治通鑑》| 驕矜者敗,自恃者危

品《鑑》

1

田子方是端木賜(即子貢,孔子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的弟子,名師出高徒,田子方在當時以道德學問聞名於諸侯,被魏文侯禮聘為師。

多年前,魏文侯的爺爺魏桓子,曾聯手趙、韓兩大家族,讓“富貴而驕”的智瑤身死族滅,最後三家分晉,掙得了魏國基業。

田子方之所以用自己的“無禮”激怒魏擊,目的就是要讓他的學生——魏國接班人魏擊——懂得“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的道理。

田子方的核心觀點是,貧賤者對人驕傲還好,反正“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沒什麼重要東西可失去,但是富貴者如果對人驕橫,就可能失去來之不易的一切,所以,像魏擊這樣的“富貴者”,必須時刻提醒自己“不可驕人”。

“富貴者不可驕人”是對的,例子舉得也恰當,但對田子方說的“貧賤者可驕人”,我們不必太認真,因為這很可能是當時田老師為增強教育效果而使用的對比手法,絕非讓“貧賤者”對號入座到處去“驕人”。

“貴者宜謙不宜傲,卑者宜恭不宜放”,才是穩妥正確的姿勢。

"

子擊出,遭田子方於道,下車伏謁。

子方不為禮。

子擊怒,謂子方曰:“富貴者驕人乎?貧賤者驕人乎?”

子方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富貴者安敢驕人!國君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失其國者未聞有以國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聞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貧賤者,言不用,行不合,則納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貧賤哉!”

子擊乃謝之。

——《資治通鑑》·卷一·周紀一

簡 譯

有一天,魏文侯的兒子魏擊出門辦事,在路上偶遇了他的老師田子方。

魏擊禮貌地下車伏拜,向田子方行禮。

然而,田子方卻並沒有回禮。

魏擊見田子方如此傲慢,立馬變臉,怒氣衝衝地問田子方:“是富貴的人能對人驕傲呢,還是貧賤的人能對人驕傲?”

田子方說:“當然是貧賤的人才能對人驕傲啊,富貴的人哪敢對人驕傲呢!國君如果對人驕傲就會亡國,卿大夫對人驕傲就將敗家,一旦亡國或敗家,就再沒有曾經的禮遇了。至於貧賤的士人,意見不被採納,做事不合人意,大不了穿鞋走人,反正到哪都是貧賤之人!”

魏擊聽後,為自己的失禮向田子方謝罪。

靜讀《資治通鑑》| 驕矜者敗,自恃者危

品《鑑》

1

田子方是端木賜(即子貢,孔子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的弟子,名師出高徒,田子方在當時以道德學問聞名於諸侯,被魏文侯禮聘為師。

多年前,魏文侯的爺爺魏桓子,曾聯手趙、韓兩大家族,讓“富貴而驕”的智瑤身死族滅,最後三家分晉,掙得了魏國基業。

田子方之所以用自己的“無禮”激怒魏擊,目的就是要讓他的學生——魏國接班人魏擊——懂得“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的道理。

田子方的核心觀點是,貧賤者對人驕傲還好,反正“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沒什麼重要東西可失去,但是富貴者如果對人驕橫,就可能失去來之不易的一切,所以,像魏擊這樣的“富貴者”,必須時刻提醒自己“不可驕人”。

“富貴者不可驕人”是對的,例子舉得也恰當,但對田子方說的“貧賤者可驕人”,我們不必太認真,因為這很可能是當時田老師為增強教育效果而使用的對比手法,絕非讓“貧賤者”對號入座到處去“驕人”。

“貴者宜謙不宜傲,卑者宜恭不宜放”,才是穩妥正確的姿勢。

靜讀《資治通鑑》| 驕矜者敗,自恃者危

2

戒驕戒傲,歷來是修身之要。

曾國藩曾結合自己畢生閱歷寫了一部《敗經》,以闡述他對“敗”的深刻感悟,其中一卷就是“驕敗”,全卷不長,摘錄如下:

敗家之弊,皆從驕生。

驕矜者敗,自恃者危。

長傲多言,敗家喪身。

庸人敗惰,才人敗驕。

人道害盈,鬼神福謙。

軍事之敗,非驕即惰。

謙謹載福,驕滿招禍。

恃才傲物,人生危道。

"

子擊出,遭田子方於道,下車伏謁。

子方不為禮。

子擊怒,謂子方曰:“富貴者驕人乎?貧賤者驕人乎?”

子方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富貴者安敢驕人!國君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失其國者未聞有以國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聞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貧賤者,言不用,行不合,則納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貧賤哉!”

子擊乃謝之。

——《資治通鑑》·卷一·周紀一

簡 譯

有一天,魏文侯的兒子魏擊出門辦事,在路上偶遇了他的老師田子方。

魏擊禮貌地下車伏拜,向田子方行禮。

然而,田子方卻並沒有回禮。

魏擊見田子方如此傲慢,立馬變臉,怒氣衝衝地問田子方:“是富貴的人能對人驕傲呢,還是貧賤的人能對人驕傲?”

田子方說:“當然是貧賤的人才能對人驕傲啊,富貴的人哪敢對人驕傲呢!國君如果對人驕傲就會亡國,卿大夫對人驕傲就將敗家,一旦亡國或敗家,就再沒有曾經的禮遇了。至於貧賤的士人,意見不被採納,做事不合人意,大不了穿鞋走人,反正到哪都是貧賤之人!”

魏擊聽後,為自己的失禮向田子方謝罪。

靜讀《資治通鑑》| 驕矜者敗,自恃者危

品《鑑》

1

田子方是端木賜(即子貢,孔子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的弟子,名師出高徒,田子方在當時以道德學問聞名於諸侯,被魏文侯禮聘為師。

多年前,魏文侯的爺爺魏桓子,曾聯手趙、韓兩大家族,讓“富貴而驕”的智瑤身死族滅,最後三家分晉,掙得了魏國基業。

田子方之所以用自己的“無禮”激怒魏擊,目的就是要讓他的學生——魏國接班人魏擊——懂得“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的道理。

田子方的核心觀點是,貧賤者對人驕傲還好,反正“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沒什麼重要東西可失去,但是富貴者如果對人驕橫,就可能失去來之不易的一切,所以,像魏擊這樣的“富貴者”,必須時刻提醒自己“不可驕人”。

“富貴者不可驕人”是對的,例子舉得也恰當,但對田子方說的“貧賤者可驕人”,我們不必太認真,因為這很可能是當時田老師為增強教育效果而使用的對比手法,絕非讓“貧賤者”對號入座到處去“驕人”。

“貴者宜謙不宜傲,卑者宜恭不宜放”,才是穩妥正確的姿勢。

靜讀《資治通鑑》| 驕矜者敗,自恃者危

2

戒驕戒傲,歷來是修身之要。

曾國藩曾結合自己畢生閱歷寫了一部《敗經》,以闡述他對“敗”的深刻感悟,其中一卷就是“驕敗”,全卷不長,摘錄如下:

敗家之弊,皆從驕生。

驕矜者敗,自恃者危。

長傲多言,敗家喪身。

庸人敗惰,才人敗驕。

人道害盈,鬼神福謙。

軍事之敗,非驕即惰。

謙謹載福,驕滿招禍。

恃才傲物,人生危道。

靜讀《資治通鑑》| 驕矜者敗,自恃者危

3

驕傲就那麼一無是處嗎?

其實驕傲是人性的一種,適當的驕傲約等於自豪感,是一種對自我的認可,對身心還是有好處的。

試想,一個人如果一點都不驕傲,失去對自我的認可和肯定,那必然容易抑鬱寡歡,甚至找不到生活的意義。

但是,凡事不能過度,驕傲也一樣,一過分,就傷人。

而傷人,正是無窮隱患的肇始,因為誰生下來都不是為了給別人傷害的。

4

你被人傲慢過嗎?或者說,被人鄙視過嗎?

有人用鼻子對你說過話嗎?

當時感覺怎樣?

不爽吧,很正常。

對2000多年前的那次偶遇,魏擊也很不爽。

田老師的冷漠,在魏擊看來就是“傲慢”,這超出預期的“冒犯”,讓養尊處優且自認為得理的魏擊怒火中燒。

"

子擊出,遭田子方於道,下車伏謁。

子方不為禮。

子擊怒,謂子方曰:“富貴者驕人乎?貧賤者驕人乎?”

子方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富貴者安敢驕人!國君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失其國者未聞有以國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聞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貧賤者,言不用,行不合,則納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貧賤哉!”

子擊乃謝之。

——《資治通鑑》·卷一·周紀一

簡 譯

有一天,魏文侯的兒子魏擊出門辦事,在路上偶遇了他的老師田子方。

魏擊禮貌地下車伏拜,向田子方行禮。

然而,田子方卻並沒有回禮。

魏擊見田子方如此傲慢,立馬變臉,怒氣衝衝地問田子方:“是富貴的人能對人驕傲呢,還是貧賤的人能對人驕傲?”

田子方說:“當然是貧賤的人才能對人驕傲啊,富貴的人哪敢對人驕傲呢!國君如果對人驕傲就會亡國,卿大夫對人驕傲就將敗家,一旦亡國或敗家,就再沒有曾經的禮遇了。至於貧賤的士人,意見不被採納,做事不合人意,大不了穿鞋走人,反正到哪都是貧賤之人!”

魏擊聽後,為自己的失禮向田子方謝罪。

靜讀《資治通鑑》| 驕矜者敗,自恃者危

品《鑑》

1

田子方是端木賜(即子貢,孔子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的弟子,名師出高徒,田子方在當時以道德學問聞名於諸侯,被魏文侯禮聘為師。

多年前,魏文侯的爺爺魏桓子,曾聯手趙、韓兩大家族,讓“富貴而驕”的智瑤身死族滅,最後三家分晉,掙得了魏國基業。

田子方之所以用自己的“無禮”激怒魏擊,目的就是要讓他的學生——魏國接班人魏擊——懂得“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的道理。

田子方的核心觀點是,貧賤者對人驕傲還好,反正“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沒什麼重要東西可失去,但是富貴者如果對人驕橫,就可能失去來之不易的一切,所以,像魏擊這樣的“富貴者”,必須時刻提醒自己“不可驕人”。

“富貴者不可驕人”是對的,例子舉得也恰當,但對田子方說的“貧賤者可驕人”,我們不必太認真,因為這很可能是當時田老師為增強教育效果而使用的對比手法,絕非讓“貧賤者”對號入座到處去“驕人”。

“貴者宜謙不宜傲,卑者宜恭不宜放”,才是穩妥正確的姿勢。

靜讀《資治通鑑》| 驕矜者敗,自恃者危

2

戒驕戒傲,歷來是修身之要。

曾國藩曾結合自己畢生閱歷寫了一部《敗經》,以闡述他對“敗”的深刻感悟,其中一卷就是“驕敗”,全卷不長,摘錄如下:

敗家之弊,皆從驕生。

驕矜者敗,自恃者危。

長傲多言,敗家喪身。

庸人敗惰,才人敗驕。

人道害盈,鬼神福謙。

軍事之敗,非驕即惰。

謙謹載福,驕滿招禍。

恃才傲物,人生危道。

靜讀《資治通鑑》| 驕矜者敗,自恃者危

3

驕傲就那麼一無是處嗎?

其實驕傲是人性的一種,適當的驕傲約等於自豪感,是一種對自我的認可,對身心還是有好處的。

試想,一個人如果一點都不驕傲,失去對自我的認可和肯定,那必然容易抑鬱寡歡,甚至找不到生活的意義。

但是,凡事不能過度,驕傲也一樣,一過分,就傷人。

而傷人,正是無窮隱患的肇始,因為誰生下來都不是為了給別人傷害的。

4

你被人傲慢過嗎?或者說,被人鄙視過嗎?

有人用鼻子對你說過話嗎?

當時感覺怎樣?

不爽吧,很正常。

對2000多年前的那次偶遇,魏擊也很不爽。

田老師的冷漠,在魏擊看來就是“傲慢”,這超出預期的“冒犯”,讓養尊處優且自認為得理的魏擊怒火中燒。

靜讀《資治通鑑》| 驕矜者敗,自恃者危

5

得理就可以發火嗎?

為什麼我們總是很容易被激怒?這個問題,古人也想過。

蘇洵在名篇《心術》中指出: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原來,要想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得“治心”。

但怎麼才能“治心”呢?

蘇洵的兒子蘇軾對此作了認真思考,把答案寫在另一名篇《留侯論》中: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蘇軾之後的王陽明,也給出了一個答案,那就是:

“事上練”

綜上所述,其實就八個字——志存高遠,歷事煉心。

舉重若輕的背後,常常是負重前行的艱辛砥礪;

雲淡風輕的背後,往往是不被瞭解的飽經滄桑。

"

子擊出,遭田子方於道,下車伏謁。

子方不為禮。

子擊怒,謂子方曰:“富貴者驕人乎?貧賤者驕人乎?”

子方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富貴者安敢驕人!國君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失其國者未聞有以國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聞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貧賤者,言不用,行不合,則納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貧賤哉!”

子擊乃謝之。

——《資治通鑑》·卷一·周紀一

簡 譯

有一天,魏文侯的兒子魏擊出門辦事,在路上偶遇了他的老師田子方。

魏擊禮貌地下車伏拜,向田子方行禮。

然而,田子方卻並沒有回禮。

魏擊見田子方如此傲慢,立馬變臉,怒氣衝衝地問田子方:“是富貴的人能對人驕傲呢,還是貧賤的人能對人驕傲?”

田子方說:“當然是貧賤的人才能對人驕傲啊,富貴的人哪敢對人驕傲呢!國君如果對人驕傲就會亡國,卿大夫對人驕傲就將敗家,一旦亡國或敗家,就再沒有曾經的禮遇了。至於貧賤的士人,意見不被採納,做事不合人意,大不了穿鞋走人,反正到哪都是貧賤之人!”

魏擊聽後,為自己的失禮向田子方謝罪。

靜讀《資治通鑑》| 驕矜者敗,自恃者危

品《鑑》

1

田子方是端木賜(即子貢,孔子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的弟子,名師出高徒,田子方在當時以道德學問聞名於諸侯,被魏文侯禮聘為師。

多年前,魏文侯的爺爺魏桓子,曾聯手趙、韓兩大家族,讓“富貴而驕”的智瑤身死族滅,最後三家分晉,掙得了魏國基業。

田子方之所以用自己的“無禮”激怒魏擊,目的就是要讓他的學生——魏國接班人魏擊——懂得“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的道理。

田子方的核心觀點是,貧賤者對人驕傲還好,反正“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沒什麼重要東西可失去,但是富貴者如果對人驕橫,就可能失去來之不易的一切,所以,像魏擊這樣的“富貴者”,必須時刻提醒自己“不可驕人”。

“富貴者不可驕人”是對的,例子舉得也恰當,但對田子方說的“貧賤者可驕人”,我們不必太認真,因為這很可能是當時田老師為增強教育效果而使用的對比手法,絕非讓“貧賤者”對號入座到處去“驕人”。

“貴者宜謙不宜傲,卑者宜恭不宜放”,才是穩妥正確的姿勢。

靜讀《資治通鑑》| 驕矜者敗,自恃者危

2

戒驕戒傲,歷來是修身之要。

曾國藩曾結合自己畢生閱歷寫了一部《敗經》,以闡述他對“敗”的深刻感悟,其中一卷就是“驕敗”,全卷不長,摘錄如下:

敗家之弊,皆從驕生。

驕矜者敗,自恃者危。

長傲多言,敗家喪身。

庸人敗惰,才人敗驕。

人道害盈,鬼神福謙。

軍事之敗,非驕即惰。

謙謹載福,驕滿招禍。

恃才傲物,人生危道。

靜讀《資治通鑑》| 驕矜者敗,自恃者危

3

驕傲就那麼一無是處嗎?

其實驕傲是人性的一種,適當的驕傲約等於自豪感,是一種對自我的認可,對身心還是有好處的。

試想,一個人如果一點都不驕傲,失去對自我的認可和肯定,那必然容易抑鬱寡歡,甚至找不到生活的意義。

但是,凡事不能過度,驕傲也一樣,一過分,就傷人。

而傷人,正是無窮隱患的肇始,因為誰生下來都不是為了給別人傷害的。

4

你被人傲慢過嗎?或者說,被人鄙視過嗎?

有人用鼻子對你說過話嗎?

當時感覺怎樣?

不爽吧,很正常。

對2000多年前的那次偶遇,魏擊也很不爽。

田老師的冷漠,在魏擊看來就是“傲慢”,這超出預期的“冒犯”,讓養尊處優且自認為得理的魏擊怒火中燒。

靜讀《資治通鑑》| 驕矜者敗,自恃者危

5

得理就可以發火嗎?

為什麼我們總是很容易被激怒?這個問題,古人也想過。

蘇洵在名篇《心術》中指出: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原來,要想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得“治心”。

但怎麼才能“治心”呢?

蘇洵的兒子蘇軾對此作了認真思考,把答案寫在另一名篇《留侯論》中: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蘇軾之後的王陽明,也給出了一個答案,那就是:

“事上練”

綜上所述,其實就八個字——志存高遠,歷事煉心。

舉重若輕的背後,常常是負重前行的艱辛砥礪;

雲淡風輕的背後,往往是不被瞭解的飽經滄桑。

靜讀《資治通鑑》| 驕矜者敗,自恃者危

澄心靜慮,切己體察,對境煉心

“靜讀《資治通鑑》”是我重讀《資治通鑑》的心得體會連載,歡迎大家關注和指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