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讀《資治通鑑》| 回話的藝術'

"

文侯謂李克曰:“先生嘗有言曰:‘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則璜,二子何如?”

對曰:“卑不謀尊,疏不謀戚。臣在闕門之外,不敢當命。”

文侯曰:“先生臨事勿讓!”

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

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李克出,見翟璜(huáng)。

翟璜曰:“今者聞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誰為之?”

克曰:“魏成。”

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吳起,臣所進也。君內以鄴為憂,臣進西門豹。君欲伐中山,臣進樂羊。中山已拔,無使守之,臣進先生。君之子無傅,臣進屈侯鮒。以耳目之所睹記,臣何負於魏成!”

李克曰:“子言克於子之君者,豈將比周以求大官哉?君問相於克,克之對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祿千鍾,什九在外,什一在內;是以東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此三人者,君皆師之;子所進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惡得與魏成比也!”

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對,願卒為弟子!”

——《資治通鑑》·卷一·周紀一

簡 譯

有一天,魏文侯突然問李克:“先生曾經說過:‘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我正準備選宰相,但在魏成和翟璜之間猶豫不決,想聽聽你的想法?”

李克回答說:“卑賤之人不替尊貴之人謀劃,疏遠之人不摻和親近之人的事。我不在朝廷當差,不合適參與這件事情。”

魏文侯說:“先生你就不要臨事推讓啦,說說你的意見吧!”

李克說道:“國君,您要考察人選,就想想他平日裡和誰在一起、與什麼人最親近,富貴時和誰結交、怎麼花錢,顯達時看他舉薦誰,窮困時什麼是他有所不為的,貧賤時什麼是他有所不取的,把握好了這五條,何必需要微臣的意見呢!”

魏文侯若有所悟地說:“先生回府吧,我對國相的人選已經有數了。”

李克離開魏文侯後,在路上遇到了翟璜。

翟璜說:“今天聽說國君召見先生去研究宰相人選事宜,最後選定了誰啊?”

李克說:“魏成。”

翟璜聽後立馬變臉,生氣地說:“西河需要守令,我推薦了吳起;對內,國君擔憂鄴縣的事,我推薦了西門豹;對外,國君想討伐中山國,我推薦了樂羊;攻克中山國,我推薦了先生您前去鎮守;國君的公子沒有老師,我推薦了屈侯鮒。這些都是耳聞目睹之事,我哪裡不如魏成啦!”

李克說:“您把我推薦給你的國君,難道是想結黨營私以謀取高位嗎?國君問我宰相人選,我請他從五個方面去考察。我之所以推斷國君必然選魏成為相,是因為魏成雖然享有千鍾傣祿,但自己只留了十分之一,另外十分之九都花在外頭,這才從東邊找來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這三個人,被國君奉為老師;而您所舉薦的五個人,只是被國君用為臣子。您怎麼能和魏成比呢!”

翟璜聽後,徘徊不前,先後兩次向李克行禮,說:“我是個粗鄙之人,剛才失禮說錯了話,願終身做您的學生!”

"

文侯謂李克曰:“先生嘗有言曰:‘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則璜,二子何如?”

對曰:“卑不謀尊,疏不謀戚。臣在闕門之外,不敢當命。”

文侯曰:“先生臨事勿讓!”

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

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李克出,見翟璜(huáng)。

翟璜曰:“今者聞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誰為之?”

克曰:“魏成。”

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吳起,臣所進也。君內以鄴為憂,臣進西門豹。君欲伐中山,臣進樂羊。中山已拔,無使守之,臣進先生。君之子無傅,臣進屈侯鮒。以耳目之所睹記,臣何負於魏成!”

李克曰:“子言克於子之君者,豈將比周以求大官哉?君問相於克,克之對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祿千鍾,什九在外,什一在內;是以東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此三人者,君皆師之;子所進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惡得與魏成比也!”

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對,願卒為弟子!”

——《資治通鑑》·卷一·周紀一

簡 譯

有一天,魏文侯突然問李克:“先生曾經說過:‘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我正準備選宰相,但在魏成和翟璜之間猶豫不決,想聽聽你的想法?”

李克回答說:“卑賤之人不替尊貴之人謀劃,疏遠之人不摻和親近之人的事。我不在朝廷當差,不合適參與這件事情。”

魏文侯說:“先生你就不要臨事推讓啦,說說你的意見吧!”

李克說道:“國君,您要考察人選,就想想他平日裡和誰在一起、與什麼人最親近,富貴時和誰結交、怎麼花錢,顯達時看他舉薦誰,窮困時什麼是他有所不為的,貧賤時什麼是他有所不取的,把握好了這五條,何必需要微臣的意見呢!”

魏文侯若有所悟地說:“先生回府吧,我對國相的人選已經有數了。”

李克離開魏文侯後,在路上遇到了翟璜。

翟璜說:“今天聽說國君召見先生去研究宰相人選事宜,最後選定了誰啊?”

李克說:“魏成。”

翟璜聽後立馬變臉,生氣地說:“西河需要守令,我推薦了吳起;對內,國君擔憂鄴縣的事,我推薦了西門豹;對外,國君想討伐中山國,我推薦了樂羊;攻克中山國,我推薦了先生您前去鎮守;國君的公子沒有老師,我推薦了屈侯鮒。這些都是耳聞目睹之事,我哪裡不如魏成啦!”

李克說:“您把我推薦給你的國君,難道是想結黨營私以謀取高位嗎?國君問我宰相人選,我請他從五個方面去考察。我之所以推斷國君必然選魏成為相,是因為魏成雖然享有千鍾傣祿,但自己只留了十分之一,另外十分之九都花在外頭,這才從東邊找來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這三個人,被國君奉為老師;而您所舉薦的五個人,只是被國君用為臣子。您怎麼能和魏成比呢!”

翟璜聽後,徘徊不前,先後兩次向李克行禮,說:“我是個粗鄙之人,剛才失禮說錯了話,願終身做您的學生!”

靜讀《資治通鑑》| 回話的藝術

品《鑑》

1

先把人物關係捋一捋:

魏文侯,是魏國國君;

魏成,是魏文侯魏斯的弟弟;

翟璜,魏國大臣,曾向魏文侯推薦吳起、樂羊等棟樑之才。

李克,在《資治通鑑》這段故事中,他是翟璜推薦給魏文侯的人才之一,但當時不在魏國朝中任職。

這是一則由魏文侯選相引發的故事。

魏文侯選宰相,在弟弟魏成和能臣翟璜之間糾結,便問李剋意見。

李克沒有正面回答。

宰相候選人翟璜向李克探問口風,一聽情況對自己不利,就變臉發牢騷,但他最終在李克的安撫下心服口服。

這則故事,有很多值得挖掘之處。

2

李克對魏文侯的詢問,以“卑不謀尊,疏不謀戚,在闕門之外,不敢當命”的理由,委婉地回絕了。

李克為什麼不給點意見建議呢?

有人可能覺得,這是領導信任,是展現才華的好機會;但李克知道,這是個高度敏感的問題,不能亂來。

魏成是魏文侯的弟弟,翟璜是李克的推薦人。對李克來說,在開口前,他必須迅速想清楚三個問題:

一是魏文侯是真心諮詢,還是假意試探?

二是如果推薦魏成,翟璜知道後會不會覺得自己忘恩負義?

三是如果推薦翟璜,魏文侯會不會覺得自己和翟璜內外相通、私結黨羽?

兩難面前,李克選擇迴避,他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作出第一次推脫。

沒想到魏文侯繼續追問,一句“臨事勿讓”,讓李克必須回答。

A好?還是B行?亦或都可?

李克沒讓自己失望,走了第四條路——不直接回答,只給出5條評判標準,讓魏文侯自行決定。

在這件事上,李克展現了他的球員素質~

"

文侯謂李克曰:“先生嘗有言曰:‘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則璜,二子何如?”

對曰:“卑不謀尊,疏不謀戚。臣在闕門之外,不敢當命。”

文侯曰:“先生臨事勿讓!”

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

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李克出,見翟璜(huáng)。

翟璜曰:“今者聞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誰為之?”

克曰:“魏成。”

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吳起,臣所進也。君內以鄴為憂,臣進西門豹。君欲伐中山,臣進樂羊。中山已拔,無使守之,臣進先生。君之子無傅,臣進屈侯鮒。以耳目之所睹記,臣何負於魏成!”

李克曰:“子言克於子之君者,豈將比周以求大官哉?君問相於克,克之對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祿千鍾,什九在外,什一在內;是以東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此三人者,君皆師之;子所進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惡得與魏成比也!”

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對,願卒為弟子!”

——《資治通鑑》·卷一·周紀一

簡 譯

有一天,魏文侯突然問李克:“先生曾經說過:‘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我正準備選宰相,但在魏成和翟璜之間猶豫不決,想聽聽你的想法?”

李克回答說:“卑賤之人不替尊貴之人謀劃,疏遠之人不摻和親近之人的事。我不在朝廷當差,不合適參與這件事情。”

魏文侯說:“先生你就不要臨事推讓啦,說說你的意見吧!”

李克說道:“國君,您要考察人選,就想想他平日裡和誰在一起、與什麼人最親近,富貴時和誰結交、怎麼花錢,顯達時看他舉薦誰,窮困時什麼是他有所不為的,貧賤時什麼是他有所不取的,把握好了這五條,何必需要微臣的意見呢!”

魏文侯若有所悟地說:“先生回府吧,我對國相的人選已經有數了。”

李克離開魏文侯後,在路上遇到了翟璜。

翟璜說:“今天聽說國君召見先生去研究宰相人選事宜,最後選定了誰啊?”

李克說:“魏成。”

翟璜聽後立馬變臉,生氣地說:“西河需要守令,我推薦了吳起;對內,國君擔憂鄴縣的事,我推薦了西門豹;對外,國君想討伐中山國,我推薦了樂羊;攻克中山國,我推薦了先生您前去鎮守;國君的公子沒有老師,我推薦了屈侯鮒。這些都是耳聞目睹之事,我哪裡不如魏成啦!”

李克說:“您把我推薦給你的國君,難道是想結黨營私以謀取高位嗎?國君問我宰相人選,我請他從五個方面去考察。我之所以推斷國君必然選魏成為相,是因為魏成雖然享有千鍾傣祿,但自己只留了十分之一,另外十分之九都花在外頭,這才從東邊找來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這三個人,被國君奉為老師;而您所舉薦的五個人,只是被國君用為臣子。您怎麼能和魏成比呢!”

翟璜聽後,徘徊不前,先後兩次向李克行禮,說:“我是個粗鄙之人,剛才失禮說錯了話,願終身做您的學生!”

靜讀《資治通鑑》| 回話的藝術

品《鑑》

1

先把人物關係捋一捋:

魏文侯,是魏國國君;

魏成,是魏文侯魏斯的弟弟;

翟璜,魏國大臣,曾向魏文侯推薦吳起、樂羊等棟樑之才。

李克,在《資治通鑑》這段故事中,他是翟璜推薦給魏文侯的人才之一,但當時不在魏國朝中任職。

這是一則由魏文侯選相引發的故事。

魏文侯選宰相,在弟弟魏成和能臣翟璜之間糾結,便問李剋意見。

李克沒有正面回答。

宰相候選人翟璜向李克探問口風,一聽情況對自己不利,就變臉發牢騷,但他最終在李克的安撫下心服口服。

這則故事,有很多值得挖掘之處。

2

李克對魏文侯的詢問,以“卑不謀尊,疏不謀戚,在闕門之外,不敢當命”的理由,委婉地回絕了。

李克為什麼不給點意見建議呢?

有人可能覺得,這是領導信任,是展現才華的好機會;但李克知道,這是個高度敏感的問題,不能亂來。

魏成是魏文侯的弟弟,翟璜是李克的推薦人。對李克來說,在開口前,他必須迅速想清楚三個問題:

一是魏文侯是真心諮詢,還是假意試探?

二是如果推薦魏成,翟璜知道後會不會覺得自己忘恩負義?

三是如果推薦翟璜,魏文侯會不會覺得自己和翟璜內外相通、私結黨羽?

兩難面前,李克選擇迴避,他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作出第一次推脫。

沒想到魏文侯繼續追問,一句“臨事勿讓”,讓李克必須回答。

A好?還是B行?亦或都可?

李克沒讓自己失望,走了第四條路——不直接回答,只給出5條評判標準,讓魏文侯自行決定。

在這件事上,李克展現了他的球員素質~

靜讀《資治通鑑》| 回話的藝術

3

李克的5條識人標準,值得學習。

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

這些標準,都在注重考察一樣東西——人品。

為什麼品德很重要,司馬光在之前也專門評論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移步“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一文查閱。

在識人方面,除了李克的5條標準之外,還有很多好方法。

比如孔子的“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觀察一個人過去做過什麼,動機如何,安心於何處)。

這裡想著重介紹下莊子的“九徵”法:

君子遠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卒然問焉而觀其知,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危而觀其節,醉之以酒而觀其側,雜之以處而觀其色,九徵至,不肖人得矣。——《莊子·列禦寇》

簡譯如下:

遠使之而觀其忠”,有意疏遠考察對象,看他在冷板凳上是忠心耿耿還是牢騷滿腹,由此觀察他的忠誠度。

近使之而觀其敬”,與考察對象親近,看他是否還能保持應有的禮儀與尊敬,會不會恃寵而驕、得意忘形,以此檢驗他是否真正心存敬意。

煩使之而觀其能”,是指給考察對象安排諸多繁雜而有挑戰性的工作,看他能否應對妥當,以此檢驗他的工作能力。

卒然問焉而觀其知”,突然發問,看考察對象是否能夠流利應答,以此檢驗他的認知水平。魏文侯突然徵詢李克宰相人選,用的就是這招。

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倉促或者臨時與觀察對象約定相關事宜,看他是否能履行承諾,從而分辨他誠信與否。

委之以財而觀其仁”,讓考察對象管理錢財,觀察他是否仁義。

告之以危而觀其節”,將考察對象置於危機關口,以觀察其是否能臨危不懼、堅持操守。

醉之以酒而觀其則”,讓考察對象喝醉酒,觀察他酒醉後的言行舉止,以評估他的原則底線。(ps:要警惕酒量好且內心險的人刻意表演)

雜之以處而觀其色”,將考察對象安排在複雜的工作和人際環境中,通過察言觀色評估其應變能力。

對照“九徵”,我們可以識人,更可以自修。

"

文侯謂李克曰:“先生嘗有言曰:‘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則璜,二子何如?”

對曰:“卑不謀尊,疏不謀戚。臣在闕門之外,不敢當命。”

文侯曰:“先生臨事勿讓!”

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

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李克出,見翟璜(huáng)。

翟璜曰:“今者聞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誰為之?”

克曰:“魏成。”

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吳起,臣所進也。君內以鄴為憂,臣進西門豹。君欲伐中山,臣進樂羊。中山已拔,無使守之,臣進先生。君之子無傅,臣進屈侯鮒。以耳目之所睹記,臣何負於魏成!”

李克曰:“子言克於子之君者,豈將比周以求大官哉?君問相於克,克之對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祿千鍾,什九在外,什一在內;是以東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此三人者,君皆師之;子所進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惡得與魏成比也!”

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對,願卒為弟子!”

——《資治通鑑》·卷一·周紀一

簡 譯

有一天,魏文侯突然問李克:“先生曾經說過:‘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我正準備選宰相,但在魏成和翟璜之間猶豫不決,想聽聽你的想法?”

李克回答說:“卑賤之人不替尊貴之人謀劃,疏遠之人不摻和親近之人的事。我不在朝廷當差,不合適參與這件事情。”

魏文侯說:“先生你就不要臨事推讓啦,說說你的意見吧!”

李克說道:“國君,您要考察人選,就想想他平日裡和誰在一起、與什麼人最親近,富貴時和誰結交、怎麼花錢,顯達時看他舉薦誰,窮困時什麼是他有所不為的,貧賤時什麼是他有所不取的,把握好了這五條,何必需要微臣的意見呢!”

魏文侯若有所悟地說:“先生回府吧,我對國相的人選已經有數了。”

李克離開魏文侯後,在路上遇到了翟璜。

翟璜說:“今天聽說國君召見先生去研究宰相人選事宜,最後選定了誰啊?”

李克說:“魏成。”

翟璜聽後立馬變臉,生氣地說:“西河需要守令,我推薦了吳起;對內,國君擔憂鄴縣的事,我推薦了西門豹;對外,國君想討伐中山國,我推薦了樂羊;攻克中山國,我推薦了先生您前去鎮守;國君的公子沒有老師,我推薦了屈侯鮒。這些都是耳聞目睹之事,我哪裡不如魏成啦!”

李克說:“您把我推薦給你的國君,難道是想結黨營私以謀取高位嗎?國君問我宰相人選,我請他從五個方面去考察。我之所以推斷國君必然選魏成為相,是因為魏成雖然享有千鍾傣祿,但自己只留了十分之一,另外十分之九都花在外頭,這才從東邊找來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這三個人,被國君奉為老師;而您所舉薦的五個人,只是被國君用為臣子。您怎麼能和魏成比呢!”

翟璜聽後,徘徊不前,先後兩次向李克行禮,說:“我是個粗鄙之人,剛才失禮說錯了話,願終身做您的學生!”

靜讀《資治通鑑》| 回話的藝術

品《鑑》

1

先把人物關係捋一捋:

魏文侯,是魏國國君;

魏成,是魏文侯魏斯的弟弟;

翟璜,魏國大臣,曾向魏文侯推薦吳起、樂羊等棟樑之才。

李克,在《資治通鑑》這段故事中,他是翟璜推薦給魏文侯的人才之一,但當時不在魏國朝中任職。

這是一則由魏文侯選相引發的故事。

魏文侯選宰相,在弟弟魏成和能臣翟璜之間糾結,便問李剋意見。

李克沒有正面回答。

宰相候選人翟璜向李克探問口風,一聽情況對自己不利,就變臉發牢騷,但他最終在李克的安撫下心服口服。

這則故事,有很多值得挖掘之處。

2

李克對魏文侯的詢問,以“卑不謀尊,疏不謀戚,在闕門之外,不敢當命”的理由,委婉地回絕了。

李克為什麼不給點意見建議呢?

有人可能覺得,這是領導信任,是展現才華的好機會;但李克知道,這是個高度敏感的問題,不能亂來。

魏成是魏文侯的弟弟,翟璜是李克的推薦人。對李克來說,在開口前,他必須迅速想清楚三個問題:

一是魏文侯是真心諮詢,還是假意試探?

二是如果推薦魏成,翟璜知道後會不會覺得自己忘恩負義?

三是如果推薦翟璜,魏文侯會不會覺得自己和翟璜內外相通、私結黨羽?

兩難面前,李克選擇迴避,他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作出第一次推脫。

沒想到魏文侯繼續追問,一句“臨事勿讓”,讓李克必須回答。

A好?還是B行?亦或都可?

李克沒讓自己失望,走了第四條路——不直接回答,只給出5條評判標準,讓魏文侯自行決定。

在這件事上,李克展現了他的球員素質~

靜讀《資治通鑑》| 回話的藝術

3

李克的5條識人標準,值得學習。

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

這些標準,都在注重考察一樣東西——人品。

為什麼品德很重要,司馬光在之前也專門評論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移步“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一文查閱。

在識人方面,除了李克的5條標準之外,還有很多好方法。

比如孔子的“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觀察一個人過去做過什麼,動機如何,安心於何處)。

這裡想著重介紹下莊子的“九徵”法:

君子遠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卒然問焉而觀其知,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危而觀其節,醉之以酒而觀其側,雜之以處而觀其色,九徵至,不肖人得矣。——《莊子·列禦寇》

簡譯如下:

遠使之而觀其忠”,有意疏遠考察對象,看他在冷板凳上是忠心耿耿還是牢騷滿腹,由此觀察他的忠誠度。

近使之而觀其敬”,與考察對象親近,看他是否還能保持應有的禮儀與尊敬,會不會恃寵而驕、得意忘形,以此檢驗他是否真正心存敬意。

煩使之而觀其能”,是指給考察對象安排諸多繁雜而有挑戰性的工作,看他能否應對妥當,以此檢驗他的工作能力。

卒然問焉而觀其知”,突然發問,看考察對象是否能夠流利應答,以此檢驗他的認知水平。魏文侯突然徵詢李克宰相人選,用的就是這招。

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倉促或者臨時與觀察對象約定相關事宜,看他是否能履行承諾,從而分辨他誠信與否。

委之以財而觀其仁”,讓考察對象管理錢財,觀察他是否仁義。

告之以危而觀其節”,將考察對象置於危機關口,以觀察其是否能臨危不懼、堅持操守。

醉之以酒而觀其則”,讓考察對象喝醉酒,觀察他酒醉後的言行舉止,以評估他的原則底線。(ps:要警惕酒量好且內心險的人刻意表演)

雜之以處而觀其色”,將考察對象安排在複雜的工作和人際環境中,通過察言觀色評估其應變能力。

對照“九徵”,我們可以識人,更可以自修。

靜讀《資治通鑑》| 回話的藝術

4

面對翟璜的探問,李克心底無私,如實相告。

奈何翟璜太看重自己心心念唸的宰相職位,心急之下,不僅沒能換位思考李克在魏文侯面前的兩難處境,反而忿忿不平,羅列起自己舉薦人才的功勞,還特地點明“你李克也是我推薦的”。

面對翟璜的牢騷,李克首先問了句“您把我推薦給國君,難道是想結黨營私以謀取高位嗎?”然後指出翟璜舉薦的五人都只是魏文侯臣子,而魏成用自家銀子為魏文侯招攬的人才,全都成了魏文侯的老師。

李克的話,我能想到的意思有兩層。

一是告訴翟璜:薦才舉賢,以德為先,魏成比你更無私,也更為魏文侯所信任。

二是隱晦提醒翟璜:你舉薦了包括我李克在內的那麼多人,其中很多都成了魏文侯身邊的重臣,可別無意中讓魏文侯覺得“你想”、“你能”或“你敢”結黨營私啊!

5

翟璜何等聰明,李克明裡暗裡的話,他都聽懂了,於是謙遜地向李克行禮道歉,表示願意一直當李克的弟子。

從這裡可以看出,翟璜是一個知錯就改、心胸寬廣的人。

《三國演義》中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嘆息,讓我們知道人比人可以氣死人。而翟璜在魏成的優秀面前,則心態平和,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這種虛心納諫、聞過則喜、過而能改的品格,難能可貴。翟璜後來爵至魏國上卿,為相三十餘載,最後善終正寢。

"

文侯謂李克曰:“先生嘗有言曰:‘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則璜,二子何如?”

對曰:“卑不謀尊,疏不謀戚。臣在闕門之外,不敢當命。”

文侯曰:“先生臨事勿讓!”

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

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李克出,見翟璜(huáng)。

翟璜曰:“今者聞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誰為之?”

克曰:“魏成。”

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吳起,臣所進也。君內以鄴為憂,臣進西門豹。君欲伐中山,臣進樂羊。中山已拔,無使守之,臣進先生。君之子無傅,臣進屈侯鮒。以耳目之所睹記,臣何負於魏成!”

李克曰:“子言克於子之君者,豈將比周以求大官哉?君問相於克,克之對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祿千鍾,什九在外,什一在內;是以東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此三人者,君皆師之;子所進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惡得與魏成比也!”

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對,願卒為弟子!”

——《資治通鑑》·卷一·周紀一

簡 譯

有一天,魏文侯突然問李克:“先生曾經說過:‘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我正準備選宰相,但在魏成和翟璜之間猶豫不決,想聽聽你的想法?”

李克回答說:“卑賤之人不替尊貴之人謀劃,疏遠之人不摻和親近之人的事。我不在朝廷當差,不合適參與這件事情。”

魏文侯說:“先生你就不要臨事推讓啦,說說你的意見吧!”

李克說道:“國君,您要考察人選,就想想他平日裡和誰在一起、與什麼人最親近,富貴時和誰結交、怎麼花錢,顯達時看他舉薦誰,窮困時什麼是他有所不為的,貧賤時什麼是他有所不取的,把握好了這五條,何必需要微臣的意見呢!”

魏文侯若有所悟地說:“先生回府吧,我對國相的人選已經有數了。”

李克離開魏文侯後,在路上遇到了翟璜。

翟璜說:“今天聽說國君召見先生去研究宰相人選事宜,最後選定了誰啊?”

李克說:“魏成。”

翟璜聽後立馬變臉,生氣地說:“西河需要守令,我推薦了吳起;對內,國君擔憂鄴縣的事,我推薦了西門豹;對外,國君想討伐中山國,我推薦了樂羊;攻克中山國,我推薦了先生您前去鎮守;國君的公子沒有老師,我推薦了屈侯鮒。這些都是耳聞目睹之事,我哪裡不如魏成啦!”

李克說:“您把我推薦給你的國君,難道是想結黨營私以謀取高位嗎?國君問我宰相人選,我請他從五個方面去考察。我之所以推斷國君必然選魏成為相,是因為魏成雖然享有千鍾傣祿,但自己只留了十分之一,另外十分之九都花在外頭,這才從東邊找來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這三個人,被國君奉為老師;而您所舉薦的五個人,只是被國君用為臣子。您怎麼能和魏成比呢!”

翟璜聽後,徘徊不前,先後兩次向李克行禮,說:“我是個粗鄙之人,剛才失禮說錯了話,願終身做您的學生!”

靜讀《資治通鑑》| 回話的藝術

品《鑑》

1

先把人物關係捋一捋:

魏文侯,是魏國國君;

魏成,是魏文侯魏斯的弟弟;

翟璜,魏國大臣,曾向魏文侯推薦吳起、樂羊等棟樑之才。

李克,在《資治通鑑》這段故事中,他是翟璜推薦給魏文侯的人才之一,但當時不在魏國朝中任職。

這是一則由魏文侯選相引發的故事。

魏文侯選宰相,在弟弟魏成和能臣翟璜之間糾結,便問李剋意見。

李克沒有正面回答。

宰相候選人翟璜向李克探問口風,一聽情況對自己不利,就變臉發牢騷,但他最終在李克的安撫下心服口服。

這則故事,有很多值得挖掘之處。

2

李克對魏文侯的詢問,以“卑不謀尊,疏不謀戚,在闕門之外,不敢當命”的理由,委婉地回絕了。

李克為什麼不給點意見建議呢?

有人可能覺得,這是領導信任,是展現才華的好機會;但李克知道,這是個高度敏感的問題,不能亂來。

魏成是魏文侯的弟弟,翟璜是李克的推薦人。對李克來說,在開口前,他必須迅速想清楚三個問題:

一是魏文侯是真心諮詢,還是假意試探?

二是如果推薦魏成,翟璜知道後會不會覺得自己忘恩負義?

三是如果推薦翟璜,魏文侯會不會覺得自己和翟璜內外相通、私結黨羽?

兩難面前,李克選擇迴避,他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作出第一次推脫。

沒想到魏文侯繼續追問,一句“臨事勿讓”,讓李克必須回答。

A好?還是B行?亦或都可?

李克沒讓自己失望,走了第四條路——不直接回答,只給出5條評判標準,讓魏文侯自行決定。

在這件事上,李克展現了他的球員素質~

靜讀《資治通鑑》| 回話的藝術

3

李克的5條識人標準,值得學習。

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

這些標準,都在注重考察一樣東西——人品。

為什麼品德很重要,司馬光在之前也專門評論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移步“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一文查閱。

在識人方面,除了李克的5條標準之外,還有很多好方法。

比如孔子的“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觀察一個人過去做過什麼,動機如何,安心於何處)。

這裡想著重介紹下莊子的“九徵”法:

君子遠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卒然問焉而觀其知,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危而觀其節,醉之以酒而觀其側,雜之以處而觀其色,九徵至,不肖人得矣。——《莊子·列禦寇》

簡譯如下:

遠使之而觀其忠”,有意疏遠考察對象,看他在冷板凳上是忠心耿耿還是牢騷滿腹,由此觀察他的忠誠度。

近使之而觀其敬”,與考察對象親近,看他是否還能保持應有的禮儀與尊敬,會不會恃寵而驕、得意忘形,以此檢驗他是否真正心存敬意。

煩使之而觀其能”,是指給考察對象安排諸多繁雜而有挑戰性的工作,看他能否應對妥當,以此檢驗他的工作能力。

卒然問焉而觀其知”,突然發問,看考察對象是否能夠流利應答,以此檢驗他的認知水平。魏文侯突然徵詢李克宰相人選,用的就是這招。

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倉促或者臨時與觀察對象約定相關事宜,看他是否能履行承諾,從而分辨他誠信與否。

委之以財而觀其仁”,讓考察對象管理錢財,觀察他是否仁義。

告之以危而觀其節”,將考察對象置於危機關口,以觀察其是否能臨危不懼、堅持操守。

醉之以酒而觀其則”,讓考察對象喝醉酒,觀察他酒醉後的言行舉止,以評估他的原則底線。(ps:要警惕酒量好且內心險的人刻意表演)

雜之以處而觀其色”,將考察對象安排在複雜的工作和人際環境中,通過察言觀色評估其應變能力。

對照“九徵”,我們可以識人,更可以自修。

靜讀《資治通鑑》| 回話的藝術

4

面對翟璜的探問,李克心底無私,如實相告。

奈何翟璜太看重自己心心念唸的宰相職位,心急之下,不僅沒能換位思考李克在魏文侯面前的兩難處境,反而忿忿不平,羅列起自己舉薦人才的功勞,還特地點明“你李克也是我推薦的”。

面對翟璜的牢騷,李克首先問了句“您把我推薦給國君,難道是想結黨營私以謀取高位嗎?”然後指出翟璜舉薦的五人都只是魏文侯臣子,而魏成用自家銀子為魏文侯招攬的人才,全都成了魏文侯的老師。

李克的話,我能想到的意思有兩層。

一是告訴翟璜:薦才舉賢,以德為先,魏成比你更無私,也更為魏文侯所信任。

二是隱晦提醒翟璜:你舉薦了包括我李克在內的那麼多人,其中很多都成了魏文侯身邊的重臣,可別無意中讓魏文侯覺得“你想”、“你能”或“你敢”結黨營私啊!

5

翟璜何等聰明,李克明裡暗裡的話,他都聽懂了,於是謙遜地向李克行禮道歉,表示願意一直當李克的弟子。

從這裡可以看出,翟璜是一個知錯就改、心胸寬廣的人。

《三國演義》中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嘆息,讓我們知道人比人可以氣死人。而翟璜在魏成的優秀面前,則心態平和,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這種虛心納諫、聞過則喜、過而能改的品格,難能可貴。翟璜後來爵至魏國上卿,為相三十餘載,最後善終正寢。

靜讀《資治通鑑》| 回話的藝術

讀《資治通鑑》,遇見更好的自己

感謝關注“靜讀經史”,我將在這裡持續更新自己重讀《資治通鑑》的心得體會

歡迎留言評論,一起交流,讓經典滋潤我們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