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

聲明:本文來源於 京博國學 ,不代表笑談管理立場。若有標註不符,請告知我們!

一、智者勝於藏

咸豐九年九月十五日,曾國藩躺在床上輾轉難眠,一直在思考有關天道的問題,他曾經總結過天道有三惡,即:天道惡巧,天道惡盈,天道惡貳。

除了這三惡,曾國藩在這天的日記中又總結了一點,他認為天道三惡之外,還有一惡,那就是惡好露。

這裡所說的露,是指顯露。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高調。曾國藩認為,過於高調是為天道所不容的,為人處世應當“是非瞭然於心而一毫不露”,也就是要懂得“藏”的智慧。

自古以來,有人在通往名利的路上狂妄、驕矜淺薄,但那些真正的智者往往不動聲色,藏身藏心。

"

聲明:本文來源於 京博國學 ,不代表笑談管理立場。若有標註不符,請告知我們!

一、智者勝於藏

咸豐九年九月十五日,曾國藩躺在床上輾轉難眠,一直在思考有關天道的問題,他曾經總結過天道有三惡,即:天道惡巧,天道惡盈,天道惡貳。

除了這三惡,曾國藩在這天的日記中又總結了一點,他認為天道三惡之外,還有一惡,那就是惡好露。

這裡所說的露,是指顯露。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高調。曾國藩認為,過於高調是為天道所不容的,為人處世應當“是非瞭然於心而一毫不露”,也就是要懂得“藏”的智慧。

自古以來,有人在通往名利的路上狂妄、驕矜淺薄,但那些真正的智者往往不動聲色,藏身藏心。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史記》上記載,孔子年輕時曾經向老子請教做人的道理。老子告訴孔子:“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老子告訴年輕的孔子,一個頭腦精明的商人非常懂得深藏財貨,而外表看起來好像空無所有;一個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內藏道德,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愚蠢遲鈍。

《周易》中說,潛龍勿用、亢龍有悔,也是告誡我們,無論貧賤還是富貴,無論失意還是得志,都要學會藏。

做人切忌鋒芒畢露,一定要藏鋒守拙。“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搶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是俗語,是忠言,也是智慧,為人張狂、鋒芒畢露,難免招致災禍,歷史上,三國時楊修為一例,明朝的解縉也為一例。

"

聲明:本文來源於 京博國學 ,不代表笑談管理立場。若有標註不符,請告知我們!

一、智者勝於藏

咸豐九年九月十五日,曾國藩躺在床上輾轉難眠,一直在思考有關天道的問題,他曾經總結過天道有三惡,即:天道惡巧,天道惡盈,天道惡貳。

除了這三惡,曾國藩在這天的日記中又總結了一點,他認為天道三惡之外,還有一惡,那就是惡好露。

這裡所說的露,是指顯露。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高調。曾國藩認為,過於高調是為天道所不容的,為人處世應當“是非瞭然於心而一毫不露”,也就是要懂得“藏”的智慧。

自古以來,有人在通往名利的路上狂妄、驕矜淺薄,但那些真正的智者往往不動聲色,藏身藏心。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史記》上記載,孔子年輕時曾經向老子請教做人的道理。老子告訴孔子:“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老子告訴年輕的孔子,一個頭腦精明的商人非常懂得深藏財貨,而外表看起來好像空無所有;一個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內藏道德,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愚蠢遲鈍。

《周易》中說,潛龍勿用、亢龍有悔,也是告誡我們,無論貧賤還是富貴,無論失意還是得志,都要學會藏。

做人切忌鋒芒畢露,一定要藏鋒守拙。“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搶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是俗語,是忠言,也是智慧,為人張狂、鋒芒畢露,難免招致災禍,歷史上,三國時楊修為一例,明朝的解縉也為一例。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而集藏鋒大成者,青梅煮酒的劉備,“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越王勾踐,守拙藏鋒,高明處世,低調做人,韜光養晦,乃成大事。

善藏者,心跡無痕,不動聲色,讓人揣摩不透;不善藏者,心無城府,人無內涵,讓人一眼看穿。

一個人有潛藏隱祕的城府,則有平和內斂的心境,男人沉穩睿智,女人秀外慧中。藏於心而發於行,靜水流深,張弛有度,動靜之間,玄機無限。

"

聲明:本文來源於 京博國學 ,不代表笑談管理立場。若有標註不符,請告知我們!

一、智者勝於藏

咸豐九年九月十五日,曾國藩躺在床上輾轉難眠,一直在思考有關天道的問題,他曾經總結過天道有三惡,即:天道惡巧,天道惡盈,天道惡貳。

除了這三惡,曾國藩在這天的日記中又總結了一點,他認為天道三惡之外,還有一惡,那就是惡好露。

這裡所說的露,是指顯露。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高調。曾國藩認為,過於高調是為天道所不容的,為人處世應當“是非瞭然於心而一毫不露”,也就是要懂得“藏”的智慧。

自古以來,有人在通往名利的路上狂妄、驕矜淺薄,但那些真正的智者往往不動聲色,藏身藏心。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史記》上記載,孔子年輕時曾經向老子請教做人的道理。老子告訴孔子:“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老子告訴年輕的孔子,一個頭腦精明的商人非常懂得深藏財貨,而外表看起來好像空無所有;一個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內藏道德,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愚蠢遲鈍。

《周易》中說,潛龍勿用、亢龍有悔,也是告誡我們,無論貧賤還是富貴,無論失意還是得志,都要學會藏。

做人切忌鋒芒畢露,一定要藏鋒守拙。“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搶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是俗語,是忠言,也是智慧,為人張狂、鋒芒畢露,難免招致災禍,歷史上,三國時楊修為一例,明朝的解縉也為一例。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而集藏鋒大成者,青梅煮酒的劉備,“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越王勾踐,守拙藏鋒,高明處世,低調做人,韜光養晦,乃成大事。

善藏者,心跡無痕,不動聲色,讓人揣摩不透;不善藏者,心無城府,人無內涵,讓人一眼看穿。

一個人有潛藏隱祕的城府,則有平和內斂的心境,男人沉穩睿智,女人秀外慧中。藏於心而發於行,靜水流深,張弛有度,動靜之間,玄機無限。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二、勇者勝於膽

孔子說:“勇者無懼”。

為報公子光的賞識之恩,明知凶多吉少,但專諸仍以魚腸劍驚世一刺,穿過三重皮甲,直刺吳王僚心窩;身高僅五尺的侏儒要離,明知慶忌公子武功蓋世萬夫莫敵,卻用苦肉計砍掉右臂取得其信任,又趁其不備揮起獨臂舉短矛將其擊殺……

我們之所以崇拜勇者,在於欣賞其置自身安危於不顧的勇氣和膽量。

《琅琊榜》中有句話,“明知是陷阱,是圈套,利弊如此明顯,但仍然要去做,所為的,只不過是往日的情義和公道”,講的就是勇者“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膽識和氣魄。

真正的勇敢,不是蠻幹,不是莽撞,而是審時度勢之後做出的壯舉,是一種不畏困難所嚇到的膽略和氣概。

"

聲明:本文來源於 京博國學 ,不代表笑談管理立場。若有標註不符,請告知我們!

一、智者勝於藏

咸豐九年九月十五日,曾國藩躺在床上輾轉難眠,一直在思考有關天道的問題,他曾經總結過天道有三惡,即:天道惡巧,天道惡盈,天道惡貳。

除了這三惡,曾國藩在這天的日記中又總結了一點,他認為天道三惡之外,還有一惡,那就是惡好露。

這裡所說的露,是指顯露。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高調。曾國藩認為,過於高調是為天道所不容的,為人處世應當“是非瞭然於心而一毫不露”,也就是要懂得“藏”的智慧。

自古以來,有人在通往名利的路上狂妄、驕矜淺薄,但那些真正的智者往往不動聲色,藏身藏心。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史記》上記載,孔子年輕時曾經向老子請教做人的道理。老子告訴孔子:“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老子告訴年輕的孔子,一個頭腦精明的商人非常懂得深藏財貨,而外表看起來好像空無所有;一個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內藏道德,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愚蠢遲鈍。

《周易》中說,潛龍勿用、亢龍有悔,也是告誡我們,無論貧賤還是富貴,無論失意還是得志,都要學會藏。

做人切忌鋒芒畢露,一定要藏鋒守拙。“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搶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是俗語,是忠言,也是智慧,為人張狂、鋒芒畢露,難免招致災禍,歷史上,三國時楊修為一例,明朝的解縉也為一例。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而集藏鋒大成者,青梅煮酒的劉備,“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越王勾踐,守拙藏鋒,高明處世,低調做人,韜光養晦,乃成大事。

善藏者,心跡無痕,不動聲色,讓人揣摩不透;不善藏者,心無城府,人無內涵,讓人一眼看穿。

一個人有潛藏隱祕的城府,則有平和內斂的心境,男人沉穩睿智,女人秀外慧中。藏於心而發於行,靜水流深,張弛有度,動靜之間,玄機無限。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二、勇者勝於膽

孔子說:“勇者無懼”。

為報公子光的賞識之恩,明知凶多吉少,但專諸仍以魚腸劍驚世一刺,穿過三重皮甲,直刺吳王僚心窩;身高僅五尺的侏儒要離,明知慶忌公子武功蓋世萬夫莫敵,卻用苦肉計砍掉右臂取得其信任,又趁其不備揮起獨臂舉短矛將其擊殺……

我們之所以崇拜勇者,在於欣賞其置自身安危於不顧的勇氣和膽量。

《琅琊榜》中有句話,“明知是陷阱,是圈套,利弊如此明顯,但仍然要去做,所為的,只不過是往日的情義和公道”,講的就是勇者“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膽識和氣魄。

真正的勇敢,不是蠻幹,不是莽撞,而是審時度勢之後做出的壯舉,是一種不畏困難所嚇到的膽略和氣概。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魯迅說:“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真正的勇者,不是沒有畏懼,而是敢於正視脆弱的內心,懷著畏懼依然前行的人。

前不久有個大熱的綜藝節目——《我是演說家》。在決賽現場,有位選手面對全國的觀眾說出了自己在哈佛唸書時候曾經偷過壽司的事。

這期的演講主題是勇者敢言。在得知這個主題後,這位選手腦海裡一直閃現當年偷東西的場景。這件“醜事”曾一度折磨著他,成為他心底那個永遠不想向任何人訴說的祕密,包括他的妻子他都沒有說過。

他思考了很久,經過一番痛苦掙扎之後,還是決定勇敢地在全國觀眾面前分享了他的祕密。他的行為,不但沒有被大家唾棄、鄙視或者嘲笑,反而為自己贏得了最高的掌聲。

所以,勇者之所以能與普通人拉開差距,在於他們有膽量來審視身上的恐懼,勇於擔錯,勇於自省,勇於釋懷,所以才能不困於心,不惑於情,活出高價值的生命。

"

聲明:本文來源於 京博國學 ,不代表笑談管理立場。若有標註不符,請告知我們!

一、智者勝於藏

咸豐九年九月十五日,曾國藩躺在床上輾轉難眠,一直在思考有關天道的問題,他曾經總結過天道有三惡,即:天道惡巧,天道惡盈,天道惡貳。

除了這三惡,曾國藩在這天的日記中又總結了一點,他認為天道三惡之外,還有一惡,那就是惡好露。

這裡所說的露,是指顯露。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高調。曾國藩認為,過於高調是為天道所不容的,為人處世應當“是非瞭然於心而一毫不露”,也就是要懂得“藏”的智慧。

自古以來,有人在通往名利的路上狂妄、驕矜淺薄,但那些真正的智者往往不動聲色,藏身藏心。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史記》上記載,孔子年輕時曾經向老子請教做人的道理。老子告訴孔子:“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老子告訴年輕的孔子,一個頭腦精明的商人非常懂得深藏財貨,而外表看起來好像空無所有;一個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內藏道德,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愚蠢遲鈍。

《周易》中說,潛龍勿用、亢龍有悔,也是告誡我們,無論貧賤還是富貴,無論失意還是得志,都要學會藏。

做人切忌鋒芒畢露,一定要藏鋒守拙。“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搶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是俗語,是忠言,也是智慧,為人張狂、鋒芒畢露,難免招致災禍,歷史上,三國時楊修為一例,明朝的解縉也為一例。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而集藏鋒大成者,青梅煮酒的劉備,“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越王勾踐,守拙藏鋒,高明處世,低調做人,韜光養晦,乃成大事。

善藏者,心跡無痕,不動聲色,讓人揣摩不透;不善藏者,心無城府,人無內涵,讓人一眼看穿。

一個人有潛藏隱祕的城府,則有平和內斂的心境,男人沉穩睿智,女人秀外慧中。藏於心而發於行,靜水流深,張弛有度,動靜之間,玄機無限。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二、勇者勝於膽

孔子說:“勇者無懼”。

為報公子光的賞識之恩,明知凶多吉少,但專諸仍以魚腸劍驚世一刺,穿過三重皮甲,直刺吳王僚心窩;身高僅五尺的侏儒要離,明知慶忌公子武功蓋世萬夫莫敵,卻用苦肉計砍掉右臂取得其信任,又趁其不備揮起獨臂舉短矛將其擊殺……

我們之所以崇拜勇者,在於欣賞其置自身安危於不顧的勇氣和膽量。

《琅琊榜》中有句話,“明知是陷阱,是圈套,利弊如此明顯,但仍然要去做,所為的,只不過是往日的情義和公道”,講的就是勇者“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膽識和氣魄。

真正的勇敢,不是蠻幹,不是莽撞,而是審時度勢之後做出的壯舉,是一種不畏困難所嚇到的膽略和氣概。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魯迅說:“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真正的勇者,不是沒有畏懼,而是敢於正視脆弱的內心,懷著畏懼依然前行的人。

前不久有個大熱的綜藝節目——《我是演說家》。在決賽現場,有位選手面對全國的觀眾說出了自己在哈佛唸書時候曾經偷過壽司的事。

這期的演講主題是勇者敢言。在得知這個主題後,這位選手腦海裡一直閃現當年偷東西的場景。這件“醜事”曾一度折磨著他,成為他心底那個永遠不想向任何人訴說的祕密,包括他的妻子他都沒有說過。

他思考了很久,經過一番痛苦掙扎之後,還是決定勇敢地在全國觀眾面前分享了他的祕密。他的行為,不但沒有被大家唾棄、鄙視或者嘲笑,反而為自己贏得了最高的掌聲。

所以,勇者之所以能與普通人拉開差距,在於他們有膽量來審視身上的恐懼,勇於擔錯,勇於自省,勇於釋懷,所以才能不困於心,不惑於情,活出高價值的生命。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三、謀者勝於慮

《菜根譚》謀略篇中講:“謀,而後定;不謀,而衰矣”,“謀深,慮遠,成之因也”。曠世奇書《鬼谷子》中也提到:“慮深遠,則計謀成”。

實施行動之前,需要仔細地謀劃,從全局的觀念進行考慮,才能達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效果。做事之前不三思,萬萬不可取,三思之後不行動,萬事難成。

漢昭帝后期,趙廣漢擔任潁川太守。趙廣漢到任後發現,地方的許多土豪劣紳、地痞無賴無視朝綱,結黨營私、胡作非為,被欺壓的百姓敢怒不敢言。趙廣漢下決心要除掉這些惡勢力,為民除害。

可這時的潁川地方勢力強大:豪門大族之間互相連親,而官吏間也都互結朋黨,如何才能瓦解當地的利益集團呢?趙廣漢冥思苦想後,安排值得信賴的部屬,外出辦案時,一旦罪名確立就依法處罰,同時故意洩露當事人的供詞,製造朋黨間的猜疑。

趙廣漢又命屬官設置形狀像瓶子,口很小,可入不可出的缿筒作為意見箱,專門接收老百姓投的匿名舉報信。然後,再命人投遞匿名信,然後向外散播這些信都是豪門和大族的子弟寫的。

正如趙廣漢預料的,原本很要好的豪門和大族,因為謠言而互相攻擊而翻臉成仇。不久豪門和大族所各自結成的小團伙都陸續解散,社會風氣大為改善。

"

聲明:本文來源於 京博國學 ,不代表笑談管理立場。若有標註不符,請告知我們!

一、智者勝於藏

咸豐九年九月十五日,曾國藩躺在床上輾轉難眠,一直在思考有關天道的問題,他曾經總結過天道有三惡,即:天道惡巧,天道惡盈,天道惡貳。

除了這三惡,曾國藩在這天的日記中又總結了一點,他認為天道三惡之外,還有一惡,那就是惡好露。

這裡所說的露,是指顯露。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高調。曾國藩認為,過於高調是為天道所不容的,為人處世應當“是非瞭然於心而一毫不露”,也就是要懂得“藏”的智慧。

自古以來,有人在通往名利的路上狂妄、驕矜淺薄,但那些真正的智者往往不動聲色,藏身藏心。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史記》上記載,孔子年輕時曾經向老子請教做人的道理。老子告訴孔子:“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老子告訴年輕的孔子,一個頭腦精明的商人非常懂得深藏財貨,而外表看起來好像空無所有;一個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內藏道德,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愚蠢遲鈍。

《周易》中說,潛龍勿用、亢龍有悔,也是告誡我們,無論貧賤還是富貴,無論失意還是得志,都要學會藏。

做人切忌鋒芒畢露,一定要藏鋒守拙。“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搶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是俗語,是忠言,也是智慧,為人張狂、鋒芒畢露,難免招致災禍,歷史上,三國時楊修為一例,明朝的解縉也為一例。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而集藏鋒大成者,青梅煮酒的劉備,“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越王勾踐,守拙藏鋒,高明處世,低調做人,韜光養晦,乃成大事。

善藏者,心跡無痕,不動聲色,讓人揣摩不透;不善藏者,心無城府,人無內涵,讓人一眼看穿。

一個人有潛藏隱祕的城府,則有平和內斂的心境,男人沉穩睿智,女人秀外慧中。藏於心而發於行,靜水流深,張弛有度,動靜之間,玄機無限。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二、勇者勝於膽

孔子說:“勇者無懼”。

為報公子光的賞識之恩,明知凶多吉少,但專諸仍以魚腸劍驚世一刺,穿過三重皮甲,直刺吳王僚心窩;身高僅五尺的侏儒要離,明知慶忌公子武功蓋世萬夫莫敵,卻用苦肉計砍掉右臂取得其信任,又趁其不備揮起獨臂舉短矛將其擊殺……

我們之所以崇拜勇者,在於欣賞其置自身安危於不顧的勇氣和膽量。

《琅琊榜》中有句話,“明知是陷阱,是圈套,利弊如此明顯,但仍然要去做,所為的,只不過是往日的情義和公道”,講的就是勇者“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膽識和氣魄。

真正的勇敢,不是蠻幹,不是莽撞,而是審時度勢之後做出的壯舉,是一種不畏困難所嚇到的膽略和氣概。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魯迅說:“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真正的勇者,不是沒有畏懼,而是敢於正視脆弱的內心,懷著畏懼依然前行的人。

前不久有個大熱的綜藝節目——《我是演說家》。在決賽現場,有位選手面對全國的觀眾說出了自己在哈佛唸書時候曾經偷過壽司的事。

這期的演講主題是勇者敢言。在得知這個主題後,這位選手腦海裡一直閃現當年偷東西的場景。這件“醜事”曾一度折磨著他,成為他心底那個永遠不想向任何人訴說的祕密,包括他的妻子他都沒有說過。

他思考了很久,經過一番痛苦掙扎之後,還是決定勇敢地在全國觀眾面前分享了他的祕密。他的行為,不但沒有被大家唾棄、鄙視或者嘲笑,反而為自己贏得了最高的掌聲。

所以,勇者之所以能與普通人拉開差距,在於他們有膽量來審視身上的恐懼,勇於擔錯,勇於自省,勇於釋懷,所以才能不困於心,不惑於情,活出高價值的生命。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三、謀者勝於慮

《菜根譚》謀略篇中講:“謀,而後定;不謀,而衰矣”,“謀深,慮遠,成之因也”。曠世奇書《鬼谷子》中也提到:“慮深遠,則計謀成”。

實施行動之前,需要仔細地謀劃,從全局的觀念進行考慮,才能達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效果。做事之前不三思,萬萬不可取,三思之後不行動,萬事難成。

漢昭帝后期,趙廣漢擔任潁川太守。趙廣漢到任後發現,地方的許多土豪劣紳、地痞無賴無視朝綱,結黨營私、胡作非為,被欺壓的百姓敢怒不敢言。趙廣漢下決心要除掉這些惡勢力,為民除害。

可這時的潁川地方勢力強大:豪門大族之間互相連親,而官吏間也都互結朋黨,如何才能瓦解當地的利益集團呢?趙廣漢冥思苦想後,安排值得信賴的部屬,外出辦案時,一旦罪名確立就依法處罰,同時故意洩露當事人的供詞,製造朋黨間的猜疑。

趙廣漢又命屬官設置形狀像瓶子,口很小,可入不可出的缿筒作為意見箱,專門接收老百姓投的匿名舉報信。然後,再命人投遞匿名信,然後向外散播這些信都是豪門和大族的子弟寫的。

正如趙廣漢預料的,原本很要好的豪門和大族,因為謠言而互相攻擊而翻臉成仇。不久豪門和大族所各自結成的小團伙都陸續解散,社會風氣大為改善。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人生就像一場棋局,深謀遠慮的人,往前走一步,要考慮到未來三四步的走勢。辛棄疾說:“事未至而預圖,剛處之常有餘;事既至而後計,則應之常不足”。如果事先沒有打算,心中沒數就盲目辦事,一遇困難猝然不知所措,就易於失敗。

關於如何多謀多慮,三思後行,《菜根譚》中提出的三點可供我們參考:“閒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暗中不欺隱,明處有受用。”

"

聲明:本文來源於 京博國學 ,不代表笑談管理立場。若有標註不符,請告知我們!

一、智者勝於藏

咸豐九年九月十五日,曾國藩躺在床上輾轉難眠,一直在思考有關天道的問題,他曾經總結過天道有三惡,即:天道惡巧,天道惡盈,天道惡貳。

除了這三惡,曾國藩在這天的日記中又總結了一點,他認為天道三惡之外,還有一惡,那就是惡好露。

這裡所說的露,是指顯露。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高調。曾國藩認為,過於高調是為天道所不容的,為人處世應當“是非瞭然於心而一毫不露”,也就是要懂得“藏”的智慧。

自古以來,有人在通往名利的路上狂妄、驕矜淺薄,但那些真正的智者往往不動聲色,藏身藏心。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史記》上記載,孔子年輕時曾經向老子請教做人的道理。老子告訴孔子:“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老子告訴年輕的孔子,一個頭腦精明的商人非常懂得深藏財貨,而外表看起來好像空無所有;一個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內藏道德,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愚蠢遲鈍。

《周易》中說,潛龍勿用、亢龍有悔,也是告誡我們,無論貧賤還是富貴,無論失意還是得志,都要學會藏。

做人切忌鋒芒畢露,一定要藏鋒守拙。“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搶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是俗語,是忠言,也是智慧,為人張狂、鋒芒畢露,難免招致災禍,歷史上,三國時楊修為一例,明朝的解縉也為一例。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而集藏鋒大成者,青梅煮酒的劉備,“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越王勾踐,守拙藏鋒,高明處世,低調做人,韜光養晦,乃成大事。

善藏者,心跡無痕,不動聲色,讓人揣摩不透;不善藏者,心無城府,人無內涵,讓人一眼看穿。

一個人有潛藏隱祕的城府,則有平和內斂的心境,男人沉穩睿智,女人秀外慧中。藏於心而發於行,靜水流深,張弛有度,動靜之間,玄機無限。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二、勇者勝於膽

孔子說:“勇者無懼”。

為報公子光的賞識之恩,明知凶多吉少,但專諸仍以魚腸劍驚世一刺,穿過三重皮甲,直刺吳王僚心窩;身高僅五尺的侏儒要離,明知慶忌公子武功蓋世萬夫莫敵,卻用苦肉計砍掉右臂取得其信任,又趁其不備揮起獨臂舉短矛將其擊殺……

我們之所以崇拜勇者,在於欣賞其置自身安危於不顧的勇氣和膽量。

《琅琊榜》中有句話,“明知是陷阱,是圈套,利弊如此明顯,但仍然要去做,所為的,只不過是往日的情義和公道”,講的就是勇者“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膽識和氣魄。

真正的勇敢,不是蠻幹,不是莽撞,而是審時度勢之後做出的壯舉,是一種不畏困難所嚇到的膽略和氣概。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魯迅說:“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真正的勇者,不是沒有畏懼,而是敢於正視脆弱的內心,懷著畏懼依然前行的人。

前不久有個大熱的綜藝節目——《我是演說家》。在決賽現場,有位選手面對全國的觀眾說出了自己在哈佛唸書時候曾經偷過壽司的事。

這期的演講主題是勇者敢言。在得知這個主題後,這位選手腦海裡一直閃現當年偷東西的場景。這件“醜事”曾一度折磨著他,成為他心底那個永遠不想向任何人訴說的祕密,包括他的妻子他都沒有說過。

他思考了很久,經過一番痛苦掙扎之後,還是決定勇敢地在全國觀眾面前分享了他的祕密。他的行為,不但沒有被大家唾棄、鄙視或者嘲笑,反而為自己贏得了最高的掌聲。

所以,勇者之所以能與普通人拉開差距,在於他們有膽量來審視身上的恐懼,勇於擔錯,勇於自省,勇於釋懷,所以才能不困於心,不惑於情,活出高價值的生命。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三、謀者勝於慮

《菜根譚》謀略篇中講:“謀,而後定;不謀,而衰矣”,“謀深,慮遠,成之因也”。曠世奇書《鬼谷子》中也提到:“慮深遠,則計謀成”。

實施行動之前,需要仔細地謀劃,從全局的觀念進行考慮,才能達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效果。做事之前不三思,萬萬不可取,三思之後不行動,萬事難成。

漢昭帝后期,趙廣漢擔任潁川太守。趙廣漢到任後發現,地方的許多土豪劣紳、地痞無賴無視朝綱,結黨營私、胡作非為,被欺壓的百姓敢怒不敢言。趙廣漢下決心要除掉這些惡勢力,為民除害。

可這時的潁川地方勢力強大:豪門大族之間互相連親,而官吏間也都互結朋黨,如何才能瓦解當地的利益集團呢?趙廣漢冥思苦想後,安排值得信賴的部屬,外出辦案時,一旦罪名確立就依法處罰,同時故意洩露當事人的供詞,製造朋黨間的猜疑。

趙廣漢又命屬官設置形狀像瓶子,口很小,可入不可出的缿筒作為意見箱,專門接收老百姓投的匿名舉報信。然後,再命人投遞匿名信,然後向外散播這些信都是豪門和大族的子弟寫的。

正如趙廣漢預料的,原本很要好的豪門和大族,因為謠言而互相攻擊而翻臉成仇。不久豪門和大族所各自結成的小團伙都陸續解散,社會風氣大為改善。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人生就像一場棋局,深謀遠慮的人,往前走一步,要考慮到未來三四步的走勢。辛棄疾說:“事未至而預圖,剛處之常有餘;事既至而後計,則應之常不足”。如果事先沒有打算,心中沒數就盲目辦事,一遇困難猝然不知所措,就易於失敗。

關於如何多謀多慮,三思後行,《菜根譚》中提出的三點可供我們參考:“閒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暗中不欺隱,明處有受用。”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閒暇時不能無所事事,忙的時候自然會用得著;平靜的時候不讓心靈空虛,遇到變化時自然能應付自如;無人知曉時不做邪惡的事,大庭廣眾之下自然會受到尊敬。

做人,因慮而生謀,因膽而生勇。有勇有謀者,可謂豪傑;豪傑若懂得藏的智慧,斂起鋒芒,圓融無礙,才可謂人生的智者。

"

聲明:本文來源於 京博國學 ,不代表笑談管理立場。若有標註不符,請告知我們!

一、智者勝於藏

咸豐九年九月十五日,曾國藩躺在床上輾轉難眠,一直在思考有關天道的問題,他曾經總結過天道有三惡,即:天道惡巧,天道惡盈,天道惡貳。

除了這三惡,曾國藩在這天的日記中又總結了一點,他認為天道三惡之外,還有一惡,那就是惡好露。

這裡所說的露,是指顯露。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高調。曾國藩認為,過於高調是為天道所不容的,為人處世應當“是非瞭然於心而一毫不露”,也就是要懂得“藏”的智慧。

自古以來,有人在通往名利的路上狂妄、驕矜淺薄,但那些真正的智者往往不動聲色,藏身藏心。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史記》上記載,孔子年輕時曾經向老子請教做人的道理。老子告訴孔子:“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老子告訴年輕的孔子,一個頭腦精明的商人非常懂得深藏財貨,而外表看起來好像空無所有;一個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內藏道德,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愚蠢遲鈍。

《周易》中說,潛龍勿用、亢龍有悔,也是告誡我們,無論貧賤還是富貴,無論失意還是得志,都要學會藏。

做人切忌鋒芒畢露,一定要藏鋒守拙。“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搶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是俗語,是忠言,也是智慧,為人張狂、鋒芒畢露,難免招致災禍,歷史上,三國時楊修為一例,明朝的解縉也為一例。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而集藏鋒大成者,青梅煮酒的劉備,“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越王勾踐,守拙藏鋒,高明處世,低調做人,韜光養晦,乃成大事。

善藏者,心跡無痕,不動聲色,讓人揣摩不透;不善藏者,心無城府,人無內涵,讓人一眼看穿。

一個人有潛藏隱祕的城府,則有平和內斂的心境,男人沉穩睿智,女人秀外慧中。藏於心而發於行,靜水流深,張弛有度,動靜之間,玄機無限。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二、勇者勝於膽

孔子說:“勇者無懼”。

為報公子光的賞識之恩,明知凶多吉少,但專諸仍以魚腸劍驚世一刺,穿過三重皮甲,直刺吳王僚心窩;身高僅五尺的侏儒要離,明知慶忌公子武功蓋世萬夫莫敵,卻用苦肉計砍掉右臂取得其信任,又趁其不備揮起獨臂舉短矛將其擊殺……

我們之所以崇拜勇者,在於欣賞其置自身安危於不顧的勇氣和膽量。

《琅琊榜》中有句話,“明知是陷阱,是圈套,利弊如此明顯,但仍然要去做,所為的,只不過是往日的情義和公道”,講的就是勇者“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膽識和氣魄。

真正的勇敢,不是蠻幹,不是莽撞,而是審時度勢之後做出的壯舉,是一種不畏困難所嚇到的膽略和氣概。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魯迅說:“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真正的勇者,不是沒有畏懼,而是敢於正視脆弱的內心,懷著畏懼依然前行的人。

前不久有個大熱的綜藝節目——《我是演說家》。在決賽現場,有位選手面對全國的觀眾說出了自己在哈佛唸書時候曾經偷過壽司的事。

這期的演講主題是勇者敢言。在得知這個主題後,這位選手腦海裡一直閃現當年偷東西的場景。這件“醜事”曾一度折磨著他,成為他心底那個永遠不想向任何人訴說的祕密,包括他的妻子他都沒有說過。

他思考了很久,經過一番痛苦掙扎之後,還是決定勇敢地在全國觀眾面前分享了他的祕密。他的行為,不但沒有被大家唾棄、鄙視或者嘲笑,反而為自己贏得了最高的掌聲。

所以,勇者之所以能與普通人拉開差距,在於他們有膽量來審視身上的恐懼,勇於擔錯,勇於自省,勇於釋懷,所以才能不困於心,不惑於情,活出高價值的生命。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三、謀者勝於慮

《菜根譚》謀略篇中講:“謀,而後定;不謀,而衰矣”,“謀深,慮遠,成之因也”。曠世奇書《鬼谷子》中也提到:“慮深遠,則計謀成”。

實施行動之前,需要仔細地謀劃,從全局的觀念進行考慮,才能達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效果。做事之前不三思,萬萬不可取,三思之後不行動,萬事難成。

漢昭帝后期,趙廣漢擔任潁川太守。趙廣漢到任後發現,地方的許多土豪劣紳、地痞無賴無視朝綱,結黨營私、胡作非為,被欺壓的百姓敢怒不敢言。趙廣漢下決心要除掉這些惡勢力,為民除害。

可這時的潁川地方勢力強大:豪門大族之間互相連親,而官吏間也都互結朋黨,如何才能瓦解當地的利益集團呢?趙廣漢冥思苦想後,安排值得信賴的部屬,外出辦案時,一旦罪名確立就依法處罰,同時故意洩露當事人的供詞,製造朋黨間的猜疑。

趙廣漢又命屬官設置形狀像瓶子,口很小,可入不可出的缿筒作為意見箱,專門接收老百姓投的匿名舉報信。然後,再命人投遞匿名信,然後向外散播這些信都是豪門和大族的子弟寫的。

正如趙廣漢預料的,原本很要好的豪門和大族,因為謠言而互相攻擊而翻臉成仇。不久豪門和大族所各自結成的小團伙都陸續解散,社會風氣大為改善。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人生就像一場棋局,深謀遠慮的人,往前走一步,要考慮到未來三四步的走勢。辛棄疾說:“事未至而預圖,剛處之常有餘;事既至而後計,則應之常不足”。如果事先沒有打算,心中沒數就盲目辦事,一遇困難猝然不知所措,就易於失敗。

關於如何多謀多慮,三思後行,《菜根譚》中提出的三點可供我們參考:“閒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暗中不欺隱,明處有受用。”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閒暇時不能無所事事,忙的時候自然會用得著;平靜的時候不讓心靈空虛,遇到變化時自然能應付自如;無人知曉時不做邪惡的事,大庭廣眾之下自然會受到尊敬。

做人,因慮而生謀,因膽而生勇。有勇有謀者,可謂豪傑;豪傑若懂得藏的智慧,斂起鋒芒,圓融無礙,才可謂人生的智者。

中華古典智慧:智者勝於藏,勇者勝於膽,謀者勝於慮

文化深處必謀略,謀略深處蘊哲學。一個成大事的人,只有不斷的精進自己,才能為自身贏得發展的契機。藉此,推薦一款個人成長課程:涵蓋“思維提升、個人修煉、領導力培養、視野拓展”等。

如果感興趣,歡迎點擊下方“瞭解更多”,提升人際交往能力、為人處事技巧、職場晉升之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