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篇好文:人間至味是清歡。'

"

【四海孔子書院院長馮哲先生:每日晨思】

人間至味是清歡。

"

【四海孔子書院院長馮哲先生:每日晨思】

人間至味是清歡。

推薦一篇好文:人間至味是清歡。

夫子之道,以恕道一以貫之。

論語學而第一中夫子談到“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乎”。繼而其他章節又有:“不怨天,不憂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予欲無言…天何言哉,四時行焉,地何言哉,百物生焉。…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些金句中深深浸透著夫子參贊天地沒有對立的恕道思想。春秋末年,面對禮崩樂壞,天子式微,諸侯爭霸,大夫犯上,家臣僭禮…,精通禮樂,抱道如懷玉的夫子一心一意恢復周禮,嚮往周公。不因亂世而生怨,不因凶險而躲閃。似乎認可這一切,接納這一切,也願承受這一切。常人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常人眼裡,夫子一生,不如意太多了。然夫子有怨嗎?風餐露宿的14年,屢屢遇險,艱難歲月中,夫子卻每每吟誦詩經。世人認為夫子惶惶如喪家之犬,夫子卻守死善道,甘之如怡,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常人眼中的卓絕難忍,夫子似在行吟風月中度過。14年既是去路,也是歸路。一路行走,一路教化。可謂是行教天下,不遺餘力。

"

【四海孔子書院院長馮哲先生:每日晨思】

人間至味是清歡。

推薦一篇好文:人間至味是清歡。

夫子之道,以恕道一以貫之。

論語學而第一中夫子談到“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乎”。繼而其他章節又有:“不怨天,不憂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予欲無言…天何言哉,四時行焉,地何言哉,百物生焉。…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些金句中深深浸透著夫子參贊天地沒有對立的恕道思想。春秋末年,面對禮崩樂壞,天子式微,諸侯爭霸,大夫犯上,家臣僭禮…,精通禮樂,抱道如懷玉的夫子一心一意恢復周禮,嚮往周公。不因亂世而生怨,不因凶險而躲閃。似乎認可這一切,接納這一切,也願承受這一切。常人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常人眼裡,夫子一生,不如意太多了。然夫子有怨嗎?風餐露宿的14年,屢屢遇險,艱難歲月中,夫子卻每每吟誦詩經。世人認為夫子惶惶如喪家之犬,夫子卻守死善道,甘之如怡,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常人眼中的卓絕難忍,夫子似在行吟風月中度過。14年既是去路,也是歸路。一路行走,一路教化。可謂是行教天下,不遺餘力。

推薦一篇好文:人間至味是清歡。

夫子早年喪父喪母,自言吾少也賤,多能鄙事。晚年歸魯,人生暮年又經歷喪子喪妻,最後連心愛的弟子顏回子路也離他而去,此時的夫子,可謂風蝕殘年,飽嘗人間苦難。然夫子卻以飽滿的熱情全部的精力,忘我投入刪詩書,訂禮儀,著春秋,贊周易等一系列繁忙而又緊張的工作中。似乎人間一切的苦痛與他無關。學不厭,教不倦,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又是何等的生命氣象。因為好學,讓夫子充滿天地正氣與無限生機。生生之仁,仁之生生體現在夫子身上,那就是無論處在何種境地,也無論是多麼的困難與委曲,夫子無怨也無對,因而天清地朗,日月不息。

人生的酸甜苦辣,愛恨情仇,到了夫子那裡,如一朝風月,平順中和以對。驟雨不終日,飄風不終朝,夫復何言。

"

【四海孔子書院院長馮哲先生:每日晨思】

人間至味是清歡。

推薦一篇好文:人間至味是清歡。

夫子之道,以恕道一以貫之。

論語學而第一中夫子談到“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乎”。繼而其他章節又有:“不怨天,不憂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予欲無言…天何言哉,四時行焉,地何言哉,百物生焉。…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些金句中深深浸透著夫子參贊天地沒有對立的恕道思想。春秋末年,面對禮崩樂壞,天子式微,諸侯爭霸,大夫犯上,家臣僭禮…,精通禮樂,抱道如懷玉的夫子一心一意恢復周禮,嚮往周公。不因亂世而生怨,不因凶險而躲閃。似乎認可這一切,接納這一切,也願承受這一切。常人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常人眼裡,夫子一生,不如意太多了。然夫子有怨嗎?風餐露宿的14年,屢屢遇險,艱難歲月中,夫子卻每每吟誦詩經。世人認為夫子惶惶如喪家之犬,夫子卻守死善道,甘之如怡,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常人眼中的卓絕難忍,夫子似在行吟風月中度過。14年既是去路,也是歸路。一路行走,一路教化。可謂是行教天下,不遺餘力。

推薦一篇好文:人間至味是清歡。

夫子早年喪父喪母,自言吾少也賤,多能鄙事。晚年歸魯,人生暮年又經歷喪子喪妻,最後連心愛的弟子顏回子路也離他而去,此時的夫子,可謂風蝕殘年,飽嘗人間苦難。然夫子卻以飽滿的熱情全部的精力,忘我投入刪詩書,訂禮儀,著春秋,贊周易等一系列繁忙而又緊張的工作中。似乎人間一切的苦痛與他無關。學不厭,教不倦,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又是何等的生命氣象。因為好學,讓夫子充滿天地正氣與無限生機。生生之仁,仁之生生體現在夫子身上,那就是無論處在何種境地,也無論是多麼的困難與委曲,夫子無怨也無對,因而天清地朗,日月不息。

人生的酸甜苦辣,愛恨情仇,到了夫子那裡,如一朝風月,平順中和以對。驟雨不終日,飄風不終朝,夫復何言。

推薦一篇好文:人間至味是清歡。

風雨歸來的平靜安寧。讓人不禁要問,難道是夫子無情無覺嗎?不,夫子至情至性,得知顏回死了,夫子痛心疾首,向上蒼髮出“天喪予,天喪予”的悲訴。生命彌留之際,期盼子貢歸,柱杖倚門,等見到子貢時,悲喜交加,一句“汝遲矣”道盡師徒情深。

人心,在痛盡就不痛了,苦盡就不苦了。恨到盡頭愛始來,情到深處是悲願。悲欣交集的人生,常常是在嚐盡悲歡離合之後,始知人間至味是清歡,平平淡淡才是真。無怨亦無對,無情卻有情。夫子因有深沉大愛而不捨,因有滿腔熱望而上路。一路行且歌,盡已儘性,伴著四季風月,嚐盡人間炎涼,透觀天地生生。

程顥夫子特別提出" 生之謂性" 。活著,處處皆美,惡也美。夫子之道,以恕道一以貫之。

良知,是對生命的肯定,而不是用來對付惡的。

與物無對,便是識仁。(本文由馮哲先生授權發佈)

"

【四海孔子書院院長馮哲先生:每日晨思】

人間至味是清歡。

推薦一篇好文:人間至味是清歡。

夫子之道,以恕道一以貫之。

論語學而第一中夫子談到“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乎”。繼而其他章節又有:“不怨天,不憂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予欲無言…天何言哉,四時行焉,地何言哉,百物生焉。…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些金句中深深浸透著夫子參贊天地沒有對立的恕道思想。春秋末年,面對禮崩樂壞,天子式微,諸侯爭霸,大夫犯上,家臣僭禮…,精通禮樂,抱道如懷玉的夫子一心一意恢復周禮,嚮往周公。不因亂世而生怨,不因凶險而躲閃。似乎認可這一切,接納這一切,也願承受這一切。常人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常人眼裡,夫子一生,不如意太多了。然夫子有怨嗎?風餐露宿的14年,屢屢遇險,艱難歲月中,夫子卻每每吟誦詩經。世人認為夫子惶惶如喪家之犬,夫子卻守死善道,甘之如怡,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常人眼中的卓絕難忍,夫子似在行吟風月中度過。14年既是去路,也是歸路。一路行走,一路教化。可謂是行教天下,不遺餘力。

推薦一篇好文:人間至味是清歡。

夫子早年喪父喪母,自言吾少也賤,多能鄙事。晚年歸魯,人生暮年又經歷喪子喪妻,最後連心愛的弟子顏回子路也離他而去,此時的夫子,可謂風蝕殘年,飽嘗人間苦難。然夫子卻以飽滿的熱情全部的精力,忘我投入刪詩書,訂禮儀,著春秋,贊周易等一系列繁忙而又緊張的工作中。似乎人間一切的苦痛與他無關。學不厭,教不倦,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又是何等的生命氣象。因為好學,讓夫子充滿天地正氣與無限生機。生生之仁,仁之生生體現在夫子身上,那就是無論處在何種境地,也無論是多麼的困難與委曲,夫子無怨也無對,因而天清地朗,日月不息。

人生的酸甜苦辣,愛恨情仇,到了夫子那裡,如一朝風月,平順中和以對。驟雨不終日,飄風不終朝,夫復何言。

推薦一篇好文:人間至味是清歡。

風雨歸來的平靜安寧。讓人不禁要問,難道是夫子無情無覺嗎?不,夫子至情至性,得知顏回死了,夫子痛心疾首,向上蒼髮出“天喪予,天喪予”的悲訴。生命彌留之際,期盼子貢歸,柱杖倚門,等見到子貢時,悲喜交加,一句“汝遲矣”道盡師徒情深。

人心,在痛盡就不痛了,苦盡就不苦了。恨到盡頭愛始來,情到深處是悲願。悲欣交集的人生,常常是在嚐盡悲歡離合之後,始知人間至味是清歡,平平淡淡才是真。無怨亦無對,無情卻有情。夫子因有深沉大愛而不捨,因有滿腔熱望而上路。一路行且歌,盡已儘性,伴著四季風月,嚐盡人間炎涼,透觀天地生生。

程顥夫子特別提出" 生之謂性" 。活著,處處皆美,惡也美。夫子之道,以恕道一以貫之。

良知,是對生命的肯定,而不是用來對付惡的。

與物無對,便是識仁。(本文由馮哲先生授權發佈)

推薦一篇好文:人間至味是清歡。
"

【四海孔子書院院長馮哲先生:每日晨思】

人間至味是清歡。

推薦一篇好文:人間至味是清歡。

夫子之道,以恕道一以貫之。

論語學而第一中夫子談到“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乎”。繼而其他章節又有:“不怨天,不憂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予欲無言…天何言哉,四時行焉,地何言哉,百物生焉。…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些金句中深深浸透著夫子參贊天地沒有對立的恕道思想。春秋末年,面對禮崩樂壞,天子式微,諸侯爭霸,大夫犯上,家臣僭禮…,精通禮樂,抱道如懷玉的夫子一心一意恢復周禮,嚮往周公。不因亂世而生怨,不因凶險而躲閃。似乎認可這一切,接納這一切,也願承受這一切。常人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常人眼裡,夫子一生,不如意太多了。然夫子有怨嗎?風餐露宿的14年,屢屢遇險,艱難歲月中,夫子卻每每吟誦詩經。世人認為夫子惶惶如喪家之犬,夫子卻守死善道,甘之如怡,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常人眼中的卓絕難忍,夫子似在行吟風月中度過。14年既是去路,也是歸路。一路行走,一路教化。可謂是行教天下,不遺餘力。

推薦一篇好文:人間至味是清歡。

夫子早年喪父喪母,自言吾少也賤,多能鄙事。晚年歸魯,人生暮年又經歷喪子喪妻,最後連心愛的弟子顏回子路也離他而去,此時的夫子,可謂風蝕殘年,飽嘗人間苦難。然夫子卻以飽滿的熱情全部的精力,忘我投入刪詩書,訂禮儀,著春秋,贊周易等一系列繁忙而又緊張的工作中。似乎人間一切的苦痛與他無關。學不厭,教不倦,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又是何等的生命氣象。因為好學,讓夫子充滿天地正氣與無限生機。生生之仁,仁之生生體現在夫子身上,那就是無論處在何種境地,也無論是多麼的困難與委曲,夫子無怨也無對,因而天清地朗,日月不息。

人生的酸甜苦辣,愛恨情仇,到了夫子那裡,如一朝風月,平順中和以對。驟雨不終日,飄風不終朝,夫復何言。

推薦一篇好文:人間至味是清歡。

風雨歸來的平靜安寧。讓人不禁要問,難道是夫子無情無覺嗎?不,夫子至情至性,得知顏回死了,夫子痛心疾首,向上蒼髮出“天喪予,天喪予”的悲訴。生命彌留之際,期盼子貢歸,柱杖倚門,等見到子貢時,悲喜交加,一句“汝遲矣”道盡師徒情深。

人心,在痛盡就不痛了,苦盡就不苦了。恨到盡頭愛始來,情到深處是悲願。悲欣交集的人生,常常是在嚐盡悲歡離合之後,始知人間至味是清歡,平平淡淡才是真。無怨亦無對,無情卻有情。夫子因有深沉大愛而不捨,因有滿腔熱望而上路。一路行且歌,盡已儘性,伴著四季風月,嚐盡人間炎涼,透觀天地生生。

程顥夫子特別提出" 生之謂性" 。活著,處處皆美,惡也美。夫子之道,以恕道一以貫之。

良知,是對生命的肯定,而不是用來對付惡的。

與物無對,便是識仁。(本文由馮哲先生授權發佈)

推薦一篇好文:人間至味是清歡。
推薦一篇好文:人間至味是清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