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並非是兒童專屬,對成人同樣具有慰藉作用

為何在諸多挑戰者倒下後,仍有冒險者向珠峰進發?“夢想與堅持”這樣的主題,在今天是否還能打動讀者?文字較少的繪本如何親子閱讀?閱讀繪本應該給予我們以何種慰藉?

近日,中信出版社童書總編輯、紅披風出版社社長王菲菲和兒童閱讀專家、知名兒童閱讀推廣人阿甲在北京僑福芳草地中信書店與小朋友和家長們一同分享了剛剛出版的2018年博洛尼亞最佳童書獎提名作品《險峰》、《海灘》、《白鳥》這三部作品,現場探討了繪本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繪本的現實意義等問題。

繪本並非是兒童專屬,對成人同樣具有慰藉作用

《險峰》(L'ascension de Saussure),(法)皮埃爾·藏澤爾思(Pierre Zenzius) 著, 謝媛媛 譯。中信出版社2019年4月版。

撰文 | 新京報記者 何安安 實習生 王塞北

冒險和探索精神,在今天我們仍然需要

繪本《險峰》講述了現代登山運動的開創者,瑞士博物學家奧拉斯·貝爾迪克特·徳·索緒爾

(Horace-Bénédict de Saussure)

攀登阿爾卑斯山最高峰勃朗峰的故事。在皮埃爾·藏澤爾思的畫筆下,登山者像螞蟻一樣穿梭於群山之間,他們揹著行囊,前進、嬉戲、觀察、尋找著前進的方向……呈現出了自然的宏偉和人類對知識的不懈探索。作者用一種孩子可以接受的有趣的方式

(人們像螞蟻一樣在群山和冰川之間穿行,狀況百出)

,展現了登山旅途的艱險,和最終抵達山頂的喜悅。

皮埃爾·藏澤爾思是法國插畫新秀,畢業於世界頂尖動畫學院高布蘭動畫學院,憑藉《險峰》一書獲得意大利博洛尼亞最佳童書獎特別提名、法國女巫獎、熱霍姆·梅恩大獎和自然篇章大獎等法國圖書獎。

我們很容易將《險峰》和最近新聞報道中大排長龍攀登珠穆朗瑪峰聯想在一起:自五月天氣轉暖以來,巍峨聳立的珠峰迎來了登山熱潮,為登頂,許多登山者在海拔8000米的“死亡地帶”排隊3小時。

因為等候時間過長,消耗體力過多,加之高寒和缺氧,據尼泊爾政府部門的統計,迄今已有14人死亡,另有3人失蹤。這樣的消息很容易令人費解,不具備足夠高山經驗的探險者們盲目衝頂絕不可取。

繪本並非是兒童專屬,對成人同樣具有慰藉作用

《險峰》插圖。

“《險峰》這個故事,也許是我們想要講給我們自己聽。”在珠峰海拔超過8000米時,就意味著進入了“死亡地帶”,極寒和缺氧,使得人類幾乎不可能存活超過48小時。因為這個原因,專業人士絕不贊成業餘登山愛好者在沒有足夠高山經驗的情況下登頂珠峰。但這條新聞背後,不可忽視的是人們對於挑戰自我和保持野性的追求。

阿甲注意到,現在仍然有很多人在重複著以前的探險活動,而且參與的人群正在日益增多。雖然有許多人倒下,但挑戰者們仍然從世界各地向珠峰進發。“人們為什麼需要去?在很多事情越來越簡單的情況下,現在很多人反而願意去挑戰自己的能力。整個時代正在重啟,這也是現代人保持一種野性的方式。也許你只是跨越了一個峰,實際上是跨過了人生中的一個又一個困難,最終成為更好的自己。”

雖然在三本書中,《白鳥》的故事表達最為複雜,但《白鳥》和《險峰》這兩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夢想與堅持”。事實上,類似的主題特別是關於探險的童書,在中文世界裡並不算很多。

作為資深童書編輯人,王菲菲發現,西方很多國家都把探險作為童書創作的第一題材。她認為,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信息時代,我們最需要教給孩子的,是怎樣面對未來。回顧探險家的故事,再現在探索過程中對夢想的不懈追求,這種追求仍然值得我們緬懷,“我們在面對不確定性的時候,需要夢想和追求,這是冒險探索精神對現代社會的最大意義。”

繪本是當今社會尋求心靈安慰的良方

繪本以圖畫為主,裡面的文字很少,這給很多爸爸、媽媽帶來了困惑:字很少的繪本,該怎麼給孩子讀?阿甲在分享會現場以《險峰》和《海灘》為例,向現場讀者講解並演示瞭如何給孩子讀這類繪本。

阿甲表示,《險峰》這個故事,講述的其實是人與大自然的趣味性,書中有許多充滿趣味的細節可以挖掘,比如每個人物都在作者不同的事情,甚至是跟登山完全沒有關係的事情,“有時候很危險,有時候大家又很逍遙……研究這些小人兒的樂趣是讀這本書的一個很大樂趣。”

繪本並非是兒童專屬,對成人同樣具有慰藉作用

繪本中一些作者用心呈現的細節,孩子們往往更容易發現。《險峰》中,隨著海拔逐漸升高,人們的行李越來越少,而且頗具特色。

當然,另外一部獲得意大利博洛尼亞新人獎大獎作品《海灘》更令阿甲感到親切,因為他自己正出生在海邊。這部作品更加簡單,描繪了海灘上一天當中不同時間的不同景象。書中的文字更少,每頁只有一句很短的話,僅僅告訴讀者現在是幾點,人們在做什麼,但是圖畫中卻隱藏了非常多的細節和信息。

阿甲注意到,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海灘不同,這部作品中的海灘是粉色的,藝術家運用了超現實主義藝術手法,呈現了許多小細節,人、馬戲團、小動物都在海灘中……用許多現實與想象相互交織的具有諷刺意味的小細節,呈現出社會百態,“讓大家讀到另外一種看世界的眼光,我們和藝術家看一個世界,但是藝術家、插畫家他們看到的世界會比我們更加有趣。大家可以慢慢看,反覆看,找到一種趣味,去享受和理解。”

在分享的過程中,阿甲多次強調:有趣是吸引孩子閱讀的第一要素。有趣的閱讀可以體現在不同的方面:樂律感強的語言、有趣的內容、有趣的圖畫等等。從本性而言,孩子和大人不一樣,不會帶著功利性的目的去讀書,他們只會被有趣的書吸引。

繪本並非是兒童專屬,對成人同樣具有慰藉作用

在由中信出版社主辦的“孩子,縱使旅途艱辛,也要享受生活”博洛尼亞大獎繪本新書分享會現場,阿甲和小朋友們一同觀察畫面中奇特的小動物,體會《海灘》中的奇特想象。

王菲菲在編輯的身份之外,也是一位媽媽,她認為,讓孩子帶著家長去閱讀繪本,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方法,因為孩子對圖畫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要遠遠高於成年人。這種讀圖能力是孩子非常重要的一種天賦。成年人在學習語言和文字的過程中,漸漸失去了這種能力。所以家長們不妨讓孩子來主導閱讀,讓孩子來講故事。

在活動現場,阿甲和王菲菲都提到,繪本並非是兒童專屬,在我們當今社會對成人同樣具有慰藉作用。因為繪本不但能給孩子們帶來想象與歡樂,也能使成年人暫時逃離現實社會的煩惱與喧囂。

繪本並非是兒童專屬,對成人同樣具有慰藉作用

阿甲提到,在很久以前,就有許多成人去收藏一套《米菲繪本》。他以鬆居直和蔡皋合作的《桃花源的故事》為例,提到即便鬆居直已經94歲,各種反應都出現了遲緩,依然會指著其中一頁當地很多人邀請他們去吃飯的畫面說,“我好想跟他們去啊。”

阿甲認為,這恰恰說明了不管是孩子還是成人,繪本都是他們的桃花源,是當今社會我們尋求心靈安慰的良方。“你在生活中會經歷很多痛苦,會有很多無奈,但當你拿著它

(繪本)

的時候,你就進入到了一種桃花源,這個桃花源不是非要人跑到湖南,不一定非要跑到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它就在你們身邊。當你拿起它們的時候,你就進入了一種桃花源。”

作者:新京報記者 何安安 實習生 王塞北

編輯:楊司奇

校對:薛京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