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一直想殺諸葛亮,並不是嫉妒其才能,實際內情是這樣的

官渡之戰以前,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政治上擁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北方的袁紹、江南的孫權一直對曹操虎視眈眈,其軍事實力完全不在曹氏集團之下。尤其是袁紹集團,兵多將廣,糧草充實,其綜合實力遠勝於曹操,如果能有一位英明的領袖來經營北方,三國曆史絕對會被改寫。

周瑜一直想殺諸葛亮,並不是嫉妒其才能,實際內情是這樣的

當然,歷史不能假設,只能怪袁紹不聽忠言良策,一意孤行,自毀長城,最後落得兵敗身死,再加上幾個不成器的兒子,把袁氏幾代苦心經營之基業斷送得乾乾淨淨。

滅了袁紹以後,統一了北方的曹操從此擁兵百萬,大半個中國已在其掌控之下,統一天下已指日可待,此時的劉備集團還在東躲西藏,連個固定的根據地都沒有,對於曹操來說,收拾個小小的劉備如同囊中取物。至於江東的孫權集團,除了有長江天險作為屏障外,沒有任何資本與曹操對抗,日後,只要訓練出一支水軍,掃平江東也不是難事。

周瑜一直想殺諸葛亮,並不是嫉妒其才能,實際內情是這樣的

一場官渡之戰過後,天下已呈現出曹氏集團一家獨大的局面。此時的曹操樂不可支,已表顯露出霸主的姿態。為了對自己即將完成的統一大業歌功頌德,就在河北鄴城的漳水河畔修築了一座宏偉的銅雀臺,並令其子曹植做了賦,就是傳頌千古的佳作《銅雀臺賦》。然而,曹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諸葛亮拿這篇《銅雀臺賦》大做文章,反而成了攻擊曹操的有力武器。

周瑜一直想殺諸葛亮,並不是嫉妒其才能,實際內情是這樣的

北方已平,曹操的下一步計劃當然就是江東的孫權了,當孫權收到曹操的討伐檄文後,使江東集團一度恐慌萬分,投降呼?抗戰呼?眾人議論紛紛,各抒己見,都有充足了理由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孫權本人也拿不定主意。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後,孫權逐漸轉向抵抗派的一邊來。

周瑜一直想殺諸葛亮,並不是嫉妒其才能,實際內情是這樣的

劉備當時剛剛兵敗新野,帶領殘部寄居於江夏劉琦處,如果江東孫權投降,劉備這邊就不攻自破了。所以,劉備集團更希望孫權能頂住並且打敗曹操,只有這樣,自己才有存活的可能。最後,就把說服孫權與曹操對抗的重任寄託到諸葛亮身上,在諸葛亮舌戰群儒後,抵抗派開始佔據上風。當時,兩大派別的代表人物以投降派的張昭和主戰派的魯肅為主,好在孫權也站在主戰派的一邊。當時東吳的最高軍事統帥權由周瑜掌管,雙方爭論到最後,是戰是和,就看周瑜的態度了,所以說服周瑜就顯得至關重要。在此生死存亡關頭,諸葛亮可真是煞費苦心,不惜歪曲事實來激將周瑜。

周瑜一直想殺諸葛亮,並不是嫉妒其才能,實際內情是這樣的

與周瑜一番寒暄過後,諸葛亮感覺周瑜還是搖擺不定,面對曹操這位強大的對手,周瑜心裡也沒有勝算的把握。未免有些猶豫,但諸葛亮有些著急,生怕夜長夢多。不得已使出了最後一招,別說是周瑜,只要是個男人,聽到這類的話語誰都會玩命。

周瑜一直想殺諸葛亮,並不是嫉妒其才能,實際內情是這樣的

諸葛亮對周瑜說:“在下有一計,不用一兵一卒就可退曹操的百萬大軍。”

周瑜忙問道:“什麼計策,請先生賜教。”

諸葛亮說:“都督可曾聽說曹操在漳水邊上修建了一座銅雀臺,建好以後,曹操打算選天下美女,置於銅雀臺,還特別強調,等收復江南後,將喬家二女大喬與小喬納為妾,每日在銅雀臺上鶯歌燕舞、把酒作樂,如果都督現在把大喬與小喬獻給曹操,曹操必定退兵,還會重賞都督您的。”

周瑜一直想殺諸葛亮,並不是嫉妒其才能,實際內情是這樣的

其實,諸葛亮早就知道大小二喬分別已下嫁給孫策與周瑜,在此故作糊塗,諸葛亮還特地引用了《銅雀臺賦》中的兩句詞為證,賦中的原話是“攬二橋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諸葛亮故意把文章中的“二橋”換成“二喬。”原來,銅雀臺整體建築分為三座平臺,用兩座橋互相連接起來,這是“攬二橋”的實際含義,諸葛亮卻把它和二喬聯繫在了一起,以此來激怒周瑜。為了達到目的,諸葛亮的做法確實有些過分。事後,周瑜找到《銅雀臺賦》的原文,才知道被諸葛亮欺騙,並且觸犯了他的尊嚴,從此,便對諸葛亮恨之入骨。所以,就處處找藉口為難諸葛亮。當諸葛亮草船借箭逃脫劫難後,周瑜直接派丁奉、徐盛二人到祭風壇上去殺諸葛亮,不料,諸葛亮早已溜之大吉。

周瑜一直想殺諸葛亮,並不是嫉妒其才能,實際內情是這樣的

《三國演義》中,表面上看,周瑜想殺諸葛亮是因為妒忌諸葛亮的才能,仔細分析,此時的諸葛亮才剛剛出山,還沒有顯露出過人的才華,雖然火燒新野嶄露頭角,但是,最終還是被曹操打的落荒而逃,此時的諸葛亮根本沒達到讓周瑜嫉妒的地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