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個謹慎從不冒險的人,為什麼會看中姜維做自己的徒弟呢?

諸葛亮一個謹慎從不冒險的人,為什麼會看中姜維做自己的徒弟呢?

諸葛亮、姜維二人在用兵上都屬於較為謹慎的一類,首先,諸葛時期姜維做的一直是輔助工作,史料上也沒有過於明確的記載,唯一知名度較高的表現就是“死諸葛嚇走活仲達”,但是這並沒反映出他“愛冒險”。其次,從武侯去世到姜維正式掌握軍權這二十年,姜維所從事的工作主要是協助蔣琬和費禕北伐,其中也包括幾次他自己進行的北伐。這段時間他的最大功績是平定汶山少數民族叛亂和極好地奠定了季漢和西方少數民族的關係的基礎。再次,從姜維真正掌握軍權到季漢滅亡這將近十年的時間,其每次對魏發動的北伐戰爭百分之八十都是在天下環境大變的情況下進行的。

諸葛亮一個謹慎從不冒險的人,為什麼會看中姜維做自己的徒弟呢?

然後,最容易讓人們拿來說事的季漢後期的“斂兵聚谷”策略,也是其在季漢後期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為了繼續展開通過北伐割據隴右的軍事行動而不得已採取的兩全之策,理論上可以說沒什麼硬傷性問題,只是在具體實行上一些細節出現了破綻,或者說因為計劃沒有變化快而導致了鍾會進入陽平關。但是要清楚的是,“修改漢中防禦體系”和“季漢滅亡”並不互為充分必要條件。揪住這件事不放的,要麼哲學基礎不好,不會用客觀、全面且辯證的眼光看問題,要麼就是故意的。

諸葛亮一個謹慎從不冒險的人,為什麼會看中姜維做自己的徒弟呢?

以上種種,姜維在用兵上是否愛“弄險”、是否“一輩子”都愛“弄險”已經很清楚了,這個“冒險主義者”的頭銜更是無從談起。歷史上姜維並不是諸葛亮的徒弟,二人只是政治追求一致,並且因此而惺惺相惜,或者說姜維有可能因為仰慕孔明而私下向他學了些治軍、治國之法罷了。如果說“冒險”,魏延可比姜維程度深多了。姜維弄險,主要指就是段谷之戰和漢中防禦戰略吧。段谷之戰,鄧艾把姜維的優勢說的很清楚了,開始就約好了去上邽,中間不過是聲東擊西罷了,最後輸了也是因為正面交戰沒打過,那時候胡濟來了會怎麼樣?

諸葛亮一個謹慎從不冒險的人,為什麼會看中姜維做自己的徒弟呢?

興勢之戰時,王平就認為現在的實力不足以維持原有的防禦,他的做法也是退守據點。姜維最大的錯誤就是人在沓中,難以有效指揮。但是後來的操作也無懈可擊。鄧艾之前還不同意司馬昭伐蜀,認為季漢內部穩定不能打。結果蔣舒就投了,不然拿下漢中鍾會就得付出很大代價。後來圍堵姜維失敗,鄧艾就想偷渡陰平。可是當時他只是想騷擾涪城給劍閣守軍制造壓力。結果呢?要說冒險,蔣琬才是真的冒險,軍隊出去直接回不來。

諸葛亮一個謹慎從不冒險的人,為什麼會看中姜維做自己的徒弟呢?

諸葛亮只是在戰術層面上謹慎,不崇尚機會主義,不以小概率可能性博輸贏。個人認為假使歷史上真的出現了失街亭後遭司馬懿大軍追擊,不到萬不得已別無他法,諸葛使出“空城計”的可能性不大。諸葛和空城計真正的主角趙雲的行軍風格還是差別很大的。但是在戰略層面上,他能接受劉備三顧茅廬,提出“隆中對”,奪荊州,取益州,聯吳抗曹,印證了諸葛並非走謹慎路線。

諸葛亮一個謹慎從不冒險的人,為什麼會看中姜維做自己的徒弟呢?

若要追求低風險,投靠曹操是最保險的就業選擇,跟著劉備白手起家創業才是最不保險的。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比如劉琦沒有因繼承人問題與劉備站同一戰線,或者孫權權衡利弊投降了曹操,都會導致劉備的事業流產。而最終諸葛作為劉備集團政策的總設計師,幫助他實現了最初制定的方針,並且始終貫徹“王業不偏安”的基本原則。這樣的功績,不是一個光以“謹慎”著稱的人可以做到的,這麼描繪諸葛也未必太拉低諸葛的水準了。

諸葛亮一個謹慎從不冒險的人,為什麼會看中姜維做自己的徒弟呢?

事實上,諸葛謹慎持重也好,姜維膽大如斗也好,兩者有一共通之處是顯而易見的,就是他們都是典型理想主義者,並且是願意為自己的理想與情懷奮鬥與獻身的人,所以就不難看出諸葛亮對於姜維的期望有多高。姜維也確實沒有辜負諸葛亮對於他的期望。當蜀國被鄧艾傳奇般的奇襲滅國後,姜維也不忘復興蜀國給劉禪寫密信說“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詐降鍾會,策反鍾會謀反。雖沒有成功但也算是盡忠盡職了,不負諸葛亮對他的期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