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

想必很多人看漢末群雄的歷史,總有個繞不開的疑惑——為什麼劉璋會引狼入室招來劉備?

對於軍閥而言,軍隊與地盤豈不是與生命等價?將大量軍資、軍隊交付劉備,還引之來自家地盤,這豈是一個心智正常的軍閥?

這是亂世特有的疑惑,解答之前,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那個時代特有的規則。亂勢的規則就是上下級的明文約束不再起作用,實力即主權。朋友間如是、兄弟間如是、君臣間亦如是,而劉璋的故事則生動地體現了這套規則。

"

想必很多人看漢末群雄的歷史,總有個繞不開的疑惑——為什麼劉璋會引狼入室招來劉備?

對於軍閥而言,軍隊與地盤豈不是與生命等價?將大量軍資、軍隊交付劉備,還引之來自家地盤,這豈是一個心智正常的軍閥?

這是亂世特有的疑惑,解答之前,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那個時代特有的規則。亂勢的規則就是上下級的明文約束不再起作用,實力即主權。朋友間如是、兄弟間如是、君臣間亦如是,而劉璋的故事則生動地體現了這套規則。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1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

在大家的眼中,漢末軍閥是這樣的:你佔領一個州,你就是土皇帝,我佔領一個州,我就是土皇帝;在我的地盤裡,我是君、其他人都是臣,在你的地盤裡也一樣;我們之間的所有交流、衝突,都是我們兩人做主的事情……這便是人們的固有印象,真的把軍閥集團看作成一個獨立國家了。

實際上,在一個軍閥集團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多元的。比如,曹操作為曹營集團的領袖,他與荀彧、鍾繇等人是實際上的“合夥人”關係、但作為集團領導者,他也是荀彧的上級;他的心腹大將夏侯惇,固然是他的下級,但作為擁有獨立部曲的領軍將軍,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夏侯惇也是他的“合夥人”。在這種關係中,到底是“下級”多一些還是“合夥人”多一些,都由人物的才幹強弱而定。

"

想必很多人看漢末群雄的歷史,總有個繞不開的疑惑——為什麼劉璋會引狼入室招來劉備?

對於軍閥而言,軍隊與地盤豈不是與生命等價?將大量軍資、軍隊交付劉備,還引之來自家地盤,這豈是一個心智正常的軍閥?

這是亂世特有的疑惑,解答之前,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那個時代特有的規則。亂勢的規則就是上下級的明文約束不再起作用,實力即主權。朋友間如是、兄弟間如是、君臣間亦如是,而劉璋的故事則生動地體現了這套規則。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1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

在大家的眼中,漢末軍閥是這樣的:你佔領一個州,你就是土皇帝,我佔領一個州,我就是土皇帝;在我的地盤裡,我是君、其他人都是臣,在你的地盤裡也一樣;我們之間的所有交流、衝突,都是我們兩人做主的事情……這便是人們的固有印象,真的把軍閥集團看作成一個獨立國家了。

實際上,在一個軍閥集團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多元的。比如,曹操作為曹營集團的領袖,他與荀彧、鍾繇等人是實際上的“合夥人”關係、但作為集團領導者,他也是荀彧的上級;他的心腹大將夏侯惇,固然是他的下級,但作為擁有獨立部曲的領軍將軍,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夏侯惇也是他的“合夥人”。在這種關係中,到底是“下級”多一些還是“合夥人”多一些,都由人物的才幹強弱而定。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2 曹操(155年-220年)

這恰恰就是亂世文化的特徵——不確定的關係,帶來的是更多的不穩定性,所以會有“你不重視我,那我就跳槽咯”(比如郭嘉、程昱都是幾易其主)、會有“看你不如我,我帶人單幹咯”(比如張魯、公孫瓚),不過更多的是“你這麼厲害,我還是繼續跟著你咯”。形象一點說,那個時代的大集團,無非是一個又一個小集團的集合與吸納,作為領袖想統領眾多小集團,就需要過硬的馭人能力與權術,否則小集團的小領袖是不會甘心做自己部下的,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從下級變成合夥人甚是對手。

而劉璋的問題,在於他不僅深知這項規則、還深知自己玩不轉這項規則。

"

想必很多人看漢末群雄的歷史,總有個繞不開的疑惑——為什麼劉璋會引狼入室招來劉備?

對於軍閥而言,軍隊與地盤豈不是與生命等價?將大量軍資、軍隊交付劉備,還引之來自家地盤,這豈是一個心智正常的軍閥?

這是亂世特有的疑惑,解答之前,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那個時代特有的規則。亂勢的規則就是上下級的明文約束不再起作用,實力即主權。朋友間如是、兄弟間如是、君臣間亦如是,而劉璋的故事則生動地體現了這套規則。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1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

在大家的眼中,漢末軍閥是這樣的:你佔領一個州,你就是土皇帝,我佔領一個州,我就是土皇帝;在我的地盤裡,我是君、其他人都是臣,在你的地盤裡也一樣;我們之間的所有交流、衝突,都是我們兩人做主的事情……這便是人們的固有印象,真的把軍閥集團看作成一個獨立國家了。

實際上,在一個軍閥集團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多元的。比如,曹操作為曹營集團的領袖,他與荀彧、鍾繇等人是實際上的“合夥人”關係、但作為集團領導者,他也是荀彧的上級;他的心腹大將夏侯惇,固然是他的下級,但作為擁有獨立部曲的領軍將軍,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夏侯惇也是他的“合夥人”。在這種關係中,到底是“下級”多一些還是“合夥人”多一些,都由人物的才幹強弱而定。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2 曹操(155年-220年)

這恰恰就是亂世文化的特徵——不確定的關係,帶來的是更多的不穩定性,所以會有“你不重視我,那我就跳槽咯”(比如郭嘉、程昱都是幾易其主)、會有“看你不如我,我帶人單幹咯”(比如張魯、公孫瓚),不過更多的是“你這麼厲害,我還是繼續跟著你咯”。形象一點說,那個時代的大集團,無非是一個又一個小集團的集合與吸納,作為領袖想統領眾多小集團,就需要過硬的馭人能力與權術,否則小集團的小領袖是不會甘心做自己部下的,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從下級變成合夥人甚是對手。

而劉璋的問題,在於他不僅深知這項規則、還深知自己玩不轉這項規則。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3 東漢十三州地圖

  • 劉璋招劉備入川,意圖就不止抵禦張魯那麼簡單。

想侵略西川的張魯集團,其前身就是劉璋集團中的小集團。張魯原先是劉璋父親劉焉的將領,他與將軍張修一起,受命進攻漢中太守蘇固,結果野心爆棚的張魯殺掉了張修奪得軍隊,又吞併了漢中,一下子從劉焉的下級、搖身一變成為了漢中集團的領袖。

劉璋即位以後,也做過一些反擊。先是殺掉了張魯的家人洩憤,然後便任命自己的親信部下龐羲為巴西太守、進攻張魯——結果屢戰屢敗。其間,益州的內部矛盾也愈發凸顯出來。因為劉璋未能妥善處理外來流民與本土居民間的矛盾(或者說他更青睞外來戶),本土反對派趙韙便依靠民怨發生了暴亂,雖然劉璋最終依靠“外來戶”東州軍鎮壓了叛亂,但大家對於益州集團內部的矛盾早已洞若觀火,此時且不說抵抗張魯,就是單憑劉璋,能否穩住日益不安的益州局勢都是一個問題。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劉璋恐懼一旦仇家張魯打來,自己的部下便會土崩瓦解,因此招外援、“挾外自重”成了他的唯一選項。

"

想必很多人看漢末群雄的歷史,總有個繞不開的疑惑——為什麼劉璋會引狼入室招來劉備?

對於軍閥而言,軍隊與地盤豈不是與生命等價?將大量軍資、軍隊交付劉備,還引之來自家地盤,這豈是一個心智正常的軍閥?

這是亂世特有的疑惑,解答之前,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那個時代特有的規則。亂勢的規則就是上下級的明文約束不再起作用,實力即主權。朋友間如是、兄弟間如是、君臣間亦如是,而劉璋的故事則生動地體現了這套規則。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1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

在大家的眼中,漢末軍閥是這樣的:你佔領一個州,你就是土皇帝,我佔領一個州,我就是土皇帝;在我的地盤裡,我是君、其他人都是臣,在你的地盤裡也一樣;我們之間的所有交流、衝突,都是我們兩人做主的事情……這便是人們的固有印象,真的把軍閥集團看作成一個獨立國家了。

實際上,在一個軍閥集團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多元的。比如,曹操作為曹營集團的領袖,他與荀彧、鍾繇等人是實際上的“合夥人”關係、但作為集團領導者,他也是荀彧的上級;他的心腹大將夏侯惇,固然是他的下級,但作為擁有獨立部曲的領軍將軍,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夏侯惇也是他的“合夥人”。在這種關係中,到底是“下級”多一些還是“合夥人”多一些,都由人物的才幹強弱而定。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2 曹操(155年-220年)

這恰恰就是亂世文化的特徵——不確定的關係,帶來的是更多的不穩定性,所以會有“你不重視我,那我就跳槽咯”(比如郭嘉、程昱都是幾易其主)、會有“看你不如我,我帶人單幹咯”(比如張魯、公孫瓚),不過更多的是“你這麼厲害,我還是繼續跟著你咯”。形象一點說,那個時代的大集團,無非是一個又一個小集團的集合與吸納,作為領袖想統領眾多小集團,就需要過硬的馭人能力與權術,否則小集團的小領袖是不會甘心做自己部下的,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從下級變成合夥人甚是對手。

而劉璋的問題,在於他不僅深知這項規則、還深知自己玩不轉這項規則。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3 東漢十三州地圖

  • 劉璋招劉備入川,意圖就不止抵禦張魯那麼簡單。

想侵略西川的張魯集團,其前身就是劉璋集團中的小集團。張魯原先是劉璋父親劉焉的將領,他與將軍張修一起,受命進攻漢中太守蘇固,結果野心爆棚的張魯殺掉了張修奪得軍隊,又吞併了漢中,一下子從劉焉的下級、搖身一變成為了漢中集團的領袖。

劉璋即位以後,也做過一些反擊。先是殺掉了張魯的家人洩憤,然後便任命自己的親信部下龐羲為巴西太守、進攻張魯——結果屢戰屢敗。其間,益州的內部矛盾也愈發凸顯出來。因為劉璋未能妥善處理外來流民與本土居民間的矛盾(或者說他更青睞外來戶),本土反對派趙韙便依靠民怨發生了暴亂,雖然劉璋最終依靠“外來戶”東州軍鎮壓了叛亂,但大家對於益州集團內部的矛盾早已洞若觀火,此時且不說抵抗張魯,就是單憑劉璋,能否穩住日益不安的益州局勢都是一個問題。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劉璋恐懼一旦仇家張魯打來,自己的部下便會土崩瓦解,因此招外援、“挾外自重”成了他的唯一選項。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4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

  • 而找到劉備其實是個偶然。

劉璋放眼天下,第一個想抱的大腿,便是曹操。不過彼時事業正值鼎盛的曹公對江湖小字輩劉璋並不很尊重,只是給了虛銜便不再加恩,並且讓張鬆吃了幾回閉門羹,這種輕蔑不僅激怒了劉璋、更激怒了外交大使張鬆。

張鬆在回程中遇到了與曹操同樣名滿天下的劉備,尚且屯兵荊襄的劉備顯然要謙遜得多,好酒好菜招待、日日陪同交談,恃才傲物的張鬆不僅下決心要拉劉備入川、更決心要投奔劉備陣營。

這便有了後來劉備入川的戰役。

很顯然,劉璋對自己的問題看得非常清楚,他知道以自己的水平無法駕馭益州的部下,同時也無法治理好益州的民眾,更無法彌補益州內部不同派系間的裂痕。正是驚恐於日後再有第二張魯、趙韙,所以才會拉攏強援進入自己的地盤,一方面挾外自重威懾內部不滿,另一方面對劉備保持戒備。

"

想必很多人看漢末群雄的歷史,總有個繞不開的疑惑——為什麼劉璋會引狼入室招來劉備?

對於軍閥而言,軍隊與地盤豈不是與生命等價?將大量軍資、軍隊交付劉備,還引之來自家地盤,這豈是一個心智正常的軍閥?

這是亂世特有的疑惑,解答之前,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那個時代特有的規則。亂勢的規則就是上下級的明文約束不再起作用,實力即主權。朋友間如是、兄弟間如是、君臣間亦如是,而劉璋的故事則生動地體現了這套規則。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1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

在大家的眼中,漢末軍閥是這樣的:你佔領一個州,你就是土皇帝,我佔領一個州,我就是土皇帝;在我的地盤裡,我是君、其他人都是臣,在你的地盤裡也一樣;我們之間的所有交流、衝突,都是我們兩人做主的事情……這便是人們的固有印象,真的把軍閥集團看作成一個獨立國家了。

實際上,在一個軍閥集團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多元的。比如,曹操作為曹營集團的領袖,他與荀彧、鍾繇等人是實際上的“合夥人”關係、但作為集團領導者,他也是荀彧的上級;他的心腹大將夏侯惇,固然是他的下級,但作為擁有獨立部曲的領軍將軍,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夏侯惇也是他的“合夥人”。在這種關係中,到底是“下級”多一些還是“合夥人”多一些,都由人物的才幹強弱而定。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2 曹操(155年-220年)

這恰恰就是亂世文化的特徵——不確定的關係,帶來的是更多的不穩定性,所以會有“你不重視我,那我就跳槽咯”(比如郭嘉、程昱都是幾易其主)、會有“看你不如我,我帶人單幹咯”(比如張魯、公孫瓚),不過更多的是“你這麼厲害,我還是繼續跟著你咯”。形象一點說,那個時代的大集團,無非是一個又一個小集團的集合與吸納,作為領袖想統領眾多小集團,就需要過硬的馭人能力與權術,否則小集團的小領袖是不會甘心做自己部下的,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從下級變成合夥人甚是對手。

而劉璋的問題,在於他不僅深知這項規則、還深知自己玩不轉這項規則。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3 東漢十三州地圖

  • 劉璋招劉備入川,意圖就不止抵禦張魯那麼簡單。

想侵略西川的張魯集團,其前身就是劉璋集團中的小集團。張魯原先是劉璋父親劉焉的將領,他與將軍張修一起,受命進攻漢中太守蘇固,結果野心爆棚的張魯殺掉了張修奪得軍隊,又吞併了漢中,一下子從劉焉的下級、搖身一變成為了漢中集團的領袖。

劉璋即位以後,也做過一些反擊。先是殺掉了張魯的家人洩憤,然後便任命自己的親信部下龐羲為巴西太守、進攻張魯——結果屢戰屢敗。其間,益州的內部矛盾也愈發凸顯出來。因為劉璋未能妥善處理外來流民與本土居民間的矛盾(或者說他更青睞外來戶),本土反對派趙韙便依靠民怨發生了暴亂,雖然劉璋最終依靠“外來戶”東州軍鎮壓了叛亂,但大家對於益州集團內部的矛盾早已洞若觀火,此時且不說抵抗張魯,就是單憑劉璋,能否穩住日益不安的益州局勢都是一個問題。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劉璋恐懼一旦仇家張魯打來,自己的部下便會土崩瓦解,因此招外援、“挾外自重”成了他的唯一選項。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4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

  • 而找到劉備其實是個偶然。

劉璋放眼天下,第一個想抱的大腿,便是曹操。不過彼時事業正值鼎盛的曹公對江湖小字輩劉璋並不很尊重,只是給了虛銜便不再加恩,並且讓張鬆吃了幾回閉門羹,這種輕蔑不僅激怒了劉璋、更激怒了外交大使張鬆。

張鬆在回程中遇到了與曹操同樣名滿天下的劉備,尚且屯兵荊襄的劉備顯然要謙遜得多,好酒好菜招待、日日陪同交談,恃才傲物的張鬆不僅下決心要拉劉備入川、更決心要投奔劉備陣營。

這便有了後來劉備入川的戰役。

很顯然,劉璋對自己的問題看得非常清楚,他知道以自己的水平無法駕馭益州的部下,同時也無法治理好益州的民眾,更無法彌補益州內部不同派系間的裂痕。正是驚恐於日後再有第二張魯、趙韙,所以才會拉攏強援進入自己的地盤,一方面挾外自重威懾內部不滿,另一方面對劉備保持戒備。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5 劉備入川 (攻取益州)

  • 結果是下得一桌臭棋。

作為旁觀者,諸葛亮對益州問題看得非常清晰,他在《隆中對》中說道:“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思得明君”這句話,用在劉璋的部下身上真的再合適不過了。

在劉備與之決裂、雙方大軍相抗之後,蜀中將帥的崩潰快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且不說一直作為內應忽悠了劉璋無數次的張鬆,蜀中宿將孟達一見到劉備便成了劉備的大將、謀臣法正一出成都便成了劉備的軍師、據守成都門戶綿竹的李嚴成了劉備的心腹大臣。這些人都是益州集團的骨幹,他們興高采烈地做帶路黨,其他人馬哪裡有什麼抵抗力。

"

想必很多人看漢末群雄的歷史,總有個繞不開的疑惑——為什麼劉璋會引狼入室招來劉備?

對於軍閥而言,軍隊與地盤豈不是與生命等價?將大量軍資、軍隊交付劉備,還引之來自家地盤,這豈是一個心智正常的軍閥?

這是亂世特有的疑惑,解答之前,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那個時代特有的規則。亂勢的規則就是上下級的明文約束不再起作用,實力即主權。朋友間如是、兄弟間如是、君臣間亦如是,而劉璋的故事則生動地體現了這套規則。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1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

在大家的眼中,漢末軍閥是這樣的:你佔領一個州,你就是土皇帝,我佔領一個州,我就是土皇帝;在我的地盤裡,我是君、其他人都是臣,在你的地盤裡也一樣;我們之間的所有交流、衝突,都是我們兩人做主的事情……這便是人們的固有印象,真的把軍閥集團看作成一個獨立國家了。

實際上,在一個軍閥集團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多元的。比如,曹操作為曹營集團的領袖,他與荀彧、鍾繇等人是實際上的“合夥人”關係、但作為集團領導者,他也是荀彧的上級;他的心腹大將夏侯惇,固然是他的下級,但作為擁有獨立部曲的領軍將軍,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夏侯惇也是他的“合夥人”。在這種關係中,到底是“下級”多一些還是“合夥人”多一些,都由人物的才幹強弱而定。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2 曹操(155年-220年)

這恰恰就是亂世文化的特徵——不確定的關係,帶來的是更多的不穩定性,所以會有“你不重視我,那我就跳槽咯”(比如郭嘉、程昱都是幾易其主)、會有“看你不如我,我帶人單幹咯”(比如張魯、公孫瓚),不過更多的是“你這麼厲害,我還是繼續跟著你咯”。形象一點說,那個時代的大集團,無非是一個又一個小集團的集合與吸納,作為領袖想統領眾多小集團,就需要過硬的馭人能力與權術,否則小集團的小領袖是不會甘心做自己部下的,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從下級變成合夥人甚是對手。

而劉璋的問題,在於他不僅深知這項規則、還深知自己玩不轉這項規則。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3 東漢十三州地圖

  • 劉璋招劉備入川,意圖就不止抵禦張魯那麼簡單。

想侵略西川的張魯集團,其前身就是劉璋集團中的小集團。張魯原先是劉璋父親劉焉的將領,他與將軍張修一起,受命進攻漢中太守蘇固,結果野心爆棚的張魯殺掉了張修奪得軍隊,又吞併了漢中,一下子從劉焉的下級、搖身一變成為了漢中集團的領袖。

劉璋即位以後,也做過一些反擊。先是殺掉了張魯的家人洩憤,然後便任命自己的親信部下龐羲為巴西太守、進攻張魯——結果屢戰屢敗。其間,益州的內部矛盾也愈發凸顯出來。因為劉璋未能妥善處理外來流民與本土居民間的矛盾(或者說他更青睞外來戶),本土反對派趙韙便依靠民怨發生了暴亂,雖然劉璋最終依靠“外來戶”東州軍鎮壓了叛亂,但大家對於益州集團內部的矛盾早已洞若觀火,此時且不說抵抗張魯,就是單憑劉璋,能否穩住日益不安的益州局勢都是一個問題。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劉璋恐懼一旦仇家張魯打來,自己的部下便會土崩瓦解,因此招外援、“挾外自重”成了他的唯一選項。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4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

  • 而找到劉備其實是個偶然。

劉璋放眼天下,第一個想抱的大腿,便是曹操。不過彼時事業正值鼎盛的曹公對江湖小字輩劉璋並不很尊重,只是給了虛銜便不再加恩,並且讓張鬆吃了幾回閉門羹,這種輕蔑不僅激怒了劉璋、更激怒了外交大使張鬆。

張鬆在回程中遇到了與曹操同樣名滿天下的劉備,尚且屯兵荊襄的劉備顯然要謙遜得多,好酒好菜招待、日日陪同交談,恃才傲物的張鬆不僅下決心要拉劉備入川、更決心要投奔劉備陣營。

這便有了後來劉備入川的戰役。

很顯然,劉璋對自己的問題看得非常清楚,他知道以自己的水平無法駕馭益州的部下,同時也無法治理好益州的民眾,更無法彌補益州內部不同派系間的裂痕。正是驚恐於日後再有第二張魯、趙韙,所以才會拉攏強援進入自己的地盤,一方面挾外自重威懾內部不滿,另一方面對劉備保持戒備。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5 劉備入川 (攻取益州)

  • 結果是下得一桌臭棋。

作為旁觀者,諸葛亮對益州問題看得非常清晰,他在《隆中對》中說道:“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思得明君”這句話,用在劉璋的部下身上真的再合適不過了。

在劉備與之決裂、雙方大軍相抗之後,蜀中將帥的崩潰快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且不說一直作為內應忽悠了劉璋無數次的張鬆,蜀中宿將孟達一見到劉備便成了劉備的大將、謀臣法正一出成都便成了劉備的軍師、據守成都門戶綿竹的李嚴成了劉備的心腹大臣。這些人都是益州集團的骨幹,他們興高采烈地做帶路黨,其他人馬哪裡有什麼抵抗力。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6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

  • 本欲拒狼、招來一虎。

劉璋打得算盤,最終打崩了自己,他算準了劉備強於張魯、卻算不準劉備比張魯更渴望也更有能力奪得益州。其實這種“找代理人打短工”的模式在三國並不少見,有的相安無事——劉備屯兵劉表地界,直到劉表亡故也沒有鳩佔鵲巢;有的委身緩衝地帶給人打短工——張繡屯兵劉表的宛城抵禦曹操、張魯;有的心悅誠服真心歸順——臧霸歸順曹操終身不叛。只是劉備相比於劉璋水準過強,召來他便顯得自取滅亡。

更深層次,是劉璋本人的站位問題。他並非蜀川本土士族,因此信賴外來軍民,或者寒門將領,集團內部人心離散非常嚴重,因此他更恐慌本土軍民或其他士族將帥的反叛。張鬆掐準了他的痛處,屢屢告訴他“今州中諸將龐羲、李異等皆恃功驕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則敵攻其外,民攻其內,必敗之道也。”使得他愈加親近劉備,即使黃權、王累以命相諫也不聽從——防的就是你們。

"

想必很多人看漢末群雄的歷史,總有個繞不開的疑惑——為什麼劉璋會引狼入室招來劉備?

對於軍閥而言,軍隊與地盤豈不是與生命等價?將大量軍資、軍隊交付劉備,還引之來自家地盤,這豈是一個心智正常的軍閥?

這是亂世特有的疑惑,解答之前,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那個時代特有的規則。亂勢的規則就是上下級的明文約束不再起作用,實力即主權。朋友間如是、兄弟間如是、君臣間亦如是,而劉璋的故事則生動地體現了這套規則。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1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

在大家的眼中,漢末軍閥是這樣的:你佔領一個州,你就是土皇帝,我佔領一個州,我就是土皇帝;在我的地盤裡,我是君、其他人都是臣,在你的地盤裡也一樣;我們之間的所有交流、衝突,都是我們兩人做主的事情……這便是人們的固有印象,真的把軍閥集團看作成一個獨立國家了。

實際上,在一個軍閥集團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多元的。比如,曹操作為曹營集團的領袖,他與荀彧、鍾繇等人是實際上的“合夥人”關係、但作為集團領導者,他也是荀彧的上級;他的心腹大將夏侯惇,固然是他的下級,但作為擁有獨立部曲的領軍將軍,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夏侯惇也是他的“合夥人”。在這種關係中,到底是“下級”多一些還是“合夥人”多一些,都由人物的才幹強弱而定。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2 曹操(155年-220年)

這恰恰就是亂世文化的特徵——不確定的關係,帶來的是更多的不穩定性,所以會有“你不重視我,那我就跳槽咯”(比如郭嘉、程昱都是幾易其主)、會有“看你不如我,我帶人單幹咯”(比如張魯、公孫瓚),不過更多的是“你這麼厲害,我還是繼續跟著你咯”。形象一點說,那個時代的大集團,無非是一個又一個小集團的集合與吸納,作為領袖想統領眾多小集團,就需要過硬的馭人能力與權術,否則小集團的小領袖是不會甘心做自己部下的,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從下級變成合夥人甚是對手。

而劉璋的問題,在於他不僅深知這項規則、還深知自己玩不轉這項規則。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3 東漢十三州地圖

  • 劉璋招劉備入川,意圖就不止抵禦張魯那麼簡單。

想侵略西川的張魯集團,其前身就是劉璋集團中的小集團。張魯原先是劉璋父親劉焉的將領,他與將軍張修一起,受命進攻漢中太守蘇固,結果野心爆棚的張魯殺掉了張修奪得軍隊,又吞併了漢中,一下子從劉焉的下級、搖身一變成為了漢中集團的領袖。

劉璋即位以後,也做過一些反擊。先是殺掉了張魯的家人洩憤,然後便任命自己的親信部下龐羲為巴西太守、進攻張魯——結果屢戰屢敗。其間,益州的內部矛盾也愈發凸顯出來。因為劉璋未能妥善處理外來流民與本土居民間的矛盾(或者說他更青睞外來戶),本土反對派趙韙便依靠民怨發生了暴亂,雖然劉璋最終依靠“外來戶”東州軍鎮壓了叛亂,但大家對於益州集團內部的矛盾早已洞若觀火,此時且不說抵抗張魯,就是單憑劉璋,能否穩住日益不安的益州局勢都是一個問題。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劉璋恐懼一旦仇家張魯打來,自己的部下便會土崩瓦解,因此招外援、“挾外自重”成了他的唯一選項。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4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

  • 而找到劉備其實是個偶然。

劉璋放眼天下,第一個想抱的大腿,便是曹操。不過彼時事業正值鼎盛的曹公對江湖小字輩劉璋並不很尊重,只是給了虛銜便不再加恩,並且讓張鬆吃了幾回閉門羹,這種輕蔑不僅激怒了劉璋、更激怒了外交大使張鬆。

張鬆在回程中遇到了與曹操同樣名滿天下的劉備,尚且屯兵荊襄的劉備顯然要謙遜得多,好酒好菜招待、日日陪同交談,恃才傲物的張鬆不僅下決心要拉劉備入川、更決心要投奔劉備陣營。

這便有了後來劉備入川的戰役。

很顯然,劉璋對自己的問題看得非常清楚,他知道以自己的水平無法駕馭益州的部下,同時也無法治理好益州的民眾,更無法彌補益州內部不同派系間的裂痕。正是驚恐於日後再有第二張魯、趙韙,所以才會拉攏強援進入自己的地盤,一方面挾外自重威懾內部不滿,另一方面對劉備保持戒備。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5 劉備入川 (攻取益州)

  • 結果是下得一桌臭棋。

作為旁觀者,諸葛亮對益州問題看得非常清晰,他在《隆中對》中說道:“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思得明君”這句話,用在劉璋的部下身上真的再合適不過了。

在劉備與之決裂、雙方大軍相抗之後,蜀中將帥的崩潰快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且不說一直作為內應忽悠了劉璋無數次的張鬆,蜀中宿將孟達一見到劉備便成了劉備的大將、謀臣法正一出成都便成了劉備的軍師、據守成都門戶綿竹的李嚴成了劉備的心腹大臣。這些人都是益州集團的骨幹,他們興高采烈地做帶路黨,其他人馬哪裡有什麼抵抗力。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6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

  • 本欲拒狼、招來一虎。

劉璋打得算盤,最終打崩了自己,他算準了劉備強於張魯、卻算不準劉備比張魯更渴望也更有能力奪得益州。其實這種“找代理人打短工”的模式在三國並不少見,有的相安無事——劉備屯兵劉表地界,直到劉表亡故也沒有鳩佔鵲巢;有的委身緩衝地帶給人打短工——張繡屯兵劉表的宛城抵禦曹操、張魯;有的心悅誠服真心歸順——臧霸歸順曹操終身不叛。只是劉備相比於劉璋水準過強,召來他便顯得自取滅亡。

更深層次,是劉璋本人的站位問題。他並非蜀川本土士族,因此信賴外來軍民,或者寒門將領,集團內部人心離散非常嚴重,因此他更恐慌本土軍民或其他士族將帥的反叛。張鬆掐準了他的痛處,屢屢告訴他“今州中諸將龐羲、李異等皆恃功驕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則敵攻其外,民攻其內,必敗之道也。”使得他愈加親近劉備,即使黃權、王累以命相諫也不聽從——防的就是你們。

劉璋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為什麼還要引狼入室招劉備入川呢

​圖7 張鬆(?-212年),字子喬

以劉璋為座標,很容易看出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的水平之高,他們能駕馭鬼才虎將、能讓派系林立的內部大都心悅誠服,甚至名聲一到便讓攻守之勢逆轉,本身就不愧亂世英雄的稱號。

文:左光斗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