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嫉妒、猜疑、侮辱、譏笑,「真人」莊子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面對嫉妒、猜疑、侮辱、譏笑,「真人」莊子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雲: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菜根譚》說,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汙辱垢穢要茹納得;與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惡賢愚要包容得。

啟功說,立身若被浮名累,涉世無如本色難。

明白了這些,你也就不端著,不裝了。

面對嫉妒、猜疑、侮辱、譏笑,「真人」莊子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01

世人累不累?有人說了,誰還不是一邊被生活碾壓得無處躲閃,還一邊吟誦著詩和遠方負重前行。

本文引子中,啟功一語道破真相,累皆因為名,這叫“浮名累”。

誰能做到不被浮名所累呢?咱們可以列出三個人。孔子、老子、莊子。

孔子做不到。所以他被後世尊列聖人位。

老子也做不到。所以後世尊列老子為至人位。

莊子卻能做到。所以後世尊列其為真人位。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那麼真人呢?真人當然無所謂。

既然咱們拿孔子、老子、莊子做比,就要拿出實錘證據。

孔子一生其實熱衷於仕途,他想通過當官來把自己的思想傳遞給世人。當然,這也符合一般士大夫的願望。所以孔子的思想對中國影響最深。

那麼面對社會亂象,老子是怎麼做的呢?老子選擇的是棄官不做。騎著青牛,過函谷關準備西遊了。因為遇到關尹,所以留下了一本《道德經》。

面對嫉妒、猜疑、侮辱、譏笑,「真人」莊子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孔子是入世救世,老子是出世救世。刻意的入世和出世,都不能做到返璞歸真。而唯有莊子才是真正的逍遙,所以莊子開篇就是《逍遙遊》。

咱們再來看看莊子是怎麼做的。

莊子生活的時代是戰國中期。在早期春秋時候,有春秋五霸。那麼五霸之中,實際上是晉國影響相對較大。它的地理位置也更加中原一點。

晉國後來一分為三,魏國主要繼承了晉國的衣缽。於是,到了戰國時代,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人才求職流動現象。

許多人才第一求職之地都會選擇在魏國,因為這裡代表著中原正統嘛。過一段時間一看,感覺這個地方不行了,於是就又去了秦國了。

為什麼大家都棄正統大魏而去了邊陲之秦了呢?咱們就以莊子去魏國為例說明一下。

其實在莊子時代的魏國,史書已經稱之為樑國了。那麼這個國家的魏惠王也被歷史稱為了梁惠王。

莊子去樑國並不是自己主動去求職的。因為主動求職,還真不是莊子的性格。

梁惠王多次邀請莊子來樑國為相,莊子這才去了樑國。

莊子一來,先嚇壞了一個人。此人未來可能是莊子最好的朋友了。但現在還不是。

面對嫉妒、猜疑、侮辱、譏笑,「真人」莊子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02

他就是惠子。

當時惠子正在樑國做國相。偏安一隅,小日子過得也挺滋潤。突然有門客來告訴他,相國,可真壞菜了。聽說莊子要來搶奪你國相的位置了。

惠子的臉色立刻變了。於是下令,趕緊全城搜捕莊子。一定要趕在他見梁惠王之前抓住他。

惠子搜捕莊子的消息也傳到莊子耳朵裡。莊子說,幹嘛呀整這麼大動靜?我自己主動去找你不完了嗎?

莊子主動找到惠子。惠子問:聽說先生要搶奪我的相位?

莊子說:曰:“有一隻鳳凰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食不食,非醴泉不飲。一隻鷹剛剛得到一隻死老鼠,恰好鳳凰從頭頂飛過。鷹嚇了一跳,說道:你是要搶奪我的老鼠肉嗎?”然後,莊子拍拍惠子的肩膀,說,把心擱肚子裡,踏踏實實在家待著。我這麼大盤餃子,不差你這瓣蒜。

果然,莊子見過樑惠王之後,也就直接出來了。顯然事情沒有談妥。

那麼是梁惠王沒有相中莊子呢,還是莊子看不上樑惠王呢?用辛棄疾的一句詞來表示的話,那就是,相看兩不待見。

面對嫉妒、猜疑、侮辱、譏笑,「真人」莊子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咱們先來看看,梁惠王到底哪裡看不上莊子。

莊子下臺階時候,他腳上的草鞋帶子崩斷了。梁惠王就說,你怎麼這麼狼狽呀?而莊子回答道:我這不是狼狽,是貧窮。沒有錢是貧窮,沒有精神是狼狽。我只是沒有錢,而不是沒有精神。

我們經常說精神支柱。可見任何人都是需要精神的。沒有了精神,也就沒有了支柱,沒有了脊樑,隨時都可能會垮塌的。

從梁惠王對待莊子的態度就可以看出,樑國喜歡以衣冠取人。這點與秦國就大相徑庭了。秦國用得是人才。秦穆公聽說百里奚是個人才,用五張羚羊皮換來已經當了奴隸的百里奚,大秦才從此崛起。

樑國與秦國對待人才的不同態度,讓許多人才先來樑國,一看有名無實,才棄之再去秦國的。

可既然樑國不是真心對待人才,那麼多的人才為什麼還要去樑國呢?因為樑國也在發佈求才令啊。就比如說莊子,聽說是個人才,梁惠王馬上派人去請,而請來之後,觀察的重點不是莊子內在的才學,而是先看莊子的外包裝。所以這樣的國家怎麼可能招來真正的人才呢?

莊子走得時候,惠子去送行。惠子感覺很不好意思。他覺得,莊子是不好意思奪自己的相位才不願意留下的。

然後,莊子對他說了另外一番話。

面對嫉妒、猜疑、侮辱、譏笑,「真人」莊子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03

莊子說:兄弟,我之所以來這裡,是因為梁惠王找我來。我若不來,他永遠覺得我是一個他需要的人才。我來了,他也就知道了,我不是他需要的人。所以我來與不來,都跟你的飯碗無關。不過,過幾天興許還會有別人來,梁惠王總會找到他認為跟他志同道合的人。那麼這個人來的時候,也就是你走的時候。早作打算。我從這離去之後,會去宋國鳴鹿村。你若將來找我,就要那裡去。

果然讓莊子說中了。

不久,鬼谷子的弟子張儀來了。他到了魏國,跟梁惠王一拍即合。張儀拜相,惠子也就宣佈免職了。

免職後的惠子想起了莊子的話,於是帶著鋪蓋行李捲,連夜趕往鳴鹿村去找莊子。

後來發生了莊子與惠子之間著名的“濠梁之辯”。這個故事眾所周知,本文就不贅述了。

咱們要說的是,莊子怎麼就知道張儀要來擠走惠子呢?其實,張儀來不來,莊子不知道。但莊子知道的是,惠子的施政理念一定跟梁惠王是格格不入。所以他才斷定,只要有合適人選,梁惠王一定會毫不猶豫換掉惠子。

莊子為什麼這麼瞭解惠子呢?這裡,有一個小故事可以說明。

莊子與惠子經常在一起辯論鬥嘴。後來,惠子死了。有一次莊子路過惠子墓。就跟大家說:郢人鼻子尖上有個白灰點,就像蒼蠅翅膀那麼大。他跟一個叫匠石的朋友說,幫助我除掉這個白點。匠石掄起斧子砍去,白點沒了,郢人安然無恙。

莊子說,郢人跟匠人的關係,就是我跟惠子的關係。這個故事後來演化出一個成語,就是“運斤成風”。後來,魯迅死後,郭沫若為他寫過一副輓聯,上聯是,斫泥難覓運風斤,就是引用的這個典故。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風林秀 編輯:吃硬盤吧、小二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