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和保羅·羅默對話:關於科技與經濟,關於金融與開放

雖然“一行兩會”的掌門人們已離開現場,但2019陸家嘴論壇第二天上午的第一場全體大會依舊成為陸家嘴金融城當日的焦點: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與自稱為“極客”的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羅默在會上進行了一場真正的“高端對話”。

高科技企業形成壟斷並不為經濟創造價值

“當今社會科技發展迅速,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大範圍進入應用領域,但為何卻沒有在全世界範圍內看到全要素生產率的上升,這似乎有悖於您得諾獎的‘內生增長’理論?”對話一開始,主持人就向保羅·羅默拋出了一個有些讓人意想不到的問題。

“的確,我的整個研究生涯都一直在關注硅谷、斯坦福等地區科技創新生態的發展。”面對略顯“刁鑽”的提問,保羅·羅默坦然應對,“造成當前這種現狀的一大原因就是各領域的‘領頭羊’式高科技公司都逐漸成為了壟斷者。”他解釋,這些高科技公司在取得行業領先之後都會針對一個特定市場創造出一個平臺並提供免費服務,但當平臺開始鎖定用戶後,就開始提高收費獲得高額利潤。“這已經成為高科技企業的商業模式,它們把更多的錢投入到建設壟斷性平臺當中,卻沒有投入到提高生產效率方面。”

如今,高科技巨頭的“壟斷”行為的弊端已在全球貿易摩擦中有所顯現。因此,保羅·羅默建議,在推動科學技術商業化時應該努力保持科技的多樣性,比如芯片不應該都使用同一個架構,全世界的服務器也不應該都使用同一個系統。“壟斷會使世界經濟變得更脆弱。在反壟斷方面,經濟學家和政府監管部門還有許多可以努力的空間。”

周小川非常贊同保羅·羅默的觀點,他補充表示,像貿易領域一樣,在科技領域也是合作形成的生產力最有效率,也對各方最有益,“如果硬要割裂,或形成壟斷,則降低了大家的發展速度和成本。”

提高股權融資比例是中國金融開放的方向之一

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的發展路徑與更早前幾十年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比如全球潛在經濟增長率開始下行,新興科學技術開始重塑未來經濟,全球化進程停滯不前甚至倒退等。在此背景下,全球都在關心中國的金融開放戰略如何制定。

因此,“中國金融開放”既成為這場全體大會的主題,也成為周小川和保羅·羅默討論最為熱烈的一個議題。

保羅·羅默認為,中國的金融開放應該首先圍繞提高中國企業通過股權融資創造社會價值的能力。“在這方面,中國和世界領先水平還有很大差距。”

保羅·羅默解釋,基於股權融資的公司很容易解決破產的問題,也比較容易進行風險控制,還有更大的空間進行創新。但如果是通過債權進行融資,公司就很難獲得這三方面的“紅利”,一般需要繞過很多障礙才能解決這三方面的問題。“從當前數據看,中國的金融體系有些過度依賴債務,風險很大,應減少對債務的依賴。”

“中國的股權融資市場,即直接融資市場是改革開放後才建立起來的,計劃經濟時代沒有。”周小川認為,中國當前的現狀也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因此需要進一步金融改革和開放才能解決當前問題。

欄目主編:張楊 文字編輯:張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