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功,不是從一開始就規劃出來的。你要做的是,抓住機會'

"

【老魏雜談】成功從來不是靠規劃出來的


"

【老魏雜談】成功從來不是靠規劃出來的


關於成功,不是從一開始就規劃出來的。你要做的是,抓住機會

讀完了《騰訊傳》,這是放在案頭很長時間的一本書。正好利用假期,幾乎是一氣呵成的讀完了。很喜歡吳曉波先生的文字,不煽情的娓娓道來,卻也可以讓你感受到活靈活現,尤其是對於騰訊公司,幾乎每個人都不陌生,QQ是大家日常必備的交流工具,微信也是,在使用的過程中,難免會聽聞到一些關於騰訊的故事,對於喜歡研究商業和公司行為的我來說,就更不陌生了,幾乎可以沿著QQ剛誕生那一刻的事件一路給你講述到現在。(關注微信公眾號東東電商課堂獲取免費試聽課程)

要說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最大的感受,不是那些轉折性的大事件,融資了,上市了,成為中國第一大互聯網公司了,市值突破3000億了,等等,這些片段確實能夠衝擊到我們的腎上腺,甚至會產生像看影視劇時隨著場景切換而產生的代入感:“如果當時我買了一些這家公司的股票,該有多好”等等,雖然會有類似的想法,但這畢竟是虛幻的,意淫而已。在讀書的過程中,我更多的感受是:騰訊從創立至今,很多現在我們看到的結果,其實並不是規劃出來的,幾乎每一步的發展,都是當時形勢所迫的結果。

我覺得這才是讀書的意義之所在。

讀書是為了開闊視野,其意義在於增長見識,在於開拓思維,在於你能夠想到書中事件的緣由和邏輯,而不在於看到結果時的那聲感嘆。

沒有什麼是可以從一開始就規劃出來的。

當你站在某個位置,抬眼一望,原來這裡正好有個機會,於是抓住;也或者抬眼望去發現是問題,然後想辦法解決,一番辛苦,問題解決了,新的機會也降臨了,這才是在創業中和人生中更常見的情景。在《騰訊傳》這本書中,我們恰好也能夠讀到這樣的情節。

剛開始把業務方向定位是與傳呼機配套的信息中介,結果傳呼行業不行了,為了生存,以幫別人建網站營生;後來移動彩信火了,依靠彩信相關業務生存了一段;因為沒錢支撐用戶猛增對服務器的需求,所以只能融資,讓出了很大的股份比例,終於融到了資,公司活下來了;又因為股票剛上市時一直萎靡不振,於是創始團隊才有機會贖回一部分股份,這才有了後期市值大漲時創始人股份不致於太少......整本書中有太多這樣的情節,其實這些情節對於任何創業者、任何創業項目來說,都是經常發生的事,站在一個節點上,努力去面對,想辦法去解決,僅此而已,真有百年大計並按照最初的計劃一成不變的走,估計公司也得早早的消失了。

書中對3Q大戰的描述很詳細,很多細節還能讓我們回憶起那段發生得並不久遠的商業案例。在整個情節裡,騰訊剛開始是完全被動的,被別人抄了後路,自己卻錯判了形勢,沒有有效的應對之策,最後迫不得已的做出了二選一的決定,終於結束了這場血戰。

這讓我想起同樣是在吳曉波頻道聽過的對周鴻禕的採訪。吳曉波問周鴻禕,3Q大戰中很多人說是你全程策劃的,你怎麼看?周鴻禕說,我沒有那麼厲害,我可以策劃自己,但總不能策劃馬化騰如何應對吧。我相信這才是真實的商業場景。

在商業的路上,我們不過是遇到事情然後解決問題罷了,而正是一個一個問題的解決,沉澱下來之後,才累積了我們的高度。

在書中還有幾個細節是給我留下的印象比較深刻的。

第一個,馬化騰是“產品經理”。

按書中的說法,很多騰訊的產品,小馬哥都是重度用戶,他會把自己在使用中的感受,反饋到產品部門,這些反饋都是基於消費者的立場的感受表達,我覺得這是一個創業項目能夠成功的非常重要的部分,但現實中,我們很多人似乎缺少這種換位思考並作出應對的能力,比如回到我經常聊到的亞馬遜選品,我發現很多賣家之所以選品不成功,很大的原因就在於沒有站在目標市場和目標消費者的角度去考慮,你選的產品根本不是消費者需求的那些產品,你的表達方式根本不符合消費者的接受習慣,又怎能賣得好呢?

第二個,認知來自於偶然,經歷很重要。

很多人覺得懂技術很重要,其實認知更重要,而認知就是經歷。馬化騰開始做QQ,是因為國外有一個叫做ICQ的產品很火,沿著這個思路,有了QQ的雛形,然後,又在實踐中對各項功能做出調整,出來了適應於中國市場的產品,在整個過程中,都是“小步快跑,試錯迭代”;張小龍做微信項目時,是因為在偶然中得知有一個叫做Kik的即時工具很火,然後研究學習,形成了做微信的最初的思路......書中還有很多類似的案例,我想說的是,很多時候,對新事物的認知就像窗戶紙,當你捅破那一瞬間,興許只是看一眼,然後很可能就錯過了,興許你在看一眼的同時深入研究了,然後就抓住了機會,保持好奇心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機會。如果我告訴你,我曾在2013年時賣過礦機的核心部件,你會怎麼想?後來看到比特幣的紅火,我心裡還是多少有些遺憾的,當時為什麼就沒有把相關的內容深挖一點點呢?

記得有一位朋友說,讀書的作用重要,但也不應過度誇大讀書的效用。是的,我認可這種觀點,僅僅讀書是沒用的,需要把書中的一些思維和邏輯內化成為自己的新觀點,再把這些新觀點過濾,儲存進大腦裡,興許有一天,你正在經歷的事情有了相似的場景,然後,那些別人的經驗躍然腦海,你有了一個比較快捷有效的應對之策。

這大概就是讀書功效的一部分吧。(關注微信公眾號東東電商課堂獲取免費試聽課程)

我是張東東,電商知識分享者,持續讓你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