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讓貧困村村民5年收入增9倍

種植業 農村 農村改革 三農 南方都市報 2017-05-28
他讓貧困村村民5年收入增9倍

整齊的新樓房、寬闊的水泥路、綠油油的蔬菜基地……清遠英德的錦田村,曾是省定的“貧困村”。12年,這個村進行了一次華麗蛻變。

省黨代表、錦田村黨總支部書記李春鋒帶領村民修道路、搞教育、建蔬菜基地的故事,成了當地的佳話。

通了路又“通”教育

李春鋒是土生土長的錦田村人。在他的記憶中,錦田村曾被貧窮包圍,泥濘的小路、泥磚房,以及村民無休止的水利、土地紛爭。

改革開放初期,李春鋒南下廣州打工,一開始他是隻身前往,後來召了同村100多個兄弟們一起“闖蕩”。

回鄉後,李春鋒在2005年被村民推舉為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雖無經驗,但“要麼不當,一當就決心做一番改變”。那年他35歲。

李春鋒上任做的第一件事是修路。但自籌部分的資金沒有著落。這時,他想起了仍在外打拼的兄弟們。2006年初,他帶隊走訪了村裡人打工所在的佛山、順德、番禺……一條4米寬,3.8公里的雲錦公路最終建成,這是200多個村民自籌6萬多元建起來的入村路。

路通了,教育沒有“通”。“2005年之前,我們村能考上英德市重點高中的學生,一個都沒有。為什麼我們窮,因為沒有抓好教育。”2006年起,李春鋒把村裡的老黨員、老教師組織起來,成立村家長委員會,他要狠抓教育。

2006年小升初前夕,李春鋒跑到了村小學向五六年級學生開動員會,初升高,他又跑到了鎮中學,組織起錦田村學生,“給他們講課,一個個做鼓勵工作。”錦田村的貧困學生不少,他為學生拉來了企業老闆的“獎學金”,考上重點高中得200元,重點大學1500元,他也許下承諾,“只要考上了,一定給讀。”

鼓勵、獎勵終於有了成效。2007年,村裡7個學生考上英德市高中,2008年有10多個。從2006年到2016年的10年間,錦田村一共有70多個學生考上了大學。“現在他們中當了老師、公務員的都不少,我就知道,當初支持教育絕對沒有錯。”李春鋒頗有成就感。

建蔬菜基地,人均收入超兩萬元

2009年的一件事再次觸動了李春鋒。當時,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2300元,錦田村被劃定為省的“貧困村”,“我們窮怕了。”

錦田村有3000多畝耕地,過去大面積種植水稻,收益頗微。部分村民種植蔬菜,但銷售渠道匱乏,並沒有帶來多少利潤。

李春鋒想到了蔬菜種植產業化。他多次與幫扶單位、鎮黨委政府協商,2010年籌集130萬元成立了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

2010年,適逢東莞市的一家蔬菜公司去鄰村視察,李春鋒抓住時機,把公司負責人也請到了錦田村來,不斷推介。年底,公司與錦田村簽訂了合作協議,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建起供港蔬菜基地。

“以前種植一畝水稻的利潤只有1000多,現在種蔬菜每畝至少有五六千元。”2015年下半年,錦田村居民人均年收入達兩萬元以上,增近9倍。

脫貧經驗飛到省外

去年10月,李春鋒被邀請前往北京參加由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等單位主辦的“2016中國扶貧日鄉村發展與脫貧攻堅論壇”。李春鋒作為廣東省唯一富裕村代表發言,並與貴州里勇村簽下4年幫扶協議,把錦田村的經驗複製到中國西部鄉村。錦田村的路子走到了省外。

年近五旬,李春鋒的村書記當了12年了。村裡大小事,他都會負責,妻子調侃他是“公家”的。

近期又到選舉時,是否還會連任?“我曾經跟村民說過,只要我當書記的一天,就要為當地老百姓辦好事。只要村民願意,我就會繼續當下去。”

此次胡春華同志在報告中提出,要抓好縣鄉公路、村道巷道等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強鄉村規劃,優化村莊佈局,加快新農村建設。李春鋒對此頗為振奮,他說,目前錦田村的4個村民小組的房子已整齊規劃建成,“未來新農村建設會陸續覆蓋12個村民小組,讓錦田村再煥新面貌。”

基層心聲

我曾經跟村民說過,只要我當書記的一天,就要為當地老百姓辦好事。只要村民願意,我就會繼續當下去。

———省黨代表、英德錦田村黨總支部書記李春鋒

採寫:南都記者 餘毅菁 陽廣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