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或可考慮提升中印雙邊關係定位'

"

亞太日報評論員 李家勝

隨著美國出臺“印太戰略”報告,越來越多學者認同中美已經進入大國競爭時代。從“亞太”到“印太”,印度成為美國推進“印太戰略”的關鍵夥伴。儘管如此,印度並沒有全盤接受美國的“印太戰略”,而是重新解讀,確保與美國相處時仍留有足夠的迴旋空間。在此背景下,中國妥善處理與印度的外交關係既有較大的可行性,也有緩和“印太戰略”壓力的必要性。

"

亞太日報評論員 李家勝

隨著美國出臺“印太戰略”報告,越來越多學者認同中美已經進入大國競爭時代。從“亞太”到“印太”,印度成為美國推進“印太戰略”的關鍵夥伴。儘管如此,印度並沒有全盤接受美國的“印太戰略”,而是重新解讀,確保與美國相處時仍留有足夠的迴旋空間。在此背景下,中國妥善處理與印度的外交關係既有較大的可行性,也有緩和“印太戰略”壓力的必要性。

中國或可考慮提升中印雙邊關係定位

在中美結構性矛盾長期化、中美競爭常態化的背景下,“印太戰略”成為美國應對中國崛起的全球性戰略佈局。2019年6月1日,美國國防部正式發佈的“印太戰略”報告指出,中國試圖通過軍事現代化、有影響力的行動、掠奪性經濟措施威逼其他國家,企圖重構地區秩序。這份報告將中國稱為“修正主義大國”——中國受益於國際體系卻又破壞國際體系,利用軍事、經濟和外交等各種手段維護和擴展自身利益。因此,為應對各種威脅,維護自由與開放的印太秩序,美國將聯合盟友與戰略伙伴,加大在印太地區的投入,構建網絡化聯盟體系。

在剛剛結束的第八屆世界和平論壇“印太”組別的討論上,美日印代表均矢口否認“印太戰略”的目的是遏制中國,但這顯然難以掩蓋戰略報告白紙黑字所要表達的內容。且自從2017年12月特朗普總統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以來,美國要員就經常在國內外各種場合宣揚來自中國的威脅,認為中國崛起破壞了國際秩序,影響了美國經濟,危害了國際安全。甚至美國國內政策界已經將“對華強硬”作為一種政治正確,“遏制派”主導了現行對華政策,成為輿論主流。

構建現代化、網絡化聯盟體系是美國“印太戰略”的主要抓手,美印關係是推進“印太戰略”的關鍵。美日澳印截至目前已經舉行4次司局級會談,通讀報告可以發現,該報告將“印太戰略”所指涉的範圍擴展至蒙古、印度洋島國、太平洋島國、西歐等。在發展美日澳印四邊合作的同時推進三邊協調,整合新的現代化區域網絡聯盟。

"

亞太日報評論員 李家勝

隨著美國出臺“印太戰略”報告,越來越多學者認同中美已經進入大國競爭時代。從“亞太”到“印太”,印度成為美國推進“印太戰略”的關鍵夥伴。儘管如此,印度並沒有全盤接受美國的“印太戰略”,而是重新解讀,確保與美國相處時仍留有足夠的迴旋空間。在此背景下,中國妥善處理與印度的外交關係既有較大的可行性,也有緩和“印太戰略”壓力的必要性。

中國或可考慮提升中印雙邊關係定位

在中美結構性矛盾長期化、中美競爭常態化的背景下,“印太戰略”成為美國應對中國崛起的全球性戰略佈局。2019年6月1日,美國國防部正式發佈的“印太戰略”報告指出,中國試圖通過軍事現代化、有影響力的行動、掠奪性經濟措施威逼其他國家,企圖重構地區秩序。這份報告將中國稱為“修正主義大國”——中國受益於國際體系卻又破壞國際體系,利用軍事、經濟和外交等各種手段維護和擴展自身利益。因此,為應對各種威脅,維護自由與開放的印太秩序,美國將聯合盟友與戰略伙伴,加大在印太地區的投入,構建網絡化聯盟體系。

在剛剛結束的第八屆世界和平論壇“印太”組別的討論上,美日印代表均矢口否認“印太戰略”的目的是遏制中國,但這顯然難以掩蓋戰略報告白紙黑字所要表達的內容。且自從2017年12月特朗普總統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以來,美國要員就經常在國內外各種場合宣揚來自中國的威脅,認為中國崛起破壞了國際秩序,影響了美國經濟,危害了國際安全。甚至美國國內政策界已經將“對華強硬”作為一種政治正確,“遏制派”主導了現行對華政策,成為輿論主流。

構建現代化、網絡化聯盟體系是美國“印太戰略”的主要抓手,美印關係是推進“印太戰略”的關鍵。美日澳印截至目前已經舉行4次司局級會談,通讀報告可以發現,該報告將“印太戰略”所指涉的範圍擴展至蒙古、印度洋島國、太平洋島國、西歐等。在發展美日澳印四邊合作的同時推進三邊協調,整合新的現代化區域網絡聯盟。

中國或可考慮提升中印雙邊關係定位

實際上,這一戰略要真正發揮作用,關鍵是取得地區強國的支持。“印太戰略”覆蓋區域中只有印度是印度洋地區強國且又不是美國的正式盟友,因此美國一向非常重視提升美印關係的水平。早在2016年6月,美印兩國就確立了“主要防務夥伴關係”,互相將對方視為印太地區首要的安全合作伙伴,美印兩國此前已經簽署了《後勤交流備忘錄協定》《通信、兼容與安全協定》,正在商談《基礎交換與合作協定》,2018年9月,兩國舉辦了首次外長、防長“2+2”對話會,據稱還將在今年舉辦首次三軍聯合演習,兩國防務貿易已經達到約160億美元。

印度根據自身利益重新解讀“印太戰略”,以確保大國平衡外交具有可調整的空間。目前,印美關係已發展到極高水平,印度外交部也成立了“印太司”,但是對於“印太戰略”,印度卻持以謹慎歡迎的態度,並努力對其重新定義。截至目前,印度沒有承諾要繼續深化四國安全對話,美國希望提升四國會談的等級,但印度也一直對此持保留意見。

2018年6月,莫迪總理在新加坡就“印太戰略”發表主旨演講,他指出“印太”是一個充滿全球機遇與挑戰的天然地區,東盟是印太地區的核心,印度不將“印太”視為一種戰略或只有有限成員的俱樂部,也不是讓某個集團追求主導地位,而且絕不認為“印太”是為了對抗某個國家。

"

亞太日報評論員 李家勝

隨著美國出臺“印太戰略”報告,越來越多學者認同中美已經進入大國競爭時代。從“亞太”到“印太”,印度成為美國推進“印太戰略”的關鍵夥伴。儘管如此,印度並沒有全盤接受美國的“印太戰略”,而是重新解讀,確保與美國相處時仍留有足夠的迴旋空間。在此背景下,中國妥善處理與印度的外交關係既有較大的可行性,也有緩和“印太戰略”壓力的必要性。

中國或可考慮提升中印雙邊關係定位

在中美結構性矛盾長期化、中美競爭常態化的背景下,“印太戰略”成為美國應對中國崛起的全球性戰略佈局。2019年6月1日,美國國防部正式發佈的“印太戰略”報告指出,中國試圖通過軍事現代化、有影響力的行動、掠奪性經濟措施威逼其他國家,企圖重構地區秩序。這份報告將中國稱為“修正主義大國”——中國受益於國際體系卻又破壞國際體系,利用軍事、經濟和外交等各種手段維護和擴展自身利益。因此,為應對各種威脅,維護自由與開放的印太秩序,美國將聯合盟友與戰略伙伴,加大在印太地區的投入,構建網絡化聯盟體系。

在剛剛結束的第八屆世界和平論壇“印太”組別的討論上,美日印代表均矢口否認“印太戰略”的目的是遏制中國,但這顯然難以掩蓋戰略報告白紙黑字所要表達的內容。且自從2017年12月特朗普總統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以來,美國要員就經常在國內外各種場合宣揚來自中國的威脅,認為中國崛起破壞了國際秩序,影響了美國經濟,危害了國際安全。甚至美國國內政策界已經將“對華強硬”作為一種政治正確,“遏制派”主導了現行對華政策,成為輿論主流。

構建現代化、網絡化聯盟體系是美國“印太戰略”的主要抓手,美印關係是推進“印太戰略”的關鍵。美日澳印截至目前已經舉行4次司局級會談,通讀報告可以發現,該報告將“印太戰略”所指涉的範圍擴展至蒙古、印度洋島國、太平洋島國、西歐等。在發展美日澳印四邊合作的同時推進三邊協調,整合新的現代化區域網絡聯盟。

中國或可考慮提升中印雙邊關係定位

實際上,這一戰略要真正發揮作用,關鍵是取得地區強國的支持。“印太戰略”覆蓋區域中只有印度是印度洋地區強國且又不是美國的正式盟友,因此美國一向非常重視提升美印關係的水平。早在2016年6月,美印兩國就確立了“主要防務夥伴關係”,互相將對方視為印太地區首要的安全合作伙伴,美印兩國此前已經簽署了《後勤交流備忘錄協定》《通信、兼容與安全協定》,正在商談《基礎交換與合作協定》,2018年9月,兩國舉辦了首次外長、防長“2+2”對話會,據稱還將在今年舉辦首次三軍聯合演習,兩國防務貿易已經達到約160億美元。

印度根據自身利益重新解讀“印太戰略”,以確保大國平衡外交具有可調整的空間。目前,印美關係已發展到極高水平,印度外交部也成立了“印太司”,但是對於“印太戰略”,印度卻持以謹慎歡迎的態度,並努力對其重新定義。截至目前,印度沒有承諾要繼續深化四國安全對話,美國希望提升四國會談的等級,但印度也一直對此持保留意見。

2018年6月,莫迪總理在新加坡就“印太戰略”發表主旨演講,他指出“印太”是一個充滿全球機遇與挑戰的天然地區,東盟是印太地區的核心,印度不將“印太”視為一種戰略或只有有限成員的俱樂部,也不是讓某個集團追求主導地位,而且絕不認為“印太”是為了對抗某個國家。

中國或可考慮提升中印雙邊關係定位

在美國“印太戰略”的背景下,印度依然與俄羅斯維持著緊密的軍事合作,比如,2018年10月兩國簽署了價值約55億美元的S-400導彈防禦系統的購買協議。

因此,在莫迪第二任期內,印度將謹慎歡迎“印太戰略”,不會完全附和該戰略,而是繼續遊走在中俄印、美日印三邊框架內,以獲得更大的實際利益。

為應對美國的“印太戰略”,中國應妥善處理中印關係,或可考慮提升中印雙邊關係的定位。長期以來,印度習慣於將中國視為主要的安全威脅,兩國安全戰略的非對稱性導致印度容易將與中國的分歧安全化,而中國卻又對此缺乏足夠重視。

妥善處理兩國關係,首先需要做好釋疑增信工作。一方面是要管控諸如邊界爭端、中巴經濟走廊、核不擴散等領域的分歧,確保雙邊機制溝通有效,穩紮穩打,尤其是邊界談判取得早期收穫;另一方面是要利用好領導人高層會晤機制,同時擴大經貿、教育、人文、智庫、媒體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促進兩國社會各界的相互理解。

其次,要培育中印合作的核心著力點,夯實中印關係的基本盤。一是可藉助上海合作組織,將打擊恐怖主義作為中印合作、同時促進中印巴三角關係緩和的重要路徑。二是可藉助印度洋海軍論壇、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等機制,促進中印在印度洋的海洋合作。三是在全球治理領域,繼續深化兩國在多邊主義、自由貿易、金融體系、氣候變化等議題上的合作。

再次,雖不能迴避中印在地區層面存在的競爭,但是可以將這種競爭的領域進行區分。中國要儘可能使印度明白,與南亞國家的合作主要是為了經濟利益,促進地區各國共同發展,同時歡迎印度參與第三方合作,而不是為了與印度在南亞開展安全競爭。

最後,洞朗對峙以來兩國領導人在雙多邊場合已經會晤7次,今年下半年還將在印度舉辦第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晤,“更加緊密的發展夥伴關係”隨著“印太戰略”“新時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等事態出現了新變化,兩國在合適時機或可考慮提升雙邊關係的定位,將中印關係帶進更高水平。


作者簡介:李家勝,亞太智庫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南亞-印度洋地區國際安全印度外交政策、中印關係研究。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為國際問題專家及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研究和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

"

亞太日報評論員 李家勝

隨著美國出臺“印太戰略”報告,越來越多學者認同中美已經進入大國競爭時代。從“亞太”到“印太”,印度成為美國推進“印太戰略”的關鍵夥伴。儘管如此,印度並沒有全盤接受美國的“印太戰略”,而是重新解讀,確保與美國相處時仍留有足夠的迴旋空間。在此背景下,中國妥善處理與印度的外交關係既有較大的可行性,也有緩和“印太戰略”壓力的必要性。

中國或可考慮提升中印雙邊關係定位

在中美結構性矛盾長期化、中美競爭常態化的背景下,“印太戰略”成為美國應對中國崛起的全球性戰略佈局。2019年6月1日,美國國防部正式發佈的“印太戰略”報告指出,中國試圖通過軍事現代化、有影響力的行動、掠奪性經濟措施威逼其他國家,企圖重構地區秩序。這份報告將中國稱為“修正主義大國”——中國受益於國際體系卻又破壞國際體系,利用軍事、經濟和外交等各種手段維護和擴展自身利益。因此,為應對各種威脅,維護自由與開放的印太秩序,美國將聯合盟友與戰略伙伴,加大在印太地區的投入,構建網絡化聯盟體系。

在剛剛結束的第八屆世界和平論壇“印太”組別的討論上,美日印代表均矢口否認“印太戰略”的目的是遏制中國,但這顯然難以掩蓋戰略報告白紙黑字所要表達的內容。且自從2017年12月特朗普總統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以來,美國要員就經常在國內外各種場合宣揚來自中國的威脅,認為中國崛起破壞了國際秩序,影響了美國經濟,危害了國際安全。甚至美國國內政策界已經將“對華強硬”作為一種政治正確,“遏制派”主導了現行對華政策,成為輿論主流。

構建現代化、網絡化聯盟體系是美國“印太戰略”的主要抓手,美印關係是推進“印太戰略”的關鍵。美日澳印截至目前已經舉行4次司局級會談,通讀報告可以發現,該報告將“印太戰略”所指涉的範圍擴展至蒙古、印度洋島國、太平洋島國、西歐等。在發展美日澳印四邊合作的同時推進三邊協調,整合新的現代化區域網絡聯盟。

中國或可考慮提升中印雙邊關係定位

實際上,這一戰略要真正發揮作用,關鍵是取得地區強國的支持。“印太戰略”覆蓋區域中只有印度是印度洋地區強國且又不是美國的正式盟友,因此美國一向非常重視提升美印關係的水平。早在2016年6月,美印兩國就確立了“主要防務夥伴關係”,互相將對方視為印太地區首要的安全合作伙伴,美印兩國此前已經簽署了《後勤交流備忘錄協定》《通信、兼容與安全協定》,正在商談《基礎交換與合作協定》,2018年9月,兩國舉辦了首次外長、防長“2+2”對話會,據稱還將在今年舉辦首次三軍聯合演習,兩國防務貿易已經達到約160億美元。

印度根據自身利益重新解讀“印太戰略”,以確保大國平衡外交具有可調整的空間。目前,印美關係已發展到極高水平,印度外交部也成立了“印太司”,但是對於“印太戰略”,印度卻持以謹慎歡迎的態度,並努力對其重新定義。截至目前,印度沒有承諾要繼續深化四國安全對話,美國希望提升四國會談的等級,但印度也一直對此持保留意見。

2018年6月,莫迪總理在新加坡就“印太戰略”發表主旨演講,他指出“印太”是一個充滿全球機遇與挑戰的天然地區,東盟是印太地區的核心,印度不將“印太”視為一種戰略或只有有限成員的俱樂部,也不是讓某個集團追求主導地位,而且絕不認為“印太”是為了對抗某個國家。

中國或可考慮提升中印雙邊關係定位

在美國“印太戰略”的背景下,印度依然與俄羅斯維持著緊密的軍事合作,比如,2018年10月兩國簽署了價值約55億美元的S-400導彈防禦系統的購買協議。

因此,在莫迪第二任期內,印度將謹慎歡迎“印太戰略”,不會完全附和該戰略,而是繼續遊走在中俄印、美日印三邊框架內,以獲得更大的實際利益。

為應對美國的“印太戰略”,中國應妥善處理中印關係,或可考慮提升中印雙邊關係的定位。長期以來,印度習慣於將中國視為主要的安全威脅,兩國安全戰略的非對稱性導致印度容易將與中國的分歧安全化,而中國卻又對此缺乏足夠重視。

妥善處理兩國關係,首先需要做好釋疑增信工作。一方面是要管控諸如邊界爭端、中巴經濟走廊、核不擴散等領域的分歧,確保雙邊機制溝通有效,穩紮穩打,尤其是邊界談判取得早期收穫;另一方面是要利用好領導人高層會晤機制,同時擴大經貿、教育、人文、智庫、媒體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促進兩國社會各界的相互理解。

其次,要培育中印合作的核心著力點,夯實中印關係的基本盤。一是可藉助上海合作組織,將打擊恐怖主義作為中印合作、同時促進中印巴三角關係緩和的重要路徑。二是可藉助印度洋海軍論壇、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等機制,促進中印在印度洋的海洋合作。三是在全球治理領域,繼續深化兩國在多邊主義、自由貿易、金融體系、氣候變化等議題上的合作。

再次,雖不能迴避中印在地區層面存在的競爭,但是可以將這種競爭的領域進行區分。中國要儘可能使印度明白,與南亞國家的合作主要是為了經濟利益,促進地區各國共同發展,同時歡迎印度參與第三方合作,而不是為了與印度在南亞開展安全競爭。

最後,洞朗對峙以來兩國領導人在雙多邊場合已經會晤7次,今年下半年還將在印度舉辦第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晤,“更加緊密的發展夥伴關係”隨著“印太戰略”“新時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等事態出現了新變化,兩國在合適時機或可考慮提升雙邊關係的定位,將中印關係帶進更高水平。


作者簡介:李家勝,亞太智庫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南亞-印度洋地區國際安全印度外交政策、中印關係研究。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為國際問題專家及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研究和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

中國或可考慮提升中印雙邊關係定位

(來源:亞太日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