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溼氣太重,88歲國醫教授教你這麼做!祛溼有奇效!

中醫 薏米 茯苓 杏仁 劉幫天下 2017-06-25

在臨床上,很多患者都被描述為溼氣太大,特別是南方的患者,由於地域的原因,更容易溼氣重。其實,溼氣過重有幾個明顯表現,比如人覺得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舌苔白厚等。祛溼的方劑有很多,國醫大師路誌正常使用的一個祛溼的方劑是藿樸夏苓湯。

體內溼氣太重,88歲國醫教授教你這麼做!祛溼有奇效!

配方用藿香 6克;厚朴3克;姜半夏 6克;茯苓 9克;杏仁 9克;生苡仁 12克;白蔻 3克;豬苓 4.5克;淡香鼓 9克;澤瀉 6克。方中藿香芳化宣透以疏表溼,使陽不內鬱;藿香、白蔻仁、厚朴芳香化溼;厚朴、半夏燥溼運脾,使脾能運化水溼,不為溼邪所困。再用杏仁開洩肺氣於上,使肺氣宣降,則水道自調;茯苓、澤瀉、苡仁淡滲利溼於下,使水道暢通,則溼有去路。體內溼氣太重,88歲國醫教授教你這麼做!祛溼有奇效!

溼氣對人體的損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病期長。溼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愈,這是溼邪的病理特徵。二是損害脾胃。因為脾性喜燥而惡溼,一旦脾陽為溼邪所遏,則可能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氣機不楊。臨床可見脫腹脹滿,食慾不振,大便稀塘,四肢不溫。三是導致皮膚病變。由於溼的形成往往與地之溼氣上蒸有關,故其傷人也多從下部開始。體內溼氣太重,88歲國醫教授教你這麼做!祛溼有奇效!

其實大家都知道,薏米跟赤小豆是溼氣剋星。對祛溼有非常顯著的功效。如果覺得上述方式太麻煩。可以直接食用薏米赤小豆,煮粥,便可祛溼。每日兩到三次,可以當餐飯食用。

體內溼氣太重,88歲國醫教授教你這麼做!祛溼有奇效!

當然了,要是平時上班,或者工作不方便,還有更簡單的方法。就是用赤小豆薏米配方,泡茶喝,簡單輕鬆,隨時隨地都可以喝,不要花時間,還能達到很好的祛溼效果。小編屬於上班一族,平時都是喝這種茶。

功效:芡實和薏米都是清熱健脾的食物,薏仁和赤小豆滲溼利尿、消水腫。淡竹葉、蒲公英等有很好的殺菌消炎作用,對身體健康也大有好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