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傳承人五論《傷寒論》上篇,建議喜歡中醫的朋友保存此論文

中醫 中藥 人蔘 生薑 青囊國手 青囊國手 2017-10-11

教授中醫傳承人,要講書本上學不到的,實戰經驗的傳授,提倡中醫傳承應該免費傳授,讓中醫發揚廣大。

建議喜歡中醫的朋友保存此論文,我們兄弟從小就在父親姚興華旨意下背頌經典醫籍,(傷寒論)是必須的。

這夲集理,法,方,藥為一體的中醫典籍,為我們以後的醫療,起了方向性的作用。

這篇論雖然是35年前的拙作,但畢竟是對(傷寒論)的體會。

中醫需要傳承,但經典的基夲功是不可缺的。所以把這篇論文拿來希望有所裨益,望理解。

中醫傳承人五論《傷寒論》上篇,建議喜歡中醫的朋友保存此論文

一,在藥物使用上的體現

1,在《傷寒論》中,所用藥物次數最多的有:甘草70次,大棗70次,桂枝40次,生薑36次,芍藥30次,附子23次,人蔘22次,乾薑21次,這些藥物多以扶正為主。同攻邪藥相比:汗法之麻黃用13次,下法之大黃13次,攻血之水蛭、虻蟲,攻水之甘遂各用2次;吐法之瓜蒂,峻瀉之巴豆以及商陸各用1次。從上兩組數字說明,扶正之八味藥物應用次數遠遠大於攻邪藥,且超越八倍之多,可知《傷寒論》立意扶正用心之良苦。

2,扶正固本在藥物煎煮法中的體現:如灸甘草湯,論中要求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渣,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顯然酒與水共15升,煎煮為三升,要揮發掉五分之四水分,非短時間內所能取煮,說明需文火濃煎細煮,補藥久煎以取其味。

中醫傳承人五論《傷寒論》上篇,建議喜歡中醫的朋友保存此論文

二、從方劑組合上看

扶正法:溫陽13方,佔總方11.5%;補益15方佔總方13%;其中補陰四方,補陽兩方,補氣六方,氣血雙補一方。調和陰陽法;和方19方,佔總方17%;寒熱互用16方,佔總方14%;攻補兼施9方,佔總方8%。

祛邪法:共36方,佔總方32%,其中下法15方,汗法4方、清法16方,吐法1方。

補與和為主的方劑,佔去了總方70%左右,以驅邪為主的方劑,僅不過佔總數的30%左右。和前面藥物相比,有共同之處。

補方:補氣如建中湯;補血如當歸四逆湯;補陰如黃連阿膠湯;補陽如四逆湯;還有氣血雙補的灸甘草湯。如灸甘草湯,通陽復脈滋陰補血。以灸甘草為主調養脾胃,培補中氣;以人蔘、生地、阿膠、麥冬、麻仁滋陰補血;再以生薑,大棗調和脾胃,用桂枝以通心陽更以清酒通利經脈,動悸自止。全方則有“陽布陰施,陽生陰長”的作用。

和方:和是和解,邪未出於表又未入於裡踞表裡之間,出於陽盛則發熱,出於陰盛則惡寒,故寒熱往來為其特殊熱型,以和裡解表之法。和裡是杜其邪氣內犯,解表使邪有出路。小柴胡湯正是具有和裡解外扶正祛邪之方。其他如瀉心湯,白虎加人蔘湯等方寒熱互用攻補兼施也是消陰回陽,扶正祛邪促陰陽自復的方劑。

瀉方:以逐水峻劑十棗湯為例,芫花、大戟、甘遂均能利水而性峻,三味合用其力尤猛。主以大棗健脾和中,兼以制水,使邪祛而不傷正。方後“平旦服”即空腹服,使藥力速行,快利後,糜粥自養,借谷氣以補養正氣。

中醫傳承人五論《傷寒論》上篇,建議喜歡中醫的朋友保存此論文

三、從禁語和禁例體現祛邪不可傷正

統計條文禁語23處,禁例26條,這些條文主要為汗吐下而設。如15、23、27、29、38、63、76、142、265等條指出,凡屬正氣不足,陰陽兩虛,中焦虛寒不可汗,以及少陽病不可汗吐下,目的是防虛虛之弊和亡陽之變。

23、199、208、209、212、213、214、251、259、264條文中反覆提出,下法注意不可下早、不可過量、不可過下。對三承氣湯的使用方法要準確得當,非承氣證不可妄攻。

48、106、164此三條禁語為表裡先後的治療法則,並在145條中談到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從上面禁語中,儘可看出,仲景處處防微杜漸,時時扶正氣,固根本。

感謝太和中醫傳承人姚樹鋒老先生撰稿原創,老先生今年七十有二,熱衷於中醫文化事業,依然在臨床上治病救人,幫扶濟困。第一次和老先生相遇是緣起父親肝腹水,在醫院醫治無果下,探訪到姚老這裡,現在15天用藥後,父親氣色明顯改善。感受到姚老先生髮揚中醫藥的決心,隨開啟了通過互聯網幫助更多人學習中華中醫藥的心願。老先生提倡中醫傳承人免費學習傳承,並堅持每天總結寫文章,無私奉獻的精神和認真打動我們身邊每一個人。

希望今日頭條上有志向發揚中醫的朋友,多多留言互動,抓緊時間,多提問,我這邊根據老先生的身體狀況,來幫大家求解,再一一回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