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論史:“六不治”不是扁鵲說的?(5分鐘,1箇中醫冷門知識)

中醫 扁鵲 史記 中國歷史 杏林大講堂 杏林大講堂 2017-10-27

杏林煮酒論中醫

每天5分鐘,收穫一箇中醫冷門知識

杏林論史:“六不治”不是扁鵲說的?(5分鐘,1箇中醫冷門知識)

 


在《史記》中,有一段關於扁鵲對六種情況不予醫治的記載,卻與他這種治病救人的形象大相徑庭。那麼,這段"六不治"的記載究竟是什麼內容?我們又應該如何看待這段記載呢?

圍繞扁鵲,還有一個所謂的"六不治"之謎。是說扁鵲治病有"六不治"的原則。所謂六不治,《史記》有這樣一段記載:"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髒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極)難治也。"①

這段話的意思是,依仗權勢,為人傲慢、驕橫、放縱,不講道理,是一不治;貪圖錢財,輕視身體,是二不治;衣食無節制,不能調節適當,是三不治;陰陽錯亂,五臟功能不正常,病深不早求醫的,是四不治;身體非常虛弱,不能服藥的,是五不治;迷信巫術不相信醫術的,是六不治。凡有其中的一種情形,那就很難醫治了。

關於"六不治",許多研究扁鵲的論著都認為是扁鵲的思想和主張,甚至認為有現實意義而予以肯定。對此,我有一些不同意見,提出來和大家討論。

第一,從《史記》行文看,不像是扁鵲的話,因為沒有"扁鵲曰"這樣的字眼,倒像是司馬遷個人的議論。在"六不治"前面還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意思是,人們擔憂的是疾病太多,醫生憂慮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這話也看不出是誰說的。

第二,作為大夫,"六不治"有的不太合理。我們分析一下:

一不治,"驕恣不論於理",就是說蠻橫不講理。的確,無論古今,社會上肯定有這樣的人,但畢竟是極少數。他們不講理,有的是無知,有的則因得病難受,脾氣不好,作為醫生應做細緻耐心的解釋工作,使他們改變態度,心平氣和,而不應簡單地拒之門外,不予治療。當然,對極其蠻橫者除外。

二不治,"輕身重財",這是指輕視身體,看重錢財的人。這類病人也屬少數,古往今來,下層老百姓不是有錢不看病,而是因為窮看不起病,要是有錢,誰不願意治病?得了病,吃不下,喝不下,錢還有何用?這個道理一般人都明白。無論古代還是現代,老百姓往往不是財迷,而是因為窮,看不起病。作為醫生應該向病人講清錢與身體的關係,同時儘可能用便宜一點的藥,讓病人承受得起,使病人與其配合,解除病痛。如果一見病人捨不得花錢就不給治了,這不太合適,有違醫德。

杏林論史:“六不治”不是扁鵲說的?(5分鐘,1箇中醫冷門知識)

三不治,"衣食不能適",指衣著飲食不能適當調節。如穿得少凍著了,吃得多傷了腸胃,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難免的現象,現在到醫院看病的人大部分都是衣食不適者,對這些病人哪能不治呢?如果連這都不治,那醫院乾脆關門算了!

四不治,"陰陽並,髒氣不定",指體內氣血錯亂、五臟功能不正常,臟腑功能嚴重衰竭的人。從醫學上講,這種病人比第三種——"衣食不能適"嚴重,但仍屬於可治療範圍。從醫學常識看,陰陽的相對平衡是健康的表現,而患病的主要原因是陰陽平衡被打亂。從中醫講,治療的根本原則就是調整陰陽,補其不足,瀉其有餘,恢復陰陽的相對平衡,恢復身體健康。

五不治,"形羸不能服藥",這是指身體虛弱病情嚴重的人。在當時,治病主要靠吃藥,一旦體弱吃不下去藥,確實危險。但還可用鍼灸等辦法,扁鵲實際也是這樣做的,所以也不能說不治。

六不治,"信巫不信醫",在"六不治"原則中就這一條較為有理。一旦遇到此類病人,又不聽勸阻,只好由他自理。這個原則在巫醫不分的古代有利於醫學的發展。在當今,信巫醫、巫術的畢竟是少數人,對他們,只要找上門來要求治病,就要予以治療,除非他說什麼也不讓治,對這樣頑固的人只能是後果自負——不治。

依據以上分析,應該說除了第一和第六,對那些頑固堅持者可以不予治療外,其他四條,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是應該治療的。

杏林論史:“六不治”不是扁鵲說的?(5分鐘,1箇中醫冷門知識)

(在“杏林學壇”發送「千古中醫故事」即可獲得下載全書。)

綜上所述,我認為"六不治"不是扁鵲主張,因為它不符合扁鵲的行醫實踐,扁鵲有同情心,他不會對病人坐視不管的。這段話可能是司馬遷在講完了扁鵲的故事之後,發表的個人感慨。


如果本期文章對你有幫助,也歡迎持續關注我們:xinglinxt。以及分享給對中醫感興趣的朋友。我們會持續不斷為熱愛中醫的各位提供優質靠譜的中醫各類知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