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則病例談中醫,“半吊子”中醫媽媽:我把兒子治壞了

中醫 五味子 細辛 呼吸道疾病 傷寒溫病論 2017-06-14

前言:這是一則具有典型意義的中醫醫案,道出了目前中醫的廣大困惑,如何辯證,如何提高療效,如何學好中醫,中醫治病如何,真的覆杯而愈,效如桴鼓?是傳說?是流言?目前各地中醫的水平現狀如何?目前國家鼓勵中醫治療,那如何才能學好中醫?就從這醫案說起吧,這是一箇中醫書友會的一個原作者的真實醫案,瀏覽者過萬,基本斷定為中醫人士,其下留言者眾說紛紜,我看過此案,聯想到遇到過許多中醫之水平,才有了今天這則醫案點評吧,權作為,茶後戲言!

原案:

導讀:我相信這位媽媽的經歷,可以讓很多為人父母的家長感同身受,所謂“學醫不精,不若不學醫”,她對中醫書友會的期望您也有嗎?小編只能說,這個願望已經實現了哦。(編輯/王超)

“半吊子”中醫媽媽:我把兒子治壞了

作者/楊佩

我兒子今年滿3歲。1歲那年冬天我們在北方過年,氣溫零下十幾度,他玩雪的時候不慎掉進湖裡。雖然我很迅速的把他撈起來抱回家裡泡熱水澡,前後不過十幾分鍾,但他厚厚的棉衣全部溼透,接著就發熱咳嗽,在省人民醫院兒科診斷為肺炎,去醫院吊了三天頭孢,發熱退了但還是咳嗽,每天半夜都要嘔吐一次,吐出來的是沒有消化的牛奶和大量清水痰。沒過幾天又開始發熱,有個醫生開了阿奇黴素吃,咳嗽發熱才逐漸控制住。從此兒子就留下了病根,稍微受涼就很容易咳嗽,而且流口水特別多,2歲多牙齒都出齊了還每天流很多清口水。而且那次肺炎之後就開始長溼疹,反反覆覆,時好時壞。

今年4月初兒子睡覺蓋少了有點著涼,每天都偶爾咳嗽幾聲,白天咳的很少,都是睡著了半夜咳的厲害。因為我對自己的醫術不太自信,就沒給他用藥,想著天氣暖和了他自己慢慢會好。

4月30日,五一放假第二天,早上我們去喝早茶,酒樓裡冷氣開得特別冷,一進門我兒子咳嗽就加重了,我特意給他多穿了兩件衣服。吃飯前後在那裡大概待了一個多小時。然後我們又去廣州動物園玩了一天。晚上回家之後我發現他好像不出汗了,他平時動一動就愛出汗,晚上睡覺的時候剛睡著那會兒頭脖子後背都會出汗,很多時候都還會汗溼衣服汗溼枕頭。但是4月30日那天晚上他睡著之後一點汗都沒有出。

5月1號凌晨2點我婆婆給他量了一次體溫38度。那天晚上兒子睡得很好。早上7點多他起床的時候是低燒37.5度,咳嗽的厲害,有時出汗有時不出汗,舌淡紅苔薄白水潤,脈浮數有力,精神還挺好,沒有明顯的惡寒。我挺著急,害怕他又像一歲那年那樣演變成肺炎,慌慌張張的就給他開了一副桂枝湯加減的方子:

桂枝9g,白芍9g,生薑9g,大棗5個,炙甘草6g,葛根9g,細辛1g, 白朮12g, 茯苓12g, 五味子6g, 乾薑6g

早上9點半他吃了大概100毫升,出了一點汗,但是咳嗽沒有好,發熱也沒有好。中午睡覺的時候體溫開始上升,下午2點多達38度多,而且沒有汗,舌脈和上午差不多。我想是不是發汗解表的力度不夠,應該是麻黃湯證我卻用了桂枝湯。我翻了翻《醫宗金鑑》,參考傷寒篇給他開了一副十神湯的原方:

川芎3g,麻黃6g, 葛根9g,紫蘇葉6g,白芍9g,升麻6g,白芷6g,炙甘草6g,陳皮6g,香附6g

下午4點多他吃了100毫升,但還是無汗,體溫繼續升高到了39.5度,咳嗽也越來越厲害。兒子太小不會吐痰,有時痰多咯不出來刺激到喉嚨會嘔出來,我能看到他嘔出來的一些清水痰涎。

當時我就有些慌張了,心覺自己水平真爛,是不是把兒子治壞了。我有個師兄的中醫素養不錯,於是我就向他求助。師兄開了一副小青龍湯加減方:

生麻黃10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10g,細辛8g,生半夏10g,乾薑10g,五味子10g,蒼朮12g,荊芥6g,白朮10g,杏仁10g

當晚7點多我喂兒子吃了100毫升,吃完他就睡著了。那天其實挺熱的,南方氣溫有29度。吃藥之後半個多小時兒子一直不出汗,我有點擔心,就給他蓋了薄被子還穿了睡衣,但是他也沒有顯得很煩躁也沒有蹬被子。過了一會兒兒子後背出了很多汗,體溫降到38度左右,我一摸脈數急大,心裡一驚,知道完了肯定好不了。果然到了半夜越燒越高,體溫將近40度,我睡在他旁邊感覺他像個火爐似的滾燙滾燙。但很奇怪的是他的額頭很燙,但是手涼腳冰。

好在從凌晨開始他逐漸又出了一些細細的汗,體溫慢慢降低。到了5月2號早上體溫降到37.5度左右。我心想會不會這樣就好了呢?整個上午兒子一直在出汗,到了下午2點左右他午睡時突然汗孔閉了又不出汗,然後又開始發熱,整個下午就是39度多。我又氣又急,把情況跟師兄說了,請他再幫助。結果他劈頭蓋臉的罵了我一頓,說我亂用藥把兒子治壞了,還把這麼複雜的病例丟給他治簡直就是把他往刀山火海里推。我聽了心裡特別難受,一方面我承認可能是我把兒子治壞了,作為母親一想到這一點就無比痛心,但是另一方面我又隱隱覺得他之前開的小青龍湯那個方子並不妥當,況且我一向覺得他醫術比我高明,那遇到疑難問題我當然向他求救了,簡單的我自己就能搞定了,何必找他呢?但是我一句這樣的話都說不出來,我只求他再幫幫我,救救我兒子。

於是他指示我給兒子雙側少商、商陽、大椎放血。兒子對放血特別恐懼,放完血之後睡在奶奶懷裡夢魘不停的說媽媽不要媽媽不要。我在旁邊看著默默流淚,內心還是期待著發生奇蹟。但是過了一個多小時兒子的體溫沒有任何變化。我問師兄為什麼,你不是說高熱的時候點刺放血五分鐘之內就能退燒嗎?師兄很煩躁地說他也不知道。這時兒子雖然雙手浮脈但是左手脈已經明顯變細而且無力,舌紅苔薄白水潤。師兄又開了一副麻杏石甘湯加減方:

生麻黃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薑10g,麻黃10g,生石膏24g,杏仁10g,紅棗5個

我看到方子裡有石膏,我內心覺得我兒子肯定是寒邪引發的咳嗽,發熱固然可以用石膏退,但是用了石膏會不會加重咳嗽呢?我把內心的疑問向師兄說明,他說是退燒重要還是治咳嗽重要?先把燒退了咳嗽以後再說,後來他又說放心用,不會加重咳嗽的。於是晚上8點多我喂兒子喝了100毫升,之後他出了很多很多汗,衣服換了好幾套,但仍然是一晚上的高熱39度多,而且正像我擔心的,咳嗽和痰聲加重,一整晚幾乎不停的咳嗽,還經常說背上很癢,讓我和奶奶幫他抓。我一看背上沒有疹子,但是大椎那一塊以前經常犯溼疹的地方又隱約冒出了一些疹子。

就這樣折騰了一個晚上,5月3日早上兒子的體溫逐漸降至正常。但是一整天似乎都在出汗,背上總是溼乎乎的,咳嗽加重,痰也特別多,還出現了鼻塞流很多清鼻涕。到了晚上7點多又開始發熱。這時我幾乎要崩潰了。本來還指望著先把燒退了,再讓師兄開些調理咳嗽的方子,可是仍然還是發熱。這時我再向師兄求救,他就不理我了。我知道他也沒轍了。半夜12點多兒子又發燒到將近40度。但是從凌晨開始體溫又慢慢的下降,到了5月4日早上,體溫降到了37.5度。我看他的舌頭變紅了些,舌苔還是薄白潤,脈浮細,而且後背一直在微微出汗。我想他是不是發汗太多傷了正氣,我是不是該給他調和營衛。於是我給他吃了兩次桂枝湯加減方:

桂枝9g,白芍9g,生薑9g,炙甘草6g,大棗5個,黃芪10g,黨蔘7g,白朮12g,防風3g,五味子3g,乾薑6g,細辛3g

每次大概100毫升。但是吃完之後他的病情仍然沒有好轉,還是像前兩天一樣,早上體溫37度多,從下午開始體溫升高到39度多,但是流清鼻涕和咳嗽似乎好轉一些,咳嗽感覺是被五味子收斂住了那種,無法咳出來。

5月3日下午我決定帶他去省中醫看病。我們在一線城市,名醫很多,我工作的省級三甲醫院就有好幾個國內知名的中醫兒科專家。但是他們每天的門診量都特別大,就算是我們這些職工也只能加號最後看,效果可想而知。兒子1歲肺炎之後緊接著又併發過輪狀病毒感染,每天低熱伴嘔吐腹瀉十幾次,嘔吐物和排洩物都是清淡的沒有多少臭味。我覺得就是肺炎的時候吊針導致內外合邪寒邪直入三陰造成的。本來指望著找個名中醫看,好不容易好說歹說給加了個號,專家也挺辛苦的一上午看了將近50個小孩,我們是最後一個,看完都快下午2點了。匆匆看了一眼,讓給一些思密達、益生菌之類的藥,開了一個方子,我一看全部都是清熱解毒的,絕對不對路。從此對我們醫院的名醫失去信心。雖然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但是我們醫院的做派我是十分之瞭解的,我也不能讓兒子做小白鼠每個名醫都去試一遍吧?去別的醫院吧,沒有熟人又不瞭解情況,所以我還是決定到自己醫院先做點檢查,再向兒科同事打聽有沒有靠譜點的兒科醫生,一定要中醫為主的。因為兒子的病是被我用中藥治壞的,肯定要中藥才能調回來,西醫是沒有用的。這就是我的想法。

到了醫院驗血白細胞不高6千多,中性粒也不高,CRP略高一點16。我向同事打聽了一個兒科醫生,說是家傳的中醫。但是他看了兒子之後滿口的支原體感染、有可能合併侵襲性病毒感染之類,我真想問一句我兒子現在是太陽病少陽病還是陽明病發熱?我估計他答不出來。索性作罷。

晚上6點多回到家,我給兒子吃了阿奇黴素。他本來不怎麼流鼻涕的又開始流清鼻涕而且鼻子塞聲音沙啞,小便短少黃。我猜是不是我用的桂枝湯太熱了?半夜12點他又高燒到40度。本來我打算給他按摩退熱的,但是他爸爸說我這幾天太辛苦,給孩子吃點退燒藥算了。我想想也是,就給他吃了1.5毫升美林退熱,這是他發熱這麼久以來我第一次給他用美林而且用的劑量偏小,按他的公斤體重應該要用到2.5毫升。兒子吃完美林之後出了很多汗,但是體溫只退到38度左右,而且特別煩躁,在床上滾來滾去又哭又叫,咳嗽的很厲害,老說背上癢,但是我看了背上沒有疹子,只有大椎那附近有幾顆若隱若現的疹子。後來鬧著要喝牛奶,喝完牛奶之後又全部吐出來了。

我一夜無眠,內心又恨又悔,真恨自己學藝不精,本來可能就是個普通的傷風感冒,硬生生的被我誤治成了壞病。我苦苦思索著該怎麼辦才好。夜深人靜,我翻開手機,打開中醫書友會,查找所有有關小兒高熱的文章,一篇一篇的看,希望能找到和我兒子相似的病例。突然看到一篇黃慶滬老師用升降散的病例,我內心隱約覺得好像切合兒子現在的情況。雖然表有寒,但是每天發熱的時候我覺得他體內就像個火爐,而且四肢不溫,是不是陽氣鬱閉在體內不能外達的緣故呢?是不是因為一開始我用了太多五味子收斂病邪的緣故呢?火鬱發之,我覺得可以用升降散試一試。於是我又擬了一方:

蟬蛻3g,殭蠶6g,薑黃6g,大黃3g,薄荷3g,連翹4.5g,石菖蒲4.5g,杏仁6g,枳殼4.5g,桔梗4.5g,防風3g,滑石12g,柴胡6g,白豆蔻6g,葛根9g

這次受到黃慶滬老師的影響,她說兒科用藥要輕靈活潑,所以我用的藥量都很輕。另一方面,我也有點僥倖心理,心想著用藥少一點就算有不好的影響也不至於太大。

時間到了5月5日早上,我配好藥就去上班了,囑咐婆婆熬藥喂藥。孩子起床還是有38度多的體溫而且醒來之後表現的非常煩躁,在床上哭鬧了很久。我內心後悔的要命,昨天晚上的高熱應該不是太陽病,是不應該貿然發汗的。我又把孩子治壞了一次。我在醫院找了個角落大哭了一場,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本來好好的兒子被我治成了這樣,我真是活該該死!可是到底去哪裡,找誰才能救我的兒子呢?

正在我愁眉不展之際,一位素未謀面的朋友推薦了兩位廣東省的中醫給我,其實這兩位醫生我都不認識,在徵得他們同意後給了我聯繫方式。我聯繫到其中一位離我最近的束醫生。束醫生在聽我描述完病情之後開了處方:

柴胡12g,黃芩3g,半夏6g,太子參6g,甘草3g,生薑1片,大棗1枚,葛根20g,麻黃5g,細辛3g,熟附子3g

在看到方子的那一剎那我內心直覺應該是靠譜,行!但是看到附子和麻黃我又有點猶豫,我問束醫生,我兒子那麼熱,每天半夜高熱到40度,這樣可以嗎?束醫生說可以。請原諒我的不知好歹。我真的有點害怕。

正好那天下班我回去已經7點多了,束醫生說明這藥是要白天吃的。而且婆婆說我開的升降散兒子吃了80毫升左右,四天沒大便的解了很多大便,一整天體溫就正常了沒有再發熱。於是我就想先觀察一下吧,如果半夜再發熱,第二天再吃也來得及。

到了5月6日早上,兒子體溫一直正常。就是晚上睡覺出很多汗,白天也出很多汗,咳嗽流清鼻涕特別多。於是我向束醫生說明了情況。束醫生開了處方:

生甘草30g,乾薑15g,五味子10g

看到處方我就覺得真是高明,如果是我自己開方子可能要開桂枝湯加減方。我內心很慚愧,趕緊給兒子熬藥。吃了兩次藥總共大概150毫升。到了5月7日早上,孩子沒有發熱,而且幾乎不咳嗽也不流清鼻涕了。

經過這次的事件,我深深的覺得學醫不好不如不學醫,否則真是害人不淺。雖然平時我臨床用藥已經很謹慎了,但是這次我兒子受這麼大的罪,是不是也是我治壞別人的報應呢?我多麼希望能有緣分遇到一位明師傳道受業解惑,我想成為一個能真正治好病人、能為病人解決病痛的醫生,而不是就著省級三甲大醫院的名頭一路直奔到教授,但是到頭來連自己兒子的感冒都治不好的庸醫。

我一直是中醫書友會的忠實讀者,特別希望書友會能提供這樣一個平臺,讓醫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像我這樣的人能找到一個老師拜師學藝。還有能讓求醫的人能夠找到能真正治病給病人解決問題的中醫。不然他們卻埋沒在民間,實在可惜。其實像我這樣非常需要一個真正的中醫治療但是卻求醫無門的人大有人在,很多隻能去尋找我師兄那些所謂的名醫之流,治不好病還誤事。以至於很多人被中醫治療之後反倒埋怨說中醫根本不管用。

最後,我想請問一下其他同仁,對於高熱放血,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適合?我的孩子無效,原因是什麼呢?因為我師兄曾經說過,高熱的時候放血五分鐘就可以見效。但是我的孩子放血之後並沒有退熱,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如果放血可以退熱,那之後會不會又再發熱呢?希望能從各位老師的留言中學習到相關知識和經驗。

點評

我兒子今年滿3歲。1歲那年冬天我們在北方過年,氣溫零下十幾度,他玩雪的時候不慎掉進湖裡。雖然我很迅速的把他撈起來抱回家裡泡熱水澡,前後不過十幾分鍾,但他厚厚的棉衣全部溼透,接著就發熱咳嗽,在省人民醫院兒科診斷為肺炎,去醫院吊了三天頭孢,發熱退了但還是咳嗽,每天半夜都要嘔吐一次,吐出來的是沒有消化的牛奶和大量清水痰。沒過幾天又開始發熱,有個醫生開了阿奇黴素吃,咳嗽發熱才逐漸控制住。從此兒子就留下了病根,稍微受涼就很容易咳嗽,而且流口水特別多,2歲多牙齒都出齊了還每天流很多清口水。而且那次肺炎之後就開始長溼疹,反反覆覆,時好時壞。

點評:首先疾病的對象為小兒,小兒排除先天因素,其疾病主要為外感六邪,其中以風寒溼熱為主,特別是風寒溼外侵容易化熱,小兒為純陽之體,其二為脾胃失調所導致的疾病,大多數不外乎這兩種類型的基礎發病;此患者,首先外受寒溼,驅邪方:麻黃加術湯,麻黃 桂枝杏仁炙甘草蒼朮,至於劑量要隨個體變化,不可死搬硬套,可以加點生薑和大棗,還有小米粥,目的是提高胃氣驅邪而出,自然疾病隨之而解,就不會後來的所謂肺炎,溼疹等諸多疾病,那麼,可惜患者並沒有驅邪而出,再加上輸液消炎,此時,外寒溼便伏邪了,也就是外寒溼留在了體內,至於留在何處,要看具體表現,哪個臟腑弱便留在何處,根據同氣相求的原則,寒留在太陽經了,溼留在太陰經了,留在太陽容易感冒,留在太陰導致溼邪氾濫,因為脾惡溼。因此稍微受涼就很容易咳嗽,而且流口水特別多,2歲多牙齒都出齊了還每天流很多清口水。而且那次肺炎之後就開始長溼疹,反反覆覆,時好時壞。那麼這個患者留邪如何處理?其方為:理中湯加人蔘,乾薑 茯苓 人蔘 炙甘草 桂枝 ,可以再加點蒼朮,喝一段時間也會好的,但是患者並沒有一誤再誤。

今年4月初兒子睡覺蓋少了有點著涼,每天都偶爾咳嗽幾聲,白天咳的很少,都是睡著了半夜咳的厲害。因為我對自己的醫術不太自信,就沒給他用藥,想著天氣暖和了他自己慢慢會好。

4月30日,五一放假第二天,早上我們去喝早茶,酒樓裡冷氣開得特別冷,一進門我兒子咳嗽就加重了,我特意給他多穿了兩件衣服。吃飯前後在那裡大概待了一個多小時。然後我們又去廣州動物園玩了一天。晚上回家之後我發現他好像不出汗了,他平時動一動就愛出汗,晚上睡覺的時候剛睡著那會兒頭脖子後背都會出汗,很多時候都還會汗溼衣服汗溼枕頭。但是4月30日那天晚上他睡著之後一點汗都沒有出。

點評:外受風 寒 ,新疾病導致太陽表閉;再加上原先的舊疾病,體內的寒溼導致的體質啥體質寒溼體質,寒在太陽的經常汗出,溼在太陰的流口水。

5月1號凌晨2點我婆婆給他量了一次體溫38度。那天晚上兒子睡得很好。早上7點多他起床的時候是低燒37.5度,咳嗽的厲害,有時出汗有時不出汗,舌淡紅苔薄白水潤,脈浮數有力,精神還挺好,沒有明顯的惡寒。我挺著急,害怕他又像一歲那年那樣演變成肺炎,慌慌張張的就給他開了一副桂枝湯加減的方子:

桂枝9g,白芍9g,生薑9g,大棗5個,炙甘草6g,葛根9g,細辛1g, 白朮12g, 茯苓12g, 五味子6g, 乾薑6g

早上9點半他吃了大概100毫升,出了一點汗,但是咳嗽沒有好,發熱也沒有好。中午睡覺的時候體溫開始上升,下午2點多達38度多,而且沒有汗,舌脈和上午差不多。我想是不是發汗解表的力度不夠,應該是麻黃湯證我卻用了桂枝湯。

點評:此時外受風寒加上寒溼體質應處方為:還是麻黃加術湯,不過因為體虛的存在應該再加點補正氣的的藥那就是玉屏風散配合人蔘,驅邪外出,麻黃 桂枝杏仁炙甘草蒼朮 黃芪 防風白朮生薑大棗人蔘,黃芪為生黃芪驅邪於表扶正,人蔘驅邪於裡扶正。人蔘可以換為黨蔘但是量要比人蔘大許多才能達到效果。該作者用了她所說的桂枝湯當然錯誤,其實嚴格的說根本也不是桂枝湯,加減的藥超過了原方,就不是了,現實中很多的大夫如此。所以又一誤再誤。

我翻了翻《醫宗金鑑》,參考傷寒篇給他開了一副十神湯的原方:

川芎3g,麻黃6g, 葛根9g,紫蘇葉6g,白芍9g,升麻6g,白芷6g,炙甘草6g,陳皮6g,香附6g

下午4點多他吃了100毫升,但還是無汗,體溫繼續升高到了39.5度,咳嗽也越來越厲害。兒子太小不會吐痰,有時痰多咯不出來刺激到喉嚨會嘔出來,我能看到他嘔出來的一些清水痰涎。

當時我就有些慌張了,心覺自己水平真爛,是不是把兒子治壞了。我有個師兄的中醫素養不錯,於是我就向他求助。師兄開了一副小青龍湯加減方:

生麻黃10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10g,細辛8g,生半夏10g,乾薑10g,五味子10g,蒼朮12g,荊芥6g,白朮10g,杏仁10g

當晚7點多我喂兒子吃了100毫升,吃完他就睡著了。那天其實挺熱的,南方氣溫有29度。吃藥之後半個多小時兒子一直不出汗,我有點擔心,就給他蓋了薄被子還穿了睡衣,但是他也沒有顯得很煩躁也沒有蹬被子。過了一會兒兒子後背出了很多汗,體溫降到38度左右,我一摸脈數急大,心裡一驚,知道完了肯定好不了。果然到了半夜越燒越高,體溫將近40度,我睡在他旁邊感覺他像個火爐似的滾燙滾燙。但很奇怪的是他的額頭很燙,但是手涼腳冰。

好在從凌晨開始他逐漸又出了一些細細的汗,體溫慢慢降低。到了5月2號早上體溫降到37.5度左右。我心想會不會這樣就好了呢?整個上午兒子一直在出汗,到了下午2點左右他午睡時突然汗孔閉了又不出汗,然後又開始發熱,整個下午就是39度多。我又氣又急,把情況跟師兄說了,請他再幫助。結果他劈頭蓋臉的罵了我一頓,說我亂用藥把兒子治壞了,還把這麼複雜的病例丟給他治簡直就是把他往刀山火海里推。我聽了心裡特別難受,一方面我承認可能是我把兒子治壞了,作為母親一想到這一點就無比痛心,但是另一方面我又隱隱覺得他之前開的小青龍湯那個方子並不妥當,況且我一向覺得他醫術比我高明,那遇到疑難問題我當然向他求救了,簡單的我自己就能搞定了,何必找他呢?但是我一句這樣的話都說不出來,我只求他再幫幫我,救救我兒子。

點評:此處開小青龍湯可以,但是扶正氣的力度太少,基本沒有,導致鬱閉,汗出不暢,應加人蔘小米粥,就會汗解燒退。麻黃 桂枝白芍乾薑細辛五味子半夏人蔘小米粥。

於是他指示我給兒子雙側少商、商陽、大椎放血。兒子對放血特別恐懼,放完血之後睡在奶奶懷裡夢魘不停的說媽媽不要媽媽不要。我在旁邊看著默默流淚,內心還是期待著發生奇蹟。但是過了一個多小時兒子的體溫沒有任何變化。我問師兄為什麼,你不是說高熱的時候點刺放血五分鐘之內就能退燒嗎?師兄很煩躁地說他也不知道。這時兒子雖然雙手浮脈但是左手脈已經明顯變細而且無力,舌紅苔薄白水潤。師兄又開了一副麻杏石甘湯加減方:

生麻黃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薑10g,麻黃10g,生石膏24g,杏仁10g,紅棗5個

我看到方子裡有石膏,我內心覺得我兒子肯定是寒邪引發的咳嗽,發熱固然可以用石膏退,但是用了石膏會不會加重咳嗽呢?我把內心的疑問向師兄說明,他說是退燒重要還是治咳嗽重要?先把燒退了咳嗽以後再說,後來他又說放心用,不會加重咳嗽的。於是晚上8點多我喂兒子喝了100毫升,之後他出了很多很多汗,衣服換了好幾套,但仍然是一晚上的高熱39度多,而且正像我擔心的,咳嗽和痰聲加重,一整晚幾乎不停的咳嗽,還經常說背上很癢,讓我和奶奶幫他抓。我一看背上沒有疹子,但是大椎那一塊以前經常犯溼疹的地方又隱約冒出了一些疹子。

點評:關於放血退燒的原理,並不是出血,而是通過出血來達到邪有出路,也就說邪不出,達不到效果,並且是涉及到到營分或者血分方效,這裡外邪根本沒除,自然無效,這個問題作者在後面有疑問,迷惑不解的答案就在這裡;到此所有的方子驅外邪還是沒有涉及到。疾病繼續前進。此時外新邪還是在表。鬱閉於表。

就這樣折騰了一個晚上,5月3日早上兒子的體溫逐漸降至正常。但是一整天似乎都在出汗,背上總是溼乎乎的,咳嗽加重,痰也特別多,還出現了鼻塞流很多清鼻涕。到了晚上7點多又開始發熱。這時我幾乎要崩潰了。本來還指望著先把燒退了,再讓師兄開些調理咳嗽的方子,可是仍然還是發熱。這時我再向師兄求救,他就不理我了。我知道他也沒轍了。半夜12點多兒子又發燒到將近40度。但是從凌晨開始體溫又慢慢的下降,到了5月4日早上,體溫降到了37.5度。我看他的舌頭變紅了些,舌苔還是薄白潤,脈浮細,而且後背一直在微微出汗。我想他是不是發汗太多傷了正氣,我是不是該給他調和營衛。於是我給他吃了兩次桂枝湯加減方:

桂枝9g,白芍9g,生薑9g,炙甘草6g,大棗5個,黃芪10g,黨蔘7g,白朮12g,防風3g,五味子3g,乾薑6g,細辛3g

每次大概100毫升。但是吃完之後他的病情仍然沒有好轉,還是像前兩天一樣,早上體溫37度多,從下午開始體溫升高到39度多,但是流清鼻涕和咳嗽似乎好轉一些,咳嗽感覺是被五味子收斂住了那種,無法咳出來。

5月3日下午我決定帶他去省中醫看病。我們在一線城市,名醫很多,我工作的省級三甲醫院就有好幾個國內知名的中醫兒科專家。但是他們每天的門診量都特別大,就算是我們這些職工也只能加號最後看,效果可想而知。兒子1歲肺炎之後緊接著又併發過輪狀病毒感染,每天低熱伴嘔吐腹瀉十幾次,嘔吐物和排洩物都是清淡的沒有多少臭味。我覺得就是肺炎的時候吊針導致內外合邪寒邪直入三陰造成的。本來指望著找個名中醫看,好不容易好說歹說給加了個號,專家也挺辛苦的一上午看了將近50個小孩,我們是最後一個,看完都快下午2點了。匆匆看了一眼,讓給一些思密達、益生菌之類的藥,開了一個方子,我一看全部都是清熱解毒的,絕對不對路。從此對我們醫院的名醫失去信心。雖然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但是我們醫院的做派我是十分之瞭解的,我也不能讓兒子做小白鼠每個名醫都去試一遍吧?去別的醫院吧,沒有熟人又不瞭解情況,所以我還是決定到自己醫院先做點檢查,再向兒科同事打聽有沒有靠譜點的兒科醫生,一定要中醫為主的。因為兒子的病是被我用中藥治壞的,肯定要中藥才能調回來,西醫是沒有用的。這就是我的想法。

到了醫院驗血白細胞不高6千多,中性粒也不高,CRP略高一點16。我向同事打聽了一個兒科醫生,說是家傳的中醫。但是他看了兒子之後滿口的支原體感染、有可能合併侵襲性病毒感染之類,我真想問一句我兒子現在是太陽病少陽病還是陽明病發熱?我估計他答不出來。索性作罷。

晚上6點多回到家,我給兒子吃了阿奇黴素。他本來不怎麼流鼻涕的又開始流清鼻涕而且鼻子塞聲音沙啞,小便短少黃。我猜是不是我用的桂枝湯太熱了?半夜12點他又高燒到40度。本來我打算給他按摩退熱的,但是他爸爸說我這幾天太辛苦,給孩子吃點退燒藥算了。我想想也是,就給他吃了1.5毫升美林退熱,這是他發熱這麼久以來我第一次給他用美林而且用的劑量偏小,按他的公斤體重應該要用到2.5毫升。兒子吃完美林之後出了很多汗,但是體溫只退到38度左右,而且特別煩躁,在床上滾來滾去又哭又叫,咳嗽的很厲害,老說背上癢,但是我看了背上沒有疹子,只有大椎那附近有幾顆若隱若現的疹子。後來鬧著要喝牛奶,喝完牛奶之後又全部吐出來了。

我一夜無眠,內心又恨又悔,真恨自己學藝不精,本來可能就是個普通的傷風感冒,硬生生的被我誤治成了壞病。我苦苦思索著該怎麼辦才好。夜深人靜,我翻開手機,打開中醫書友會,查找所有有關小兒高熱的文章,一篇一篇的看,希望能找到和我兒子相似的病例。突然看到一篇黃慶滬老師用升降散的病例,我內心隱約覺得好像切合兒子現在的情況。雖然表有寒,但是每天發熱的時候我覺得他體內就像個火爐,而且四肢不溫,是不是陽氣鬱閉在體內不能外達的緣故呢?是不是因為一開始我用了太多五味子收斂病邪的緣故呢?火鬱發之,我覺得可以用升降散試一試。於是我又擬了一方:

蟬蛻3g,殭蠶6g,薑黃6g,大黃3g,薄荷3g,連翹4.5g,石菖蒲4.5g,杏仁6g,枳殼4.5g,桔梗4.5g,防風3g,滑石12g,柴胡6g,白豆蔻6g,葛根9g

這次受到黃慶滬老師的影響,她說兒科用藥要輕靈活潑,所以我用的藥量都很輕。另一方面,我也有點僥倖心理,心想著用藥少一點就算有不好的影響也不至於太大。

時間到了5月5日早上,我配好藥就去上班了,囑咐婆婆熬藥喂藥。孩子起床還是有38度多的體溫而且醒來之後表現的非常煩躁,在床上哭鬧了很久。我內心後悔的要命,昨天晚上的高熱應該不是太陽病,是不應該貿然發汗的。我又把孩子治壞了一次。我在醫院找了個角落大哭了一場,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本來好好的兒子被我治成了這樣,我真是活該該死!可是到底去哪裡,找誰才能救我的兒子呢?

點評:升降散 薑黃蟬蛻殭蠶大黃 薑黃 殭蠶蟬蛻三者開表鬱,大黃通下,作者又加了幾味升提藥柴胡

枳殼桔梗白豆蔻葛根,終於把邪氣祛除,大便是肺與大腸相表裡,因此燒退,但是病因是寒溼並沒有祛除,還是留下來。

正在我愁眉不展之際,一位素未謀面的朋友推薦了兩位廣東省的中醫給我,其實這兩位醫生我都不認識,在徵得他們同意後給了我聯繫方式。我聯繫到其中一位離我最近的束醫生。束醫生在聽我描述完病情之後開了處方:

柴胡12g,黃芩3g,半夏6g,太子參6g,甘草3g,生薑1片,大棗1枚,葛根20g,麻黃5g,細辛3g,熟附子3g

在看到方子的那一剎那我內心直覺應該是靠譜,行!但是看到附子和麻黃我又有點猶豫,我問束醫生,我兒子那麼熱,每天半夜高熱到40度,這樣可以嗎?束醫生說可以。請原諒我的不知好歹。我真的有點害怕。

正好那天下班我回去已經7點多了,束醫生說明這藥是要白天吃的。而且婆婆說我開的升降散兒子吃了80毫升左右,四天沒大便的解了很多大便,一整天體溫就正常了沒有再發熱。於是我就想先觀察一下吧,如果半夜再發熱,第二天再吃也來得及。

到了5月6日早上,兒子體溫一直正常。就是晚上睡覺出很多汗,白天也出很多汗,咳嗽流清鼻涕特別多。於是我向束醫生說明了情況。束醫生開了處方:

生甘草30g,乾薑15g,五味子10g

點評:此方很好及時對症,加上玉屏風更好。

看到處方我就覺得真是高明,如果是我自己開方子可能要開桂枝湯加減方。我內心很慚愧,趕緊給兒子熬藥。吃了兩次藥總共大概150毫升。到了5月7日早上,孩子沒有發熱,而且幾乎不咳嗽也不流清鼻涕了。

經過這次的事件,我深深的覺得學醫不好不如不學醫,否則真是害人不淺。雖然平時我臨床用藥已經很謹慎了,但是這次我兒子受這麼大的罪,是不是也是我治壞別人的報應呢?我多麼希望能有緣分遇到一位明師傳道受業解惑,我想成為一個能真正治好病人、能為病人解決病痛的醫生,而不是就著省級三甲大醫院的名頭一路直奔到教授,但是到頭來連自己兒子的感冒都治不好的庸醫。

我一直是中醫書友會的忠實讀者,特別希望書友會能提供這樣一個平臺,讓醫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像我這樣的人能找到一個老師拜師學藝。還有能讓求醫的人能夠找到能真正治病給病人解決問題的中醫。不然他們卻埋沒在民間,實在可惜。其實像我這樣非常需要一個真正的中醫治療但是卻求醫無門的人大有人在,很多隻能去尋找我師兄那些所謂的名醫之流,治不好病還誤事。以至於很多人被中醫治療之後反倒埋怨說中醫根本不管用。

最後,我想請問一下其他同仁,對於高熱放血,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適合?我的孩子無效,原因是什麼呢?因為我師兄曾經說過,高熱的時候放血五分鐘就可以見效。但是我的孩子放血之後並沒有退熱,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如果放血可以退熱,那之後會不會又再發熱呢?希望能從各位老師的留言中學習到相關知識和經驗。

點評:最後孩子燒退了,不過孩子的寒溼體質並沒有改變,還是得要去除外因,提高正氣為本,建議方法如下 :玉屏風散合建中湯調理,健脾胃,去寒邪,扶正氣,顧表陽。黃芪防風白朮桂枝白芍炙甘草粳米,飲食健脾利溼 荷葉大米薏苡仁陳皮可以熬粥為是。方可無憂。

相關推薦

推薦中...